改进职校学生德育评价问题

改进职校学生德育评价问题

一、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

参加本次问卷男生占47.4%,女生占52.6%;独生子女占13.2%,非独生子女占86.8%;一年级占72.9%,二年级占27.1%;农村学生占78%,县城占22%。总体来看,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向上,对学校德育工作持基本肯定态度,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个体德育状况

1、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重视德育课,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认同和道德责任意识。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52%的学生不需要老师督促,自觉学习,83%的学生在条件允许时也不会逃课,这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愿意学习,态度也较端正。我们认为这与学生的德育有直接关联,“欲做事,先做人”就道出了“德”的决定性作用,调查发现,46%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49%的学生对今后所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很了解,71%的学生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75%的学生认同“遵守社会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的观点,这些说明学生比较注重道德素养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2、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尊重他人。69%的学生喜欢自己的班级,愿意为它付出,只有4%的学生不喜欢,不愿付出,这表明多数学生能顾全大局,关心班集体;肯定选择“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的占78%,71%的学生认同“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在尊重他人方面,二年级中有高达84%的学生表示“我尊重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只有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懂得自尊和相互尊重。因此,中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道德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3、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但还需进一步强化。72%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2%的学生对“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0%的学生对“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观点表示反对,这表明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观念,但从法律意识看,有19%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这意味着部分学生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心态和行为倾向。在纪律观念上,认可“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一年级占25%,二年级占15%;认可“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一年级占22%,二年级占6%;还有1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19%的学生不确定知道。这些数据说明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都需进一步强化。

4、大多数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端正和务实。少数学生择业取向偏重经济利益,对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主要表现在有62%的学生明确表示“我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表明多数人能够把“服务和服从社会的需要”放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位置;在“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稳定”选项上,有61%的学生不认同,31%的学生认同,表明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53%的学生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6%的学生不愿意去,表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对中职学生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不明确。

5、学生诚实守信和社会公德意识还有待加强。调查发现,48%的学生选择有时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几乎达到一半;30%的学生认为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有47%的学生表示从不随地吐痰,这表明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薄弱,行为习惯有待改善。6、学生需要加强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调查显示,仅有47%的学生认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不会动摇我实现目标的决心”,只有53%的人表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51%的人表示“遇到困难时,我总能坚持到最后胜利”,19%的人选择退缩。心理素质好坏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我们学校要通过德育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人际交往方面,中职学生对老师和家人缺乏必要的信任,朋友是他们倾诉的主要对象。中职学生因顽皮、好玩、学习成绩不好,而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因此对他们产生不信任的心理。49%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8%的学生选择“我不尊敬老师”,53%的学生表示“我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10%的学生很孤独,没有朋友,12%以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好,关系不融洽,31%的学生“不会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表明学校与家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加强情感沟通和交流。

(二)学校德育工作评析

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但在管理、评价、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71%的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了“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理念;80%以上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7%的学生从班级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体,老师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70%的学生认为通过德育活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适用性,班主任对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德育评价模式偏离德育内容,以学习成绩好坏决定思想品德优劣;德育方法和途径方面,120人选择观看影视资料,180人认为该参与社会实践,136人认为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德育管理上,学生最不满意的是管理机制(54)、教学方法(38)和团队工作(30)。

二、思考与对策

1、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要强化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践育人观、和谐法治观,用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更新带动中职德育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影响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中职生的不公正、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包括多元化人才观、差异性评价观、发展性教育观、人性化服务观等在内的正确中职学生观。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并围绕学生的特点去开展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体育活动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谐教育等,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

2、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学习评价,既要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也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德育课同其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尽相同,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和行动上。德育课考核评价目标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德育课考核评价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的功利性目标。

3、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打破单一学分评价,实施多元综合评价。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效果的最终判断,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德育评价来认识自己。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理念,就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1)在评价体系上,一是要具备正确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以考核评价促教学,学生以考核评价促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德育考核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发展。(2)在评价方法上,打破试卷测评的单一方式,做到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相结合,包括学生行为观察记录、课堂参与度评价、问卷调查、访谈、社会实践调查情况评价、自我报告等等。(3)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学生在校的德育评价和在实习企业的德育表现,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人处事、自身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学习的态度及成绩、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六个方面来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水平。(4)在评价功能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检测功能、强化功能等发展性功能。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德育考核制度,应具有导向功能,即可指导学生的品德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检测功能,即通过考评,可以鉴别学生的品德,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强化功能,即在考评学生品德时,通过扬善抑恶,能引起被评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增进良好的品德,抑制不良的品德,提高德育实效。(5)在评价手段上,要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这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6)在评价结果上,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德育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品德。评价结果由班主任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谈话、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改进、提高,以达到评价的目的。

作者:祝海燕 陈林 单位: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