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写作论文范例

外语写作论文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育;课程设置;外语院校

引言

英语教育指的是英语作为外语的英语学科教育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成为一个专门服务于英语教师教育的独立学科(胡银萍2016)。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且英语教育专业一直承担着培养英语教师的责任,因此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方式逐渐受到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英语教育专业通过“英语+教育”的模式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合格外语教育人才。本科学校建设英语教育专业,能够推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

一、相关研究综述

英语教育专业在国外又称TESL、TESOL、ELT、TEFL、EE,美国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英语教育专业(李辉2011)。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关系着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目标能否实现。在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课程设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季舒鸿(2012)提出了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思想性、实践性、师范性和学术性;刘蕴秋和邹为诚(2012)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教育见习课程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和职业需求的影响;陈卫安和申玉革(2014)认为运用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类课程。孙旭春和刘立伟(2014)对两所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均不重视教师教育课程。李宏强(2018)研究发现西北6所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没有开设,因此他提出要合理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师。现有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和地方师范院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外语院校的研究几乎没有;另外,以往的研究者只选择课程类别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对课程设置的全面研究较少。外语院校开设英语教育专业,旨在打造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师范教育专业。本研究选取三所重点外语院校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的现状入手,具体分析课时学分、课程组织和课程内容,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课程设置分析

笔者通过登陆三所外语院校的学校官网主页,查看公布在网站上的最新培养方案,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三所外语院校的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为了便于分析统计,笔者将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大致分为四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从上表可以看出,三所外语院校的课程比例各异,学分要求也不尽相同。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分别是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以上三所外语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例占总学时的30%左右,仅次于学科专业课程的学时。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全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刘晖、兰应飞2016)。三所外语院校提供的通识教育课程大体相同,但在大连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明确规定现代汉语、汉语写作、中国文化为必修课,而其他两所院校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大多数高校中,英语专业忽视汉语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汉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然而相关汉语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使学生具备系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三所外语院校均设置了丰富的学科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分为基本技能课程、语言文化课程及学术写作课程。三所外语院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最高,大连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均超过了40%。在英语基本技能课程设置方面,大连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课程数量超过了20门,如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阅读课被分为阅读Ⅰ、阅读Ⅱ、阅读Ⅲ、阅读Ⅳ,口语课被分为口语Ⅰ、口语Ⅱ、口语Ⅲ,语言技能课程划分过于详细等,因而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技能课程,严重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专业技能课程仅有十几门,把说、听整合成一门课程,开设了英语视听说课程,这一做法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虽然三所外语院校均开设了学术写作课程,但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术写作课程仅为1学分,开设时间只有半学期,没有被重视,占总学时的比例太少。教师教育课程关系到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培养,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课程。笔者所指的教师教育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三所外语院校的课时比例均不到10%,其中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4.98%,课时比例偏低,提供的课程数量平均为7门左右,且大多为理论课程,如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实践课程几乎没有。虽然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包含教师教育课程,但是三所外语院校都没有明确规定哪些课程为必选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教育见习和专业实习。三所外语院校的实践课程课时比例相差不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训练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能力。三所外语院校均规定学生需参加教学实习,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完成18周的实践教学。专业见习是从教育理论学习到教育实习之间的过渡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到教育机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三所外语院校中,只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置了教育见习,其他两所院校均没有要求。

三、结果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外语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通识教育课程中忽视汉语课程的开设;学科专业课程占用学时过多,技能课程分类过于详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学时太少;教师教育课程学时比例偏少,缺乏教育实践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过于单一,实践课时少。笔者对外语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识教育课程中增设汉语语言和文化课程

虽然大多数大学开设了“大学语文”,但学习时间是一学期;有些院校甚至没有开设汉语课程,这显然忽视了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汉语和英语都应该很优秀。英语教师深厚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够增加英语课堂的魅力。所以,增设现代汉语、汉语写作及中国文化等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整合相关语言技能课程,增加学术写作课时

语言教学必须遵循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听和说是同时发生的,这两种技能应该同时学习。大多数高校虽然开设了英语口语、阅读、听力等课程,但由于分类过于详细,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习得。另外,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还要具备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大多数高校现有的论文写作课程课时偏少,造成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论文质量不高。增加学术写作课时,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步骤,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进而提高学术研究和外语教学的能力。

(三)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课时,提供教学实践课程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词汇、语音、语法、语篇等语言知识,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有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要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教育教学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仅靠几门课程很难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因此,应该增加教学实践课程,如微格教学、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教学的初步经验,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打好基础。

(四)丰富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个性化声音;模糊限制语;论文写作

写作声音作为衡量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国内外研究者的热点课题。目前写作声音的实证研究既关注写作声音自身的语言要素又关注影响声音建构的外在因素,这些研究在帮助学习者进一步了解写作声音的同时,也为教学者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视角。在写作中,强化声音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其中表达作者思想和意图的模糊限制语也是重要手段之一。模糊限制语的恰当运用体现了写作者对话语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追求,是写作个性化声音的重要反映。鉴于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声音强度的影响不言而喻。国内目前关于写作声音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而作为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指导者——中学英语教师在学术论文所体现的个性化声音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学英语教师的学术写作多以教学研究为主,缺乏相关的学术指导,了解他们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究学生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体现。所以本文尝试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角度来探究中学英语教师论文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方式。

一、个性化声音

个性化声音与文章质量密切相关,标志着作者与其他作者在立场、观点和身份方面的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肯定声音对写作的影响,但有关声音的界定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目前具有两大代表性流派:一是以英国语言学家Elbow和Stewart为代表的表达主义者(Expressivists),他们认为声音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典型象征。在Elbow(1999)看来,作为个人观点的重要表现,作者在写作中要明确自身的个人声音。Stewart(1992)也视其为写好文章最根本的因素。另一学派则是以语言学家Ede,Prior,Mastuda,Atkinson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者(SocialConstructivists)。与表达主义者不同,他们认为声音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和文化相互依存的。比如Matsuda(2001)对声音的界定:声音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社会中存在的却又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语言或非语言因素达到的一种综合效果。这是声音第一次比较正式地被定义,但声音本身仍然难以琢磨,研究者依旧没有停止对其探究。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Hyland(2008)提出的定义声音的新的理论模型,他认为学术写作一方面需要个人声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所以其模型又被称为互动性声音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模型平衡了两大流派关于声音的争论,验证了声音同时具有个性化和社会依存性,为研究者继续探究声音在写作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提供方向。

二、模糊限制语体现的个性化声音

模糊限制语在书面和言语交际中使用广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1972)提出并给出明确的定义:模糊限制语是指使语言变得更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语,如kindof,really,relatively等。它可以用来直接呈现作者对话语的主观态度,或在作者对话语作出间接评价时提供合理依据。语言学家从多种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分类,这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Princeetal(1982),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划分,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作为影响写作声音的基本语言要素之一,模糊限制语对声音强度的影响也备受关注。语言学家Gross&Chesley(2012)认为借由模糊限制语写作者在遵守科学行为规范的同时,可以更严谨地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语言学家Helms-Park&Stapleton(2003)看来,写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则是弱化个性化声音的一种体现。同样地,赵冠芳(2013)在探究如何可靠地测量声音强度的过程中发现,在文章评阅者看来,写作者可通过灵活运用模糊限制语展示自信,但该要素使用越少越能体现权威声音的强度[1]。由此看来,模糊限制语对个性化声音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文以Prince等对模糊限制语的划分为依托,以《基础外语教育》2019年全年近40篇中学教师论文英文摘要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学英语教师二语写作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个性化声音。

(一)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个性化声音

从语义范畴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就是依据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对话语结构进行修正的词语,它能够使话语的真值条件发生变化,促使话语结构原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对话题的认识。具体来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能够细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使话语与实际情况在程度上更加符合的修正语即为“程度变动语”,如somewhat,quite,really,almost,kindof,sortof,alittlebit,moreorless,tosomeextent。这些词语使说话者避免武断,表达变得更加得体。给话语限定某种范围的词语则为“范围变动语”,使用这类词语进行论述可以使句子表达更严谨,如roughly,approximately,nearly,about,over,morethan,orso,atleast,inmostrespects。在使用这类模糊限制语时,因为说话者一般都会涉及具体数字,听话者完全有能力在相应的范围内去理解文章想要探讨的话题。听话者仅需要考虑范围大小,而不必在意讨论的话题与具体情况的贴合度。无论是程度变动语还是范围变动语,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所陈述观点的谨慎态度,展示了写作声音个性化的一面。然而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写作中几乎没有任何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体现,他们在写作中将这些表达排除在外,以非常肯定地用词阐述文章观点。比如,English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splaysacrucialroleintheacquisition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fortheyoungergeneration(Xu,2019)[2]。从作者的用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对青年一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在整句话中没有任何程度上或者范围上的修正语,作者想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个人观点的权威性。但与此同时没有给读者留有任何质疑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所述观点的谨慎度。

(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与个性化声音

与改变话语结构真值条件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不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句子的本意,而是让话语中肯定的语气趋于和缓。说话者通过使用这类词语表明话语是来自说话人本人或者第三者。据此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用于表明说话者本人的观点或态度,或者对所讲内容的直接猜测。在此情境下,一些第一人称代词(包括单复数)的使用往往被包含于直接缓和语中。这样一方面说话者明确了对自己观点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使听话者意识到这是说话者的主观看法,并非绝对正确或证据确凿的事实依据,仍需要听话者本人对其准确性做出合理判断。这类词语虽然以第一人称陈述观点,但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语气相对和缓。比如,inmyopinion,Ibelieve,asfarasI’mconcerned,Isuppose,Iamafraid。与此同时,说话者如果不直接表达个人立场,而是借用第三者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时使用的词语则被称为间接缓和语。间接缓和语和直接缓和语都使句子的表达趋于缓和,但间接缓和语将说话者排除在外,避免承担责任的同时又保全了说话者的面子。典型的间接缓和语有itissaidthat,accordingto等。相较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而言,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中略有体现,但这种体现也仅限于借用他人观点或态度表达自身看法的间接缓和语,在本文所分析的所有文章中均未出现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的直接缓和语。比如,Asadvocatedbythecurriculum,teachersshoulddesigncomprehensive,relevantandpracticalEnglishlearningactivities(Fu,2019)[3]。在这句话中,作者借用大家都熟知的“新课标”(asadvocatedbythecurriculum)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支持自己的研究设计,在进一步巩固自身观点权威性的同时,也给读者留有自我判断的余地。当然类似这样的间接缓和语在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写作中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研究对象依旧选择直接肯定地用词表达自身观点或态度,而将各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排除在外。

三、结语

学术写作离不开个性化声音,个性化声音的强弱也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学教师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学教师在学术写作中为巩固个人论点的权威性,极少使用甚至不用模糊限制语,少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只是相对集中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类型相对单一,模糊限制语变成了弱化个性化声音的一种体现。但本文认为,模糊限制语虽是使观点变得模模糊糊的表达,但它是作者谨慎写作态度的客观体现,是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赵冠芳.国外写作声音研究:回顾、分析与启示[J].外语界,2013(3):67-76.

[2]徐恒栩.高中英语学科素养中的母语文化意识培养与实践路径探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9,21(6):76-80+110-111.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语言学;摘要;语步结构

体裁是具有一系列具有明确目的的交际事件,体裁特定的语篇结构和语篇结构由其交际目的决定(Swales,1990)。摘要具有独特的体裁特征。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精华组成部分,对于新手写作者来说,掌握写作摘要的技巧对于进入他们所在学科的话语社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ho,2008)。英文摘要撰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期刊的国际检索和收录有直接的影响(李芝、成晓敏,2020)。中文摘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同样对国内期刊收录和检索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术论文摘要的“四语步模型”由Bhatia(1993)提出,根据此模型,学术论文摘要主要由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构成,但是五语步模型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Jiang&Hyland,2017;Swales&Feak,2009;Hyland,2004;DosSantos,1996),即背景、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语步。

一、文献综述

近些年学者们从元话语,修辞语步,语法复杂度,词块使用角度,名词化,语篇策略等角度研究摘要(Abdulaal,2020;Fauzanetal.,2020;Liu&Lu,2019;岳蕾,张奕,2018;李晓红,2017)。也有一些学者从语步角度对语言学期刊的摘要进行研究。有研究从教学研究目的出发,比如蔡基康(2019)基于语步辨认对中国本科生专业期刊英语论文进行读写研究,研究的实验对象为67名本科生,学生被要求对英语论文进行语步辨读,元话语辩读和相关语言表达的辨读,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评估这种语类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出学生的语类能力,读写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显著提高。有研究从期刊语步对比研究的目的出发,刘胜莲和魏万德(2008)基于四语步模型对比分析了中外40篇英文摘要,结果发现国际期刊的摘要绝大多数为含四个语步的完整结构,而多数国内期刊摘要仅由二到三个语步构成。黄萍(2007)基于四语步模型对64篇中外语言学领域类学术期刊摘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期刊的混合语步多于国际期刊。胡芳(2007)把摘要结构划分为七个结构,对64篇中外语言学领域类学术期刊摘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英文摘要中的研究背景出现频率高于中文摘要。中文语料中的研究设计常常嵌入研究目的之中。研究结果在中文语料中的出现频率高于英文语料。综上所述,学者们基于不同语步模型对语步进行研究,但缺少基于五语步模型对近五年中外语言学期刊摘要语步结构进行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五语步模型,对2015-2020年的国内外核心语言学期刊进行语步结构对比研究,以发现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为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语料

本研究,从2015—2020年中,选取影响因子较高的国际SSCI语言学期刊,即在AppliedLinguistics,TheModernLanguageJournal,LanguageLearning,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LanguageTeachingResearch,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TesolQuarterly中选取100篇论文摘要,建立外国作者撰写的国际期刊英文摘要数据库(InternationalAbstractCorpusofLinguistics,简称IACOL),从影响因子较高的国内CSSCI语言学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国语》《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选取100篇论文摘要,建立中国作者撰写的国内期刊中文摘要数据库(ChineseAbstractCorpusofLinguistics,简称CACOL)。

(二)分析方法和流程

本研究首先对两个语料库的各个语步进行人工标注和数量统计。其次转化成可供Antconc识别的文本后进行各个语步频率的统计。最后,对各项语步对比结果进行卡方检验,从而研究两个语料库中语步数量和频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分析理论框架

本研究采用(Jiang&Hyland,2017;Santos,1996;Hyland,2004)的“五语步模型”进行摘要语步的分析。各个语步及功能如下表所示:

三、研究结果

(一)语步数量的对比分析

结果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中外期刊在语步的完整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在五语步(p=0.000<0.05),三语步(p=0.000<0.05)和两语步(p=0.002<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国际语言学期刊摘要中接近半数都具备完整的五语步,共有47篇。而国内语言学期刊摘要中只有18篇具备完整的五语步,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国际期刊的三语步摘要数量显著低于国内期刊,并且无两语步摘要。因此总体来说,国际语言学期刊的语步数量更多,这表示着其摘要更加完整。国际语言学期刊和国内语言学期刊的语步界定都较为明确,逻辑都较为清晰,彰显出国际语言学和国内语言学核心期刊的学术高规范性特点。现将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五语步摘要各举一例如下。例1:等级含义的推导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默认论”和“语境驱动论”对语境如何影响等级含义生成和撤销提出了不同论断[Move1]。本研究采用得体性判断和自控步速阅读实验,以语境影响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汉语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如何解读和加工等级词项[Move2&Move3]。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获得等级含义的能力与母语者相近,而且在上限语境中获得语用语义比下限语境中获得逻辑语义的加工时间要短[Move4]。尽管结果大体上符合“默认论”,但本研究及相关研究结果更支持“基于制约”模型,即语境中不同类型的诱因决定等级词项的解读结果和过程[Move5]。(CACOL)例2:Syntacticabilitiesvaryacrossindividuals.Weaksyntaxistypicallyascribedtolimitedcompetence(knowledge)orpoorperformance(processing).However,withmanyquestioningthisdichotomy,alternativeexplanationsshouldbeconsidered.Argumentsrelatedtolanguageexposureareinsufficientbecauselanguage-impairedchildrenoftenhavegoodinput.Analternativeaccount,thelearninghypothesis,assumesthatindividualvariationinsyntacticabilitiesreflectsvariationinconstruction‐learningability[Move1].Toevaluatethisclaim,wetestedconstructionlearningin495-year-oldEnglish-speakingchildren,targetingtwocomplexconstructionsrarelyattestedinchild‐directedspeech,thoughwithnocontrolofpriorexposure[Move2&Move3].Theresultsrevealedthattherewassubstantialvariationinthechildren'sconstruction‐learningability,whichwasstronglyassociatedwiththeirperformanceonstaticstandardizedlanguageassessments(theTestofReceptionofGrammarandtheRenfrewActionPictureTask)andthatnonadjacentopenslotswereproblematic[Move4].Whileourfindingssupportedthelearninghypothesis,furtherresearchshoulddeterminecausesofindividualvariationinsyntacticability[Move5].(IACOL)

(二)语步结构的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中外核心语言学期刊中均出现了嵌入语步的现象,比如方法嵌入目的和方法嵌入结果,现各举两例如下。(方法嵌入目的):例3: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二语口语动机、努力程度和二语口语水平的关系。例4:Applyingacomplexdynamicsystemsviewofwritingdevelopment,thisstudyexploredhowdevelopmentalvariabilitycancontributetoconceptualizingchangesinL2writing.(方法嵌入结果):例5:通过分析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数据,本研究发现两名教师都认为英语写作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综合能力为目的,且与其他技能的培养相融合。例6:Usinga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thestudyfoundthatcollocationaccuracy,lexicaldiversity,andwordfrequencyaresignificantpredictorsofhumanevaluationsoflexicalproficiency.对嵌入语步的分析可发现,中外期刊的方法嵌入目的语步,都倾向于将方法作为从句,主句都落在目的或结果上。通过卡方分析结果可知,中外期刊在背景语步、目的语步、方法嵌入目的语步、方法语步和结论语步的出现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国际语言学期刊中有62篇都存在背景语步,而国内语言学期刊中仅有39篇,这表明了国内作者的背景语步意识需要加强。其对研究背景,研究差距等的交待还需要进一步在摘要中得以体现。国际语言学期刊作者的注意力更聚焦于当前研究与以往相关研究之间的联系。对研究背景的交代使作者能够将自己的研究纳入一定的研究范围,从而更加明确研究的目的,阐明研究的意义。从分析结果还可知国内语言学期刊作者更倾向于用嵌入性语步交代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相比较之下,国际期刊更倾向于用独立语步交代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分析结果显示出国际语言学期刊中有89篇存在结论语步,而国内语言学期刊中仅有64篇存在结论语步。这说明国内期刊作者的结论语步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摘要不仅仅需要指出研究结果,还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从而发现其蕴含启示和应用价值。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此研究发现国际语言学期刊摘要更完整,这与刘胜莲和魏万德(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此研究结果显示出国际语言学期刊作者使用的背景语步更多,这与胡芳(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胡芳(2007)所选语料来自30篇国际语言学核心刊物英文论文摘要和30篇国内语言学类核心刊物中文论文摘要,对其进行的体裁结构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英文摘要中研究背景的出现频率要高于中文摘要,分别为53.3%和36.7%。此研究结果还发现国内语言学期刊作者更倾向于用嵌入性语步交代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相比较之下,国际期刊更倾向于用独立语步交代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这与黄萍(2007)的研究发现国内期刊的混合语步多于国际期刊也一致。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非英语专业;

本科生;教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国家开始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发出中国声音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语仍然是全球学术界沟通传播的通用语言。因此,提升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于2016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全国高校的英语课堂体系中加入学术专业英语。此政策出台后,各大院校积极探索建立学术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学术英语写作与通用英语写作在结构、引证以及语体上又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且两者在教学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双一流”院校中,开展的国际化教学和全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发展趋势,学生可通过网络或面授的方式,参加国外知名高校的授课和英语讲座、国际学科学术会议或比赛。能用英语做学术报告、撰写和、检索和查阅文献已经成为未来大学生必备技能。我国部分重点高校的大学生英语水平与能力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数具备与其能力和认知水平相符合的学术英语能力,基本上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国际化课程。但据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普通院校学生还远远达不到学术英语国际化学习的基本要求,读不懂英文专业论文,不知道有哪些知名学术期刊,对怎样查找文献等都一无所知(钱杨等,2017)。在吕长竑等(2016)在对相关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自评均认为“用英语写文献综述、摘要、报告或论文”和“用英语听外国学者或专家的讲座、讲课”是学术语境下最薄弱的两个技能。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不应只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门语言,而是必须转向为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相关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黄国文等,2014)。学术英语写作作为学术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侧重于提高学生在表达学术思想、捕捉专业动向、参与专业交流过程中的写作能力,在材料选取方面更具有鲜明的专业倾向,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说明和论述倾向性也较明显,在格式上更具有专业的规律性。但我国针对学术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仍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实践,大多数高校并不会在非英语专业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且教授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师资有限,从而导致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缺乏较强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游玉祥等,2022)。因此,各大高校以及英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术写作人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困境

2.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多数教授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多数由教师主导,学习实践活动少、教学内容死板,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多数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般是在讲解写作技巧、词汇、语法和对教材内范文后再安排创作任务,而学生多数是对其范文框架进行模仿写作,完成以后由教师对写作成果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注重语言的正确形式及其运用方法,可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触知识点,此外,教师过多强调一般英语写作基础技巧,忽略对学生专业英语学术论文写作重点内容系统的讲解和指导,如篇章结构功能,文献研究搜索、学术语言特征及学术规范等(黄国文等,2014)。

2.2线下教与学的局限性由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是相对公开的科学语体。文章的用语都有自己的词汇特点与语言特色,这与通用英语写作有很大区别。学生较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学术文献,基本都是围绕教材开展学习,部分学生都不知道有哪些有名的国内外期刊,学术文献该如何借助互联网搜索查找,非学术文章和学术文章如何区分等问题都一概不知。而部分教师在课堂讲授学术英语写作也只注重一般写作技巧的讲解,或者专注于教材内容,没有帮助学生搜索更多新鲜前沿的文献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实践,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性思辨精神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学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不高,写出来的学术英语作文局限于模仿,刻板且无创新,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很难得以提升。

2.3非英专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设置不合理虽然学术英语(EAP)已经被列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很多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般都会被设定为选修或不开设,部分院校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穿插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而没有形成专业的课程制度。同时,也由于教授英语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师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对前沿学术的敏感性,更要懂得如何将专业和英语相结合,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挑选具有代表性和价值性的学习文献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分析。但目前大部分学术英语写作教师会将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转化为通用英语写作课程、词汇课程或者文章翻译课程,无法在学术英语写作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另外,相关研究调查发现,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开设时间晚,开设课时少)、课程目标不够明确、缺失评估体系等(游玉祥等,2022)。虽然现有的教学大纲中包含了对非英语专业开展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实用性以及专业性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要求和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无法起到指导作用。

3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模式

3.1“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能力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网络平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学生借助网络可以多维度高频率地学习,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前沿的学术英语文献材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同学和教师的及时沟通、上交作业等。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建立虚拟写作辅导中心。教师可每周设置固定辅导时间,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的辅导与修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且系统的学术写作知识体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其次,在线下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英语写作系统的基础知识讲解和对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可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结合线上线下,建议每周最少两个课时,每个知识点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课时完成。

(1)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学生需通过互联网登录学习通等网络学习平台提前预习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内容,这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重要环节。线上课前预习需要教师提前系统梳理学术英语写作相关内容,并按每个章节和知识点录制相关视频和课件上传至平台,并对每个知识点设置任务再布置给学生完成,如对writingsummaries这个知识点里的useofsynonyms,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索相关文献,找出文献中的相关例子。

(2)课堂学习阶段课堂中。教师先讲解相关知识点内容,教师对学生预习和课后完成的作业提出意见,总结学生易犯错的部分,或者引导学生小组互评。讲解知识点之前,教师用问卷或者提问方式进行知识点前测,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点预习的情况。接着,教师根据前测结果有选择性地讲解新的知识点,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分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录制讲课内容,并于课后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讲解部分结束后,教师可在第二个课时再提供更多的相关文献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文献篇章、结构、功能及其逻辑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英语逻辑思维,提供相关脚手架练习来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

(3)课后巩固教师可布置相关知识点的写作作业或允许学生自主选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专业挖掘,教师需及时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并提供帮助;也可借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学生在课后可利用线上平台,如MOOC,或者其他网络学习平台多维度地学习和回看任课老师知识点讲解内容,或者观看其他老师的学术写作相关课程视频来巩固学习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课堂记录学生在学术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写作成果等。教师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测试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知识运用水平,确保教师评价的真实性与全面性。

3.2将写作技能训练与专业内容相结合教育心理学指出。不管何种教学都必须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产生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所期望的教育目的。尽管非英语专业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单词和写作技巧,但是还不足以满足目前大学生出国留学、研究生学习及毕业等的需求。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使学生对学术语篇结构的特征以及语体风格更加熟悉,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摘选不同文献作为教学材料与范例,尽可能朝着学生专业的方向倾斜,使其可以不断拓宽自身专业的学术空间。例如,不同学科的英语学术专著、学术期刊、学术网站以及学术语料库。教师要强调对学术英文撰写过程中创作策略的掌握与运用,诸如主题筛选、资料查阅、初稿写作以及修改等。教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提供专业阅读清单、推荐专业期刊等的方法,以协助专业英语老师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线上线下的实践活动。例如,阅读相关学术杂志、参加专题会议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术诚信观,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英语写作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大高校要意识到系统科学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对于培养各个行业领域所需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科研创新能力且能熟练运用外语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发出“声音”的复合型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在我国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广大外语教育者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利用多元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来切实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

[2]吕长竑,李京肽,周军.美国高校学术写作课程体系调查研究[J].外语界,2016(4):43-49+57.

[3]梁雪松.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4).

[4]钱杨,王婷.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渐进式教学内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62-264.

[5]游玉祥,李丽.混合教学理念下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2(2):13-14.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5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英语写作是《标准》提出的四种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它作为一种语言产出能力,能够衡量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水平。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必考内容。《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对一至九级的写作标准作了具体的规定。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阶段日益凸显,高中英语写作研究也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综合来看,国内的外语类期刊主要关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对高中英语写作关注较少。《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国内专门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研究的期刊,这些杂志刊发的文章能够代表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总体发展情况。研究整合依据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系统的方法,以发现针对某一问题的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独一项研究代表性不强、各项具体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的窘境。[1]通过对这三本期刊中有关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进行整合,我们可以了解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主要内容、特点、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为此,笔者以2005~2011年七年间这三本期刊中刊发的有关高中英语写作的文章为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展现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范式、问题与前景,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二、调查与分析   笔者以“写作”“、作文”“、书面表达”等为关键词,对2005~2011年刊发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等三本期刊上的文章进行检索,然后根据文中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筛选出与高中英语写作相关的文章,共224篇。为了便于分析,笔者从研究的基本趋势、内容和类型三个维度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以呈现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1.研究趋势   2005~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等三本中小学外语类期刊上共刊登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相关文章224篇,可见,国内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和写作研究相当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图1中可以看出,七年间,高中英语写作研究成果数量在平稳发展的同时逐渐上升。其中,2008年论文数量最多,共41篇,占论文总数量的18.30%。这说明,随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大力发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人员尤其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关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写作教学地位的上升也促进了写作研究的发展。   2.研究内容   根据统计文章的研究内容,我们将224篇文章致分为五大类(见下表)。七年间,我国高中英语写作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英语写作的各个层面,焦点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有相关文章125篇,占文献总数量的55.80%。这说明广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研究者最为关注写作教学层面的研究,他们积极探讨写作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寻找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三本期刊关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为中小学外语教师服务的办刊宗旨和指导思想。其次的研究重点是针对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分析、写作反馈以及作文评分等方面的写作评估与测试,有相关文章51篇,占文献总数量的22.77%。这说明,如何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意见、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作文以及对历年高考书面表达试题进行分析等内容都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高考指挥棒在发挥调控与引导的作用,高中英语教师以高考书面表达试题为切入点,积极寻求有效的作文评分方式与反馈形式,以指导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也有一部分研究以学生作文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作文中的语块和连接词的使用情况、时态错误分析等,这一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章有23篇,占文献总数量的10.27%。还有的研究者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关注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心理特点,共有相关文章18篇,占文献总数量的8.03%。最后,还有少量对高中英语写作课程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完善课程的建议。鉴于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写作研究中最主要的内容,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写作教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笔者将125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章,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细分为以下七类。(见图2)如图2所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写作教学模式和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这两大类,各占论文总篇数的25%和20%,另有18%的研究关注写作教学法,三者数量共占到写作教学研究总量的63%。这说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教”写作,高中英语教师积极地寻找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和策略。此外,还有一部分研究就英语写作训练与高考书面表达备考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广大高中英语教师交流经验。另有10%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还有少量研究对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如何合理使用高中英语教材、如何发挥教材的作用,以促进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3.研究方法及类型   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证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实证研究以系统的、有计划的采集分析材料为特点,包括定量、定性研究以及二者的结合运用;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经验总结和观点陈述、理论思辩等。[2]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程晓堂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分类方法,将上述224篇文章分为五个类型。[3]一是观点与评价陈述与交流,这类研究主要是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陈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讲述针对某个问题采用的解决办法,与读者进行交流;二是教学实践与反思,这类研究的作者主要是中学英语教师,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英语写作教学理论、探讨新的写作教学模式等;三是现状调查与分析,这类研究的主要特征是围绕某一现象或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4]或者定性分析学生的书面表达、高考写作试题等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等;四是理论探讨与研究,这类研究一般通过引入某种理论,分析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的思考出发,得到诸多启示,然后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分析;五是教学实证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提出假设或研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学实验等方法,以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类型主要分观点陈述与交流、教学实践与反思两大类。这两类文章各有83篇和47篇,分别占研究总数的37%和21%,共计58%。这说明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研究者主要是中学英语教师,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广大英语教师擅于从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认真思考梳理,最终形成系统的认识,从而反思写作教学。实证研究与调查分析类的文章在高中英语写作研究中也不少,共有69篇,占研究总数的3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有研究质量高、深度广,也说明了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英语写作研究。此外,还有25篇文章涉及教学理论探索与研究,占研究总数的11%。这说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十分关注语言教学、外语写作、认知等相关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理论回归实践的研究能为英语写作教学带来诸多启示和建议。#p#分页标题#e#   三、研究特色与展望   近年来“,写作”逐渐从一个边缘性的、附着性的学科角色中独立出来,外语教学慢慢改变其偏重阅读和听说技能培养的现状,开始将目光投向“写作”这一重要领域,写作教学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写作教学地位的上升促进了写作研究的发展。[5]在《标准》的指导下,2005~2011年我国高中英语写作研究成果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增长,研究数量颇多,研究内容广泛,研究类型多样。在研究整合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现有研究的特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1.研究内容广泛,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发现,现有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宏观的写作课程设计与评价到微观的写作文本分析均有,这些研究以写作教学研究为主,研究成果服务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同时包括写作评估与测试、影响写作因素研究等多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写作教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其中,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在于与教学实践结合紧密,如,某研究尝试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词汇贫乏、搭配混乱、句式单调、结构松散等问题,在词汇、语句、衔接等方面展开了一些运用衍射策略的尝试。[6]还有一部分的研究内容涉及到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探讨激励评价机制的运用、分析档案袋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等内容。无论是哪一层面的研究,大多都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这是因为研究者多为高中英语教师,他们可以整合教学研究资源,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便于其他教师和研究者借鉴与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2.研究类型多样,实证性研究增多   现有研究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研究类型趋于科学化、多样化,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加。广大研究者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探讨和思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是寻求更为科学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理论学习与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和教学实证研究共占研究总量的42%,其中仅实证研究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占到了研究总量的21%。现有实证研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有声思维法、实验法以及行动研究等。如王永林、卞永成的研究项目,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方法,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影响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非语言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认知能力、英汉思维差异、教师的教法与评价等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7]李艳玲采用有声思维方法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行为进行研究,以总结高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特点。[8]可见,高中英语写作研究质量在不断提升,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化。   3.大力拓宽研究对象,丰富研究理论   尽管目前研究的内容很广泛,但从上述统计分析中不难发现,研究对象始终以教学研究为主,研究的重点在“教”上,研究的主体也以“教师”为主。然而,英语写作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写作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复杂认知过程,而不仅仅是高考作文的“应试”那么简单,因此,未来研究应向学习主体侧重,关注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动机、写作策略、写作过程等与学习者紧密相关的因素。与此同时,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教学研究”本身,而应该多多关注高中写作文本的分析,以及影响高中生写作过程的认知、心理等多维度因素的探讨等,这些研究能间接反映写作教学中的问题,更能从根本上指导写作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此外,未来的研究应继续丰富现有的理论,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有研究中已经涉及的理论有图式理论、支架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篇分析理论、母语迁移理论和语块教学理论等,研究者不仅要能够阐述这些理论的基本涵义,还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避免研究空洞、重复等问题,以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外语教学、二语习得和英语写作等理论有很多,与英语写作相关的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也不少,而且理论的涵义与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高中英语写作研究者应有意识地学习、了解更多的理论,积极服务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   4.研究者的来源应多样化   浏览224篇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作者介绍后不难发现,95%的研究者是高中英语教师,这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一线中学英语教师对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他教学研究人员对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关注度不够。一线英语教师直接参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他们拥有最直接的研究资源,但由于师资发展的不平衡性或高中英语教师侧重教学等缘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研究的素养,在研究方法、实验设计、论文写作、教学理论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研究者来源的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鼓励更多的研究者参与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笔者认为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外语教学研究与写作学习的相关培训;二是呼吁其他外语教学研究人员(高校英语教育科研人员,大学英语教师,外语专业博士、硕士生等)加入到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队伍中来,他们在英语科研方面有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具备基本的研究素质,掌握了前沿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有助于提升高中英语写作研究的整体水平,能从更深层次上推动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6

一、论文选题目标多重性应立足学生多方面需要

目前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面临着和其他专业研究生一样重理论轻实践,很难学以致用,就业压力大等残酷现实。从事纯行政工作和纯行政管理教学研究的只是一部分,绝大部分要到其他领域就业,未必都适合做纯学术型选题。明智做法是从行政管理专业现实针对性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通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论文选题是在构思初始阶段选取一个主题或者明确一种立意。选题“既可从实践和社会需要中选取,也可以研究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或前沿方向,还可以对发生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以及针对学科交叉的空白区的研究等等”。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在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治素养的提高。行政管理论文大都涉及政治理论和大政方针,确立这些方面的选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二是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入手。行政管理论文面向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教育、医疗、住房无所不包,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针对学生所需确定相应选题,就可带动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培养初步的工作能力。行政管理论文选题都关涉行政能力和职场知识,为此,研究生入学就应该确定导师和选题大致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从事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并将其与选题结合起来,也可在工作中完善选题或发现新的选题,这样的论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强,对学生初步工作能力是很好的训练。四是提供就业指导。现行入职考试都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大量内容,而且行政活动还与其他领域工作联系紧密,导师可以结合学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题目,在撰写论文同时也兼顾着备考和了解所关心领域的知识。五是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其一,针对行政管理专业跨学科特点使学生了解多学科知识,便于毕业后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其二,针对行政管理论文大多涉及行政活动中复杂问题处理的特点,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其三,针对驾驭目标多重性选题难度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训练。其四,针对行政管理论文都关涉行政伦理问题的特点,带动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了解,学会怎么更好地做人和处事。通过上述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掌握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既懂得了为人的道理,也受到了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处事训练。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就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目标多重性出发确定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源于学生多方面需要,是对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写作论文,避免了空洞乏味和拼凑应付,学位就会保值甚至增值,为解决当下研究生就业难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质量目标多重性论文可作为咨询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行政管理论文政策对策性非常强,具有政策咨询功能,师生都应把自己当作外脑和智囊,将联系现实的论文视为政策咨询报告来对待,答辩实际上也是政策辩论。一是师生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历更好,学院也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或调研。二是侧重对策性研究,包括对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经验介绍及启示,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三是充分发挥理论对现实政策的指导作用,站在为相关部门出谋划策角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研究。四是可聘请与选题相关的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帮助解决论文中师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从论文和论文答辩中获得启发,更好地推动本部门工作。这项工作从确定选题后就应该开始,学生可到相关部门调研,请有关人员指点,还可聘其为副导师,或吸收到答辩委员会中,既可全程跟踪,也可只在某个环节排忧解难。当然,这种副导师制是随机的,前提是师生都非常困惑或选题对这些单位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是一些实际工作部门也可以把一些疑难问题交给学校作为论文选题,高校行政管理研究机构作为智囊和外脑承揽的一些相关项目,也可吸收有这方面选题的研究生参与,其参与部分可同论文结合起来,也可分出一个或若干个子课题作为论文选题。高质量论文可推荐到相关部门作报告或咨询,由此可知,这种教学、科研、实际工作三位一体的选题模式,使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互通有无,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

三、系统规划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学生和导师的个体行为,学校、学院、答辩委员会都要协同配合,总体设计,周密部署。

(一)学院要制订总体实施方案一是要把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纳入学院长远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调研基础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制定针对多重性目标选题的学术规范,并对相关师生进行培训。三是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四是及时反馈和排误纠偏。五是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好的论文还可集中起来出专辑或向学术刊物、相关部门推荐。

(二)选题目标多重性模式应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生从入学起,就要在扩大知识面上下工夫,同时接触实际。可以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基础,突出选题目标多重性原则,确定哪些学生适合做这类选题,并提供相关资料。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更要勇于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学习,互相启发。把握不好的问题还可与其他教师和学生沟通,也可以拿到开题、中期检查,甚至答辩中集思广益。答辩委员会成员也要知识面广,尽可能对论文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答辩分数权重上对这类选题要有所侧重,学生答辩结束后还要进一步完善论文,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修改、加工和提炼,应上升到对今后生活的指导意义上。

(三)贯彻选题目标多重性模式的实用性、科学性与可行性提倡目标多重性选题是突出行政管理论文一题多用,一专多能的优势,而不是一概要求都选择以面向实际为主的多重性目标选题,这类选题只是行政管理专业诸多选题类型的一部分。除那些对纯学术型选题不情愿做或做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生,还是要以纯学术性选题为主。同时,目标多重性选题的论文也必须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学术规范,导师必须能够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确定选题,绝不能喧宾夺主,那种从功利角度出发,形式上是行政管理专业论文,内容却都是其他学科或其他方面,或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名,行投机取巧之实的情况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总之,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选题目标多重性模式一定要考虑实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从学生方面,要扬长避短,选择难易适中、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论题。从导师方面,也要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学生能力复合性、服务领域多元性、就业渠道广阔性的有机统一,读研才真正物有所值。

作者:张晓峰 单位:黑龙江大学

(二)

一、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一)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合理确定开设双语教学的时机

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接受双语授课的水平,在行政管理双语教学中能够获得所学,能够达到听得懂、学得会。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赞成开设专业双语课的,但在专业外语和双语课的选择和分配上,学生更倾向于二者皆有,可见课程的多样化、种类的多样性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在对于学生兴趣的分析中亦可看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在选择开设的年级问题上,较之大一和大二学年,大三和大四学年的学生更希望早点开设,高年级的学生则更能深切体会到双语教学的深远意义,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恰当地选好开设中英双语课程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二)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教材的运用

采用恰当的教材是搞好行政管理专业中英双语教学的重要条件与保证。“最新的外文原版教材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基本参照系,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充分得到了证实:在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方面,主张采用原版引进教材与中文注释相结合的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占58%,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占59%,这一结果大大高于其他教材形式———全外文原版引进教材、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以及采用中文教材。当然,在教材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授课学习环境等。针对引进的外文原版教材要客观分析,反对一成不变、教条、死板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材体系本身就是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因此,我们也要关注并跟上原版教材的信息体系的不断更新。

(三)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中英双语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与条件,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赋职责之外,更应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和恰当的课程设置,以及选择合适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的外文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坚持分层授课、小班授课。

二、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一)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难点当前黑龙江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中英双语教学主要面临的困境有三方面。首先是教师队伍的问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外语的水平、表达和写作能力对于课程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清楚地表达课程主旨,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但目前,多数教师很难做到同时具备课程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外语水平,这会导致双语教师难以很好地诠释教学内容,进而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其次在于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性。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一致,所以如何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因材施教成为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后,授课模式是影响行政管理专业中英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的具体因素。教师在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与专业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灵活生动地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但现有的授课班额往往限制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小班授课是更多学生的要求与期盼,小班授课能够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互动性很强,课上的时间能被高效利用。但究竟如何进行分层授课,具体层面应该如何操作仍然是个难题。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7

 

本着服务于本地区的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的,邵阳学院政法系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于2007年创建了法学专业,现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在校学生300多人。4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地方性院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寻求在现有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一从实际出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007年,我国法学已经有40多种专业,2000多个教学点,110000多本科学生。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似乎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   但是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①。而基层应用型法学人才就更为缺乏。邵阳市辖8县1市3区,人口750多万,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7年只有律师不到400人,法律工作者100人左右。因此,面向广阔的就业市场,法学人才市场并没有饱和。我们对目前出现的法学人才就业困难情况做调查,发现主要是人才的培养与市场脱节,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所致。如司法考试通过率低,考研率低,公务员考试通过率低,专业适应能力差等。   2007年我系法学专业教师队伍有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律师2人,全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骨干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本着与市场接轨,又与我们的实际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出发点,我们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良好训练,初步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业技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强的外语读写能力的,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较高的地方性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有这么几个,一是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后挂律师事务所,走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之路。律师是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有身份有地位,是很多法学学生的职业理想。其就业关键点是司法考试加实践工作经验。中国加入WTO之后,懂外语和国际法的律师职业前景被看好。二是通过公务员考试。   包括一般公务员和法检系统的公务员考试。在当今中国,公务员不仅意味着稳定和受人尊敬,同时也意味着很好的经济待遇。其就业关键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三是企业法务职员。走助理-主管-高级法律顾问之路。但是一般只有大公司才有这样的职位设置,不仅要求法学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因此竞争相当激烈。四是中介所中介人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有良好的口才、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②。在中国大多数人大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很好的就业,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是无疑的。我们在课程开设方面主要体现这么几个层次:   (1)整体专业素养的培养。主要指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按照法学本科专业要求,与全国其他院校一样开设了14门核心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等。有些院校开设了16门核心课程,我们暂时保持不变,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以后做调整。   (2)法学思维习惯和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证据学、律师与公证制度、民商法案例分析等课程。我们培养的主要是将来直接从事法律事务的一线法律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太可能依赖本科阶段的学习来获得,但是基本的法学思维习惯和法律实务能力必须在这一阶段形成。   (3)复合型应用能力培养。开设专业英语文字处理技术,(含速记技术)、文献检索与应用、逻辑学、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申论、行政职业能力。考虑复杂的就业形势,无论是考研、考公务员、或者从事其他相关行业,这些都是很实用的就业技能。   (4)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作为文科学生。说读写是三项最基本的要求。与其他院校不同,我们也注重最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又开设演讲课、写作课和书法课、,每个学期或学年度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抢答赛和征文赛事和书画展。   三实践环节落到实处   与其他院校相同的是,我们的实践教学也由初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由法律见习、法庭观摩、实况录像构成感性实践教学;这一阶段主要在大一阶段结合基础课、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第二阶段由法律咨询与法制宣传、模拟法庭、构成演练实践教学,主要在大二进行;第三阶段由司法实习、律师事务实习、毕业实习和构成职业化实践教学,在大三和大四进行。作为邵阳地区唯一一个法学本科专业,每届学生不到100人,人少成为我们落实实践课程的优势。   我们实践课程的落实,一是,实习单位落到实处。很多院校的实习都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到时候交一份实习报告了事。实习成了走过场。学生学不到东西,学校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我们把实习环节作为本科学习重要的一环,学院领导在经济上给与支持,系里领导亲自落实。   2010年9月,我校与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了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协议。同时,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法院、双清区人民法院、北塔区人民法院也成为我校司法实务实习合作单位。2011年又增加新邵县人民法院、隆回县人民法院、邵东县等人民法院作为合作单位。   律师实务实习2007级安排在邵阳市楚信、大行、富强三所律师事务所,2008级增加了天戟律师事务所。二是实习方式落到实处。学生全部在合作单位实习。司法实务实习全程是50天,分7个小组。我们采用的是一名专职法官指导一名实习学生的“一一对应指导”模式,保证指导老师有较多的精力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而不是重形式、走过场,以使学生能在实习期间真正能学有所获。这种实习模式,在我省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尚属首次。律师事务实习,我们与三家律师事务所合作,分三个实习小组,全程是20天。采用的是导师制,一名律师带3-5名学生。三是实结落到实处。一些院校的实结停留在书面报告。我们把它做到实处。实习完毕后,系里召开实习报告会,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有带队教师与法院带实习的法官的意见交流反馈,有各个实习小组的实结,还有学生代表的实结,对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同学提出表扬,评选优秀实习生。#p#分页标题#e#   庭审观摩、模拟法庭、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环节,我们根据实际条件,在市司法局、法制办、各级法院、市政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都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教学管理注重关键   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到底是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一直是个争议的话题。我们的定位是有职业倾向的基础性法律人才,而且是应用类的法律人才,即实践性法律人才和复合型法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这几个关系的处理就很关键。   1.与司法考试的关系处理   几乎所有的法学专业的学生都面临一个全国司法考试的问题,如果以后要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那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槛。当律师、法官、检察官都需要过司考。考研和进入其他单位从事相关工作,通过了司考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在这个关系的处理上,一些院校走极端,把本科教学当成司法考试培训,这样虽然在考试中,学生的通过率高一些,但是,司法考试的重点和科目是有限的,而学生和教师一切围着司考转的话,学生的全面系统的法学素养培养就成问题,尤其是法学理论上的探索习惯就无法养成。而另一些院校则注重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不考虑司法考试的问题,只当作是学生的一个自愿的选择。我们认为作为法学专业人才,一定要具有法学专业的基本素养,养成法学思维习惯,培养法学道德,具有法学实务能力,同时能适应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因此首先是按照法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来运作培养计划,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适当参照司法考试的要求,对司考的重点做一个着重点的讲述,并且适当选用一些司考的例题,供学生练习用。大三暑假前,班主任开始做司考动员,系里根据学生的要求,组织学生集中准备司考,在后勤方面尽量与学校协调,保证给学生提供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也有司考培训班,但是学生自愿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司考主要在课外。   2.关于英语四级   虽然关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必要性,目前在网上有一些非议。但是无论是学士学位要求还是法学硕士入学考试要求,大学期间过英语四级是大学生重要的一个学习门槛。而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的越来越频繁,学好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一项必要的生活技能。法学类本科生作为文科生本书具有学科优势,我们把学业要求和职业要求相结合。一方面很注重学习风气的培养,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早晚自习,且七点半前进教室晨读,一方面在外语教师中特聘教学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主讲,另一方面,班主任和系教务人员配合外语教师的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考试训练。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3.毕业论文与考研、考法检公务员的关系处理   大四是学生最繁忙的一年,忙着实习、各种各样的考试和找工作。在这个同时,还要做毕业论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协调与学生考研和其他考试的时间冲突,我们在大三开设论文写作和论文检索课程,专门训练学生检索资料和练习论文写作,并且有一个毕业论文的预写作练习,从选题到开题申请到开题报告到正文的写作都有一个预热过程。大四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尽量早安排,最好在9月份司法考试之后马上进行,因为学生10月份司法实务实习期间有很多空闲时间来准备论文。而实习之后是11月份了,是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来开题,写开题报告对考研的同学的精力是一个很大的分散和干扰。在选题会上,指导老师与学生有关于如何开题的当面详谈,到开题会上,指导老师与学生错开,A组的老师审B组的学生的题,以便学生能听取更多的老师的意见。之后指导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安排进度。为了让老师有充分的精力有效地进行指导,我们规定了每位指导老师带学生最多不超过8个,并且带优秀论文的老师的工作量多算。定稿一般安排在学生3-4月份法检考试后,以免学生顾此失彼,从而有效避开冲突。   五培养效果   目前,07级已经顺利毕业,08级也进入大四,总结来看,培养效果有如下特点:   (1)学习成绩优秀。07法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90%,位居全院第一;08法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70%,位居全院第一;07级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52%,全省名列前茅,08法1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54%,全省名列前茅。   (2)就业能力强。2010年,07法学班在法检考试中,笔试通过为32人次,最后录取为16人;12人考取了研究生,1人考取了其他公务员,其他人进律师事务所,或者其他行业从事法律顾问工作等,就业率为90%。

外语写作论文范文8

大学英语写作是展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式之一,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具有组织语篇文章的能力,并可以表达出清晰的、符合逻辑的观点。而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更加强调文章结构的模式化,往往停留在句子层面结构上,忽视了语篇的整体连贯性,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组织语篇的能力得不到重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写作通常出现整体语篇意识薄弱、写作形式单一、文章结构不清晰、思想内容模糊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语篇理论的概述

语篇理论是指以衔接和连贯作为语篇分析的主要基本理论,运用主位推进模式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谋篇布局。其中衔接是一种建立语篇结构的手段,通过连接篇章的不同句子建立跨越句子边界的关系。衔接作为语篇的语义关系,通常主要使用语法衔接、词汇衔接两种手段。连贯就是经过句子的衔接使篇章成为一个整体。而主位推进模式主要关注语篇中主位与述位的关系,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根据语篇中主位的不同,分析篇章信息、理清篇章结构、掌握写作意图,以选择多种复合主位推进模式,合理安排篇章表达信息,进而增强语篇的连贯性。在语篇理论的视角下进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合理变换使用主位结构,有序整合文章的排版,清晰明了地表达文章信息,提升文章谋篇布局的整体层次,同时丰富文章的内容形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可以看出依据衔接、连贯手段和主位推进模式,来对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篇组织能力,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起到了高效的指导作用。

3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培养的因素

(1)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缺乏自信心是影响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以及语法知识不足,且阅读练习写作的时间较少,学生写出的文章质量较低,降低了学生英语写作的信心,使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降低,阻碍写作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对自身的写作能力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价,更不能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写作实力。

(2)从教师外部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写作语篇的专项练习较少

良好的写作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的由浅入深,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培养,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成效慢。另外,学生存在对英语教学体裁类型的敏感度不同的特点,如果教师注重讲解阅读理解的题型,学生就擅长解答阅读理解的题型,如果教师注重讲解写作的题型,学生就擅长文章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常讲解议论文的写作体裁,很少涉及语篇分析的体裁,学生则擅长写与议论文体裁类型相对应的文章,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不全面,忽视了体裁与衔接手段对写作教学的作用,制约了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发展。

(3)从客观因素的角度来看,英汉思维的转换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会习惯性地以汉语的语言模式对英语写作进行表达,把汉语中找到的对等物套用在英语篇章写作中,导致语义段落、词句出现语法错误,文章也缺乏连贯性,长此以往,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在语篇理论下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1)重视写作语境的创设

英语写作是一个构建语篇情境的过程,通过结合语境、语篇以及语言结构的内在联系来解释篇章的涵义,达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的目的。语篇分析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外语专业学生存在因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带来的阅读障碍,需要通过语篇分析获取信息,然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已知信息进行整理、推测。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写作任务语境,如写一写家乡的景物,让学生互相介绍家乡著名的景区,或是自己喜欢的景观,在这种语境中,他们可以互相受到启发,在写作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语篇分析教学时,要认识到语境在英语篇章中的重要性,加强利用语篇和语言之间的联系,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体裁、语篇结构,明白文章的写作意图,选择相应的语域和衔接手法。

(2)建立语篇与写作的有机联系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教学理论的作用在于把传统的句法语言教学上升为分析语篇结构的层面上,也就是说把形式化的语言研究转变为功能化的语言研究。语篇是通过时态、冠词、主谓关系等,为语法规则的运用提供保证,形成良好的上下文语境,以充分体现写作内容蕴含的意义,促进读者的理解。汉语的语言模式正好与英语的语言模式相反,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通常连接词使用不当,会造成语句语法错误,教师就需要以过渡词这种显性的词汇手段,在分析语篇语法知识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句子段落的语意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注重体裁写作法的运用

写作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作用,是通过交际活动场景来实现的,根据场景与交际目的的不同,形成与其体裁语域相对应的篇章。特定的语篇体裁有特定的图式,体裁法强调通过语言知识的运用,在特定社会场景及交际目的中,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对篇章的评价结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特定的体裁模板,通过模仿、操作练习分析体裁,引导学生学会构建体裁的图式,培养学生的体裁图式意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例如,让学生依据表格了解某市2016年人们度假方式,简要评析度假方式变化的原因,进行图表类型的作文的书面表达练习,学生通过这篇短文掌握第三人称以及一般现在时时态的用法,掌握说明加议论的表达方式,练习书信的写作体裁,为灵活运用各种写作体裁打下基础。

(4)加强学生写作阅读的练习

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大量语言知识的积累。阅读则是学生输入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保证学生足够的阅读量,并且涉及广泛的阅读体裁。一方面,大量的阅读练习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学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同时阅读丰富的篇章体裁,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地文化背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将阅读技巧迁移到写作中,促进写作质量的提高。比如以“残疾”话题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此话题进行讨论,表达个人的观点,通过和同学的信息交流拓宽知识面,丰富原有的图式;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残疾人的困扰以及情感变化过程,呼吁学生关心、理解、帮助残疾人,并学习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让学生把阅读中获取的信息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进行有效输出。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培养动笔记录的习惯,通过识记的方法对语篇进行分析、判断,锻炼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上所述,语篇理论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输入式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因此,要积极引进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强化课堂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写作语境创设,从语篇的体裁、句法入手,全方面地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语篇的风格特点,利用衔接、连贯的语篇手段,锻炼学生的语篇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语篇意识,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M.A.K.韩礼德.篇章、语篇、信息——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蔡慧萍.我国高校英语写作教材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6).

[3]陈葆.语篇功能中主述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关系[J].外语教学,2015(4).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