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范例

舞蹈专业

舞蹈专业范文1

舞蹈与美育之间是具有着密切关联的,在现代的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如何能够准确把握舞蹈动作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出舞蹈作品的美感,也是舞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不能一味停留于对动作的机械模仿,只有通过学生审美意识加工理解后在通过肢体表达展现出来的舞蹈才能真正体现出艺术美感。本文中将针对舞蹈美育在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

舞蹈美育修养;专业舞蹈教学;重要性

舞蹈是人类对于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文明时代,也可以说舞蹈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人类对美的欣赏与不断追求的过程,发展至今舞蹈教育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舞蹈与美的紧密联系,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舞蹈美育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也可以说舞蹈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而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美育与舞蹈的关系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又可称为审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受教育者审美意识、观念、素养,提升受教育者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的全面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培养手段。

(二)舞蹈是美育的有效途径

舞蹈是一种形体的艺术,舞蹈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每一时期的舞蹈都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人们对不同形式的美的追求,可以说舞蹈本身便是一种美的体现,因此,对于现代审美教育而言,舞蹈无疑能够发挥出十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舞蹈自身要求在形体动作上要能够展现出美感,进而通过视觉对观者产生刺激,而同时,舞蹈还往往会配合一些优美的音乐,这也就能够在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舞蹈动作虽然是具体可观的,但舞蹈动作所蕴含的内容确是含蓄、隐性的,这就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表达调动人们的思维意识,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经过想象的加工还能够实现在思想上对于美的进一步体验,这些对于美育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以舞蹈为渠道进行美育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美育有助于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

美育注重的是受教育者的审美素养,这既包括外在方面对美的把握,也包括在情感上对于美的把握,通过美育教育来提高舞蹈表演者的审美素质与修养,能够更好地帮助表演者加深对美的认识,增强对美的判断能力,从而对自身的舞蹈动作表现进行积极的调整,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融入到舞蹈动作与形体当中,并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来,这也就能够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而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水平也将随着审美素养的增强而得到逐步的提升。

二、舞蹈美育在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形体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形体美育是舞蹈美育的重要组成,也是舞蹈美育作用于舞蹈外在层面上的重要部分,舞蹈本身是一种形体艺术,其对于美的表达也主要是通过形体而实现的,这也就决定了对于形体美的把握在舞蹈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形体美育更加关注对于学生形体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形态动作来感受美和展现美,其对于学生形体美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包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坐、立、走姿的规范,长期的形体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形体美的表现方法,并养成正确的形体姿势习惯,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姿势,在专业舞蹈教学中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并以审美的视角来评判形体动作完成的效果,这也能够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表现的更加优美,进而更好的增强舞蹈的表现力,改善舞蹈教学的效果。而要在专业舞蹈教学当中更好的发挥出形体美育的作用,还需要结合舞蹈类别的不同,针对舞蹈的具体特点,以及对于形体表现的要求,合理制定形体美育的方案,科学选择形体美育的开展方式,使形体美育与舞蹈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形体美育为舞蹈教学更好的提供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在舞蹈教学的基础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形体美的把握,将形体美育融入到舞蹈基本功教学以及舞蹈课堂的各个部分当中,如对于学生在舞蹈课的休息时间中的形体仪态也要加以规范,从而帮助学生良好形体习惯的养成,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信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

(二)情感美育对于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美学大师格洛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说道:“舞蹈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在激动人心和陶冶情操上是其他艺术行为难以比拟的”作为一种人体艺术,舞蹈的特殊性极其明显。舞蹈艺术的本体是各种美妙的舞蹈动作。在表达和传递感情方面,舞蹈具有语言和音乐难以达到的妙处。动作是一种舞蹈语言,它是舞者的诉说,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从而达到创造视觉形象来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的基本功能。其中舞者与观者的交流方式主要以“意会”为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主观感受,有时候人们无法将一种美妙的感觉诉说出来,而舞蹈的使命就是将这种细微的美形象的表达出来。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如何能够使学生掌握通过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也是决定能否将学生培养为“有灵魂的舞者”的关键所在,情感美育所关注的正是人对于情感中美的感知、理解与把握的能力,通过情感美育的作用发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的掌控能力,通过学生参与舞蹈的表演,将自身的情感与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并在学生自我情感的加工下使舞蹈原有的情感内涵得到升华,也是学生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舞蹈的学习以及未来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结语

美育既能够通过舞蹈艺术得以实现,也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而对于专业舞蹈教学而言,无论是形体美育还是情感美育,都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当前时期专业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价值,全面推动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也为我国未来的舞蹈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晓旭 单位:大连市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薇.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的意义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舞蹈专业范文2

1.地面练习。主要是在地面上做勾绷脚、慢抬腿、吸伸腿等动作的练习。一方面改变上半身的形态,另一方面来训练腿部的肌肉。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在站立时自身的一些问题有所好转,比如驼背、架肩等毛病慢慢的消失了。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地面的这种形态,不自觉的就融入到了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腿部的训练我们会发现两腿肌肉的线条变得修长,不再是以前的块状肌肉了。

2.软度练习。软度练习有肩、腿、跨、腰等部位的训练。当然第一学期所有的软度练习都是在地面完成的。其实软度训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以后跳芭蕾或者民族民间舞时能够更加的优美、好看。

在第二学期的学习中,慢慢的让学生由地面练习到站立练习,这里所说的站立练习不是完全的站立,而是依靠把杆来辅助我们做一些训练。即要加强第一学期的身体的体态训练和软度练习,还要加入芭蕾形体的基础练习。①借助把杆的软度训练。有了上学期的地面训练基础,这学期的软度练习就轻松一些了。但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般年龄都在18、19岁了,骨骼已经定型,错过了软度训练的最佳时期。那么我们的训练目的就要改变了,不是要把他们训练成专业的舞蹈老师,而是要让他们掌握方法,以便他们以后在教学生练软度时,能够帮助学生们练习。如果方法不对,很容易造成拉伤或者更严重的后果。②中间练习。中间练习其实就是脱离把杆的训练,在第二学期主要是芭蕾手位和脚位的训练。手位、脚位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芭蕾舞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手和脚。为下一学期开始跳舞做准备。控制自己的手和脚正常的人都能做到,但是在舞蹈当中来控制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在舞蹈中四肢、头、眼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还有和音乐的配合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表现的协调、优美。第三学期也就是大二的第一学期,再进一步加深芭蕾基础训练的同时,开始让学生接触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由简单的组合开始,每学期开设两个舞种,每个舞种一至两个组合。芭蕾形体训练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态气质,那么民族民间舞就是为了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加强舞姿的训练。

1.把杆练习。把杆从双手扶把开始慢慢向单手扶把过渡。从最基础的一位擦地、蹲到五位擦地、小踢腿再到控制、大踢腿,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习到把杆上的每一个动作。因为把杆固定的九个动作,都是通过无数的前辈们通过长期的训练摸索出的一套完整、有效的训练方法的。

舞蹈专业范文3

作为一名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师,以及一名幼师学校的班主任,笔者都深刻的认识到,教师是领头羊,老师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到,在课堂上精神愉悦,态度积极。用平等的心态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薄弱,而让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要时常用鼓励的方法促使学生上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发现,学校中并不缺乏自信心不足但品质良好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大多数并没有上过舞台,甚至没有很正式的接触过舞蹈。这就更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能用热情和耐心去引导学生们认识舞蹈,了解舞蹈,最后爱上舞蹈。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为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的条件,让他们见世面、长经验、长胆量。让学生懂得舞蹈中的感情,感情是一个舞蹈的灵魂,缺了魂魄的舞蹈是不会精彩的,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感情,感染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改进考试方法重视实践教学

在普遍的应试教育中,我们都会以一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为主,所以期末的舞蹈测试也就成了学生的主要成绩,这样,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不能把上课所学和考试完美的结合起来是只有期末考试的弊端,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记为总成绩的20%,平时的测验记为30%,将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记为50%,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注重各个阶段的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有效的、综合的检验他们的舞蹈水平以及灵活运用舞蹈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成绩的设计上,鼓励学生表演自己编创的舞蹈,谁的更有新意,谁的更有创意,谁的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从而实现了实践与分数的完美结合。

三、日常管理的舞蹈教学

作为幼师学校的班主任,又介于舞蹈对于幼师专业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舞蹈教学,比如,定期在班级举行舞蹈大赛,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发挥自己所学,灵活应用,努力创新,谁的编排更有趣,谁的想法更打破大众的想法,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也可在班级晚会中,加入大量的舞蹈元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并鼓励同学积极参加校级以及以上级别的舞蹈比赛,在比赛中磨练自己,经过摔打才会被历练的更加强大。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为学生讲解舞蹈的魅力,让学生对舞蹈的爱真正发光发热。

四、小结

舞蹈专业范文4

兴趣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中,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幼儿舞蹈教学课程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积极的引导学生,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要教学手段。中职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被教师或家长不认同的经历,在舞蹈教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抵触情绪,中职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遇到困难后,应该给予其及时的帮助与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关心与耐心。另外,中职教师在平时的舞蹈教学课堂中,应该学会察言观色的本领,学会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其心理特点,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增强学生对舞蹈教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走出校园后有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必须加强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幼儿舞蹈专业教学具有教育、艺术双重特点,融合了教育的严肃性以及艺术的趣味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形体、动作等语言塑造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有利于塑造学生优美的体态,提升学生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舞蹈是人形体的动态展示方法,经过协调合理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对学生骨骼发育也有很大的裨益。同时舞蹈训练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消化机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以及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形体的纠正,改变驼背、端肩等不良的舞蹈行为,时刻提醒学生挺胸、收腹、平时等。合理科学的舞蹈形体训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改变其对生活的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些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片面的将学前舞蹈教学当成幼儿舞蹈,认为教学中训练民族舞、现代舞等动作没有太大的必要。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走向幼儿教师的岗位,如果个人素质太差,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同时也会影响整体的幼儿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通过班级、学校的文艺晚会,社会演出和一定范围的舞蹈大赛等形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由学生进行题材、排练、表演,教师对舞蹈表演和竞赛进行细心的指导和评价,以此巩固课堂所学的舞蹈知识和技能,积累学生舞蹈实践经验,增强舞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幼教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编排创作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专业不同于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通过舞蹈教学,让中职学生掌握幼儿教学的工作性质,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要领,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其中,幼儿舞蹈编排创作能力是重要的内容,应该让学生明白幼儿教学工作中,会遇到一些舞蹈节目的编排,考察幼儿教师的舞蹈编排能力。学生了解了学习的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投入更多的情感与努力。幼儿舞蹈编排创造的方法、理论与成人舞蹈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避免成人化的舞蹈编排。在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入背景音乐,根据音乐的风格、节奏等创作舞蹈,但是音乐的选择也需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吻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与鼓励学生,收集丰富的幼儿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应该充分的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工具,收集更多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在课堂中供学生欣赏、观摩,并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分析、解剖,探讨其好在哪里。另外,中职学生对一些娱乐性的节目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含有舞蹈的节目回放让学生看,引导学生从中探索与发现问题,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我们知道,幼师的培养是为幼儿园教学服务的,中职幼师学生将来职业对象是幼儿,结合幼儿教学的特点,应该突出的是舞蹈表演性和创编性,要求幼师学生能用学到的舞蹈技能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启迪,这就需要舞蹈实践。那么如何加强中职生实践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良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教师应积极建构舞蹈实践教学平台,使其不断完善。

4总结

舞蹈专业范文5

一、舞蹈教师资格之困扰

在高校舞蹈圈,似乎存在着一种难以言说却真实存在的,也许可以称之为“鄙视链”,舞蹈表演编创专业出身喜自矜,以他人之才莫若己也,对着吃舞蹈理论评论饭的动辄以“我们搞舞蹈的”而非“咱们搞舞蹈的”自称,做研究的也往往喜欢标榜一番“受过专业系统的学术训练”,以示与单纯学表演者的区别。二者若被纳入高校这同一话语系统,大多时候相安无事现世静好,但一旦涉及到职称职级,其间壁垒却森然可见。博士生导师一职是现今高校教师获取学术荣誉、技法认可与薪资级别的重要途径,所以,有人说艺术类院校如果不设置实践类博士,实践类教师如何出头?也有人质疑为了搞平衡和做政绩,都在设置博士学位,但是否只有冠以博士名,导师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即便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发达如美国,高校舞蹈课程内容和舞蹈教师资格的困扰也依然存在,舞蹈学科研究虽有拓展,但相对于大多数学科而言,其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显然被远远抛在身后。对舞蹈教师的相关要求会因学院、大学或者是研究项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数高校要求舞蹈教师须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同等职业经历。据全美舞蹈学校协会公开的2003年数据,有3所美国高校可授予舞蹈哲学博士,其他高校则是针对舞蹈专业授予教育博士学位,此外大约有30所高校可授予艺术学硕士,25所高校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以及一些科研项目可授予理学硕士或教育硕士学位。无论如何,获得舞蹈高等教育学位是舞蹈教育者能否获得上升空间,以及能否进行有效的定量和定性舞蹈研究的关键。但即便如此,在欧美高等学府,绝大多数艺术、设计类的实践型项目,更多倾向于授予MFA(艺术硕士)学位。MFA是在艺术特定领域内的“终端学位”,即在这个领域内能得到的最高学位,这些硕士学习并不通向博士学位,更多是指向知识的直接应用而不是指向独创研究。其课程设置也更强调艺术实践,学员基本上70%的时间都要泡在舞蹈工作室,其毕业生也往往能以一个较高的起点无缝链接表演编创的第一线。美国大学根据学科类别聘用助理教授以上的职位是根据终端学位,讲师职位则无需终端学位,所以博士学位并不是唯一的终端学位。反观国内,虽然现在的MFA舞蹈生的培养速度已近批量生产,但若无一纸博士文凭在手,在高校舞蹈学院谋一杯羹还是颇有难度,除非你是一级或二级演员(高校教师队伍引进演员所占比例粗略估计为20%左右,以笔者所在首都师大舞蹈系为例,10名教师中有演员经历者为3人)。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职业舞蹈演员或编导的舞台经验与硕士或博士学位可以划等号吗?如何衡量这两种不同类型知识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取得的成效?

二、专业经验与教学效果

人们通常认为高学历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同时拥有专业经验。一个拥有足够专业经验的人可能是位技艺高超的舞蹈演员,对剧目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表演品质和艺术表现方面十分独到,且因所在舞团不同,还有可能通晓从服装道具到艺术管理等各相关领域的知识。高校管理者也认为,舞蹈教育者应该对专业舞蹈界非常熟稔。如果培养目标是专业舞者或编导,那么教师须具备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舞蹈生涯的知识和技能,这个观点是合乎逻辑的,但一味只强调专业经验会让人质疑是否剑走偏锋。多年的专业培训和表演经验很有可能并不会让某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们可能是功底深厚的舞蹈演员,对技术技巧和表演剧目了然于胸,但对教学法知之甚少,君不见有的教师示范相当卖力挥汗如雨,一旁的学生却是一脸懵懂。多年来,舞蹈传承强调言传身教,舞者需要知道舞蹈的具体实操,这是否意味着这种专业背景通常会导致此类教师“曾经如何被教就如何教”,其教学方式更因袭传统?通常情况下,一位出色的舞者或编导被聘请去大学任教的前提是假设这人是非常有能力的舞者或编导,他就必然就是一位很出色的教师,显然这个逻辑是错误的。尽管有证据表明未受过教学法训练的前职业舞者可能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如受过相关教学训练的教师,但往往是前者声望更高。显然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舞蹈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对教材的设计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蒙小燕《论舞蹈教学法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舞蹈圈,似乎有种约定俗成,舞蹈教育者如果与专业舞团、作品或编创有所关联,显然是有利于提升其个人地位或评价,而与教育相关的经验和训练则是无足轻重的。这实际上带来了不少问题,教师可能认为自己作为专业舞者或编导的经历就足以为学生们提供教学。此言不差,教师应具备所教授相关主题的丰富经验,因此,教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表演者的经验。但问题在于这些教师是否也需要教学法方面的经验?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似乎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性知识,却没有在较深刻的水平上进行理解,从而使得他们无法将在课堂上习得的事实和观念,迁移与运用到其他知识和解决其他问题上。在舞蹈教育领域,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正在慢慢改变。无论是学者、评论家还是舞蹈教师,都开始益发认可学术价值的重要性。这里并非要抹杀舞蹈教师专业背景的重要性,舞蹈教学内容必然离不开身体的参与,体验性内容不可或缺,但需要强调在舞蹈教学中拓展相关知识概念的重要性。教育者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来提高教学能力,从而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旦舞蹈家转型为师者,就应该充实教育理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职业舞者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不仅仅停留于如何模仿动作,而是知悉相关的历史背景、动觉的内在机理以及情感表达的质感。舞蹈教育者的责任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也就是能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对舞蹈的心智活动有所认识,提高认知能力。换句话说,舞蹈教育者应该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成为自主性的舞者,在教学方法上应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舞蹈表创专业为例,这些学生倘若今后以舞蹈为业,必须具备自我评估和自我纠正的技术能力,能够反思、解决自身表演出现的问题。毕竟,舞者必须在各个层面(身体、情绪、心理)理解动作的意图,并迅速地做出判断以完善动作,一个只会盲目而茫然地再现动作的舞者除了自身原因之外,也与教师的失职分不开。

三、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培训,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L.S.Shulman)指出“单纯的内容知识可能与无内容的教学技巧一样无用”,学科的结构、教师的背景以及学生的先入之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育领域,由于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教育情景的复杂性以及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转化的问题尤其艰巨,舞蹈教师教育培训也不例外。高校更多时候仅关注舞蹈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学习,而对怎样实现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真正融合(即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关注得比较少,这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种“缺失的范式”。为了实现舞蹈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融合,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促进教师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以此来实现舞蹈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舒尔曼开发了一个理论框架,以弥合教学知识和内容知识之间的差距,并称之为教学内容知识。舒尔曼的主要观点是,仅仅知道某个学科的概念和事实(即学科知识)并不能使其成为称职的教师,教师必须了解哪些材料值得呈现(即学科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呈现(即教育学知识),还必须意识到,该领域中哪些主题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并知其所以然。教学内容知识“代表内容和教学法的融合,以便理解特定主题,解决相关问题,根据学习者不同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根据欧美舞蹈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融合很有用,因为它允许教师以各种方式解释,从而激发不同类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备良好教学内容知识的教师具有广泛且丰富的关于课程的知识,可以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重构主题。如果一种教学方法对某类学生无效,那么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相同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它允许教师将其拥有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更有效的教学法,并且根据学生呈现的能力和背景而灵活变化。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对舞蹈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要。目前,许多舞蹈教育者过分依赖于技术内容知识,而不是对材料的理解、转换和反馈,以及如何将材料呈现给学生。如前所述,舞蹈的历史演变可能是技术模仿主导的一个因素,虽然舞蹈技术的发展显然是舞蹈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完整的舞蹈教育除了身体以外,还应该提供更多智力、情感上的指导。不少国家对舞蹈教育者如何加强舞蹈教育的教学技巧也进行了探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芭蕾舞团附属学校为教员提供舞蹈教学指导课程,不再将教学作为一种私人化的活动——仅靠教师掌握剧目,保持着教师彼此间“教学的隔离”,学术性教学应该致力于教学工作的公开、同行评价以及学术团体其他成员的相互交流,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反思才使得教学更为全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财富。法国也许是舞蹈教育改革的最好例子,1986年,法国宣布方案:但凡有志于成为教师的舞蹈学生、演员和编导都必须完成由政府制定和提供的教育计划。该方案的一个中心目标是“确保专业舞者学会将自身掌握的内容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的教学形式”,为了获得舞蹈教师资格证,个人必须通过基于技术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考试,并且面向各种类型的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知识。

四、结语

舞蹈专业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课程价值;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起步较晚,相对还不成熟,师资力量在这几年才逐渐壮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理应是能够胜任小学学科教学的、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全科型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满足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需求,还应满足小学艺术教育发展需要。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高校职前教育则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从课程的价值、课程设置以及因地制宜地建立课程设置标准和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院校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价值

关于舞蹈教育的功能,国内很多舞蹈教育家都有提到,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中谈到舞蹈教育是美育的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一般认为,舞蹈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厦静所著的《舞蹈及舞蹈教育初探》一书中提到了“教育舞蹈”这一概念,即舞蹈作为教育手段,面向大众进行舞蹈美育,其目标在于人格的培养。而隆荫培、徐尔充所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到“教育舞蹈”是指在学校开展的、以审美教育为目的的舞蹈课。作者在书中指出,舞蹈艺术是一种民族文化,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以及增进身心健康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对象——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具有特殊性。其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其对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培养目标都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正是高等舞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所在。目前,国内其他专业舞蹈教育研究甚多,而对全科小学教师舞蹈教育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笔者以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舞蹈技能和素养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适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培养方案,探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特性和价值。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应该当作普通学校教育中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区别于其他专业舞蹈教育,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培养目标,以舞蹈技能的提升为主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育,其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舞蹈家或者是专业的舞者,而是希望通过规范性的舞蹈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舞蹈表现能力,并且在舞蹈审美、艺术鉴赏、创造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基于以上教育观念的认知,在舞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一)合理的教学时间

舞蹈课属于专业技能课范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学习舞蹈并非一日之功。小学教育专业设置舞蹈课程要安排至少每周两课时的必修课,并且配合每日的早功训练。规范、合理的教学时间对舞蹈教学起到保障作用。

(二)合理的课程设置

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开设舞蹈课程。不仅要开设芭蕾基训课程,还要开设古典舞身韵课程、民族民间舞课程,以及舞蹈创编技法课程。这种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可以对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素养进行全面的提高。这种科学系统性的课程安排是使其从舞盲——能舞——懂舞转变的必要条件,考虑到专业特殊性,授课时要注意几点。

1.精炼性

在授课内容上,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例,在对各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一定要有选择性地提炼最具各民族风格特征的动作元素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各民族的风格动律。之后,再通过学习典型风格特征的组合,把握各民族舞蹈的韵味。这里的“精”,指的是精而有效,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各民族舞蹈的精华。

2.循序渐进,稳而有序

学习内容应该由易到难。以民族民间舞为例,可以先选择音乐类型变化单一、节奏鲜明的民族舞开始学习,这样学生更易接受,并且更加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民族舞蹈可以先由藏族舞蹈开始学习,汉族舞蹈可以先由云南花灯舞开始学习。通过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感觉、舞蹈表现力、肢体协调能力等。这样即使学生到高年级学习音乐类型复杂、节奏不明显、动作变换快的民族舞蹈时,也不会觉得学习吃力。通过前面几年层层递进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建立起来,并为培养舞蹈创编灵感做好准备,最终完成能舞——善舞——创舞的递进过程。

3.特殊性

这里所说的特殊性指的是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舞蹈教师多为科班出身,从小接受的是专业的舞蹈训练,但教学对象并不是从小学习,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年满18周岁,在骨骼发育上已经是个成年人。所以舞蹈教师并不能完全按照专业舞蹈教学过程来教,不能采取专业舞蹈院校那种重视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方式。学生并不是要成为舞蹈家或者专业舞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牢牢抓住审美教育这个特点,主要是对学生艺术鉴赏力、创造力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技能性教育。受教育者本身不能成为一种炫技的工具,而要成为一种美的体现。

4.区别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各自的条件差异,教师应该区别对待。比如潜力大、基础好、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可以选拔到层次更高的舞蹈队接受难度较大的专业训练。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技能和艺术素养。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标准和评价方式

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发展主要有教学和评价两个方面。在教学方面,国内教师正在寻求一条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寻求进步,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技能和素养提升的教学方法,即赏、学、创、教四个模块,实际上就是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逻辑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口传身授法,还应该增设情景教学法、即兴创编法。口传身授法是专业舞蹈院校常用的舞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和亲身示范教学,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课堂上,还可以加入情景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或者多种真实的、能够发挥学生想象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教学环境。以形象为主体的具象场景教学,能带动学生主动体验与积极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表演意识,提升身体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而即兴创编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创编出符合孩子们心理年龄的儿童舞蹈短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改变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舞蹈。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在评价方式上略显单薄。目前,国内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评价标准仅仅是通过课程测试,并没有全面关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评价应该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舞蹈课程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舞蹈能力提升激励。对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测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应该参考专业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生可分年级组织测评工作,这对学生学习也起到激励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舞蹈教育的偏见。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学生的舞蹈教育,主要是一种以审美教育为主的技能性教育,在教学以及管理方面,都应遵循教育的规范性、合理性,遵循舞蹈教学的一般原则展开教学。同时,教师应通过舞蹈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朴红梅.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资华筠.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4]王玉文,孙梅.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制约专业建设的瓶颈——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进展现状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5]王玉文.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性”诠释——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6]徐萱春,.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舞蹈专业范文7

1.舞蹈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体制中,家长和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孩子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这就决定了舞蹈课作为中、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对于培养专业艺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儿童教育领域里,与其他学科相比,儿童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因素。舞蹈具有可视性、运动性、具体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与儿童兴奋强于抑制、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思维具体形象等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把舞蹈中的潜在因素巧妙地转化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舞蹈变成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活动,借用舞蹈表达孩子们的所想,以舞蹈启情、育智、健身等,舞蹈的意义已远远超其自身的训练价值。舞蹈是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能推动儿童全面发展,是实施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2.舞蹈教育的功用

从幼儿教育课程的实践操作看,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又具有智力开发、美育教育、素质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形式集德、智、体、美为一体,且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符合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极好的教育形式。舞蹈是美的艺术,它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是用人体动作、造型来抒情的视觉艺术。总体来说,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发育,提高少儿身体素质;作为一门艰苦的表演艺术,舞蹈训练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作为无声的语言,少儿舞蹈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心灵感悟,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二、舞蹈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

1.舞蹈课程总体描述

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舞蹈学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舞蹈学也有不同的专业,这些专业与其它艺术学科又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如舞蹈与造型对形体与姿态的要求;舞蹈与影视对形体的表现力与时间节奏的要求。所以,在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通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设计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培养与具体学习内容。

2.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围绕舞蹈课程教学计划,为学生讲授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舞蹈理论教育是幼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避免理论课的枯燥,任课教师需要结合舞蹈动作来教授理论,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知识的传授能力。其次,做到课堂舞蹈训练有素。在学生充分理解舞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舞蹈基础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坚持舞蹈教育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形成由舞蹈元素→舞蹈律动→舞蹈动作短剧的训练体系。以传统古典舞的神韵为中心,民族民间舞蹈为辅助,训练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以及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辨析能力,从而使每位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再次,开展舞蹈创编。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学前教育中,必须结合教学环境开展舞蹈的创编。那么,这些准教师们就需要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及编排技巧。舞蹈创编就是要根据舞蹈的“构思”,让某一个因素(动作、时间和空间)发挥中心要素作用,其他的因素在结构舞蹈时作为辅助成份。例如,创编某个舞蹈时,选定一个可作为编舞基础的动作,这个动作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内都可能要做。这样,同样的动作就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单独或好几个一起做;面对学生(观众)或背对学生(观众)做;在不同的方向做。

3.注重实践训练

为提升“准幼儿教师”的舞蹈技能,学校、班级可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活动,或要求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艺表演和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或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通过各种活动、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到理性认识体验,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编排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即兴舞蹈能给舞蹈者(幼儿)完全的自由和兴趣,鉴于即兴舞蹈的必要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具有特别重要作用,每位幼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某个题材进行舞蹈创作,在超出意识之外挖掘出大量的意想不到的舞蹈动作,在经过理性的筛选和组织编排,创造出精彩的、适合幼儿教育的舞蹈小品。

三、结语

舞蹈专业范文8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自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融。在此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传入到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成。进入21世纪,奥尔夫音乐理论体系在我国进一步深入发展。这一时期也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为此,我国教育部门专门召开会议对教育改革新方向进行研究与确定,最终确定我国教育改革应以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这一指导思想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其内容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指导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二)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艺术改革的新要求

艺术对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综合型人才必须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当前,在教育领域中默认的观念就是真正意义的教育一定是包含艺术的教育。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在学生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的综合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艺术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来进行艺术教学。而这一教学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本主义的特征,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地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符合我国艺术改革的新要求。

(三)奥尔夫音乐符合舞蹈艺术的本质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原本性特征与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具有共通性,甚至从某一层面来说二者是一致的。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历经千年风雨仍旧熠熠生辉的艺术之一,能够将人类肢体语言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获得愉悦的身心感受和审美感受,可以说,舞蹈是人们用来表达个性和内心情感的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舞蹈,人们的个性能够得到解放,挣脱一切束缚,将情感和自由的本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学生本着提高舞蹈艺术修养,回归到对舞蹈艺术原本性的追寻上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可以发现,它强调音乐应该是从人的本性出发,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由此可以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特征与舞蹈艺术的本质具有一致性。

二、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具体应用探析

(一)结合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原则,实现舞蹈教学的本质回归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原本性原则是其根本原则,在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教学,音乐教师通过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充分认知自己,让学生完成自己对肢体语言的充分运用和对舞蹈动作的探索。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形体运动的规律,使其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各种舞蹈动作的演绎,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让学生释放自己,在舞蹈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将情感表达出来,为舞蹈表演附上灵魂。例如,在进行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一颗种子》的舞蹈教学设计时,教师使用了如下方法:第一,舞蹈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并为学生播放了一首轻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是一颗静静躺在土地里等待发芽的种子,并启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第二,舞蹈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节奏稍快的音乐舞曲,并以适当的语速念出旁白,告知学生们白云变脸了,雨水滴答滴答地落下,种子将要苏醒了。随着音乐舞曲的播放,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在清风暖阳下种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第三,舞蹈教师再次放上轻音乐,并轻轻地附上旁白:同学们,初雪降落了,种子们在雪被下准备幸福地安眠了,期待来年春天的到来。下面我们就《一粒种子》这一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这种遵循奥尔夫音乐教学原本性原则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舞蹈教学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一股脑地将各种元素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学习和演绎,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舞蹈技能模仿式练习。在教师将舞蹈动作教授下来,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一个又一个动作反复地练习,这种被动式的舞蹈学习方式中,学生难以在舞蹈中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即使最终呈现出来的舞蹈动作再精湛,也是缺乏灵魂与情感的肢体动作堆积出来的舞蹈,而毫无疑问这样的舞蹈缺乏感染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其次,这种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与传统舞蹈教学方式相比,为学生舞蹈学习做出了良好的准备工作,激发了学习舞蹈的热情,也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在音乐旋律和教师的旁白暗示下,学生不仅充分体会到了音乐舞曲中蕴含的情感,还能够挣脱束缚,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自我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与编排,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能够培养出更为优秀、更加具有创造力的舞者;最后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使舞蹈教学课堂的气氛不再压抑和沉闷,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整节课程充满了艺术气息,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对音乐舞曲的不同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二)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综合性的原则,凸显高职学前专业特色

我国高职院院校汛前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前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技能,这是学前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必须要提出高层次的要求:第一,对于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除了舞蹈理论知识、舞蹈技能教学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加强学生的艺术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增加舞蹈教学课程的多样性,并将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注重将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方式的结合。只有具备这样创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培养出来的学前专业的毕业生才能够满足幼儿学校的岗位需求,在毕业之后以最快的时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其次,对于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而言,应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综合性的原则,深化舞蹈教学课程改革。在学习和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及其内容之后,结合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舞蹈课程内容的改革与调整,制定具有可行性、针对性的综合性舞蹈课程体系。同时,在其教学内容上更加具有综合性,涵盖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舞蹈基础技能练习、幼儿舞练习、民族民间舞练习、基本功练习、身段组合训练、即兴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获得更扎实的舞蹈知识及舞蹈技能练习。除此之外,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还应着重凸显出学前专业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教师,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与儿童的个性特点相符合,注重舞蹈教学的综合性,尤其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充分结合。

三、结论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比较强,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一个关键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教育和培养局限,在理论知识技能培养之外还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天敬.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结合[J].文教资料,2018(15):98-99.

[2]汪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