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范例

小学儿童教育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1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失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群体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面临极大的缺失[1]。首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基本上是与祖辈群体一起生活,由于祖辈群体的年龄较大,在照顾孩子方面难免存在精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慰藉,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其次,农村老龄群体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于孩子较为危险的行为不能及时地制止,导致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堪忧;最后,由于农村老龄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无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影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二)教学资源不足

相较城市而言,农村中小学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农村中小学受自身地域限制,所获得的教学资源较少,难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健全的教学设施支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其次,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对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缺少相应的人才支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育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较少,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衔接不畅。

(三)关爱力度不足

现阶段,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仍未明确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不足[2]。首先,部分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留守儿童的信息收集不全,无法根据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导致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得不到留守儿童的支持;其次,部分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知识教育不足,对于留守儿童的危险行为不能及时地制止并纠正,导致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进而造成农村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庭之间矛盾频发,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改良对策

(一)重塑家庭教育

为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农村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升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知,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重塑。首先,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家长任选一人留在农村陪伴学生,从而保证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可以得到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撑;最后,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家庭,带领孩子一起进入城市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可以降低留守儿童的数量。

(二)增加资源投入

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源投入,从而满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营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3]。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重视,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金的支持,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获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次,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免外来务工子弟的受教育费用,从而鼓励更多的农村群体在进入城市发展时,将孩子带在身边接受教育;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快新城镇的建设,提升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可以增加农村教育事业对相应教育人才的吸引力。

(三)关爱留守儿童

为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各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爱护。首先,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收集留守儿童的信息,不仅包括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还应包括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信息。对于没有监护人的留守儿童,教师更应给予额外的帮助;其次,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精彩的活动,从而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留守儿童积极配合自身的教育工作;最后,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制止留守儿童的危险行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从留守儿童的角度发现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自身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正确方向指引。

参考文献:

[1]舒中,郭琼.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8):8-9.

[2]唐冬梅,杨春盛.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改善对策探究[J].中华少年,2018(17).

[3]邵志萍.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J].俪人:教师,2014(2):159-159.

[4]丁彦.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16).

[5]杨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6(33).

[6]董德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2

由于父母与孩子长期分开,亲情交流很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比较大。我们知道,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同样如此,这对孩子心理成长非常不利。有些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沟通仅限于询问学习成绩,亲情的缺位,必定会让孩子变得忧郁、冷漠,甚至出现叛逆心理。生活单调,寄宿生缺少认同感。农村小学本来就没有太好的硬件设施,如果相应的软件也跟不上,教育就会变得简单生硬,寄宿生活当然也会变得单调和乏味。因为集体生活难免会有许多竞争,这也会让一些孩子倍感压力。如果这些留守儿童长时间得不到认同感,就会变得孤僻和偏执。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家长以为有学校教师管理就万事大吉了;学校和教师以为有严格的日常管理,教育就会水到渠成。其实不然,留守儿童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有一定的心理诉求,当这些心理期望值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针对寄宿生心理特质,做出教育方式的适时调整,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1.做好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留守儿童是特殊群体,在教育管理上要体现其特殊性。为了准确掌握这些孩子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动态,不妨给这些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成长档案最好和学生家长一起建立。记录学生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号码、家长工作地址和电话号码。学生自身情况包括年龄、生日、爱好、特长,甚至饮食习惯和嗜好都可以登记造册。便于教师随时做出针对性施教和管理。如学生生日,如果教师能够亲自为学生过生日,就会让学生感动至极。

2.真情关爱,凸显人性教育理念

学校对寄宿生管理应该实行分包制,就是一个教师管理多少个学生。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分管教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因此,管理教师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不能只是约束和训诫,还要付出足够的热情和爱心才行。学习上细心辅导,积极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学习就有较大的进步;生活上多多关心,对生病学生悉心照顾;活动上优先照顾,不管是学习活动还是娱乐活动,要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这对培养其自信心很有帮助。

3.加强沟通,建设教师家长学生联络网

留守儿童和父母联系的机会很少,联系的渠道也很单一,由于家长比较忙,很少主动给孩子打电话。有些留守儿童因为害怕父母训斥,更不愿意主动给父母打电话。这唯一的亲情热线常常处于冰冷的状态。要建立联络网只能由教师牵线搭桥,教师可以主动和家长联系,给家长介绍孩子在校表现,要求家长主动跟孩子联系交流,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还要建立学生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学生定期给父母汇报学习思想情况。只要亲情热线热起来,教育效果当然水到渠成。

4.搞好活动,增强留守儿童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特别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参加集体活动才能够找到家的感觉,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和赞美。通过参加活动,会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有充实感。教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多多发起一些适合留守儿童参与的活动,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与民同乐”,相信一定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因为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效果自然就是春风化雨。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引导对策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城市的工作机会相对于农村也更多一些,农民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很多人都选择了去城市打工,孩子则被留在了农村由长辈进行照顾,我们将这些孩子称为留守儿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和父母分开,形成了隔代监护或者代为监护的现状,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留守儿童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无法落实的因素之一,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如果没有得到关爱,就会缺乏安全感,性格上也会出现缺陷,比如,敏感、自卑、叛逆、暴力等,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引导,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找到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后,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被迫和父母分离,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是其他的亲属代为照顾,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溺爱,加上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有限,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很少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性格、生活、心理等造成影响,使得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着巨大困境。

(二)教育经费不足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关爱措施,但是实施难度却比较大,主要是教育经费不够。学校的关爱行动需要资金支持,经费不够就会限制学校的行动,很多制订的措施都不能落到实处,让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流于形式。部分学校为小学留守儿童建立宿舍,配套设施却跟不上,再加上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还不是很好,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教师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过程中牺牲了很多个人的时间,有时候还会无偿为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却得不到任何的回馈,长期下去也会浇灭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热情。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相关部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制订了很多政策,但是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不理想,不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留守儿童教育就进入到了这样的状态中,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另外,部分政策缺乏长效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引导有效措施

(一)设立专项教育资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乏经费,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让留守儿童教育引起社会关注,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去,让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对留守儿童教育进行捐款,成立留守儿童社会捐助专项教育资金,政府也要在财政收入中设立留守儿童教育专项资金,学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经费就能得到保障。另外,社会上要召集“爱心妈妈”“知心姐姐”,让他们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中去,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或者带领学生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学校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并且要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记录他们的性格、心理变化及健康情况等,这样就能提高留守儿童教育针对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另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要加快寄宿制脚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配备生活教师,管理学生饮食起居,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在学习时间之外,要带领学生进行休闲娱乐,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结语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学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学生实际生活困难,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4

一、要分清情况,建立联系,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监管和辅导,作为“家长”,这些孩子家里的老人普遍年龄大,精力跟不上,由于年龄和时代的缘故,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老式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的差异,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时展相脱节,表现在学生身上则是他们思想观念差异极大,沟通障碍明显,学习的目标性和有效性差。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分清学生的不同情况,是寄宿在亲戚家还是寄宿在学校附近的街道,或者是由爷爷奶奶等亲戚陪读。不同的情况往往产生不同的问题,要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在班级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

二、班主任要加强儿童心理方面知识的教育

因缺失父母亲的监护和照顾,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都处在无管理状态,其性格无法得到约束和规范。因此,留守儿童中有的孩子存在性格缺失的现象,班主任既要做好自己的班务工作,又要充当心理老师,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要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去看问题,做工作,不然这个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三、班主任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

在生活上,班主任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做到足够的了解,尽量地满足他们在感情上的心理需求,以及家庭对其心理造成的落差感。在留守儿童最需要得到家庭关心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弥补这些孩子在心灵上的空虚,同时适时地进行家访,与家人深入沟通,使家人了解这些留守儿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家长也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关心,让留守儿童感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在一些儿童的隐私问题上,班主任老师要多和留守儿童谈心,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使问题得到很好的沟通,并正确引导,减少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在社会上,学校要呼吁社会上的广大群体,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使得更多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心灵上的落差感。要多举办一些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带他们参与更多有趣的励志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更好地成长。

四、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首先,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思想困惑,力求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学习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其次,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重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留守儿童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幸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2.家校联系,进一步教育孩子。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合理采用家校联系卡,在使用家校联系卡的时候,教师时刻遵循如下的原则: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家访制,在一学年内对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

六、加强与社会联系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5

【关键词】儿童教育;戏剧表演;学校教育

儿童教育戏剧是在学校课程中应用表演和表演技巧的一种方式,它的目标是将学生置于学习主题的上下文中,以便可以探索内容。教育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方法,一般来说,它被认为更适合综合教育和高等教育,因为它几乎涵盖了所有形式的戏剧艺术,并表现出对生活的高度模仿,能表达出艺术传播“教育”的方法。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它允许学生在戏剧脚本的帮助下感知空间和环境,并训练他们进行逻辑推理,通过一起练习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反思自己的角色来进行自省。这是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运动效率,还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

一、儿童教育戏剧的含义

儿童教育戏剧不是让儿童看的戏剧艺术,而是对戏剧的用途,因此戏剧教育不是儿童教育活动的目标,教育戏剧的重点是儿童戏剧的体验、表达和创作过程,这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在教育戏剧的背景下,教育戏剧是即兴的、自愿的和有创造性的戏剧,这些都是儿童教育活动的一部分。通过戏剧技巧、戏剧化、即兴创作、模仿、游戏、分析和表演,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互动关系和现实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技能。儿童剧以儿童游戏为主,孩子们只有通过玩耍才能培养共同的精神,对于孩子,尤其是婴儿,正确地遵循计划好的程序是最好的鼓励。本来在育儿游戏中,重要的是要注意一点:“它是否与孩子的成长和人类心理的自然发展相协调。”如今,在儿童教育戏剧的帮助下,育儿活动的探索发展更加具有能动性。

二、儿童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

(一)教育戏剧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客观因素和环境压力,儿童在社会认知方面存在局限,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发展不均衡。儿童教育戏剧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体验和表演平台,通过戏剧,孩子们可以扮演穷人、富人、小角色、大角色,体验他们的心理、情感和社会不同方面,甚至是阴暗的一面。它是一种更加自由的情感体验和释放,是一种多样化和多维的行为和思想环境,在不同程度上补充和丰富了儿童社会化过程所必需的教育环境。同时,父母、亲人的纽带,小家庭环境的呵护,很容易让儿童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教育戏剧活动让儿童与同龄人保持联系,在交流中反思他们的行为,向内思考和向外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纠正自己的性格缺陷,锻炼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氛围的能力。

(二)教育戏剧与儿童语言技能的发展

在孩子们的游戏过程中,儿童对他们扮演的每一种角色的表达和诠释都非常用心,通过揭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并结合对角色个性的诠释,孩子可以熟悉语言词汇和丰富的场景内容。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演的过程中也大大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此外,声音、形式和精神戏剧的结合可以提高孩子使用语言的敏感度和精确度。

(三)儿童教育戏剧和儿童审美艺术感的培养

美学不仅促进艺术发展,还包括理解、参与和艺术创作。审美的改善应该在生活中逐渐增加,而不是一夜之间。戏剧形成统一完整的剧目,有演员、观众、表演、语言等多方面的参与,通过耳朵和眼睛的审美感知,儿童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和推理能力,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参与,实现了艺术潜力的觉醒。

(四)教育戏剧与儿童创造力的提升

角色扮演和角色扮演相关的游戏是孩子们本能的、有意识的行为,这是儿童看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经历。儿童在参与角色定义过程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定义和理解角色,当然,为了更好地表达和解释自己,他们会纠正孩子的思想和观念分歧,让孩子们在不受形式限制的氛围和环境中,可以更自由地进入一个新的创作环境。传统通俗教育剧分化下,真正的教育戏剧是强调他们对戏剧的掌握,教育工作者要对儿童抱有积极的态度,并引导他们在戏剧中表演,充分运用想象力,学会用身体表现他们想表现的东西,让孩子认识和理解生活,通过身体和教育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真实理解和内心感受。这显示了教育戏剧的特殊价值,也为儿童的戏剧行动提供了动力。

三、儿童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的威力也体现在教育剧场的表演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重复一些指令,儿童会迷失自我,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所以,使用适合课程目标的游戏,引导儿童完成它,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儿童的学习模式其实是“边玩边学”——孩子们通过玩耍来学习,而不是通过学习来学习,他们似乎在开玩笑,但他们正在学习。此外,《教育戏剧法》还原和诠释故事的力量,让学生在安全的表演环境中体验语言之美,在不同的生活中扮演同样的角色。与旨在揭示场景内容的经典角色扮演游戏相比,教育戏剧是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而不是一种以教育或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的目的是让演员和观众不断地反思和辩论,优化戏剧脚本并观察自己和世界。

(一)在学校教育中使用戏剧来教育儿童的事例

成都市华林小学首次呈现学校教育剧,采取了俱乐部活动的形式,以剧院为支点,将学校的能量引入道德教育。为了更好地说明教育游戏教学方法的价值,老师为小学生开发了多元智能问卷,完成第一学期的活动后,通过比较儿童的前测和后测数据,显示儿童的各种智力要素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强。事实证明,认知戏剧对儿童的个人发展非常有帮助。实践的结果下,教师的数量仅限于俱乐部活动的形式,相信这种有效的、多样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只适用于少数学生。社会中,儿童教育戏剧不是奢侈品,它应该是所有孩子的必备品,应该寻找俱乐部以外的方法,让更多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并对实施的学校予以支持。作为跨学科儿童教学和学校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发现国家规定教材课程与地方生活课程在很多方面存在重叠。课程内容的重复直接导致不必要的教师和课程,以及课堂上的重复教学。儿童在面对道德、法律制度和生活时,往往缺乏体验式学习。生活、安全和知识方面的道德冲突在试图解决教育剧中道德宣讲的繁琐问题时,会发现这种形式可以增强儿童在教育戏剧中学习道德和体验情感的效果。

(二)在学校教育中加入儿童教育戏剧的经验总结

1.放置课程,明确课程目标,完成基本结构

课程开发和实施最重要的方法是进行教育戏剧创作,学校主体结构中戏剧学校项目主要属于儿童艺术组。然后按年细分儿童教育戏剧的训练目标,接着进行基本结构的构建。

2.戏剧组队,分工,共同研发

以儿童教育戏剧第一课第一卷为例,遵循伦理与法律体系模块的主要概念,提取生命环境安全中的重复内容,整合伦理与法律问题。教师要信心最大化地整合有效的课程设计,在法律和道德系统约束下,根据上课时间优化儿童教育戏剧的重复内容,每周在学校进行一次戏剧表演课程。幼儿园教师努力开发课程和精选的游戏,这些游戏在儿童游戏中发挥着真正的作用。为保证儿童表演课的有效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选择较为轻松、行为性和参与性更强的内容,并在戏剧教育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使用,这也意味着实际的教育效果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3.在儿童教育戏剧的教学保障方面,要致力于师资的培养和优化

教育游戏鼓励教师成长,先听课,随后进行儿童教育戏剧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目前有关的教育理论、科学探究和高级教师的教育水平正在迅速提高,除了在学校举办表演工作坊外,我们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小型教育和研究活动。教育作品中免费教育的特点,给予了师生更多创造机会的自由。正因为如此,拥有了教学的乐趣,教师逐渐获得了职业自主的快乐。为了开辟新的方向,无论是文学还是研究,教师都倾向于在教育学和戏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在俱乐部活动中进行实践研究。而儿童教育戏剧游学之旅不仅是对国家法律和道德体系课程以及当地生活、环境和安全议程的简单整合和修订,而且是多样化的,它是课程的表达,对于多样的主题故事,多样的哲理名言,戏剧性的冲突的把握,是对从童年到道德生活的家庭事件的创新再现,既能够让孩子回归现实生活又能体验不同的世界观。

四、结束语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儿童文学;对策

当天真浪漫的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天真浪漫时,当无邪的童心失去了原有的无邪时,我们是否能够感觉到曾经的美好正在逐渐远离我们呢,这一切的一切能不能引起我们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反思呢?我们都知道,小学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改善孩子的儿童教育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小学教育模式究竟应该何去何行,究竟面临着怎么样的尴尬地位?我们是不是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纯真童年。

1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之间的联系

1.1儿童文学是语文教学的初始源泉。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是枯燥的,是乏味无趣,儿童文学能够唤起孩子们内心最深处的学习欲望,它作为学习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枢纽,是孩子们认识这个崭新世界的唯一乐趣。1.2儿童文学是构建孩子精神世界的基石。儿童文学就像一扇窗户,孩子们可以透过这一文学形式来了解新的文学世界,然后通过这一文学形式去认识生活中真善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人性的真善美,才能够让他们今后的教育中发展成为德治健全的好学生。

2我国学校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现状

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表明,超过九成以上的孩子非常喜欢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教育不喜欢的孩子还不足一成;而脱离了儿童教育喜欢古典的语文教育的孩子也是微乎其微,这个数据也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更大,对比更加明显。这一明显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我们不难发现,说明了儿童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老师对于儿童文学教育认知的这一调查中,普遍的教师均能够认识到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但只是极少数教师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系统性的教育方式,而更多地教师均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儿童文学应用在教学中话很有很多缺点,如: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缺少艺术的审美性,儿童文学作品经不起推敲,缺乏古典文学的启蒙作用等问题。大多数老师只是让孩子们追求小学语文文学成绩,而忽略了儿童文学的重要作用。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对学习语文知识没有了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偶然,众多学者做了很多系统性的调查,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分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对孩子们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由此笔者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并不是那么的紧密,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和漏洞。

3对于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中不同步的对策

3.1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笔者认为教育是两面的,老师的教育质量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针对小学生。由于小学语文和儿童文学的这种紧密而微妙得关系,就决定这个每一个小学教师掌握儿童文学的必要性。只有提高老师的儿童文学修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3.2减少文化知识的束缚,适当增加学生们的情趣。老师们在对孩子进行文字语言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和道德教育。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不难发现教学承担的仅仅是文化的传承作用,孩子们拿起书本总会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在家长和老师得双重压力下,学生们总是承受着太多太多的学习压力,我们都知道儿童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而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想对比较弱。如果对他们单独的进行文化教育,首先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话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相对于文化教育更应该注重儿童情趣的培养,只有不断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才能够让他们更加学习文化知识。3.3增加对小学语文课本的修改,增加课本的乐趣性。小学语文作品大多数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编制的时候,可以先调查小学何时能的爱好,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制定他们喜爱的文学作品时,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可以在课本中多配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情节,这样不仅仅能够方便小学生的记忆,也能够增强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因此,在编改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保留文化作品教育的用时,也要适当增强文学作品的趣味性。3.4减少常规文篇目出现的频率,主题多样化。众所周知小学何时能课本中主要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学习。”但是看过小学课本的我们都知道,当今小学教材往往都是以单一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有时候在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中,所表达的的主题往往只有那么一个,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孩子们自身思维的开发。往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思维都比较单一,不够发散,碰到问题就是单一的思路,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方式也不会很新颖。创新能力相应的也会很失败。因此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应该使主体更加多样化,丰富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小学生爱想爱思考的特点。我想这样的文学作品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会欣然接受的。

4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生时代的教育更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相结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完善。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秉承着文化教育和儿童文学共同教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邓湘子.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J]湖南教育,2006.2.15.

[3]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6.2.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7

【关键词】儿童视野;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意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开发学生的开放思维,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环境下展开的,教师需要对孩子进行的鼓励、批评,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去进行自由的发挥。

一、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问题分析

(一)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缺少“儿童眼光”

过去的教学大部分教师通常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课堂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等问题,儿童的视野就得到了忽视包括儿童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儿童对课堂教学的接受能力。但随着新课改的发展,部分教师基本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改进的教师关注点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没有看到教育改革的本质——“从教学对象出发”,儿童时期的学生多数不敢向老师提问,教师没法做到教学的反馈。没有关心儿童的自身学习兴趣和需求,没有尊重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儿童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调动。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认为自己带动教学内容,学生就已经掌握教学知识内容了,但这样只有教材、教案和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全的把儿童与教学分开达不到新课标下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教学的沟通者。

(二)“儿童化”与“为儿童化”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放弃自己“学生是中心”的概念按照教师的主观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儿童化”不能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表面像是增强儿童角度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出发的教学内容,但实际实行之中过于“为儿童化”了,更加显得学生是被动的一方。教学是一种相互的过程,当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不能做到与教师有一个交流互动还是处于被动。对儿童学习思维产生限制。

(三)教学内容的目标定位错误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内容过度依赖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对生字、字义、表达情感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学生拥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教学如果脱离课本按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那么儿童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增长对以后学习的基础更加扎实。但教师没有从儿童本身出发考虑学生学习的问题,教学目标从而形成错误的定位,忽略了错误的教学方法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则会引起学生在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的知识储备不够饱满。

二、儿童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一)注重真实教学,接受学生的反馈,以“学生”为本位

小学语文教学讲求真情实感,老师需要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讲授学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主动领悟生活与课本中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在其中感受到的情感,教师需要鼓励积极参与并且对学生表达领悟的情感给予一定的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需要具备自我反思意识,在课堂结束之后定期收取学生反馈意见,或主动放下大人的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想学生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办法,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是与否。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文章时,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之前可以简洁的话语向同学们讲述地震中发生的故事细节,也可以将之前发生过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讲授出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与主动学习的兴趣,之后在讲解的过程布置生字、句子和情感的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分析能力。

(二)开展自由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

在儿童教育中不能急于求成,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没有自主性,贪玩、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自由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放松心情的情境中进行轻松愉悦的学习,没有负担并且让学生具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同时教师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生动的有活力的课堂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例如在《可贵的沉默》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开展新的话题延申带到日常的生活中,提出“怎样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的问题引起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会提出“查看自己爸妈的身份证”、“直接问他们”、“问爷爷或外婆”诸如此类的想法,教室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在课堂气氛安静时,教师需要发挥自己主导的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化学习,使单调的课堂充满趣味性与生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加。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有能够自我发挥的空间,是对儿童学习十分重要的一点。

三、结束语

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儿童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树立“儿童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儿童的视角了解儿童学习的需要以及儿童对学习的热情、兴趣。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能以条件框架来束缚学生发展的方向,不要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上产生巨大负面的影响。在提升儿童学习语文教学的质量的同时也为后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是教师自我准则。

参考文献:

[1]王宁.基于儿童视野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

[2]何小永.基于儿童视野的小学语文教学[J].江西教育•教海泛舟(小学教学),2016,(12).

[3]郭教芳.小学语文教育要有儿童视野[J].好家长,2015,(29).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遗留的问题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造就了更多的留守儿童。随着近几年留守儿童事件层出不穷,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也逐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中的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在身边,而孩子是由家庭中其他人照看,儿童缺少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爱,从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再加上儿童农村的监护人大都年龄偏大,不但思想保守,而且对外界的新鲜事物不敏感,无法正确了解儿童需要,从而造成了儿童关爱教育中的缺失。

2.学校教育弱势

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往往师资力量匮乏,通常是一个教师带好几个班,班级人数多,教师的教学压力大,从而造成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关爱教育缺失。再加上小学教育中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健康,为学生的思想偏差埋下隐患。

3.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近几年留守儿童不良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对留守儿童的态度也出现偏差,在缺乏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后,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身心的创伤,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儿童带来了很多不良诱惑,导致有些儿童沉溺于电子游戏,甚至是模仿游戏中的暴力情节,造成严重后果。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对策

1.改善亲子关系,注重家庭关爱教育

家庭是儿童关爱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首先需要加强幼儿的家庭关爱教育。首先,作为幼儿家长要时刻和儿童保持联系,虽然不能是时时刻刻在儿童身边,但是却要时时刻刻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像一个电话、一个视频或者是一个远方寄来的小礼物都会让儿童感受到温暖;其次,希望政府能够支持农民返乡就业,家长多关注此类的信息,如果有机会希望家长可以回到家乡,回到儿童的身边,亲自参与儿童的成长。

2.明确教师定位,加强学校关爱教育

教师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小学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期的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特别关注,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此需要教师除了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以外,还要扮演好学生“妈妈”“姐姐”的角色,给留守儿童多一点关注和帮助。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引导其改正,对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表扬和肯定,努力做好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母亲,践行关爱教育。

(1)多元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所以不能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需要教师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某种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或者是在班级中开展一些思想道德的知识竞赛,也可以是行为竞赛,评判出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加强网络教育,提高网络认知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丰富了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加强了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像儿童沉溺于电子游戏不能自拔、网络中信息良莠不齐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提高学生网络认知,从而让学生认清网络利弊。

3.加强社会关爱,改善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儿童学习、成长的基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不但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匮乏,而且农村周边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健康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希望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和师资投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在教育上给予留守儿童一定的关爱;其次希望相关部门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对一些地痞、恶霸进行集中整治,对学校周边的黑网吧、游戏厅等进行严厉打击和取缔,净化农村周边的文化环境,从环境上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教育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遗留的最大问题。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改善亲子关系,注重家庭关爱教育;明确教师定位,加强学校关爱教育;多元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网络教育,提高网络认知;加强社会关爱,改善生活环境。从家庭、学校、社会出发,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叶松庆,郭瑞.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的现行做法及特点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