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间绿地植物分析

校园空间绿地植物分析

摘要:校园空间的绿地景观是高校师生主要活动区域,也是校园最为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提高校园绿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在提高高校绿地质量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善校园绿地不仅能发挥其社会效益也有着生态调节的作用,通过植物造景的手法来体现浓厚的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精神,使校园与景观发生互动,建立绿地与校园建筑的连接纽带,增加校园公共空间,加强视觉整体性融校园与外部城市空间于一体。

关键词:校园空间;绿地景观;校园规划;植物划分

引言

校园绿地主要是由植物为主体所构成的绿色空间,它不仅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而且也是广大师生课余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接触大自然的重要地点。我们应提高一定的植物多样性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植物茁壮生长,并且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多层植物群落,充分发挥其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的作用体现出创新性与独特性,显现校园文化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

1校园空间绿地植物的意义

1.1观赏。植物的观赏性主要是由植物的花,叶等植物的组成部分所形成的,不同的植物其鉴赏特点也不尽相同,且各具特色,有的植物甚至拥有多种的观赏效果,将这些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从而形成丰富层次的景观效果,对于丰富校园空间绿地的景观多样性以及季节性分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景观层次的丰富也对校园的美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可为校园吸引更多人气。

1.2空间组合。植物的规格组合会对绿化的布局以及空间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植物的效果也会对园林布局的和谐性和视野距离等方面产生影响,我们通过合理科学的植物空间组合布局,也可以增加植物的层次感,并且可以在视觉空间上扩大。同时,校园的绿地组合与建筑进行搭配,按照不同功能的划分以及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形成非硬质隔断的弹性空间。我们利用植物作为空间的分割及划分的形式,不但可以对建筑外形进行衬托,并且还可以每个空间分割却又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1.3生态。植物可以通过本身自带属性,可以达到缓解城市热岛环流效应,可以减缓一定的校园以及校外的噪音,并且绿地植物以及树池可以起到一定的自然水量截留作用,对缓解夏季降水集中有一定作用,并且还可以阻挡灰尘的散发以及吸附灰尘,以达到减少雾霾发生的效果,可以使环境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校园师生等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4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和校园景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他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校园景观离不开校园文化的依托来创造设计,在景观中体现校园独特的地形、建筑的特征、校徽,能更直观的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形成校园的景观名片。如中国美院南山校区的设计特点是强调景与建筑空间的共享相融,借鉴了江南建筑特有的高墙、深院、窄巷等设计手法加深了视觉层次,使地域性自然人文环境和传统建筑文化特色消解了用地狭小、建筑密度过高造成的空间拥堵感。南山校区的整体色彩基调是黑、白、灰,利用砖石这种朴素的自然材质表现出水墨韵味的意趣,同时为活动交流与展示陈设提供了合宜的环境映衬;四川美院虎溪校区处于缙云山至东部平坦地带的过度带上浅丘密布。在其规划设计中以乡土景观为主导和导向构建自然、生态、文化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生长的校园。场地在充分尊重自然记忆的前提下整体规划遵照“顺势而为”的理念保留山丘、谷底、农田、水塘等,交通利用原有山地坡道的路网结构随着地势连绵延伸,最大程度保护原生生态景观。建筑材料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巴渝地区的空间结构进行模仿与重建,建筑布局也顺应地形变化使所有建筑隐没场地之中与环境融为一体。

2校园绿地植物的搭配准则及方法

2.1准则。校园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这对整个校园的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这些年国内外对校园空间绿地的植物搭配实践与研究上来看,我们需通过植物造景的主体需要,对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行道树等树种进行适当的选用,并且在其中注重校园空间的具体划分以及其所属功能及作用。校园整体绿地的植物搭配要符合生态性、文化性、功能性以及艺术性的设计准则,并且突出校园主题以及乡土树种。

2.2方法。良好的校园空间绿地是一件艺术品,在景观营造时要使用一定的科学美观的方法。在植物种植方面,一定要使植物景观的层次性显现出来,从而展现校园的整个生态性。校园绿地的营造手法应多以自然式园林手法进行,使其效果更加自然,并可与建筑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绿地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大片绿地的景观布置,也要注意小面积绿地的绿植层次感的规划,以复合式植物种植方法为主。如校园绿地规划面积较大,也可以使用线状绿地以及片状组合复合型绿地使其层次清晰,生态效果也较为突出。

3校园绿地植物分析

3.1入口绿化景观。入口作为校园连接其它社会类型的平台和桥梁,在设计之初一定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是重点规划设计设计的场所,为突显整个校园的视野以及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多以硬质铺装作为主,绿化往往以低矮的灌木或地被等植物进行大面积种植。如校园入口由于空间限制占地面积十分有限那么植物要承担起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增加地被植物的种类以及装饰性的栽植来增加入口空间的特色与活力。但如果校园门户没有围合形态,较大空间内没有建筑物有足够的用地面积那么就要增加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层次利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群落景观,道路两旁种植高大乔木可以起到遮阴避阳的作用,两旁绿地进行高低不同的景观规划,如不同种类的花、灌木、地被等植物进行丰富的搭配组合,使其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丰富的景观色彩,带给人视野开阔整洁而不失景观乐趣的整体形象,增添了整个校园空间的纵深感,展现了校园文化精神。

3.2教学区的绿化景观。教学区作为反应校园文化风貌的地点,多以建筑为主,并且其多为连续的建筑,围合度相对较高。对于教学区的绿化景观,首先要考虑的使其通风以及遮挡的因素,所以在规划上尽量使用灌木、小乔木以及地被的组合进行搭配,如果需要大乔点缀,也需在离建筑物五米以外的范围进行种植,以免影响建筑安全性。考虑到教学楼多较为高大,也可多选择耐阴植物,如白芨、凤尾蕨、文竹、常春藤等低矮植物。植物的层次感主要体现在植物的高低错落和色彩组合两个方面,植物高矮对比鲜明种植错落有致色彩关系谐调,就能很好地呈现出空间层次感。植物配置标准要依照“先高后低,先内后外”的原则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叶色、花色以及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花期的植物配置如春季的苹果树、连翘、海棠、;夏季的紫薇、茉莉、广玉兰;秋季的桂花、彼岸花、蔷薇花;冬季的梅花以及常绿针叶林,各季植物配置得当可显四季花开不绝,四季有景可赏。有秋色叶植物的搭配也必不可少如紫叶小檗、洒金侧柏、柿树、红枫、银杏、水杉和槭类这种具有变色叶的植物和观赏花组合可以延长观赏期,就绿色植物而言也有不同程度的绿如深绿色的塔柏、浅绿色的悬铃木、淡绿色的云杉选择色度对比打的种类进行种植可使整个绿化空间变得层次丰富且和谐统一,提升了整个空间的景观效果。

3.3休闲区的绿化景观。休闲区作为校园师生交流的场所,校园中多以景观小品,如廊架、雕塑等对整个空间进行点缀,并且周边绿植的搭配也多以乔灌草多种形式进行组合,并搭配藤本类植物,营造出轻松且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自然性的景观布局与小品互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植物的自然美,打造一个轻松游憩空间,并依据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

3.4路转角的绿化景观。路转角处是植物配置的重中之重,路转角作为视觉的焦点是支撑节点的景观,可将大乔作为点景孤植,同时还要注意树下的将景观层次以及树后背景的疏密。球形的植物组合可以让节点绿意盎然。

3.5生活区的绿化景观。生活区的人口密度较大,多为宿舍楼,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多以实用,美化作为其设计的标准,并且应设置一定的开阔空间。所以在其规划中,应多以常绿树种作为主要种植类型,在以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小乔或灌木作为点缀,从而形成具有观赏性且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形成生动的居住氛围。在楼与楼之间可设置树池以及一定数量的休憩设施,在其周围种植花草,以及低矮灌木,可起到一定阻挡视线的分隔作用。

3.6运动区的绿化景观。运动区是校园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区域,绿植的功能应多以防尘,防噪音为主,所以在种植时以高大乔木配合灌木进行搭配设计,形成一定的防尘带,使师生更好进行体育活动。

4结语

校园空间绿地在创造优美景观的同时也要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传承校园历史文化,弘扬办学理念,它是体现校园人文以及其生态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校园绿地规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和艺术的手法,考虑人体尺度和心理需求的同时在更高层次上主动协调人类、环境、土地利用三者的关系,才能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然的真谛。在设计中要尊重植物习性、在交通处理上要保证校内的交通安全方便通畅,要把单一的交通空间向多层次的交通空间转化,努力改变传统校园设计思维只有将校园文化与整体结构协调才能使校园设计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林志浩,杨凡,包志毅.校园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调查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066-2072.

[2]刘雪娇,何俊乔,齐斯洋.基于存量规划的大学校园更新方式探索[J].北京规划建设,2018(2):115-117.

[3]杜旻昱,杜建军.浅析高校校园的绿化景观与植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7(04):202-203.

[4]潘学耕.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生态景观表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05):2082-2084.

[5]万家祥,罗小华,张强,等.浅谈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J].湖北林业科技,2006(05):59-64.

作者:贾涛 段炼孺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