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推广范例

文化传媒推广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1

〔关键词〕视频传播;旅游文化;品牌推广

一座城市的影响力不仅从城市人口数量、基础建设是否先进完善、商品流通是否顺畅、旅游人口数量等硬性条件出发,还包含有文化、科学、艺术等无形的精神概念。对内而言,提高城市影响力可以加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对商而言,可以加强城市经济发展,拉动城市投资,增加城市旅游影响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的丰富以及交通成本的降低,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人们逐渐习惯在节假日或周末到其他城市旅游,如何提高城市影响力,塑造和维护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本市来旅游度假,从而产生经济、文化效益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多样,千百年来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孕育了其独具风格的旅游文化资源。但现实中广西旅游文化产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胡江华博士在文章中指出:在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中,广西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是比较低的,其总量在全国排第21位。如何将广西传统文化观念作为创意核心达到建设文化广西、旅游广西的目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及目标。

一、加强对广西民族文化的承袭,深入提炼广西民族文化传统

广西作为多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文化、花山崖壁画等,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都充满着浓郁的地域民族风情。刘三姐歌谣更是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丰富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进行提炼及深入。广西作为重点旅游城市也一直强调广西旅游文化特色,相信只有拥有特色文化及特色地域性才终将能够持续性发展,要想达到有效传承其根本就需要将广西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整理、分析。广西文化特色优势在于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整合才能更深刻地进行挖掘、提炼,达到文化的传承目的。

二、提出品牌化战略:打造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

2013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途径,创新机制,科学规划,扩大开放,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而历届的“东盟国际博览会”更是把民族文化品牌推向高潮。提升旅游城市影响力的方式有很多种,通常会采取举办体育赛事、节日活动、媒体广告、获得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荣誉等。近年来广西区党委和政府对广西壮族民间文化从制度上、财政、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保护工作。2017年国际自行车联盟授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万达集团共同主办世界顶级赛事“世巡中国赛•环广西”大赛;桂林申报国家卫生城市且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同时,旅游新闻、旅游产品宣传广告也同时加强,举办有“桂林有礼”“漓江豪华游轮外观设计”等相关赛事。城市是旅客的集散地,为旅客提供食、住、行、购、旅、娱等服务,游客通过在旅游城市享受一系列服务,就能感受到城市的软硬实力,了解到城市的文化内涵,只有让游客对城市产生兴趣、了解其文化的丰富才能最终打动游客对城市的向往,吸引游客的关注及到来。

三、借用新媒体语境优势,扩大传播影响力

在不同媒体上有着不同的传播策略,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播主要有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由于受众面广,声情并茂、概括性强等优势对于旅游城市形象宣传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报纸、杂志广告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字和图片,其优势是信息内容更全面;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传播的新阵地不仅可以有着报纸、杂志的优势,还能够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结合起来,不受篇幅、时长、大小的限制,也没有电视媒体的地点限制,受众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段得到信息的传递,还能和朋友相互转发、互动等,有着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因此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信息的传递方式、方法、地域、时间、习惯等都进行着改变。结合使用习惯,在新媒体中每个人都置身于互联网构建的巨大网络中,调查显示,智能手机正在快速改变着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其中家中(66%)、旅途中(59%)、乘坐交通工具中(52%)、餐厅中(38%)及商场中(30%)是使用最频繁的地方。新媒体中较为活跃的以青年群体为主,微博、微信、博客、播客、公众号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者——信息接收者”拥有了“人”的互动因素,消除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从商业角度说,许多青年更多借由博客主了解某个旅游点,甚至与博客主进行沟通,以此确定旅游方向。由此,新媒体的产生对消费的导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结合新媒体的特色才能使得传播有效。

四、以视频传播为主体,有效对广西旅游文化进行推广传播

新媒体中3G/4G、乃至5G的到来,使传播内容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为一身,人们随时随地都可通过智能手机畅快感受动态视频图像,传统平面的传播方式已然不够。视频类的动态宣传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对传播主题进行有效传播,且视频传播还将隐含着制作人或传播主的思想及精髓所在,只有有意义的传播才能达到更有效、更便捷的承袭及传播目的,如何把优良的壮族文化进行传播并且转换成商业价值也就成为近些年来广西学者们的研究方向。视频传播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集为一体且恰到好处地迎合了新媒体语境的到来,通过人们的使用习惯及信息接收习惯有效地进行信息传达。结合视频传播优势将广西旅游特色文化转换为视频来传播,直观地传达给信息接收者,有效引导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接收广西民族旅游特色文化信息。比如“印象•刘三姐”是一部以广西桂林阳朔书童山段漓江两公里水域为舞台,十二座山峰以及天空作为背景,融合刘三姐山歌、广西民族风情与桂林山水等多种元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虽然现场观看的观众累计达到了300万人次以上,但是全国还有绝大部分观众没有现场感受过,该公司把实景演出经过多机位、多角度的实景拍摄,最终剪辑成一部视频进行发行及在网上推广,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对此痴迷和向往,无形之中提升了桂林的城市品牌形象,乃至对广西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带来极大的提升。再如全区大力提倡的“乡村旅游”,接收者在不知晓该乡村的旅游特色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该乡村的旅游资源及民族特色进行宣传及推广。在现阶段网络及智能手机普及时代,接收者就需要依赖于网络及智能手机对其进行了解,然而传统的图片、文字、声音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就需要拍摄并剪辑成视频来综合其资源,接收者通过观看该视频,就更能直观地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这样无形之中就宣传了该乡村的特色旅游和民族风情。总之,一些好的旅游宣传视频的拍摄能够为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带来契机,许多原先看似没有吸引力的地方,也因为旅游宣传视频而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在现阶段的多媒体语境下,用旅游宣传视频来推广广西旅游文化品牌潜力巨大。所以由旅游宣传视频来引发的旅游市场也有巨大的潜力。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旅游宣传视频的影响来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巧借旅游宣传视频的宣传之势推动广西旅游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把握旅游宣传视频对旅游宣传目的地驱动作用的同时,更要使旅游宣传视频与旅游宣传目的地和谐发展,尽量让驱动作用发挥到最大的极致。所以在当今多媒体语境下的旅游视频宣传,更能推广城市的发展,形成广西旅游文化品牌的推广和传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赵仁.巧借势以电影推动旅游促销[N].中国旅游报

2.桑彬彬.影视作品对外景地旅游的影响[J].昆明大学学报

3.舒伯阳.影视事件驱动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研究[C].旅游论文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2

对受众的分析有利于定位微电影在营销过程中的目标群体,使影视公司在微电影营销时更有针对性。对微电影受众的市场调查,笔者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主要选择乌鲁木齐市电影受众群体较为集中的六大影院作为问卷发放地。下文笔者将通过调查数据的信息反馈,对新疆微电影市场营销中的受众特征进行简单梳理。

(一)受众构成情况

样本中的受众基本情况与微电影营销的目标受众具有一定契合度,其基本特征为:以青年群体为主,汉族居多,学历层次多为在校本科生,职业分布多为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

(二)受众知晓度

调查显示,受众对新疆本土微电影传播的了解程度较低,37%的受众表示从未看过新疆本土微电影,43%的受众表示只看过1-2部新疆本土微电影,提及新疆本土微电影,很多受众反问“新疆有微电影吗?”可见受众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基本处于不了解、不关注的状态,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发展的态度较为淡漠。调查表明,大部分受众主要通过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了解到新疆本土微电影的信息,这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不无关联,同时也说明,新媒体之于新疆本土微电影的传播是极其有效的。

(三)受众期待视野

对于新疆本土微电影,受众的期待视野具有多样性。就微电影类型而言,受众最感兴趣的类型依次为故事片、纪录片和公益片,普遍认为这三种类型的新疆本土微电影在传播新疆区域文化方面最具有市场潜能。故事片主要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辅之以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来诠释某种价值观,更易于吸引受众,而纪录片和公益片则往往通过记录现实的艺术手法,有利于展现新疆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正能量的区域形象。从微电影反映的题材内容来说,受众最期待新疆本土微电影反映的内容为风土人情、青春励志与自然风光,期望通过青春励志题材的微电影激发年轻人奋发向上建设新疆的热情,通过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题材展示来传播新疆的区域文化特色。此外,受众对都市生活、搞笑吐槽以及校园故事这三类题材的呼声也较高,这与年轻受众的爱好、兴趣与追求是相契合的。选择其他题材的受众虽少,但这也反映了受众对本土微电影内容的多层次需求。

二、新疆民营影视公司微电影市场营销现状

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相继走访了新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获取了2013年乌鲁木齐民营影视公司拍摄微电影的记录和档案,从中选取了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影视公司联系走访,即乌鲁木齐纵横天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文中,笔者通过对新疆民营影视公司的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从新疆本土微电影产品的生产定位、宣传与推广媒介、发行渠道与收益方式等三方面入手,对新疆微电影市场营销现状进行一个全景勾勒。

(一)产品的生产与定位

新疆微电影生产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在产品的生产和包装方面存在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微电影生产数量极少;二是微电影题材选择倾向于主旋律表达;三是微电影包装远离商业化定位。从新疆本土微电影生产数量来说,截止2013年年底,新疆共有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81家,在2013年期间制作发行微电影的只有7家,仅占总量8.6%。2013年度新疆各类影视制作机构制作各类节目196244分钟,制作发行微电影只有254分钟。此外,课题组走访的三家影视公司,除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近年来制作了网络微剧《乐逗满屋》第1季共20集外,其他两家影视公司近两三年来均只出品过2部左右的微电影,由此不难发现,新疆微电影市场的出产状况萧条,对于催生微电影繁荣来说境况不佳,更何谈获得观众的关注度。从新疆本土微电影题材选择来说,社会教育、公益、励志等主旋律题材居多,其他类型题材基本没有。如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出品的两部微电影《父亲的女式自行车》《1%的女人》均是社会教育题材;乌鲁木齐纵横天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金盾天山》为公益题材,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热血雷锋侠》意在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乐逗满屋》意在展示新疆现代化都市的新形象等等。从新疆本土微电影包装定位来说,微电影不是作为消费品出现的,大部分公司对于微电影投入不低,但并未考虑收益回馈。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摄制微电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公司主创人员的微电影制作能力,乌鲁木齐纵横天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公益微电影是为了塑造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只有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投拍微电影时考虑到了市场的商业回报,但至今仍未能获得预定的市场盈利。

(二)宣传与推广媒介

宣传与推广媒介作为微电影制作发行方与观众的桥梁,对微电影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民营影视公司的访谈中,课题组发现微信、微博等以手机终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是微电影的主要传播阵地,民营影视公司普遍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平台,或与知名度较高的平台、视频网站合作等方式在微电影前期进行造势宣传,如提前剧照、预告片、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与观众建立互动。而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则通过刊载新闻、访谈等形式在微电影后对微电影进行报道,以保持微电影的受众关注度及点击量。就整体而言,新疆本土微电影的推广只使用了最为基础和普通的方式,媒介延伸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新疆本土出品的微电影作品却在本土受众甚小,加之推介中,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被青睐,运用较少。因此,新疆本土已出品的微电影基本没有产生能激起全社会关注并讨论的话题效应,这是新疆本土微电影反响不大的主要原因。

(三)发行渠道与收益方式

新疆本土微电影的发行与流通渠道普遍比较单一,未能实现视频网站点播、公交电视播放、微电影节或微电影大赛展映、电视台播映、手持终端浏览多种方式的整合运用。如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只在本公司网站了微电影,《金盾天山》参与了2014年全国禁毒公益微电影大赛,在爱奇艺网上,《乐逗满屋》与优酷网合作,在优酷平台上进行播放,他们的播放渠道都较为单一。而在收益方式方面,通常最主要的收益方式不外乎出售播映权、投放到付费视频播放平台、投放广告分成,就此而言,新疆大部分本土微电影基本是亏本拍摄的,没有任何收益,只有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投拍《乐逗满屋》第2季时有考虑寻求广告商合作、加入优酷网的分成计划、被电视台收购、做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商业企划。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部分新疆本土影视公司制作人思想较为保守,更愿意选择与官方合作获取稳定的利润收入,而不愿承担市场的风险;还有一些制作人已有市场营销的意识,但由于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暂时无力进行市场营销规划;只有极少的影视公司投资人尝试将新疆微电影作品推向市场,计划迈出微电影市场营销的第一步,并对作品推向市场之后的营销有较为系统的规划。调查显示,新疆民营影视公司微电影作品的市场营销观念尚处于启蒙阶段,新疆本土微电影数量少,宣传与推广能力欠缺,制片人营销策略不成熟,都是制约新疆本土微电影繁荣的主要因素。值得玩味的是,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文化活力巨大,因此,所有受访者在访谈中提及对新疆本土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时,均表示,若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努力探索市场规律,繁荣新疆本土微电影文化指日可待。

三、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发展态势与应对策略分析

下文中,笔者将综合前两节的内容,尝试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整合营销进行SWOT态势分析,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困境、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匹配分析,以期对新疆微电影的繁荣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困境

从政策语境来看,一是近年来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立后,为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主张定期举办新疆网络文化节,这为新疆本土微电影的生产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二是少数民族观影市场具有开掘潜力,作为固定的观影群体,若能开掘出较为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就意味着事先拥有了固定人数的少数民族观影受众。就其面临的困境而言,一是媒体宣传推介的力度不够,使得观众了解新疆本土微电影的渠道太少;二是资金匮乏,不少新疆本土影视公司对微电影营销存在顾虑、观念保守甚或报以怀疑的态度,认为微电影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方式而言,并没有多大市场活力,因此,新疆本土的微电影除了依靠政府投资以外,很难找到大的企业投资方与制作方。

(二)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就新疆本土微电影营销的内部优势来说,微电影本身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无需较大投入。再者,新疆具有丰富的影像资源,民营影视公司大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新媒体特点进行创意开发。就新疆本土微电影生产与营销的内部劣势来说,新疆缺乏优秀的微电影创作和营销管理人才,尚未形成较为专业的微电影创作队伍,在当今文化生活丰富、受众拥有多种观影平台选择权的前提下,新疆本土微电影在与内地乃至国际微电影作品竞争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三)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上文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的态势分析,笔者认为新疆本土文化传媒公司、微电影制作方在微电影的市场营销方面,可以尝试采取如下努力和改进方案:

1.保持与受众持续有效地沟通。

在充分深入地掌握受众的类型、喜好及心理预期的基础上进行素材积累、灵活创作,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整个创作和营销过程中,需利用多种平台,保持与受众持续有效地沟通,以期在受众群体中保有持续的关注度与影响力,进而使微电影作品真正的面向市场。

2.积极培养新疆本土微电影创作和营销人才。

企业与制作方需要培养一批以创意为核心的剧本创作团队、具有艺术造诣和专业化水平的影像摄制团队,以及能适应市场、发现市场的营销管理团队,从而使新疆本土微电影的生成能够形成产业化的生产与管理方式。

3.加强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新疆本土微电影可利用网络传播、媒体传播、公关传播、活动传播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实现各种媒介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共生共赢。在传播过程中需注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使受众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客体,在互动的过程中也能间接成为微电影资讯的人际传播者,从而实现新媒体的人际网络传播,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精准化。

4.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观影市场。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超过一千万的少数民族群众,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市场有较为稳定的本民族受众群,如果能多启用少数民族创作人才、多将微电影译制为少数民族语言,有效占领入少数民族观影市场,便意味着拥有了一千万的潜在受众。

5.充分利用政策文化与官方平台支持。

最近两年,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为繁荣网络文化,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举办了新疆微电影节,为本土微电影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除此还举办了“新疆穿越时尚”2013—2014跨年时尚派对、“爱•在一起”时尚盛典等大型活动,新疆本土微电影及微电影主创人员可通过参与到这些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在平台亮相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6.打造新疆区域文化特色品牌。

首先要增加新疆本土微电影的生产数量,拓宽新疆微电影题材种类,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影像资源,使新疆本土微电影兼具信息传播、文化输出、塑造新疆形象等多种功能,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传递区域名片的一种注意力资源,使观众能建立起对新疆本土微电影的感情;其次,新疆本土优秀微电影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意识,围绕微电影内容积极开发衍生品,投拍系列剧,通过获得受众的熟识度,努力提升其对外传播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四、结语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3

从广义上角度而言,传媒行业可以分为移动媒体、传媒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如果将其进行细分传统媒体还可分成电影、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等;而网络媒体以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为主;移动媒体则以微博、手机终端、PAD终端等多元化的形式划分。

二、数字技术视域下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数字产品较少

在英国、美国、新加坡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国家在发展国家经济时都将“文化创意立国”作为基础。如果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传媒业都还延续着传统而单一的媒体形态,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媒体时代还未真正的到来。例如我国电视、广播、网络、卫星等数字媒体技术并未实现全面的融合,虽然目前已经逐步实现了报网融合,但是其形式也是“新瓶装旧酒”经常出现传播信息重复,未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情况。

(二)市场相对不成熟

由于我国国民思想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看待文化传媒产业时经常有偏见,加之我国传媒文化消费并未成为居民的自觉消费项目,这些情况都造成传媒文化市场不成熟。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消费还是以吃、穿、用为主,对传媒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低,这就对传媒文化产业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缺乏原创,数字资源不足

每个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形式看,许多在国内大受欢迎的传媒文化产品都是模仿、引进或者抄袭国外的结果,例如电视栏目《中国达人秀》,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等。这使我国传媒产业出现缺乏创意的问题,并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品的一大缺陷。

(四)缺乏品牌效应

品牌对于传媒产业文化来说是品质和实力的象征,随着传媒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传媒产业定位不明确、品牌塑造能力差,这不仅影响了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进程,而且使我国传媒产业失去了市场的保障。

(五)科技含量低下

传媒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移动传媒、传统传媒或者网络传媒都需要在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上受到推动,而就我国目前传媒产业现状来看,传媒产业的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以及技术升级方面由于科技含量较低受到了限制,提高我国传媒产业的技术含量迫在眉睫。

三、数字技术视阈下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之突破

(一)加强数字产品开发

要想使我国传媒产业中数字产品得到开发,首先应当改善传统单一的媒体形式,将电影、卫星、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度的结合,从而搭建出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共享以及资源的相互配置;其次,我国传媒文化产业领域应当认识到数字技术是推动传媒文化产业的根本,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丰富传媒产业中的数字技术形态,并且拓宽数字技术的使用渠道,从而在总体规模上扩大数字技术的使用力度。

(二)积极进行变革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传媒产业市场消费不成熟的情况,需要将旧的传媒产业体制进行改革,提倡并发展全新的传媒产业发展体制非常关键。例如传媒产业下报纸一般有时政类和非时政类构成,我国非时政类报纸经常由于未触及时政而得不到宣传和推广。面对这种情况就应当转变其管理体制,加大非时政类报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从而改变传统的市场格局,使市场消费的整体理念得到转变,最终达到由“生存型、温饱型”市场向着“精神型、文化型”市场前进。

(三)加强创新

传媒产业走向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世界传播国家的传统文化,我国作为拥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国家,在进行传媒产业创新时,可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元素以及深厚的文化资源融入到传媒创作之中。例如将美国传媒产业作为借鉴,美国在制作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时就将我国的民间故事以及国宝充分利用在其中,我国在开发新的传媒产品时也可以大量的发掘我国这些传统的文化,使传媒产业作品得到充实,也使我国文化得到传播和发扬。

(四)构建品牌效应

随着传媒产品不断丰富,首先应当重视传媒产品的品牌效应,明确开发出的传媒品牌在整个市场中的定位;其次,应当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不断提高传媒产品的技术水平,打造出品质一流、技术一流、形象一流的传媒产业产品;最后,以一流的产品作为基础在市场范围内为品牌塑造并且开拓出全新的市场,使我国的传媒产业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席之地。

(五)强化网络生产,提升科技含量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升传媒产业的技术含量迫在眉睫,要想突破其科技含量低的困境,首先应当在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平台方面进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传媒产业提供一个坚实的科技发展平台,使传媒产业也能走向科技产业化之路。

四、结束语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4

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在文化管理之下的传媒企业文化内容的研究,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同样传媒企业也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性质而出现的传媒企业,现今有了性质的转变,我国政策的转变,使得传统的媒体经营的模式有了全新的改变,并且为现代的媒体行业带来了全新的面貌,本文从中国传媒行业企业文化开始研究,包括文化概述以及文化特征等方面,探究文化管理影响之下的传媒企业的发展。我国传媒产业是在

关键词:

传媒企业;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企业管理

现今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逐渐演变成互联网媒体的全面传播,经过改革开放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随着受到影响的就是传媒行业,传媒市场逐渐朝着开放式、自由式的发展方向,并且传媒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传媒企业只有不断增强内部建设,并且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一、中国传媒行业企业文化的兴起

由于国内传媒行业起步比较晚,所以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都不完善,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内容现今也只是处在初级的阶段。我国传媒行业在创建的初期,主要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当时的传媒行业没有完善并且独立的企业文化,在1979年后期,传媒企业进入改革的阶段,在企业管理方面逐渐实行企业化的管理的模式,并且逐渐发展起来。传媒企业对于传媒文化的本质内容、传媒企业的企业文化制度、以及传媒文化体系等内容,都有了全新的理解,现今传媒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要想经久不衰的发展下去,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管理方面的内容,要不断的整理研究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全面完善自身的传媒企业管理的模式,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发展速度。

二、中国传媒企业文化概述

传媒行业自身的组织文化和其他的行业都不相同,并且在中国不断壮大的背景之下,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发展形态,从事传媒行业的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逐渐研究出适合传媒企业的企业文化体制,逐渐形成了全面的传媒行业的行为规范准则,形成了全面的传媒企业创新的管理方式,以及传媒行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被传媒企业之间广泛传播,不仅能够表现出传媒行业之间的相同性质,还融合了企业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样的,中国的传媒行业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下,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特质的企业文化的性质,并且国内外的传媒企业各具特色,我国的传媒企业只有不断研究符合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解决一切困难。

三、中国传媒企业文化特征

拥有相同的认知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并且能够保持相互的独立性,这三个方面是传媒企业的特征之处。其中,具有相同的认知能力,主要说明企业内部的人员能够不断地创新研究传媒文化,并且产生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并且对于文化管理内容都有着相同的见解。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现今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并且文化潮流在不断地变换等,在这些变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拓创新的能力,并且自身的传媒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最后就是相互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传媒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不断形成较高的人员素质,以及相互独立的人格,这就使得不同的传媒企业都会形成不同的团队,这些团队都有着不同的团队精神、不同的团队管理的方式,逐渐也就演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传媒企业文化组织结构。

四、中国传媒企业文化的功能

传媒企业竞争中,企业文化管理内容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并且传媒行业是主要的生产精神的产业,也是文化信息的产业,因此传媒文化产业的作用以及重要性逐渐的凸现出来。

1.加强传媒企业的凝聚力。传媒企业文化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有相同的行业价值观念,相同的传媒行业规范,以及传媒从业人员之间对企业的目标内容和企业立场等,有着相同的意见,这些相同的意识不仅会增强传媒企业团队的凝聚力,还会增强传媒人员对企业的责任感,只有传媒企业文化在同一的理念之后,传媒人员才能逐渐对传媒行业产生自尊心,以及对传媒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一来,科学有效的传媒企业文化中,只有人员的亦是相同,并且行动同一,效率才会不断地提高,才能逐渐的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2.协调成员之间的意识。传媒人员受到不同的传媒文化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企业荣誉感,传媒企业文化的创建,不仅能够使得企业人员拥有归属感,企业文化同样可以逐渐规范人员的行为,并且使得成员之间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所以企业文化的创建的初期,要把协调成员之间的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要具有强烈的号召力量,才能引导员工逐渐实现企业的目标。

3.增强传媒企业的持续发展。传媒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企业文化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创新研究要结合自身的传媒企业发展的特点,并且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善,可以从人员调动、组织的调整以及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逐渐增强传媒企业的持续发展,才能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4.逐渐树立传媒企业形象。传媒企业要逐渐树立自身企业文化的形象,并且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逐渐把传媒企业的价值观念融入社会环境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知传媒企业文化,要树立起传媒企业的形象,逐渐提升传媒行业自身的发展。

五、中国传媒企业文化管理

1.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创造个性化的文化管理观念。传媒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离不了用户的支持,所以传媒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创造出个性化的文化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传媒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策划水平,以及创新的管理水平,同样要塑造全新并具有独立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的增加用户,从而提升企业的收益。从传媒的信息产品方面来说,信息产品要能够贴近用户的需求,并且要注重用户的参与程度,传统的方式就是现场的活动,短信的问候等方式,现今火热的互动方式就是微博和微信的参与方式,让用户加入活动才能让用户了解产品,才能及时的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还有就是要从用户地受众角度来考虑,要能够极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所想所需,并且要能够公平公正的把握住新闻的真实程度。

2.以人为本,提高传媒人员的从业素质。传媒企业文化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现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传媒人员是传媒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同样也是传媒企业文化的制造者,所以对于传媒企业来说,要不断地招揽传媒人才,并且要对传媒人员进行积极地培训,逐渐提高传媒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企业文化中要为传媒人员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并且要不断地提升企业文化中制度的完善,增强员工的幸福程度,才能对传媒企业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

3.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战略。传统的传媒传播的方式的通过报纸和电视等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逐渐实行无纸化传播方式,也就是逐渐演变成网络传播,现今互联网在不断地发展,网络上有丰富的资源,所以传媒企业可以结合线上线下的模式,来不断地增强对产品的推广,要进行多元化的推广方式,但是也不同失去自身的传媒企业特色。

六、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在文化管理北京下的传媒企业文化的研究,本文首先从中国传媒行业企业文化的兴起来时入手,接着写了中国传媒企业文化的概述,以及中国传媒企业文化的特征,传媒企业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具有共同的认知、拓展创新精神以及相互的独立性特征,接着阐述了中国传媒企业文化的功能,以及阐述了中国传媒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传媒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塑造个性化的文化理念,并且要以人为本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要进行多元化企业文化战略等,传媒企业才能不断的长久发展。

作者:舒婷 单位: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天.中国传媒行业企业文化变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2]康燕.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方向与策略选择[D].复旦大学,2010.

[3]李兵.文化传媒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改进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4]刘禹.基于知识资本的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3.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5

关键词:数字技术;传媒文化产业;发展困境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被各行业广泛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技术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结构,推动了融合进程。以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数字技术背景下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缺乏创新

创新是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我国当前的传媒文化产品中的原创资源严重缺乏,节目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创意产业缺乏自己的个性,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其中蕴含的文化缺乏特色,个性及文化创造性不足,山寨、抄袭、模仿问题严重,导致产业的上游出现断裂,使很多企业的存在都只是为了实现国外的创意,一些好的创意也会因为下游市场运作不足,而难以实现经济价值。

(二)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加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新型媒体不断诞生,这些媒体内容的生产和交换都是由用户的社会关系形成的,用户成为媒体平台的主角。电子商务社会化也在向着媒体化发展,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度挖掘了社会化媒体所产生的信息,使其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受众的喜好,并与自身的数据基础相结合,通过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使得传媒文化产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计算机将部分取代记者和编辑,并逐渐扩大这种趋势。传媒机构的内部正面临着转型和重组,因此传媒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适应新型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不但可以生产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和处理,确保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能只是为了开拓传播渠道,更应该重视对大数据潜力的挖掘,使传媒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和冲击。

二、突破困境的具体措施

(一)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传媒文化产业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资源,而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却大多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品牌或内容,使得我国文化传媒原创品牌资源紧缺,应该对我国的文化资源和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以引进来、走出去作为基本战略原则,从而发挥文化资源的巨大优势。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借鉴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主导,有关部门应对传媒行业的转型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传媒文化产业的重组和兼并,建立具有传媒优势的集团产业。比如,湖南广电和报业的整合,将长株潭报社和潇湘晨报社整合为湖南报业集团,而广播影视集团则是由芒果传媒资源及广播电视台整合而成,使得产业结构和资源配比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将市场作为行业发展的主导,鼓励自由竞争,对市场的准入机制加以完善,建立跨国传媒集团,相关部门应该从资金上支持传媒产业,对中小型的传媒企业加以扶持,使其快速发展,从而完善传媒产业链,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实现资源重组优化的目的。与此同时,应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我国文化资源的优势,提高本土行业的创新能力,并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在传媒品牌中融入国家特色,从而增强国家的影响力。[2]

(二)开发及应用大数据

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全产业形式的互联网模式,通过大数据获得经济效益。第一,政府部门应该从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支持数字技术的开发,对大数据进行开放和共享,建立并完善信息数据库。第二,将大数据融入各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传媒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而相关传媒文化产业也要对大数据加以利用,努力打造精准传媒,将数字化作为媒体发展目标。第三,对大数据产品加强开发,在互联网大会中,新浪财经推出的“投资宜”就是利用大数据平台产生的一款大数据产品。第四,传媒文化产业应该坚持创新发展,对大数据和数字技术进行大力创新,将创新作为技术开发的动力。科技是最强大的生产力,不断开发与应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

三、结语

想要实现传媒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首先要对移动终端、数字化出版、报网融合进行开发和推广。但是,我国当前的传媒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原创资源、传统媒体受到大数据的冲击等问题,使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应充分发挥传媒文化产业自身的优势,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努力探索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推进传媒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晓丽,杨珊.数字技术背景下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5):141-145.

[2]王芹,李明,金燕,等.数字媒体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内渗方式[J].新闻爱好者(下),2012,7(12):57-58.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学

本文主要通过新媒体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应对策略两部分进行论述,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高职院校以及教师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1新媒体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具有极强便捷性的特点,将新媒体技术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进行充分的融合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教学的整体体制进行完善,与此同时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范围以及途径,与此同时运用新媒体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更为平等、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但是由于新媒体自身特点的影响,导致其在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众多的挑战,对于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产生极大影响,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想理念的建立造成一定的冲击。

2高职院校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应对策略

2.1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思政教学理念。2.1.1创建双向的交流探讨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进行德育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科学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其基本的来源方式即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在传统的思政教学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活跃度以及参与度不足,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大大下降。如果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工作时能够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的思考活动,形成双向交流的课堂模式,能够达到高职院校对于德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思政教学工作时更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对自己真实的想法进行表述,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基本成型的阶段,其更需要的是教师或是同学能够认真倾听自己的想法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因此教师建立双向的交流探讨教学模式是极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2.1.2与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的融合,构建具有生活性的思政课堂。随着我国相关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与推广,社会网络信息体系已经逐渐成型,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单采用传统理论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再适合于如今教学。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工作时一定注重引导学生提高、运用辩证思维,在实际的生活中选取优良的思想品质进行学习,以便能够达到德育教学创新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掌握、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辩证学习,以此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整体效率。2.1.3重视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将教学的最终效益落实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注重帮助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教师在对我国的传统孝道进行讲解分析时,如果只能依靠相关教材的基础理论进行讲解,不能与实际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并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教师应该在基础教学完成后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明确中国孝道的真正含义,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全面规范学生的思想理念。2.1.4合理借助新媒体技术创建德育空间。在现如今我国新媒体技术逐渐盛行的条件下,思政教学创新改革工作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机结合,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融入现代社会的新型思想创造一个更为平等、高效的德育教学空间。相关教师也应该根据时展的相关趋势进行自主的升级工作,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现如今新媒体盛行的背景下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载体,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使其能够通过更加合理、科学且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吸引更多的学生。

2.2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建新型的思政教学平台。2.2.1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学的创新工作。现如今基于我国信息网络技术逐渐普及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自主的阅读浏览、研究探索等自主发展的学习活动,部分学生已经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变为现如今积极自主的吸取知识。高职院校在进行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时可以与便捷的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提高日常与学生思想互动的程度,积极发掘网络对于思政教学存在的优势以及便利性,创建符合学生兴趣的网络互交平台,通过不同的方式扩展多媒体技术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有效方式。2.2.2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进行思政教学的创新工作。自智能手机问世到现如今,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调查了解发现,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基本每人都会持有一部手机,基于这种情况下,运用手机媒体解决思政教学的相关问题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注重关注的一项问题。手机交流软件作为大学生运用极为广泛的一种软件,教师可以将其合理的运用于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建立相关的微信以及QQ群聊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社会热点进行自主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以便能够在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进行思想理念的升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技术逐渐普及的基础上,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新的挑战,高职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力量,进行教学方法、模式以及内容等不同方面的创新,通过不同的角度提高思政教学的整体效率,以便能够取得教学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莎.新媒体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106-107.

[2]何信.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6.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7

关键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现状;人才培养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是我国所独有的特色教育,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招生教育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纷纷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近年来,面对持续高温的“艺考热”和众多学子对播音主持职业的向往,一些地方院校也争相创办播音主持专业。从早期屈指可数的几所院校发展到如今全国遍地开花,每年的招生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扩展到逾万人,激增的办学数量和招生人数势必带来就业市场的压力。“目前国内包括各级电台、电视台在内的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的用人缺口却还未有如此之大,纵然算上新近崛起的新媒体发展需求,也远无法和极度膨胀的招生规模相适应,毕业生在专业对口这一层面上供大于求已成定局。”①2014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被教育部公布为近两年地方高校中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年有2—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能提供的播音主持相关岗位不过几百个。”②“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基本在10%—20%之间,大量的学生学了四年播音,却无缘走上主播台,不想失业就只有转行。”③据笔者所获取的资料数据显示,目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媒体工作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岗位的少之又少,有些学校对口就业率甚至在10%以下。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了教育培训机构,还有一些学生入职文化传媒类公司,其余的学生则基本选择企事业单位或自主创业。瞬息变化的传媒生态、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实的就业境况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专业教育,在新时代,播音主持大学教育的专业价值究竟何在?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在遭遇媒介变革、播音主持专业优势逐渐消弭、“双一流”大学优势教育资源挤压的重重考验之下,地方院校只有转换办学理念,紧跟时展,立足现实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植开发新的就业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异质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破冰突围,重塑专业价值。

一、入学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晰专业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衡外情、量己力”,基本了解行业发展的景况及就业形势,更好地认知自我,找准自身专业定位,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从而有的放矢地付诸于实践,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一般而言,考入地方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学生往往存在考学原因多元化、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自我认知模糊、专业信念迷茫摇摆、文化基础较薄弱等问题,因此,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就须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精心组建专业教辅团队,切实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专业特点,科学评估自我,发掘自身的特长、优势、潜质,找准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落实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建立学生职业规划专类档案,动态跟踪,有序推进。

二、注重涵育学生的专业精神,培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播音员主持人首先是新闻工作者,新闻性是播音主持的根本属性。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媒体的泛化更迭,新闻传媒人的职业光环不再,“站在船头的?望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专业理想与责任意识似乎逐渐被淡漠,如何重拾专业自信、强化专业坚守、传承专业精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往往面容姣好,自身条件优越,从小到大备受关爱,容易滋生高高在上、轻浮自大、疏于学习、不愿吃苦、懒于钻研的习气。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俯下身子,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田垄地头,关注社会问题,体察百姓生活,感受人情冷暖,助力社会和谐发展。“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真听、真看、真感受、真思考,有声语言创作才能注入灵魂;只有离新闻现场足够近,报道才能鲜活生动接地气;只有沉心、用心、掏心,怀揣对专业的敬畏,不断锤炼打磨、精益求精,主持采写制作的作品才能触达人心;只有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心系人民,专业价值才能得以彰显,个体生命才会更加丰盈。

三、加强与基层媒体及文化部门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初是为满足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对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创办的,如今,急剧变化的传媒格局中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式微,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流向也遭遇窘境。一方面,省市级广播电视媒体播音主持岗位趋于饱和,引进新人机会较少,对毕业生的选拔要求较为严苛,一般不收归正式编制,毕业生较难如愿就业;另一方面,区县级基层广播电视台人才需求缺口大,但囿于地域条件限制,基础条件较差,受众覆盖面小,薪资不高,节目形态较为单一,专业提升空间较小,毕业生不愿意“屈就”。如此一来,大量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转向其他行业,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不对等,造成了专业人才的极大流失。其实,基层媒体恰恰是锻造人成长的摇篮。其相对宽松的用人机制和工作环境给予了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广袤的土地、自然人文融合的地域风情、淳朴的民众、鲜活的基层素材,加上近年来国家对基层、乡村、农民问题的系列关心扶持政策,都为我们的业务创作实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丰厚的滋养。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在基层媒体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再向高一级别媒体进发,这不失为毕业生积极面对就业问题的正确抉择。殊不知,很多知名主持人也都是从基层地方媒体一步一步迈出来的。要帮助学生打消毕业之后一定要到大中城市就业才有出息的错误观念,况且孕育地方语言传播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本就是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本位所在。地方高校平日里要加强与基层地方媒体及相关文化部门的沟通往来,及时获取用人信息,联合开发潜在市场,对口定制培养专门人才。

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重视学生文化底蕴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目前,由于少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市场需求大,工作相对自由,因此,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涌入少儿教育培训机构(还包括艺考培训)担任语言教师。据教育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固定的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更容易习得母语,4—12岁是语言学习最快速的时期,也是关键期,这一期间习得的语言将成为母语,未来可以灵活运用。由此可见,少儿阶段语言能力的形塑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而从事少儿语言教育的培训教师自身的语音、语法规范程度,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将直接作用于孩子语言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孩子的语言成长,这也意味着大学专业教育语言传播人才培养的意义深远。只有抛却浮躁,坚持不懈狠抓专业基本功,夯实业务能力,才能孕育合格人才,不负语言传承的重任。“传播语言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④。声音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赋予声音内涵的根基。语音规范标准、声音优美只是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门槛,文化的积淀才能让声音有所依托,行之远矣。作为地方院校专业教育,应加大对学生文化课教学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强化文化课程考核,督促学生不断提升文化修养。这样,他们才能在今后的少儿口语教学中融会贯通,引导孩子深入理解字词内涵、积极探索文本背后的故事情感,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撒文化的种子,让其感受文字之美、声韵之美、人文之美,从而进一步孕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春风化雨、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大学里就可以让这部分有意愿从事少儿语言教育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增设儿童教育心理学、少儿表演、少儿口语表达等选修课程和相关实践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相应的教学能力。

五、积极开发新的课程,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媒介发展风云变幻,时新性既是新闻的特点,亦是传媒恒以发展的要义。唯有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积极开发新的内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才能焕发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根据调研我们发现,文化传媒公司、影视广告公司、新兴的技术科技公司成为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近年毕业就职方向新的增长点,就业岗位多为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活动策划、文创产品开发、微信运营推广、微博营销等。对此,在专业教学中要适当增加新媒体策划、新媒体营销运营、直播营销、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内容,多训练学生的策划、采写、编辑、摄制、创意能力,助推学生建立互联网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新兴媒体技术。此外,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紧跟传媒发展动态,对接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移动音视频内容创作、短视频制作、手机直播、数据新闻、人工智能、礼仪商演主持、电商直播、故事表达等新课程,致力培养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型传播人才。

注释:

①李峻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06):90-93.

②谭力.口语传播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的优化与实践———以钦州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13(10):151-153.

③钟妍.从“播音主持”到“口语传播”:台湾口语传播教育经验的反思[J].新闻知识,2014(11):3-5.

文化传媒推广范文8

关键词:新闻传媒;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现代化新媒体以及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期,传统媒体会受到一定发展问题的影响,尤其是国有新闻传媒企业承担着新闻、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责,其中的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成本管理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获得短暂的经济收入,而是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现代化背景下,电子设备以及网络智能终端的应用变得更加普遍,使得新闻传媒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创新型业务的开展以及步入发展的新时代,成本控制模式改变也迫在眉睫。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媒行业如何展开成本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1传媒行业成本管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具体概念上来看,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是对上述内容的管理的总和。通常根据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等方面不断促进。新闻传媒行业主要成本有纸张购买和印刷、投递和人力资源的成本,因为纸质新闻媒体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导致业务受限和成本上升,新闻传媒行业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也在不断丰富,新媒体的宣传、推广也逐步创新,以此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改善发行广告收入降低以及成本支出变多的情况,活动成本支出增加也逐渐发展成为新闻传媒企业的重要问题,成本管理难度不断上升。新闻传媒企业需要将目标放在以下成本管理之中。首先是全面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积极变革原有的放宽型管理政策;其次是对传媒行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进行深入管理,减少以点带面问题的产生;再次是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形式[1]。成本管理质量对经营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管理理论指导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媒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但是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成本管理意识不足

现代化背景下,部分国有新媒体管理过程中,行政化现象较为明显,不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也未能得到相应的创新,导致成本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部分传媒企业管理的领导人员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这些管理人员认为企业获得经营收入主要是通过拓展业务进行的,忽略了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措施,同时也忽略了成本管理对企业增值的促进。除此之外,从新闻传媒的方向出发,部分企业将成本管理的中心放在收支管理的方向上,对于成本损耗、资金无法被合理利用等方向的问题而言,也是对成本管理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内容[2]。传媒企业传统管理过程中,总是将宣传效果以及出版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将出版安全作为新闻传媒企业发展的中心,而日常工作中成本管理却未能得到重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有一定的不足,将成本管理认作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略有不足,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成本管理部门未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成本理念的培养也让工作人员将成本管理放在基础的概念之中,企业实际经营效果中,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也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1.2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来说,企业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以及考核等成本管理的环节之中,将成本控制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以此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获得经济收入。现阶段传统新闻行业成本管理仍然处于事后管理的环节,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对产生成本的核算、分析以及考核,一般将重点放在核算以及分析之中,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成本发生之后才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对核算结果的分析未能从其中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因此没有收到新闻传媒的重视,进一步实现对类似情况的控制作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没有科学的预算制度以及预算制度无法有效执行、未能对产生的成本进行科学控制;未能优先对重点控制环节进行规划,没有制定具体的预算计划;未能创设绩效考核管理的措施,部分企业更加关注经营业务人员的收益考核,见见使得工作人员忘记了成本支出的重要性,因此,如果依然根据原有的出版工作量考核新媒体编辑。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重心也是财务核算,并未形成事后记账的意识,忽略经营成本分析的重要性,未能按照具体的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点到面的进行成本控制,制定出科学的控制制度[3]。另外,新闻传媒企业没有发挥预算编制规划的重要作用。科学可行的预算编制指导者新媒体传媒企业业务的具体工作,可以实现对资源、资金的合理统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成本管控的目的。从新闻传媒企业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的问题。第一个方向,编制时间较晚,新闻传媒企业会在上一年度工作完成后,进行预算编制,这主要是因为在每一年的年末传媒行业会吸引较多的广告商,而广告又是新闻传媒企业的主要收入,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计划制定的时间要略早于预算编制,也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无法得到预算编制的有效帮助,进一步致使预算和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个方向,新闻传媒企业的发展核心是广告业务,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就需要度成本、销售进行相关的预算,从销售预算的层面出发,新闻媒体预算编制一般是按照三年来企业销量情况制定的,企业经营目标以及战略规划是其中的指导内容,但是从新闻传媒企业和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仅仅利用年度预算展开相关的业务,那么就无法发挥预算的约束以及控制作用;在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新闻传媒企业对基础数据的控制不够规范,通常是以上个预算阶段的收支预测作为基础,然后将经验数据进行整合,测算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时,精准性比较缺乏,细致性也略有不足,再加上费用利率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预算编制方案无法得到具体实施,利用广告、宣传活动的收入,改善现阶段发行业务的赔本问题,新阶段传媒企业盈利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成本管理问题有待解决。

1.3印刷成本、投递成本较多

2018年是新闻纸张价格最高的时期,那时的纸张一吨可以卖到6300元,纸张价格从始至终没有低于6000元,使得新闻传媒企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报纸投递成本较高,通常根据邮发订阅,邮发订阅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通过邮局将报纸送到顾客手中,再加上邮局投递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因为邮局投递需要收的费用较高,一般占据在发行价格的37%左右,如果出现临时加印的情况就需要再增加临时付费。印刷成本以及发行成本主要受到生产的影响,因为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许多印刷厂不堪重负最终关门,传媒企业与供应商的协商空间也逐渐较少。一般来说,邮发订阅的主要承担着是邮局,成本较高并且无法调整。

1.4人工成本较大

新闻媒体企业主要产品是那些稿件,因此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经济投入,新媒体业务传播渠道比较广泛,其中纸媒、微信端、微博端、应用软件等也需要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因为新闻企业新闻传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常常加班进行版面工作,虽然企业加班的员工提供一些经济补偿,但是仍然需要利用更多的工作人员负责各端的信息,因此企业需要支付的人工费用也在不断上升,有时部分企业为了获得传播效果忽略了对人工成本支出的认识[4]。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于采编人员绩效考核的手段仍然停留在纸质媒体的阶段,新媒体业务在传统新闻媒体行业中没有得到创新发展,导致人工成本支出比较复杂,新媒体编辑人员的工作任务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新媒体宣传效果和绩效工资的结合不够紧密,使得人工成本支出不受控。

1.5各项活动成本支出较多

现代化背景下,传媒企业经营支出越来越多,而每年获得的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于此,传媒企业已经逐步提升对宣传工作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广泛的应用,以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活动的展开需要消大量的成本,但是因为各个项目活动情况有所差异,因此产生的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作人员需要对传媒行业中的每一项成本支出的原因以及用途进行掌握,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经验并形成自身优秀的责任意识,但是执行过程中收获的利润略有不足[5]。经营人员考核项目设置的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活动需要的经济投入,一些企业主要重视收入额完成情况的具体调查,却忽略对利润情况的要求,导致经营人员忽略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性,忽略相关细节的掌握。项目活动具体进行的过程之中,总是会存在一些无法避免和控制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支出,导致活动收益下降。

2新闻传媒单位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2.1业财融合,完善成本管理形式

传媒企业很容易受到一些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传媒企业财务风险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传媒企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加入财务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针对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人们不再利用传统每天获得信息,新媒体获得信息的形式不断丰富。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截止到2018年,国家私营新媒体在广告方面的收益与2017年对比上涨了38.9%。基于此,传媒企业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创新财务思想,加强对行业发展背景以及市场环境的了解,促进工作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财务的视角出发,提升对企业业务发展的关注,加强和部门之间的沟通,自觉提升企业财务以及业务的有效融合。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也需要不断深入财务管理之中寻求问题,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思维,促进企业业务发展以及长远进步。

2.2加强成本管理投入

企业风险控制目标和控制意识的提升,对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主要通过一些媒体资源,获得广告权和权,并将这种方式作为自身经营的主要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传媒企业中媒体资源的利用率,并加剧了媒体资源寻求风险的问题。媒体资源成本以及媒介购买吃那个不能的提升,都会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展开科学的成本管理才能够促进自身发展。想要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内容入手。首先,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风险识别体系,并将此作为基准展开对风险因素的调查。其次,建立较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利用科学的手段,针对可能造成成本风险的原因、程度以及范围展开科学的调查,并且利用收集数据信息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数据模式,以此对风险可控范围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目标。第三,构建科学的风险应急体系,根据业务不同展开不同模型的建立,对企业将要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展开深入调查,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规避措施以及管理技巧。一旦出现成本风险,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自身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确保可以在第一时间对风险进行识别,并且提出相关的处理意见以及解决措施,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第四,传媒企业成本管理不仅仅需要推动行业进步。还需要从提升经济利益的角度展开企业的战略决策。针对传媒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体系的影响,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够推动成本管理发展。文化传媒企业的产品需要经过广播电视总局的审批,也需要充分根据消费者心理,建立更加新颖的内容,以此适应时展变革。因此,传媒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自身工作和企业发展相关性的认识。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也需要从经济利益角度结合入手,根据传媒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将提升企业价值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提出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有针对财务创新意见和建议,逐步应用在企业的重要决策以及战略制定之中,有加强新闻传媒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够让企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和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多样化的市场给传媒行业成本管理带来一定促进作用的额同时,也让该项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新闻传媒企业成本管理带向新的发展方向。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更加可续的成本管理机制,将成本管理的导向性作用进行充分激发,对资金支出、投入、定位和收益工作进行可持续管理,加强对成本管理意识科学创新的重要认识,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竞争实力提升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到企业的业务之中,充分展现自身的优点,让企业能够获得更加专业化的发展意见,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莉莉.浅谈新闻传媒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者,2020,34(1):80-81,145.

[2]李娅.新闻传媒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J].财讯,2020(26):88-89.

[3]张永康.融媒体下电视传媒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30):189-190.

[4]曹丽.试析传统传媒行业管理会计创新[J].财会学习,2021(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