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舞蹈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舞蹈专业

舞蹈专业范文1

舞蹈与美育之间是具有着密切关联的,在现代的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如何能够准确把握舞蹈动作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出舞蹈作品的美感,也是舞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不能一味停留于对动作的机械模仿,只有通过学生审美意识加工理解后在通过肢体表达展现出来的舞蹈才能真正体现出艺术美感。本文中将针对舞蹈美育在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

舞蹈美育修养;专业舞蹈教学;重要性

舞蹈是人类对于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文明时代,也可以说舞蹈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人类对美的欣赏与不断追求的过程,发展至今舞蹈教育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舞蹈与美的紧密联系,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舞蹈美育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也可以说舞蹈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而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美育与舞蹈的关系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又可称为审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受教育者审美意识、观念、素养,提升受教育者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的全面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培养手段。

(二)舞蹈是美育的有效途径

舞蹈是一种形体的艺术,舞蹈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每一时期的舞蹈都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人们对不同形式的美的追求,可以说舞蹈本身便是一种美的体现,因此,对于现代审美教育而言,舞蹈无疑能够发挥出十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舞蹈自身要求在形体动作上要能够展现出美感,进而通过视觉对观者产生刺激,而同时,舞蹈还往往会配合一些优美的音乐,这也就能够在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舞蹈动作虽然是具体可观的,但舞蹈动作所蕴含的内容确是含蓄、隐性的,这就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表达调动人们的思维意识,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经过想象的加工还能够实现在思想上对于美的进一步体验,这些对于美育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以舞蹈为渠道进行美育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美育有助于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

美育注重的是受教育者的审美素养,这既包括外在方面对美的把握,也包括在情感上对于美的把握,通过美育教育来提高舞蹈表演者的审美素质与修养,能够更好地帮助表演者加深对美的认识,增强对美的判断能力,从而对自身的舞蹈动作表现进行积极的调整,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融入到舞蹈动作与形体当中,并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来,这也就能够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而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水平也将随着审美素养的增强而得到逐步的提升。

二、舞蹈美育在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形体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形体美育是舞蹈美育的重要组成,也是舞蹈美育作用于舞蹈外在层面上的重要部分,舞蹈本身是一种形体艺术,其对于美的表达也主要是通过形体而实现的,这也就决定了对于形体美的把握在舞蹈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形体美育更加关注对于学生形体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形态动作来感受美和展现美,其对于学生形体美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包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坐、立、走姿的规范,长期的形体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形体美的表现方法,并养成正确的形体姿势习惯,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姿势,在专业舞蹈教学中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并以审美的视角来评判形体动作完成的效果,这也能够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表现的更加优美,进而更好的增强舞蹈的表现力,改善舞蹈教学的效果。而要在专业舞蹈教学当中更好的发挥出形体美育的作用,还需要结合舞蹈类别的不同,针对舞蹈的具体特点,以及对于形体表现的要求,合理制定形体美育的方案,科学选择形体美育的开展方式,使形体美育与舞蹈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形体美育为舞蹈教学更好的提供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在舞蹈教学的基础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形体美的把握,将形体美育融入到舞蹈基本功教学以及舞蹈课堂的各个部分当中,如对于学生在舞蹈课的休息时间中的形体仪态也要加以规范,从而帮助学生良好形体习惯的养成,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信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

(二)情感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美学大师格洛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说道:“舞蹈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在激动人心和陶冶情操上是其他艺术行为难以比拟的”作为一种人体艺术,舞蹈的特殊性极其明显。舞蹈艺术的本体是各种美妙的舞蹈动作。在表达和传递感情方面,舞蹈具有语言和音乐难以达到的妙处。动作是一种舞蹈语言,它是舞者的诉说,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从而达到创造视觉形象来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的基本功能。其中舞者与观者的交流方式主要以“意会”为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主观感受,有时候人们无法将一种美妙的感觉诉说出来,而舞蹈的使命就是将这种细微的美形象的表达出来。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如何能够使学生掌握通过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也是决定能否将学生培养为“有灵魂的舞者”的关键所在,情感美育所关注的正是人对于情感中美的感知、理解与把握的能力,通过情感美育的作用发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的掌控能力,通过学生参与舞蹈的表演,将自身的情感与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并在学生自我情感的加工下使舞蹈原有的情感内涵得到升华,也是学生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舞蹈的学习以及未来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结语

美育既能够通过舞蹈艺术得以实现,也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而对于专业舞蹈教学而言,无论是形体美育还是情感美育,都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当前时期专业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价值,全面推动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也为我国未来的舞蹈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晓旭 单位:大连市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薇.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的意义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舞蹈专业范文2

1.地面练习。主要是在地面上做勾绷脚、慢抬腿、吸伸腿等动作的练习。一方面改变上半身的形态,另一方面来训练腿部的肌肉。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在站立时自身的一些问题有所好转,比如驼背、架肩等毛病慢慢的消失了。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地面的这种形态,不自觉的就融入到了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腿部的训练我们会发现两腿肌肉的线条变得修长,不再是以前的块状肌肉了。

2.软度练习。软度练习有肩、腿、跨、腰等部位的训练。当然第一学期所有的软度练习都是在地面完成的。其实软度训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以后跳芭蕾或者民族民间舞时能够更加的优美、好看。

在第二学期的学习中,慢慢的让学生由地面练习到站立练习,这里所说的站立练习不是完全的站立,而是依靠把杆来辅助我们做一些训练。即要加强第一学期的身体的体态训练和软度练习,还要加入芭蕾形体的基础练习。①借助把杆的软度训练。有了上学期的地面训练基础,这学期的软度练习就轻松一些了。但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般年龄都在18、19岁了,骨骼已经定型,错过了软度训练的最佳时期。那么我们的训练目的就要改变了,不是要把他们训练成专业的舞蹈老师,而是要让他们掌握方法,以便他们以后在教学生练软度时,能够帮助学生们练习。如果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拉伤或者更严重的后果。②中间练习。中间练习其实就是脱离把杆的训练,在第二学期主要是芭蕾手位和脚位的训练。手位、脚位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芭蕾舞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手和脚。为下一学期开始跳舞做准备。控制自己的手和脚正常的人都能做到,但是在舞蹈当中来控制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在舞蹈中四肢、头、眼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还有和音乐的配合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表现的协调、优美。第三学期也就是大二的第一学期,再进一步加深芭蕾基础训练的同时,开始让学生接触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由简单的组合开始,每学期开设两个舞种,每个舞种一至两个组合。芭蕾形体训练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态气质,那么民族民间舞就是为了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加强舞姿的训练。

1.把杆练习。把杆从双手扶把开始慢慢向单手扶把过渡。从最基础的一位擦地、蹲到五位擦地、小踢腿再到控制、大踢腿,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习到把杆上的每一个动作。因为把杆固定的九个动作,都是通过无数的前辈们通过长期的训练摸索出的一套完整、有效的训练方法的。

舞蹈专业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课程价值;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起步较晚,相对还不成熟,师资力量在这几年才逐渐壮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理应是能够胜任小学学科教学的、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全科型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满足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需求,还应满足小学艺术教育发展需要。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高校职前教育则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从课程的价值、课程设置以及因地制宜地建立课程设置标准和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院校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价值

关于舞蹈教育的功能,国内很多舞蹈教育家都有提到,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中谈到舞蹈教育是美育的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一般认为,舞蹈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厦静所著的《舞蹈及舞蹈教育初探》一书中提到了“教育舞蹈”这一概念,即舞蹈作为教育手段,面向大众进行舞蹈美育,其目标在于人格的培养。而隆荫培、徐尔充所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到“教育舞蹈”是指在学校开展的、以审美教育为目的的舞蹈课。作者在书中指出,舞蹈艺术是一种民族文化,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以及增进身心健康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对象——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具有特殊性。其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其对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培养目标都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正是高等舞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所在。目前,国内其他专业舞蹈教育研究甚多,而对全科小学教师舞蹈教育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笔者以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舞蹈技能和素养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适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培养方案,探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特性和价值。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应该当作普通学校教育中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区别于其他专业舞蹈教育,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培养目标,以舞蹈技能的提升为主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育,其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舞蹈家或者是专业的舞者,而是希望通过规范性的舞蹈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舞蹈表现能力,并且在舞蹈审美、艺术鉴赏、创造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基于以上教育观念的认知,在舞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一)合理的教学时间

舞蹈课属于专业技能课范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学习舞蹈并非一日之功。小学教育专业设置舞蹈课程要安排至少每周两课时的必修课,并且配合每日的早功训练。规范、合理的教学时间对舞蹈教学起到保障作用。

(二)合理的课程设置

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开设舞蹈课程。不仅要开设芭蕾基训课程,还要开设古典舞身韵课程、民族民间舞课程,以及舞蹈创编技法课程。这种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可以对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素养进行全面的提高。这种科学系统性的课程安排是使其从舞盲——能舞——懂舞转变的必要条件,考虑到专业特殊性,授课时要注意几点。

1.精炼性

在授课内容上,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例,在对各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一定要有选择性地提炼最具各民族风格特征的动作元素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各民族的风格动律。之后,再通过学习典型风格特征的组合,把握各民族舞蹈的韵味。这里的“精”,指的是精而有效,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各民族舞蹈的精华。

2.循序渐进,稳而有序

学习内容应该由易到难。以民族民间舞为例,可以先选择音乐类型变化单一、节奏鲜明的民族舞开始学习,这样学生更易接受,并且更加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民族舞蹈可以先由藏族舞蹈开始学习,汉族舞蹈可以先由云南花灯舞开始学习。通过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感觉、舞蹈表现力、肢体协调能力等。这样即使学生到高年级学习音乐类型复杂、节奏不明显、动作变换快的民族舞蹈时,也不会觉得学习吃力。通过前面几年层层递进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建立起来,并为培养舞蹈创编灵感做好准备,最终完成能舞——善舞——创舞的递进过程。

3.特殊性

这里所说的特殊性指的是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舞蹈教师多为科班出身,从小接受的是专业的舞蹈训练,但教学对象并不是从小学习,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年满18周岁,在骨骼发育上已经是个成年人。所以舞蹈教师并不能完全按照专业舞蹈教学过程来教,不能采取专业舞蹈院校那种重视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方式。学生并不是要成为舞蹈家或者专业舞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牢牢抓住审美教育这个特点,主要是对学生艺术鉴赏力、创造力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技能性教育。受教育者本身不能成为一种炫技的工具,而要成为一种美的体现。

4.区别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各自的条件差异,教师应该区别对待。比如潜力大、基础好、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可以选拔到层次更高的舞蹈队接受难度较大的专业训练。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技能和艺术素养。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标准和评价方式

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发展主要有教学和评价两个方面。在教学方面,国内教师正在寻求一条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寻求进步,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技能和素养提升的教学方法,即赏、学、创、教四个模块,实际上就是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逻辑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口传身授法,还应该增设情景教学法、即兴创编法。口传身授法是专业舞蹈院校常用的舞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和亲身示范教学,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课堂上,还可以加入情景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或者多种真实的、能够发挥学生想象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教学环境。以形象为主体的具象场景教学,能带动学生主动体验与积极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表演意识,提升身体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而即兴创编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创编出符合孩子们心理年龄的儿童舞蹈短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改变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舞蹈。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在评价方式上略显单薄。目前,国内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评价标准仅仅是通过课程测试,并没有全面关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评价应该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舞蹈课程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舞蹈能力提升激励。对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测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应该参考专业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生可分年级组织测评工作,这对学生学习也起到激励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舞蹈教育的偏见。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学生的舞蹈教育,主要是一种以审美教育为主的技能性教育,在教学以及管理方面,都应遵循教育的规范性、合理性,遵循舞蹈教学的一般原则展开教学。同时,教师应通过舞蹈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朴红梅.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资华筠.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4]王玉文,孙梅.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制约专业建设的瓶颈——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进展现状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5]王玉文.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性”诠释——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6]徐萱春,.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舞蹈专业范文4

1.舞蹈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体制中,家长和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孩子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这就决定了舞蹈课作为中、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对于培养专业艺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儿童教育领域里,与其他学科相比,儿童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因素。舞蹈具有可视性、运动性、具体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与儿童兴奋强于抑制、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思维具体形象等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把舞蹈中的潜在因素巧妙地转化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舞蹈变成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活动,借用舞蹈表达孩子们的所想,以舞蹈启情、育智、健身等,舞蹈的意义已远远超其自身的训练价值。舞蹈是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能推动儿童全面发展,是实施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2.舞蹈教育的功用

从幼儿教育课程的实践操作看,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又具有智力开发、美育教育、素质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形式集德、智、体、美为一体,且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符合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极好的教育形式。舞蹈是美的艺术,它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是用人体动作、造型来抒情的视觉艺术。总体来说,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发育,提高少儿身体素质;作为一门艰苦的表演艺术,舞蹈训练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作为无声的语言,少儿舞蹈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心灵感悟,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二、舞蹈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

1.舞蹈课程总体描述

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舞蹈学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舞蹈学也有不同的专业,这些专业与其它艺术学科又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如舞蹈与造型对形体与姿态的要求;舞蹈与影视对形体的表现力与时间节奏的要求。所以,在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通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设计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培养与具体学习内容。

2.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围绕舞蹈课程教学计划,为学生讲授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舞蹈理论教育是幼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避免理论课的枯燥,任课教师需要结合舞蹈动作来教授理论,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知识的传授能力。其次,做到课堂舞蹈训练有素。在学生充分理解舞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舞蹈基础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坚持舞蹈教育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形成由舞蹈元素→舞蹈律动→舞蹈动作短剧的训练体系。以传统古典舞的神韵为中心,民族民间舞蹈为辅助,训练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以及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辨析能力,从而使每位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再次,开展舞蹈创编。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学前教育中,必须结合教学环境开展舞蹈的创编。那么,这些准教师们就需要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及编排技巧。舞蹈创编就是要根据舞蹈的“构思”,让某一个因素(动作、时间和空间)发挥中心要素作用,其他的因素在结构舞蹈时作为辅助成份。例如,创编某个舞蹈时,选定一个可作为编舞基础的动作,这个动作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内都可能要做。这样,同样的动作就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单独或好几个一起做;面对学生(观众)或背对学生(观众)做;在不同的方向做。

3.注重实践训练

为提升“准幼儿教师”的舞蹈技能,学校、班级可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活动,或要求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艺表演和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或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通过各种活动、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到理性认识体验,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编排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即兴舞蹈能给舞蹈者(幼儿)完全的自由和兴趣,鉴于即兴舞蹈的必要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具有特别重要作用,每位幼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某个题材进行舞蹈创作,在超出意识之外挖掘出大量的意想不到的舞蹈动作,在经过理性的筛选和组织编排,创造出精彩的、适合幼儿教育的舞蹈小品。

三、结语

舞蹈专业范文5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自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融。在此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传入到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成。进入21世纪,奥尔夫音乐理论体系在我国进一步深入发展。这一时期也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为此,我国教育部门专门召开会议对教育改革新方向进行研究与确定,最终确定我国教育改革应以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这一指导思想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其内容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指导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二)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艺术改革的新要求

艺术对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综合型人才必须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当前,在教育领域中默认的观念就是真正意义的教育一定是包含艺术的教育。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在学生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的综合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艺术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来进行艺术教学。而这一教学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本主义的特征,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地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艺术改革的新要求。

(三)奥尔夫音乐符合舞蹈艺术的本质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原本性特征与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具有共通性,甚至从某一层面来说二者是一致的。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历经千年风雨仍旧熠熠生辉的艺术之一,能够将人类肢体语言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获得愉悦的身心感受和审美感受,可以说,舞蹈是人们用来表达个性和内心情感的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舞蹈,人们的个性能够得到解放,挣脱一切束缚,将情感和自由的本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学生本着提高舞蹈艺术修养,回归到对舞蹈艺术原本性的追寻上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可以发现,它强调音乐应该是从人的本性出发,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由此可以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特征与舞蹈艺术的本质具有一致性。

二、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具体应用探析

(一)结合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原则,实现舞蹈教学的本质回归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原本性原则是其根本原则,在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教学,音乐教师通过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充分认知自己,让学生完成自己对肢体语言的充分运用和对舞蹈动作的探索。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形体运动的规律,使其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各种舞蹈动作的演绎,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让学生释放自己,在舞蹈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将情感表达出来,为舞蹈表演附上灵魂。例如,在进行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一颗种子》的舞蹈教学设计时,教师使用了如下方法:第一,舞蹈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并为学生播放了一首轻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是一颗静静躺在土地里等待发芽的种子,并启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第二,舞蹈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节奏稍快的音乐舞曲,并以适当的语速念出旁白,告知学生们白云变脸了,雨水滴答滴答地落下,种子将要苏醒了。随着音乐舞曲的播放,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在清风暖阳下种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第三,舞蹈教师再次放上轻音乐,并轻轻地附上旁白:同学们,初雪降落了,种子们在雪被下准备幸福地安眠了,期待来年春天的到来。下面我们就《一粒种子》这一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这种遵循奥尔夫音乐教学原本性原则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舞蹈教学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一股脑地将各种元素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学习和演绎,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舞蹈技能模仿式练习。在教师将舞蹈动作教授下来,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一个又一个动作反复地练习,这种被动式的舞蹈学习方式中,学生难以在舞蹈中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即使最终呈现出来的舞蹈动作再精湛,也是缺乏灵魂与情感的肢体动作堆积出来的舞蹈,而毫无疑问这样的舞蹈缺乏感染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其次,这种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与传统舞蹈教学方式相比,为学生舞蹈学习做出了良好的准备工作,激发了学习舞蹈的热情,也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在音乐旋律和教师的旁白暗示下,学生不仅充分体会到了音乐舞曲中蕴含的情感,还能够挣脱束缚,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自我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与编排,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能够培养出更为优秀、更加具有创造力的舞者;最后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使舞蹈教学课堂的气氛不再压抑和沉闷,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整节课程充满了艺术气息,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对音乐舞曲的不同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二)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综合性的原则,凸显高职学前专业特色

我国高职院院校汛前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前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技能,这是学前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必须要提出高层次的要求:第一,对于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除了舞蹈理论知识、舞蹈技能教学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加强学生的艺术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增加舞蹈教学课程的多样性,并将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注重将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方式的结合。只有具备这样创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培养出来的学前专业的毕业生才能够满足幼儿学校的岗位需求,在毕业之后以最快的时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其次,对于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而言,应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综合性的原则,深化舞蹈教学课程改革。在学习和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及其内容之后,结合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舞蹈课程内容的改革与调整,制定具有可行性、针对性的综合性舞蹈课程体系。同时,在其教学内容上更加具有综合性,涵盖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舞蹈基础技能练习、幼儿舞练习、民族民间舞练习、基本功练习、身段组合训练、即兴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获得更扎实的舞蹈知识及舞蹈技能练习。除此之外,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还应着重凸显出学前专业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教师,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与儿童的个性特点相符合,注重舞蹈教学的综合性,尤其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充分结合。

三、结论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比较强,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一个关键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教育和培养局限,在理论知识技能培养之外还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天敬.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结合[J].文教资料,2018(15):98-99.

[2]汪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113-114.

舞蹈专业范文6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策略

舞蹈在幼师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舞蹈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与单一条件有关,同时还包含其他复杂的内容,需要多种条件的共同支撑。但每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清楚,兴趣是影响广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孔子曾表示:“知道怎样学习的人,不如热爱学习的人。热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最佳境界应是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个人喜欢的内容通常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愿意去思考和探索,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劲动力,同时也是他们热爱学习的重要支撑。因此,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应积极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进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和训练中。

一、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独特性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幼师专业课程教学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不管是在教学目标、教育对象上,还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单纯培养及锻炼学生的舞蹈能力,其基本目标是为了可以利用舞蹈教学,对学生日后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实施身体协调锻炼以及审美教育。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社会层面的问题无法充分理解,也没有过多的机会接触,这让广大幼儿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同时可以更好的引领他们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因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实际上注重的是教师怎样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教学过程。

(二)科学性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遵从着相应的规律,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课程,从舞蹈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到舞蹈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再到最后的表演结束,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依据科学规范来开展。舞蹈教学自身的规律性以及科学性,要求广大教师要结合学生成长特点,根据他们心理和生理等不同方面的特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进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身体实际状况,细心观察学生肢体的协调性,不仅要确保学生健康成长,还要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进而促使幼师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系列性

无论哪种事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必然和周边事物有着各种联系,对于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来说也是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利用兴趣教学发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想要培养一名优秀合格的幼儿舞蹈教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教师应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实施教学,稳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训练,应首先培养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全面了解和掌握舞蹈风格和动作重点等方面的知识,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这些步骤,便是舞蹈教学系列性的表现。

二、基于兴趣教学法的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策略

(一)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

许多幼师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舞蹈,更不了解舞蹈,在他们眼中的舞蹈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认为舞蹈学习和训练是艰辛、痛苦的,对于舞蹈并没有正确的认知。相关心理学家表示: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幼师专业舞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舞蹈水平。比如,对于身材偏胖的学生,他们往往柔韧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整体学习进度会相对于其他学生较慢,无法完成个人学习任务,离预期目标较远。长此以往,会导致这些学生失去学习信心,降低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仔细观察他们日常练习情况,要及时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耐心为他们讲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爱,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二)将美学融入教学当中

世界文明史曾明确地指出:真、善、美是当今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这三者之间紧密相连,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文明的落败与崩塌。人类对环境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性美、工艺美、人格美以及形体美都不断进行探究的过程说明,人类在持续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也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人既遵循美的基本规律创造和改变客观世界,也在努力依据美的基本规律来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舞蹈是美学范畴中人体肢体动作艺术,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又肩负着对广大学生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美感,可通过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来激发他们的舞蹈学习兴趣。在进行舞蹈练习时,教师应将美学融入到其中,要注重学生动作的美感,不能单纯强调舞蹈技术水平。应让学生努力将个人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这种美可以是多元化的,比如优雅高贵的芭蕾舞、舒展轻柔的古典舞、浪漫天真的幼儿舞、特色神秘的民族舞等等。教师应让学生在舞蹈练习中感受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形态美与心灵美的重要性,进而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三)转变传统教学的策略

长时间以来,幼师专业舞蹈教育形式都较为单调,并且在当前教学中,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练习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生在不断练习某个舞蹈动作时,经常会出现反感、厌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在网络时代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多媒体成为了日常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并且在教学中的优势也变得愈发明显,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能够兼容大量信息。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可充分将现代多媒体应用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先进的媒体设备,将教学过程完整的录制下来,及时上传到平台中,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问题。尤其是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民族类舞蹈短片,以此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的动作及特征,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还能促使教学和学习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教师也可精心设计特色化的舞蹈课程,将知名舞蹈电视节目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既能够减轻幼师专业学生的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院校应积极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定期组织开展文艺汇报演出、校园舞蹈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师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参与这些丰富的校园文艺活动,可以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及实践能力,增强幼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院校的举办的舞蹈大赛中,许多幼师专业学生都有着较高的参与热情,院校汇报大厅也成为有史以来人气最旺的地点,每位学生都会为了比赛而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当中。利用舞蹈大赛及文艺汇报演出等丰富的校园活动,可以让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舞蹈已不再只是他们日常课堂中的必修课程,可以真正让舞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参赛还是观看演出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进而受到良好的熏陶,提高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建乐.关于幼师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8(15):103-104.

[2]孙艳.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17):343-344,352.

舞蹈专业范文7

关键词:辽西地区;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当今社会对学历高度重视,就业单位在人才选择方面高度依赖学历条件。在此状况下,高师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对人才的培养便在一定条件下被置于尴尬的境地。在学生学历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成为当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现今教学改革不断开展的视野下,辽西地区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问题凸显。

一、现状分析

不同于宏观的全国视野下所具有的共性问题,目前辽西地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具有的诸多问题,可以主要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置失当

由于辽西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不尽人意,学生的升学就业情况不明朗,导致辽西地区很多高师院校在学生培养模式方面出现教学目标失当的状况。一部分舞蹈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在舞蹈技术方面有所欠缺,会在教学中大量加入枯燥的技术练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制约;另有一些教师钟情于难度较高的舞蹈表演,以便将其作为展示自身教学的成果,给学生的舞蹈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很多舞蹈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未能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二)实践空间严重不足

对于舞蹈这种偏向技术练习的学科而言,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涉及众多学科,而舞蹈学科只是其中之一。辽西地区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上更侧重理论方面的授课内容,对于实践方面的侧重较少。而就本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尚且需要时间,留给实践的课时更是极为匮乏。在辽西地区,现阶段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模式上。〔1〕辽西地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前依然延续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舞蹈实践空间被严重挤压。

(三)教学中地方特色内容匮乏

在地方性高师院校学前专业的舞蹈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中,“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个涉及广泛并且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研究课题。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特色舞蹈文化,有助于培养更多全方面多层次舞蹈人才。〔2〕但放眼当下的辽西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高师院校学前专业的舞蹈课堂教学中鲜见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这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使得舞蹈教学常常被认为是枯燥和乏味的,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对策分析

从辽西地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大多数问题是各地区普遍存在的,而辽西地区也有共性掩盖之下的独特困境,部分参考性建议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不良状况。

(一)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设置教学目标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设置失当的问题,舞蹈课程授课教师应在教学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对已设定的教学目标中不符合学前教学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在实际运用层面不具有可行性的内容进行剔除,设置丰富有益学生身心、有助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未来学前教育的学生所面对的群体是幼儿,他们不仅是授课的教师,也是幼儿的伙伴,学生需要在心理层面体会幼儿的状态,以体验来融入幼儿群体。〔3〕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技术的层面,对幼儿的心理也应当有充分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4〕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紧贴未来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是极有必要的。

(二)适度增加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驱动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基础的舞蹈技术进行实际运用的重要步骤,也是舞蹈课程在基础内容上进行拓展的重要部分。在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应当按照一定比例给舞蹈实践环节以充分的课时,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和拓展。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表达的关系上,教师应侧重实践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当依照实践需要进行贴合,而非以实践贴合理论。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置专门的舞台实践,鼓励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进行舞蹈节目的排演,教师可对学生的表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通过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将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将地方文化特色内容运用于舞蹈教学

1.与本地区多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

辽西地区的多民族构成造就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各族人民在此地定居,经过长期地民族间交流与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形态。很多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舞蹈教学的素材,运用于舞蹈教学的应用场景中。但在舞蹈教学方面,如此优越的资源却未能受到重视,很多一线教师不断抱怨,在教学中找不到好的课题,实践方面也缺少可借鉴的内容,这其实是很多辽西地区高师学前教育舞蹈学科一线教师对多民族文化方面音乐以及舞蹈素材缺乏认识所造成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方面,在编舞中加入辽西地区的多民族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教师和学生还能在编舞和排演过程中学习多民族文化知识。

2.与本地区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辽西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很多北方地区政权会将统治中心设置在今天的辽西地区,例如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和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中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都在辽西地区发生,例如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征伐以及明清之际两个王朝对辽西地区的争夺等;在近现代,义勇军的建立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便是从辽西地区开始的;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辽西地区更可被看作是重要的战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辽西地区上演。教师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技术较强的学生归入舞剧的编排和表演活动,增加学生在舞蹈实践中感受地方文化魅力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可谓一举多得。

舞蹈专业范文8

关键词:课程设置;基训;教学实践

一、学前教育舞蹈课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

舞蹈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设计应以“舞蹈基础、舞蹈教学、舞蹈创作”为基础,构建适合幼儿舞蹈教育发展的教学课程结构。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一)基础训练课

包括基本芭蕾舞训练和古典舞训练。基础训练课程是基本,从基本训练中纠正、规范学生掌握的技能,认识到训练的意义,以及正确的训练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芭蕾舞训练和古典舞训练,可以让学生熟悉古典韵律,训练学生对节奏规律的感觉,并且让学生学习到古典音乐的基本韵律。

(二)民族民间舞课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多样性,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后可以作为创作舞蹈的素材。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主要设计到藏族、东北秧歌、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多民族舞蹈。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吸收的教学内容程度而定,再加入一些其他的补充课程,例如:胶州秧歌、朝鲜舞等。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实际上可以成为组合教学,与以往的教学内容相比,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动作到多元素融合,逐步提高学习难度。

(三)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课

在课堂上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动作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还应该重点培训学生的实践意识。首先,学生可以自己编排舞蹈内容,设计舞蹈动作,大胆创新;其次,培训学生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有趣生动的教学课堂实践。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础内容的同时,也实际对学习内容进行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做好准备。

(四)幼儿舞蹈创编课

年轻一代的教师,其培养目标可能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对应该对舞蹈知识和舞蹈教学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舞蹈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编舞技能。对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幼儿,学生应该避免舞蹈编排的过于专业化,倾向于成人的动作。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意味着舞蹈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创作舞蹈,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不同舞蹈课的授课方法探讨

教学成果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师生的双向成果。所以从某方面来主,师生双方几乎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特征,又决定了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跟别的专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口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舞蹈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演示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对学生来说,根据标准和准确的示范动作和指示,模仿和掌握所有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民间舞蹈的风格、古典韵律以及一些技术技能的传授,只能以"以身受法"的形式进行。学生必须从老师的基本动作开始学习,大量训练,来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

(一)基础训练课

注重体能基础训练,以芭蕾舞基础训练为主。由古典舞蹈训练和韵律辅助。芭蕾舞基础训练包括开跨、压腿、踢腿、下腰这类锻炼身体柔性的动作;而古典舞则偏重于元素训练以用对呼吸的练习,用来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觉。教学方法主要是演示和教学,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自己行动,还能教孩子们。在每个班学习了新的动作之后,由几个学生进行演示和解说,另外的学生一起来练正进行示范的同学动作上的错误。再由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学生反复练习的同时,学会到底应该怎么做。

(二)民族民间舞课

进行民族民间舞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准确掌握舞蹈风格。而舞蹈风格的体现,最重要步骤是"思维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心理能够影响到学生掌握节奏的整个过程。而"呼吸节奏"是掌握这种心理节奏后,用动作形成这种舞蹈的主要传导方式。根据民族舞蹈的特点,首先要为学生学习民族舞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环境的创设首先缺少不了服装及道具,服装、道具准备妥当之后,开始向学生展示些民间舞蹈的表演,并进一步进入学习过程。民族民间舞训练主要以组合教学为主,例如采用:节奏组合、表演组合、姿势组合等。使学生学会组合舞蹈是为未来他们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积累舞蹈创作素材。

(三)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课

在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应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情境教学。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使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多给学生们观摩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学校则就多与幼儿园合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四)幼儿舞蹈创编课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独立创造舞蹈的兴趣。当学生对一项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因此,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和编辑舞蹈能力的前提。此外,一位著名舞蹈指导说"要想做好一件事,你必须先编出一百件不好的作品。"所以在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适当考虑以鼓励为主,以免挫伤学生的极积性。

三、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十七、八岁,正值少年时期,已具有相当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教师只有在和平、相互尊重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入敬重和热爱自己的老师,他们才会自发的进行刻苦学习,并勇于与自己的老师进行沟通及讨论。因此,教师们在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原则、指导原则与实践原则,这样一来才能增强学生的观念意识,激发出他们在基础训练、教学实践和舞蹈创作当中的学习信心,这对学生未来从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艳.基于“念动训练法”对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训练的辅助作用分析[J].舞蹈空间,2015,(01):109-110.

[2]朱枫.关于幼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价值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6):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