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高职院校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职教育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皖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为地方高职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类专业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因此,皖北地区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完善课程体系,找准专业定位,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培养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以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

地方高职院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职教育向来正相关。北上广和江浙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高职教育也同样欣欣向荣,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高职教育也相对落后。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具体到某个行业也是一样,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来看,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为地方高职教育发展提供诸多基础性条件。首先是办学经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越快,财政收入就越多,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也就越多。其次是生源条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必将推动整体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文化产业在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提高、知识结构改善、技能水平提高以及高层次文化管理人才和创意人才需求等方面,均有赖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培训,从而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再次是办学条件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已经成为共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为地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实习场所、设备、师资等条件。最后是就业环境支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为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地方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强办学能力。同样,地方高职教育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文化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数字、动漫、信息、软件紧密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均以智力型为主,更依赖于人才的创意,这些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高等教育来培养。其次,地方高职教育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有利的技术条件。地方高职院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量的图书资料,是实践的先锋,创意的摇篮,是区域文化创业发展技术和智力支持的近水楼台。区域文化产业的新技术更新,新产品开发和创意研究,都可以在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结合”中实现。高职院校还能为文化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决策咨询。第三,地方高职院校为提高区域文化产业劳动者素质提供有利条件。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良好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保障。地方高职院校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区域文化产业进行员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需要,从而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和文化水平作出贡献。

一、皖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为地方高职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类专业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文化产业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文化消费迅速增长,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平均文化消费相较发达国家还很低。我国平均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仅在7%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在20%到30%。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均增长15%,但在GDP中占比并不大,2014年仅为3.7%,而美国已经达到31%,日本为20%,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文化消费出现爆发性增长值得期待,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GDP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与全国各地一样,近年来,皖北地区文化产业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下面以亳州市和灵璧县为例作以分析。

(一)亳州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亳州素有中国“药都”之称,在弘扬华夏中医药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2009年,规模以上药业工业企业增加值为14.99亿元。到2012年,有10家医药企业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20家医药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达50家,药业生产企业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亳州市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同仁堂、和记黄埔、雷允上等一大批知名药企入驻亳州,为亳州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康美药业公司是国内一家专门从事中医药生产和研发的大型知名企业,十分重视亳州市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文化环境,拆资15亿元,建设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1]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仅中医药总产值就将模超过1000亿元。亳州市抓住机遇,出台《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构建了现代中药、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养生文化旅游三大体系,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文化厚重、产业发达的养生之都、健康之城。文化旅游业也在亳州市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颇具特色。2011年,安徽凯尊文化集团投资兴建了中国首座以庄子为主题内容的凯尊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投资3.8亿元,2012年,该项目入选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涡阳县老子文化生态园项目也被纳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总投资12亿元。2011年,亳州市旅游业总收入40亿元,2012年增至65亿元,增长62.5%,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为6.38%,2012年增至9.28%。旅游业正在成为亳州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626.7亿元增至700亿元,增长11.5%;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与道家文化相关的市场主体也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以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为例,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综合营业收入1003.85万元,同比增长32.61%。

(二)灵璧县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灵璧县着力打造以“三元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链,不仅颇具特色,也取得很大成就。县政府围绕“奇石文化、钟馗文化、虞姬文化”品牌,努力将特色旅游做大做强,实现文化旅游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目前,虞姬文化园工程由江苏省宿迁市恒泽投资开发公司投资兴建,占地300亩;灵璧石文化园工程已经建成,由江苏军荣集团投资兴建,占地260亩;钟馗文化园项目由安徽宇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占地1875亩。县政府以实施“131”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为着力点,以建成全国最大的观赏石展销基地为目标,打造灵璧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三个国家4A级、5A级文化旅游景区,建成一个部级地质公园—灵璧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实施“123”文化品牌工程,扩大影响,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品价值,把“磬石雕刻”“皮影戏”“钟馗画”“琴书”等民间艺术瑰宝转化为市场价值,办好“一会两节”,把中国灵璧国际奇石文化博览会和钟馗文化旅游节、虞姬文化旅游节办成具有国内重要影响的盛大旅游节日。积极申报灵璧钟馗画、灵璧琴书、灵璧皮影戏三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012年,灵璧县荣获第十八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夺得“中国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桂冠。2015年,灵璧现代农业博览园获得“安徽省最值得境外人游览的10个地方”荣誉称号。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讲,皖北地区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其它传统产业不同,不能单纯依靠固定资产积累和原材料投入,更要注重人力资本投入。作为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文化产业,其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紧密联系,无论是创意设计、生产制作、技术创新,还是经营管理,都对人才质量有着特殊的要求。是否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否拥有充足的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是决定皖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文化产业类人才开发和培养,是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文化产业对人才有着特殊要求,是高科技与高文化紧密关联的领域。争夺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因此,皖北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人才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皖北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资源,建立一套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3]只有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培育文化大师、文化精英人才、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才能为皖北地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地方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在深圳召开的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的文化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并提出“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坚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把加强高校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任务,以此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产业结构结构升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即使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直到2004年,教育部才批准中国传媒大学等四所重点本科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之后,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有100多所高校陆续开设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而皖北地区,直到现在,无论淮北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还是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目前都没有开设与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只有部分专业与文化产业相关。如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等,而且,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均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诸多的不适应。

(一)学科体系设置要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

皖北地区高等院校均为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作为新兴的管理类专业,也必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宽广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为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精深的文化产品经营理念,懂文化,懂市场,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就皖北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受到高校教学资源的限制,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横跨文化、管理、经济等多个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课程目标不明确;另一方面,学科归属不清晰,有些专业强调文化底蕴,却忽视了市场意识、管理能力的培养。相反,有些专业重视了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却又忽视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锤炼。其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行业针对性,很难适应文化产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要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

要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是新兴专业,又是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文化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除了要深入剖析文化产业各个层面对人才的需求,编写出切合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教材外,还要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大课外实践实训比重,并根据文化产业岗位要求,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制定出一整套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案。这对专业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产业知识背景,又要具备文化产业运营实践经验,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皖北地区高职院校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文化产业企业的“校企合作”也几乎是空白。这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缺乏文化产业实践经验,只能纸上谈兵,毕业生缺少实习机会和社会实践能力,不能适应文化产业企业的实际需要。

(三)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文化产业人才实际需要相适应

如果说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话,文化产业则更是如此。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经营文化产品的应有之意。这就要求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现代经营理念,能够对文化产业价值链进行统筹规划和运作,而且要把创新意识运用到文化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因此,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彰显文化产品特色,是增强地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是关键要素。然而,即使从全国来看,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而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相较其它产业来说,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人才危机更加突出。因此,没有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文化产业发展就必然受制于人才瓶颈。皖北地区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与文化产业相关或相近的传统的专业的优势,根据地域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找准专业定位,管理专业强的侧重于管理,技术力量强的就侧重于技术,坚决避免办学模式趋同现象。皖北地区高职院校应紧紧抓住机遇,把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依托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教学改革,以服务皖北文化产业为导向,根据皖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调整专业机构,完善课程体系,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刘栋 何玉付 董玮 方伟 赵锋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亳州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亮,陈忠明,叶松.亳州芍药产业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3(2):25.

[2]唐庆明.党委政府主导下跨越式发展旅游产业[N].中国改革报,2015-11-06(04).

[3]叶志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N].福建日报,2011-6-16(03).

[4]刘颖,曹海峰.试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