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实训报告范例

网页实训报告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1

关键词:云平台;网页制作;教学实践

随着云计算技术新月异地发展,云课程的兴起使得很多传统课程的摆脱了应用的一些不足,为共享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1-2]。互动与交流成为云课程的重要内容,其具有的灵活性、扩展性、共享性、低成本性和高服务性等特点为传统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必修课,传统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处于动地位[3-4]。本文以《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为例,对基于云平台的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云平台的构建

互联网企业应用户的需求开发了各种云平台,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提供基础设计服务的亚马逊(AWS),提供软件服务的微软、百度、 Google等公司以及提供平台(应用程序运行环境)服务的阿里、苹果公司等[5-6]。@Team是基于云服务的协同工作平台,采用扁平化设计,使用简单,为每位用户打造个人网络空间,可实现团队项目创建、任务小组创建、进度跟踪、在线分享、@交互、资源上传、共同编辑等多项功能[7]。综上所述,@Team平台功能较为全面,使用简单,支持各种手机、平板终端的移动学习,而且注重用户体验,免费为教育行业提供更多服务,更适合当下作为教学和学习平台[8]。@Team产品的常用教学功能如表1所示,师生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组合应用平台的功能。

二、创建共享型学习资源库

由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需要丰富的素材、资源和教学案例,有必要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可以采用边学习边建设的模式,在云平台下搭建兴趣小组和项目空间。空间上可以上传各种学习资料。不同兴趣小组和项目组可以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允许其他成员访问自己空间中的资源,不仅可以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还方便学生相互共享。公共空间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公共的学习平台,如下图1,每个学生都可以访问公共空间上的学习资源,方便共享。本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在授课以前教师已经上传,比如PPT 课件、书中案例、实训任务书、实训报告、习题、电子书等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好和自主学习需求,对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搭建,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搭建完整的资源库。

三、云平台下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team云平台中,课程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及同学们的兴趣设置相应的兴趣小组,如图2所示。每个小组中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设置项目组,如图3所示。在已设置好的项目组里可以按照教学顺序学习任务。每一位项目组的成员都能在个人主页中查阅到学习任务卡。每个学习任务都有时间及任务要求,教师可时时监控学习任务的完成度。

四、结语

在结合云平台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同学们进行线上上的交流和案例的分析讨论。对于集中性的问题,采用课堂面授的方式进行回答,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则通过个性教学指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认识。从学生使用角度看,基于云平台的课程真正提供了一个随时在线的专业讨论社区,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于丁,杨家海,徐聪,凌晓,杨洋.云计算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5,26(05):1129-1150.

[2]龙虎,张小梅,唐林海.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0):109-111.

[3]吴砥,彭娴,张家琼,罗莉捷.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5):92-100.

[4]杨晓燕.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手段探索[J].英语广场,2018(04):94-95..

[5]徐巧格.现代开放教育理论指导下《网页设计》课程的设计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91

[6]陈近,文庭孝.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1):52-56.

[7]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中国远程教育[J].2011(5):46-53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2

一、传统网页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1、传统网页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等特点,若想制作效果良好的网页,需要具备文字版面处理、动画制作及图像处理等相关知识。设计计算机网页时,通常使用Flash、Firework和Dreamweaver三种网页设计软件。现阶段,很多技术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网页设计教学模式,即利用实践和理论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具体地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章节教学,若知识点不同,则会分两次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一味的照搬课本内容,不会融会贯通和相互联系,以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同样重视实践教学,而其实际教学效果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熟练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及技巧的情况下,未能有效掌控网站、图片制作和内容排版编排的规划和布局造成的。

2、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基础部分相关知识辨别、知识分析及知识理解的前提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进而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指引学生通过教学案例的有效运用,分析、讨论相关知识,并以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进一步辨别和分析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工作作风以及管理理念。

3、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基础是实例,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并在网页制作的学习中贯穿教学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在学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当着激励者和设计者的重要角色,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因而只有高度重视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实施案例教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流程包括教学案例的设计、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三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为:

1、教学案例的设计

通常来讲,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设计教学案例,因而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学规划和教学要求,充分准备授课内容,并讨论教学案例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还要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此外,设计教学案例时还应注意:第一,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即保证设计的教学案例符合教材及现实案例的相关要求,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二,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也就是说,教学案例可以涵盖大部分课程知识点;第三,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具体地说,设计的教学案例之间应具有前后贯穿的关系,并按照由易及难的顺序进行排列;第四,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另外,学生还要在分析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其实际应用,并有效、及时的促使教学案例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实践应用,进而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标,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题目设计求职网站,因而学生需要结合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相关的求职素材,进而独立设计求职网站,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

实际上,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的目的在于分析分体,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办法和思路。每个学生实现同一教学案例方法以及分析结果各不相同,虽然部分学生能找到容易、简单的实现方法,却无法充分理解;部分学生虽然找到了容易理解的实现方法,其实现过程却非常复杂。所以,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果断删除不重要的案例细节,同时寻找教学案例的结构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讨论教学案例的核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进而将教学案例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机相连,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并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的讨论氛围,同时让学生成为教学案例讨论的主角。一般来讲,案例教学模式着重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情境,而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及互动交流活动中,进而反复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案例教学抛弃了教师为主的旧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不强迫学生进行记忆,只要求其积极思考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反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动手能力的教育目标。例如,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介绍网页制作工具时,由于学生对其比较陌生,因而教师可通过讨论案例实施教学活动。

3、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

学生结束教学案例讨论后,教师应恰当评价讨论结果,以便去除错误观点。同时,教师还要分析、讲解教学案例分析的相关技巧及知识技能,进而在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时,根据课堂讨论内容具体实现教学案例,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自由的感觉,进而激发其敢做、敢说的勇气。此外,教师在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始终扮演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所以,学生要独自完成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若想保证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具备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特点,这也是教师为学生传递经验和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全面、多角度的爱护和关心学生,同时融入学生中间,以便更好的感受和体会其内心世界,进而在做好教师的同时,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必备、认识事物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条件是认知结构,且其学习过程是不断平衡同化和顺应机能的过程,也是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和展示新知识点,都要密切结合教学大纲。此外,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时,应保证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能充分反映教学大纲中的相关知识点。例如,为网页页面进行布局时,可通过表格、框架和层的方式进行,如为食品网站做简图时:为确定网页的主色调,应将背景图片插在第一层中;为给网页增添活力和生机,可将flash动画插在第二层中;将精美食品插在第三层中;为体现饮食文化,可在第四层中搭配相关歌曲;为增强网页的立体感,可在第五层中添加浮动物体。此外,教师应先鼓励学生使用表格布局解决相关问题,尔后引出层的内涵,进而逐步解决问题,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语

由上可知,有效实施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且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而培养高素质的网页设计专业人才。

作者:马松 单位: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

第二篇:活动理论下网页设计实训教学

1问题提出

高职院校开设实训课程是现代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现代化劳动生产条件下,学生既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又是未来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是促进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培养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能很快满足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训教学又是高职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性、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训方法.本研究的目标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在“活动理论”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训组成结构和运行过程,开拓性尝试活动理论与实训设计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提出更加适合学习参与者的设计方案,提高学习过程的可控性、自然化,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将“活动理论”引入实训设计理论和实践,必将为实训设计理论开拓出新的局面,增添新的活力.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开设实训课程中,运用“活动理论”为教学实训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式,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更为丰富的方法和策略,为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活力和发挥空间,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意义.通过之前做的一些预研究,我们对于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上表现为课堂的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操作的机会和参与度不够,学生之间的交互不够积极,整个教学过程结构比较松散.从微观上表现为:1、实训目标和内容方面:目标不明确,内容重点不突出.2、学习活动方面:没有主动直接关注学习活动问题,只是遵照教学进度进行,结构化不强,没有形成学习活动的完整概念和中心地位.3、学习媒体方面:对于媒体的使用,因为缺少骨架(学习活动)的支撑,而显得针对性不强,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不够紧密.如,投影的使用,多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呈现.4、教师和学生方面:虽然已经十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活动提供教师和学生参与,所以往往表现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缺少连续性,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较机械,很难实现学生从他导到自导,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通过“活动理论”的指导,重构实训学习的组成结构和运行过程,基于“活动理论”指导下的设计理论相关范畴,如: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教学方法、实训教学过程、实训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充分展现在该理论渗透下的学习魅力.依托于《网页设计》课的教学和学习实践,合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基本形成以“活动理论”为核心,以实训方案为表现形式,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实训教学设计方法模型,以期待能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通过今后的教学实践,研究者不断对新理论进行反思和提升,从而论证该理论指导实训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研究方案实施

活动理论起源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古典哲学,形成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被维果斯基提出,成熟于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与鲁利亚,是社会文化活动与社会历史的研究成果.活动理论中关键的一点是内在和外在的融合统一.活动理论有五大原则,包括以目标为导向、具有层级结构、内化和外化结合、具有工具中介和发展原则.活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活动.活动系统包含有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和3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次要成分又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活动理论的内在在于理论本身的精神,是教学设计中灵魂所在,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活动形式设计的表现,面对网络发展如此迅猛、硬件技术发展如此成熟,使我们生活处处体现网络的优势,新时代的教育已走向个性化、终身化方向延伸,让活动理论的灵魂与网络的形式结合起来必将为教育带来一阵清新春风.有了理论的支持,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一种合理的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而实训教学过程更是情感、动机、兴趣等因素交互、理解与分享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程序操作.除了文献法,这里还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关键事件法、半结构性访谈法.有了方法,有了设想,必须建立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逐步完善.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操作的客体是应用社会学系2014级2个班的学生,依托《网页设计》课程,因为我们不可能重复选取相同的研究案主(client),这正是教学设计研究的不可完全再现性的表现.但我们认为在一年之内,这些学习者虽然不同,但其基本的认知水平应该有很强的相似性.关键事件技术由弗兰那根(Flnagana)于1954年首创,并由瑞恩斯(Rynas)在1960年改编成适合用于课堂研究,它一般是通过情境访谈来实施.情境访谈是访谈法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访谈问题采用情境式提问,与之相对的是非情境访谈.情境访谈主要以关键事件法为基础,将工作职场中的关键事件转化为访谈问题,要求被访者回答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他将如何行为或者过去曾经如何行为.这种方法起初用于进行人员选拔和职务分析,目前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研究思路.本研究拟关注课堂真实情景进行质性研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和情景访谈法来收集数据.在本研究中,要求接受访谈的教师被要求描述自己开展以“活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的具体课堂教学片断,确定教师对于教学成败的判断及评价标准以及成功开展教学的具体行动和有效策略.与通常的调查法相比,情境访谈的叙述更富有深度、更丰富具体,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当时的场景.同时由于教师从过去经历中挑选出事件进行叙述,对事件的感悟和理解经过了时间的历练和反思过程,叙述中具有更深刻的见解并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本研究中被试所叙述的关键事件,将主要采取用于处理质性数据的典型的内容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质性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即对文献进行的量化分析是建立在质性分析基础上的,并且需要首先理解和明确文献信息的意义,这其中包括显性信息,也包括隐性信息,即在字词间隐含的意义.因此内容分析的过程中经常运用比较和推论等方法,而且内容分析最重要的目的是对材料作出描述和解释.通常的内容分析过程为:确定研究目标,抽样材料,将材料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严格记录后进行统计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采取频数分析的方式.具体说来,拟采取的方法是:以每位教师的回答为分析单元,阅读后根据对叙述内容的理解,将每个回答对应“目的、技术、情境、结果和原因”五个项目进行编码,然后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每个类型中的回答.在编码时,兼顾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主要提取回答中已有的关键词作为编码,如果关键词不明显,再根据理解后的意义进行编码.为了保证编码的一致性,在定义类别和确定编码时,由两名研究者共同研究商讨,并在编码完成后再进行检查,比较每个回答之间的差异和具体被赋予的编码,保证编码的意义明确、具有内部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确定针对“目的、技术、活动、结果和原因”这五个项目进行编码的原因有二:第一,五个项目的选择依据教育技术实用取向而确立的“技术有效性分析模型”.这五个项目对应着模型中的技术有效性分析过程的主要要素,即教学目的、技术、情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第二,这五个项目是描述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情景的要素,通过确定各个项目的类型就可以勾画和锚定出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对其的思考.因此,设想我们未来收集大量类似资料后,可以将教学片断作为案例建立信息化的教学案例库,这五个项目可以作为案例的关键特征.

3结论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问题现状有所改变,结果是: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分析,较以往有所提高,通过同样的测评和学生的作品考核.其次从能力上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过程可以从开学的对计算机科学一无所知、懵懵懂懂,到后来,能够编写复杂的程序,做出精美的网站.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动态转变,实现了学习者从他导到自导,从他律到自律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环境的建设来说,由于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注入,将媒体资源有的放矢的应用于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结果的分析除了访谈,还有调查问卷:为了得出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模型中关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有关数据,通过《学习活动调查表》进行了相关调查.这一部分的分析基本采用量的研究方法,希望今后实验科目进一步扩大.希望在于创新,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但仍将信心百倍,不断探究以活动为中心的实训设计的真实与深度,深刻感受教学过程,认真记录点滴,继续不懈努力,为教学研究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康俊霞 邹洁 刘晓瑜 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第三篇:网页设计实验教学开发

一、背景意义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明确要求。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中提出:“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实践场所中,也将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直观性;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数字时代所需的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了解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素养。”《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大、实验内容较为零散、学生原创性作品多等特点。传统的实验教学流程包括:教师依据教材布置实验题目及要求、学生在机房完成实验内容、教师点评与评判、学生改进作品并撰写实验报告等五个步骤。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对于克服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弊端,减轻教师繁重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功能模块设计

本平台采用服务器端开发技术和SQLServer数据库,以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客户端浏览器构成的B/S结构为架构,设计和开发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用户(管理员、学生和教师)只需要在客户端运行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web服务器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即可完成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平台分为三个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和学生管理子系统。其中系统管理子系统包括:教师配置模块和学生配置模块;教师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内容管理模块、实验成绩配置、实验班级配置、在线交流和个人信息配置;学生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在线提交、查询实验成绩、个人信息配置和在线答疑。平台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学生和教师三类,不同用户登录之后拥有不同的使用权限,管理员用户主要使用系统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教师用户主要使用教师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学生用户主要使用学生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各个模块功能如下:

(一)学生管理子系统功能

1.实验在线提交:在线查询实验内容,并提交实验结果。2.查询实验成绩:在线查询个人实验成绩。3.个人信息配置:修改个人登录密码。4.在线答疑:与教师在线交流。

(二)教师管理子系统功能

1.实验内容管理:教师、编辑和删除实验内容。2.实验班级配置:教师动态管理授课班级信息。3.实验成绩配置:在线评判实验成绩、实验成绩统计和分析。4.在线交流:与学生在线交流。5.个人信息配置:修改个人登录密码。

(三)系统管理子系统功能

1.教师配置模块:添加、编辑和删除教师用户。2.学生配置模块:添加、编辑和删除学生用户。

三、数据库E-R模型

各个功能模块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存储和处理学生、教师、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成绩等信息,经过权衡利弊,选用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

四、关键技术

(一)文件上传算法

为便于教师收集和评判实验结果,学生需将实验结果从本地上传到服务器上。目前有两种文件上传方案:客户端浏览器上传和服务器端上传。由于客户端浏览器上传受到浏览器版本和内核的制约,不同版本和内核的浏览器服务器对上传技术兼容性不强,故本平台采用服务器端上传方案。考虑到ASP并没有内置的文件上传组建,为降低开发成本,调用ASP的FileSystemObject对象,实现无组件文件上传。

(二)实验结果评判算法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3

目前,生态化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环境领域,已慢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生态化要想实现,教学生态模式的实现必不可少。随着慕课逐渐进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应用慕课这种形式,并将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这种形式猛烈冲击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在将慕课与网页设计课程的相结合,并以此来构建教学生态模式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与各教学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方式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慕课;网页设计课程;构建策略;教学生态模式

在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对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大背景下,多种样式的新课程形式在这一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其中也包括规模大的、在线的、低门槛的课程形式———慕课,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知识传输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慕课这一课程形式出发,以教学生态为理论基点,结合社会对网页设计人员的实际要求,来探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生态模式的构建策略。

1.慕课与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生态的相关性分析

慕课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生态的相关性分析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慕课与教学生态理念相互影响的大背景、学习辅助环境分析和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

1.1教学生态的理念与慕课结合的大背景

目前,生态化的诉求不仅针对于自然环境,同时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化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共同诉求,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生态化的趋势也将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学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其生态化的发展势必会影响整个教育生态化的发展。慕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的课程形式,带着其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学形式。认识和理解慕课,将其有效与正确地应用于相应的课程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形式对相关的教学内容的教学产生一定影响。这些新影响不仅指的是一种新课程形式的使用,可能更多的是关于教学理论支点、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考核等相关方面的调整。在相关的课程体系下,如何高效使用慕课这一课程形式来合理组织学习资源,如何更加有效地与具体课程相结合来促进教学生态模式的形成,成为教学生态理念与慕课结合的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方向。

1.2学习辅助环境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发展,可以使每个在校的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通讯设备获取海量的信息,比如: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手机等设备。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从很小开始就已经接触网络,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的敏感性是比较高的,对网络中所出现的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接受力。而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这一模式,众所周知,这种模式是固定时间和地点的,具有比较大的约束性。而目前90后的大学生其对自由、个性的渴望比较强烈,学习领域也不例外。学习者对学习方式改变的需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矛盾越来越明显。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和学习资源固定性这些特征,势必会影响学习者的自由性,最终可能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趋向于单一性和泛化式发展。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将新课程形式与常见的课程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支点。

1.3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2015年3月底,的《中国互联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5)》①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站总数已达到364.7万个以上,比2014年度同比增长约14.1万多个,主办网站者达285万个,其中为单位的网站主办者约212万个,其余为个人主办者。据上面的数据分析:现在或将来社会对网页美工、页面制作、网站维护与管理人员的需求数量还是相当大的。其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网页设计课程兼具知识面广和与时俱进的特性,随着页面制作新技术的使用,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其相关的教学内容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而目前其课时安排是每周4学时,对于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以案例教学为引导的课程体系而言,如此的课时安排是难以满足学习需求的。综上所述:学习辅助环境分析,结合教学生态的理念与慕课这一新课程形式,基于调和市场需求与网页设计课程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因素,提出慕课视角下研究与探讨其教学生态模式的构建策略。

2.慕课视角下分析构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生态模式的策略

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慕课视角下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生态模式的构建策略:

2.1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设计课程内容

从网页制作、网站开发和管理人员的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挖掘社会对网页设计的工作人员的深层要求,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具体比较研究,理清培养方案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设计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学能所用,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其在毕业后能很好融入到具体工作中。

2.2以模块来划分课程内容

根据网页设计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市场对网页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来确定网页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各课程内容的特点,将其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利用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并从各自特点的角度出发,来规划与安排相对应的教学形式,并在具体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将慕课应用其中,来处理其中的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过程管理与课程考核等相关方面内容,用以形成具有一定指导与借鉴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生态模式。

2.3多种慕课方式应用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路,将多种慕课方式应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来构建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教学生态模式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对模块化的内容进行资源分析,将各种不同的慕课方式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应。可采用借鉴的方式,将网页设计相关的优秀的、成熟慕课应用其中,也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自主设计相关的慕课视频资源,将各种不同的慕课方式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模式中,动态观察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和地位,实时调整过程监控和教学评价。

2.4选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依据上述的分析:将市场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教学模式多样性与慕课进行结合应用,以此来构建课程的教学生态模式。慕课为传统的网页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相应的在线交互平台,同时网页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还需要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比如在用CSS+DIV布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对面讲授,手把手的上机实训指导的效果会更好,应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2.5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在将慕课应用于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让学生感觉到现在的学习模式并没有完全脱离了教师,师生还是一个紧密的联系体。学生在线上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不断头脑风暴,从而更好掌握此内容的学习。

2.6对慕课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生态模式中的定位

将慕课引入到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生态模式中,出发点是为了调和人才市场对网页设计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网页设计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页设计课程特征三者之间的矛盾,目的是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让慕课牵着课程走,而是要采用合理的分析,结合慕课的在线、开放和视频传输等特点,合理地加以运用。

3.结语

总之,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冲击,我们是全盘接收还是有条件的筛选使用,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具体到网页设计这门课程中,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与社会需求来合理确定教学相关模块,并依据各教学模块的特点及相关性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可根据教学模式与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将慕课应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以慕课视角下的教学生态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指导,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并非为了技术而应用。

作者:张琳 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燕红.基于慕课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5).

[2]黄忆春.从生态学视角看课堂教学活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

[3]徐蓉.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5).

[4]王峰.我国互联网站盘点家族[N].人民邮电,2015(3).

[5]黄丽红.慕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8).

[6]丁士峰等.网站制作与网站建设实战大全[M].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2013.

[7]蒋文昭,常雅芳.试析高校生态化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向[J].郑州师范教育,2014(9).

[8]潘璋荣.慕课与翻转课堂琐谈[J].新课程研究,2014(9).

[9]平萍.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构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14(7).

[10]张琳.慕课视角下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生态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7).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4

 

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常常会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纵观本校《动漫设计》课程的教学历程,大多按传统学科的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校的教学设施和实际情况,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   行为导向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因为“学”在人的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则应因人因时施以不同的“教”。“教”在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二、行为导向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劳动部对职业培训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了我国职业培训教育工作的任务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行为导向法进行教学。   这为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知道:行为导向教学法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了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提高了职业能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动漫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   课题:《动漫网页设计》   1.训练目的   (1)训练学生查阅资料,与人协作交流,合作能力;   (2)训练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用动漫技术设计个人主页所需的各项技能。   2.训练内容   帮助学生学掌握运用动漫技术制作网页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组织形式   任教班级是2009级计算机及应用班,人数为42人。以班级为单位,5~6人为一小组。分组的原则主要有两类,一是自愿原则,即教师不干预学生的分组过程,学生自愿组合。第二种是指定原则,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方案,指定某些学生为一组,并推选小组长。以上两个原则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应注意每组人数不能过多。   4.时间   10课时。5.训练步骤及要求(1)查阅资料、收集素材(2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个人网页一般包括的要素及制作方法;(2)预备知识学习(2课时)。各小组自学,加讨论;(3)制作阶段(4课时)。各小组合作制作主题风格各异的动漫网页;(4)成果汇报、总结、评价(2课时)。   各组在班级内汇报、展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讨论、评价等交流。   教师综合各组的成果,指导学生归纳。6.学生成果评价标准(1)成果是否与单元训练计划的目标相一致;(2)成果汇报的展示手段是否有利于交流;(3)网站的基本要素是否完整,网站是否能被大多数同学认同,这意味着点击率的高低。各小组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以学生动手为主,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自主完成。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被咨询者和指导者,回答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该课程教学内容中类似的学习情境设计还有《动漫MV———珍爱生命》《动漫设计———职校生活的一天》《动漫设计———求职简历报告》等。   四、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理念转变有个较长的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在理念上是非常先进的,行为导向课程和项目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会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但实施“项目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的要求之高,我们也要充分估计。   2.教师的不适应问题   (1)教学准备工作量加大。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选择适用于教学的项目,以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2)知识面不够的影响。新课改要将教师的创新意识放到第一位,老师所掌握的知识从原来的“面”和“线”变成了“体”。这就要求教师在重新设计教学理念的同时,还需不断拓宽知识面;(3)实践太少。由于管理体制及实训条件的限制,一名专业教师真正做到既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师注重自身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3.教材的不适应问题   教材建设是以地区的选择为依据、以方便教师授课为标准、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以单一纸质材料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p#分页标题#e#   4.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建设问题   如果学校在实训投入上不足,那么,学生的培训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而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先进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保证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应当结合国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及实训条件等,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其说我们欣赏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如说我们更加欣赏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行为导向教学是改善中职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培养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需要广大中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运用、改进和完善,构建更加适合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5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在线QQ咨询等方式,对省内至少二十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专业岗位分类与职责,岗位所需技能等情况进行调研,成立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调研情况与行业企业专家、设计人员共同对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而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参照本专业从业人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最终形成科学准确的调研分析报告,并以此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确定调研内容

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室内装潢与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页与杂志等媒体的美术设计等企业,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调研:a.目前吉林省该行业市场人才需要情况;b.企业用人渠道及从业人员薪酬情况;c.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d.企业对人才的技能、素质及理论知识的要求情况;e.目前以及2~3年后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3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明确了调研工作任务、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及具体的调研内容之后,进行调研工作分工,形成调研工作日程表,并按日程逐一落实。要求调研工作要落到实处,所调查到的数据准确性要高,要客观,不弄虚作假,对调研数据要做认真的分析,形成调研工作报告,并针对调研报告的内容提出专业建设的建议。

4做好调研情况分析

4.1做好本省、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以此确定本校该专业每年招生的数量。

4.2做好各相关企业职业岗位分析。对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师、VI设计师、印前设计师、书籍报刊设计师、影楼设计师、图文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家装设计师等岗位所做的主要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资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定位。

4.3做好平面设计行业人才规格分析。

4.3.1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

4.3.2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能力结构(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4.3.3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

4.4做好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反馈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对适合本专业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5根据企业各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4.6对该专业毕业生应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学生能双证毕业。

5给出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情况的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初步意见:a.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本校开办该专业的优势及前景;b.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生的培养方向;c.研讨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研讨确定该专业课程设置;e.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建设的初步意见;f.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意见,改革教学模式的初步意见;g.形成该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h.形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意见

6形成调研报告,为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6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cn域名数在不断增加,而对这些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人才的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目前以“.gov.cn”标识的各级政府网站数量达28575个,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各级政府网站的建立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来管理。据文汇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的计算机与信息类的毕业生不足6万名,而政府机构、企业上网工程以及网络构建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高达42.5万人。据保守的估计,未来10年网络技术人才潜在需求为135万,平均每年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高等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的能力:一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维护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熟练使用通用OA系统,能够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查询、简单维护等。二是电子政务专业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公文写作与处理、办公室管理、会议和活动安排、例行事务处理、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处理、政府上网有关事务运作,以及政府内、外网维护与网页制作技术,处理各种政府对企业和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活动等。三是从事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行政事务管理能力、公共关系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2〕。

电子政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高等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我校作为民族高校,其生源包括56个民族的学生,有的文科功底好、善于交际但计算机等技术能力差,有的则计算机能力强但文科稍弱。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电子政务行业背景、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电子政务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大多可以归结为三类性质的岗位:一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办公自动化管理开发、应用和文员、秘书、行政助理、公关筹划;二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电脑的维修与安装、调试、销售等岗位工作;三是从事电子政务网站和商务网站建设、管理及维护等技术性工作。

在专业培养的思路上,我院的电子政务建设坚持“一条主线、二个兼顾、三个层面、四个结合、五大模块、六项能力”的思路进行培养。一条主线:以电子政务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二个兼顾:电子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知识的兼顾。三个层面:基本技能操作→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四个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结合;专业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操作技能与管理知识的结合;专业技术与创新意识的结合〔3〕。五个模块:理论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实训操作课模块和实践技术课模块。六项能力:政务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网页设计和制作能力;行政公文写作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创业能力。其中,政务工作能力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政府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使学生具备独立处理政府各项公务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处理能力:主要是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系统Word、中文电子表格Excel、中文幻灯片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基本常识等,办公设备方面:掌握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手写板、扫描仪、视频电话、数码摄像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类型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以适应各行业网页设计的要求;行政公文写作能力:主要掌握各类型行政公文的写作格式,使学生具备识别和独立书写各类型行政公文的能力;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网站功能、规划,运行环境,电子政务网站的内容设计、开发与,具备综合运用软件技术与开发工具进行政府网站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市场的定位,并能把创业理想转化为现实〔4〕。

电子政务教学体系由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模块构成。教学体系的中心是“理论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理论基础课程主要打造学生扎实的英语、管理和计算机理论知识〔5〕。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课程主要阐述电子政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特色课程则是围绕着学生的就业,安排一些实用的课程,锻炼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体系的两侧是实训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子政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而右侧的实践教学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提出一种“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五位一体”是指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6〕。

在电子政务教学中,我们除了讲授行政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更加注重电子政务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分析,构建完整的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体系,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的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电子政务案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实际工作的能力。#p#分页标题#e#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7

关键词: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教改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近几年高等教育非常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面临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新环境和新要求。如何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说,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实践,更离不开所学在社会中的应用。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属于应用型专业,因此,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创新型应用人才,即能够较系统地掌握专业必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专业必要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作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宏观把握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以及将设计理念与市场要素结合的能力。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下如何让该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已成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视觉传达方向必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在高校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显示出一些不足之处。

1.独立完成课题,忽视团队精神

好的设计方案从构思、策划,到最后实施,应该由团队协同合作完成,但目前,很多课题训练基本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意识不到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个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会受到很大限制。企业形象设计本身是一项很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体的智慧共同协作来完成,靠一个人,甚至两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独立完成课题的实训方法会使学生设计思路受限且忽视团队精神。

2.虚拟课题,割裂市场需求

由于课题基本都是虚拟的,即使在一些设计类网站获得的悬赏任务也都缺乏真实地与客户进行多角度、多点多面的沟通,不能获取他们的确切想法,加上市场调研也由学生臆想完成,一切都处于理想化阶段。这种“假”多多少少割裂了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使理论不能与实践真正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

3.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善于思考

由于虚拟课题缺乏针对性,不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导致学生不善思考,在头脑中很容易形成企业形象设计无非就是设计一个LOGO,然后到处贴用。另外,由于可以很便捷地从网上获取模板,所以,借助模板完成的学生作业除LOGO不一样外,所选类别基本一样,而不知道企业形象设计应用系统部分涉及的内容一定要适合企业本质,度身订造,一定要根据企业特质有侧重点,且跟上时展的需要。

二、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下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要想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思维束缚,进一步拓宽视野,探索新的、更适合的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中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拥有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这已成不争的事实。这样的人才被用人单位看做是最宝贵的资产,因为用人单位清楚认识到,人才就是一切,有优秀的人才才可能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站稳脚跟。所以,大学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1)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方法,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本质上是一种视觉化的图表,在不清楚信息之间关系时可以激发灵感,从而产生观点和概念。由于人们思维方式很少是线性结构的,而且面对复杂问题时不会采用彼此孤立的简单方法,所以思维导图可以反映人们如何考虑某个问题的复杂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优化和组织信息的各种方式。由于思维导图具备强调自由发散联想的特点,使其比较适合用于激发创造力的活动。相对于学习文理科的学生,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因为艺术类学生既要擅长感性思维,又要擅长理性思维。学生们针对课题要求完成思维导图后,每个人要解释图中各种信息以及代表的意义,即描述自己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不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了解了他人的想法。所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灵感火花随时被点燃,随时会迸发出新的想法,新的创意点。在这阶段,激烈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用崭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思维导图,使创新思维意识不断增强,既拓宽了设计思路,也增进了团队协作精神。

(2)以真题实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利用教师个人社会资源将实际设计项目引入课堂。安排学生与设计公司员工同时做项目,形成公司团队组和学生团队组,学生团队组因人数较多,又以4-6人为一组分为几个小团队。学生以设计师身份直接接触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想法,然后做相关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策划方案,与客户沟通讨论,汲取意见后,根据方案首先完成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识别要素部分,然后在其基础上完成应用识别部分,最后装订成企业形象视觉识别手册,与设计公司团队方案同时以竞标形式送到客户手里。由于学生投入到具体项目中,不但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学生通过深入挖掘企业文化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完成整套设计方案,整个过程下来,不但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也深化了课程应掌握的知识点,同时也在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有了很大提高。不但锻炼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勤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团队精神,有助于与社会对接。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必是中国未来发展动力的关键。

2.教学内容与实训中需与时俱进

传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中视觉识别系统应用部分的媒体广告类主要以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企业宣传册、直邮、路牌、灯箱等为主。21世纪随着互联网流行和使用者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现有媒体形式迅速发生了变化,网络成了所有媒体的传递方式,并且囊括了文本、语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网络发生的这种革命性整合,其创新能力让人瞠目结舌,网络迅猛地把一切信息进行了数据化。在这种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媒体广告类应增加网络传媒综合运用方面的内容。有资料表明,国外的品牌企业越来越重视图片、音频、视频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应用,纷纷设立独立的图片、音/视频处理岗位以应对这个时代的到来。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与社会化媒体联系紧密的内容,这样才能使设计与社会发展的脉搏相一致。

(1)塑造企业形象需打造完美网站

真正有意义的企业网站是从建立网上品牌入手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域名,其次,给自己设计网页。网页是受众认知企业品牌形象的桥梁,所以其设计与制作的好坏是非常关键的。每个设计师都深知视觉效果的重要性,如何使用视觉元素打造完美网页是设计师们一直在追求的。标识、字体、颜色、广告语等等必须与网下企业形象规范一致,首页和子页的版式设计风格要统一。好的网页设计应该达到易于导航、打开迅速、主题突出、与企业形象一致。另外还要保证网页经常更新,随时最新鲜内容,让受众感受到企业不仅仅注重直观化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展示,对企业行为识别也是非常重视的。一个版式漂亮、滚动流畅、加载信息快、信息结构清晰的网站肯定能让用户有正面的即时情绪,势必会对塑造企业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塑造企业形象应关注移动

APP正如Google前负责人EricSchmidt所说:“Putyourbestpeopleonmobile”。便捷+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在移动终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移动应用程序,即移动APP被赋予了极大关注。如果发现顾客想要进行某种与自己的企业相关的活动,可以考虑创建一个移动APP。常见的移动APP类型主要有:业务展示型、现场服务型、移动办公型、移动客户关系管理型、人员管理型、企业协作型、企业社交型。虽然这是一个APP盛行的时代,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开发APP,企业应分析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APP。如果APP有很多用户参与使用,对塑造企业形象,建立知名度是很有帮助的。在移动APP开发中,UI(UserInterface)设计,即用户界面设计是很重要的。一款好的UI设计不是仅仅追求视觉效果多么抓人眼球,更多的还是要关注信息的可读性与易读性。UI设计应该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进行视觉效果设计。试想一款结构清楚、行为导向清晰、目标明确、拥有舒适视觉享受的APP会有很多用户喜欢使用的。

(3)塑造企业形象要善用电子书

传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视觉识别系统应用部分都会涉及到纸媒宣传册,但以网络为载体的社会化媒体时代,给纸媒带来了生存危机。作为企业可以用电子书代替传统的纸媒宣传册,可以通过宣传性文件推广自己或产品,加强品牌形象的树立,使企业形象紧跟时代步伐。由于制作电子书时可以添加链接其他网络资源,如将自己的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做链接,人们就可以通过链接对企业整体形象有个认识。电子书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寄给客户,也可以通过微信直接推送,更可以将其生成二维码,让人们通过微信扫一扫获取。反之,也可在网站、微博上链接电子书二维码,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地方直接获得电子书。在做电子书的时候可以融入音频、视频,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动效,它们可以令电子书锦上添花,触动受众视听感官,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通过社会化媒体渠道会带动企业形象全方位发展,企业要有将网站、移动APP、电子书等可视化品牌作为自身最重要资产的理念。

(4)塑造企业形象应强化导视设计

导视设计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导视不但是一种导向载体,而且也是很好的企业形象宣传者;不但彰显企业魅力,而且能够唤起受众情感,使他们感受到人性化服务。如今,已被各类企业广泛重视,所以学生很有必要在学习企业形象设计时进行深入研究。而目前情况是,有的院校只是在理论讲授部分一带而过,有的则是根本不涉及。笔者从多年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看,在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强化这部分内容。良好的导视设计以企业理念或企业文化为背景,具有科学的导向分类、充满人性关怀和传递信息准确的特点。突出其功能性的同时又兼备设计中的美感。在设计中考虑到人们的视觉规律及人体工程学,从而确定尺寸、外形等;导视系统材料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室内外因素,比如温度的高低、雨水量等等;导视系统色彩上遵循企业的标准色和辅助色。一套完善的导视设计准确传播信息的同时,定能为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添上靓丽一笔。

3.教学形式上尝试联手指导

如何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生产的实际应用,如何使学生毕业后很快与社会接轨,除了注重能力培养,增加一些紧跟时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外,在教学形式上也应有一些新的探索,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以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及教育教学质量。

(1)联手相关课程教师参与指导

企业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将平面媒介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广告企划等课程知识交叉融合。术业有专攻,作为教授此课程的教师不可能对这些相关课程知识掌握得非常精。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相关课程知识相互衔接,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设计中,适当邀请这些课程主讲教师参与指导,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是很有效的。这种联手指导的教学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2)联合一线设计师参与指导

为了使学生提高创作和实际设计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邀请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丰富设计经验的一线设计师参与实践指导,不失为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分享他们的成功案例、心路历程及对设计的思考,通过分享最新行业资讯,不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创意能力,还进一步深化了对设计艺术和价值的认知与理解,必然能使专业水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一线设计师完全并从实践角度诠释企业形象设计理论,定能使学生受益颇多,使教师受益匪浅。这种可塑性强、充满创意空间的教学形式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可以说适合于所有设计类专业课程,更可以说是艺术与设计创意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结束语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实训,以及教学形式上的探索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定能有效化解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不一致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使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协调,实现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衔接,体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2][美]StephanieDiamond.视觉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新规则[M].唐兴通,杜?,王韫千,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美]汉宁顿,[美]马丁.通用设计方法[M].初晓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4][日]木村博之.图解力:跟顶级设计师学作信息图[M].吴晓芬,顾毅,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网页实训报告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于2012年11月在中国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被首次提出,此后,“互联网+”便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网络应用技术的革新,更是为各传统行业的改革与创新注入了新活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同样给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促进高职院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与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的规格相适应,“国际贸易实务”作为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理应顺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目标

2014年11月,总理在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互联网+”的核心在于互联网,即以互联网为平台,联合和深入融合各种产业。通过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实现信息化生产,最终实现整体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变革。而国际贸易的特点(贸易双方地域的限制使得当今贸易的进行无法离开互联网),决定其必定在这一变革潮流中首当其冲,传统的贸易方式正依托于网络经济而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知识、适用的法律规则以及具体操作的学科,具有极强的涉外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已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外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几乎涉及国际贸易专业的所有领域,包括国际贸易惯例、国际法律知识、商务谈判与磋商、合同的签订、运输和保险的执行、商品检验、外汇结算、违约救济等,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其归类为纯理论课程。但这么一个庞杂的理论知识系统,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如果只是坐在教室里听听讲,短期之内是比较难掌握的。

(二)学生被动学习尤为突出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普遍缺乏自主性,即使教师严格要求也很难调动其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过程自信心不足,面对学习任务多以应付了事心态面对,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成长在网络时代的新一代大学生,对网络有着极大的依赖,他们普遍认为当前所学的专业知识都可以从网上轻松获得,即便将来在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利用网络查询便可掌握,导致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储备。

(三)实践教学缺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目标,就在于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国际贸易活动中去。但实际上是,很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只在书本上见过贸易合同、单据、信用证等,甚至有的学生学了三年都不知道整个外贸流程有哪些具体步骤,更不用提哪些是外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了。曾有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将公司合同、信用证、单据等发回来,请求老师帮助审核;甚至还有学生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回头咨询老师应该怎么弥补等。诸如此类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少必要的实践操作,使其没有具备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课程内容更新迟缓

“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国际贸易方式和流程都发生了改变。传统贸易模式下,买卖双方主要是通过市场考察、参加展会、通过商等方式寻找合适的产品和客户。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间费用的支出,导致买卖双方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再加上受商、中间商的信用状况影响,贸易客户不能稳定,不利于长期合作。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了解产品信息、分析市场行情、讨价磋商等,大大节省了贸易流程时间,降低了中间环节的风险,特别是可以跟最终消费者直接接触,通过消费者的直接反馈,更有利于产品的更新,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需求。现实贸易状况的改变,要求教材内容也应进行相应更新,但由于受到教材更新流程的限制,使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应以教材为基础,以现实贸易为指导,以互联网为依托,全方位地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五)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体系极其庞杂,而高职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单一地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使学生记住这些知识,没考虑到学生需求的变化,也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现在是网络技术发达、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更愿意动手去做,而没有耐性坐着听,这种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联网+”新形态下,现代教学手段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更是学生充分认识和直观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1]。

三、“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业务发展新形态

(一)实践性

国际贸易业务主要致力于促进国际间商品的交换。在“互联网+”背景下,贸易双方需要利用互联网来产品信息、寻找优质客户、进行磋商谈判、签订合同、报检报关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性操作,才能对互联网更加熟悉,才能对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业务更加熟练。

(二)灵活性

国际法律惯例、市场经济环境、国际局势、国际汇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对国际贸易活动本身造成直接影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在网上实时更新,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这使得国际贸易活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如果对互联网和国际贸易知识体系掌握不够娴熟,就很难适应这种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所以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进行强化。

(三)综合性

依托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活动是一个全面综合的体系,横向而言,包含从开拓市场到结汇退税;纵向来看,包括国际商法、贸易理论、英语、财务、管理等;就辅助条件来说,包括电脑技术、网络知识、图片处理、软件使用、网站设置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际贸易不再作为市场中的一个单一环节,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综合体系。

(四)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获取到的信息汇总到数据库,以供相关人群使用的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互联网+”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而言,贸易主体、贸易方式、经营方式等都已经信息化,比如网络公司、支付方式、电商贸易等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传统的国际贸易正在向着信息化贸易发展。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措施

(一)实现理论知识的网络共享

互联网已然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亦可置于网络应用平台上,让学生可以随时浏览。由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分块整理,列出每一部分内容的目标、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学院贴吧、微博或微信里开辟专门的讨论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并定期提交一篇学习心得;对于一些贸易中有争议的论点开辟专栏,所有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自己在网络中发现的有意思的案例、新闻等,都可以发表在讨论版里,邀请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的疑问,也可以在此提出,教师随时为其解答。把课堂教学实践让渡给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和课堂真正交到学生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二)重点知识课堂辩论

首先由教师寻找合适的案例或自己设定完整的模拟情景,引出辩论的论题,再让学生在课后到网上寻找相应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最后在辩论的过程中把学习到的知识都展示出来。比如,价格术语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由教师先讲述案例背景并进行适当分析,然后提出论题:在这样的一笔贸易中,是使用FOB术语好还是CIF术语好?提醒学生将有关术语的价格组成、责任、费用、风险承担等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且要分别站在买卖双方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再到课堂上进行公开辩论,最后由全体人员来对辩论进行评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可用作辩论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保险险别、包装方式、运输方式等,只要给出一个合适的情景就能进行。学生往往对自己作为课堂的主角很感兴趣,再加上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所以积极性很高。

(三)网络模拟实训

在网络模拟实训中,贸易双方不见面磋商,所有探讨的内容都要求通过网络完成。这是一个完整的实训设计,需要按计划按步骤完成。第一,由教师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3人左右为宜,根据分组数量设定好商品和贸易国别。第二,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尽量去了解产品信息、市场行情、生产区域、销售区域、贸易量等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成册。第三,每组成员需要寻找一个网络商务交易平台(现在有很多平台提供短期试用),创建自己的公司网页。这一步骤需要学生自学简单的网页制作,教师可以适当指导。第四,公司网页建好后,由各组成员将自己公司的网址、公司名称、经营产品等信息到学院贴吧交易版里,以此作为自己公司的广告推广。期间还需不断地对公司网站产品信息进行更新,以适应市场行情的变化。第五,根据交易版里公布的公司信息,再考虑自己公司的需求,寻找客户。在预设的范围内,每个公司都会收到不少的询盘、发盘或者是发出询盘、发盘。这就需要每组成员积极地去还盘,与之商讨具体的贸易条款。也许第一笔贸易的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学生需要去回顾整门课程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细化吸收。但只要第一笔贸易达成,就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信心,后期操作起来会越来越熟练,那么知识掌握得也就越来越牢靠。第六,教师需要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学生在模拟过程中错误地使用所学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对每笔交易进行跟踪,使用每个公司的账号进入,审核其交易条款的内容,如存在疑问,需找小组同学进行当面的讲解和分析。如果发现这是多数小组普遍存在的问题,则需要将学生集中到课堂进行讲解或者将此内容的分析发到贴吧交易版里。第七,活动结束后,在各班开一个讨论会,由各组分别介绍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网络资料的查找途径、成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并最终形成报告,再将报告放到贴吧交易版里,供所有活动参与人员进行参考。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践流程,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表现出相当的兴趣,而且不需教师提醒,他们之间就会互相交流和讨论。根据后期的卷面测试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POCIB软件实训

实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外贸公司里,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从事一笔交易,但由于贸易公司需要考虑自己的风险和管理成本,所以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那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训怎样才能在网络模拟实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有一个更为逼真的、信息资料更丰富、程序更完整的实训。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考虑,最终选择了POCIB软件。POCIB软件的内容涉及到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课程[3]。POCIB是指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实训期为一个月。POCIB系统是从建立贸易公司开始,每个学生需要自己完成公司广告、产品信息、分析产品和市场、寻找客户、商务函电联系、核算报价与磋商、签订合同、运输与保险、填制单据、报检报关等一整套外贸执行流程[3]。这个系统的内容很全面,工作量很大,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时不免会有些手忙脚乱。但由于前面已经有了网络模拟实训的经验,所以学生很快就对系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加上教师对第一笔贸易的指导,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对系统进行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实训,学生能对整个贸易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由于亲身经历了整个谈判磋商及合同的执行,对在此过程中用到的知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等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学生在实战训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4]。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的考核方式自然也要随之改变。理论知识学得再好,却不懂与他人合作,工作自然是做不好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团队合作能力、思辨能力、言行举止、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学生所应具有的技能,所以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学生,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一般单纯的理论知识测试只占学生总成绩的40%,课堂辩论视学生的表现状况,作为加分项。网络模拟实训及POCIB软件实训分别占总成绩的30%,其中网络模拟实训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讨论状况及完成程度打分,PO-CIB软件实训是由系统按统一标准自动打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经济贸易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必须以实践为导向,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夯实理论基础,在不断地操作和尝试中加以完善,在挫折和分析总结中得以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军,赵慧敏.“互联网+”新形态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分析[J].科技展望,2016(1):198.

[2]杨军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课程改革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6(1):80-81,28.

[3]王芳.基于POCIB项目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1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