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调查报告范例

景区调查报告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1

为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尤其是语文教学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笔者于2012年5月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一二年级在校生做了问卷调查,样本总量为94个。下面着重关注几个问题:一是语文重要性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非常重要的占39.4%,比较重要的占59.6%,总计占99%,可见语文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90.4%的学生认为在高职开设语文课程是非常必要或必要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该题为多选题):40.4%的学生认为高职语文可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39.4%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了解更多人文精神,30.9%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加阅读文学作品的机会,28.7%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提高汉语应用水平,55.3%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对旅游专业能力培养帮助很大,41.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语文学科功能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培养相契合,语文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二是能力培养问题。对于从事旅游管理最重要的能力,89.4%的学生认为是理解与交流能力;在“你认为自己目前哪项语文能力比较欠缺”一题中,54.3%的学生选择口头表达能力,45.7%的学生选择写作能力,只有16%的学生选择阅读能力。

从两者相较看来,旅游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却是学生目前最欠缺的能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三是课程改革问题。有54.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强语文与专业的融合度,47.9%的学生赞同教学方法多样化,44.7%的学生认为教材的实用性应增强。在旅游管理专业语文课程内容方面,79.8%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旅游口语交流训练,54.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旅游文学常识。对于语文和专业教学,前者有61.7%的学生认为要增加训练机会,后者则有69.1%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要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这与麦可思调查报告提出的存在问题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不管语文还是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都是弱项,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实践环节必须大大加强。

二、高职语文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有机整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语文的联系最为紧密,很多核心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语文的支撑。但是,就高职语文的现状来说,通用型的教材、传统的教学模式、茫然低迷的语文教师等,把高职语文渐渐地推入了死胡同。要想改变尴尬的处境,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主动融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以就业为导向,为专业服务是高职语文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趋势。基于麦可思的调查报告以及校内对旅游管理专业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与专业相融合;二是增加实践训练。本文拟从旅游管理专业入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就语文课程与专业整合提供一些思路。

(一)课程整合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课程之配置,须以充分生利为标准。事之可附者附教之,事之可兼者兼教之,根据此旨以联络各课。是为充分生利之课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充分生利”即要树立“生利”之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所学、所知、所能与社会环境尤其是岗位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对接。因此,高职语文和旅游管理专业整合的基本思路可以作如下概括:紧紧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将语文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与专业考证相结合,寓语文课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寓职业能力培养于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开发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以行动为导向、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式课程,注重实践训练,强化旅游人文渗透,使语文课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平台课程,发挥类似于专业基础课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材整合统观高职现用的语文教材,主要以经典文学作品选读为主,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人文熏陶、陶冶情操的作用,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一无针对性,二无实用性。本校旅游管理专业问卷调查中一项关于“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有31.9%的学生认为教材没有新意,52.1%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陈旧,18.1%的学生认为对专业没有帮助。再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以及导游考证实训等课程内容,其中涉及很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这些可以成为教材整合的基础。

教材整合可以挖掘语文现有教材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相关度高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将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纳入到语文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实现语文教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需要,把语文内容以及上述的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化整为零,打破传统模式的课程组织方式,将纵向的学科体系变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横向课程结构,从岗位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提炼、重组后,再适当糅以地方旅游资源文化等内容,按照认知规律编排内容体例,形成集旅游文学、旅游考证、旅游能力训练、旅游应用写作等于一身的内容实际,实践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语文教材。语文课程与专业合二为一,充分体现旅游专业语文课程的专业化和唯一性,贴近岗位需要,强化能力训练,突出职业特色。

(三)实践整合高职语文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整合,除了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无论从麦可思公司的跟踪调查情况来看,还是从我们校内旅游管理专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加强实践环节是首要任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主要以考导游资格证书为重点进行一系列的能力训练,校外实践则重岗位适应和职业能力提升。旅游管理的职业能力,例如景点讲解能力、导游能力、旅游审美能力、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销售能力等几乎都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加强语文课程的实践训练能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高职语文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和岗位情境,按照技能训练的特点构建项目式课程,设置如景点导游讲解、岗位临时语境的交流和沟通、旅游产品的推销等等着重口语交际的训练,尤其在项目设计上,完全可以与上岗证书融合,与岗位实际融合,努力使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衔接,把语文课上到实训室、上到景点景区,上到企业单位,让学生们体会到学好语文就是学好专业,这样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师资整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教师。让语文教师了解专业、深入专业,并结合专业需要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语文教学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新的职教理念,了解职教改革的趋势,明确职教改革的方向,积极融入到专业建设和改革中去,使语文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发挥作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是适合的专业进行“转型”,在通识语文的基础上,开展专业语文的研究与实践,把自己塑造成“专业型”的语文老师,既懂得专业,又擅长语文,并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和专业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项目式课程的实施,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向职业能力的快速转化。同时,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看到语文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主动加强与语文教师沟通与交流,同时邀请语文老师参与到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实训开展等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2

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突出中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少数民族中职语文教育必须在重视学生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以“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为目标的现有中职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审美、创新素质培养,针对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来说,还包括许多更重要的如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自我制约能力、健康的个性等德育方面的内容。

(一)让学生重拾成功的信心,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由于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加之学生本身成绩不理想,经过中考的打击或者根本没有经过中考而被直接分流到中职学校,自身的价值长期以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所以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与人沟通能力也较差,不爱学习,出现破罐子破摔混日子的情况。因而帮助这些学生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重拾成功的信心,树立成功的信念,以便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学会良好的生存技能,成为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与他们有相似家庭出身或有相似学历背景的成功人士的事迹,作为学生励志的榜样。还可以多安排学生动手写作、动口讲述的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发言,讲述自己喜欢的人、事、物等等,对学生的发言与写作采取多鼓励多赞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被认可的态度,这样便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回信心,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培养较强的自我制约能力与健康合群的自我个性

很多少数民族中职生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等特殊原因,父母长期无暇管教或疏于管理子女,使他们养成贪玩、自控能力差等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甚至自我封闭,性格孤独怪僻。而自我约束力欠缺,生活散漫,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业上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正是影响其无法学会职业技能,形成良好生存能力的致命因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多选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通过对自身长期以来要求严格,不懈地努力不断追求才获得成功的例子来感染学生,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多设计学生之间协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还应对学生的课堂考勤、作业、纪律做严格的要求与记载,以督促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锐意进取的生命活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永不停息的拼搏精神和跳出现状的批判创造精神,为其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由于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加之学校教学条件也相对落后于中东部的中职学校,这些中职毕业生要想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课教学更应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学生的学习要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一)强化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当今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文字表述已经成为处理、存贮、传播、交流信息的一种主要的手段和媒介,应用文写作成为十分重要的实用技能。所以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换句话说,它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一种竞争手段。常见许多单位批评中职毕业生连请假条也不会写,这充分说明利用中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修订后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从应用文文种和写作要求两方面对教学进行强化。要求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总结、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文写作种类必须入选我们的中职语文教材,同时,我们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色,有侧重点地选择不同种类的应用文进行教学,如工科、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如计划、总结、报告等日常事务类写作就可以了,而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如经济合同、标书、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等经济应用文类写作文体,而法律专业学生可以增加如诉讼文书类的应用文写作,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二)强化实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除了能写,还要会说,表达准确,语言文明,仪态大方,交际能力强,这不仅仅是单纯说话技巧的体现,本身也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部分少数民族中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语言交流障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普通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不强,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回自信、重拾信心,为将来成功就业,谋取更大的发展修炼扎实的内功。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我们的中职教材应加入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接待、洽谈、答询、协商、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训练项目,这些都是未来学生在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语表达交际项目。特别是演讲与辩论项目,是最容易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内容,我们除了讲解相关的知识技巧外,还可以在课堂或课外,模拟如竞聘、述职等现实场景,要求学生在现实场景中扮演相关的角色,进行竞聘演讲与现场述职,这样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外,在课外,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辩论会,鼓励学生参与观看,努力快速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巧与能力。

(三)注重学生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培养

少数民族中职学生相对来说阅读面窄,知识积累不丰富,视野也不够开阔,因而,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是不能或缺的。如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现当代的新诗中可选择一些经典的篇目要求学生背诵,从孔孟、老庄、司马迁、唐宋八大家到现当代的鲁迅、老舍、郭沫若、朱自清,还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沙翁、近代著名大师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而斯泰等等,他们的作品都可作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欣赏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存,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同时,在教学模式的安排上,应尽量避开单纯的认字识词的基础知识教学,应该让教材的课文成为学生自身感悟、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人文品位,调动学生内心的人文关怀的佳作名篇,因而要求老师在讲解时不要一味的灌输,机械的分析,而只起恰当的点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诵读、多感悟,多思考,多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加强学生敏捷、准确的“语感”能力,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阅读与欣赏能力,增强自身的内在气质修养。

三、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语文教育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语文教学中还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等,可以将本地区本民族特色文学作品、文化民俗、旅游景区、特别是成功人物的事迹编入教材中,给学生一种贴近生活的亲切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本地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打造出的少数民族中职生必须具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将来通过学生的流动宣传,也可以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民俗等广为传播,这是双赢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

(一)将文学作品及文化习俗、民间工艺等的介绍融入教材内容中

将文学作品及对文化习俗、民间工艺等的介绍融入教材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对本地区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湖南湘西地区为例,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在湘西文学作品选择方面,应首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部唯美小说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同时更多的向人们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其次,古华的小说《芙蓉镇》打破了唯美的模式,通过湘西芙蓉小镇的风云变迁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寓政治风云于世态民情的风俗画、一曲哀婉而又严酷的山乡民歌,字里行间浓缩进作者对乡里乡亲乡镇浓厚的爱恋情怀。除此之外,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有许多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民间工艺,如土司文化、丧葬嫁娶文化、祭祀文化、苗鼓、民族歌舞等文化习俗,挑花、织锦、银饰、泥哨、竹编、马尾斗笠等民间工艺,这些都是本土文化中的精品,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及反映民风民俗和民间工艺的历史、特色或制作流程等的优秀文章纳入语文教材,使学生学习了解,还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以“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如指导学生实地考察、走访、参观,了解本地区本民族杰出人物、民族风情、民间工艺等,还可组织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充分认识。

(二)将本地区旅游景区介绍融入教材内容中

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自然风光奇秀,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大统,风景名胜区众多。如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著名景区就有张家界、凤凰古城、中国南方长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镇)、文学大师沈从文故居等。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为例,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199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做为湘西中职学生来说,必须对这些著名风景名胜区及其相关的知识有较为系统的了解,这既是内在知识储备的需要,也是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纳入语文教材,也可以将这些知识做为音影资料在课堂中播放,或者课后专门组织学生观看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将本地区本民族杰出人才的事迹融入教材以鼓舞激励学生

仍以湘西为例,湘西地区人杰地灵,俊才辈出,先后涌现出众多的杰出人物,如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以沈从文、萧离等为代表的湘西著名作家群,现代著名画家黄永玉,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家叶水云,现代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这其中许多知名人士出身也比较寒微,他们的成功都经过自已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自身不畏艰苦、不怕艰难,勤奋努力的结果。他们的成名经历、特别是那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奋斗故事,完全可以做为入选语文教材的内容,用来激励学生向杰出人物学习,坚定信心,相信自我,不断向着成功进取奋进。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发展性;学习评价

从现有情况来看,高中地理的学习评价,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在评价体系上、学习激励上获得提升。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操作,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按照合理的方式来学习。

一、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地理是比较重要的科目。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做一个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身达到清晰的认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做一定的了解,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的不足。

(一)评价形式单一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情况目前并不乐观,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完成。其中评价形式单一是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学习评价的过程中,仅仅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评价,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做出评价。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高中生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能完全依靠成绩来做出判定。高中生在现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喜好和学习方向,教师强硬地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同时在很多方面都无法做出合理的纠正。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完全以个人的经验来完成,并没有对学生的个体情况作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评价的形式逐步走向单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逐步拉开,无法获得深入的沟通交流。

(二)评价内容单一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之所以会出现问题,还与评价内容单一存在较大的关联。现阶段的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学习评价已经成为教育界十分关注的对象。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和当下的教育标准,笔者认为评价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于评价内容的设定,是从学生的期末成绩、期中成绩来完成的。从表面上看,两个成绩的时间段,刚好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断。但是,有些学生是前期表现不佳,后期突飞猛进;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前期表现优秀,后期表现一般。如果单纯凭借两次大型考试的成绩来做出评价,难免会出现较大的不公,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第二,评价内容单一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在地理学习上出现排斥现象。地理知识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当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时,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应用策略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对于高中学生的成长、进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教师需要在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方面做出合理的转变。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来完成,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表现,在多个方面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干预。

(一)实施地理思辨能力评价

在高中地理学习评价过程中,将发展性的理念有效融入以后,能够促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从而在多个层面更好地改善自身的缺失和不足。从学习的角度来分析,高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想要在后续学习上获得更多的助力,必须充分提升地理思辨能力。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变化的学科,只有具备思辨能力,才能让自身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得到更好的巩固。比如针对“西湖景区不收费”和“黄金周期间黄山等景区提高门票价格”两种举措,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提高门票价格创造的经济效益更好;反方——景区免票创造的经济效益更好。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按照思辨的模式来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趋向于发展性的理念,能够指出学生的优势,对学生的劣势做出正确的干预,促使学习评价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二)模拟地理职业能力评价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在内心的感悟上获得提升,必须落实一些实践性的评价,让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亲身体验,感受到地理职业能力的优势,从而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开辟更多的道路。在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模拟地理职业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地理职业能力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内容,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选择校园作为旅游景点进行模拟导游活动,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走出校园,到附近的旅游景点开展活动。教师可以从导游词写作、景点解说表达、导游个人形象、游客满意度等角度来评价学生的模拟导游能力。通过实施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思维获得更好的拓展,在自身的掌握能力上获得提升。与此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启发,促使他们在地理综合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巩固。

(三)地理调查能力评价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同时在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到地理的综合成绩。为此,我们对于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应用,还可以从地理调查能力评价的方向出发。简单而言,该项能力评价,在于对高中学生相应的地理调查任务,促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来完成,从而在地理调查能力上获得较好的保障。地理调查能力评价的开展,要求教师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促使学生在地理调查过程中取得更加深刻的认知。例如,对于水资源的调查,可从家庭附近、学校附近、公共场所附近来调查分析,搜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结合网络报道和媒体宣传,整理成专业的地理调查报告,在课堂上予以分享。教师对其中的肯定评价、引导评价等,都具有发展性理念,可促使学生获得更高的认同,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

(四)地理制作评价

除了上述的几项内容外,在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地理制作评价来完成。该项内容的目的,在于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对不同区域的地质特色和本地的地理环境做出分析以后,可要求学生结合本地的地理资源,制作一些工艺品,由此来让学生对本地的地理文化和地理变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加强自身动手能力的同时,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获得肯定评价以后,能够继续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奋斗。对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展开讨论,促成现阶段的评价工作相比以往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发展性的理念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在很多方面都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为高中学生的综合培养提供较多的帮助。教师应继续在发展性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方面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佟柠.例说高中地理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技术[J].上海教育科研,2015,(09):46-49.

[2]宋健,吕宜平,苏庆华.“生本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4,(28):76-78.

[3]王丽丽.高中地理课程评价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07):249-250.

[4]杨玉春.关于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309.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乡品位、增进居民福祉为核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认真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岸景观化、庭院花园化,力争在2020年把我镇建设成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国家森林城市。

二、总体目标

从2019年起,通过2年努力,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各项任务,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五大类44项46个指标全面达标。

1.构建完备的森林网络体系。全镇林业用地面积保持在3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82%以上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公路、铁路等适宜绿化的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江、河、湖、库等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新建立的高标准农田按照《生态公益林技术规程》建设农田林网,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2.构建优质的森林健康体系。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单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绿化使用全冠苗木,严禁移植胸径20公分以上的天然大树;

3.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以森林湿地博物馆为重点,利用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节日,每年举办生态科普活动5次以上;在学校开设参与式、体验式森林城市生态课堂;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公众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5%以上。

5.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编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并颁布实施,森林城市创建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措施有力。将森林城市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奖补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技术推广和业务培训;积极开展森林社区(小区)、森林单位、森林园区、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创建活动;森林城市建设档案完整、规范,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三、主要工作

统筹镇村两个层级、城乡两大区域,重点实施森林城市建设六大工程。

1.通道绿化工程

(1)抓好昌吉赣高铁和东昌高速两侧的森林“四化”工程。要融入森林景观设计理念,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彩叶、珍贵树种搭配,对郁闭度0.5以下的山场林中空地、沿线重要节点进行补植补造,栽种有色树种;对沿线矿山及荒山荒坡荒地进行复绿;对坟墓进行绿化遮挡,打造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的森林景观带。

(2)巩固提升高速公路连接线、105国道精品绿化工程。督促经营主体搞好林苗养护管理,树苗保存率必须稳定在98%以上,并积极引导林苗企业在林下套种花灌小苗,提高景观绿化效果。此外,要清除道路沿线两侧100米可视范围内山林中影响林分生长的杂灌、藤类、枯倒木、枯立木、病腐木及矮桩断梢木,彻底清除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山林、田地上的茅草。对道路两侧山场生长良好的树种以及稀梳林地杂灌中有培育前途的针阔叶幼树要予以保留,采用抚育改造、渐进改造等方式进行修复,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树种组成。

2.村(分场)绿化美化工程

以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沿线,以及乡镇(洋峰街道)所在地、重要景区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为重点,以自然村庄为单位,统筹规划,样板带动,整体推进,引导农村居民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村庄绿化。确保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风水林、风景林得到有效保护。一是抓好村旁绿化。村旁绿化以提高绿化率为主要目标,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坚持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加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利用空坪隙地尽量建设一个面积1亩以上的公共游园或绿地,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美丽村庄。二是抓好宅旁绿化。村民住宅绿化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可采取栽植乔木、林果、灌木、花草、攀援植物进行绿化。对面积较大的庭院,以栽植优良林果为主,配以观赏类花灌木。对面积较小的庭院,以设置花坛、花池为主,配以少量林果树,户均栽植胸径5厘米以上的全冠乔木不少于5株,实现户户有绿、一户一景。三是抓好路旁绿化。依据不同道路状况及立地条件,选择樟树、桂花等适宜树种,采取乔木型、乔灌木结合型、灌木型等绿化方式,对自然村落范围内以及连接自然村落的道路进行绿化,建成秀美村庄风景线。四是抓好水旁绿化。以村庄溪流为主线,兼顾水库、水塘、湿地,选择池杉、水杉、柳树等适生树种,在水系周边建设宽窄适宜的林带或湿地小游园,打造与当地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的乡村风光。

3.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营管并举、量质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行近自然林经营,重点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优质良材、国家储备林,全面提高森林质量,不断增强森林综合效能。

(1)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国有林场为重点,通过联营、场外造林等模式,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一批乡土大径级和珍稀树种等高品质的国家储备林。

(2)退化林修复。以生态区位重要、退化严重、林相残败、遭受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危害、林地生产力出现严重下降的林分为优先对象,按照退化原因和退化程度,通过“封、抚、补、替”等措施,重点做好针叶纯林和残次林的改造,改善林分结构和生境,提升林分质量,恢复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3)森林抚育间伐。以过疏过密亟待抚育的中幼龄或处于竞争和质量生长阶段的林分为主要对象,针对性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修枝、补植、割灌除草等措施,间密留疏、间针补阔,改善林内光照条件,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分质量。

4.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1)严格自然保护地管理。以生态红线为总抓手,全面铺开森林督查工作,按照“一园一法”“一区一法”要求,逐步完善并严格落实各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制度,加大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项目资金投入,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保护和建设,打造一批亮点。

(2)严格森林灾害防控。深入推进“平安林区”建设,坚持将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等林业病虫害防控作为事关生态安全和林区平安的大事要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松才线虫病防控政府主体责任,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任务分解到山头地块、到人到岗,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1‰以内,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

5.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1)油茶产业。围绕“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加速推进油茶基地建设、茶油加工体系建设、茶油品牌建设、产业链条建设、交易体系建设,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兴林富民的绿色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2)林下经济产业。以车前子、草珊瑚、黄栀子中药材种植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大林下产品加工,打造林药为主体、林菌、林禽、林畜、林下采集加工齐头并进的林下经济产业新格局。

(3)森林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把金果世界旅游集聚区和海木源景区建成森林康养和森林体验基地,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

6.森林文化建设工程

(1)加强生态科普基地建设。在青铜文化公园、大洋洲青铜博物馆等生态知识宣传教育设施和场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2)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制定并完善义务植树管理办法,鼓励认捐、认建、认养、认管林木和绿地,倡导种植各类示范林、纪念林、冠名林,丰富义务植树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扩大“3.12”植树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义务植树尽责率。

(3)组织举办森林生态文化节庆活动。充分挖掘树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筹划举办一系列森林生态文化节庆活动。

(4)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出台古树名木规范化管理制度,完善全县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建档工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标识标牌、二维码信息,划定保护范围,制定和落实管护措施,依法打击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现象。开展“新干十大古树名木”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生态文化价值。

(5)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森林社区(小区)、森林单位、森林园区、森林村庄、森林人家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村镇、绿色企业、绿色工地、绿色家庭、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

四、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验收,分四个阶段实施。

1.前期准备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3月)

(1)搭建工作机构。明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领导机构,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

(2)开展摸底调查。组织有关人员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

(3)制定实施方案。制定下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4)编制总体规划。通过招标确定编制单位并组织编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

2.推进实施阶段(2019年3月—2020年6月)

(1)召开动员大会。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召开全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2)全面组织实施。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县直相关责任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场分头组织工程和项目实施,确保创建工作得到落实,高标准完成所有任务。

3.申报验收阶段(2020年6月—2020年9月)

(1)汇编资料。将创建工作主要环节的各类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各类林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造林绿化工程规划,相关文件,各部门城乡绿化建设任务、实施方案、完成情况,以及技术总结报告、森林城市指标体系调查报告、总体工作总结整理汇编成册。

(2)自查自纠。各部门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开展自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对照有关标准全面开展核查,形成详细的核查报告。

(3)查漏补缺。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领导和有关专家到我镇指导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根据专家意见落实好整改完善措施。

(4)申报验收。向国家创建组委会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验收。

(5)迎接考评。做好各项迎检工作,接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评审验收,全面完成创建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林长办,负责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创建日常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各村要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各村要按照创建工作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将任务分解到工作组、到具体人,对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牵头人员、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统筹兼顾,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创建和迎检各项任务。

3.广泛宣传发动。各村要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宣传,制订年度宣传计划和工作方案;利用城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创建内容,广泛宣传创建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5

哈尔滨不仅旅游资源富集,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品位时尚高雅,加快推进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大有可为。一是融合发展基础坚实,条件优越。哈尔滨有历史,是金、清两代的发祥地,一千多年前女真人的兴起,八百年前金代统治者的征战厮杀,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哈尔滨有文化,是中西文化的交界点,在国内城市中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物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个音乐学校、第一家啤酒厂等都诞生在哈尔滨。哈尔滨有灵气,冬有冰雪,夏有湿地,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宜人,世界公认的四大旅游资源森林、冰雪、湿地、海洋,哈尔滨就占了3个,是一座百临不厌的“冰城夏都”。哈尔滨更时尚,拥有影视动漫、音乐艺术、时装美女等众多时尚元素,是享誉世界的“音乐之城”。同时,哈尔滨也正以更加靓丽的风采、更加开放的姿态备受世界瞩目,刚刚的《旅游舆情调查报告》显示,哈尔滨在亚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度和来哈意愿快速增长,位次大幅前移,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为发展旅游文化时尚产业提供了外部条件。二是融合发展需求旺盛,前景广阔。旅游文化时尚产业作为新兴业态、注意力经济,正孕育着强大的需求空间,特别对正在实现新跨越的哈尔滨来说,是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引擎。近几年,通过重点打造冰雪节、湿地节、啤酒节、五花山赏秋节等节庆活动,哈尔滨旅游人数屡创新高,旅游收入年均增速20%以上,“冰城夏都”正成为一个四季皆热的旅游城市,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连续多年冬季接待游客排在国内城市前列。2014年,哈尔滨入境游客大幅增加,仅韩国游客就达到5万人,实现同比倍增。哈铁国旅接到全国各地来哈旅游专列26列,中央大街每天接待游客高达70万人次。暑运期间,哈尔滨铁路日均发送旅客37.9万人次,机场进出港旅客增长15.3%。三是融合发展机遇难得,千载难逢。当前,国家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更是紧盯不放,在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制定实施的《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包含很多对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制定出台了为哈尔滨量身打造的发展政策。在宣传推广上,省委、省政府把争取来的“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全国百强旅行社龙江行”等活动先后放在哈尔滨举办,省领导亲自参加活动并进行推介,极大地提升了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难得的发展环境和大好机遇为哈尔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加快改革创新,探索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

围绕省市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探索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途径,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一是产业项目牵动,城市核心吸引物集聚。以项目为龙头,牵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立由主管市长担任组长的旅游文化产业推进组。2014年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87.9亿元,一批旅游、文化高度契合的大项目建设和开发进展顺利。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建设世界最大室外主题乐园和室内滑雪场,投资100亿元的波塞冬海洋王国建设大型嬉水游乐项目,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海宁皮草城、华南城等购物场所的兴起,提高了城市的时尚品位,增强了哈尔滨的吸引力和向往度。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西城广场等文化产品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彰显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了哈尔滨旅游业与文化、经贸、地产、会展等多领域的融合,突破了哈尔滨市旅游文化时尚产品的季节性壁垒,为引入无限的外部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深挖资源底蕴,城市休闲氛围日益浓厚。对415处历史老建筑进行梳理归集、界定分类和定向招商,重建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推出犹太老会堂音乐表演,恢复亚细亚电影院原貌,在保护浓郁历史气息的同时,彰显现代都市的时尚特色。将教育书店辟建成国际水准的游客服务中心,中央书店改建为全省唯一的多功能休闲书店,不仅迅速成为旅游新亮点,更成为展示全省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全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央大街商业业态调整和音乐艺术氛围营造,提高整体业态深度,使发展更符合城市鲜明特点。原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老建筑摄影和故事大赛、“哈埠菜”评选、夜游松花江等活动,使旅游要素不断丰富。探索以文化促旅游、以时尚提品质的创新发展之路,2014“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成效显著,品牌效应全面彰显,哈尔滨居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首位。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整合时尚传统,哈尔滨变得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有意思,融合发展聚变出前所未有的磁吸力。三是丰富产品内涵,城市品牌走向世界。按照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哈尔滨市对城市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最大限度地发掘城市鲜明而独特的气质,推出了更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时尚、冰雪、生态、美食等八个哈尔滨的全新旅游产品,并针对境外游客、国内游客和本地游客的不同需求组合连线,使旅游文化时尚产品更加清晰有序,指向性更加明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境内境外全方位营销,八个哈尔滨旅游产品迅速成为新热点,进一步彰显了城市魅力,哈尔滨已跻身世界旅游文化名城行列,被评为“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荣登2014旅游业最美中国榜,荣膺“2014构建美丽中国先锋单位”。

三、坚持突出重点,开创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智慧旅游;长尾理论;旅游大数据;网络营销

一、建立基于长尾理论的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的意义

智慧旅游能够积极推进旅游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营销验智慧化,满足旅游者需求。以云计算、物联网、通信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智慧旅游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目的地资源和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旅游者、旅游相关企业、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全新的旅游形态。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是指,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长尾”实现的是许许多多小市场的总和,这些看似需求极低和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与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大都是以服务为主。目前很多旅游者,特别是自由行的旅游者,出行前都通过网络查看旅游攻略,预订酒店、景区门票,规划出行路线。世界青年学生与交易旅游联合会(WYSE)的《新视野第四辑》调查报告发现,2017年超过80%的30岁以下游客通过在线完成预定,年青一代的消费者明显偏向于在线预定方式。在如今的强调自我,个性化、自助式、在线式消费的时代,消费者更容易通过网络销售渠道获得自己在乎、自己满意,可能市场销量不大的定制化的“长尾”产品。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最能充分利用广西优质资源的产业。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体现的不只是网络技术与旅游目的地相关资讯的简单结合,包括了旅游者、政府、企业的参与,蕴含技术、相关管理规定,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统筹,企业与政府之间亦需要沟通协调,这样才能确保网络营销系统的效果和功能。基于长尾理论的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是以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行业信息管理服务活动为基础,融合最新科技成果,将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广大的中小旅游企业、旅游项目相结合,以旅游者自主体验为核心,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的智慧旅游营销体系,不仅满足80%的旅游市场需求,还要满足另外20%的“长尾”市场需求。

二、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的架构

基于长尾理论的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能够为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挖掘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热点,引导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根据广西特色、当前旅游者的热点来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使旅游企业由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创新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方式,为旅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智慧化监测调度管理手段提升,提升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推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广西旅游业发展。

(一)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是在包含广西旅游信息的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的。广西旅游信息大数据包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信息,包括目的地景点、天气,公共交通实时情况,景区的活动,景区人流,甚至公厕,停车场位置等,为旅游者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合;二是政府、企业各自拥有的旅游者信息,包括旅游者的出入境,消费,入住,游览等信息,通过对消费者的旅游爱好,购买方式等行为分析为政府和企业开展后续营销活动提供依据,使得旅游企业能对旅游者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这两方面的信息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协调、合作,才能真正实现。

(二)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分为政府和企业模块,在这两大模块下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进行客源地分析、营销数据统计分析、游客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功能。1.政府模块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主要负责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这些领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水平。这些领域必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的方式进行融合,能够为旅游网络营销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系统提供有效链接和网络基础环境;能够为游客、企业提供市政、交通、医疗、景区景点应用支持。可以说,政府模块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目的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系统的政府模块,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建设成果,整合旅游要素和各种公共资源,通过该网络营销体系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改变旅游行业监管方式,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2.企业模块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主要负责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前提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既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又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旅游是旅游者需要到旅游目的地才能体验的的活动,广西本地旅游企业通过各种技术和营销手段,积极的与旅游者互动,把握辅助酒店、景区、旅游产品的销售机会,为对广西旅游感兴趣的旅游者者提供合适的旅游产品和信息。企业模块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核心是形象营销、信息营销、产品营销的流量分发和增值。广西旅游企业通过营销体系的大数据分析,挖掘热点开发区域、热点旅游产品、热点旅游人群、热点旅游资源等,确保企业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比如,旅游景区通过对到达旅客的持续追踪,统计出游客在单一景区游玩时长,并根据游客的游玩作息时间、热点活动区域来分析、归纳游客的旅游轨迹,再根据不同时段景区人流变化情况,实时提供配套的餐饮、住宿和娱乐一条龙服务。3.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取决于市场,政府模块是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服务,旅游企业模块与政府模块相互协调整合,才能产生实质性推动。两大模块相互协调,才能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帮助广西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和进行客源地分析、营销数据统计分析,游客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功能。(1)监管体系整合:政府是旅游大数据信息数据库运作的顶层设计者,广西利用旅游大数据信息数据库可以提高政府效率,政府内外部顺畅沟通,减少政府决策时间。政府支持不同运营个体参与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个旅游产业链的主体共同参与的旅游大数据库管理体系。(2)信息整合:广西的政府管理机构需要联合旅游产业链各方制定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验收标准来构建旅游大数据采集平台,对各类有效信息进行共享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综合利用,并设立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采集保障。信息整合涉及到公安系统、交通系统、统计系统、环保系统、通讯系统、OTA以及大型旅游企业。通过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政府等各级部门和产业链的相关机构企业能够减少数据获取、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3)服务整合:政府模块和旅游企业的服务整合帮助旅游者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并支付;旅游行程中也可以动态了解所需信息,主动感知旅程周边旅行生活服务要素;分享旅游感受,旅程结束后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服务整合对旅游企业可以充分展示企业形象;节约运营成本,为旅游营销提供服务以及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帮助企业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此外,广西的旅游管理机构能通过服务整合全面了解游客需求、旅游目的地动态、投诉建议等;帮助政府实现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

三、广西智慧旅游营销体系策略研究

(一)旅游产品价格管理策略

1.产品价格体系建设:建立符合散客营销模式的价格体系,同时建立拿数据说话的营销奖励体系,按月或者按季度主动拿出资源奖励渠道,符合渠道自身需求,支持B2C渠道举办各种促销活动。2.产品价格监督体系:企业、渠道和政府三方联合建立价格监督体系,不得低于销售价格进行低价竞争(防止卷入恶性价格战)。针对网络开店的旅行社渠道销售单体门票旅游企业,必须遵守价格体系,让渠道一心一意把心思用在营销策略竞争与产品包装的竞争上,形成良性竞争。

(二)提升旅客在行程中的旅游体验的营销渠道策略

1.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基础和表现方式,辅助以PC端多渠道。广西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将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移动端渠道相互整合,不再极端地依附单一渠道。2.对渠道、功能全面模块化,应用化。政府构建广西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省市县各级目的地的关系,旅游企业通过各种移动端、PC渠道,收集聚合各类客户信息,根据游客偏好推送个性化的内容,实现精准化营销,提供旅游者需要的个性化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策略

1.旅游产品形象策略:在旅游产品形象推广中,优质内容能引发具有社会化属性的平台用户的主动传播。创新、创意的优质内容和举办各种线上线下的旅游互动活动、优惠活动能抓取旅游者的关注目光,使得旅游目的的景点景区、相关旅游企业在全球海量的网站和庞大的网络信息量中脱颖而出,从产品到品牌形象都从旅游者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最终使旅游者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旅游机构和旅游企业品牌和营收得到提升。2.旅游产品个性化策略: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优势,根据广西的旅游资源设计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广西有大量本小利薄的小型酒店、特色客栈,也有很多风景优美,却没有名声在外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旅游者希望能够定制符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旅游线路,购买符合自己要求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可以说这些旅游企业、旅游资源和旅游者是非主流的“长尾”效应。通过移动端和PC端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将非主流的20%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极其相关旅游产品为旅游者所知,同时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也能为旅游企业所得知,这使得细分市场的增多,高度定制的移动信息化产品也渐渐出现,围绕他们在旅行过程中的各类需求,提供个性化甚至是定制化产品,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收入潜力。

四、总结

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建设的宗旨在于为旅游者提供便利,不仅仅是政府或企业一个项目的建设,或者多个项目的叠加,而是如何让旅游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合理、称心的旅游用户体验是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的重要指标,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要迎合这个趋势,最大可能的将普通受众转化成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受众。以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三方所建立的广西智慧旅游网络营销体系,通过政府模块与企业模块,将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旅游产业创新、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将促进旅游产业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服务业体系转变,推进广西旅游行业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44-49

[2]聂云霞.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济南市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品牌究.2018(03):45-46

[3]孙雪.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0):252-253

[4]袁梅.“互联网+”时代乐山旅游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03):64-67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7

关键词:地域视觉形象;实践教学;教学探究;品牌设计

品牌形象是一个地区展现自身文化色彩的重要标志,相关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地域形象的树立及宣传工作进展得更为顺利,切实增强该地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社会整体的经济建设事业也能够因此得到长足进步。相关专业的教师应该深感肩上的重责大任,在进行授课时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述,还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能够在动手实操之中切实领悟到品牌形象设计工作的重要价值,学生也能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身的潜在能力,并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艺术欣赏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发展前景因此得到有效拓展,拥有更为璀璨的发展前途。

1地域视觉领域品牌形象设计相关课程的起源

1.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中国在长久的发展中拥有诸多灿烂的文明,每个区域都拥有能够彰显自身特色的独特文化。品牌形象设计工作能够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名山大川也能够因此拥有更具影响力的名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充分融合,也为中国文明宣传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人们更加注重文明的追根溯源,并逐渐意识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才能够给予世界更加强烈的震撼,国家也开始注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想要将民族的璀璨文化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扩大各个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首先要做的便是深度挖掘该地区的文明特征,据此来打造出具有感染力和创新型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关注的焦点再次集中于传统文化之中。

1.2课程设置的深刻含义

当前形势下,形象设计教育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创新性,学生的设计语汇越来越贫瘠,专业性技能及相关的思维能力都没有在崭新的时展背景之下得到很好的培育,长此以往,此项专业的发展进程将受到严重的阻碍。随着学校扩招计划的全面实施,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上涨,但是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导致整个品牌设计领域没有得到各方面的突破。因此,学校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地域视觉理念积极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实际价值的实践课程,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的潜在能量全部激发出来。只有这样,学生在设计语汇的时候才能够拥有更为丰富的思路。不仅如此,学生看待社会现状的眼光也会因此变得更为成熟和全面,从而深刻领悟到地域文明的重要价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品牌形象设计能力。

2品牌形象设计领域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2.1充分进行案头调研

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发掘自身的设计灵感。教师需要将现阶段较为成功的品牌形象设计实例展现给每个学生,比如伦敦市在设计自己专属标志时运用的色彩分配方案。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延伸,将地区的人文特色以及当地的历史典故等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同时,还需要向学生展示如何将自然景观的特征与形象设计之间进行良好融合,并针对的实际需要制订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语言艺术来点拨学生进行地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深刻钻研大量成功设计案例之中的思想精髓,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品牌形象设计方案,这便是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在课程进展到第二阶段时,需要组织学生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将其中的宝贵经验融会贯通于自身的品牌形象设计方案里,并制定地域调查的实际方案,针对地方特色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将其中内含的景区特色以及人文特点研究透彻。

2.2重视田野调查环节的进行

所谓的“田野调查”,指的是引导学生充分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对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有更为直观的体验,有需要时可以对当地的居民进行多角度采访。学生需要切实走进地域文化中去,感受其中的风土人情,并对当地较为有名的建筑物或特色村落进行详尽研究。比如,学生在探索徽州文化时,便能够积极采用这种调查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拍摄手段记录,并对徽派建筑色彩运用的特点及途径进行系统采样,设置多种形式的调研项目。学生可以对徽州的雕刻图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以对建筑彩画的艺术风格及用色技巧进行探究。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学习制作当地的民俗工艺品,从实际的手工活动中体会到其中的文化特色,比如竹器等的制作。学生需要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归纳,提炼出其中有关色彩的信息,并将其制作成一个调查报告,通过运用PS图片处理软件以及先进的AI技术,对图片进行更为精细的加工。在充分整合资料后便可以系统地归纳其中存在的视觉特色,从而形成徽州独有的语汇,建立一个较为详尽的资料库。同时,学生在进行色彩分析时可以运用法国著名的色彩地理学知识,以自然地理的角度,或是以城市景观为侧重点归纳总结徽州文化中的经典色彩运用模式,并编制成为相应的手册。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实际调查的情况写出多项调研报告,作为形象设计的蓝本,为后期学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从此项学习中获得切身体验,熟悉和掌调查的主要流程,从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2.3形象设计实践工作

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和策划,学生在后期进行设计工作时便能够表现得更为得心应手。教师也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进行该项工作时随时进行指导和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好品牌设计工作。学生最终呈现自己作品的形式也是较为多样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可以从前期的调查和实地研究中挖掘出地域文化中的图形特点,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其中的图形结构与汉字结构进行联系,设计出新的字体,该字体可以充分体现出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学生在设计此种形象产品时可以拥有以下2种思考方向:①可以研究地域的方言特点以及名胜古迹的建筑特征,并对其进行具体化设计;②能够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度探索,将精神层面的东西具象化,并设计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字。学生可以根据地域特征来设计相关的海报。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要经过严格的考究,充分体现当地文化内涵。这种品牌设计产品能够很好地实现宣传作用,可以张贴到各种醒目的地方。学生可以从旅游宣传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地图册。这样,外来的游客在阅读地图时便能够很直观地领略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并能够据此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进行观赏,大大提高了宣传效率。针对这种品牌形象设计的形式,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手绘功底,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及想象力。地图的具体设计步骤如下: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前期的详尽准备工作将地域中的名山大川以及亭台楼阁的具体位置标在地图上,随后再根据其具体的特征进行视觉形象的加工和整理。根据草图的呈现效果,再对画面的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确定整体的地图表现风格。在设计地图之前,学生可以到当地进行实地访问和调查,从当地人的口中详尽了解各个名胜古迹在人们心中的具体形象,根据人们的具体描述再进行创作。学生在制作品牌形象时需要进行思想层面的革新,积极引入信息化的理念,制作相应的地域形象宣传APP。专属APP的设置可以将地域的总体形象展现得更为全面,其中具有的多种操作模块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到该地区的特色以及饮食文化等。

3结语

地域视觉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思想层面的革新和技术手段的提升。该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汇总能力,还需要将每个学生引领到实践课程之中,让学生在实际的研究和调查中提升各项综合能力。这样,地区文化宣传力度才能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地域的品牌形象才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丽云.基于地域视觉品牌形象设计的实践教学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28(2):153-156.

景区调查报告范文8

 

总体要求和目标:年,全市旅游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掀起“六个高潮”的总体部署,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战略平台,坚持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六个转变”,全面打响“天地之美、美在,人生有梦、梦圆”城市形象主题口号,深入开展“欢乐健康游”活动,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旅游创汇4.8亿美元。重点抓好以下十二项工作:   一、掀起全市旅游营销高潮   1、“把寄给全世界”。组织全市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创作万张特制明信片,统一邮寄国内外知名人士,诚邀共享世界、人类家园。   2、国际手机摄影大赛。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手机摄影作品,举办手机摄影大赛;选择优秀作品,举办国际手机摄影展。   3、人游。在开展“人游”专题巡回促销,重点推广游、泡温泉、看《韵》、品菜、赏民俗、游江等。   4、媒体宣传。在央视、卫视、首都国际机场、日报、市场报、中国旅游报投放“天地之美美在人生有梦梦圆”形象广告和软文形象宣传,重点宣传水旅游区、《韵》、花山谜窟“激光秀”、高尔夫、老街、黄梅戏会馆等新业态旅游产品。策划市主要领导走进央视。   5、节庆赛事。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旅游节暨文化节、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环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油菜花摄影节等16项节庆赛事活动。   6、境外市场。主攻韩国、台湾市场:分别与台湾2家、韩国4家重点旅行商签署旅游宣传输客合作协议;分别在台湾、韩国开展电视直销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分别赴台湾、韩国开展小分队点对点促销;分别邀请韩国KBS来我市开展旅游专题宣传,台湾旅行商、媒体来我市采风踩线。拓展香港、日本等市场:组织促销小分队,赴香港、新马泰、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点对点上门促销活动;与日本1家、美国2家旅行商签署旅游宣传输客合作协议。   7、旅游专列、百辆大巴游。组织“专列游”活动,力争全年发送50趟旅游专列;开展“百城千店”宣传推广和“万名老人游暨中华不老城全国中老年文化欢乐节”系列活动。开展春季看繁花、夏季避酷暑、秋季赏红叶、冬季泡温泉系列主题大巴游活动。   8、会议会展旅游。全年力争完成3000个会议(30人以上)、60万人天次。对接省内会议会展市场。组织市内骨干旅游企业参加境内外8个大型旅游会展,对接客商、推介旅游招商项目。   9、完善保障措施。对组织游客来我市旅游的旅游企业,制定旅游专列奖、航空奖、旅游直通车奖、会议旅游奖、特别推广奖、深度游产品开发奖、宣传促销奖、概念性线路推广奖等8个方面奖励政策;对来我市旅游的游客,分时、分季、分目标人群实施优惠政策。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将旅游营销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广泛实施“全员营销”,形成全市旅游营销“一盘棋”的整体合力。   二、提升精品旅游信息化水平   10、建设“智慧”旅游调度指挥中心。建成“智慧”精品旅游——旅游调度指挥中心,完成景区监控、LED大屏、电子门禁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市内精品景区景点的网络终端建设。完善旅游团队电子化管理系统,发挥旅游团队网上管理功能,加强旅游团队动态管理。实现对全市旅游运行状况动态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开发游客实时统计分析和旅游短信服务软件,对游客客源地归属、客源结构、景区承载力、游客实时流量进行动态分析,对进入我市的游客,提供问候短信、服务短信和疏导短信等短信服务。   11、加快旅游政务网升级改版。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城市”试点支持;升级政务网功能,强化信息、服务、管理、营销等元素。升级完善旅游行业网上旅游统计功能,不断拓展旅游统计信息采集范围,提高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力争在预防旅游安全事故,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信息化监测方面实现突破。   12、完善智慧旅游网综合功能。完善旅游资讯网外文版功能,进一步完善以游客为中心、以旅游企业为主体、以体验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讯网;做好全市三大类379个点的“精品节点360度全景展示”工作;加强与国际著名搜索引擎、旅游网站的链接和信息交流,扩大网站的国际知名度,增加入境游客访问量。   三、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13、扎实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计划建设项目67个(新开工项目24个,续建项目43个),完成年度投资66.66亿元(新开工项目14.72亿元,续建项目51.94亿元)。其中,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1个、5—10亿元3个、1—5亿元10个;建成或基本建成大峡谷地轨缆车、湖度假村、湖皇冠假日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湖直升机基地、中国户外运动基地等一批续建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新开工卢村悦榕庄彩虹城、雨润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   14、提升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规划建设市中心城区旅游停车场;加快自驾车营地建设,形成网络化布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点加强景区停车场整体调整提升;积极推动旅游公交线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选择机场、码头、高速公路下道口、城市商业及交通中心等游客集散地、人员流动密集地规划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扩面提质、完善功能、延伸服务。 #p#分页标题#e#   四、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15、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围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20个古村落和26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整合编排古民居体验游系列产品线路,策划包装并推出农家乐、文化客栈、农事体验、民风民俗等一批旅游新业态产品;系列开发“百村千幢古民居”、“百佳摄影点”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广“韵”,确保花山谜窟“激光秀”、“宏村阿菊”和“元一”全景影院“三台大戏”全部推出;大力发展摄影、写生、文博、影视等文化体验旅游,做好影视村、区呈坎影视写生基地、老街生态博物馆、墨文房博物馆、秀摄影城、画家村、休宁美术家基地、摄影家国际俱乐部等项目产品推广工作。   16、加快非遗展示和旅游体验基地建设。重点打造老街、文化长廊“百师宫”、家园文化一条街、、工艺品市场、老街、影视村民俗文化休闲街、中国红茶博物馆等非遗旅游体验区;建设老街等8处乡村民俗旅游体验基地。   17、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城市休闲(酒吧街、购物街、餐饮街、娱乐街、艺术主题街区等),乡村休闲(乡村会所、休闲小镇),山地休闲(户外运动、生态旅游,摄影基地15条概念性精品线路。),温泉休闲(新天地醉温泉、风景区温泉),夜间休闲等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重点推广世界遗产精品游、山水风光游、文化品质游、高尔夫温泉休闲游、乡村民俗体验游等   五、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景点   18、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风景区、西递、宏村3个5A级旅游景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广风景区管理工作先进经验,探索景区管理服务规律,整体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四军军部旧址、大峡谷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对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加快A级景区(点)票房、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旅游公厕、水口改造、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保障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   19、全力推广“水旅游区”。大力推广水旅游区(江中心城区延伸段工程),通过市场主体、政策激励、活动拉动、节庆组织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组合风景区、老街、温泉等旅游线路产品,实行景区联动、捆绑式营销,推广流光溢彩游(14个点,夜晚游)、山水风光游(12个点,白天游或夜晚游)、世界遗产精品游(14个点,白天游)三条线路,形成旅游新亮点。   20、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加快古城、古街、老街的整体开发,丰富旅游休闲业态;依托府衙修复工程,加快中和街、斗山街、渔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及业态功能调整,把古城打造成文化独具特色、业态功能齐全的立体的文化展示中心,重振历史名城雄风;加快推进道教文化、区佛文化景区综合开发、区万佛园宗教旅游开发;加快风景区建设国际精品旅游景区进程,推进诗意“道”主题酒店、中国养生之都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完善生态文化旅游区配套设施。   六、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21、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旅游村镇硬化、绿化和亮化及旅游标识牌统一设置工作;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重点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实现“三通”(路、上下水、网络)、“三改”(厕所、水和厨)、“三保”(环境卫生、风貌和文化)、“三建”(停车场、购物场所、游客中心)。   22、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的发展路径,加快旅游强县、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特色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整体提升;组建乡村旅游协会;加强对镇、村、户三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乡村旅游服务规范标准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   23、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传统民俗节目,打造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策划包装,将农耕、农时、农俗、农产品特色与旅游季节主题营销相结合,精心策划一批乡村旅游专题活动、节庆活动。   24、打造乡村旅游国际品牌。推进《中法省(市)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实施,引进旅游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双方在旅游文化交流、水资源环境保护管理、自行车游览设施开发、乡村旅馆建设等方面合作,打造国际化乡村旅游精品。   七、主动策应旅游区域联动   25、不断加强“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合作。围绕“示范区”建设,强化市中心地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以京沪高铁贯通为契机,加强与皖江、皖中、皖北的区域旅游合作,打通北方旅游客源市场陆地通道。   26、深度推进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战略合作,联合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投放区域产品宣传广告、相互输送客源,深化旅游质监协作。在国际客源市场共同推广“名城名湖名山”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27、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合作网络建设。拓宽旅游宣传区域合作渠道。积极与泛长三角区域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商洽,争取在双方集散中心互置发放旅游宣传品、互相推介旅游城市形象等方面达成一致。   八、扩大旅游市场对外开放   28、加强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18个驻外办事处、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内驻外机构以及友好景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推进“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观测区”建设;与瑞典瓦拉市缔结友城关系,争取与南非开普敦结好,努力推进与意大利罗马、瑞士洛桑、加拿大班芙以及美国夏威夷和黄石公园的友好交流。#p#分页标题#e#   29、大力发展航空旅游。实现与台北直航,利用—台湾直航,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在机场举办首航仪式;巩固至韩国首尔国际航线;力争新开至台北、长沙、沈阳、福州、太原、昆明6条航线;加密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首尔5条航线;巩固至、成都、重庆、西安、厦门、天津6条航线;争取开通(或包机)至大连、青岛、韩国釜山、香港等航线,确保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0万人次。深化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力争实现口岸签证。   九、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30、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依托四雕、派盆景、墨、歙砚、万安罗盘、漆器、名茶制作等传统工艺,推动传统文化工艺升级,提高旅游商品制作水平和文化品位;鼓励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培育地方优势品牌和部级强势品牌;加快知铭、竹艺轩、小石雕、竹溪堂、松神、源、谢裕大、祁红、牯牛降酿造等骨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搭建旅游商品的培育发展平台,完善旅游商品目录、企业档案和能工巧匠人才库。   31、培育旅游商品要素市场。重点打造韵工艺品厂(墨),聚墨堂(墨),“歙砚一条街”等10处旅游商品生产展示销售区,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   十、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32、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市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市、区县旅游联合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旅游、工商、公安、物价、交通、卫生、药监、质监、文化、体育、水利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和企业经营主体责任,明确行业监管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延伸到乡镇、村;出台涉旅项目审批办法,进一步规范漂流、攀岩、滑索、拓展训练、户外探险、机动游船等特种涉旅项目的行政许可审批,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审批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突出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重点抓好空中:滑索、缆车、电梯;水上:漂流、涉水旅游;地面:车辆交通、游乐设施;山地:攀岩、户外拓展、探险、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险点的安全管理;启动风景区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组建“立足、覆盖全省、辐射华东、服务旅游”的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队,建立旅游安全预警预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联合处置机制,切实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34、深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建设成果,认真贯彻实施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重点推行饭店、景区等相关行业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认证;大力开展诚信旅行社、诚信旅游饭店评选活动,建立旅游企业诚信公示和社会监督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规范服务、诚信经营。   35、建立满意度信息制度。以游客满意度作为检验旅游行业行风形象和服务质量的标准,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定期满意度调查报告,公布服务领域游客满意度情况,形成良性竞争的激励机制。   十一、切实加强旅游人才建设   36、继续开展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满意在岗位、满意在”系列评比和开展“五比五看”(比服务,看谁服务水平高,比作风,看谁工作作风实,比风貌,看谁精神面貌佳 ,比业绩,看谁工作成果多,比纪律,看谁廉政守纪好)为主题的行业创建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树立行业标杆,弘扬廉政文化,完善激励机制,推动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大力倡导游客至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引导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服务、遵纪守法、规范执业,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37、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按照“把导游员队伍当成一支特殊队伍来打造”的要求,实施“金牌导游”培养工程,建立金牌导游员选拔、培训、管理、激励等机制,发挥骨干导游员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实行特聘讲解员制度,推出鼓励退休干部、专业教师、外语人才等相关专家进入讲解员队伍的措施和实施办法,积极吸纳园林、风景、文化等方面人员从事特定景区(点)的专业讲解工作。   38、实施“行业全员轮训计划”。围绕旅游六要素,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一线员工服务水平;以市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为平台,强化对旅游行业一线员工的日常培训,实现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重点提升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旅游行业基层员工素质,着力培养金牌导游员、景点讲解员、行政管理等专业人员。   十二、深入开展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39、加强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研究。以全省旅游业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对事关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研究机构的合作,重点开展《旅游综合带动效益分析》、《旅游营销效果评估》等课题研究;加强涉旅行业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危机评估,掌握互联网舆论舆情,切实增强旅游行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舆论引导能力。   40、吸收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经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分期分批派遣旅游系统干部、旅游企业负责人到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地区挂职学习;组织旅游行业、涉旅部门赴旅游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产业发展经验,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41、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扶持鼓励政策。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营销、航空旅游、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向国家、省争取相关旅游用地、旅游投资、旅游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