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下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跨文化下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摘要]跨文化背景下,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对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留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跨文化差异问题愈发凸显,这也是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所有留学生管理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充分认识跨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做好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积极应对难题和挑战,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跨文化;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

教育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20年是《留学中国计划》的收官之年,目前我国来华留学人员在生源国别、层次类别上已趋于更加均衡、合理。如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的发力点,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加入生源国行列,各生源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量留学生涌入我国,势必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

一、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现象普遍存在

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普遍存在跨文化差异的现象[2]。在实际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同时,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跨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首先,大部分留学生来到中国后都面临着新的生活、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并且不同国家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信仰,存在很多差异。这是跨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很多留学生会出现“文化休克障碍”问题。其次,不同生源国的来华留学生,大部分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他们的汉语水平基本上是零基础,有时候会因为语言沟通不畅而阻碍相互间的了解。另外,思维习惯差异是最根本的差异。跨文化差异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留学生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思考问题,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相比较。最后,不同国家的学生在生活习惯方面也存在差异。例如中东地区国家的留学生由于信仰,他们严格遵从习俗禁忌,饮食、着装习惯不同于其他国家;非洲国家留学生性格乐观开朗,生活态度随意平和,热情奔放,生活作息时间往往不规律。

二、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意识形态(Ideology)属哲学范畴,是一种观念学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唯物主义性质,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意识形态对教育人的重要作用,牢固把握好高校思想教育各项工作。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政治工作,它是建立在留学生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体制层次之上的教育,涉及政治、法律、宗教和哲学等多门学科。高校是来华留学生相对密集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中最受关注的地方,不同意识形态容易在此产生冲突、碰撞。“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重大意义,对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道路漫长而又艰难。

三、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意识形态教育作为重点工作,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重视度不足。留管人员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教育方法陈旧老套,不能针对留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及时、正确的解答。另外,留学生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或意识形态的深刻含义不够熟悉,不能有效引导留学生的思想意识。

(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留学中国计划》已成品牌,中国面向国际留学生的大门已完全敞开,意识形态教育需长期开展,它是一个强调整体性、综合性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有序进行,但仍然存在漏洞和不足,需要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新变化。

(三)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有待创新升级。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学生相比较,最大的不同点是留学生群体个性凸出且多样化。在推进“趋同化”管理的进程中,留管人员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即使用与中国学生等同的标准来限定留学生。这种方式可以产生短期效果,但从长期来看,照搬中国学生的管理模式而不做出创新改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不可取的。

四、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策略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由于留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留学生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平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利用“学习强国”教育平台,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专题学习,认真领会党的会议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将国家形象和政治主张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面对跨文化差异的挑战,留学生管理人员应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形成工作思路,加强学习,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打破跨文化交际障碍。一方面不断加强外语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了解、认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管理知识储备,包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协调多方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二)工作做实做细,完善教育模式。留学生的事情无小事,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是文化差异。我们常说对待中国学生要做到“抓两头,促中间”,而对于留学生群体这种方式明显是不可行的,因为每一个留学生个体在跨文化背景下,都凸显出不同的特质,不能取两头舍中间,应该对每个学生都重点关注。在实际工作中,留学生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到细致入微,脚踏实地,理清思路,区分轻重缓急,力争各方面工作都尽量做到具体化、精细化。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严格执行公寓楼管理制度,留学生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宿舍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想同学之所想,解同学之所难”,走进学生,贴近心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焦点,及时解答、反映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上的问题和意见。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是第一要务,但出勤率低是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留学生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应统一观念,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把日常考勤纳入期末考试成绩中,不断督促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规律不成工作,无规矩不成方圆。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全面性、精准性、长期性的工作,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就应该强调我国教育和宗教分离的政策。对问题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应区别对待,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以教育为目的,做到宽松有序、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另外,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具备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显微知著、积微致远,做好各种问题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三)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动态。实践表明,教育和管理必须同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靠单纯的管理手段是死板的,甚至有时候不合情理。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留学生管理人员在做好留管工作的同时,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培养文化认同感,注重人文关怀。正如中国大学生在每学年的不同时期开展思政教育一样,留学生管理部门也应对不同年级在不同节点组织实施好留学生的各项工作,包括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服务、职业发展指导、心理疏导等,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学生开展谈心、干预和疏导、转介等工作。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及时英文版提醒、通知,针对不同目的组织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和风细雨般的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将我国教育文化、理念浸润到留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引导留学生理性看待问题,自觉服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四)创新方式方法,筑牢育人体系。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就是思想工作,它涉及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相比于中国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壮大,留学生辅导员队伍仍处于萌芽状态。很多高校并未设置专职的留学生辅导员,而是由专业技术教师兼职或人事人员担任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这不利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由此导致留学生管理方式粗犷片面、单调乏味,留学生辅导员一般只是机械性地复制中国学生辅导员的做法,未考虑跨文化差异因素,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而是将思想强行灌输给留学生,造成留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留管人员应在考虑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根据留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喜闻乐见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工作。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引导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所有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我们应当清晰地认识到,在跨文化背景下,留管人员应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实做细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克林.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的来华留学生管理[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3):45-46,55.

[2]孟宜婷.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288.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作者:刘泽云 单位: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