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研究(4篇)

初中信息技术研究(4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设计探微

一、信息技术可促进化学教学

1.有助于课堂呈现方式多样化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之间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造更加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形象地展示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物质反应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布设场景,并且利用视频、图片和动画效果,使化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利用多种渠道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从污染物排放到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QQ、BBS论坛以及班级校友录论坛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积极开展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2.有助于模拟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模拟不宜实际操作的化学实验,由教师单一授课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性知识讲解过程中,可采用Flash技术手段来制作虚拟实验:在学习了反应原理后,引发学生从试管、玻璃管、酒精灯、酒精喷灯等仪器中选择仪器进行模拟实验,并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实验装置。通过对上述虚拟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还原反应中反应原理及仪器选择方法,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3.有助于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组织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学习、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学习。比如,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先让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实验完成后能够发现、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3~4人一组为宜,每个小组共用一套实验器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发现问题后再改进。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参加讨论,然后对进程进行观察,了解问题和及时解答。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教学整合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实验教学会耗费较长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可以有效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铁生锈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铁钉生锈现象,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直观呈现这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铁生锈原因,呈现出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H2、CH4等物质的纯度不高,可能会发生爆炸。此时,可利用多媒体视频实验讲解、利用Flash动画播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其安全可靠性,而且更加容易理解。酸、碱生盐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没有明显的现象,比如,2HCl+Ca(OH)2=CaCl2+H2O,不仅可以采用动画方式演示微观层面物质变化,而且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等仪器在电脑上绘制温度变化曲线、pH变化曲线等,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当然,教师应当根据知识教学特点确定整合方式,从安全性、时效性以及反应现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三、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结合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两者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袁芳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园区外国语学校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应用价值

1.微视频的概念及优势

1.1什么是微视频

微视频是指时间长度在30秒到20分钟之间,以特定的形式将特定的内容表现出来,可以以各种视频录制设备制作而成的视频短片。例如电影短片、微电影、短视频等,都属于微视频的范围。微视频具有“短、快、准”的特点,以其随时随地都能随意进行录制和播放的特点,深受大众欢迎。

1.2微视频应用的优势

1.2.1微视频具有多媒体特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微视频作为视频的一种,同样做到了文字、图形与声音的结合,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体验,利用初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1.2.2微视频具有便捷性。

微视频的长度一般在30秒到20分钟之内,其大小也在10M到40M之间,相对于传统视频教程,更容易储存在便捷的移动设备中,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应用。同时微视频相对于传统的演示文稿,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突破了文字的限制,利用其特有的声音与图像信息,为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过程提供了更大的便捷。

1.2.3微视频具有共享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录像机等可以用来录制视频的设备已经逐渐趋于大众化。大众不仅能够接受视频,还能够自己创造视频,并通过网络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

1.2.4微视频的知识点单一,更利于学生接受。

人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以及接受信息的效率是有限度的。传统的教学视频,将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微视频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细化,使学生分散学习,并且每个视频的时间较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1学生的学习效果

2.1.1微视频改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教师利用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也更加喜欢利用微视频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于微视频保持着兴趣也就使得其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同样产生兴趣,这就有利于学生改变过去对于学习信息技术所存在的畏惧和厌恶心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2.1.2微视频培养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微视频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在以微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课堂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着强烈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而普通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则并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表明,微视频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

2.1.3微视频帮助学生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

学生有了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查结果表明,有微视频作为教学工具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模式教学课程中的学生,我们能够根据一般情况认为微视频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2.1.4微视频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运用微视频授课,学生也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学生在课下时间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实际操作。而微视频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5微视频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理论范围,还应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与学习,并在其制作与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2教师的教学反馈

2.2.1教师对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微视频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并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了微视频的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综合运用自主策略与辅助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效满足每个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中的需求。

2.2.2教师对于制作微视频的教学方法作用的评价:

微视频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从网上下载学习视频和视频录制与编辑软件,这些操作都加大了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任务,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教授学生视频制作过程的同时,也是对以往教学内容的梳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加工,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总结

综上所述,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教师授课还是对于学生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当以正确方式和策略,将微视频合理高效地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培养知识与技术并重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郑枫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项目驱动教学应用

一、项目驱动法的概况

项目驱动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是时展的产物,初中学生学习的信息知识很多部分都与实践内容有关系,如果教师一直按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效率及其学生学习信息的积极性,让原来对信息感兴趣的学生,也慢慢失去了耐心,觉得该科目与其他学科一样枯燥乏味没有特色。因此,项目驱动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就会起到较大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初中信息课程实践性强这一特点,利用项目驱动的方法把每一个模块设计成相应的应用项目,在设计开发中让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会到项目驱动的神奇之处。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老师,该课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后,就会在课下或者媒体杂志上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东西,进一步吸引其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例如:在初中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的特点,把课本分成几个模块项目。以初二课程为例,可以把课本内容分为计算机基本构成知识、word方面的应用、excel方面的应用、制作PPT课件的应用等。在计算机基本构成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机房看计算机到底有哪几个方面组成的,鼠标、键盘、主机、显示器等;在word的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建立一个word文档,并输入一些内容,然后把时间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其他模块的学习也是如此,用项目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1.教学方式的创新。

项目驱动教学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将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细化的分类,把每一模块的操作规划完善以及学生在课堂操作可能遇到的操作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行营的解决方案。每一堂课不在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学生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采用新颖的方法,在课堂上边学边用,学生即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又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一知识。例如:教师在上课时,提前要求学生预习一下该部分内容,在上课时带着学生完成一遍完整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个作业,不会的可以问,但一定要学会该方法。进行奖惩政策,完成操作快的人可以用余下的时间休息,自由活动,前提是独立完成。这种方式学生会对该门课有深刻的认识,感觉到与其他科目的不同,提高对该课程的兴趣。

2.组织项目驱动相关的信息技术活动。

在信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进度,组织一些相关的项目驱动的活动,该活动有几个学过的知识模块构成,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每个人负责每一模块的一部分,完成项目的队伍获得相应的荣誉。利用组织活动,树立榜样的效应来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了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驱动教学中更加积极,对其兴趣也会日益加深。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也提高了其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信息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当今所需要的高科技全能型人才就是这样产生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个相当大的贡献。例如:在学校,信息方面专家根据本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信息水平,组织挑战杯大赛,为冠军团队提供旅游等方面的奖励。由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制作作品,有人负责word、excel、ppt等制作,最后汇总有指导老师指导一同修改完善,进而完成整个作品。让学校信息方面的专家对其作品给予评估和建议,进而评出本次活动的优秀团队,激发其他同学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此期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会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项目驱动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使学生得专业知识得到了的巩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其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当今,日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各界也更加注重该方面,项目驱动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在利用该方法时,教师应该结合当地学生的现状以及课程内容安排情况。项目驱动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亲密度,同时,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效率。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高技术综合能力人才做出了贡献。

作者:许士宝 单位: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中心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思考

一、以培养学习兴趣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整合的措施

1.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的学生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且三观没有发展完善,但与此同时,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若是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对他们而言学习就是较为轻松的一件事,学习就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育机制进行培养,教师试着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努力在课堂上拓展阅读教学资源,争取提高课堂效率,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2.借助教学软件,处理语文教材内容

初中语文的教材对于初中生而言往往内容含量较大,内含的文化精神和内容都很丰富,而且教材里的阅读材料和抽象内容同时存在,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于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然而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繁琐且抽象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则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教学等教学模式使那些晦涩难懂、较为抽象或者是较为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添加了信息技术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使枯燥的知识更加充满趣味性,使深奥的道理更加简单易懂,使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教学内容能够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3.凭借高科技技术支持,保存阅读成果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每节课都会设置教学目标,学生会以此为学习目标进行创造性阅读,最终会达到创造性的、高效的、绩效性的阅读成果。当课堂成果能够通过一种比喻、演绎、模型、表演、产品等外在的形式表示出来后,学生能够直面自己通过一节课的努力所取得的阅读成果,将直面自己的课堂表现,极大程度地给学生自信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课堂成果进行记录能完善课堂评价体系,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能以绩效评估的方式去更好地衡量课堂成果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的措施

理解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学生在对材料进行充分认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进行理解、分析、综合,最终将阅读材料的表达感情或材料内容精炼地概括出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读者的知识含量和阅读经验息息相关,它要求读者从宏观角度把握好文章的总体内容,概括出文章要点,凭借自己的能力充分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情感,并且试着从多种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阐发、批评和质疑,最终理顺解题思路,形成一条完整的脉络。对阅读材料充分的理解是阅读的深化阶段,也是考验一个人阅读水平的关键。而超媒体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文本、图形等方式具体化地表现出来,它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探索性、自由的学习环境,极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过程便是学生利用学习经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不断的认读、理解和推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添加了超媒体技术便使晦涩难懂的文本材料以音频、视频、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这种呈现方式往往是直观易懂的,并且会带有正规的推敲和理解思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总结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会影响语文的教学成效,而它自己本身也拥有着独特的内容、职能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式,逐步提高学生高效评价阅读材料的水平和能力。笔者在本文中详细地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整合的重要意义,针对教学目标详细地提出了整合的措施。

作者:杨小青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