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3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3篇)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一、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多元优化。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关注力受情绪、兴趣影响较大,大多喜动不喜静,对静思研究缺少耐心,对实践操作有浓厚兴趣。教师要对教学实际进行综合考量,注重实践操作内容的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给学生更多示范和引导,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此需要提高认知。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和学习爱好的共同影响,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展开实践操作引导,提出不同的学习操作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在学习《制作作文选——制作目录》时,教学要求目标众多,为让学生熟练操作文本框插入、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掌握图片插入方法,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制作目录,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实际操作。首先是文本框操作,先打开“插入”菜单,找到“文本框”,单击文本框下横排或竖排按钮,实现文本框的插入。其次是复制、粘贴实践操作,先选定相关文字,单击鼠标右键,找到“复制”单击,然后将光标移到适合位置,单击右键找到“粘贴”,单击之后,备选的文字内容实现了大转移。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实际操作,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教师让学生展开自主自由操作训练,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电子游戏有特别的爱好,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正视学生偏爱电子游戏的现实。其实电子游戏没有问题,学生喜欢玩电子游戏也不是什么错误,关键要看教师如何也不应盲目。很多益智游戏对启迪学生智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也不应盲目排斥和反对。相反,教师要注意利用电子游戏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计算机、网络。如打字练习,为熟悉键盘和输入法,教师引入过关性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生会在不知疲倦的竞赛中形成学习能力。在学习《制作作文选——制作正文》时,教师给出具体操作指令,让各个小组展开竞赛式操作:设定多篇作文进行合并,并插入分隔符,修改文稿,最先完成正确操作的小组为优胜者。学生听说要展开小组竞赛活动,显得非常兴奋,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互动学习之中。在成果展示阶段,很多小组都以接近水平完成任务,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教师设计竞赛式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形成的主观能动力量是强大的,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三、强化师生互动,升级学生认知体系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为提升课堂自主学习维度,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还要和学生展开有效互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打下基础。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基本形式,在互动因素构成中,教师是主导因素,应该发挥主动作用。为提升师生互动品质,教师需要对互动形式、互动内容、互动时机进行科学设计和整合,适时投放、适时启动、适时组织,这样才能形成学习契机。在学习《精彩的多媒体世界》时,为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教师先选择两个多媒体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进行对比,分别说说多媒体作品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这样漂亮的多媒体作品是怎样制作成功的呢?如果我们亲自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该如何操作呢?学生学习兴趣被点燃,都想尽快投入到操作中。教师给出几种制作多媒体作品工具:基于网页形式的制作工具、基于时间线的制作工具、基于流程图的制作工具、基于程序语言的制作工具。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跟进学习操作。由于师生互动操作顺畅,课堂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很快掌握了操作要领,成功制作多媒体作品。具有良好的科学与技术素养,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总目标进行清晰界定,也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在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时,教师要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学情调研,这样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新策略,提升学习效果,形成重要的学习支撑。

作者:张艺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性作用

一、自主性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坚实基础

因为没有应试压力,恐怕没有哪门学科的学习有信息技术这样的自由度。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自由度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将学生的学习导向散漫,也有可能更大程度上释放学生的自主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自然应当选择后者。在《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对学情作了一番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其一,学生肯定会对这一内容感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建立在时间自由和没有学习压力的基础上的。因为即使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依然对动画有着一种偏爱,且作为一种理性认识的需要,他们也希望能够用电脑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动画;其二,学生在遭遇到学习难度之后,有可能会有放弃的想法。因为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的是动画的基础知识,相对枯燥,需要教师精彩讲授,第二节与第三节需要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基础知识如帧的制作、元件的制作等,均与学生学习动画需要有距离,学生有可能会部分丧失兴趣;其三,在进入系统的Flash学习之后,学生会产生一种急切的出动画成果的愿望,这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学中应当好好利用。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性有效释放

在教学中,笔者坚持释放学生自主性,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重点。第一,激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本课的第一个拦路虎,笔者首先基于教材创作一个情境:播放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片段,然后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画的来之不易——都是由人工一幅画面一幅画面画出来的,其中利用了人的视觉暂留效应。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电脑技术可以大大缩小工作量,有可能被初中学生学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是学生对动画的喜爱的原动力,与挑战可能完成任务的外在动力的综合,也是学生自主性发挥的重要基础。第二,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初步接触Flash动画软件。在学习flash软件的基础知识的时候,也需要利用学生已经生成的自主性。这里,可以先借助教材上介绍的也是为学生熟悉的“小本子动画”,让学生体验到这就是“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是动画中人物的动作与形象,设计的是人物形象中需要“动”的部分,“静”的部分只要保持不变就行了;制作的手段则是小本子中的一页页纸。然后引导学生的自主性由“手工”向“电脑”转移,告诉学生在电脑中利用Flash软件也可以完成这一过程,只是需要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帧的概念认识与元件制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种细致的认识,即认识到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才能完成动画制作。第三,放大学生的自主性,努力设计并制作动画。在积累的基础上,第三步是最主要的一步,就是充分放大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制作动画。笔者的设计主要分成两个步骤:1.给学生提供火柴人,让学生结合刚才的“小本子动画”制作电脑动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减少难度,从而实现制作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的愿望;2.让学生选择人物或动物形象,设计动画的具体动作,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画,必要的时候向同学介绍自己动画设计的不同之处。

三、基于自主性作用发挥的信息技术教与学

结合教学经验,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尝试,笔者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初中学生感性与理性兼具的特征,充分激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用,可以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如文章开头所说,信息技术很容易上成自由散漫、学生打游戏聊天的课。这实际上是浪费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原本具有的自主性。要想让这种自主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步骤,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从本质上说,所谓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原动力的释放,每个学生都是想学的,但每个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又是缺乏学习自制力的,是缺乏学习目的性的,只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并能够通过教学机制来保证学生有学习目标与自制力,自主性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朱志刚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初中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研究

一、运用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本身的潜力,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所能够带来的便利。比如,通过游戏设计这种与初中生接触比较多的电子信息技术,让学生认识到游戏设计和互联网网站的设计都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加工,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创造出更多前所未有的事物,让人们通过虚拟空间减轻工作负担,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以至于很多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在学习方面产生了抵触情绪,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不能够被教师人为放置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初中的电子信息技术课程仅仅依靠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应该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及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解答。教师需要了解当前初中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点,通过动画、漫画、校园热点来引发学生对于信息课程知识的关注和兴趣,加强沟通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要求初中学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去互联网获取相关的信息和内容,包括探究如何更快地搜索相关主题的内容。此外,参考当前互联网信息管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搜集相关主题的信息内容之后,进行综合信息的分析,分辨当前信息的正误,从而对某一个主题的内容具备更加客观科学的看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让学生具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应该具备对信息的处理以及综合呈现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新课标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四、创新教学内容

注重信息技术与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安排因要兼顾各地实际而显得比较滞后,现行教材仍以WindowsXP、Flash8等现实中正被或即将被淘汰的内容为主,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则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如初中阶段的VB程序设计课因课时少,只能让学生了解点概念和基本结构,学生学习后也根本无法用来进行实际的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无用也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感到了无趣。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创新,根据自己特长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对程序设计感兴趣,并能通过学习编制出一些他们自己的作品,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引入了Scratch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乐于上信息技术课,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信息技术的作品,与大家交流分享。事实证明,这种尝试十分有效,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也使得他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此外,我还开设了Arduino创意制作编程的兴趣班,希望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深入培养,力求使他们在程序设计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师用心研究,一定会发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就要注重信息技术与生活、与其他学科或其他领域的整合,教学内容与案例也要基于这方面考虑.

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课堂管理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课堂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针对学生使用的电脑来说,可以采用自动还原的方式;二是在学生的电脑上面安装监控,避免学生聊天、看电影等分散学习精力,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课堂管理;三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监督和激励体系。

六、结语

总之,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最终学生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作者:郭娜娜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芦蒲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