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探究(4篇)

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探究(4篇)

第一篇: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对高职学院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对于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以及思维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下,世界文化呈现出一种大融合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一种有效方法。

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所有文化都具有历史性的特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在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对于传统文化要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渗透性原则

当代学生的思想比较独立自由,如果仍旧对其采取灌输式教育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无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可并继承传统文化。

(三)综合性原则

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一个整体,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反过来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途径

(一)重视课程的融合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抱着应付的态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课程之间的融合,将传统文化带到课堂里去,改变以往仅仅重视专业知识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最好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必修课,同时也可以设置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丰富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师要通过灵活的手段在传统文化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课堂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思想的重要阵地。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开展各类传统文化的普及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愿意主动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1.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一方面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板报以及标语等,也可以建设图片展览馆,展示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图片,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软环境的建设,可以成立有关传统文化或者是校园文化的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2.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当前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每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学生每天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会对其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高职学院要认清这种形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对校园广播站的建设,每天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故事等;其次要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将学生日常活动的精彩瞬间上传到网站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站要定期更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学生在浏览网站时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同时,教师可以在网站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用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三)发挥家庭、社会的力量

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多年教育经验表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注重家庭教育,平时教育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更要注重培养其行为习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家长的言传身教往往会比教师的口头教育更有作用。总之,教师要引导家长与学校一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另外,高职院校要与一些社会机构积极合作,教育部门以及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避免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开展社会管理工作时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之,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对学生的思想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在倡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今天,高职学院应该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思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地方文化视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26-128.

[2]袁锦贵.高等职业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3-345.

[3]赵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职德育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0):238.

作者:吴美玉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对社会发展的人文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当代高职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现状展开讨论,进而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过去的五千里发生过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传说,在传统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总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精,留下来的都是宝贵的财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观念等社会心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了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出去,就需要对我们国家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教育人们要遵守伦理纲常,胸怀祖国,追求人生的真理和理想,进而为祖国文明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当代高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2.1对传统文化不了解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发现当代的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本身并不是很了解,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的都是新鲜的事物,一些传统文化像是京剧、戏剧对学生反而没有什么吸引力,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由来并不了解,就像前一阵子轰动一时的“端午节”,明明是我们国家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节日,学生对于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并不是很清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职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在语文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只关注书本上那一点点知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而且在阅读、背诵中华古诗词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诗词背后的创作故事和内涵并没有深入追究,不能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内涵,把学习传统文化当作是应付考试,自然也就不能发自内心地去认同传统文化,说明当代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地启示作用,再加上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崇洋媚外的情绪特别严重,疯狂追捧外国的奢侈品或是国外的艺术文化,认为本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粗俗,就像很多学生对东北“二人转”、“扭秧歌”的传统文化存在误解,觉得这些传统文化登不上大雅之堂。

2.2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事实上,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学校领导和语文教师在对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规划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试教育上面,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成绩,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比较难以评估,导致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非常敷衍,学生如果对传统文化存在什么误解和疑虑需要寻找答案时,语文教师并不能够很好地对其进行解答,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也会影响到学生,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不愿意去深入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枯燥无趣,无法打动学生的心灵,最终造成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失败。

2.3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

现代电视剧、电影等影视文化作品常常将传统文化的东西改变得面目全非,而高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影视作品对学生的毒害非常严重,在没有细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时,就已先入为主地认为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故事是真的,像古代“封神榜传奇”中,明明是宣扬纣王无道,西岐姜子牙等正义之人揭竿而起,除恶扬善的故事,却在影视剧中被改编成妲己爱恋姜子牙,爱恋不得,进而祸国殃民的故事,与过去人们所了解的传统文化故事存在着非常大的偏差,这种恶搞式的改编,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这使得高职语文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步履维艰,很难破除学生先入为主式的思想偏差,只能是慢慢地转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观点,由学校教育来负责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不是继续误导学生。

3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对策

3.1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需要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怎么来的,比如说在高职语文的课堂中,加强对孔孟儒家文化的教育,可以每天为学生带来一个小故事,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短片,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故事,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文化教育的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比如说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一些民族小寨中去了解少数民族人民都是怎样生活的,从直观角度上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能够被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所吸引,也就是说,有些传统文化教育是需要一定的环境背景熏陶的,假如学生对朝鲜族的民族舞蹈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朝鲜族聚集区进行参观考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朝鲜族民族舞蹈、朝鲜族服饰,甚至是对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会有更多的了解。

3.2提高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源头上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应该把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每节语文课的教学当中,或者是单独设立一门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并进一步在语文教育中结合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教学,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在语文教研组当中,重新设立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学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平时的工作就是设计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方案,准备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继而开展有趣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可以在高职语文教育的课堂上大放异彩。当然了,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对于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首先作为教师自身就要重视传统文化,才能够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比如说高职语文课堂在鉴赏杜甫的诗词《春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更重要的要探索杜甫在作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情景让杜甫发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从杜甫诗词入手,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杜甫的爱国感情,同时在这段传统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也更能够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3.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由于各种电视剧及影视作品的影响,高职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教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教师应当相应地拓宽学生的求知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让他们尽可能地回避那些错误的、恶俗的文化,远离那些严重误导学生的乱七八糟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还要教导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待那些糟粕的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像是部分落后地区的“重男轻女”思想,就绝对应该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再有像是给死掉的人寻找“冥婚”配偶,买卖尸体的封建迷信文化一定要扼除,通过高职语文教育的方式,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反对错误的传统文化,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开展科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正确的榜样教育,像是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使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操。

综上所述,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都能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开启心灵,明辨笃行,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可用人才。

作者:谢东华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雷瑜,刘兆君.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31).

[2]邝雪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

[3]邹莉.大学语文的科学定位与教育功能研究[J].语文建设,2016(32).

[4]莫云.碎片化语境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武警学院学报,2016(11)

第三篇: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分析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现实困境,青年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同时在人格修养、伦理道德、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也亟待加强。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使学生在宝贵的求学生涯中,以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开启学生智慧心灵,滋养其人格,修炼其素质,这才是顺应时展,才是真正的以人的需求为根本的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的总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一向重视以仁爱和中庸思想修养心性、以尊卑有序建立道德伦理、以“内圣外王”建构社会理想和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和发展了中国民族温和敦厚、天真质朴、宽容友善、智慧不屈的文化品格及其精神气质。但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经剧烈动荡,传统文化遭受外族入侵逐渐遭到破坏,文化断层现象严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青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愈发严重,大学生在人格素养、礼仪修养、道德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情况堪忧。

2当前我国青年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现状

针对我校大一、大二学生,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历史人文知识、道德观和价值观等部分,共发放32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被调查的有300人。青年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非常重视个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同时,他们也喜欢打破常规,追求自由随性、个性张扬的行为方式。他们还十分重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喜欢新鲜刺激、多彩丰富的生活。但是,近年来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值得重视。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传统孝文化的缺失

孝道是维系子女与父母之间亲情关系的道德规范体系,是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善行美德。孔子认为“孝德”是家庭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和基本内容。孔子的学生曾子更是将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发展为五伦之孝,以孝齐家、治国。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尤其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子女地位备受呵护和骄纵惯养,家庭孝文化的教育也不受重视。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显示,现在的青年学生在家庭方面,越来越唯我独尊,感恩情怀淡漠,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观念缺失,以自己为先,推行家庭的“个人主义”。比如,“吃饭动筷不会等父母或长辈先吃的”占47%,在对待家务的态度上,“乐于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占27%,“会做但不喜爱做家务”的高达47%,“从不做家务”的竟然占26%。此外,近年来,在年轻一代与长辈的关系中,忤逆长辈、不孝父母、虐待老人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种传统孝道文化的缺失,也与年轻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愈加受到年轻人的推崇,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观念受到轻视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唯我独尊,感恩情怀淡漠有关。

2.2文明礼仪以及人伦友爱的缺失

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自居,而今礼仪却成为了一种可以为之,也可以不为之的随意行为。在调查中,学生表示“在路上遇见老师,从不会主动打招呼”高达35%,承认“曾有过穿拖鞋、背心吊带裙进教室、课堂吃早饭等公共场所的经历”的几乎100%。社会文明公德更是对于一些主张个性解放、随性张扬的青年人来说己经失去了规范和制约作用。几乎所有青年人认为“随地吐痰和说粗话、脏话是不文明的”,但同时也有近100%的大学生“有过随地吐痰和说粗话、脏话的经历”。此外,“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一些年轻人中间,对人冷漠竟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助人为乐则取决于是否安全和合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法则充斥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在本课题组问卷调查中,学生“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你会如何做?”这一问题时,虽然大多数选择了“非常乐于帮助”,但47%的学生选择了“看情况”和“在不影响和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考虑”。

2.3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严重

从维护自己的角度出发,答应别人的事临时爽约或反悔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达到考试顺利通过,采取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方法很正常,甚至大多数学生不相信有人可以从不抄袭和作弊。比如,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觉得“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占90%,但认为“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临时爽约或反悔是可以理解”的也高达60%。关于考试作弊,有57%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作弊行为,58%的学生不相信有学生从来不作弊。同时,学生学习的动机也越来越趋向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其中,70%以上的青年学生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教育,尤其是对那些与“实用”无直接联系的人文课程表示缺乏兴趣。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占47%,不经常看书的高达43%,从不看书、看书没有电视剧有意思的占10%。在学习态度上,认为学生大学应尽最大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的占58%,但认同“学业上不必强求,60分万岁,能够及格就好”的占38%。面对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入党问题时,“认为拥有对党有忠诚信仰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认为有利于自己就业、谋求仕途发展的55%,10%不会选择入党,不感兴趣”。因此,当前很多青年学生认同和奉行实用主义的“职业至上”论,在学习态度上也越来越功利,因而大部分青年学生觉得追求社会理想、实现社会抱负是缥缈不切实际的事情,而面对有利于自己就业、谋求仕途发展的方面却趋之若鹜。

2.4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缺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乘机进入大学生的思想领域,使得缺乏理性批判和鉴别能力的大学生对其青睐有加,而对本国传统文化却视而不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本课题组的调查中,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其中,大学生能够写出四大名著是哪几部的占82%,全部写对著作及作者的仅为40%,这说明大家对于传统文化典籍不感兴趣和不重视;能正确写出“四书”“五经”名称的占总数的45%,能够从传统文化典籍中完整写出三句励志格言的仅占16%,知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孔子名言的仅有3人,并能够正确解释的仅为2人;能写出3个中国国画名家并写出其作品的仅为4%,能够对比说出中国园林与欧洲庄园别墅的意境与审美趣味不同之处的不到10%等等;能够完整写出梅兰竹菊品性诗句的仅占19%。这些都说明了当代青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还比较有限。

3结语

鉴于此种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实困境下,我们更应该重新启航,一是为了振兴传统文化精神,二是为了使人文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尤其传统文化在人的人格素养、道德修养、社会情怀等方面的教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内容,这些优秀成果我们不应丢弃。几千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李泽厚先生更是认为这是教育总纲,并将这句话解释为“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人,娴熟地掌握技艺”。可以说,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育人的文化传统和底蕴思想。同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我们应以此为启示,尤其国家当前号召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青年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来自于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以及传统文化精神的践行。可以说,对于我们的学生,只有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优秀成果,先正其心,修其德,才能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迸发“工匠精神”。同时,“百工之事,皆以圣人之作也”,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教育他们首先有社会情怀,树立年轻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志向于道”的要求。同时,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时常问“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有用”也似乎成为了我们高职院校育人的标杆。这些思想无疑会使我们当前的教育之路越走越狭窄,也会束缚学生个人未来的转变与提升。作家冯唐在《我在协和学到的十件事》一文中,明确表达了那些曾经“无用”的经历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乔布斯也曾受邀发表演讲,讲述了他曾经学习了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却成就了自己未来职业创造性的研发。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应当致力于开放学生无用之心灵,使学生在宝贵的求学生涯中,以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开启学生智慧心灵,滋养其人格,修炼其素质,这才是顺应时展,才是真正的以人的需求为根本的教育。

作者:陈璇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社科部

第四篇:增强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性浅探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忽略状态,高职学生文科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差强人意,要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性,就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实现课堂教学实操化,课外活动学分化,教学内容特色化、专题化,教育渠道多样化。

关键词:高职;传统文化;接受性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性不强的表现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由于中国长期处于落后挨打的状态,中国民族自信心不够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忽略状态,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实践操作上就更是直接忽视传统文化。以至于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32%的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不重要的,有77.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不重要的。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不强的原因

(一)学生文科素质不是很强

高职生文科素质较低,以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平行一志愿投档分数线为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96分(语文101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45分(语文95分),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05分(语文84分)、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32分(语文86分)。理科类的学生文科素质就更差强人意。

(二)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很强

高职院校学生招生的方式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主招生,一种是参加全国高考。不管是哪种考生,学生平时成绩一般处于300分-400分之间,甚至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只有200分左右。虽说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也从侧面反映出学习能力不是很强。

(三)传统文化的时代感不强

互联网的到来,让传统文化更加受到冲击,学生误以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文化,在意识上不重视,在行动上不积极靠近,在学习效果上就大打折扣。

三、增强传统文化接受性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职业资格证书来设计,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式,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高职生传统文化理论知识接受性不强、基础薄弱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实现课堂教学实操化,课外活动学分化,教学内容特色化、专题化,教育渠道多样化。

(一)课堂教学实操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真正成为课堂的导演,引导、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探究或实践活动,以形成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动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现课堂教学实操化作了实践探索,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把整个学期的学习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安排项目考核,教师将项目考核活动化,或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或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呈现。

(二)课外活动学分化

实行传统文化教育课外活动学分化,是将课外教育和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具体表现。课外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课堂教学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因为课外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这种方式更灵活,让学生的视野更广阔,学生的参与性较强,学习的效果也很明显。

(三)教学内容特色化、专题化

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特色化,应该是高职院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让传统文化以专题方式向学生传授,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如地方民俗文化课程、儒家经典解读课程等。

(四)教育渠道多样化

传统文化教育是系统工程,不单靠课堂来完成,要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大环境。通过传统文化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引起思想上的重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育渠道。

1、活动育人渠道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资源,把传统文化教育推向社会实践领域。高校应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开展社会实践,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组织学生采风、参观、访问和专项调查,写采访手记、访谈记录、调查报告、历史考证等。

2、媒体育人渠道

开辟以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传统文化教育阵地。高职校园大众传播媒介是种扩大器,它的功用有时甚至可以超越课堂教育,让传统文化浸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积极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3、校园文化育人渠道

高校园环境建设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于无声处耳濡目染。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在的教学楼尽量用典雅的中国建筑风格;如不能,至少在校园园林建设上带有比较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如“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等;还要利用各种橱窗来打造传统文化走廊,格言警句、诗词字画、读书笔记,直击学生视野。

参考文献:

[1]刘科.全球化视角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例[J],2009,(04):74-78.

[2]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