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程总结范例

舞蹈课程总结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课程价值;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起步较晚,相对还不成熟,师资力量在这几年才逐渐壮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理应是能够胜任小学学科教学的、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全科型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满足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需求,还应满足小学艺术教育发展需要。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高校职前教育则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从课程的价值、课程设置以及因地制宜地建立课程设置标准和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院校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价值

关于舞蹈教育的功能,国内很多舞蹈教育家都有提到,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中谈到舞蹈教育是美育的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一般认为,舞蹈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厦静所著的《舞蹈及舞蹈教育初探》一书中提到了“教育舞蹈”这一概念,即舞蹈作为教育手段,面向大众进行舞蹈美育,其目标在于人格的培养。而隆荫培、徐尔充所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到“教育舞蹈”是指在学校开展的、以审美教育为目的的舞蹈课。作者在书中指出,舞蹈艺术是一种民族文化,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以及增进身心健康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对象——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具有特殊性。其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其对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培养目标都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正是高等舞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所在。目前,国内其他专业舞蹈教育研究甚多,而对全科小学教师舞蹈教育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笔者以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舞蹈技能和素养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适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培养方案,探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特性和价值。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应该当作普通学校教育中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区别于其他专业舞蹈教育,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培养目标,以舞蹈技能的提升为主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育,其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舞蹈家或者是专业的舞者,而是希望通过规范性的舞蹈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舞蹈表现能力,并且在舞蹈审美、艺术鉴赏、创造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基于以上教育观念的认知,在舞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一)合理的教学时间

舞蹈课属于专业技能课范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学习舞蹈并非一日之功。小学教育专业设置舞蹈课程要安排至少每周两课时的必修课,并且配合每日的早功训练。规范、合理的教学时间对舞蹈教学起到保障作用。

(二)合理的课程设置

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开设舞蹈课程。不仅要开设芭蕾基训课程,还要开设古典舞身韵课程、民族民间舞课程,以及舞蹈创编技法课程。这种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可以对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素养进行全面的提高。这种科学系统性的课程安排是使其从舞盲——能舞——懂舞转变的必要条件,考虑到专业特殊性,授课时要注意几点。

1.精炼性

在授课内容上,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例,在对各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一定要有选择性地提炼最具各民族风格特征的动作元素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各民族的风格动律。之后,再通过学习典型风格特征的组合,把握各民族舞蹈的韵味。这里的“精”,指的是精而有效,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各民族舞蹈的精华。

2.循序渐进,稳而有序

学习内容应该由易到难。以民族民间舞为例,可以先选择音乐类型变化单一、节奏鲜明的民族舞开始学习,这样学生更易接受,并且更加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民族舞蹈可以先由藏族舞蹈开始学习,汉族舞蹈可以先由云南花灯舞开始学习。通过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感觉、舞蹈表现力、肢体协调能力等。这样即使学生到高年级学习音乐类型复杂、节奏不明显、动作变换快的民族舞蹈时,也不会觉得学习吃力。通过前面几年层层递进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建立起来,并为培养舞蹈创编灵感做好准备,最终完成能舞——善舞——创舞的递进过程。

3.特殊性

这里所说的特殊性指的是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舞蹈教师多为科班出身,从小接受的是专业的舞蹈训练,但教学对象并不是从小学习,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年满18周岁,在骨骼发育上已经是个成年人。所以舞蹈教师并不能完全按照专业舞蹈教学过程来教,不能采取专业舞蹈院校那种重视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方式。学生并不是要成为舞蹈家或者专业舞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牢牢抓住审美教育这个特点,主要是对学生艺术鉴赏力、创造力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技能性教育。受教育者本身不能成为一种炫技的工具,而要成为一种美的体现。

4.区别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各自的条件差异,教师应该区别对待。比如潜力大、基础好、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可以选拔到层次更高的舞蹈队接受难度较大的专业训练。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技能和艺术素养。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标准和评价方式

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发展主要有教学和评价两个方面。在教学方面,国内教师正在寻求一条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寻求进步,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技能和素养提升的教学方法,即赏、学、创、教四个模块,实际上就是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逻辑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口传身授法,还应该增设情景教学法、即兴创编法。口传身授法是专业舞蹈院校常用的舞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和亲身示范教学,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课堂上,还可以加入情景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或者多种真实的、能够发挥学生想象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教学环境。以形象为主体的具象场景教学,能带动学生主动体验与积极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表演意识,提升身体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而即兴创编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创编出符合孩子们心理年龄的儿童舞蹈短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改变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舞蹈。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在评价方式上略显单薄。目前,国内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评价标准仅仅是通过课程测试,并没有全面关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评价应该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舞蹈课程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舞蹈能力提升激励。对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测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应该参考专业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生可分年级组织测评工作,这对学生学习也起到激励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舞蹈教育的偏见。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学生的舞蹈教育,主要是一种以审美教育为主的技能性教育,在教学以及管理方面,都应遵循教育的规范性、合理性,遵循舞蹈教学的一般原则展开教学。同时,教师应通过舞蹈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朴红梅.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资华筠.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4]王玉文,孙梅.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制约专业建设的瓶颈——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进展现状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5]王玉文.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性”诠释——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6]徐萱春,.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舞蹈教学;表现力

高中进行舞蹈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身心,为社会提供成绩优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才。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了一些当前高中舞蹈教学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提升学生表现力的措施。下面将进行详细探讨。

一、高中舞蹈教学现状

高中舞蹈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本身能力不足;学校不够重视;不加强实践等原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舞蹈教学是提升学生的表现力的重要措施,不能不重视。下面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本身能力不足

舞蹈教师在许多学校不受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就没有舞蹈课,舞蹈课用来上自习,或者上数学等课程,已经非常常见。而学习舞蹈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参加舞蹈队,而不是从事教育。这使得舞蹈教师长期得不到更换,甚至出现一个舞蹈教师教一个年级的舞蹈课这种情况。由于精力问题,教师即使想认真教学,也会十分吃力。

(二)学校不重视舞蹈教学

由于面临高考,许多学校为了成绩的优异,将体育课、美术课等课程直接从课程表里剔除。许多家长支持这种做法,一些学生也认可。但这种观念是落后的,单纯的追求成绩会使得学生压力过大,而且埋头于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但不利于成绩提高,反而会降低成绩。并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也在发育,学习舞蹈,可以让学生的骨骼,肌肉得到伸展,有利于发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无好处。

(三)不注重实践

许多学校的舞蹈教学只是简单的发给学生课本,从不进行教学,或者是请其他课的教师单纯的讲解,并不进行实践教学。舞蹈教室设备落后,机械陈旧。教师不带头训练,只是单纯讲解课本,演示一些小动作。这样确实给了学生们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但从长远来讲,这是错误的。并且舞蹈课的一些动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是十分有益的。单纯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参与实践,这就使得学生失去了这样的一个陶冶情绪,强身健体的机会。实践,也可以让许多同学性格变得外向,而在高中学习生涯中,就有许多同学因为内向,有问题不敢向老师提问,课上不敢回答问题,耽误成绩。从这方面看,舞蹈实践解决了非常棘手的问题[1]。

二、提升学生表现力的措施

从上面可以看出,之所以学生的表现力无法得到提升,主要原因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个人能力不足,学校不重视,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不重视实践等原因。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几条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招聘专业舞蹈教师,提高舞蹈教师素质

由于缺乏师资,使得舞蹈教学在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许多学校还是没有认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很少聘请专业舞蹈教师,大多数学校仍然是一位舞蹈教师教一个年级这种情况。而在学校里的舞蹈教师由于没有机会进修,自身的能力也在下降。其实,许多专业舞蹈教师想要教授高中学生,但由于学校始终不重视,导致许多舞蹈老师不想进入高中当舞蹈老师,不愿意进入高中教授舞蹈。面对这种局面,学校方面应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大力招聘专业舞蹈教师,并让舞蹈教师有机会进修,让进入教育系统的教师也有学习的机会。只有有了强大的师资力量,高中舞蹈教学才能较好的进行,学生的表现力才会有机会提升[2]。

(二)学校更新自身的观念

大部分学校为了高考通过率的提高,将体育、舞蹈等课程替换为语数外等课程。这样看似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理论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提高。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甚至有许多同学出现了厌学情绪。学校安排的正常学习时间中,学生精力集中,努力学习,课间学生需要休息。舞蹈课、体育课等也是学生放松自己的一个时间。不重视舞蹈等课程,相当于将学生的休息时间压缩了一半。学生长期进行学习,精神高度紧张,自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学校应该认清以上的理论,学生应该劳逸结合。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不需要学校过多的做什么,只要确保每节舞蹈课可以正常进行就可以,不压榨舞蹈课的时间。劳逸结合,学生才会有更充足的精力学习,学习时候精力也更加集中,这样达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加强实践练习

实践,才能够检验所学习的理论与知识。舞蹈本身就是实践为主,不参与实践,只是学习理论,将理论与实践分裂开来,必将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舞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既包括身体上的锻炼,让学生身体健康,也包括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陶冶情操,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些作用是其他的课程无法教授的。经过舞蹈实践练习,学生的性格会有所变化,许多腼腆的同学在一次次的个人表现后,变得外向起来,而一些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从性格内向变成一个外向的人。从这个方面看,加强实践练习,也必将得到家长们的支持[3]。实践,也需要器材方面的支持,许多学校的舞蹈教室器材老化,学校应该将一部分精力放到舞蹈教室上面。落后的教室无法激发同学们的表现力,也无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学校应当引进器材,装修舞蹈教室,应该努力做到一年一装修舞蹈教室。让同学们看到后就有上台表演的想法,这样,才能提升同学们的表现力。

三、总结

总之,在舞蹈教学方面,问题还是很多,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并不是不可行的,做到这些需要学校的努力,需要家长的理解,需要实践的练习。相信用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表现力这条道路会越来越顺利,更多的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会不断的被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1):234-235.

[2]丹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83-84.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3

文章以作者的教学体验为依据,从少儿舞蹈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论述了少儿舞蹈教学中一些重要的方法。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授课对象大都是没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但是没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仍然需要接受较为专业的舞蹈教育。通过大量查阅有关少儿舞蹈教育方面的资料并结合亲身授课经历总结以下三点教学方法:一是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三是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少儿舞蹈;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少儿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且最关键的时期,他们天性都是那么的纯真与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好奇心很大,并且喜欢模仿身边事物,对一切未知的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针对这个时期少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他们喜欢且感兴趣的情况下培养他们将舞蹈作为一项特长。作为家长如何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舞蹈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这一点是少儿舞蹈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而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这个的问题就归结到了教师身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至关重要。少儿舞蹈教学的创新教学法值得我们深入的去探究。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使用节奏感较强且对比明显的音乐编排出少儿喜欢且愿意学习的舞蹈动作,就成了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三年的少儿舞蹈教学工作,我在这里通过以下的几点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否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个良好的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所在。语言上要具有启发性、情感性和语言艺术的感染力,这样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就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我们找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也是在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纽带,可以很快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做一件事情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已经预示成功一半了,老师在授课时言语上稍加润色来吸引学生,激发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对学习舞蹈动作的兴趣,不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动作产生思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舞蹈最好且最佳的状态,是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后应当时常斟酌考虑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维吾尔族舞蹈手位组合练习,我先给同学们讲讲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方式和风俗习惯。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遇到盛大节日时他们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我会通过这种方法让同学们联想维吾尔族人民在节日时载歌载舞欢乐的场景。我还会准备一个视频短片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讲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画面,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视频深入详细的了解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习惯。当学生们了解了维吾尔族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特点后再进行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教学。在教学中我用言语来描述并引导学生再跳维吾尔族舞蹈时上身整个体态挺拔高傲的感觉。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维吾尔族人在节日上欢乐的心情与对于舞蹈的那份热爱。在一个热闹且场面宏大的节日上,几位维吾尔族姑娘梳着长长的辫子,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进人群中心,她们美丽的容貌和甜美的笑容还有挺拔的体态,干净热情的动作让人向往。现在我们双手放于下巴下方,双肩打开整体体态向上拔起。运用这样简单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带领到课堂内容上面来,使学生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增强,更想要和老师一起学习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通过教师的正确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大幅度提高,在心理欲求上由学习舞蹈变为我要学舞蹈,发生一个质的转变。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

许多教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都认为,根据教材上最科学、最系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开、绷、直练习以及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程度练习,针对芭蕾中站姿与各种各样的脚位训练。但是让孩子们像专业的舞蹈演员一样用大量时间的进行单一动作的重复训练,可能使一大部分孩子很快就会对舞蹈失去兴趣,我们要达到的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针对少儿这个阶段一些心理特点,教授孩子们学习舞蹈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内容具有风趣性,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别奇怪的的意识倾向,能够显著提高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针对少儿舞蹈课程,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就是将舞蹈动作大量重复进行训练,老师没有必要在激发兴趣上面多花心思,其实事实与其正相反,少儿在上舞蹈课时和他们在学校学习其他课程是一样的,都会在孩子们口中说出感兴趣与不感兴趣。要提高每一堂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教授的内容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表演很多蕴含细腻情感和韵味的动作时,老师会常常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句话。根据本人多年从事舞蹈表演与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点就是在舞蹈教学中必须添加感情色彩。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进行单纯性的动作示范和让学生直观的去模仿他的动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会缺乏感染力。很多教师不会使用加入情感色彩的授课语言来对舞蹈动作的要领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较差,导致这种效果的出现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所教授内容的技术性与知识性同孩子们是否真正感兴趣相结合,整体的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略显枯燥,学生们不愿意去集中注意力学习。那么如果更多的老师能够从吸引学生兴趣出发,为整个教学课堂增加情感基调,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音乐选择与动作编排进行深度探究和挖掘,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与动作基本的运动路线的同时,还能够亲身体验都舞蹈的美与艺术的灵动性,通过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深入每一堂课,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少儿舞蹈课堂的教学,是授课老师与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内容传授与学生学习的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相互配合的活动。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与感染力,解释动作难度要通俗易懂,这样以便与学生进行沟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新动作后给老师的教学反馈。只有经常性的收集学生的建议与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授课方式才能使学生得到进步。每一天舞蹈课的教学目的都是为教学质量服务的,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必须设计合理科学严谨的教学过程,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师简单易懂地把所要教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提早把学习内容进行反馈,有时候可以给学生们多一些时间,这是在教学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多多关心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当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指导。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少儿舞蹈课中的基本“脚位”动作时,首先需要老师做到的就是在学生面前做示范,然后学生会根据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最后学生大致掌握要领的前提下去自己练习,作为教师我会在旁边悉心指导与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所做动作的准确性,在我的多次观察中可以发现有个别几个学生脚下动作总是分不清楚、做不清晰,而且自身的身体协调性也很差,动作的快慢程度与节奏也配合得不是很好。在做动作时不舒展流畅,脚下步伐路线不清晰,没有掌握老师所说的要领。为了使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全心全意投入训练,我决定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我随机给学生一个主题音乐,让学生自己在理解音乐的前提下随着音乐的律动进行即兴舞蹈表演,在把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舞蹈动作穿插在即兴舞的动作里,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且不会有太多压力,身体上与心理上都达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动作流畅度提高,不用刻意强求,所以身体的协调性也随之增加。但是,有些学生由于自尊心很强,因为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不够而不敢去做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最后还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表演组合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欣赏与相互评价的方式去巩固这堂课老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反复练习加深印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对知识最深刻的印象,教师才能保证每堂课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少儿舞蹈教学中使用正确方法在课堂运用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舞蹈课程中增加情感基调,吸引与调动学生兴趣、重视教学反馈,提高课堂效率这三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秩序性更加深入,效率也同时大大提高。少儿舞蹈教学之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从事少儿舞蹈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不断思考与总结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并且积累丰富的经验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

作者:杨湘豫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参考文献]

[1]王美萍.如何提高少儿舞蹈教育质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2]巩静洁.关于少儿舞蹈教学的一点思考[J].兵团工运,2003(11).

[3]张露娜.浅谈少儿舞蹈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4).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互联网

本文以高校舞蹈互联网教学为核心展开讨论,首先简要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舞蹈教学优势,然后阐述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络技术从信息系统构建、教学平台构建、教学模式创新、反馈机制创新四个角度分析应用策略。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舞蹈教学优势

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为丰富多彩,并为以往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该技术的应用正对舞蹈专业学生的思维以及练习方式加以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基础课程不满足当前学生舞蹈技能学习需求,应用互联网技术恰好弥补这一缺陷。互联网中具有大量的舞蹈教学资源、学习资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教学资源,重新设计舞蹈教学内容,开拓创新。同时,老师可按照不同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学生按照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练习,满足不同学生个性需求,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另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改变以往单一通过老师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老师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将优秀、高效的舞蹈学习视频分享给学生。例如,应用云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对其中的练习技巧进行讨论、总结,将课堂交给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积极大胆地讲述自身观点,老师认真聆听学生陈述,对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整理总结,作为资源应用至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改正,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氛围,重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舞蹈教学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同时,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推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一批批优质舞蹈专业人才。最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课件、教学资源、练习内容要求上传至资源库,学生可以应用课下零散时间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打破以往知识、技能学习局限于课堂的窘况,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相关舞蹈知识学习。并且,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搜集有价值的资源,打破以往教学工作局限于课本、经验的限制,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内容支撑,开阔学生眼界。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全国范围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使用同一平台互相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我国高校整体舞蹈教学水平提升。在以往的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老师搜集大量的资料,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只需要输入关键词便可以轻松获取教学资料,节省教学内容设计时间。

二、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整体教学情况主要表现为教学工作的开展仍然以理论讲解、姿势示范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简单便捷,但是在无形之中导致学生对舞蹈艺术感知、创新意识逐渐弱化,对舞蹈学习质量以及艺术审美提升造成严重影响。

(一)教学模式亟需改进

当前,多数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多注重对学生动作、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根据自身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对学生舞蹈艺术创新意识造成影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自身定位在核心位置,导致学生成为课堂附属品、被动学习者,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长期参与该形式的教学将导致学生逐渐丧失舞蹈学习兴趣。我国舞蹈教学发展起步较晚,虽然传统舞蹈教学已延续至今,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不适用[1]。因此,高校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二)理论学习与舞蹈技巧融合不足

高校中舞蹈专业学生多为艺术类学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不足。同时因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多注重动作练习,理论知识讲解多在实践练习中穿插讲解,导致学生对舞蹈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另外,部分高校因为师资、历史背景影响,过于注重理论讲解,无法将理论学习与舞蹈技能有效融合,对教学质量提升造成影响。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舞蹈教学模式探究

(一)构建教学资源信息系统

互联网背景下,为实现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创新,需要加快数据库建设。通过构建数据库能够帮助高校收集大量的舞蹈教学资料,当教师或者学生进行教研或学习时都可以从数据库中搜集所需信息,因此,数据库完善性构建能够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支持。为确保数据库的高效、高质应用,需要做好维护工作,并顺应时展,对数据库内容进行积极的更新。对于数据库的构建应当注意以下两点:首先,知识获取,获取知识时,应当拓宽舞蹈教学资源获取渠道。例如,高校可以和其他高校、艺术学校构建资源共享通道,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多个院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搜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2]。另外,高校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购买软件公司推出的教育资料。为实现教学数据库的高效、高质构建,高校应当提供共建教育资源,引导教师积极发掘优秀的教学资源,加强推广,不仅能够丰富数据库,同时教师在发掘收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再次,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其总结归纳至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不断更新完善,构建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数据库。对于数据库的构建需要做好知识分类工作,在对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时,高校应当对不同舞蹈教学内容编目,便于访问者高效检索与存储,并遵循分类标准,例如,设定课件、媒体素材、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资源目录等。

(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课程时间有限,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通过课堂方可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影响。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为实现舞蹈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应当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对于网络平台的构建需要良好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持,其中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网线设施等,对于硬件的选择,应当确保其经济性,并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网络平台构建应当满足以下功能:首先,具备网络教学性能,通过该教学平台,高校可安排专业教师按照课程设置开展课程讲解,学生登录个人账号便可进行舞蹈知识的学习,丰富教学内容,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老师不仅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讲解,同时可以拓展具有特色的课程讲解,例如让学生欣赏舞蹈表演,对比不同国家的舞蹈风格,开阔学生眼界。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舞蹈风格进行欣赏,在自身进行舞蹈表演时能够添加灵感,提升自身舞蹈艺术创新度。在课下,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舞蹈素养。另外,网络平台的构建应当具备信息实时交流功能。在进行网络知识学习时,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例如,学生应用网络微课软件进行舞蹈知识学习时,当遇到问题或者想获取某些资料,可以通过信息沟通交流功能和其他同学进行探讨,或者直接请求老师进行解答,老师微课客户端发出消息提醒,实现问题的及时解决,避免学习问题的不断堆积。同时,在进行线下教学前,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平台将课堂学习任务、练习内容上传至数据库,并统一消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为线下教学工作的高效、高质开展奠定基础。

(三)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多个阶段教学中都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老师提供学习资料,资料主要为视频,学生应用网络技术,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老师则通过互联网搜集素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高校舞蹈专业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首先需要合理设计课前任务,让学生观看课件视频,获取信息[3]。例如,实践课程开展前,老师将要讲解的动作类型进行总结,提出重点,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另外,舞蹈老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设计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高校舞蹈教学中对于翻转课堂的应用需要确保视频时间在 10 分钟至 15 分钟,同时视频画面应当细腻、美观、突出,吸引学生。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将自身定位放在引导者、讲解者。例如,播放舞蹈视频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首先谈谈自身感想,分析视频中的舞蹈具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视频中学习到了什么,与哪些舞蹈理论知识有关。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

(四)应用平台加强反馈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部分老师过于注重动作讲解,缺少对学生问题的反馈,通过网络平台,老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地反馈,让学生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实现学生舞蹈素质的不断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阶段大多领域均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作创新,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推动舞蹈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应用课余零散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打破课堂时间限制。为实现互联网网络平台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高校积极构建教学资源信息系统和教学平台,积极应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并加强教学反馈,实现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璐 . 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 考试周刊 ,2017,(04):174.

[2] 张银燕 .“互联网 +”视角下舞蹈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J]. 职业教育 ( 上、中旬 ),2017,(24):39-42.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5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一门学科并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每一门学科都需要将等级和竞争这些外来目标和动机转化成内在动机。如今的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培训方案中也没有多少课程是具有创造性的培养和训练的。所以现在要弥补这一教学缺陷就需要有丰富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案例和经验。而现在可以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将中外高校体育舞蹈的经典教学案例和相关舞蹈原型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的还原体育舞蹈的真实面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最真实的情景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再学习中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和愉悦。

综合以上的观点,高校的体育舞蹈应该充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在练习舞蹈动作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融入文化元素。在现在这种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介和高科技媒介中都拥有丰富的体育舞蹈艺术资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资料中选取最合适最新的案例和资料,将他们融入到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技能,还能再最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这一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更富有创造力和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实现最优质最高效的体育舞蹈教学。

二、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多元化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运用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这样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但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还是比较落伍的。在信息化教学中体育舞蹈的教学是以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加上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一个个小团队中,学生们经过探究讨论,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另外,信息化教学方式是立体多维的,这样教授体育舞蹈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突破平面,进入抽象概念和感性认知。让学生在对这门课产生好奇心的同时,能够组织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艺术元素,富有创造性的分析体育舞蹈作品,能够自主编排体育舞蹈,寻找和创造出更富有创造力的体育舞蹈形式,整合出最优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案。

三、体育舞蹈网络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内容上能够体现学科本身的系统知识和内在联系,并且能够按照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经验来组织的课程就叫做网络课程。一方面课程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所以每一个网络课程的设置都需要迎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性格特点。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那学生就难以接受课程设置,从而导致对课程不感兴趣。这样一来,那网络课程的设置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结合以上的几个观点我们在设置网络课程内容的时候就一定要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和条件,这样的意义就是首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其次为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机会和环境,最后也有利于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探讨和交流。

四、总结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6

目前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人们的愈加重视,尤其是希望音乐课程能够与舞蹈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种课程的相互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有质量地提高音乐与舞蹈成绩。根据当前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出一些可用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

音乐教学;舞蹈教学;结合

现在我们国内的小学音乐教学还是比较单一的,所以,整个的课改完成情况就不是很理想。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乐感为主。用实践来证明音乐与舞蹈是可以融合到一起对学生产生影响的。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小学生音乐舞蹈课的教学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对艺术感受能力的点上,以培养为主。比如,现在的小学生普遍都是在一、二年级时开始接触舞蹈课程,这个阶段是他们认识舞蹈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关的教学音乐,来让学生有一个感官上的感受,让他们了解到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让他们有所感悟。教师还可以借助一切能够表达歌曲意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喜欢去了解。教师要学会通过现代多媒体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形象地诠释所表现的舞蹈或是音乐的意义。让学生无论是从感官还是听觉上都得到刺激,让他们的印象更为深刻,通过一系列的感受,对音乐与舞蹈课程有更深的感悟。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舞蹈教育教师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很着急地去灌输学生乐理知识,要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地让学生去理解,让他们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重要,通过教师的吸引,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去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让他们去了解艺术的美,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一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小扮演、小表演、小比赛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蹈的魅力,让他们愿意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让他们拥有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更愿意去了解音乐,更愿意参与其中。

三、结语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7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民族民间舞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结合,能够使舞蹈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意义,能够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通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结合策略,希望能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了解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土壤是基本内容

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之时,为了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教师应该注重理解舞蹈的内在文化和精神。一般的民族民间舞蹈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以物质形式直观呈现出来的形象部分,二是以舞蹈内涵形式隐藏于舞姿之中的抽象部分。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深度教学活动之时,教师必须使整个舞蹈的内在文化精神有所体现,如果仅让学生重复机械性的舞蹈动作,不利于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使舞蹈失去了灵魂。所以,教师要了解民族舞蹈的产生土壤,加强对其历史文化的探究,并且有效地讲述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通过查阅文献或者实地考察的方式,努力了解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土壤,只有走向民间,才能更加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舞蹈。这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民间舞蹈教师可以深入民间舞蹈产生的地区,加强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真实历史渊源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时讲清楚其由来。以广西凭祥市“巫求”舞为例,它是一种古老的巫术仪式舞蹈,是“作法”时表演的歌舞,广泛流传于中越边境城市——凭祥南山区一带的壮乡村寨。解放前,每到秋季,粮食归仓,各村屯巫师聚集在一起,跳“巫求”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表演”最开始由一位“仙姑”弹拨着自制的乐器“叮”(天琴)哼唱起来,其他人手拿代表“天马”的铜链在地上跳、滚起来,表示骑马上天界寻找仙人,随着各种围绕骑马的舞步,“仙姑”已经进入了仙人附体的状态,非常虔诚。其舞蹈动作具有内柔外刚、造型幅度大等特点,铃声、琴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教师需要深挖、把握其深刻内涵,从民族民间舞蹈中提取出重要的元素,对于民间舞蹈结构进行再构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的舞蹈要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相结合,增强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生命力,构建有效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结构体系,达到既有民族民间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二、丰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形式是关键环节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难免会因为其与现代生活方式差距过大而产生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相结合,首先,教师要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美感与深刻内涵的教学,让文化意义与舞蹈动作本身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动作的深刻内涵。其次,提高“非遗”民间舞的训练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与田野实践的互动。增加实验实训课,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形成从乡野走进课堂、由课堂走向舞台的三级互动教学模式,以求建立起学生的文化自信,从动作的本源开始追寻身体语言背后的民族信仰,形成学生独立的舞蹈学习体系,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一)完善教学资源

近年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也开展了很多保护与宣传“非遗”的工作,随着“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送戏下乡”等形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社会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舞蹈技能单一的训练模式,把舞蹈动作训练和舞蹈背后的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提高舞蹈专业本科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的领域让今日之中国民间舞蹈艺术获得有力的文化资源。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教师,通过将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具有典型地域特点、风格特征的舞蹈编写成规范系统的教材,用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舞蹈技术,再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讲解,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丰富课程设置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地方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点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藏、蒙、汉、维、朝等几大民族中,忽视了对非遗舞蹈的研究和教学,导致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学资源支撑上存在一定问题。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规划,从而导致一个专业方向上的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教师对学生进行重复性教学,浪费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此外,在利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资源时,教师将同一套教学内容传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而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研究方向相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大部分高校都统一设置了舞蹈教育、表演和指导课程,这在整个学习环境中具有相似性,没有结合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创新性课程设计,难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兴趣,降低了高校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民间舞的教学中,可在保留六大民族课程的基础上,对桂西南“非遗”民间舞蹈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创编具有一定训练性和艺术性的舞蹈组合,例如天等县的“打榔舞”、凭祥市的“舞求”、左州的“采茶舞”等都是合适的舞蹈素材。在原有的“民间舞”课程群里增加《桂西南“非遗”民间舞》课程,使它们能在地方民族院校的课堂上呈现。

(三)拓展课外教学实践平台

民族民间舞蹈课作为一种技艺性与人文性共存的课程,不仅传授技艺,更承担着传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民族传统精神的责任。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于民间,内容和形式都保留着浓郁的民间气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舞蹈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能以最直观的形式传达情感、给人启迪。在“非遗”民间舞的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场所直接设置在民间,甚至直接安排到民间舞产生的活动中,既让“非遗”的活态性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又使学生贴近、体验各民族的实际生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化背景。

三、引导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创新是重要保障

教育传承是保护“非遗”民间舞的一种有效方式,传承效果的差异性主要在于教育理念不同。要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达到传承目的,我们必须要明确“非遗”民间舞教学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主要方式是对于艺人所教授的舞蹈应当不经过任何加工和创造,以原汁原味教授、原模原样学习为宗旨,进行教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要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的文化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文化的本质虽有异同,但彼此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使学生建立在自身环境中审视文化的价值和特性的思维体系,建立学生心中的“文化中的舞蹈”的教育观。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必要方式之一,更是推动学校教育走向多元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的有效方式。当前,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根本任务,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之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新,从而提高传统舞蹈的生命力。国家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旨在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需要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继承并创新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真正爱上民族民间舞蹈,可以通过播放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纪录片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其更好地进行文化创新。进行文化创新需要与目前喜闻乐见的娱乐手段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快闪的方式拍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还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各小组都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拍摄快闪视频。在两至三周之后,教师要回收学生的作品,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统一观看,从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两方面总结学生的拍摄效果并打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四、将民族民间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大量的科学知识,还有许多极富审美价值的艺术精品,值得我们对此进行个体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主动设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可以使广大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意识到其重要性和价值,使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进而自觉地尊重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民间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可以使民族民间舞蹈更具生命力。例如,可以使民族民间舞蹈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工艺产品,可以开发特色杯子、杯垫、雨伞等,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引领拥有绘画能力的学生画下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而后进行特色文化宣传。还可以将舞蹈视频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创新舞蹈传播方式,使传统艺术更加具有生命力,提高其趣味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相结合之时,教师可以使学生运用绘画、影视甚至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对舞蹈进行融合创作,增强民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环境下的生命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效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有效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和“灵魂”需要我们世代传承,我们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各层次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体现其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使民族民间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五、总结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8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需要改革考核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评价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期末成绩,还要注重加大考核平时的成绩的力度,加强考核实践能力与理论结合的成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舞蹈成绩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舞蹈成绩做出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

二、改革课程模式,实行针对性教学

正因为学生的舞蹈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由于教师队伍不够壮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都是采取大班教学,优良教师资源紧缺,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特色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很容易埋没了一些舞蹈底子较好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引进高质量的舞蹈老师,壮大师资队伍。

三、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培养优秀舞蹈团队

国际上许多舞团之所以成功,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他们的团队合作坚不可摧,其中每一个舞者都在团队中显示出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想要培养优秀的舞蹈团队和优秀的舞蹈学生,就要加强舞蹈团队合作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舞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生能力的了解,进行小组分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磨合,加强每一个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以及遇到挫折时集体解决困难的能力,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队伍。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小组比赛加强竞争力和小组荣誉感,亦或参加各类省级市级舞蹈大赛,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

四、改革陈旧实践方式,加强学生自身综合舞蹈修养

以往舞蹈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舞蹈老师“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学生从编排到最后上台演出,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失去了自己对舞蹈的感悟能力,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散。因此,改革陈旧实践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知识,从舞蹈的编排开始,一步一步排练节目,教师在旁边指导中间的问题和不足,直至舞蹈最终成型。舞蹈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艺术性课程,不能仅仅通过教师自己的口头讲解就可以把舞蹈的全部意蕴都传输给学生的。就像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理工科课程一样,只有亲身加入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掌握学科的真谛。

五、先进科技与舞蹈相结合,促进舞蹈紧跟时代脚步

舞蹈教学一直处于基础的阶段,现代化手段引进课堂,通过影像设备记录学生舞蹈过程,之后进行放映,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舞姿上还有哪些缺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改进。先进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舞蹈艺术的鉴赏与评价,通过观察国际或国内知名艺术家的表演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舞蹈技巧,因此学到更多相关知识。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