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宣传范例

文化知识宣传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茶文化;认知水平;提高

茶叶不仅仅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资满足自我身体解渴和保健的需要,也是人类进行社会互动、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文化载体。我国历来就是茶叶的产出和消费大国,也是茶文化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有学者认为“茶文化体现了我国儒家、道家、佛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还具有显著的道德功能”[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茶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历史性、民族性、审美性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茶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不仅对我们挖掘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系列教育,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的实证资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对贵州省M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本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为93.8%,可以用于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中男学生占50.7%,女学生占49.3%,文科类学生占47.5%,理工类学生占52.5%,大一新生占15.6%,大二学生占26.7%,大三学生占28.8%,大四学生占28.9%。

1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认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以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问答总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专业和进校时间的长短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1.1性别和大学生茶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茶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男同学和女同学的茶文化知识认知程度并不呈现显著差异(P=0.278),男同学的茶文化知识掌握的平均得分为61.40,女同学的茶文化知识掌握的平均得分为62.17。这说明了女同学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要略高于男同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分析:现代社会,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权力,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大家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饮品的茶都非常熟悉。而茶文化的普通知识也是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论男女都受这种普通常识的影响,除非大学生特意去学习茶文化的专门知识,否则男女同学对茶文化普通知识的掌握都相差不大。

1.2不同专业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调查显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茶文化知识中的历史知识,文学典故、茶艺审美的掌握程度要高于理工科类学生,但理工类学生对茶叶的生产加工知识的掌握程度要高于文科类学生,而2种类型专业的学生对于茶质茶品方面的知识没有明显区别。

1.3随着入校时间越长,大学生群体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

表2的数据表明,随着大学生入校时间不断延长,大四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处于大四阶段的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其知识面逐渐扩大,对茶文化知识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了解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其对茶文化中专门知识的了解更为熟悉。

2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途径分析

从实地调查材料可以得知,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性特点。其知识来源途径有学校教育、课外阅读、网络传媒、亲人影响、朋友介绍等几个方面。这里主要以茶文化知识的问答总得分为因变量,以茶文化知识不同的获得途径,如书籍阅读、利用网络传媒、受亲人影响和朋友介绍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2.1阅读与茶有关的书籍是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学生得到茶文化相关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了解、阅读与茶有关的书籍。一般来说,阅读相关书籍的大学生和不阅读相关书籍的大学生相比,其茶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阅读与茶相关书籍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63.13,而不阅读与茶相关书籍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58.60。这说明,对茶文化较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是需要阅读相关专门书籍才能提高熟悉程度的。这和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载体的观点是一致的。茶文化的专门书籍不仅能拓宽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更能为茶文化的传播、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基础。

2.2访问和关注与茶有关的网络新媒体也是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又一重要途径

把大学生的访问频率分为完全不关注、稍微关注、关注较多、非常关注这4个类别,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随着大学生对相关网络新媒体的关注和访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01,0.001,0.000,0.000)。此外,随着大学生关注和访问相关网络媒体次数增多而呈现显著性提高的趋势,即“完全不关注、稍微关注、关注较多、非常关注”这4个类别百分比逐渐提高,分别为11.22、18.42、28.90、41.46。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场所,更多地依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这些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获取便利、能共享、图文并茂等特点,大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获得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增强对茶文化的深入和全面了解。但同时,海量的网络资源鱼龙混杂,需要大学生拥有资料的鉴别能力和甄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真正发挥茶文化本真价值和时代意义。

2.3受周围群体影响是大学生获得丰富茶文化知识的另一条重要的渠道

大学生获得丰富的茶文化知识的来源不仅是客体化的书本,虚拟化的网络,更受来自周围活生生的人群的影响。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同人群的茶文化知识、品茶爱好、饮茶习惯都深深地影响其对茶文化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可知,父母亲人的影响尤为突出,那些父母亲人中有饮茶爱好的大学生,其对茶文化掌握的程度要高于那些父母亲人中没有饮茶爱好的大学生群体(P=0.020,0.002);那些拥有饮茶爱好朋友的大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程度要高于那些没有拥有饮茶爱好朋友的大学生(P=0.025,0.002)。这说明了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抽象层面的知识,更是一种落实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知识,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中,如饮茶习惯、去茶馆品茶、社交用茶等方面。从以上来看,在大学生获得茶文化知识的3条途径中,以阅读与茶有关的书籍对大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网络新媒体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才是周围群体的影响。这说明了与茶有关的书籍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较丰富的文化内容,较强的审美价值,其能提供给学生的东西也就更准确、更专业,对学生也就更具有吸引力。而网络传媒的信息量太大,在学生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其提供给学生茶文化知识的深度和专业性程度就显得不够。周围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于日常生活的饮茶习惯的养成,提供给大学生的大多是茶文化基本常识,也能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茶文化知识。

3提高大学生茶文化知识认知水平的对策

从对上述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知,大学生茶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还较低,掌握的茶文化知识内容还不是很丰富,获得茶文化知识的途径还比较单一。要提高大学生茶文化知识认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3.1充分发挥茶文化经典著作的核心作用

茶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书中蕴含着前人对茶的认知、感受、体悟等方面的知识。大学生阅读这类经典著作,从字里行间中重新领悟到茶产品给人类带来的愉悦和审美感受,满足人类对健康、养生方面的需求,就能从内心深处萌生对茶的热爱,进而激发学习茶文化知识的热情。经典著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分发挥茶文化经典著作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经典著作的读书会、演讲会,经常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是提高大学生茶文化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

3.2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导向作用

目前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媒介对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媒介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和浏览与茶文化有关的网站,通过网络学习,补充与茶文化相关的多种知识。其次,学校要设计精美的、富有吸引力的茶文化网页,或鼓励大学生进行相关网页设计活动,并把其作为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要培养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上有关茶文化知识的判断、甄选能力,使大学生接收正确的、正面的茶文化知识。

3.3营造良好的宣传茶文化的环境

要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水平,还必须打造良好的宣传茶文化的环境。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渠道。茶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种类,在新时代的传播需要营造一种良好氛围。从社会层面来看,通过开设茶馆,举办品茶活动,设计茶具产品,开发茶文化衍生品牌,把与茶文化有关的产业做大做强,把抽象的茶文化具象化,把古老的茶文化现代化。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饮茶习惯,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摘茶、煮茶、品茶活动,让茶叶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让对茶文化的爱好和兴趣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校层面要经常做好宣传活动,鼓励与茶有关的艺术品的创造发明,鼓励与茶文化有关的科学研究活动,使茶文化发挥应有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审美效应。

4结论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主要群体之一。要促进我国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3],就要重视大学生群体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茶文化知识掌握方面呈现出性别、专业和入学年份的差异,其获得茶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有阅读相关书籍、关注网络新媒体、受周围群体的影响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首先要对大学生推荐经典的茶文化著作,鼓励大学生多阅读与茶相关的书刊杂志,举行读书会,并让学生参与讨论;其次,要培养学生网络信息收集、筛选和甄别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选择正确和科学的茶文化知识,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最后,要十分重视学生周围群体的作用,鼓励学生把书本上抽象的茶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变成实用、有效的茶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燕.茶文化和思想道德关系略论[J].福建茶叶,2016(7):340.

[2]解利芹,张艳玲,王宏兵,等.茶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及价值分析[J].福建茶叶,2016(7):205-206.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2

关键词:茶文化素养;高校班级管理;方法

引言

高校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言行,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塑造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和思想道德品质。而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高校班级管理,则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茶文化思想,除了以上管理目标外,还能够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体悟和了解,提升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主人公责任感,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茶文化素养培养下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价值

1.1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茶文化的发展,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品味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精神,更能感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拓展视野的同时,丰富知识储备。茶文化独具魅力,传承千年,在不断的发展中延绵不绝,因此,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典籍,可以了解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感受茶文化发展脉络,认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间的融合,在感受茶文化历史的同时,掌握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常识,由此可见学习茶文化知识,有利于班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便于班级管理。与此同时,学习茶文化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增强的文学审美,感受茶文化的美学价值。除此之外学习茶文化时,还可通过中内外文学的对比,使学生在不同的茶道文化中,品味情感寄托与饮茶追求,可见,通过对茶文化内容的学习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拓展知识视野,便于完善班级管理。

1.2健全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茶文化知识,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休闲文化”层面,而茶文化知识,是优秀精神文化的传递,是具有精神价值的宝贵财富。中华茶文化精神中精华内容可以概括为“怡、真、静、和”,体现出茶文化精神中的核心思想。“怡”是指饮茶氛围,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真”则表示饮茶时的情感交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静”是指,茶事活动应选择情景的环境氛围中;“和”则是茶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状态。由此可见,茶文化的知识中处处渗透着四字箴言,学习茶文化知识,可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行为上管理学生,使学生自觉传承“怡、真、静、合”,管理班级时,便于营造出和谐相处、轻松愉悦、冷静执着、辩证思考的氛围,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

1.3提升学生的格调,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便有以茶会友的习惯,在饮茶活动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可见饮茶是高尚的文化趣事,更是思想活动中的高格调活动。部分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之初,具有专业过硬的工作能力,但是却对其他领域本领不知一二,甚至被老员工称之为“没文化”。茶文化知识是中华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因此,其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可以提升格调,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与文化素养的“文化人”。通过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感受理解“倒茶七分满”等文化习俗的内涵,因此,学习茶文化是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在茶文化的传递中,离不开“奉献”精神的传承,通过学习茶文化精神,学生可提升自身特质,认识奉献精神的价值与内涵,使每位学生都有为班级奉献的精神,便于班级管理。

2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高校班级管理方法分析

2.1创新茶文化管理方式

茶文化的发展经历过数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历经沉淀与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更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学习茶文化知识时,难以全面掌握与了解,而是要有选择的了解与认知,进而提升茶文化知识掌握的有效率。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提升班级管理的高效性。茶文化活动中最常见的开展形式便是主题文化知识竞赛,在组织竞赛活动的同时配合茶艺表演、茶文化宣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感受茶文化氛围。对于茶文化知识的宣扬,可利用多元化媒体平台,如网络传播宣传,通过视频形式、音频形式等,将茶文化知识存贮于U盘中,便于宣传、易于携带,进而提升茶文化的宣传效率。通过对茶知识获取渠道的拓展,可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在高校进行茶文化知识宣传讲解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传播途径,结合风俗习惯选择适宜的教授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选择配套的管理方案,通过设置选修通识课程,使学生根据兴趣点选择适宜的课程安排,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茶文化思想。同时结合时展的特点,使茶文化成为先进性的引领思想,以此支撑高校管理有适宜的办法与适当的手段,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教学的质量要求。

2.2班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真实公开

“天人茶合一”思想,是禅茶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道家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精华内容。饮茶活动中茶人为主体、茶与茶事是客体对象。在传统教育管理中,学生往往被视为“被管理对象”,如此一来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限制了其主体性能的发挥。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具有认知差异、知识储备差异、性格特点差异,此时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发挥教育管理的最大效果。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其工作环节离不开对茶道含义中“真”的理解。传统管理方式中,往往更重视形式化的工作,将任务敷衍了事,进而忽视了管理中“真”,而在茶文化的影响下,管理原则应坚持“公开、真是、透明”。如进行工作管理时,将与教育相关的人物进行合理安排,制作相关报表,合理制定任务的明细,同时将其在校园网页上进行公布,便于师生监督的同时,便于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

2.3融入茶品德开展高校班级管理

高校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茶品德的融入对茶元素的借鉴,有助于完善教育精神丰富教学内涵,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载体,创新学校的培养活动。在高校教育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要求便是有完善的教学机制,具体的教学管理内容,以便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在进行高校教学时,学习实效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参考依据。因此,以培养学生学习实效性为基础,不断丰富教学理念,是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方式,更有利于高校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其服务性能。进行高校管理工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上,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学阶段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提升期,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锻炼思维,进行思维提升使其与社会发展相匹配,此时便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升思维境界,提升自身的抗挫能力,可自觉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挑战,面对来自家庭的成长压力,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难题。为其更好的适应将来社会工作,面对工作难题,积累经验储蓄力量。此过程便需要高校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培养与引导的方式,以茶文化精神为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面对任何挑战都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有从容不迫的心态,实现利用茶文化的高效管理。现代社会中,经济增长迅速,“利益至上”心理使人心浮气躁,对学生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利用茶文化进行高校班级管理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茶文化理念中感受道德的深层含义,将道德理念学习实践化生活化。由此可见,在高校管理中,进行适时的茶文化教学,有利于师生共同感悟品德元素,实现道德精神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茶文化素养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相关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并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创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宋濂.基于礼仪文化的高校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5):45-48.

[2]刘林.茶文化在高校班级管理学生素质素养培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6):211-212.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3

关键词: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师资队伍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在师生教与学、体育训练与比赛中形成的有关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行为等的文化,它具有教育引导、凝聚激励、健身娱乐、情感交流等功能。[1]体育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高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主要构成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育文化是特殊的文化形态。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以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以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体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该项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营造更好的育人氛围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认识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并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体育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和规范高职学生日常行动。同时也能更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让高职学生耳濡目染[2],进而更好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高职学生不仅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重视体育锻炼,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竞争性,能调动高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热情,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进而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学习与生活中的疲劳,让高职学生更好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全身心投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加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高职学生受到体育文化的感染与熏陶,有利于高职学生养成敢于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质量,树立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塑造高职学生果敢的性格,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3]进而更好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时代随着高职校园网络、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等不断完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取得较快发展。例如,一些任课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渗透体育文化,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微信、微博等多种管道向学生传递体育文化,这对增加高职学生知识储备,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不足。

(一)校园体育文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部分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部分学校忽视利用高职校园宣传栏、网站、图书馆等宣传体育文化。[4]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难以有效发挥对高职学生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二)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要想更好开展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必要的。然而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任课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例如,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而在体育运动技巧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单调,也未能融入体育文化知识,制约教学效果提升。

(三)高职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增强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任课老师的引导,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体育运动技能方面,忽视对学生开展体育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此外,任课教师也忽视组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忽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为高职学生宣传体育文化知识。

(四)高职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强

部分高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注重加强体育文化知识学习。高职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强,影响了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效。

(五)校园体育文化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

许多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缺乏特色,雷同现象比较严重,甚至照搬照抄。[5]这样不仅难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影响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效果,对高职校园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三、新时代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为改进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有必要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一)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体育文化建设创造条件

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一般而言,高职校园田径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室内体育馆等,都是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体育文化宣传场所。因此,学校要完善场馆建设,并注重在这些运动场所开展体育文化宣传,如张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就是力量”“篮球运动预防受伤小知识”等标语,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此外,还要在举办体育竞赛的同时开展体育知识宣传,组织体育文化专题讲座,[6]从而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二)创新高职体育教学方法,有效融入体育文化知识

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还注重渗透校园体育文化,让高职体育教学取得更好效果。要重视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综合运用,并在教学中渗透体育文化知识,包括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战胜困难的精神等。例如,在障碍拉力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发挥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纪律观念,锻炼意志力,养成战胜困难的良好作风和能力。

(三)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高职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为任课老师进修、访问、培训、参与教学经验交流和体育比赛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体育文化宣传,通过课堂教学、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设置校内体育活动安排、体育运动技巧、体育文化知识等模块,[7]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体育文化知识需要。

(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

校园体育文化节不仅能展示高职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还有利于传播体育文化知识,丰富高职学生课余生活。因此,要加大体育文化节的宣传力度,吸引高职学生广泛参与。要密切体育文化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并加大行业文化宣传力度,让高职学生感悟到不同行业的魅力。[8]例如,组织空乘专业学生开展“形体姿态表演”活动,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携带测量设备负重跑”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不同专业学生体质,还能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推动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五)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4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向前迈进,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式下,城建档案事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于城建档案事业如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更好的收集整理管理档案资料,快速高效地反馈有关信息,作为一名城建档案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治档的意识

城建档案专业人员要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城建档案工作,尤其对我们直接服务的建设项目的各参建单位进行宣传,让他们彻底摒弃重建轻档的思想,充分认识城建档案在项目建设,完工结算,质量保证等方面的作用,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城建档案工作。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对社会上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城建档案在维修改造、抗灾、减灾房屋产权产籍等方面有巨大的参考作用和价值。而宣传方式渠道等多样也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资料,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关键是我们要有依法治档的意识,当然作为城建档案工作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特别熟悉理解,这是我们工作中的法律武器,在工作中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对各种新出台的政策,对新出台的政策要第一时间学习学透,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各项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好服务与工作,要敢于依法治档,依法管理,对市内各项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建设项目,要更强服务,更强管理,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二、勤奋学习,增进档案工作者的文化知识素质

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素质,21世纪城建档案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料保存和查阅,也不是传统的继承和递进,而是同建设高速发展同步前行的,这就需要每一个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的不足不仅制约了个人的发展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将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和重大损失,为此,必须增进文化知识素质和城建档案综合业务能力,包括法律档案建设规划市政管理计算机等几十门专业知识以及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公共关系能力,所以作为城建档案专业人员,我们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多感知,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制定自学计划,不断用人类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强化专业知识,丰富文化知识。其次要掌握新时期的文化知识,接收新事物新观念,适应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的综合性活动,不仅要熟悉培养联系密切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社会科学,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坚实的文化才能为城建档案管理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普遍用于档案管理,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低效率的手工操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因此掌握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对当今城建档案工作者来说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紧跟时代步伐,通过艰苦的努力不懈的坚持,争做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者。

三、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服务社会意识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5

在我国,系统的法律课程是在大学里开设的,而大部分的“90后”农民工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了求职打工的道路,为了生存,很少有空闲时间来专门学习法律知识。因此,绝大部分的“90后”农民工犯罪都是缺乏法律知识的,对法律、犯罪、处罚等没有认识造成的。另外对和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兴趣也不高,有数据显示只有16.7%的青年农民工比较了解《劳动法》,大多数只是了解一点,15.3%的人一无所知。对于工作过程中用人单位拒绝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没有维权意识,对于拖欠工资等违法现象通常通过人情关系解决,人情关系解决不了的甚至会通过暴力手段。而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法律意识更令人忧虑。有30%的“90后”农民工听说过《劳动合同法》,但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真正用劳动法维权人还不足10%。

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竟然有21%的“90后”农民工选择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还有40%“90后”农民工选择忍气吞声。由于普法宣传的局限,“90后”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各种媒体。而比较有影响的案件大多都直接或间接的强调罪犯受到法律的严惩,给“90后”农民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法律是残酷无情的,是赤裸裸的暴力。虽然会对他们内心产生威慑感,但这种威慑感并不等同于对法律的尊重。另外很多影视剧中对犯罪线索细节的描述过于清晰,致使一些”90后”农民工甚至会模仿影视剧中的情节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最后社会上存在的“富二代”和“官二代”案件,让“90后”农民工失去对法治社会的信心,更不要谈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因为维权成本过高,导致很多“90后”农民工丧失了对法律的信仰,如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这让很多身患职业病的“90后”农民工对通过合法渠道维权产生恐惧,当没有办法维权而又走投无路时,一些“90后”农民工会选择通过暴力手段解决。

二、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途径

1.提高“90后”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

“90后”农民工对文化知识的渴望远远高于前两代农民工,他们已经逐步摆脱传统农村劳动者的特征,不仅希望通过在城市工作改变现有的生活条件,也希望通过城市这个平台丰富自己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北大保安甘相伟通过自己不懈努力于200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半工半读的几年里,阅读书籍400多本,写下近10万字的文集,并出版发行新书《站着上北大》,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的保安訾立参加了2012年的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以甘相伟和訾立为代表的“90后”农民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超过我们的预期,部分“90后”农民工因为家庭原因高中毕业后放弃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走进高等学府,成为一名天之骄子,只要条件基本具备,他们就会厚积薄发,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文化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调查显示,97%的“90后”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但现实情况是有40%的“90后”农民工没有机会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因此,需要用人单位和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90后”农民工,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培训,提高“90后”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同时建立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在节假日向农民工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向给有能力的“90后”农民工开设一个实现梦想的殿堂。

2.树立“90后”农民工对法律的正确态度

大部分“90后”农民工因为法律知识缺乏,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维权。他们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权益有: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受到工伤事故伤害时得不到及时足额赔偿,用人单位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工作时间远远长于法律的相关规定等。当“90后”农民工以上权益受到伤害时,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忍气吞声,如有的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犯上职业病后,没有相关证据,用人单位既没有给职工买工伤保险也不予赔偿,劳动者只能在家养病。二是采取极端手段,爬塔讨薪,跳楼讨薪的事件屡见报端。而很少有农民工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用法律维权。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是因为维权成本过高,使他们敬而远之。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整合力量,对“90后”农民工进行有效的普法宣传,通过发放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典型案例解析等途径,使他们能够知法、懂法、用法,帮助他们提高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法律意识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法律教育资源包括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政法院校以及监所、法庭等,提供多方位服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建立法治宣传平台,更多更好地为“90后”农民工提供法律教育方面的服务。同时加强执法监督,开辟维权绿色通道,降低维权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建立组织机制,畅通维权渠道。通过以上措施,会增强“90后”农民工对法律的信仰,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用法律维权。

三、结束语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6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人们对于清廉思想、信仰、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及生活方式,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在行为和观念上的一种反映。高校廉政文化既是政治伦理文化,又是道德诚信文化,更是社会价值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追求公平正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一种反映。随着党中央全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高校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和扩大反腐倡廉覆盖面的同时,廉政文化的内涵建设也在不断丰富,从而为高校高质量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1当前高校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高校目前在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一些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开展真正吸引师生员工参与学习的廉政文化活动。“一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往往强调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学校关键岗位和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却忽视了广大师生员工作为高校最广泛主体的廉洁意识与廉洁行为的养成。”

1.1廉政文化普及效果不明显。高校师生廉政意识薄弱,廉政文化氛围不够浓,校园缺少广泛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没有很好地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真正渗透到广大师生的心里,仅仅通过一些廉政展板宣传、报告会和标语无法触及广大师生的心灵。同时高校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不够,由于相关研究水平不高,缺少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师生对廉政文化的认同度不够。师生构成了高校的主体,是一批具有文化知识的群体,他们对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宣传教育认同度不高。很多高校在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中采取强制方式,而经常性的自觉教育比较少。廉政文化建设大部分以阶段性的突击进行为主,功利性比较重,用于满足一时工作之需而没有长期潜移默化教育,很多师生接受完教育后很快就忘记,而且一些高校没有深入贴合大学的特定环境,致使廉政文化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

1.3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欠缺。很多高校制定的学校层面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文件大都是针对高校管理者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对于教职工和大学生群体则没有细致要求,容易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干部产生廉洁自律方面问题。还有一些廉政文化建设制度脱离师生实际情况,而且在制度方面仅是校级层面重视,二级部门和院系却宣传贯彻不够到位,导致师生教育效果不理想。

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2.1高校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对教师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只有教师具备正确的廉政文化知识,才能通过教学将廉政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因此让党员干部和师生能够讲党性、重视自身品行养成,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还要加大管理力度,促进规范管理,加强廉政文化制度方面建设,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

2.2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平台。做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对廉政文化宣传力度,对廉政文化作品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深化师生廉政文化教育平台和载体的搭建打造。以身边人、身边事进行警示教育,让广大师生员工廉洁从政从教和廉洁自律,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对在校大学生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形成高尚品德和自律行为。还可以常规性开展“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在师生中大力弘扬崇尚廉洁良好品行,推进廉政文化作品创作与廉洁知识传播,引导廉荣贪耻的校园氛围,全面推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

2.3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更新,容易导致缺乏吸引力,师生容易失去积极性,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效果就会不理想。新媒体通过网站视频、组建QQ群、微信群以及廉政公众号等手段,形式上比较丰富,可以满足师生的不同实际学习需求,传播内容相较于传统文字形式,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新媒体还可以对廉政文化建设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师生认同感,让其主动接受内容的教育熏陶,实现有效互动,让不同的声音得到传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益良.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4~56.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7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高职班级管理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相关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时代发展诉求,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而茶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为高职班级管理提供借鉴。高职院校加强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优良的班级环境,指导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在茶文化视域下,高职班级管理应当积极变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职班级管理的重要价值

茶文化是在大众饮茶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机制,是我国传统文化焦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生活特征。为了更好的传承茶文化,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将其与多种文化内容融合起来,同时这也是教育教学中应用茶文化的基础。茶文化诠释了物质底蕴,在出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与茶的物质属性有很大关联。茶文化还是一种实践性文化,在应用茶文化时,应当寻找适合的实践空间,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茶文化的价值,明确其应用的可行性,为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茶文化还是一种创新文化,在茶文化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其与时代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不同时期茶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这是发展其内在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彰显茶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茶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茶文化中蕴含的茶道精神,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借鉴。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如果可以将茶文化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出来,会对学生的处理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有很大帮助。同时,茶文化还蕴含着包容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提供有益启迪,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提供帮助。

1.1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完善班级管理

茶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其发展历程被文字记载下来。通过阅读这些文字,人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茶文化精神,也能清晰的看出茶文化的发展脉络,不仅能够拓展人们的视野,而且还能充实知识储备。茶文化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发展过程中延绵不绝。将其用于高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学习茶文化典籍,深入了解茶文化知识,通过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了解到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并且掌握茶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班级管理中,能够促使学生充实自身的储备,为高职班级管理提供便利。此外,通过学习茶文化相关的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切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茶道文化,认识到其中的区别和联系,深刻感受到茶道文化中的情感寄托。通过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视野,而且还能促进高职班级管理的完善。

1.2有助于学生自我完善,自觉传承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对于茶文化知识,很多人对其认知是比较浅显的,认为茶文化是一种休闲文化,没有认识到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我国茶文化精神精华体现在怡、真、静、和上,同时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其中,怡指的是饮茶氛围,能够带给人一种放松愉悦的感觉;真指的是饮茶时的情感,展现出人的真情实感;静指的是环境氛围,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应当选择安静的情景环境;和指的是和谐,人与人和谐相处。茶文化知识能够引导学生的思想,管理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传承茶文化。在高职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冷静思考和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完善。

1.3有助于提高学生特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我国古代文人经常会以茶会友,在饮茶活动中广交朋友。由此可以看出,饮茶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件富有趣味的事情。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虽然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但是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了解的甚少。而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茶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格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茶文化内涵,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文化人”。由此可见,学习茶文化知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在传播茶文化知识过程中,其中蕴含的奉献精神也得到了有效传承。因此,通过茶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特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让学生自觉为班级奉献,提高高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2高职学生的学情状况及当前高职班级管理中的不足

2.1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

通常高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的,一个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另一个是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存在厌学情绪。不过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比较活泼,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开放性课程比较多,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他们学习起来非常有激情。同时,大多数高职学生进入院校后认识到了学习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究学习,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方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到班级文化中,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当前高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以往高职班级管理中,由于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从目前高职班级管理的实施诉求看,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刚好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入手点。总体而言,高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高职班级管理与时代发展脱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班级管理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高职班级管理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高职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由于高职院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对时代需要掌握的不够透彻,高职学生在接受完教育与培养毕业后,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第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与高职教育教学目标不符,而且也影响了高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高职班级管理中,受到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所需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缺乏,具体班级管理实施中也没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难以与社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导致高职班级管理缺乏创新精神。当今社会倡导创新,高职班级管理创新显得尤为关键。第三,从当前高职班级管理实际情况看,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管是知识理解上,还是学习习惯方面,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特别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职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诉求,相关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应当打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更新班级管理理念,重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将职业教育与时代发展融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3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职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3.1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重视自主管理

茶文化知识中彰显了天人茶合一的思想,同时这也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内容。根据茶文化知识我们可知,茶人是饮茶活动的主体,而茶与茶事是饮茶活动的客体。在实际管理中,学生在认知和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才能将高职班级管理的最大效果发挥出来。高职班级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并对这些进行综合分析,在班级管理时将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培养,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高职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反思和探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主管理成效。高职班级管理工作要加深对茶文化中“真”的理解。在茶文化视域下,高职班级管理要坚持公开原则、真实原则和透明原则。比如,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与教育工作人员沟通制定科学的管理报表,将班级管理任务精细化,并且及时在校园平台上公示出来,让广大师生了解班级管理内容,并且实施监督,促使班级管理不断优化和完善。

3.2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我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由于茶文化覆盖面较广,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需要教师从茶文化中挖掘出教育元素,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认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水平,提高掌握茶文化知识的有效率。高职院校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管理活动,将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高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在茶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最多的活动形式是知识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入茶艺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文化知识竞赛的同时,感受到茶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在宣传茶文化知识时,高职院校要积极运用多媒体平台开展网络宣传,采用视频等形式,将茶文化相关知识存储到优盘中,为宣传活动提供便捷,有效提高茶文化知识宣传效率。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拓展茶文化知识获取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提高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在宣传茶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传播途径和教授方式,致力于宣传效率的不断提升。在班级管理方式上,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创新,根据实际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置选修通识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茶文化思想。同时,高职班级管理还应当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在管理过程中渗透茶文化,促使茶文化引领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3班级管理中渗透茶品德,完善管理内容

在茶文化视域下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融入茶文化中的教育元素来完善班级管理,丰富管理内涵,将茶品德作为思想培养的载体,创新学生培养方式,完善管理内容。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当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使得管理内容更加精细化,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服务性能。在高职班级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不能将培养目标停留在学习知识掌握和学习技能的提升上,还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学阶段既是学生学习提升时期,又是锻炼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促使学生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境界和抗压能力,积极主动的迎接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直面难题,分析问题并解决出来,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科学的培养方式,在茶文化精神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4加强就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高职班级管理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就业,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教育。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应当以兴趣为导向,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开展就业教育也不例外,相关管理人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就业教育中。高职管理人员应当深入挖掘茶文化的教育元素,将其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学生的特征及兴趣爱好,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未来就业相关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就业兴趣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就业兴趣,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茶文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4结语

文化知识宣传范文8

校园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地方,在校园内传播廉政文化知识有利于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廉洁自律的好品质,更有利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通过举办教育活动,可以在学生中渗透廉政思想知识,培养学生克己奉公的工作精神。所以要大力宣和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建设校园廉政文化的基主要途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方法和意义;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扩大廉政文化知识和思想在学生和教师中的影响,以及改善社会的风气。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廉政文化的主要内涵。

一、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政文化,是指关于廉洁从政的知识、思想、信仰、以及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校园廉政文化只是中国先进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与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风班风建设紧密相连。校园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物化廉政、践行廉政为主要内涵。

1.崇尚廉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廉政文化知识,学习先进的廉政模范人物积极进取、不断奉献的精神。

2.践行廉政。这就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与廉政文化有关的活动。

3.物化廉政。主要是指课堂的廉政教育,还要有社团组织的廉政教育,还有各种课外活动的活动,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廉政教育。使人们置身于廉洁的校园环境,人们自然会见廉思廉、守廉倡廉,进一步传廉、助廉、创廉。

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在了解了校园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努力的践行校园廉政文化,践行校园廉政文化有多种途径。主要有一下几点途径。

(一)开展有关廉政教育的讲座和报告以及使廉政文化建设参透到课堂中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接收更高层次的廉政知识。这样大型的廉政讲座和报告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新的思维。在我国在小学阶段设置了自然、品德、社会等课,主要对小学生进行自然文化、思想德育的教育。到了初中和高中开设了思想政治这门课,进行廉政教育。

(二)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以文体宣传廉政文化

通过张贴格言、警句,演唱歌曲,组织征文、演讲竞赛,演播影视片,以及增加学生艺术节中廉洁教育内容等,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廉政教育。如廉政文化知识竟赛、廉政文化演讲比赛、还有廉政文化辩论大赛等。深入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为健全各项规范行政提供校园中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丰富多样,应该在文体宣传中增加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可以利用校园板报宣传,校园的广播站进行宣传,还有校园的网站宣传,也可以通过学校自己创办的板报宣传。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定期播放警示教育录像片,通过典型案例对全校师生进行具体的讲解,

(三)微视频教育

利用拍摄模拟现场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事情的经过,亲身感受,才能从跟本上体会到廉政文化的作用。全面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视频教育改革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电视剧和电影业特别的发达,电视、电影已经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更需要以电视、电影来作为载体。

(四)通过学校党建工作进行建设廉政文化

把廉政文化建设思想参透到党建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的各个领域,能够建立真正的廉政文化机制和制度。培养校园人重清廉的优良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使廉政文化建设贯穿到校园人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廉政文化,弘扬廉政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五)加大教育力度

在未来的世界中,是教育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室肩负着培养下人才的艰苦任务和历史的使命。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我们要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得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师。正所谓,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言行,教师的德行,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的德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接受者,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三、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应注重的方法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注重一下方法,这样有助于更好的传播校园文化知识、弘扬校园廉政文化精神。

(一)要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中小学生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方式,对大学生则以理性思考和辨析的方式为主,要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校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引导青少年形成以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为基本的核心价值观,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要与课堂教学和德育结合

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渗透到德育教学工作中,使廉政教育和德育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使学生正在德育教育中体会廉政文化教育,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廉政文化教育不仅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还要与其它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三)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要以身作则

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活动中,学校老师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学校领导和老师要担任建设校园廉政文化的设计师和组织者的角色。为祖国培养李敖好的接班人。借助校园文化生活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使广大师生在文体活动中受到廉政的教育。

(四)要注重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

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科学的思想,在当代,我们在进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仍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校园人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更好的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五)加强宣传法制组织建设,使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以及廉政文化建设三方面相结合

依法治校要求收费要规范,校务要进行公开。学校领导在进行学校事务管理时,要跟据学校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不能一个人的想法来办事情,管学生。要发放收费明细通知或者是在学校的公示栏里进行公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流动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这就更需要校务信息的公开了。

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对廉洁思想和廉政文化有一个健全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对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掌握,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意义。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廉政文化可以和腐朽的文化作斗争,利用先进文化克服腐朽文化。廉政文化是一种健康的思想理念,可以净化人们心中不健康的思想,在校园建设廉政文化,可以为个人打好成长的基础,使廉政文化思想成为个人行动的指南,培养人们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廉洁自律的好品质。实施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通过组织廉政教育学习计划,并邀请上级领导同志来校作廉政文化建设专题报告,组织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等,有利于党的建设。

作者:史曼 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