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民族文化自信构建

当代高校民族文化自信构建

[摘要]高校是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全面深入了解不断深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理想信念的坚定。有关民间舞蹈课程中先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构建,了解民族文化核心,可通过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在探究式课堂中的师生共同学习研究与实践,全面激发学生再次对民族民间舞思考,熟悉民间舞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现象以及变化过程,培养其创造性、想象力及表现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可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强化本土民族舞蹈教材,将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做特色教学模式,把民族文化挖掘最大化,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创新成果,并予以传承。

[关键词]当代高校;文化自信;民族文化;民间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高校民间舞蹈课程的教改是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背景的基础上,开拓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精准学习,寻求具有自身特点的综合类大学民间舞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本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探索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民间舞课程的发展之路,提升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民间舞教学的品质。民间舞课程的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民族文化的认知与文化自信,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从对舞蹈专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民族文化的认知,民间舞蹈民族风格的探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并重视民族文化,重视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有了文化自信的认识后懂得民族的发展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自信的含义与现实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的功能是“教育”与“教化”,是思想的内化转变、外化实践,是对人民精神基因的整合,自信不单是积极性,而是我们对人生负责的方式,是个体的气质体现,从发展实践中抓住文化发展的未来为我们强大的国家提供根本、持久的力量,这是时代交于我们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面对纷繁复杂、多元并存的世界文化体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发展现实,把握时代的需要。高校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地,高校的文化自信建设必须深入血液,深入教学,才有助于新生力量在此形成文化共识。我们应坚定自己内心所想,寻找文化表达方式,鼓励青年艺术家勇于表达中国文化,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文化自信彰显民族生命力。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绚烂夺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富足的营养价值,并且为舞蹈文化进步作出了跨越式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我们足够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站在深厚文化的中国,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特质。

二、当代高校教育的文化自信构建

(一)文化自信下高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文化即大学文化,教书育人的气息奠定了大学蕴含着独有的“文化自信”。高校文化当中,培育学生是根本,提倡科学性的知识为基础,践行探究科学性的文化知识体系,丰富师生对于文化创新的心理构建,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为自信基础,是当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自信渗透于大学文化精神和大学文化传统,在美育中增强文化自信的输出,在文化中展现审美自信。

(二)文化自信下高校建设的社会价值。我国拥有着得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当代大学文化已将民族精神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历史可被铭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社会始终无法分割,高校对于文化自信的构建与树立,正是提供发挥其功能的社会价值。高校建设民族情怀、民族精神的学习,是为社会高度的文化自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具有社会属性,校园生活和学习可看作一个小型社会,高校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斥着人民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无疑是使新时代高校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社会价值,其具有促进理解生命的价值、更坚定爱国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作为目标。

(三)当代高校文化自信的构建。高校与文化自信之间的构建,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大学生是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活力特点的人群。其次,高校中文化自信的特点在于创新育人机制,巩固师生一体化,打破传统恪守陈规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制。第三,文化自信也是人文价值观的自信,价值观在高校中的意识占主导性作用。第四,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根源,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是文化自信在校园中的外在体现。最后,构建文化自信在高校文化中是体现大学生丰富内涵的体现。

三、高校民间舞探究式小班化课程构建

从高校民间舞课程的教学来看,首先,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了解民族文化的核心,在新的社会时代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其次,通过新型模式的民族文化自信的教学,利用带学生下田野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整理、梳理、研发、编排的民间舞蹈能力。为将来,教学人才、创作人才、科研人才打下良好学习基础。

(一)高校民间舞探究式小班化课程概述。高校舞蹈教育现状都属于大班式教学,人数多为一对多的模式进行,而小班化教学秉持“为了培养、发展每一位”的教育理念,一般将人数控制在10人之内,着重因材施教,通过小班化教学模式开发特色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再思考,让学生熟悉民间舞蹈的内涵、文化现象和传承发展过程,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小班化的民间舞蹈课程成为一种特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加强地方民间舞蹈教材建设,最大限度挖掘民族文化,避免民间舞蹈课程只培养技能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学手段单一化,运用田野实践,结合多种新型信息技术,更好地保存活态文化,让每个人心中的丰富情感进行升华,变为具有原生型的民族民间舞蹈。让高校民间舞课堂内容丰富、种类丰富,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范畴,运用“探究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舞蹈、归纳舞蹈,并在探究中获取舞蹈知识、发展技能并培养自身的能力。

(二)高校民间舞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优势。1.对舞蹈专业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构建,小班制探究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对于民间舞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在跳每个民族的感受与心态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重视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有了文化自信的意识后懂得民族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发动自我思维,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体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潜力。2.本土民族特色课程有利于学生转换学习思路,在综合类大学的优势之中,生活的环境区域决定了我们可以进行交叉式的教与学模式,小班化的创新点是把重心转移至田间地头,收集舞蹈的种类形态,学习到不同地域下的舞蹈文化、形态动作、动律特征。努力挖掘原生性的民间舞蹈,创造每个学生的学习理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3.规避教程的不变性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当站在高校的角度中,会发现多年的舞蹈教学观念的陈旧,会导致民间舞蹈特色不具有原生性,不利于民间舞蹈发展。探究式小班化避免了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多元化搭建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平台,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促进教师更直接的教学,更全面的做到稳步推进并提高小班化教学实效性。

(三)文化自信下民间舞蹈小班化课程结构。我们伫立于综合类大学之中,占领其地域文化特色,在调研本土地方民族舞蹈中较为便利,田野的丰富性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舞蹈动态、舞蹈种类,这对于民间舞小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程结构是具有非凡意义,针对高校民间舞小班式训练可分为:1.课前延伸:学生与教师形成具有本地域、本区域特色式的“教导教案”,并设计出田野采风、艺人交流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案。2.课程脉络:我们先进行地区的田野采风活动(定向学习)———艺人老师面对面学习探讨,在田野调查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发动自己的思维,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学习。3.课程探究:指动作与文化的探究,引导学生编排组合。实地考察后根据自己的感同身受来整理出舞蹈的动律、动作、形态特征、等语汇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4.课程教学:通过老师的精讲点拨,运用“探究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自主的角度去实地发现舞蹈,归纳民间舞蹈属性,并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从而全面发展技能,并培养自身能力。5.课后资源:资源良性循环运转,对原生舞蹈的活态保留,传递资源的学习成果,进行每一年新进资源补充。6.教学目标:从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文化自觉的认知抓起,探究民族舞蹈风格性动作背后的民族力量、宗教、民风民俗的文化核心,关键在于运用文化的能力。

四、构建高校民间舞课程的民族文化自信构建

(一)高校民间舞小班课程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作为舞蹈专业教师,研究舞蹈教学在新时期应采用的方式方法,充分启用一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努力创新和提高高校民间舞课程建设是当下民间舞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吸收与掌握少数民族舞蹈技能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价值观自信,即文化自信。高等教育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围绕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有着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是培养民间舞蹈人才的特色个性化发展。

(二)利用探究式小班化教学保护本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四川本土少数民族中的羌族、藏族、彝族等各族人民有着多元化的文化底蕴,各族舞蹈流传甚久,体现出各族人民讲求天地万物和谐统一,更是历经千秋万代各族人民的生活缩影。四川少数民族种类繁多,继续发展和传承对于学院派舞蹈是个巨大挑战,因为现今有些少数民族舞蹈就出现了失传和退化的现象。随着传承意识增强,保护少数民族舞蹈的资源,这是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小班化教学具有精确性特点,更能发挥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及艺术的钻研积极性,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挖掘。小班化教学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能够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播力量与文化保护。

(三)文化自信对于民间舞蹈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艺术和文化自古源远流长,民间舞蹈文化其中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文化的精神。民族文化自信的构建需要依靠民间舞课程的配合与支撑,舞蹈作为有力的支撑者,能够保障文化自信的树立和发展。民间舞蹈文化已被世人所认可,它身后是民族精神、价值理念、思想智慧和道德规范,从古至今皆为人们所认识、接受和传承。在世界文化维度下,理应对于高校中的民间舞课程应当进行再认识,可以加强文化自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四)构建民间舞小班化课程的民族文化自信。高校是中国文化传承、营造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高校民间舞蹈课程的教改更是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背景的基础上,每个动作、动律的文化含义以及文化构建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自信让民族舞蹈的自信厚植于大地和民心,滋润和哺育了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从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文化自觉的认知抓起,探究民族舞蹈动作背后的民族力量、宗教、民风民俗的文化核心,它是一种内在力量,关键在于运用文化的能力,而非简单类似机械化学习单纯动作。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正确的认识舞蹈文化的重要性,把老祖宗传承的文化精髓,汉族及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相互之融合、借鉴,对当代青年思想、行为起到积极教育和塑造美化的作用。

五、结语

小班化民间舞蹈课程是一种特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加强地方民间舞蹈教材建设,最大限度挖掘民族文化,运用“探究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培养学生个体化不同角度的观察、见解、感悟。文化自信代表民族的希望,而舞蹈是重新开启民族文化的“钥匙”,小班式教学是构建民族文化自信的“润滑剂”。作为高校中开设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来说,小班化教学具有规范性、精确性、高效性等特点,更加能够发挥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及艺术的钻研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传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加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邵希芸,金雪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2):69-76.

[2]李峻,陈鹤鸣,方萍,徐慧,刘陈.基于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6(7):32-36.

[3]朱君.“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9):58-59.

[4]李韵葳.四川民间传统舞蹈发展中的文化传承[J].音乐时空,2016(2):87-88.

作者:吴梦 张炜 杨甜涓 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