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美育课程舞蹈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美育课程舞蹈教学研究

[摘要]畲族舞蹈源于畲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包括祭祀舞蹈、丧葬舞蹈、生产劳动舞蹈、新舞蹈四项内容,具有显而易见的美育价值。普适性使学生都可以接受美育,淳朴性使学生认识到美贵在自然情感,文化性使学生建构国家情感。在中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可以引入畲族舞蹈,明确教学目标,注意和而不同;坚持畲族文化特色,减少改编,适度创新,保留畲族舞蹈精髓。

[关键词]畲族舞蹈教学;普适性;淳朴性;文化性;民族特色

畲族舞蹈以人体为主要媒介,或婉约典雅,或雄浑粗犷,表达了畲族人民的喜乐哀愁等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了畲族的农耕文化、血缘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共生关系。在中职美育课程中引入畲族舞蹈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与技能,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深化学生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知。

一、寻畲族舞蹈起源,总畲族舞蹈内容

畲族舞蹈与畲族山歌相伴相生,皆因为畲族人民需要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在唱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交流,歌者做出一系列的肢体动作,久而久之积累沉淀,便成为畲族舞蹈。早期,畲族人民主要将希望寄托在神明和巫师身上,后来发展在丧葬时的驱鬼辟邪,在巫文化衰落后,畲族人民将舞蹈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舞蹈的风格和内容日趋丰富,不过总体来说,都统一于畲族的舞蹈风格下。

(一)祭祀舞蹈

祭祀舞蹈在畲族舞蹈中占据着绝对比例,是畲族舞蹈的领头羊。祭祀舞蹈的祭祀对象最初为盘瓠,也就是汉文化传说中的盘古,由此可见汉民族与畲族的关系之紧密。后来随着汉族王朝的建立,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以及汉文化对畲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畲族舞蹈开始出现《龙头舞》《龙伞舞》等,再后来发展出了祭祀祖先的《迎祖舞》。祭祀舞蹈为集体舞,以行进和原地踏步的方式进行,虽然不讲究舞步,但是讲究舞步与音乐的和谐一致。

(二)丧葬舞蹈

丧葬舞蹈有《造坛》《统兵舞》等,发源于在丧葬典礼时巫师送亡灵所走的一种舞步,巫师一边唱歌一边起舞,同时将清水洒向场地的各个角落,为清洗,为告慰。丧葬舞蹈内含八卦九宫,舞步变换频繁,复杂多变,而且因早期巫师主要为男性,丧葬舞蹈偏于刚健的风格,借着明快的节奏,丧葬舞蹈充满了美感。丧葬舞蹈可以是独舞,可以是集体舞,现在多为集体舞,而且是以六人为主,在舞蹈中,人已经不是人,而是驱散阴兵的使者。

(三)生产劳动舞蹈

在各民族的舞蹈中,一定少不了反映生产劳动内容的舞蹈,汉族、畲族皆是如此。这样的舞蹈最是贴近生活实际,最是容易为人所用的,所以传承下来的可能性最大。畲族主要居于山地,以栽竹和打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所以《猎步舞》和《栽竹舞》流传广泛,日久年深。生产劳动舞蹈舞步变幻多端,带给人浓厚的畲族生活气息,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舞蹈。

(四)新舞蹈

新舞蹈主要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族涌现出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将国家的新特征、新风貌编入了畲族舞蹈中,发展了畲族舞蹈的内容和风格,使畲族舞蹈更具时代精神气,比如《婚礼舞》《丰收舞》等节奏有变化,舞步也与以前不完全相同,是舞蹈的创新,更是现代风格的彰显。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畲族舞蹈中浓厚的畲族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

二、畲族舞蹈具有美育价值,特征显著

(一)畲族舞蹈具有普适性

在明星和偶像泛滥的当今时代,艺术教育广受公众重视。作为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以及和谐的舞蹈,也越来越成为公众生活中的艺术。基于此,中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的舞蹈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要求。虽然中职院校的舞蹈课种类繁多,但多冠上了学院派的风格,对学生的肢体条件和舞蹈表现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是民间舞蹈,也经过提炼和加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适应并表现优秀的。畲族舞蹈主要以舞步变换为主,辅之以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舞伴之间的适当交流,肢体律动极为简单,是一种人人都能够跳的舞蹈,适合对所有学生进行美育。通过舞蹈,学生可以发现形体美与律动美,享受舞蹈乐趣。

(二)畲族舞蹈具有淳朴性

传授舞蹈者和受教育者想要实现彼此间的友好交流,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必须基于受教育者的兴趣和参与度,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众多舞蹈种类只是注重人体线条的塑造和舞蹈技艺的精湛,抑或是呈现或刚劲或轻盈的舞蹈特征,舞蹈难度大,部分学生在这些舞蹈中的参与度低,常常是敷衍而过,这就削弱了舞蹈教育的美育价值。畲族舞蹈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舞,它从民间发源,由民间艺人发展,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一点不矫揉造作,只是简单的扭动和躯干伸缩,淳朴、自然、流畅,完全是舞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利用畲族舞蹈进行美育,既可以让学生寻找到淳朴、自然的真实美,也可以看到生命的生机和充实美,具有其他舞蹈种类不可比拟的美育价值。

(三)畲族舞蹈具有文化性

人类文化的载体有很多,民间舞蹈是其中之一。它总是贯穿于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之中。民间舞蹈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畲族舞蹈就是记录畲族发展的活的文字。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畲族生活逐渐变迁,畲族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切都在畲族舞蹈中留下了痕迹。早期神明崇拜的祭祀舞蹈,后来发展的形成告慰亡灵之念的丧葬舞蹈,以及继之的基于生产劳动打猎和栽竹的舞蹈和最近融合了社会新气象的新舞蹈,其中更有音乐、服饰、道具等在传承中变化的与舞蹈相配合的标志信息,这都反映出畲族的风土人情以及精神风貌,是畲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当学生学习畲族舞蹈时,可以领略到畲族的风俗,感受到畲族的文化,形成鲜活的畲族印象和记忆,从而管窥全豹,深刻认知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统一国家,生成浓烈的国家情感。

三、引入畲族舞蹈,丰富教学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而不同

课程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然后评价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有过则改,无过加勉,畲族舞蹈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前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畲族舞蹈教学和其他舞蹈种类教学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对学生进行美育,却又明显和而不同;其他舞蹈种类教学重在技巧,学生需要构建一流的身体控制能力,保证线条美和动作流畅。畲族舞蹈教学重在文化和精神传承,学生必须从情感的角度感受畲族舞蹈的内容和意蕴。总体来说,畲族舞蹈教学课程更像是一门艺术心理课程。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一边教学舞蹈动作一边构建学生的畲族精神文化,保证课程教学内容是动作的表象教学与精神文化的实质教学的结合,而不是纯粹的表象动作教学,舍本逐末,也不是纯粹的实质精神文化教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舞蹈课程了。表象的动作教学和实质的精神文化教学相辅相成,动作学习是畲族舞蹈教学课程的基础,通过形体活动可以深化对精神文化的认知;精神文化是畲族舞蹈教学课程的灵魂,通过精神文化的教学可以形成对动作精髓的把握。只有蕴含了畲族精神文化的畲族舞蹈才是真正的畲族舞蹈,这不是锦上添花,是山水画中的山和水。在教学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然后确定下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二)坚持畲族文化特色,减少改编

我国文化因为多元性的民族文化而显得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实施文化创新和文化强国的基础和源泉。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在于它的特色,如果失去了特色,和其他文化合二为一,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将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如果变得面目全非,枯燥无味,学生将提不起兴趣。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力有限。基于以上几点,中职院校的教师在引入畲族舞蹈教学时,应该坚持畲族的文化特色,减少改编。畲族舞蹈的特色在于它的节奏和步伐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当然,服饰和道具也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畲族舞蹈时,应该凸显这些民族特色。首先,要为学生展示细致的舞蹈动作,讲述舞蹈动作的意义,阐明舞蹈动作的美,构建学生对畲族舞蹈动作以及畲族文化的认知。对此,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可以播放舞蹈视频;其次,教师需要在亲身示范时融入自己的感情,自己就是舞蹈中的主人公,身临其境。情感的教学感染力远远强于空洞的说教。这是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山歌和舞蹈结合,提高畲族舞蹈教学效果。畲族山歌不仅可以创造节奏感,而且可以通过节奏和歌词形成对学生的情感感染;舞蹈在歌声中形成,理应回归歌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可以身着畲族服饰,充分准备舞蹈道具,选出在课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一起共舞,既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畲族文化形象认知。

(三)适度创新,不改畲族舞蹈精髓

教学畲族舞蹈以精神文化为主要目标,应该尽量减少改编,但这不是否定创新。坚持民族特色和创新并不矛盾,坚持民族特色坚持的是舞蹈动作和精神文化的联通性,创新是指舞蹈主题的丰富和舞蹈动作的添加。创新是艺术保持生机的动力,是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创新的艺术是死的艺术,是很快会被遗忘的艺术。于舞蹈而言,需要将时代特色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融入舞蹈动作中,才能让舞蹈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畲族舞蹈中新时代的舞蹈就是在社会主义时代创新的舞蹈主题,既坚持了民族特色,沿袭了畲族舞蹈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与畲族精神文化实现了统一,又融入时代特色,反映了畲族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一举两得。观看这样的畲族舞蹈,既形成对传统的眷恋,也有推陈出新的惊喜。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有余力,可以在舞蹈动作与精神文化相一致的基础上丰富舞蹈主题,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时代内容,比如网络安全、王者荣耀游戏等。教师也应该创建一些新的舞蹈动作,与精神文化联通,毕竟精神文化在变化,舞蹈动作应日益丰富。坚持民族特色基础上的创新,是民族舞蹈的魅力所在。在今天,无论音乐还是舞蹈,都快速与西方融合,很多都是西方的风格,比如爵士、拉丁、芭蕾等。我们不能否定西方舞蹈的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民族的舞,将自己的文化瑰宝弃之一边,这是舞蹈行业的损失,更是民族文化的损失。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入民族舞蹈,在坚持发扬民族舞蹈特色的同时,创新民族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嫣.试论畲族舞蹈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2):53-54.

[2]龚晓妍,李慧娟.地方高校音乐舞蹈特色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新探: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26-128.

作者:苏燕 单位: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