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区域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大有作为的“强国一代”,他们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中国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速度。因此,应该趁着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自身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成型的时期,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思想意识,并具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有效抵御错误思潮的入侵。本文从分析区域民族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入手,综合多个方面论述将区域民族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区域民族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

一、区域民族文化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这也促成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多元的文化环境对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打开了国人的眼界,激发了文化的创造力,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其独有的、珍贵的历史文化,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源泉。通过强调和传递区域民族文化,实质上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有利于其思想意识的塑造与正确三观的建立。另一方面,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也在潜移默化地向中国输入西方价值观。当今一些大学生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日常要用海外代购产品,出门要身穿外国潮牌服饰,手拿苹果手机,吃饭要吃异域风情,进影院必看好莱坞电影,这些选择已被一些大学生误认为是“时尚”的标配。无形之中,西方价值观却悄然入侵,不断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地。同时,国外很多不良的思想与言论比如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也乘虚而入,使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思潮时对自己原本坚持的正确价值观产生动摇,甚至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陷入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之中。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与精神的直接体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历程决定了我国区域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决定了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如今,区域民族文化已成为展现民族发展历程的新平台,其多样化的形式使大学生在趣味体验、实践中触发心灵感悟,这样强大的震撼力是课本书籍不可及的。良好的区域民族文化能引领正确方向,帮助大学生抵御错误文化思潮的渗透,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对于深处优渥环境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多元文化思潮相互交流碰撞的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世界的联系与交流,也在无形中给西方不良社会思潮趁机对我国进行越发频繁、嚣张的渗透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利用民族虚无主义、篡改历史、歪曲标志性英雄人物形象,企图摧毁我们的价值观,传播否定社会主义的声音,从精神上击垮中国。民族文化是真实历史的积淀,现存的历史遗迹、健在的历史见证者、参与者都是民族文化真实性的坚定捍卫者,将民族文化融入教育的过程,不仅弥补了当代大学生缺失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政治思想方面的分辨能力,从而抵御来自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错误言论。

二、区域民族文化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衡量大学好坏的标准不仅是看它的基础设施和所开设的学科在评估中是否在全国乃至世界排名靠前,更要看它有没有优良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的好坏甚至对大学生在该年龄段塑造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都有着较强的影响。高校应该致力于建设与区域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时刻沉浸在满满正能量的校园环境中。

(一)要提升教师队伍教学水平,让区域民族文化在课堂“活”起来

首先,要加强教师区域民族文化教育思想意识,把区域民族文化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其他各科任课教师都应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渗透区域民族文化元素。其次,加强教师教学培训,扎实教学功底的同时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以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取代以往陈旧、刻板的方式。通过在课堂上适时穿插讲述区域民族文化故事,开展区域民族文化宣传活动让区域民族文化的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多方位建设校园区域民族文化,增强区域民族文化感染力

要实现沉浸式教育仅仅靠区域民族文化出现在课堂上的短短五十分钟是不够的,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亦应具备足够的区域民族文化元素。首先,创新打造文化基础设施。在餐厅、宿舍楼前设计区域民族文化宣传栏,定期更新;利用教学楼大厅、走廊,打造区域民族文化空间;建立校史馆,收集建校以来的与区域民文化相关的发展历史,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充实图书馆区域民族文化书库,完善涉及区域民族文化知识的图书、资料,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学习条件。其次,发挥社团作用,多推出喜闻乐见的区域民族文化活动,如举办民歌比赛、推出校园广播区域民族文化板块等,在课余时间陶冶提升大学生的情操。最后,构建区域民族文化网络及线下的学习交流平台,举办读书会、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传播区域民族文化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反馈的机会和平台,推进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发挥高校科研作用,为校园区域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智力支持

探索一条更好服务于当下高校开展区域民族文化教育的路径,促进区域民族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与传承。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我国有着多样化的民族文化,遍布全国各地,几乎每所高校所在省份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区域民族文化资源,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地理优势,组织科研队伍搭建科研平台,收集、整合当地特色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为后期区域民族文化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提供素材。其次,高校要深入研究区域民族文化内在精神,结合实际探究将地域文化优势充分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学校所在的地域资源,编写区域民族文化校本书籍并开展相关配套的校本课程以及研究编发适合教师使用的区域民族文化与高校育人指导手册等。最后,鼓励教师组成科研小组积极申报区域民族文化研究相关项目以加强科研水平,在科研中提升教师的区域民族文化理论功底和综合能力,从而通过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来更加有力地保障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一些大学生逐渐忽视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忽视了民族文化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优良习俗,而这也使得这些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开始成为啃老族、月光族。因此,将民族文化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积极开展大学生民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可谓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胡馨月.“地方性知识”视域下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

[2]窦银娣.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

[3]徐荣民,徐宏,周柱巍.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开发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9).

[4]杨帆,陈恩虎,方玲梅.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5).

[5]徐丽平.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评《旅游文化学导论(修订版)》[J].高教探索,2019(07).

[6]拱洁凡,谢春鸣,周威.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江西省红色旅游教育宣传问卷调查分析[J].现代交际,2017(06).

作者:许向东 徐向荣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