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范例6篇

舞蹈专业

舞蹈专业范文1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措施

一、引言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是内心情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通过自己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可以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己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己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只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可以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但是舞者一定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己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可以看出表演者的快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一定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同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同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只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达到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但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达到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同,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老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且很多的老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老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一方面老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3]课下老师要与学生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可以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舞蹈老师不同于普通专业课的老师,舞蹈老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审美水平上。一个优秀的舞蹈老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舞蹈的特殊性,舞蹈不是死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创造活动,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真正的热爱舞蹈。老师要真正的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另外作为一名舞蹈老师,要敢于打破陈规,根据舞蹈的不同种类,不断地启发学生和自己一起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中一方面注意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融入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最后在音乐的渲染下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所以一个舞蹈老师只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独特并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审美水平。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通高校应该注重老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因此,舞蹈表现力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注重自己表现力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应该从舞蹈动作、眼神、舞台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03:163.

[2]李卓.浅谈如何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吉林教育,2013,34:6.

舞蹈专业范文2

关 键 词:音乐专业 舞蹈教学 艺术实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笔者院校音乐系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制订出了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照北京舞蹈学院教材,从实际出发,将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及编舞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耐心细致地组织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建立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计划

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虽基础较差,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面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的柔软度、腿的外开度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等组合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

第二三学年以中国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为教学重点。选取舞蹈素材典型、舞蹈风格突出的组合进行教学,首先讲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舞蹈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动作元素的学习和组合训练,丰富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学年以舞蹈编导和作品欣赏为教学重点,以艺术实践为指导方向,以编舞能力为培养目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组合学习

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而以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组合为辅的状况,实践证明,这些基础技能技巧动作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太远,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技能技巧训练的,更何况我们培养的又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艺术实践和舞蹈编导为主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课程结构。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的学习:综合性组合是将若干单一基本动作或单项小组合,通过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方法,组合成连贯性,多项统一的完整动作,并通过动作的分解和整体示范,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整体训练,如:藏族的“颤踏动律”“尤子巴母”“库玛拉”综合训练组合、蒙古族的“肩部训练”“硬腕训练”“马步训练”综合组合、胶州秧歌的“正丁字拧步训练”“推扇训练”综合组合等等。通过综合训练组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各部位的灵活度,加强了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表演性组合是根据一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连接成的组合。训练学生时,要以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和与这种意境相吻合的某种美的景象,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完成动作组合。如:东北秧歌的“小看戏”组合、云南花灯的“春到茶山”组合等都富有很强的表演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掌握云南花灯“无崴不成灯”的特点。又如维吾尔族的“绣花帽”“齐克提麦”和“摘葡萄”组合,要求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传情达意,从头、颈、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头挺胸、立腰拔背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对比,流动性绕腕、摇身点颤、旋转闪腰、动脖子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增强他们自觉投入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根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能力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满足中小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需求,这和培养演员既有性质上的不同,又有要求方面的差异。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音乐专业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与肢体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情感去感悟学生,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强,精力易集中,理解记忆能力强,这些是训练中的有利因素,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尽快掌握动作要点和教学方法,熟练组合的连接,培养传授知识的能力。如:学习了藏族舞的“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后,让学生将组合中的三步一靠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述并示范,先讲上身的体态、步伐中“屈”与“伸”的连接,最后讲手臂与体态、步伐的协调配合,并反复示范——练习——再示范——再练习,使动作逐渐完美化。又如:在讲解维吾尔族绕腕动作时,当学生学会“绕腕”这一基本动作后,启发引导他们发展动作、延伸想象,进行时间、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创作,产生出比教学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腕动作,如三位绕腕、双摊手绕腕、右手左侧上方绕腕、左手右侧上方绕腕、转身四位绕腕等等,可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将即兴创作出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示范的“绕腕”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改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表现能力,还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仅要具备组织能力、创编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提问能力、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艺术实践提高编舞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笔者所在院系成立了艺术团舞蹈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形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如在排练藏族舞蹈《高原春风》时,就从藏民族的服饰、生活习俗讲起,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舞蹈创作的感情来源等。作品将“踢踏”“旋子”“锅庄”融合在一起,丰富的舞蹈语汇,一幕幕生活场景在舞蹈中栩栩如生,每一次队形变换,仿佛如诗的画面,涌现出水草风美,牛肥马壮,在高原春风吹起的那一刻,一切美好的希望和祝福传播到千家万户。又如排练回族舞蹈《盖碗情思》时,从编舞的角度给学生讲起。该舞的编导从传统的回族舞蹈及其日常生活习俗中,精心揣摩、提炼、发展、创造了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大胆运用了现代舞的编舞手法,把传统的回族舞蹈和现代舞蹈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回族舞蹈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舞蹈通过清新、优美的造型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当代回族妇女的舞蹈形象。手捧香甜的盖碗茶,挺胸、半立脚尖、碎摇头,台步的移动及白盖头飘舞的动感运用,舞台上大幅度的穿梭调度,丰富的舞蹈语汇,多层次的结构变化,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这样一边排练一边讲解,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多次演出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编舞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编创,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如《苦菜花》《少女之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对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队型流动、演员表情变化以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最后把课堂教学、考试内容、舞蹈表演及学生创编的节目录制下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表演能力和创编节目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编舞能力。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了解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黄明珠.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 1997(4)51

舞蹈专业范文3

1.地面练习。主要是在地面上做勾绷脚、慢抬腿、吸伸腿等动作的练习。一方面改变上半身的形态,另一方面来训练腿部的肌肉。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在站立时自身的一些问题有所好转,比如驼背、架肩等毛病慢慢的消失了。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地面的这种形态,不自觉的就融入到了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腿部的训练我们会发现两腿肌肉的线条变得修长,不再是以前的块状肌肉了。

2.软度练习。软度练习有肩、腿、跨、腰等部位的训练。当然第一学期所有的软度练习都是在地面完成的。其实软度训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以后跳芭蕾或者民族民间舞时能够更加的优美、好看。

在第二学期的学习中,慢慢的让学生由地面练习到站立练习,这里所说的站立练习不是完全的站立,而是依靠把杆来辅助我们做一些训练。即要加强第一学期的身体的体态训练和软度练习,还要加入芭蕾形体的基础练习。①借助把杆的软度训练。有了上学期的地面训练基础,这学期的软度练习就轻松一些了。但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般年龄都在18、19岁了,骨骼已经定型,错过了软度训练的最佳时期。那么我们的训练目的就要改变了,不是要把他们训练成专业的舞蹈老师,而是要让他们掌握方法,以便他们以后在教学生练软度时,能够帮助学生们练习。如果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拉伤或者更严重的后果。②中间练习。中间练习其实就是脱离把杆的训练,在第二学期主要是芭蕾手位和脚位的训练。手位、脚位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芭蕾舞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手和脚。为下一学期开始跳舞做准备。控制自己的手和脚正常的人都能做到,但是在舞蹈当中来控制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在舞蹈中四肢、头、眼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还有和音乐的配合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表现的协调、优美。第三学期也就是大二的第一学期,再进一步加深芭蕾基础训练的同时,开始让学生接触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由简单的组合开始,每学期开设两个舞种,每个舞种一至两个组合。芭蕾形体训练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态气质,那么民族民间舞就是为了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加强舞姿的训练。

1.把杆练习。把杆从双手扶把开始慢慢向单手扶把过渡。从最基础的一位擦地、蹲到五位擦地、小踢腿再到控制、大踢腿,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习到把杆上的每一个动作。因为把杆固定的九个动作,都是通过无数的前辈们通过长期的训练摸索出的一套完整、有效的训练方法的。

舞蹈专业范文4

关键词:高职;舞蹈;民族舞蹈

舞蹈通过肢体形态(肢体语言)来抒发、表达人类的内心情感、社会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民族、地域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等各不相同,相应地呈现在舞蹈上也就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也称土风舞、传统舞等,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其他制式化舞蹈,它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舞蹈,并且与当地的音乐、服装密切搭配,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地区风彩,表现形式很丰富。因此成为了我国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等院校均独立设置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相较而言,由于高职院校定位不同,其舞蹈专业资源有限,起点相对较低,在开发民族舞蹈资源,发挥民族舞蹈对学生舞蹈能力提升方面相对薄弱。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运用民族舞蹈教学以提高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引入民族舞蹈教学的价值

民族舞蹈引入高职舞蹈教学中有诸多现实好处。一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高职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以西方的主要舞种为主,如爵士舞、芭蕾舞或者偏向动作类的现代体育舞蹈,较为零散,教师按照自身喜好重点教授某个舞种。而将民族舞蹈丰富多样,引入教学中会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二是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民族舞蹈表面上较为“原生态”,但并不简单,学生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诸因素所构成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术技巧,都可以经过民族舞蹈的学习而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民族舞蹈风格差异大,音乐有特色,学生的表演能力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三是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对家乡、民间的热爱之情。民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民族舞蹈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主要状况、生活形态的了解,为日后的表演实践提供更多的素材。最后高职学校开展民族舞蹈教学也是一种保护、弘扬、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民族舞蹈就生活在教育环境中,没有任何理由将其忽视。民族舞蹈在舞蹈教育中的价值是公认的,这也是众多学校专题讲授的原因所在。

二、高职院校民族舞蹈教学的薄弱环节

1.民族舞蹈课处于边缘化、零散化状态

普通本科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引入民族舞蹈教学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课程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师资、教材的配备等方面相对都比较成熟。而高职院校资源相对有限,学生来源多元化,舞蹈功底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舞蹈方面的训练,这让有些学校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基本功的训练上,舞蹈课等同于形体训练课,无暇将系统化的民族舞蹈引入教学中。较少学校主动设置专门的民族舞蹈课程,而是在教其他舞蹈课程时“顺便”引入。有些学校将民族舞蹈教学作为选修课,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观,以零散化的鉴赏为主,较少实践性训练,也没有固定的教材、考核方式等。这种零散化、边缘化状态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将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随意应付,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热情参与其中,自然达不到课程学习的目的。

2.具体教学过程以技巧训练为主,忽视情感的培养

传统文艺理论认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舞蹈是内心情感激发到一定状态的产物,肢体动作是情感的一种表达。舞蹈的核心、动人之处在于其情绪与肢体的“天人合一”,情绪上感染人,让观众情不自禁地与之相配合。没有情感,只有肢体的舞蹈表演如同机器人一样,即使动作很标准,也缺乏动人的力量。民族舞蹈能鲜明地体现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比如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民族,蒙古男性一般魁梧有力,其舞蹈节奏很快,大幅度的动作比较多,表演者脸上的表情也要相应的热情、奔放,以充分展现蒙古族人热情、豪爽、大气的性格特点。而像傣族的孔雀舞,表演者在月光下,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模仿孔雀的形体,节奏相对较缓,表演者的表情会随着肢体的不同表达调整。而藏族的宗教舞蹈带有祭拜天地、神迹的因素,音乐雄浑,带有明显的巫文化特征,表情宜庄严、肃穆,体现出对天地生灵的敬畏,因此不宜嘻嘻哈哈。这些情感、神态也是表演应具备的重要要素,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的是动作到不到位、标不标准,较少注重表情、神态的揣摩。导致的结果即是学生的表情跟不上动作,有些面无表情,有些则表情僵硬,呈现明显分离的状态,不能完全融入舞蹈情境中,也就无法感染观众。

3.缺乏基本的舞蹈理论,舞蹈鉴赏环节薄弱

舞蹈理论在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学习中基本处于一个薄弱环节。有些老师、学生认为理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跳过理论部分。有些学校并非认为理论不重要,但因为教师舞蹈理论并不扎实,不懂得如何深入浅出地将相对枯燥的理论转为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但实际上,舞蹈理论并非可有可无,只要将舞蹈作为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学习者都必须学习理论。因为舞蹈理论是对长期以来各种类型舞蹈实践的总结,能帮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舞蹈领域的主要脉络,包括发展历程、各派风格、不同观点等,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提高鉴赏水平,进而提升实践能力。民族舞蹈理论能帮助学生理解民族舞出现的原因、发展的动力、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等。而理论不扎实,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实践能力。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常需要暂时中断表演教学而介绍某个专业术语或某个流派,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动作、表演的含义,导致表演支离破碎。除了理论不够外,高职学生的民族舞蹈鉴赏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欣赏水平停留在外行人的层面上,未能从整体上把握。

三、改进高职民族舞蹈教学的思路

1.形成专业化的民族舞蹈课程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定位,通过三年高职教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舞蹈表演、创作能力,能满足商业、庆典、广场等各种具体场合对舞蹈表演的需求。民族舞蹈丰富多彩,既适合学生练习基本功,也能“现学现卖”,积累舞蹈素材。因此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有必要引入规范化、专业化的民族舞蹈教学,形成系统化的一门课程。高职院校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系统化,应逐步配齐相关的师资、教材、服装及其他跟教学有关的资源。比如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跟各地传统服装、用具密切相关,蒙古族舞的马鞭、藏族舞蹈的长袖等等,这些资源

如果能够配齐,学生会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能更加有兴趣,也能吸引更多的老师、学生投入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要发挥更大作用,势必要走专业化之路,在高职教育中也是如此。

2.重视民间文化、民族情感的培养与揣摩

民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特色。相应的,民族舞蹈教学就不只是简单的舞蹈技能的学习,更是一场民族文化的普及教学。教师不仅要将民族舞的动作要领教授给学生,更要将蕴含在其间的文化、情感传递给学生。这并非本末倒置或者偏离教学。实际上,经过认真揣摩、思考的舞蹈表演比一味地模仿教师舞蹈动作更有助于提升表演水平。这也是很多著名的舞蹈家在创作时需要进行民间采风、调查,与民间舞蹈能人、群众交流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将民族舞蹈蕴含的地域文化、心理情感教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表演时能更有体验。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假期进行民间采风,搜集关于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歌谣,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民族的特点、文化。

3.以六大民族舞代表性作品为主,抓特色动作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舞蹈异彩纷呈,高职生舞蹈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用于民族舞蹈的时间更加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重点的几个舞种。一般来说汉、藏、蒙、维、鲜以及傣族这六大民族舞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作为学习民族民间舞的代表重点学习。而每种类型的民族舞代表作品都必须从它的民族风格的代表性、训练性和实用性来进行综合选择。既要能代表该民族舞蹈的主要风格,涵盖关键动作,在难度和复杂度方面又适合学生学习、训练。比如蒙族舞舞步轻捷,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比如当情绪高昂时,双肩抖起来,甩肩、碎抖肩,快速平转飞舞,常见飞舞、挥手、扬鞭等动作,展现蒙人热情开朗的性格。蒙族舞蹈的特色动作可概括为“横摆扭”,“横”是指动作的方位始终都在横线的左右方向上,“摆”是指双手在横线上左右、上下摆动,“扭”是指腰要随双手的摆动而左右扭动。掌握对上述“横摆扭”的训练,必须配合呼吸,以呼吸带动步伐、肩部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这些基本动作要配合上神情,才能恰到好处地传递出蒙古人的性格特点。

再比如藏族舞蹈虽然与蒙族舞蹈一样带有游牧民族奔放、热情的特点,但同时又融合了宗教文化因素,因此带有大量曲背(向前倾)、屈伸的动作,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前俯,做一股的动作时,胸口肋骨要收回,不能向向外撑开或上提,不使身体呈现僵硬挺胸状态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常见的藏族舞蹈中献哈达的姿势,双臂由腰两侧掏手、手心向上、注意重心和屈膝,隐含着对宗教、神灵或神圣之物的敬仰之意。

4.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理论,提升鉴赏水平

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想让学生表演的民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舞蹈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舞蹈课程安排上,教师可安排几节课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训练,为学生以后的舞蹈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可采取将理论与舞蹈具体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可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报告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民族舞首先要对民族舞有准确的认识,在模仿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需要多观看前人,特别是经典舞蹈家的表演,提升鉴赏水平。近年来,我国各民族舞蹈在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民族舞有了很大的发展,每年央视也会举办青年舞蹈大赛,涌现出了一大批舞蹈新星。每年各地的节日庆典上都能看到民族舞竟相绽放的风采,形成了很多优秀的舞蹈表演经典,比如杨丽萍的傣族舞《孔雀舞》、藏族舞蹈家卓玛的藏族舞包括《珠穆朗玛》《母亲》、梁伦的《阿细跳月》、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蒙古族的《莎楚拉》等等。这些资源以网络、VCD等形式保存了下来,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民族舞的资源。教师选取经典的片段,让学生整合舞美、音乐等进行整体的鉴赏,从而把握每个民族舞的总体风格,背后蕴含的民族特点、表达的情感,然后分解其中的难点动作,指导学生重点掌握。

舞蹈专业范文5

通过实地调查、网上查资料、咨询的方法进行搜集资料,对本校、不同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本校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上届舞蹈毕业生共有13人,毕业后真正从事与舞蹈有关的人不足8人,要么选择改行,做自己比较得心应手的工作,要么选择自主创业,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依靠家长的关系,把自己介绍到学校或者其他单位,而选择考研或公务员的也有。而与舞蹈有关的学生选择的工作也大多与自己当初的目标相差甚远。根据资料显示:北京舞蹈学院学生毕业后,只有85%会真正从事与舞蹈相关的工作。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有些学生毕业以后,凭借自身的优势,有些会进入演艺圈发展,有些会进入别的行业,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北京学院尚且如此,何况别的院校呢?但是要说明的一点是,他们的改行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是本身的意愿所致。这是跟其他院校有所不同的一点。通过对山东艺术学院08届舞蹈学专业毕业生的资料分析,整个08届舞蹈类毕业生离校后能真正从事对口专业的只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半多一点。资料显示多数人毕业后会选择自主择业。仅仅从上面这些数据显示就可以看出,舞蹈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二、分析造成目前舞蹈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

首先,就业机会与就业者需求不对应。除去中专毕业后考入大学的舞蹈学生,还有很多是非专业和非学历教育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家”“学艺不精”。而现在的大多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就致使大多.数毕业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困境。其次,期望与现实的错位及尴尬处境。很多学生选择艺术类来考学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近几年来,艺术培训的大热仿佛使许多选择艺术类的学生看到了希望,而总是有很多人会抱着这样的想法:先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再说。但是,很多毕业生可能没有想到,现实是艺术培训班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吃香,或者可能在饱和以后将会成为又一个烦恼。另外,供需见面会上,用人单位对高学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始有所改变,各大单位不再追求高学历而是瞄准实用人才。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是造成舞蹈毕业生就业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改善舞蹈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首先,除个人品德之外,又极其重视艺德、台风等方面。其次,艺术类学生自身在努力学习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努力学习文化课,并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大军的洪流中不被淘汰。吕艺生表示,舞蹈人才不只是包括实践方面的人才,也包括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他建议,学生在学舞的同时,应上好普通教育中的文化课程,提高不同门类的艺术修养。

(二)改革与完善艺术院校的教育体制首先,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观念上,很多教师还奉行着“慢功出细活”的老观念,在老观念的支配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被专业课学习占用,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理论、其他学科课程及自己消化和思考所学的东西。其次,课程设置的调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一是需要加强舞蹈专业理论课程建设,加大舞蹈理论学习课时;二是需要加强与舞蹈学科相关课程的设置;三是各级学校要加大专业课再后,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改革的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最根本的是教师队伍的竞争。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才有可能提高所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国家政策对舞蹈教育要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艺术类办学,投资却明显不足。各院校在硬件建设和软体条件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开班授徒,却把经费不足等危机转嫁给了学生及其家长,造成艺术类专业高收费问题。国家及各地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舞蹈教育进行大力支持,改善各院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提升舞蹈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做保证。

四、结语

舞蹈专业范文6

  本人思想上进、自信、积极乐观、作风踏实稳重,勇于开拓创新进取.尤注重团队精神,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为实现自我梦想与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校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舞蹈,还多次参加了社会性的对外演出,积极参加学校与班级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有成功、也有许许多多的挫折.但我仍懂得:是金子无论在哪都会发光,只要有心,什么事都能很好地去完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将以一颗全新的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本文由查字典 diyi FаnWеn.com整理。

  四年的校园生活是我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通过四年的锻炼,我不但在舞蹈专业和修养方面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而且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回顾四年的学习生活,有艰辛和汗水的付出,也有快乐和喜悦的回报.并在参加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了组织协调以及沟通能力.生活上,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由天真幼稚变得成熟稳重.这几年的学习给我的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我深知: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要加倍努力!

  我深信:只要做,我可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