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策略探究

学生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策略探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语言教学在第一课堂实现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加能够提高国际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理应作为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出发,分析第二课堂对于齐鲁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继而提出基于国际学生第二课堂的齐鲁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策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因此推动齐鲁文化的传播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发挥高等教育的国际传播作用,通过对国际学生的教育活动传播齐鲁文化,提高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内容[2]。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性课外实践教育活动[3],例如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化体验活动等。第二课堂为国际学生理解和运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实践平台,并且凭借丰富的组织形式和多样的交流场景等优势起到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作用。

一、国际学生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现状

1.对国际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研究不够深入。各大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开展课堂教学,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关注和指导,没有很好地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考虑。目前,国内对国际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研究较少,对中国文化核心—齐鲁文化—的国际传播更是鲜有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国际学生第二课堂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第二课堂对于齐鲁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不在教学计划之内,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大量的精力投入。

2.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为了丰富国际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其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山东高校基本都开展有诸如茶艺、太极拳、脸谱、剪纸、书法以及外出文化参观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安排与第一课堂教学的结合性和互动性不够,不利于提高国际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活动的安排大多为单一的活动,没有将文化活动纳入国际学生整体教育体系,没有把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此外,没有深度挖掘齐鲁文化资源,结合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立体验基地,开展持续深入的活动。

二、第二课堂对齐鲁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1.第二课堂有助于国际学生更好地理解齐鲁文化。第二课堂非但没有脱离第一课堂,还为第一课堂提供了一个检验教学效果的实践平台[4],有利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的组织形式,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注重感知与体验,贴近实际生活,更加有助于文化入脑入心。第二课堂是齐鲁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通过为国际学生量身打造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齐鲁文化的理解。

2.第二课堂有助于更好地弥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国际学。生理解齐鲁文化的差异季羡林先生认为人类文化包括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体系群,东方文化群包括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闪—伊斯兰文化三个子群,西方文化群实质上只有希腊—罗马—西方文化一个子群[5]。来自汉字文化圈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比来自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群的国际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容易得多。第二课堂形式生实践均能获得大致相同的齐鲁文化体验,这也有助于解决不同文化背景国际学生的教学问题。

3.第二课堂有助于齐鲁文化与国际学生本族文化的交流。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6]。第二课堂使国际学生走出教室,不仅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与当地人探讨齐鲁文化与本族文化异同的机会,而且能充分调动国际学生的创造性,让国际学生在第二课堂多样的形式中展示自身对齐鲁文化及其与本族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国际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成为齐鲁文化传播的使者,促进齐鲁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传播。

三、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策略

1.把第二课堂置入国际学生培养体系。山东省高校应完善国际学生第二课堂的管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把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第一课堂中获得的有关齐鲁文化的知识点和语言技能,有意识地在第二课堂中进行体现,通过真实场景、沉浸式体验、多感官刺激,让国际学生获得更多有关齐鲁文化的细节,促进其完善和巩固已学的齐鲁文化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更好地帮助其理解齐鲁文化精髓。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建立齐鲁文化体验基地和开展齐鲁文化体验活动来实现,构建起“课堂教学+基地体验+情景感知”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地融合呼应。鼓励国际学生结合第一课堂所学,通过齐鲁文化日志、齐鲁文化视频播客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再回到第一课堂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2.打造国际学生感知齐鲁文化品牌活动。自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开展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增进了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国情的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1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的“感知山东”外国友人体验活动已经举办70余期,大力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山东故事,传播好山东声音。2019年,山东省高校在校国际学生2万余人,来自160余个国家,在70余所高校学习。山东高校应借鉴“感知中国”活动形式,以享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的国际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国际学生,加大“感知山东”活动力度,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宣传齐鲁文化,打造活动品牌。除了实地活动品牌,针对在中国境外的国际学生,可以通过境内国际学生到真实场景中进行录制或直播等方式,解决身在境外的国际学生群体缺少对齐鲁文化实地体验的困难,增强中国境内和境外国际学生体验齐鲁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和参与感。以此为基础,在网络平台上打造和推广传播齐鲁文化的网络频道品牌。

3.加强齐鲁文化体验基地建设。山东省自2018年遴选出3批49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8年底,国家留学基金委在全国首次批复72个“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山东省各高校应充分发掘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既要深度挖掘孔子故里、泰山等文化圣地,又要把大量非物资文化遗产考虑在内。同时也可以结合国际学生所学专业,打造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齐鲁文化体验基地,例如鲁班土木建筑体验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等。这样既能使国际学生知行合一,又能向国际学生展示丰富、灿烂的齐鲁文化。

4.注重校内齐鲁文化熏陶。国际学生的活动空间主要在校园内,因此校内文化熏陶对增进其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省高校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阵地建设,突出齐鲁文化元素,并提供多国语言支持,为国际学生了解齐鲁文化提供便利。还应有意识地在国际学生公寓、教学楼打造齐鲁文化长廊,在食堂、校内文化景点等随时随地展示齐鲁文化元素。通过举办齐鲁文化讲堂、齐鲁文化知识大赛、创意大赛、短视频大赛、音乐节、文化节、产品设计、齐鲁文化作品外译等活动,尽可能全面地展示齐鲁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国际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能深入理解和传播齐鲁文化的切入点。

四、结语

第一课堂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着课堂教学必须和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产生更大的效果[4]。山东省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对于齐鲁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切实将第二课堂纳入国际学生教育体系,真正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好互动。文化教学主要在第二课堂,文化感知主要在第二课堂。国际学生管理人员及国际汉语教师理应承担起齐鲁文化国际传播的使命,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积极致力于向国际学生传播齐鲁文化,为其营造真实的齐鲁文化感知环境,使其获得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体验,增进国际学生对齐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范志坚 丁丽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