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范例

思想政治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把握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实质及实施原则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推行案例教学时,必须遵循和把握准确性原则、生动性原则、政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目的,它既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又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行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量吸收了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理清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实质的基础上,有效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及实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在从理论的高度把握纷纭复杂生活现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究,发散思维,运用逻辑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法注重启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应用当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总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1]。因此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启发式、体验式学习,引导受教育者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由于案例教学采用的是“双向互动”教学方式,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理论教学把学生当作客体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研讨。“实施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和强化头脑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2]案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一些缺陷,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活泼课堂气氛,改变传统行为主义的单边教学路径,尤其师生全面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讨论,对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能起到重大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它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现实问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教师自身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一)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可以将政治理论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与探索并举,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端正思想认识,调整心理状态,积累人生经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单向灌输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更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宗旨。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价值观上,案例教学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的是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案例教学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独立地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再通过充分的课堂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案例,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判断与分析,教师就要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让学生思考、探讨,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三)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和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还要求教师重视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丰富教学内容。可见,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教学案例来自现实社会,服务于课堂教学。准确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应具备的首要属性。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教学要求等科学地选择案例,合理地对案例素材进行必要的取舍。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通过认真的对比分析,选择出最恰当、最具典型性的案例。第二,案例中的各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教师决不能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而凭空想象和杜撰案例。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的点评不能以个人的直观感受或思想情感代替客观实际,只有让学生对案例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实感,才能激发他们分析、思考和评价案例的热情。

(二)生动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案例的生动性。枯燥乏味的案例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降低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甚至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特定的背景、鲜活的人物、具体的情境、动人的情节,这样才能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原理通俗化,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发生在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的人物身上的事件,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情感反应,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三)政治性原则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时,教师的基本立场必须正确,在政治倾向上不能保持中立,必须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注意在教学中弘扬主旋律,决不能选用渲染低级趣味和具有负面影响的案例,否则就会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有违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根本宗旨,影响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努力通过正面教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四)针对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选择的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一定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关心的社会问题来展开,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干扰主要教学内容的展开,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具有震撼作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时效性原则

根据大学生青春活泼、关注现实、追逐流行和时尚等特点,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紧扣时代脉搏,这样才能紧跟形势,推陈出新,选择出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学生较近、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学案例不能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师尽量不要选用时过境迁、与社会现实有较大差距的案例资料,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高度关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尽量使选择的案例反映新思想、新观点。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新闻性与时效性,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讲透难点、重点、疑点,帮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看法,澄清他们的模糊认识。

(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

从信息流向来看,传统教学实现的是信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主角。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由“灌输”变为“探究”。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率先转变观念和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蕴含的理论知识、立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注重课堂互动,注重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自我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思考;要强化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作为案例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其教学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有两个关键,一是教学案例的搜集、选择和加工处理,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观念上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营造民主气氛,循循善诱,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问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范连生 单位: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践行方案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基本经验

1.1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高校思政课能够稳定发展,其内在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另一方面是始终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学科建设。高校思政课无论是在教材编排还是课程标准的设置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即一切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做出阐释和创新,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动态性、创新性的基本特征,这为思政课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1.2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

“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成为各国竞争、发展、抗衡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的生命线,它是其他一切经济、政治等工作的基底,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优势力量。而思政课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断地在改革创新。其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始终都是我党关注的重点,始终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奋勇前进。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将其看作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们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

2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影响因素

2.1教育主体维度:师资力量

思政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脉”。学生的知识大都来自教师的输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学生知识“源头活水”的地位。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促使其思想素质朝着主流意识形态规定的方向发展。由此而言,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思政课的质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对此,对广大教师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殷切希望,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六要”要求,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理应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目标追求。

2.2教育客体维度:时代新人的新特性

价值观走向多元化趋势。首先是受西方多元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国交流渐进频繁,这不仅助长了各国的经济,也使得中西方文化竞争、价值观碰撞日益激烈。其次是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裹挟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带来了斐然的经济效益,但在社会发展中过度的追求物质财富会在社会成员中营造“利益至上”的误区,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定型期,若不能以辩证理性的视角看待其中利害,其正确“三观”的形成定会历经坎坷,价值观极易偏离主流价值观。

2.3教育中介维度:新媒体新技术

新媒体新技术是推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重要引擎。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换言之,事物运动变化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或积极或消极,或利或弊,或阻碍或推动其他事物发展,无一例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新技术应运而生,作为这个时代标志性产物带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仅有机遇也有需要我们“铆足劲”去迎接的挑战。新时代的思政课无论从教材编写、教育教学手段还是课程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融合网络信息时代的元素,需要正确认识并使用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介质。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时代践行方案

3.1建强“主力军”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构筑教师可持续发展平台。继“05方案”对思政课教材建设的改革发展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及水平提升显得尤为迫切。如何改善或解决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缺口问题、青年教师的培育等问题刻不容缓。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拓宽思政课教师的准入门槛,广泛接纳优良人才;按比例招收专、兼职教师,加大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络,邀请政府机关、优秀企业家等做校外特聘教授,定期向学生授课,增多教师之间的交流频次,助力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与课程建设;其二,加强教师自身的学术与理论功底培育。青年教师的学科背景不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重中之重的着手点势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读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作为青年教师的“必修课”和“通识教育”课程,从源头学起,扎实理解其理论精髓。青年教师要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课堂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底蕴、底气,做理论与实际想贯通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

3.2增强信念担当培育

新时代的发展带给青年学生多元的考验。极端利己主义、市场化利益化等并不鲜见,如何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引导,将价值观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如何正确引导他们适应时展,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培育无疑是最佳方案。具体而言就是解决精神上“缺钙”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提挈理论、指导实践;通过透彻的理论分析,提升青年学生对新时代使命担当的认同;有了对基础层面的认同,继而提供科学的价值引领,青年学生应通过思政课由衷地认识到英雄人物、模范楷模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须臾不可或缺的角色,要以他们为目标激励自己奋进,也要肯定人民群众的价值与定位,各行各业都有其对社会的“专属”推动力,务必摒弃好高骛远,踏实实干也是在实现使命担当。

3.3紧握新发展的契机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素质;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方面表现出的兴趣、能力、个性等方面基本品质。”[1]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在贯彻落实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扎实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认识它的必要性。

1.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就教学目标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提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为主要目的,主要集中体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之后具备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中“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包含着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中关于“敬业”的理论解读,强调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由此可见,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提质增效,必须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互动共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第一要义是讲好教材中关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关键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根本方法是提升大学生的职业体验。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讲好教材中有关职业素质的内容

当教师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之时,要围绕教材中“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选取“人民楷模”称号获得者扎根基层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建功立业的例子,对教材中“在职业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弘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进行深入解读[2],使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革新教学方法,发挥其职业素质教育的优势

通过“说、讲、读、赛、网”五位一体的大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使学生深刻理解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且切实使大学生不仅记住了职业素质“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提升职业素质,只有这样,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强化课程实践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使课堂教学发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双重功效。因此,高校要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让学生通过融入行业、拥抱行业,进而明确学习的目的,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因此,高校要按照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过程中实现产教融合,达到学习与实践的互动共进。在实践中,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旅游管理学院合作,对教学实践环节的内容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实现了课程实践与专业实习联通的模式,采取了企业高管进课堂、行业专家兼职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面学科最前沿。近年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处合作在旅游企业中聘请一批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比如聘请了某跨国集团亚洲总裁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了海泉湾大酒店的总经理陈江博士带领学生熟悉未来从事的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带着问题学”,在走上工作岗位上实现“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现代学徒制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手段。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积极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引领作用,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顶岗实习在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各唱各地的调”的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素质教育的协调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在实践中,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旅游管理学院合作,以与金湾高尔夫俱乐部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的方式,发挥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践中,金湾高尔夫俱乐部负责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劳动体验学习在球场完成,实习基地会挑选出十名优秀的球童加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传帮带。金湾高尔夫俱乐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课程考核环节由教师和实习单位的高管来共同组织。考核方式采取一对一下场操作的实战化考核,即考核学生与考核球童采取同样的标准,并根据考核方式发给结业证书,优秀的学生可在毕业之时吸纳就业。不仅如此,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传帮带作用,将部分理论课程改为现场教学,由企业“师傅”来讲授,部分课程交给企业高管团队,即前半部分的理论部分是由教师讲授,后面部分侧重于实践的部分由高管团队来讲。在讲课过程中,行业专家把企业的案例直接以项目的形式导入课程,一种是企业已经做完的比较成熟的经典的案例,另外一种是现在正在做的,学生充分了解到自己与企业具体的需求差距。在授课过程中,企业可以遴选优秀的学生参与具体项目的实施,近一年以来一直有学生参与到旅游企业具体项目实施落地的过程之中,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由此可见,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成长为“中国制造2025”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智刚毅.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241.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教学

多次提出,要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问题。“三全育人”理念就是根据对青年成长成才问题的重要指示提出的,所谓“三全育人”即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思想育人、理论育人为主要目的的专业课程,也是开展“三全育人”的主要阵地。所以应以“三全育人”思想指导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建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重要内容的“三全育人”体系。

一、“三全育人”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也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正向价值观、爱国热情、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采用好办法,创新老办法,尝试新办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一)能够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它能有效整合校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这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在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科研部门等往往很少承担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责任,仅有教师、辅导员等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人员短缺,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三全育人”理念将高职院校教职工、实习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都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

(二)能够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周期很长的教育活动,绝不是搞几次讲座、几十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就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但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等特征,不能将实践教学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成长周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三全育人”理念以“全过程”育人为重要突破口,要求学校将实践教学渗透到高职学生入学培训、专业学习、实习活动等学习周期中,这显然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

(三)能够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实习实训、实践锻炼等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等联系并不紧密,许多学校都未将思想政治课渗透到学生实习活动中。“三全育人”理念认为,高职院校要树立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将育人实践渗透到学校管理、实习等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渗透,这些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机制。

二、新时代“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论、方式及师资队伍都有所发展,但从“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来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存在教学开展难度大、激励机制缺失、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实践教学开展难度较大。在甘肃多数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几十名教师承担着全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多数教师都面临教学任务繁重、学生数量多、学校重视不够等教学困境。比如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就业等联系不够紧密,许多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说要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但在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课时安排等方面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投入不足。再如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只能以大班制、讲授式等开展思政教学,很少在教学中运用演讲、辩论、讨论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由于时间、精力等因素限制,教师很少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从而带来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问题。

(二)组织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学生安全、学生组织、联系实习单位、实践活动经费等多方面内容,仅靠思想政治教师一人之力往往难以组织这样复杂的教学实践活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从学校层面协调实践教学中各个部门或组织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但是许多学校并未从学校层面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进行经费和组织支持。此外,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教师缺失开展实践教学的动力。许多教师也很想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但考虑到实践活动的复杂性、艰巨性等,就产生了退缩的念头[1]。

(三)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课题组对甘肃省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学校都在尝试开展,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有高职院校要求学生以自我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只要学生在有关组织或单位开一份实践证明,或写一份实践总结、心得体会等,就算完成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弱化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效果。

三、新时代以“三全育人”理念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从“三全育人”理念看,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面临实践教学开展难度大、组织和激励机制缺失、教学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为此,应当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建立“三全育人”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一)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内容较复杂,仅靠思想政治教师一人之力难以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以全员参与的育人理念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立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一是要明确校党委、校团委、专业课教师、实习实训部门等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责任,建立学院领导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课实践育人体系,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制度保障。二是应当明确专业教师、校团委工作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责任,不断充实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师队伍[2]。

(二)以全方位育人的方式优化教学方式。传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涉及面过于狭窄,与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习实训等育人活动衔接不够,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应当建立全方位渗透、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对高职教学的全方位渗透。比如要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融入学生管理、校园广播、校园文艺演出、学校节庆活动等学校工作中,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文化自信、价值信仰等。再如可以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入顶岗实习、志愿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等。此外,要在调研活动、走访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许多高职院校都从学校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基础条件等出发,开展了环境保护、减灾防灾、下乡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例如,课题组所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祁连山、腾格里沙漠、“八步沙”、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白塔寺、雷台,以及当地相关合作企业等资源积极拓展实践基地以传承红色基因、暑期实践锻炼、节假日集体外出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认知等。

(三)以全过程育人的方式优化教学机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激励机制缺失、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无法实现全过程育人。所以应当树立全过程育人思维,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一是应当将知行合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不仅要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还应当将参与社会组织情况、参与志愿者活动状况、个人征信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渗透到学生网络生活中,实现全过程育人的目标。比如在肺炎疫情期间许多高职院校都以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教学,以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播防疫知识、开展爱国爱校教育等,提高了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四、结语

“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不断探索新办法,使用好办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所以要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建构以“三全育人”为主要方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李雪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难题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

[2]王岩,冯爱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解析[J].高教学刊,2018,16

[3]符晓.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思路与创新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7

[4]赵伟,王哲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3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5

关键词: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建功能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建的联系

(一)目标相关

党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党建工作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部分目标十分相似,其均以党员干部的个人成长为核心,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以培养理论知识丰富扎实的党员干部为主要目标,以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进而培养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党员干部在思想建设中起到了先锋模范的作用,其主要的任务是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意识上的问题,使其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当中。党建与思政教育理论均通过党思想方针宣传的方式,影响党员干部,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吸收优秀的思想,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

(二)内容相似

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但是其与思政理论课程的内容有很多相通之处。首先,二者均以党的领导为基础,思想、方针和政策基本一致,同时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其次,二者所采用的基本理论完全相同,均以共同的政治纲领及党组织工作经验和相同的哲学体系为前提,再认识世界,再创造世界。最后,二者的重点内容均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的思想内容,充分展现了党建及思政教育理论课堂目标。

(三)方法相通

党建与思政理论课的方法具有相通性,均需经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党建工作与思政理论课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应结合基本原理,高度重视教学和工作方式的探索。创新性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党建工作中的基本理念,党建工作也会时常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调研、竞赛及辩论等多种方式,因此二者在方法上也呈现出了较强的相似性。另外,在党建和教学中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的过程中需考虑人的实际需求,从而增强理论课与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建融合的必要性

思政理论课与党建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的主要目标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当今的工作内容涵盖了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上述内容中,思想理论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其也对党建工作的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党校的学院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及最新政策,从而提升党校学院的思想觉悟,引导学院靠近党组织。思政理论课在党校党员思政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其也是学院建立正确三观的有效途径,通过思政教育理论课能够及时纠正学员的错误思想,让其建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从而充分发挥出党建工作的社会功能,不断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党建的功能

(一)教育党员

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功能是思政理论课在党建工作中最为基础的功能,思政理论课可对党员干部开展理论与思想教育,从而引导党员干部更加深入地准确地理解党的思想方针。思政理论课具有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同时系统地为党员干部提供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准确和深刻地认识规律和方法论。再者,可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党员教育,让党员干部更加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实际,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党员办事的效率,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也可积极宣传党的发展历史和方针政策,促进党员干部形成较强的理论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督促党员干部在党员干部积极研究新问题,更好地解决党建工作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理论研究

现阶段,我国党建工作中十分提倡建设理论型党建工作模式,利用党校思政理论教育课,党员干部的思政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也促使其将先进的理论应用于党建工作当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积极培养党员干部建立正确科学的价值理念,有效保证党员干部的廉洁性。再者,引导党员干部在总结党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完善的工作方式。党校思政理论课程可结合当前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使其顺应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途径

(一)顺应党建工作的基本需要

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且结合学院在党建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当基本知识的教学,进而推动党校教育常态化发展。思政教育课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坚持党建的核心地位,融合历史知识与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也可与时展有机结合,及时向重要会议精神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党员的参与意识,发挥出党员的带动作用。思政理论课要与学院的党建工作结合,在召开全国性的党代会后,思政理论课教师应为学员讲解会议精神,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我党的最新发展,深化学员的思想意识。

(二)积极开展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组织课外实践,有效延伸课堂中所教授的理论课程,且全面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学员可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党的基本理论,从而增强学员自身的党性认识,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坚定学员对党领导的信念。思政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其不仅能够组织党校的学员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当中,而且利用实践活动,可引导学员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坚定学员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信念。再者,思政理论课教师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党建工作网络,开设理论课聊天室,并极鼓励党校学员表达自己对党的认识和见解。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积极疏导学员,不断拓展党校学员的党建工作空间及潜能,进而为学员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或者思政理论课教师还可组织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学习小组,全面考察并了解学员的思想情况,积极与学员建立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回答学员在思想上产生的困惑,以此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重视教师团队建设

思政理论课的教师是思政理论的传播者,同时其对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所以,党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思政理论课教师需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创新能力,保证教学的质量。党校也要为教师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不仅如此,党校还需不断优化教师的培养机制,定期为教师提供系统和专业的培训,且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育与党建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学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思政理论课自身会使教师与学员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所以,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进而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思政理论课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理论教育教学中,党校应当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党校需要不断进行思政理论课的研究,并将党建工作与思政理论课有机结合,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在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新爱.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党建功能[J].祖国,2017(10):160-161.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6

关键词:微视频;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

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在“互联网+”视域下微视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是对教学方式新的尝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可行性之举。

1互联网视域下微视频与思政理论课的融合的意义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数据的大时代,新媒体涌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载体已经广泛运用到全国学校的各个教学领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推进。可见,“互联网+”视域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具有紧迫性。与此同时,微视频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性优势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行性。

1.1传统教学方式不适当代学生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之际,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数据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较多,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用于当今时代的学生,传统教学方式急需转变。当今时代,各方面的知识复杂纷繁,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方法,不仅让教师教学过程显得吃力不讨好,而且无法满足现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微视频具备的短时、精湛、参与性强等特点,在生活中就受到许多青少年的青睐。教师通过收集制作一些与知识点相应的微视频,生动形象的语言,画面能够极大的增添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不是传统低效的死记硬背。

1.2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技能的提升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下,信息技术水平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微视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熟练掌握相应的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在网络和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素材,挑选有用信息,对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结合课堂实际与相应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处理,最后制作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需的微视频。在该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长期的微视频设计及制作,使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同时微视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呈现和传授给青少年,使其更容易接受。

1.3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微视频可以将具体的知识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其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有利于青少年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涵盖面积广泛,微视频教学方式能够将系统的知识体系分解成碎片化的知识点。微视频将知识点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点,同时微视频能够营造一种活跃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握课程知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视频设计内容广泛且碎片化,内容可以包括是时事热点、案例讲解、知识点科普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讲解,可以促使青少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三观,开阔视野。微视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的讲解更容易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也符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率。

1.4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会随之增强,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便会显示出高效的学习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对于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来说,知识讲解显得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拒绝接受的心态。根据现代心理学认知理论观点,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使用频率达到83%,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使用频率仅仅为17%。微视频可以将声音、画面、文字等元素有机合为一体,将微视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在一起,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点,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可以赋予对学生来说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活力。微视频在现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微视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可以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学习课堂。

2微视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作与实际应用

任何事物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在不同的情况下好坏可能会发生转变。微视频的使用也是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忌拿来主义。因此在使用微视频时需要教师进行选择加工,制作出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视频内容。

2.1微视频的制作

现在网络上的各种微视频不计其数,但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契合的微视频占据很小的比例,因此,就需要教师自己搜集视频材料,制作与课堂相匹配的微视频。那么,教师应如何制作微视频?首先,教师需要在众多的视频材料中选择与课程内容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再进行进一步的筛选,选择与课堂内容契合度较高的素材,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确定视频材料,最后通过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加以剪辑制作,形成符合教师学生需求的微视频。通过自身收集制作的微视频,更符合教师的讲课风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最佳的效果。

2.2微视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有效应用

教学案例分析:在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中可以通过播放中国与外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来进行讲解,例如在第二框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中,可以通过中美贸易战这个主题,用中美建交四十年来的风云变幻的微视频,既可以生动的向学生说明中美建交以来发生的各大事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利用微视频中说明的合作与冲突来讲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等。在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通过制作国家财政近几年年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国家财政对改善民生的微视频,能够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实际从而直观的感受到国家财政的重要性,更好地向学生说明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社会发生着巨大的作用。也可以由此引出下文讲解国家财政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微视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怀。例如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使用的微视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3微视频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思维看世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视频可以有效的在思政课中发挥良好的教学作用,同时如果运用不恰当便会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因此使用微视频时应注意一些问题,合理利用。

3.1把握微视频的质量

微视频制作应当仔细筛选信息,制作出与课堂实际相符合的视频资源,并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兼具时代感、实效性的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高度参与、探索实践的课程。微视频能够更好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的最佳教学平台,增加学生的实践的经验和对社会的体验,因此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正确的思想引导,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爱国情怀,领悟理论知识并且了解时事热点开阔视野。对微视频进行严格审查,把握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

3.2抓清课堂中主次

微视频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进行而产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清思想理论课是主要的,而微视频是为课程服务的,切忌厚此薄彼。因此,教师不能太过重视微视频而用其代替课堂教学过程,一定要把握好度与量,让微视频在课堂中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不能把课堂教学全部交给微视频,微视频展示主要是具体的知识点,缺乏整体的逻辑框架结构,教师的讲解、传授能够赋予课堂整体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仍需占据大部分授课时间,微视频在课堂中的应用只是现代化教学的有益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师应认清微视频在课堂中的目的,将传统授课与微视频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使用微视频,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3.3微视频与课堂内容深度融合

微视频制作画面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同时不可过于花哨,避免学生过于注意微视频而忽视课程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要注意把握严肃性的课程,不能只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一味追求视频的新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塑造青少年的三观,品德具有重大影响,但其自身具有的严肃性,理论性强的特点不被大多数学生很好的吸收,微视频这样新兴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将一些严肃的、理论性强的内容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精心制作微视频,做好教学设计,实现微视频与课堂内容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杨.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微视频的现实意义[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11.

[2]李双.浅析微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电大学报,2019,(01).

[3]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微视频收集与制作的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7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行动路径

2019年3月18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这些年来,为了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诚然,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开展范围有限、实践内容流于表面、实践形式单调乏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些现实问题,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的范围有限。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大多数的教师听说过实践教学授课方式,但其中只有小部分教师进行过尝试。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只在课堂以内,把课堂讲授完成好了就算做好本职工作,对于创新教学方法并不在意。说明现阶段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范围有限。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随着学段的增长,学生参加与思政课有关实践活动的频率不断增加。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未参加过与思政课有关的课外实践,到大学只有少部分学生未参加过与思政课有关的课外实践。据了解,小学阶段思政课的确存在上课时间少,教师多为兼任等情况,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二)实践内容流于表面。思政课是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道德素质和政治认同为教学目的的综合性学科,理论内容是思政课的重要基础,任何教学形式都不能脱离基本的知识体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2]思政课实践教学并不是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课外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实践教学应该从理论教学出发,选择有针对性,能真正体现理论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而当前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忽视了开展实践教学的初心,只注重活动范围和活动人数。实践教学成了形式上的思政课教学过程,实际上并不涉及思政课学科教学的内容。

(三)实践形式局限单调。据了解,小学阶段教师多选择人物访谈、志愿服务和课题调研三种形式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初中阶段教师则多选择参观考察和志愿服务作为形式;而高中阶段教师最愿意选择参观考察作为实践形式;到了大学阶段,教师多选取志愿服务和课题调研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各学段教师最常采用的实践只有1—3种,其中初高中阶段教师更愿意采用参观考察这样简单的方式进行实践。由于初高中阶段面临学业压力、升学压力,教师往往把重心放在课堂知识的讲授,对于实践教学的态度较为一般。从学校所处地区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教师选择参观考察的形式多于三、四线城市教师;而三、四线城市教师选择开展相关的竞赛形式也明显多于一、二线城市教师。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形式时,不得不综合考量当地的实践资源条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更多可能。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行动路径

(一)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制度,是一切工作的科学布局和整体统领。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把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在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如何规范地在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目前仍是一片空白。只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并规范具体流程,各级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才有据可依。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总体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是首要前提,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体系是根本任务。参照理论教学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由实践教学主导、实践教学主体、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保障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与其他教学形式一致,都需要科学体系作为标杆,指导具体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有关组织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关键落在执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组织的保驾护航。一方面,学校应向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改革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标准,为教师联系相关实践基地的支持等。当前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优劣,仍以学生的应试成绩为主,教师自然希望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理论知识,而非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或实践技能。除此之外,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任务的繁重,没有渠道也没有时间让教师联系相关实践基地开展实践。这些现实困境都阻碍了思政课教师主动进行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对教师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各种社会机构应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如建立学校与社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机构等的长期稳健联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形式。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复杂多样,每一部分的内容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实践,不仅取决于理论内容本身,也同样受制于现实的实践资源。如果各个社会机构愿意为思政课教学搭建必要的实践平台,提供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厚植教师队伍力量。正如所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得以进行的关键主体,只有教师在主观上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并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将其付诸实施,实践教学才不致沦为假想空谈。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理论与实际脱节或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4]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要不断加强对理论的学习,深刻意识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观念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跳出应试教育的禁锢怪圈,积极学习和创新教学形式。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本学段课程内容的剖析,在撰写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计划时,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如何融洽开展又互相补充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各学段教师要主动了解相邻学段的内容,积极参加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相关的培训,互相了解各自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借鉴当中优秀的部分,完善本学段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总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将极大促进学生、教师和思政课本身的发展。因此,需要在制度、组织和教师队伍上做好相应的保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韩喜平,王晓阳.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68-71.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思想政治理论范文8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十分乐观,在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逐一解决。

1.教师队伍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在教师队伍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队伍结构上,高校现有教师队伍不够合理化,没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来科学构建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形成老中青三个层次相结合的教师体制,个别教研室的结构十分不合理。敬业精神上,一些教师尚不具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对于上课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无法真正做到“爱一行、专一行与精一行”。业务水平上,一些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缺乏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过于注重学时的积累,而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2.课程体系方面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上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与优化。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要求的满足,所沿用的思政课程体系并不能将理工院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课程体系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底蕴还不够深厚,对促进当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作用甚微。

3.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多数高校在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思政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够多样化。尽管许多教师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评价方式上,多以书面考试为主,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探索、积极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来构建高效思政课堂。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效思政课堂。

1.充分实施爱的教育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于构建高效思政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爱”是大爱,不仅有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爱,更有对自身专业、学生的爱。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教师是否投入充足的精力、上课认不认真、对学生有没有爱心与责任心等等,而教师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态度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投入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这种爱。此外,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教师们必须充分注重对于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同样也要体现在对自身专业的爱。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之所在,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开来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传道、授业解惑者。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聊天等,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们在课堂不能一味滔滔不绝,而应认真研究思政课程的特点,通过认真讲解与耐心启发,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渴望与兴趣。

2.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要想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必须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们应积极建立思政教学创新的意识,不断尝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并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来开展实际教学。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思政课上多沿袭“灌输式教学法”,这种单一、枯燥、抽象、乏味以及空洞的“单边政策”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转变思政教学模式,以一种更为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实际化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准备知道什么”“实际了解什么”,以及“最终解决什么”等问题。同时,为了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教师们应精心备课,尤其是面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基础课与概论课,在认真查阅最新的、大量的参考资料后,做好资料的筛选工作,给学生提供最具代表性与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们在教学形式上应尽量多样化,避免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引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厌烦感,以致思政课堂上频繁开小差。例如,为了让思政课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生动化,除了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外,笔者还将全班学生按其个体差异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小组长与多名组员构成。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速度比赛、美观比赛以及成功率比赛等诸多项目,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东西。实践证实,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形式多变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调研,笔者发现,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自行制作PPT讲解以及小组辩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给予学生锻炼自身胆量、口才及能力的良好机会,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思政教师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效组织并调节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以课前自己单独搜索到的案例来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言语启发、鼓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堂中。第二,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过激思想及言论,对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偏激思想与错误观点,教师应及时、明确说“No!”,并详细阐述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第三,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弄懂、弄透课本,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与筛减。合理把握课本中应精讲、略讲、不讲以及学生自学的内容,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通过这样一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逐步养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此外,这种“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当老师的新鲜感与满足感,所讲述的话题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4.思政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名言,强调当前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品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焕发生机。所谓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其实就是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尽量丰富学生的现实经验。只有将现实生活融入思政课堂中,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生活课程,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源自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教育,才能深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真切感受道德体验与道德认知,而并非来自表面的、肤浅的和虚假的道德熏陶。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与当前社会生活焦点,积极挖掘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让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及生活,赋予思政课教材较为广阔的现实背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震撼力、说服力与驱动力。所谓思政课教学“实践化”,就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行为的外化,让学生所拥有的思政知识与判断能力转化为一种有效行为。这就意味着,广大思政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初步形成,往往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真切体验与感悟;而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形成,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具体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存、合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让学生与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推己及人,感受别人的痛苦与困难,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促进学生同情心与爱心的逐步养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与成长,有助于正确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5.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

传统思政课教学,多局限于教室内与课堂上,活动空间极其有限,必须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事实上,只要是学生能够涉足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大课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教室延伸至家庭、社区与大自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这样一来,当学生身处于不同的活动场所时,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更快、更好地学会做人办事的准则。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