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

历史文化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

【摘要】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升了语文的理解程度,全面提升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论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历史文化知识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高中语文的素质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据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历史文化知识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在历史文化知识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进行深刻的理解,进而完成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

一、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直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一说,语文、历史这两个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就高中语文的作品中,多数都是以历史事件作为原型进行创作的,或者在文学作品中,凝聚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存在一定的历史内涵。基于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历史文化知识充分融入其中,以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将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还要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鉴于此,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有效融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升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虞美人》的学习中,教师既可以将北宋被南唐灭亡的历史知识渗透于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更好地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进行精准地把握,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于高中语文知识中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例如:历史知识、政治知识、艺术知识等。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也使得语文教师了解更多、学习更多,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教学水平[1]。

二、历史文化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时代背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时代背景分析、时代背景阐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只有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文章创作的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上,透过文章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进而拉近自己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思想情感距离,进而更好地掌握文章写作意图、提升语文的学习效果。据此,教师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可充分结合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例如:历史风貌、政治态势、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进而将文章创作的背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囚绿记”教学中,鉴于本节内容创设的时代背景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上海沦陷之后的战火纷飞状态。作者就是在这一社会环境下,对自己在北京时期的常春藤进行回忆。在文章中,作者迫切希望常春藤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者给其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在具体教学中,就将当时的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对这一篇文章进行更为有效的理解,并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有效的感知,进而准确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借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文章进行有效的理解

在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实现基本的知识教学,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字识别能力、文字感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鉴于此,教师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借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而全面提升高中语文的学习效果。尤其是针对高中语文来说,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是作者主观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并与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针对一些文言文中,这种特点更为明显。基于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借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章的内容进行对话交流,进而全面提升高中语文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的学习中,本文章是鲁迅在八一三惨案发生之后,为了纪念刘和珍而创作的一篇文章。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将八一三历史事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历史事件中,对文章中作者所说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与作者的思想实现对话和交流,进而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精准的把握,进而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借助历史文化典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鉴于语文与历史两个学科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并且多数文学作品均是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创设的。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均是从语文的角度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不仅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比较低下。基于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借助历史典故的形式,结合文章创作的内容,将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环境、历史地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融入其中,并通过二者之间的有效联系,以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中,教师就在教学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利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历史典故,对“元嘉草草”进行解释,利用霍去病战胜匈奴的历史典故,对“封狼居胥”进行解释。通过这两个历史文化典故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促进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了更好的理解,进而实现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全面提升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4.借助历史地名意蕴加强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历史地名,一些历史地名可能至今仍在应用,一些已经不曾使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对历史地名理解不够,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将历史地名意蕴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而使得学生对高中语文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例如,在“鸿门宴”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在这里就涉及到了“河南”、“河北”两个历史地名,如果学生对其理解上存在偏差,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据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历史地名的意蕴,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历史地名进行正确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好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高中语文和历史两个学科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实历史文化知识的有效融入,以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据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利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时代背景、借助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文章理解、借助历史文化典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借助历史地名意蕴加强语文教学,以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菊.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国际公关,2019(08):121.

作者:王成元 单位:古浪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