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估值法范例

投资估值法

投资估值法范文1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期货公司;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

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革的背景

2008年,一场由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发,使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信用衍生类产品失去信心,最终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几乎波及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关注金融产品的会计处理方式对财务报告使用人的影响,有关金融工具分类方式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探讨在学术界得到重视。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2014年7月正式公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拉开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革的序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我国金融企业需要更多的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为适应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满足财务报告使用人需要,财政部对国际会计准则修改做出积极响应,在2017年3月修订了我国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使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其中第22号准则按企业不同情况分批执行: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23、24号准则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与原有会计准则相比,我国新修订的22~24号会计准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如何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为金融工具建立准确的估值和减值模型以及套期会计使用方面。新金融工具准则着力于提高核算质量,简化准则复杂性,增加财务报告透明度,同时弥补原有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并将套期保值的相关会计计量也纳入其中。

(一)金融工具分类变化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框架下,金融工具主要以两种方式计量,即以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又以企业对其不同的业务管理模式为标准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FVPL)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这三种分类取代了原有的四分类法,其划分也由原有的以管理层目的为依据,转变为以企业管理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和该金融工具的合同现金流特征为依据。对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的重分类只有在企业改变对其管理的业务模式时才能发生,且重分类适用于企业未来的会计处理,不调整已进行的会计确认。

(二)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应用范围扩大

根据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更多的金融工具需要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只要该金融工具合同现金流不仅为本金和以未偿付的本金金额为基础计算的利息,该金融工具就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这就要求企业能有效获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目前,企业除直接投资于公开一级或二级市场的股票、基金、债券和场内衍生品可以直接从公开市场获取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其他金融工具均需建立估值模型进行产品估值或复核外部金融工具发行方提供的估值。

(三)金融资产减值处理模式变化

根据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企业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包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并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以发生违约的风险加权计算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取代了原有的实际发生法,使原有会计准则中企业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延迟的重大缺陷得以修正和解决。在适用金融工具减值规定的金融资产进行确认后,如果不发生使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发生显著增加的事项,企业可以仅考虑未来一年内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如果出现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迹象或确定发生减值,企业应考虑整个金融工具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是合同现金流与预期能收到的现金流的缺口在资产负债表日的现值,与违约风险暴露、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成正比。

(四)套期保值应用范围的扩大

原有的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于套期保值会计的应用条件限定极为严苛,要求预期能高度有效的套期保值,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损益对冲比例在80%~125%之间,才可以使用套期保值会计的账务处理方式。这就使得很多实际是套期保值的业务只能采用投机的账务处理方式,极大的增加了企业会计报表错配的可能,同时使报表波动性被放大。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后,套期有效性的衡量更加符合业务实质。企业只需证明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之间存在经纪关系,且信用风险不占主导地位,同时套期比例能反映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的平衡关系,就可以被认定为符合套期有效性,这为企业从事套期保值实务提供了便利。

三、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期货公司的影响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加强了与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联系,对金融工具分类、估值减值重新进行了规范,填补了金融资产转移和外币交易等业务,全方位的梳理了金融业务,对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对于期货行业来讲,目前国内多家有影响力的期货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券商、大型央企等A股上市公司,其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需自2019年起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2019年期货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金融工具分类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期货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期货行业属于受证监会监管的金融行业,监管规定不限制自有资金充足的期货公司从事自有资金投资业务。近年整个期货行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约占所有母公司营业收入的20%~30%。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后,期货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管理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对投资的金融工具的底层资产进行穿透分析,结合合同条款详细分析其现金流特征,确定金融工具分类及后续计量方法。目前期货公司及子公司持有的金融工具大致包括同业往来资产、合同挂钩工具投资(资产支持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衍生工具投资、股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类别。同业往来资产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如其本金和利息符合基本借贷安排,且能够通过SPPI测试,即可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衍生工具投资和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均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但是,在初始确认时,期货公司也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期货公司可逐项投资分别进行指定,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合同挂钩工具投资(资产支持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较为复杂,既需要评估金融工具本身,又要穿透分析其底层基础金融工具组合。只有在该金融工具能够看穿,该金融工具本身及其底层基础金融工具中的一项或多项产生符合SPPI特征的现金流量,并且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小于或等于全部基础金融工具组合本身的信用风险时,该金融工具可能被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除此之外,大多数情况应根据其业务管理模式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通过这种金融工具的分类方式,期货公司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减少原有准则分类方式中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也有效的避免了各类型金融工具之间的交叉重合,解决了同一种金融工具同时符合两种分类的问题。

(二)估值模型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期货公司财务报告更加公允

根据第22号会计准则,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外,其余金融工具均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后续计量。而公允价值又分为三个层次,几乎涵盖了所有金融工具情况,原来以成本计量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一般实务中认为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在活跃市场上取得该金融工具未经调整的报价是第一层次,如在一级或二级市场公开流通的股票、基金、债权、场内衍生品等;可以根据第一层次公允价值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报价为第二层次,如投资于上述金融工具且可以提供报价依据和估值信息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其他方式获得的为第三层次,如企业通过估值模型获取的公允价值。关于公允价值的上述规定使得期货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被扩大。同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均需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进行梳理,使得估值的频率提高,时效性增强,进而使得期货公司财务报告中反映的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性增大。

(三)减值测试使期货公司财务报告趋于谨慎

期货公司在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预期损失模型的过程中,需前瞻性的考虑金融工具的风险情况。特别是从金融资产出现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迹象,如发生利息逾期或者无法足额支付,产品评级下调等情况时,就开始需要考虑金融资产整个产品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避免了原有会计准则中,在减值实际发生时才计提可能产生的“悬崖效应”。这种前瞻性的计提方式在市场环境下行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期货公司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和范围,促使期货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并关注持有金融工具的质量,使得期货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投资更加地真实谨慎,降低期货行业系统风险。对于金融资产质量较差、自有资金规模较小的期货公司来说,新准则的施行将使得其核心风险监管指标,如净资本,净资产、结算准备金减小;而对于金融资产质量较好、自有资金规模充足的期货公司来说对其风险监管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期货公司的风险监管指标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能力得以分化,有利于加强期货公司主动管理风险的积极性。

(四)套期保值有利于减少期货公司子公司及客户财务报告会计错配

目前,我国期货公司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自有资金管理。监管尚不允许期货公司母公司参与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投资。但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所从事的基差业务、期现业务等由于其业务特点需要通过衍生品投资管理风险。同时,部分期货公司的客户参与期货、期权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套期保值。新金融工具准则扩大了套期会计的应用条件,使得原来不满足套期有效性80%~125%定量标准的套保交易可以应用套期会计方式进行处理,将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的损益均配套反映在当期财务报告中,减少了财务报告发生会计期间错配的情况,减小了财务报告的波动性。这也极大的提高了期货期权市场投资者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有利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四、期货公司面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展建议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能力

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期货公司是否能准确有效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关键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期货公司应更加注重内部培训,使从业人员能够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新金融工具准则。特别是新准则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还涉及到商业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等问题,要求财务人员除了对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把握,还需要了解金融、评估、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财务人员应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市场金融工具产品的最新信息。

(二)加强技术开发,建立合理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计量在期货业的引入,为期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样也带来了一场变革,包括风险管理观念上,更包括在技术手段上完成创新。期货公司应加强自己的估值体系,完善估值制度和流程,统一估值参数的获取渠道、标准和时间,减小模型中的人为干预因素,提高估值的准确性。此外,期货公司还应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根据不同的产品结构建立不同的估值模型,对于存在可比价格的金融工具可以应用市场估值法,对于不存在可比产品的金融工具可以通过B-S模型、DCF模型等获取公允价值,并定期对估值模型进行检查和核对。

(三)加大金融资产减值关注度,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期货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应当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期货公司应该保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敏锐观察,根据各种经济先行指标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预判,以便更加准确地获取金融工具减值信息,并体现在财务报告中,提升期货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这是在适应新会计准则标准下,期货公司的发展趋势。

(四)推进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提高套期保值效率和合规性

新套期会计准则认为企业套期保值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企业应该完备自身信息数据系统,加强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风控部门、结算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将各种金融产品作为管理企业风险的工具,有效管理经营风险,提高套期保值效率和合规性。

参考文献:

[1]许一青,殷红,刘晓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背景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革演技[J].财会研究,2019(01).

[2]徐浩森,方瀚星.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变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9(12).

[3]邱月华,曲晓辉.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工具国际准则的发展及启示[J].会计研究,2016(08).

[4]徐宗宇,王晓晶.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8(02).

投资估值法范文2

关键词:公司;金融市场;投资;会计信息

引言

现代经济体系是公司、金融市场、投资人三位一体的运行框架。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运行体系的核心,金融市场对社会货币资源的配置,对社会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运行体系中,作为服务于金融市场上投资人、公司的会计信息与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市场运作过程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正是信息在指引着社会资金流向各实体部门,从而实现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效率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信息的充分性、准确性与对称性[1]。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运行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带来了哪些影响,研究与探讨会计信息对金融市场的规范与决策作用是完善现代经济运行体系,维持金融秩序,规范金融市场的重要课题。会计信息对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一、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运行体系中主要的投融资平台

在现代经济运行体系中,是以公司、金融市场、投资人为基本架构,以金融市场(主要是证券、银行)为核心平台,以公司制企业与投资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个人)对接的运行体系。金融市场基本功能是将为未来消费而储蓄的货币转化为当期投资,为经济实体提供货币资源。金融机构作为经济运行体系中的货币配置机构,将货币由配置效率(利润)较低的公司转向配置效率(利润)较高的公司。公司的货币财务资源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才得以从储蓄者及投资者手中获得。无论是投资人还是银行,都会将投资与信用对准经营效率与效益高的公司。在金融市场中,资本(证券)市场较货币(银行)市场货币配置更具有直接性,风险分散性与投融资效率。公司——证券市场——投资人构成现代经济运行体系中,货币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三者也构成了现代经济运行体系的最重要的框架与主体要素。

二、公司与投资人是金融市场平台的投融资主体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受托的职业经理人(公司CEO)其投资与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即公司价值(财富)的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是公司与投资人追求的目标。投资人希望公司价值成长以期获得投资回报(股利与股票差价),职业经理人希望公司价值成长以期获得管理回报,即工资薪酬与股票薪酬。公司价值可细分为公司财务价值、公司非财务价值、公司评估价值、公司市值。公司财务价值表现为公司股东当前的股权价值即会计报表中的净资产,是可辨认的计量资产。公司非财务价值是公司客户资源、人力资源、销售渠道资源及优越的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效率等不可辨认的公司商誉资源,其价值无法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只有在公司产权交易(合并)时,才可辨认与计量。公司评估价值是分析师对公司财务价值调整后加上非财务价值的判断价值,也称之为公司内在价值。公司市值是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的全部表现价值,是由财务价值加公司非财务价值再加股票供求关系(投资者预期)所影响的价值,或公司估值(内在价值)加供求影响价值。会计报表披露的公司财务价值是公司估值及公司市值的基础。公司会计报表数据是投资者重要的决策有用信息。

三、会计信息是金融市场中公司与投资人商业决策的依据

会计信息主要指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财务报告。公司价值基础即公司的财务价值数据就反映在公司财务报告的财务报表中。财务报表是公司会计信息的核心内容。公司制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主体。连接公司与投资人、银行及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公司经营状况及效益信息主要通过会计信息传递。因此,会计信息是连接公司与投资人的主要信息渠道来源。会计信息即是投资者、资本市场也是公司管理者商业决策的依据。投资人(证券分析师)会依据会计信息财务数据,在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后,并通过对非财务价值的估值以获取公司合理的内在价值(公司估值)。同时,在充分考虑证券市场数据,如交易量、换手率、市场走势图等因素,在公司市值低于公司估值时买入增持,在公司市值高于公司估值时卖出减持,以此来获取差额收益。会计信息中的会计报表还是公司过去会计期间,公司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货币数据反映。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会计报表分析公司融资、投资、营运决策是否是达到了公司战略目标,是否获得公司最大价值的最佳财务决策组合[3]。此外,会计报表是公司信用评级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是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重要的信用决策依据。同时会计信息还广泛运用与证券市场的IPO上市估值,公司的产权交易估值等多种商业决策。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要遵循会计信息编制与披露要求,即中国会计准则(CAS)的技术规范。同时,还要受到第三方(会计事务所)独立审计的鉴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为公众信息资源还要受到证监会的监管。因此,会计信息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与商业决策依据,其质量至关重要。会计信息编制是资本市场规范的一部分。1、会计准则是编制会计信息的技术标准。中国会计准则(CAS)是会计信息编制的标准和依据。我国于1992年为配合资本市场建立进行了会计改革,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证券市场上的公认会计准则基础上,于2007年推出执行,并于2014年和2017年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这一体系现由基本准则与42项具体准则组成。迄今已推行于上市公司与大中型企业。CAS本着国际“实质性趋同”原则,将证券投资者作为首要的决策信息服务对象设计,强调了为证券市场交易服务的一系列会计目标理论(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收益理论(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计量理论(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的转变。现行会计准则设计寻求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平衡与统一。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有交易发生时的历史依据,忠实依据原始凭证,根据历史成本计量确认会计要素数据;而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反映公司的未来与预期会计要素信息数据,这样对投资者未来收益更有参考价值,按照相关性(有用性),甚至可以弱化原始凭证更多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要素数据。会计准则是保证与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之一。会计准则由于确认与计量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不能计量不可辨认的非财务资产价值。同时,会计准则还赋予经营者编制会计信息一定的斟酌权,即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会计估计权限。这使会计信息的解读就有一定的争议与专业性。2、提供预期决策有用信息是现代会计基本功能。会计是唯一一门能够提供公司经营及业绩状况数据的信息技术。会计是按会计准则,用货币将会计主体(公司)经济活动归集编制到会计报表中的数据信息处理过程。这一归集编制过程具体包括对公司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输入)、报告四个流程。会计报表的主要基本列项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也就是公司经济活动的基本分类。会计确认解决经济活动发生时,如何按分类列报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会计要素上的列项问题。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交易由货币、存货、其它实物资产处置,扩展为金融资产、股权投资等证券与产权交易,这些为会计确认计量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会计计量用于解决会计报表中会计要素列项金额的计价依据问题。现代会计最大的计量特征是对资产与负债采用了多种计量方式,且不断地扩大以公允价值为属性的计量。会计记录是指会计凭证与账簿的填制,是会计核算的过程。由于会计记录本身只具备分类与储存功能。所以,在电算化环境下,这一会计程序被取代为输入功能。在会计技术规范的不断调整过程中,随着原始凭证的弱化,记录被电脑及财务软件的输入所取代,会计记录程序的重要作用在减退。会计报告(报表)是会计核算的结果。理论上讲,从个别报表来看,它是会计记录的结果,但从合并报表看会计记录不构成合并报表的直接依据。随着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以决策有用观设计的会计准则,将更强调会计报表的作用,对会计报表的数据解读、分析、利用。会计报表的作用与功能在不断扩大与加强。由于公司交易对象的不断扩展,为满足首要信息使用者证券投资交易,对会计信息相关性、预期性要求,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日益复杂化,这与传统会计形成了很大的差异,会计报表的解读、利用也更具有专业性。传统的会计信息在资产、负债上要求按历史成本可靠地反映公司存量资产,收益、费用上强调严格的利润实现原则;现代会计则在资产、负债上广泛使用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多种计量手段,充分考虑存量资产、负债的浮动盈亏即将来的潜在盈亏,将收益确认为已实现利润与未实现的预期利润即将来盈利,为证券投资者提供预期的收益与风险的相关会计信息。

四、结论

金融市场与会计信息的关系表现为:现代经济体系以金融市场为核心,金融市场的投融资主体是公司与投资人。公司与投资人的商业决策以会计信息为依据,会计信息以会计准则为标准,现代会计信息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金融市场交易。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司与投资人的投融资决策,是金融市场规范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同时也是专业信息,公司复杂的商业活动,不断的金融创新,使会计信息编报技术日趋复杂,使用难度不断增强。金融市场越发达,会计交易事项越复杂,会计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决策重要性就越强。

参考文献:

[1]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美)克雷沙G帕利普,保罗M希利.经营分析与估值[M].大连:东北财金大学出版社,2014.

投资估值法范文3

金融学基础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以估值教学为例,探析了情景教学法在中职“金融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情景教学;中职生;估值;金融学

相对而言,中职生基础较差,缺少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而金融学基础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术语多,知识面宽,导致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方面的困难,从而影响专业设置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已经开始一、二、三产业的逐步转移、逐渐升级。这个趋势加大了企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培养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懂金融,并具备相应金融产品销售技能,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可以服务企业第一线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设置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初衷。作为一名长期坚持在理论教育与实操指导的一线教师,如何在通过课堂教学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涉及与现实中相类似的场景、任务、事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场景中把抽象复杂的金融学知识和概念融入进去,使基础薄弱的中职生也能对金融术语和技能应用理解起来更加轻松和直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金融学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情境教学法在“金融学基础”课程估值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未来的环境将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价格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估值问题,这也向教师提出挑战:如何借助设计明确和稳妥的教学方法,面对各种情境向学生讲授估值。提到估值,自然而然会涉及资本回报率、数据模型、GP、LP等抽象的术语。估值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不应局限于论述各种模型的数学逻辑,而应是将其融入估值人员的近似估算、经验判断以及其他各种技巧之中。对中职生而言,这些要求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笔者考虑以下情境教学法的选取原则。

(一)可行性

一个商品的价格,除了物品本身之外,还有销售者的销售能力和购买者的购买欲望、负担水平。这些理论知识中职生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却切身体会过,每天都会在其身上重复发生。估值课程教学在情境模拟环境下可行。

(二)情境性

商品在不同的环境下交易,学生也有体会。例如,他们购买过大型超市的水果,也购买过街边小贩的水果。通过情境假设,要求学生在分组情况下,分别在不同环境下感受估值的差异,让他们理解仿真环境下的任务、人物、情节。

(三)价值性

估值课程是金融学基础的核心要点,整个金融课程实质上就是价值判断和交易的内容。如果学生通过情境模拟掌握了这些金融术语和技能应用,那么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项目。尤其对于中职生,应该让他们将估值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平衡,使其在以后具体生活现实和金融服务中有所思考。综上,笔者选取了估值教学作为不可多得的情境教学资源,将复杂的估值过程讲解得通俗易懂并不乏深刻性。

二、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学生分组、任务布置、场景模拟、点评完成整个估值章节的情境模拟。

(一)学生分组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38位学生,若分组太多,往往因形成的观点太多而无法加以合理总结;若分组太少,又达不到情景教学的目的。笔者按实际情况大致分为3组,每组12人到13人不等,包括购买者4名、销售者4名、当作商品者4名,每组每4人(销售者、购买者、商品)身份互换三次,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每个角色的扮演,就会得到相同环境和不同环境的身份转换。

(二)任务布置

估值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有更深的认识,所有的估值行为其实都是为了企业有更好的成长,产品的供需定价都要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在学生没有掌握具体数据方法和测算能力之前,要从常识角度尝试对估值这个复杂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布置任务的时候,笔者事先不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去揣摩各种术语的含义,比如购买者、销售者、物品、定价方法。然后思考合理的价格是什么?交易价格和商品价值的异同?如何判断出价过高或过低?依据是什么?

(三)场景模拟

以一个小石头为例,当作商品来讲,假定其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让一些学生拿到不同场景中去销售,一些学生来购买,分别判断其情境下的价格。不同场景包括让他们去菜市场、珠宝市场和寺庙门口尝试卖掉它们、购买它们,笔者的身份假定为一个寺庙的老方丈,班级所有的学生均作为寺庙的小和尚和市场中购买者及要销售的石头。要求不同组进行销售的学生不管谁来问价,都伸出一个手指头。不管谁出了多少钱,都不要真正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问来购买的学生,然后汇报销售价格和信息;购买的学生也不要真正买到手,要估计自己出多少价格才能够买到;当作商品的学生要用心观察,不要与销售、购买双方的学生沟通信息。经过了紧张而有趣的一节课,学生们兴高采烈,身份互换,完全把枯燥晦涩的知识内容轻松演绎出来。收集到的信息如下:菜市场情境下的学生,有的说石头可以用来当腌咸菜的压缸石,有的说可以当小首饰装饰玩,大家对一个手指理解的意思为10元左右;珠宝市场情境下的学生,有的说是宝石,有的说是玉石,还试着反复抬高价格,给出几千到几十万不等的价格,价格范围虽然有些宽,整体上还是较菜市场的给价明显偏高;在寺庙门口情景下的学生,有的说是灵石,还有的说包治百病,对一个手指头的理解为一个亿甚至无价之宝。

(四)内容点评

笔者对他们说,同样的石头,为什么不同情境下,估值的差别那么大?这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立场在变动。估值是动态的,没有绝对的标准,更不分对错。然后,针对估值,笔者讲解不同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各情境下的购买者)对估值对象(假定的小石头)有着不同的判断,这些并没有一定的规则,我们可以通过现金流折现、市盈率、市账率等财务手段,甚至使用一些数学模型来进行辅助计算。影响估值的因素有很多,作为估值者都会带有主观因素,所以需要保持足够多的动力和兴趣去夯实我们估值的科学性。不同场景下购买个体需求不一样,就会出现对商品的定价不同。需要的强烈程度差异和商品供应数量的多寡,都会影响购买者的报价。至于价格的高低,并没有合理的标准,取决于对购买者的使用用途或收益的多少。

三、结语

通过这一堂的尝试教学,结合具体情景,学生们提高了学习估值的兴趣,也对课前布置的几个任务问题进行了思考。在之后的实操教学中,学生对股票的交易及相应的价格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应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使他们掌握交易的技能,更关键的是使他们辩证看待交易实质,从而达到金融学基础核心能力目标的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是估值过程做不到严格的精准和定测。后来学生提出,如果掌握后续的模型和不同的估值方法,算是懂估值了吗?作为教师,笔者很高兴学生能从课堂中得到深刻的领悟。

作者:李效允 单位:清远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投资估值法范文4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7月A股上市,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均已登陆资本市场。近几年,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上市商业银行利润总额和利润增长率均大幅上扬,而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双降,给投资者交出一份靓丽的财务报表。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自从08年股价攀至顶峰后,上市商业银行的估值水平一路走低,市盈率与市净率均以跌入历史底部。这似乎与商业银行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相背离。本文希望探索其背后的奥秘。   一、上市商业银行估值与其经营业绩的偏离   企业的价值有两个概念:帐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帐面价值可以视为会计准则核算的净资产,即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会计准则总体上讲是以历史成本为标准的,并不能充分揭示资产的质量,无法体现企业的未来。市场价值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价格,它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价值评估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作为高杠杆的行业,总资产收益率比净资产收益率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而在资本市场上,市净率指标比市盈率指标更不易受到会计操纵,更能反映资本市场的评价。为研究上市商业银行估值,本文从上市商业银行中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等五家银行为样本,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市净率等指标分析。   (一)总资产收益率分析   本文选取了五家上市商业银行近十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作图如下。上市商业银行经过上市融资补充资本后,受益于公司内部治理的完善和中国经济整体持续高增长的正向影响,其业绩持续高增长,总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   (二)市净率分析   市净率作为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的一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有所付出,即有回报”,它能够帮助投资者寻求哪个上市公司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高的产出。市净率这个指标通常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引起投资者的注意,也就是说,市净率通常是资本市场用来寻底的指标,广泛应用于整体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时期。本文选取了五家上市商业银行近十年的市净率指标作图如下。除了08年奥运会之前两年股市的疯狂之外,银行业近十年的整体估值水平稳步趋降。现阶段,银行整体估值不管是横向与其他行业板块相比,还是纵向与银行板块自身对比,均处于历史底部,甚至有银行出现破净的情况,这与08年政府大规模刺激政策后银行大幅的盈利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认为,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反应的是银行业的历史业绩,而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和盈利水平并非同步显现,因此财务指标有可能低估银行业的风险;而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的估值是基于其未来收益,自然会考虑银行业经营的潜在风险,因此这是两者对银行业经营评价出现明显偏差的基本原因。   二、上市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因素   由以上分析知,商业银行较低的估值水平难以用财务分析或者财务比率的因素解释。由于资本市场是根据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预期的定价,因此只是分析财务报表即历史的经营业绩难以有效评判银行估值的高与低,需要考虑财务报表未反映的银行业经营的未来风险因素。本文集中讨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和经济减速风险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近三年集中到期   高悬在商业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2011年初的云投债违约事件震动了城投债市场,也揭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问题的冰山一角。云投集团一家的贷款总额即为千亿元人民币,而整个中国银行业2011年拨备和盈利大约各为万亿元人民币,融资平台贷款对银行的盈利和资本侵蚀能力可见一斑。根据国家审计局2011年6月27日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2011-2013年是地方债集中到期偿付的时期,地方政府的债务违约风险很大。2011年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幅增长,资本充足率稳定,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或降或者微幅上升,但这难以打消投资者心中的疑虑。今明两年面临地方政府换届造成还款的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疲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抵押物价值下降,另外GDP高速增长难以维系,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成疑。考虑到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投资收益回收时间长,导致资产负债表错配,现金流覆盖是个难题。对银行来说,地方债违约与债务重组风险并存。   (二)经济减速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最近的全国两会传递出声音,政府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至7.5%,十数年来首次将经济增长速度调至8%以下,这是个明显的信号,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中国经济近十年内外失衡,资源、环境与人口压力巨大,在不平衡中完成了高速增长的十年,积累了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到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重建的关头。调整期必然面临经济减速,然后的稳步增长才是可持续的。但显然银行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特殊时期的大量放贷此时会面临压力,即受累于经济减速,新的优良资产来源减少,旧的资产质量下降,双重风险导致银行坏账增加,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银行未来两三年资产负债表凸显颓势是个大概率事件。风险巨大,成长成疑,投资者“低估值”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三、小结   经过新世纪后主要商业银行的坏账剥离与股份制改造上市,中国商业银行迅速走出了上世纪末的“技术性破产”状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推动的银行贷款规模超常规增长,为新一轮可能的银行危机和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不同于上世纪末,此次危机中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已给出了评价——所谓的“低估值”。银行业危机根源于政府对银行干预的软约束,受控于政府的银行容易出现风险,日本银行业即是前车之鉴。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改革,即确立政府的权力与责任边界,政府的行为应自制且有必要的监督约束,政府不能替代市场做出决策。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讲,最大程度地坚持自己的商业准则是对储户和整个经济体负责的表现,也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p#分页标题#e#

投资估值法范文5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汽车金融公司;主要影响及实施对策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要求,财政部于2017年先后修订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2—24号,缓解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降低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实现与国际金融工具准则(IFRS9)实质性趋同,同时有利于帮助公司加强金融资产和负债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国内非上市公司最晚应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汽车金融公司是指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个人消费者及经销商等机构提供汽车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受限于经营范围,金融资产种类少,主要包括经销商汽车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机构汽车贷款及继续涉入模式下自持资产证券化劣后部分等。本文在梳理新准则主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对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影响,并总结相应的实施对策。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变化

新金融工具准则保持了与IFRS9的趋同,改变金融工具分类的思路和方法,调整相关金融工具的计量方式,并引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取代原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结合汽车金融公司实际,本文主要分析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方式的主要变化。

(一)围绕“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搭建金融资产分类框架,更科学、合理地运用公允价值,分类的刚性约束增强

一是金融资产分类规则发生变化,旧准则要求企业根据“管理层持有意图和能力”对金融资产进行划分,分类不需要依据具体的合同条款,仅与管理层持有意图和能力有关,分类主观性较强;而新准则要求企业围绕“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两个维度对金融资产进行判断,其中,业务模式是前端产品设计、交易定价、合同条款的综合体现,资产分类反映业务模式的底层逻辑,且业务模式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分类标准更加严格,分类结果更加客观和透明。二是金融资产类型也发生了变化,旧准则下金融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四大类,而新准则下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三大类。

(二)建立了体现前瞻性、宏观性信息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更及时、充分计提拨备,准确反映财务风险成本

一是金融工具减值计提模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已发生损失模型”变更为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要求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未发生损失时,就要估算并确认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而不是等到实际发生时才确认。二是金融工具减值范围进一步扩大。旧准则下减值计提范围仅包括贷款、应收利息、应收款项等,而新准则实施后,存放同业、合同资产、表外未使用贷款授信额度等也要求计提减值准备,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都扩大了减值计提的范围,可能会对拨备计提产生影响。

(三)扩大了公允价值估值范围,对企业建立公允价值估值模型、开展公允价值波动的盈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金融资产分类规则的调整,需要进行估值的金融资产范围扩大,如在旧准则中公司自持资产证券化劣后部分(继续涉入模式下)以摊余成本计量,无须进行估值;但在新准则中,自持资产证券化劣后部分,由于无法通过SPPI测试,不能再以摊余成本计量,而需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金融机构开展金融资产估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对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影响

(一)对金融资产分类和估值的影响

汽车金融公司的金融资产种类少,主要包括经销商汽车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机构汽车贷款及继续涉入模式下自持资产证券化劣后部分等。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和估值的影响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经销商汽车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机构汽车贷款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为从借款人处收取的本金和利息,并且汽车金融公司基本采用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管理。比照新准则分类标准,上述三类贷款基本满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特征,对相关会计处理影响不大。按照《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比例的文件》要求,金融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时,需要持有最低档次的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份额不得低于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5%。对于发行继续涉入模式下资产支持证券的汽车金融公司,其自持次级档投资由于无法通过现金流测试,应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需要建立估值模型并定期进行估值。

(二)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影响

由于金融资产“三阶段”划分与现行的五级分类体系不存在简单、直接的映射关系,汽车金融公司需建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充分掌握资产特征和未来预期、客户情况、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等各种信息的情况下,计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暴露金额、前瞻性调整因子等风险参数,按金融工具发生信用减值三阶段分别计提,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释放风险,有助于夯实资产质量,提早预警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多数银行已基本完成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工作。根据各银行对外公布的审计报告,分析各银行在执行新准则首年减值准备变动情况(见表1)。通过分析可知,各银行执行新准则首年减值准备变动比例在-5%~5%之间,基本实现了新旧准则的平稳过渡。此外,选取部分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其对外公布的年报,分析各单位在执行新准则首年减值准备变动情况(见表2)。通过对比表1和表2可知,汽车金融公司在执行新准则首年减值准备变动幅度远高于银行平均水平,且多数呈现正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汽车金融公司服务的多是中低收入或信用空白客户,较银行客户群体下沉,资产质量普遍偏低,按照新准则提前确认信用风险的要求,汽车金融公司需在金融资产未发生信用减值时便计量减值准备,拨贷比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

(三)对公司财务报表损益的影响

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后,对公司财务报表损益的影响如下:一是利息收入预计会减少,采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金融资产的风险因素将体现在资产计价和收入确认上,过去利息收入的确认主要依据未偿还贷款余额与实际利率的乘积。新准则实施之后,企业应当按扣除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贷款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贷款利息收入,利息收入确认可能会减少。二是金融工具减值计提节点前移,导致位于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和第二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的减值计提比例较旧准则显著提高,加之金融工具减值计提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存放同业、表外未使用贷款授信额度等,均增加了公司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减少了利润。三是因公允价值估值范围扩大,公司自持的劣后级资产支持证券(继续涉入模式下)在无法获取公开市场报价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法进行估值,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尚未兑付的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本息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本金的差额,从而导致各期利润的波动增强。

三、实施对策

(一)重视业务模式的顶层设计和传导

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后,业务模式将会影响最终分类结果,财务结果对业务经营情况的反映也更加客观、恰当。因此,未来公司新开办一项业务时,应考虑不同业务模式对收入结构、盈利水平、风险资本、净资产等的影响,从而审慎确定金融资产投资的战略性和结构性安排。在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设计中,应更加注重其实质性权责利安排,使结构复杂的金融工具的业务符合公司投资策略的要求。

(二)构建金融工具分类及计量体系

为确保会计信息符合新准则要求,一是需要改进会计管控模式,制定业务模式判断、SPPI测试方法、风险三阶段划分标准等统一规范,构建金融工具分类决策树模型、基于前瞻性经济因素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及各类金融资产估值模型,为后续减估值系统建设奠定基础。二是调整优化业务、风险和会计管理的内部交互流程,健全完善金融工具分类、减值及估值等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将会计控制的关口前移至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环节,使新准则要求渗透到各个相关的管理环节,保证会计政策执行一贯性。三是需要调整期初数,按照新旧准则转换日报表差异调整的相关规定,不调整前期可比数,首日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与原金融工具准则的差异,调整计入期初留存收益或者其他综合收益。四是根据《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要求,调整财务报表格式和列报内容,主要包括新增“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删除“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并将原“应收(付)利息”项目拆分为“应收(付)利息”和“应计利息(资产/负债)”,“应收(付)利息”在“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下列示,“应计利息(资产/负债)”反映在各金融工具项目中。

(三)科技赋能,升级改造信息系统

新准则核算的落地最终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的,公司须对信息系统进行配套改造。一是新准则要求对所有贷款数据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建立基准、乐观、悲观三种场景,并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六大要素进行合理估算后得出信用损失金额;汽车金融公司主要以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为主,日常交易量大,贷款数据以百万计量,为提高减值计提准确性和效率、优化操作流程,需搭建金融工具价值计量管理系统,嵌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及各类金融资产估值模型,实现减值、估值批量、标准化作业。二是升级改造核心业务系统及总账系统相关核算功能,并进行科目参数调整和核算规则的调整。三是后端各类分析和决策以及信息管理相关系统也要对接前端系统的变化,进行适应性改造。

(四)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要求业务、风险及财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也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在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算减值结果时,风险人员需对未来经济形势及全生命周期违约概率进行合理预估及准确测算。因此,公司需针对相应业务、风险和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相应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跨部门沟通。

四、实施影响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为合理预测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估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底层“大数据”,有助于提升精益管理能力。

(一)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新准则的核心理念要求能够及时反映风险因素及其变动的信息,基于对单项贷款违约率和损失率的分析,有利于提高汽车金融公司甄别风险资产的能力;同时,通过捕捉贷款形态下迁信号,提早识别“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贷款,尽早实施风险化解措施。

(二)细化精益管理颗粒度

风险对价的准确计量是汽车金融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准确划分资产类别,对单笔贷款的信用风险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估算,为汽车金融公司精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公司风险成本预测准确性。

(三)提升风险抵补能力

投资估值法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经济学;实践活动

一问题提出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改革是关键,据调查,2017届大学毕业生中,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1]。部分高校经济学教学基本采用“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2],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因此,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刻不容缓。关于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研究,一直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邵源春、罗晓云、暴云英(2018)对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行初探[3]。刘加林、周卫军(2018)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对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索[4]。张雪绸(2017)研究了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对策[5]。唐丽君(2019)研究认为学生的经济学知识基础薄弱,课程安排与课程内容相矛盾,教学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6]。石荣(2019)认为经济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探索基于应用型的理论、实践和案例三位一体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7]。王广谦、杨运杰(2018)研究认为经济学专业的培养要发挥国家标准作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增强地方特色,要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8]。谭冰(2013)构建“2+1+1”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认为经济学专业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9]。樊丽明等(2016)研究认为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相关知识的训练,要靠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要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10]。综上所述,经济学专业的培养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要重视实践性教学改革,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要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靠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另一方面要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借鉴国内学者的思路,结合地方高校的教学实际,需要从六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校内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开展多样化实践、论文实践性选题、增加实践教学经费、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也需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推进经济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交叉融合、积极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经济学专业培养的是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在民族地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经济应用型人才。因此,重理论强实践,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是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强化实践教学,是高校转型发展,适应现代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延续。实习实训是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高校实践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明确实践教学目的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比较熟练地掌握实际业务的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专业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专业基础。加强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深入企业、银行、保险、政府等单位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具体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因此,经济学的专业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和行业,根据接触到的案例进行认真梳理后进入课堂分享,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讲深、讲透,要通过对实践案例的讲授来厘清理论上的难题。教师加强各类部级、省级课题以及教革项目申报,通过课题调研,充实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且将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观摩、调研、接受管理实训等实践活动,聘请实际经济工作管理者为本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调查、分组互动、课题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环节,用研究结果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二)推进经济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交叉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明确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经济学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构建由“创新创业必修课+经济学课+经济学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立项建设校级经济学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积极探索经济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经济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学分”,并且创新学分由“创新创业必修课+经济学课+经济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构成,严格执行创新学分制度。加大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在创新创业导师方面,积极提升校级双创导师、省级双创导师、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名额。

(三)积极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经济学专业特点,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必须深入企业、银行、政府、村寨、社区等调研,真正做到“懂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实践过程注重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针对专业特点、不同学习阶段的差异性进行分阶段、专业化、个性化实践实训。结合各类技能竞赛和执业资格考证开展各种专项实训。组织高年级学生以校企合作实训,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四实践教学案例设计

为了详细阐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将经济学专业实践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本文以价值投资实践活动和营商环境调研活动为例进行分析。

(一)价值投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案例

通过专业实践增加学生对商业经济、价值投资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接触、了解及适应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敬业精神。在实践中增长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同。实践活动要求达到以下实践教学目的:了解实际的工作内容,增加对实务工作的直观认识和理解;通过实际介入到实践中,提升学生对商业经济、价值投资的认识;检验学生在课堂所学,考查对相应专业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具体时间安排如表3所示。去校外实践之前,第一天先在校内安排价值投资理念的学习。主要学习投资理念及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然后确定本次调研相关标的资料的收集和分组。第二天采取分批调研实习的模式,到学校附近的企业进行实践调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价值投资实践活动。通过“闲聊法”在凯里市区一些超市、便利店、医院、商场、药店、建材中心、五金中心等调查一些上市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通过销售状况来查看产品的销量。根据相关标的产品的在商场摆放的位置、生产日期、询问售货员及销售管理人员的销售情况,包括标的竞争对手销售情况,分析其市场占有率。通过此次调研加深对拟投资的标的产品的深刻理解。企业实地调研结束以后,通过淘宝,京东对网上销售情况做进一步了解,并且详细记录相关产品的销量和评价情况。通过电话或实地采访,详细询问产品用户的反馈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价值投资实践活动演说会,通过小组内不断提问,深化问题认识,加深投资理念,完善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第三天在校内查阅调研实习标的公司年报,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具体数据可以到公司官网、东方财富网进行查询,价值投资实践活动查询指标如表4所示。第四天查阅其公司年报后整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首先对相关公司进行估值及模拟配置讨论。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估值: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估值(相对估值);净资产收益率估值法(相对估值);现金流折算估值(绝对估值),完成相关估值法后根据调研结果对相关标的进行集体讨论,按照买入标准进行资金模拟配置。并安排相关同学对我们选的股票池进行持续跟踪。在实践中熟悉公司的行业特点,进一步认识其行业本质;结合实践进一步认识价值投资,实践资金模拟配置。在实践中熟悉行业本质和从业岗位特点。教研室和指导教师提前与企业协商好实践内容及实践模式。通过投资调研实践,提高学生对投资的认识及方法技巧,同时需要懂得价值投资原则;投资学中通过下载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是格外重要的。通过投资调研实践,使学生知道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学会对公司进行估值,同时要注重风险控制,控制资金投入比例。第五天校内写调研报告并且下午进行PPT分组汇报。根据调研结果对公司进行集体讨论,教师对每组的买入标准和资金模拟配置情况以及最后结果进行评分。

(二)营商环境调研活动实践教学案例

为了深入了解区域营商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经济学课程,开展营商环境专业实践调研。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调研小组,每组六名同学,分别选派小组长,每组深入相关部门、政务大厅、企业等进行访谈,选取六个指标进行实践调研,具体指标体系如表5所示,详细了解营商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将调研数据通过六个评价指标进行计算,每组分别从企业开办到融资方面,提出营商环境的改进建议。调研的这些指标包括了开办企业的全过程。从创业、场地、登记、融资四个阶段进行调研。教研室和指导教师提前与企业协商好实践内容及实践模式。针对每一个指标,每组六名同学进行分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通过与企业员工进行交谈,详细了解开办一个企业需要办理的手续,需要多长时间,花费多少成本。通过面谈、电话咨询、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计算出每一项指标的具体分值。为了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不同区域选择的调研企业类型应该一致。结合会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财务管理、投资经济学、税法、经济法等核心课程,分别对六个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熟悉区域营商环境,进一步认识企业开办的过程。通过营商环境调研实践,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及运用技巧。营商环境的调研,丰富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知识,对于开办企业、办理建设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纳税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五结论及建议

投资估值法范文7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基金财务报表;资产减值;金融资产分类

引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愈发活跃,各类基金企业掌握的资本金额日渐增大,国家经济运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的影响也随之扩大。但随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施行,基金财务报表受到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如何较好适应这种影响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情况分析

(一)金融资产分类。金融资产在原有准则中的划分与新准则不同,以往被分为四类。以持有能力、持有目的为依据,具体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中存在属于兜底项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划分任何金融资产。原有准则的分类过于复杂且主观性较强,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效应,该分类下存在较为简单盈余管理,这会导致风险放大,严重威胁金融市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标准为“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业务模式”,以此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包括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当期损益将变动计入的金融资产,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将变动计入的金融资产,最后一种金融资产计量依据为公允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权益性工具投资,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在当期损益中计入其变动,计量依据选择公允价值,同时企业的金融资产可选择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采用需要将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应收股利外,该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在指定后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所有变动,不能转入利润表。受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影响,基金企业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刚性约束提高,同时盈余管理的空间大幅降低[1]。

(二)套期会计。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紧密结合了风险管理和套期会计,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得以拓宽,基金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应用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在财务报表中也能够更好公允、客观体现,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损益错配减少可由此实现,平滑损益、对冲风险也能够受到积极影响。套期有效性评估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得以改进,对于存在较高灵活性的机制来说,套期关系再平衡能够提升套期关系延续性,这种提升使得基金企业能够开展更加务实的风险管理活动,企业套期活动风险管理水平也能够更好反映。

(三)金融资产减值。基金企业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变化显著,“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取代了以往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同于以往计提相应减值采用实际发生的客观损失,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前瞻性调整和宏观因素进行了更多考量,计提减值引入了“三阶段法”并结合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水平。基于未显著增加的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水平,计提减值采用12月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如存在显著增加的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水平,计提减值采用整个存续期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如金融资金存在一定证据,如客观减值,必须强化对利息收入减值带来影响的综合分析,同时还需要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模型源于整个存续期金融资产[2]。

二、基金财务报表受到的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影响分析

(一)出现显著下降的权益性金融资产。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兜底项目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且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取代了以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有准则中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涉及范围极广,但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在其他综合收益将变动计入时,其能够用于指定的权益性工具投资和通过SPPI测试的债权投资。这种情况下存在有限的整体下降幅度,同时新准则会导致这类金融资产中的权益工具投资受到较大影响,即除股利外利润表无法回流持有期间的其他所有变动,调节功能将因此丧失,进而将大幅影响其在企业经营中所能够发挥的贡献。

(二)出现较大增幅的金融资产。基金企业受新金融工具会计的影响计量更多采用公允价值,这在新准则关于分类的相关规定上有着直观体现,大多数金融资产均可划分至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且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科目中,这类金融资产受此影响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推行后整体上升,整体上升的出现是由于原有准则与新准则间存在的差异,利润表无法循环遗忘的权益工具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使得相关三分之二转到该金融资产科目。对于基金、资管计划、信托等非标类资产来说,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的判断全部需要穿透至产品底层,如SPPI测试无法通过,同样需要划归至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且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科目[3]。

(三)利润核算更为透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尤为强调,资产分类变得更为严格,资本市场同时带来的相关影响较小。此时的公允价值波动较小,可不做考虑,即便当期利润表中不计入公允价值波动,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也不会受到影响,相关影响在金融资产投资风险和状况的判断中同样不存在。而对非标投资(SPPI测试无法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权益类投资来说,这类投资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基本上需要全部进行划分,这使得资本市场与其价值波动基本直接挂钩,上述投资的价值波动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均在当期利润表中反映,金融资产投资实际情况在企业利润表的反映较为透明,基金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和状况可直观传达给报表使用者。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基金企业公允价值波动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应用后波动变大,如存在深度震荡调整的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基金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导致其平稳增长的经营业绩无法获得,资本市场平稳发展随之受到的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

三、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影响下的相关建议

(一)针对性优化基金业务。为应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催生的相关挑战,基金业务的针对性优化极为关键,这一优化需从市场环境和自身情况出发,充分结合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做到对多种分属不同估值技术方法的谨慎选择使用,同时分析由此产生的估值结果差异,以此结合各种估值方法选取重要参数的依据、适用条件、影响运用的因素,最合理估值结果可在综合判断下获得。相关人员需要更多承担对估值结果的责任,这能够保证基金企业估值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此外,基金企业还需要关注基金利润受到的项目估值变化影响,在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同于以往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这会导致基金净利润受到深远影响,由此道路的较大投资初创企业基金业绩影响必须得到重视,对于多轮融资的初创企业,此时存在不断上涨的基金业绩,这使得基金对初创企业的投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促进,这种促进需要得到基金企业重视,基金企业需借此契机积极参与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之中,由此更好应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影响。

(二)建立定期总结与评价制度。为更好应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影响,基金企业还需要建立定期总结与评价制度,以此不断优化财务报表编制,企业即可在行业和市场变动中实现持续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基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可由此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机会。面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基金企业需强化内部培训和教育,深化思想建设,具体可从举行专题竞赛、开办知识讲座等方面入手,个人主观原因引发的工作失误可从根本上减少,工作人员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重视和认识也能够随之强化。此外,基金企业还需要建立定期总结与评价制度,以此保证财务报表编制的不足和缺点能够不断发现,以此针对性弥补和改正,即可开展更为高效、高质的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三)优化升级组织管理制度。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基金企业还需要关注自身组织管理制度的优化升级,以此更好适应行业和时展,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具体实践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深入学习和把握新准则,建立健全财务报表编制相关操作规范,为具体编制提供依据,结合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规避操作不当和失误,提升编制质量和效率;第二,优化重组财务报表编制流程,需重点规避相互推诿、权力分散等问题,通过统一财务报表编制流程提升编制质量;第三,强化财务报表编制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工作的联系,提升财务报表反映信息的具体性和真实性,更好应对各类复杂情况和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基金财务报表的影响较为深远。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针对性优化基金业务、优化升级组织管理制度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新准则应对路径。为更好优化基金财务报表编制,估值管理的强化、业财融合的推进、顶层设计的优化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熊艳.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金融,2020(19):88–89.

[2]陈鹏.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对金融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基于五大行实施情况的思考[J].时代金融,2020(04):75–78.

投资估值法范文8

 

一、截至2010年,国内已经有基金管理公司60多家,运作的基金已经超过1000只。由于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多由券商、银行、信托公司、大型国企等出资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作为发行方与管理方向持有人募集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因此,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存在着“委托”关系。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同时可能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这种被同一股东持股的关系使得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与其投资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基金管理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基金的投资决策。一方面,关联性可能使基金具备信息优势。由于基金与股票具有共同的股东,基金可以获得关于企业的私有信息,这种信息优势有助于基金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这种情况有利于基金持有人。国外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交易并且获利,如Ke和Petroni(2004),Dennis和Weton(2001),Chen和Hong(2006)。国内有关研究也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和投资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带来信息优势并获得较高的收益,如孔东民和柯瑞豪(2007),余佩琨、李志文、王玉涛(2009),林树和俞乔(2009)。   与“投资能力假设”相对,部分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仅仅是“噪音投资者”,其投资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如Aragon,Bildik和Yavuz,2007;Kaniel,Saar和Titman,2008)。对于关联性股票,基金可以便利地提前获得实质性信息,在信息公布前做出投资行为,好消息则提前买入股票,坏消息则提前卖出股票。   另一方面,这种关联性为利益输送式关联交易提供了可能,这种行为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导致“隧道效应”,如刘峰和贺建刚(2005)。   与上市公司类似,巴曙松、陈华良(2004)提出基金业存在的“委托”关系也是发生关联交易的温床。基金的大股东可能通过高买低卖将基金资产转移给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或者配合关联方的企图进行交易,包括打压股价以配合兼并收购,或哄抬股价以配合股东减持等。这种关联性诱发的投资无疑会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二、检验假设   我们从数据出发考察具有关联性的基金与股票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如表1所示,18家基金管理公司和83只股票已经具有关联性,可以被界定为关联性基金或股票。为了测度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否与该关联性有关,本文采用异常持股比例来衡量基金对于其投资的重仓股的偏好。本文首先定义重仓股的期望持仓比重,EPCTi,t为该股票的市值在其所在市场总市值的比重,与基金持有全部重仓股市值在各自市场总市值比重之比,其中,MVi,t是股票i在第t季度的流通市值,N是第t季度的基金持有全部重仓股的数量。market是指深市是沪市的整个市场的市值。本文定义重仓股的实际持仓比例,PCTi,t为季度末基金持有该股的市值与基金全部重仓股的持有市值总和之比,如果不存在利益输送式关联交易或者信息优势,一只重仓股在基金全部重仓股中应占的投资比例应当与期望持仓比重无显著差异,即ABHi,t应当为0。若ABHi,t>0,表明基金持有该重仓股的比重是高于其期望比重,即表现为超买;若ABHi,t<0,表明基金持有该重仓股的比重低于期望比重,即表现为超卖。   为了考察基金对具有关联性的股票和非关联性的股票的异常投资比例,本文定义基金与所持有的重仓股具有关联性时,Groupi,t=1,否则为0,并对各重仓股的异常持股比例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数据表明关联性重仓股与非关联性重仓股的异常持股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基金对非关联性股票(group=0)的平均异常持有率显著为正,表现为超买,而对关联性股票(group=1)的平均异常持有率则显著为负,表现为超卖。总体而言,描述性统计与显著性检验表明,基金倾向于超卖关联性股票,而超买非关联性股票。对于非关联性股票,基金因具备较个人投资者更强的投资研究能力,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公司的基本面价值,从而卖出高估值的股票,买入低估的股票。   机构投资者较强的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基金公司超买非关联股票的行为。   而对于关联性股票,基金则可以利用其股东方的内部人优势,获得内部信息并先于市场进行交易。   无论是通过关联性或是研究分析获得的信息优势,基金应当为持有人带来收益,买入低估值股票,卖出高估值股票。   而其对于关联股票的超卖行为,可能是由于关联性的信息优势或利益输送所致。   为了进一步解释基金超买非关联性股票,超卖关联性股票的动机,我们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以下四个假设:   假设一:如果基金由于利益输送型关联交易而超卖关联股票,则当期打压股价,股价下跌,而下期股价会反弹。因此异常持股比例与关联股票的当期超额收益正相关,与下期超额收益负相关。   假设二:如果基金由于信息优势而超卖关联股票,导致股价下跌,而个股的负面消息公开后,股价将继续下跌。因此异常持股比例与关联股票的当期和下期超额收益均正相关。   假设三:如果基金因为研究分析而提前超买低估值的非关联股票,则当期购买行为导致股价上涨,而市场将缓慢对价值低估的个股进行调整,股价继续上涨,被超买的非关联股票下季度收益也为正。因此,异常持股比例与非关联股票的当期超额收益和下期超额收益均正相关。   假设四:如果基金因为噪声交易而超买非关联股票,则当期超买是哄抬股价,导致股价上涨,而下期股价则会下跌回归至其真实价值。因此异常持股比例与非关联股票的当期超额收益正相关,与下期的超额收益负相关。   其中,假设一和假设二分别从利益输送型关联交易和内部信息优势型关联交易对基金超卖关联股票的原因作出假设,但基金超卖关联股票也可能是关联交易和信息优势两大因素共同作用后的结果。假设三和假设四则分别从投资能力和噪声交易两个角度对基金超买非关联股票的行为进行假设,类似地,基金超买非关联股票也可能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分页标题#e#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样本与回归模型   基金公司股东、季度重仓持股等数据来自WIND金融资讯终端数据库,而股票季收益率和个股的市值等数据则来自RESSET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样本包括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的重仓股,共3,078个观测,删除缺失的相关数据的观测后,最终的分析包括2,024个观测。   本文重点关注重仓股异常持股比例,以及当前季度与下一季度相应股票超额收益率等变量,并通过考察异常持股比例以及超额收益率的关系,来分析基金的关联性对于其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回归模型如下:ABRi,t=α+β1ABHi,t+β2MVi,t+β3PBi,t+β4Ri,t-1+β5Time+ε(4)其中,ABRi,t是股票i在t季度的超额收益率,即个股收益率与当期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之差,ABHi,t是股票i在t季度的异常持股比例,用来衡量基金公司的超买超卖行为。为了更好地控制有关个股特征对股价的影响,我们根据Fama和French(1993)发现的股票的规模和成长性影响个股定价的结论,控制了股票i在t季度的流通市值MVi,t和股票i在t季度的市净率PBi,t。   此外,我们还考虑了个股的价格惯性,在回归中控制了上期的个股收益率Ri,t-1。   同时,为了控制不同时间大盘对股价的影响,我们以2010年第三季度为基准,加入了22个时间哑变量Time。为了考察当期异常持股比例对个股下期超额收益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以下回归分析:ABRi,t=α+β1ABHi,t-1+β2MVi,t+β3PBi,t+β4Ri,t-1+β5Time+ε(5)回归分别对关联性和非关联性两组股票进行。若基金交易出于利益输送或噪声交易,则假设一和假设四成立,方程(4)中β1>0而方程(5)中β1<0;若基金的交易基于关联性或研究获得的信息优势,则假设二和假设三成立,则方程(4)中β1>0且方程(5)中β1>0。   (二)回归结果   表明基金公司超买非关联股票比重与股票的本季度和下季度的收益均显著正相关,符合假设三,与假设四不符。表明基金通过其较强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可以获得非关联股票的有用信息,并据此对低估值的非关联股票进行超买。模型(4)中上期个股收益率的系数显著为负,也说明基金超买低估值的个股。虽然当期的超买行为推高了股价,但是下期市场继续对股价进行调整,使得当期的超买行为可以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此时当期股价对于下期股价的影响则不是很显著。   关联性股票异常持股比例的系数均为正,其中异常持股比例对当期个股超额收益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于下期个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表明基金在当期超卖关联性股票,促使相关股票在当期的收益下降,股票收益与异常交易比重呈显著正相关。   关联性股票在下季度的收益与基金的超卖比重正相关但不显著,这与假设二较为吻合,不符合假设一中下期为负的假设,即基金在当期超卖关联性股票主要出于股东带来的内部信息。此外,这一结果也可能是基金在当期对关联性股票同时进行了利益输送的关联性投资与信息优势的获利性投资,方向均是超卖。其中关联性超卖行为对下期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为负,而信息优势驱动的超卖行为则对下期个股超额收益率影响为正,其中在整个基金群体对关联性股票的超卖行为中,信息优势促使的获利性交易力量可能略高于关联性交易,致使超卖对下期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   四、结论及局限   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与上市公司具有共同股东这一特殊的关联性可能使基金同时从事利益输送式的关联性投资,或信息优势驱动的获利性投资。本文的数据表明对于关联性股票,基金表现出超卖行为,而对于非关联性股票,基金则表现出超买行为。当期超买的非关联性股票在下一季度的收益与超买行为显著正相关,表明总体上基金的超买是由于投资能力带来的信息优势所致。当期超卖的关联性股票在下期的收益与超卖行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其原因则可能是基金采用基于股东带来的内部信息优势进行超卖所致,抑或关联方带来的信息优势略强于利益输送的关联交易所致。总体来看,国内基金对于关联性股票与非关联性股票的超卖与超买行为更可能是基于他们更强的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优势既可能来自于基金自身较强的研究分析能力,也可能是来自于关联股东提供的内部信息。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结论存在一定局限。   由于基金与上市公司的股东方大多是未上市企业,我们无法通过公开数据追踪到更高层级的股东,而在更高层级上拥有同一股东可能存在着较为隐蔽的利益输送或内部信息驱动型关联性投资,这是本文的数据无法捕捉到的。此外,本文仅包括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这23个季度,为了保证样本数量,我们只观察了当期与下期的股票收益,如果拉长观察区间,考察个股的长期业绩,则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这有待于以后数据区间加长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