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营销学范例

文化营销学

文化营销学范文1

我国的小学英语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和淡化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致学生学的都是“死知识”,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有时甚至由于自身对英语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从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使学生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进行基础英语知识教授的同时,应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在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要想使我国的经济走向世界,就需要更多的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文化教学尤其要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抓起,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牢固地掌握文化知识,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抹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偏离了现实社会生活,不能与实际接轨。

(二)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难以体现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或是不注重文化的重要性,缺少相应的关注度;或是文化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注意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学的重点却有一定的偏差,缺乏一定的操作技巧。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更应注重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齐头并进,使二者协调发展。

(三)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难以满足文化教学的要求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还比较低,这将难以满足当前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一些小学教师在看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不够客观,在接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有一定的偏颇。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造成不良后果。

(四)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营造适当的环境,小学生才会有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但是,由于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语法结构与汉语有很大差异,小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的同时,应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蕴藏着英语的气息。

三、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常规的课程中进行文化教学可以使英语课堂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于无形之中将英语文化渗透给小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加强他们的记忆。例如,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学生把课下搜集的有关西方节日的习俗、英语中的成语、格言、谚语、神话故事等,向全班同学做口头汇报。每节课前都由一个人来做这样的汇报,如此,该同学在准备的过程中便把相关的英语文化牢牢掌握了,全班同学同样有所收获。

(二)有效组织英语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英语情景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文化日等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多设置一些角色扮演,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融入角色去体会英语文化的妙趣横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文化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小主人。通过自身的参演,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浓郁特色,增强对英语文化的感悟与理解,增进自身对英语文化的热爱。

(三)不断强化教师自身的文化意识

英语文化教学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以适应英语文化教学对教师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四)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

学习一门外语,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接触是非常关键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接触甚至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由外籍英语教师直接授课,小学生便可以直接地进行模仿性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国教师授课的某些不足之处,在英语文化的思想传播、英语语言氛围的营造以及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对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首先,校园广播是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每天做一个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报道,内容由学生自行搜集整理,这样,学生走在校园里便能听到英语,学到英语,时时刻刻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其次,由于小学生很喜欢阅读宣传栏,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面墙壁上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文化栏,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一些有英语国家特色的图片或文字,做成手抄报、剪纸等作品,贴在文化栏上。通过这一搜集和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小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英语国家的了解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学习资源

文化营销学范文2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在现代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同步改革。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对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字:

小学语文教学;影视文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启蒙教育。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呆板的教学方式消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果。影视文化就如一股清流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影视文化的运用将创造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将详述影视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意义,探究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为语文学习注入新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对于呆板的语文课本很难全程集中注意力,枯燥的课堂使得学生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书本中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教授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改革,就要引入影视文化这一重要元素。影视文化是运用声音、画面、背景、人物等元素将故事鲜活地表现在荧幕上。影视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锦,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影视文化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知识转变成立体的画面,将枯燥的文字变为悦耳的声音,将课本上的人物生动鲜明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影视文化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他们的认知世界,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递知识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收。影视文化将语文教学中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难以想象的内容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过程中对于影视文化传递的知识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并且组织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体会到丑小鸭由自卑到变得美丽自信的心路历程,学生能从影片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传达出的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惧艰难努力拼搏的人生哲理。

3、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课本受版面限制有限内容,知识流于表面而不深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很浅显,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影视文化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将课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展,使得学生不只局限在课本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国内外的优秀著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为之奋斗。在执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雷达和蝙蝠的视频和其它动物与人类发明的视频,鼓励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二、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1、根据教材有针对性的运用影视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影视文化资料要根据教材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影视文化的运用是为了语文教学的更有效的进行,教师不能舍本逐末,忽视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作用而一味地追求影视资料的应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以课本为主体,以影视文化资料为辅助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上,针对课本合理地选取影视资料,选取的内容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并且选取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在课本和影视资料的学习中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白鲸》一课中,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白鲸,教师就可以选取含有教材中所描述的白鲸的形态和习性的影视资料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并且可以教导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运用影视文化时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在选取影视资料时不能只为了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罗列,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需求,选取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进行安排。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使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生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可以体会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可以让学生自己品味历史,珍惜眼前的幸福。教师要让影视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将影视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符合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影视文化的运用,将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将为以往枯燥刻板的语文课堂营造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了解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培养学生知识、情感的全面发展。

作者:谢先将 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魏琼.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64-65.

文化营销学范文3

关键词:校园活动;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1],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教育能力。要想自己的教学取得好成绩,教师就要深入实际,从每个学生做起,寻找和制定帮助学生进步的方案。英语是人们重要的交际工具[2]。通过小学英语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提升自身的修养。小学英语是重要的社会交际语种,同时具备人文性的特征。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绝对离不开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教师要积极地发挥出校园活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良好作用。

一、校园活动和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校园活动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影响

小学英语本身就是一门集合了社会和生活的学科[3],是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教师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这也是校园活动和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化,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有课堂教学,而且希望能够融入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往往就会让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受到局限。因此,教师需要在校园活动中渗透小学英语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思想和品德的升华。

(二)校园文化对小学英语的促进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密切。因此,外语学习必然涉及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文教学,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小学英语教学要和社会实际生活结合。教师应强化活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英语交际的习惯。校园文化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校园活动和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兴趣。

二、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推动小学英语教学

(一)加强校园硬件建设,突出校园主题文化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社会性、科学性等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增加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藏书等,也要美化校园环境,探索组织与小学英语教学相宜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和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发掘校园文化资源,丰富小学英语教育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善于将校园文化同小学英语资源融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知校园文化,丰富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校园文化包含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小学英语教育所用。例如,学校可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设置英语标志,每天用英语广播上下课的铃声,设计英语的黑板报等,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充分反映校园文化特色。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开发校园文化资源,如上课时注意和学生互动,和学生一起挖掘校园文化。只有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开发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小学英语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为了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小学英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可以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活动。学校可以开设文学社团,如书法社、新闻社、记者部等,多组织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活动表演,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课余生活。通过这些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挖掘学生潜力,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校园活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和核心素养全面渗透的大背景下,教师更要改变原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校园活动和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性,能够通过校园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小学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实现在学生学习小学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小学英语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友清.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6-37.

[2]黄意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J].新课程(小学),2018(9):206.

文化营销学范文4

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形成生生对话的生动课堂局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各抒己见的课堂环境是前提,为学生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讨论主题是基本方法。小学英语生生对话课堂氛围的营造,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让学生能说,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展示空间是激发学生个性的必备条件;二是让学生会说,英语课堂毕竟不同于母语,引导生生对话首先要确保讨论内容简单易懂;三是让学生喜欢说,教师设计的主题一定要富有趣味,充满吸引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Colours》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在教学“red”“yellow”“green”“orange”这四个代表颜色的单词后,设计了“身边的颜色”这一主题,让学生找一找,看身边是否有包含这四种颜色的物品,并告诉老师或同伴。这样的主题设计紧扣生活实际,取材简单,学生目之所及的东西都带有颜色,要找出这四种颜色的东西一点都不难,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另外,这样的主题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不断地找,不断地说,有利于在反复陈述中巩固单词识记掌握句法。如“我又找到一个带颜色的东西。”“whatcolourisit?”“It'sorange.”通过让学生积极开口,各抒己见,逐渐崭露英语个性头角,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二、交流思想,生成英语学习合力

如果说营造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展示是互动教学活动的开端,那么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形成学习合力则是互动教学的核心部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呢?根据目标结构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共同目标,形成学习共同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活动设计上进行引导,利用任务驱动法,设计集体互动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引导下开展互动,完成有效的交流协作;二是从评价机制上进行引导,通过制定小组评价机制,将数名学生捆绑成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形成学习合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Ournewhome》时,笔者就创设了“一起编儿歌”的互动任务,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笔者示范的内容,利用所学单词和句子编一首儿歌,编完大家互相说一说,评一评,看哪组编得最好。解释规则后笔者开始示范“Where,where,whereistheclock?Here,here,inthelivingroom.”笔者示范后学生开始编创儿歌。通过这样的引导互动,让学生根据提示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彼此成长。

三、经验升华,实现学生共同发展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思考比读书更重要。”可见对于已有经验的及时总结,比一味组织互动实践活动更重要。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将互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集中展示、总结和升华,扩大互动讨论成果,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基于小学英语课堂实际,笔者认为,搭建展示舞台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经验总结陈述,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整合总结的方法最有效。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Drawinginthepark》的互动教学后,笔者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经验。为了确保经验展示活动有效进行,笔者在开始之前做了大量的鼓励工作:一方面明确告诉学生无论说得好不好,敢说就是棒的,另一方面利用激励法,对最早上台说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渐渐放下心理包袱,逐渐有小组上台交流经验,如一个小组交流他们记单词的方法是将“tree,flower,hill”分作一组“,boat,river,lake”分作一组,这样记忆效果更好。这样的经验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互通成果,共同成长。

四、结语

文化营销学范文5

均衡发展是与两极分化相反的概念,主要是指教学活动将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避免两极分化现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均衡发展有效策略

1.重视启蒙阶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英语启蒙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启蒙阶段教学,预防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兴趣作为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动力,激发学生兴趣,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手段,学生若是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英语学习,而这能够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定以及基础知识情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重视两极分化萌芽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教学开始阶段,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学习英语,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两极分化现象就会逐渐崭露头角,一部分学生越来越喜欢英语,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开始出现厌倦、反感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与教师的互动,英语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因此,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倦怠情绪,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合作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让同学们能够互帮互助,降低学习难度,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减轻不良学习情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来。随着教学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针对英语单词的学习,会出现一词多义情况,例如:have作为动词存在多种用法,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区分这些含义,可以将词汇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并例举出来:(1)Ihavedinnerwithmyfatherintherestaurant(吃).(2)Iwanttohavearest(休息).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have各个含义的记忆,另外,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3.重视厌学阶段,缓解失衡。

学生进入厌学阶段之后,不仅无法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也看不懂课本,产生厌倦、逃避等不良情绪,严重与教学脱轨。因此,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不要放弃学生,要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重新对英语产生兴趣,加大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力度,在课堂上提问他们,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消除沦为差生的危机,缓解两极分化失衡情况。例如:在进行关于动物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动物的名称“cow”,“bear”,“sheep”,如果学生猜不出动物的名称,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而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自主性,在课后时间很难自主练习。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协助、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听磁带、读写单词等,通过家长配合学习,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从根源上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文化营销学范文6

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碰到的一个误区就是,使用太多不同的情境来进行讲解。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将设立的小对话中的情境和文章的整体情境进行比较和联系,在学习某个单词或句型设立的情境不应该脱离文章的整体语言背景和环境。只有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当中,既能把握新的知识的用法,又能提高对英语对话的整体感知,这才是在英语对话教学过程当中要达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2做好对话、单词教学的时间分配

对于小学英语来说,单词和句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单词是学习英语的非常基础的部分,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才有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来说,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导入课堂的话题,让同学们通过对话题的内容的对话练习来提高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所以对话教学不是词汇教学,老师在讲述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在讲述对话的时候,进行一些重难点单词和句型的讲解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对文章里面的单词和句型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学生在掌握整体文章的时候才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反客为主,因为对话教学的主体是对话,而不是单纯的单词的讲述。就如上文提到的例子,这是很多英语教师都会进入的误区。他们的备课初衷就是进行对话教学,但是由于对词汇的敏感性,教学就不自觉地进入到了单词的辨析当中,这是个很容易走进的误区,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应当注意,在进行对话教学时,要时刻谨记单词和句型的讲解只是作为适当的铺垫。

3整体呈现,分段突破

上文提到的第三个误区就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担心文章太长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就自行把文章拆分成不同的段落,甚至是句子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掌握了部分的单词和句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程度几乎没有,这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弊端。我们都知道,在小学以后的英语学习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理解,在完成阅读理解的时候,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而小学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没有帮助的。

所以,小学英语的对话教学应该做到能够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在对每一篇对话进行讲解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老师在讲述的时候也要适当地结合班级里面同学们学习的实际情况(索南朋措,2013),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文章都有最大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学习之后,在逐段逐句的展开详细的讲解,这样的对话教学方法才是完整的,有侧重点的,能够达到较好的英语学习效果的方法。

4总结

文化营销学范文7

一、校园微电影的兴起与特点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和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以“微”为标志的新媒体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影响人们的思想文化。作为“微时代”的一大产物,微电影深受广大人民的追捧,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之所以称为“微”,其含义在于它是微投资、微制作、微时长。校园微电影是以校园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以展现其真实的本质,并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校园微电影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思维、性格等方面可能与中学生和大学生有所不同,因此,无论是在教材设定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其特色。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爱好相关。因此,微电影以其短小精简的特点更适合小学进行观看,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欣赏完一个完整的故事片段,也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其次,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转向抽象逻辑思维,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微电影以其直观的镜头片段和故事情节,更乐于被小学生接受,从而进一步明白其中的含义和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

三、发挥校园微电影在小学德育文化建设的优势

校园微电影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更能够鼓励学生参与创作。每当看完一部关于身边人身边事的“电影”,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共鸣,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翰林小学在校电视台的引领下,通过师生合作拍摄的微电影多次获得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比一等奖,并在苏州教育电视台播放,收视率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下面以我校为例,谈谈校园微电影促进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具体优势。

(一)为学校德育文化传播铺设新途径

校园微电影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网络传播为载体,构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又一途径。优秀的微电影蕴含了深厚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具备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等特征,不仅能达到一定视觉效果,还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微电影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精神内涵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莫大的作用。如,针对就餐浪费的现象,制作《餐桌上的浪费》,节目播出后,学生很容易被触目惊心的浪费画面所震撼,为自己平时的浪费行为而感到羞耻。“节约资源,利他利己”的利他德育便树立在孩子们心中。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借助校园微电影这个平台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查•艾霍尔指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习惯是积久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又构成人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塑造人们性格的一股力量。校园微电影具有感化、劝导、警醒、激励的功能,通过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对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舆论监督来促进校园德育文化的发展。如《谁“偷”了我的粉笔》,主人公“偷”的举动,到底是善举还是应该批判,值得每一位读者去思考。视频最后,当黑板出现“节约资源,利他利己”八个大字,以及主人公从前的学校画面时,更多的孩子被感化了,音乐声响起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应该警醒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不对。因此,“润物细无声”用来形容校园微电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一点也不为过。当这部微电影播出后,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并拿下了省、市,乃至部级一等奖。

(三)让校园学习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随着校园影视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校园微电影的关注度逐年增高,各种各样的校园影视比赛应运而生。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每年都会定期开展校园影视文化艺术节,并号召学生、老师、家长积极参与校园微电影、微视频的创作,以此来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影视节可设计如下活动:1.开展有主题的微电影海报设计大赛,锻炼学生的绘画,设计能力。2.每人观看一部优秀微电影。3.原创剧本征集大赛。要求学生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者一种社会现象,创作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微电影稿本,可以自己独创,也可以小组合作。4.“明日之星”校园影星选拔大赛。锻炼学生的表演、台风、举止表达等能力。

四、总结和展望

文化营销学范文8

关键词:黔东南 ;小学英语; 跨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进校园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这说明跨文化意识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贵州省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已有十多年。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有80%以上的人口是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不少于41%。[1]苗族是黔东南的第一大民族,黔东南的教育需关注苗族学生。黔东南的苗族学生生活在欠发达地区,封闭的环境使他们对英语文化的疏离感较强。英语是苗族学生的第三语言,文化障碍已成为苗族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较大制约因素。若能在教学中融入苗族文化,对比英语文化来讲解,或许会是一种有效培养苗族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这也有助于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落实。

一、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黔东南推行的背景及效果

2001年和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多年来,保持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命题。为更好地贯彻执行《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以及省教育厅、省民委的《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黔教民发〔2008〕216号)的文件精神,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中共贵州省委颁布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使贵州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关于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方案》(黔民宗发〔2016〕31号)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从2016年起到2020年,力争省、市(州)、县(自治县)各级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学校达到1000所。为了响应贵州省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号召,保证此次活动在黔东南州的顺利进行,黔东南州教育局和民委颁布了相关的通知与文件。2009年11月,黔东南州教育局起草了《关于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研究的实施方案》,指出其实施的目标是通过实施民族文化进课堂,提高广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团结,重视民族文化教育,提升黔东南生态区域品位,为旅游大州服务。黔东南党发〔2015〕4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规定每三年办一届民族文化进校园文艺展演,各级各类学校纷纷举行了各种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如跳锦鸡舞、踩鼓、开设各类民族特色文化课等。当前,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民族教育没有得到较好的推行,究其根本原因是受到长期以来的升学条件、教育评价体系、人才评价系统、社会选人用人、职业应聘、劳动报酬等人才成长的评价标准的影响。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没有得到较好的推行,直接原因是实施成效没有与升学成绩挂钩,而升学成绩才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简言之,只有在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前提下,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才会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小学英语课程在黔东南州开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于2001年春季颁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的城市小学和县城小学从2001年的秋季逐渐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黔东南州响应这一号召,州内的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师资的缺乏,直至现在仍有少量偏远农村小学未能开设英语课。黔东南州的小学英语教科书主要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学生更为聚集的县使用的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教科书,如台江县、剑河县、黎平县、榕江县和从江县;而汉族人口较多或少数民族汉化程度较高的凯里市及周边县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每周的英语课不少于两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小升初考试的英语成绩不公示,只作为入学的参考,不是硬性指标。苗族是黔东南州的第一大民族,苗族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州内学生的整体成绩。但很多教师缺乏对苗族、苗语及其文化的了解,在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仍采取统一的授课方法。因此,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重视不够,师资力量弱,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开设英语课;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的成绩比较差。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黔东南苗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成绩差10分,整体处于不及格状态。[3]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黔东南州有80%的少数民族人口,苗族人口占比为41%。苗族学生的母语是苗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英语则是他们的第三语言。苗族学生学习英语时,要受其母语思维的影响,还要受到第二语言汉语思维的影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如面向全体学生,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应得到关注;关注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4]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和英语的困难,不仅仅体现在单词、短语和句子上,他们对语言学习怀有深深的恐惧,更体现在思维、文化的混淆上。[5]作为少数民族的集聚地,黔东南的小学英语教学应重视民族学生,尤其是苗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苗族学生的实际生活,分析英苗文化的异同,创设语用情景,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英语和苗语相同的文化现象较少,存在着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白两种情况。以下结合小学英语教科书出现的几种文化现象进行说明。

(一)存在文化差异的现象。文化差异现象指的是两种文化中都有的现象,但其内涵存在着差异。1.问候习惯英语中的问候语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谈天气,如“What’stheweatherlike?”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湿气流使得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人们因此非常关心天气。第二类问候语是谈论人们的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如“Hello”“Hi”“Howareyou?”“Howdoyoudo?”“Goodmorning”“Goodafternoon”“Nicetomeetyou”等。[6]传统上,苗族的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属于一个家族的群体基本上聚居在一个村寨里,人们彼此都很熟悉,为了突出自己对他人的关心,问候语大多涉及隐私,如“你去哪”“你吃饭了吗”“你在做什么”等,而基本不会只是客套地、交际象征性地问“你好”“早上好”。2.名字英文的名字是姓在后,名在前,这一点与汉名的情况相反。传统上,苗族没有汉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政策以来,苗族孩子都能上学了,他们都有了汉名,自然就有了汉姓。但在家里和村里,人们彼此却直呼苗名,而不是汉名。村里仍有很多不会说汉语的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们的汉名。传统的苗名都为单音节,并且是父子联名,即孩子的名字在前,父亲的名字在后,后面还可依次加上爷爷、祖父、曾祖父等长辈的名字,这样就成了孩子的名字。比如说,孩子叫宝,他的父亲叫立,那么村里的人就称这孩子为宝或者宝立。苗族的名字与汉英民族的姓名存在着较大差异。3.称谓西方人称陌生人一般为Sir或者Madam,知道姓氏的情况下,有时在姓氏前加上Mr、Mrs和Miss等,熟人之间一般可以直呼其名。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苗族通常聚族而居,同村的人一般都属于同一个族群,基本上彼此不通婚。在苗族村寨里,与父亲同辈的人都可称之为“父亲”,与母亲同辈的人都可称之为“母亲”。伯母、叔母、伯父和叔叔之类的称呼也存在,但为了突出彼此的亲密关系,就称之为父亲或者母亲。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对爷爷、奶奶、哥哥和姐姐的称呼,对比自己年幼的同辈也可直呼其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上册中称李教师是MissLi,授课教师需要对苗族学生进行此类现象的说明。4.饮食习惯西方与苗族的饮食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历史上,西方国家大多为游牧民族,他们以肉类和牛奶为主食,餐具主要为刀叉和盘子。苗族是农耕民族,主食是大米、苞谷、薯类等。黔东南苗族生活在偏远、经济较落后的山区,历史上一直处于缺少盐巴的状态,其居住地域较为潮湿,为了达到增进食欲和保持健康的目的,这里的人们养成了喜欢吃酸辣食物的习惯。苗族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和碗。苗英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使生活在偏远地区的苗族学生很难理解诸如bread、coffee、hamburger、sandwich、toast、salad等与西方饮食相关的词汇。5.狗的内涵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义务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It’sadog”和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都提到了狗。西方人喜欢狗,把狗看成人的伙伴,经常用狗来比喻人,与狗有关的英语大多是褒义,如“Everydoghashi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苗语的“狗”具有两重性,由“狗”组成的词语,除多含贬义外,有时含有褒义。[7]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苗语中,用狗来形容人是有侮辱性的。

(二)文化空白现象。文化空白现象指的是两种文化不对等的现象。生活在偏远且经济落后地区的苗族小学生难以理解英语文化现象。小学英语教科书出现的西方国家的各种节日,如“Easter(复活节)”“AprilFool’sDay(愚人节)”等基本上是苗族小学生没有见过和体验过的。苗族小学生对西方的国名、国旗、首都、建筑、古迹名胜及生活方式都很陌生。授课教师需了解苗族学生的现状和困难,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帮助苗族学生克服这些文化障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