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论文范例

生物课堂论文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1

一、学案的编写

一是学案的编写原则:通过编写学案,可以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就需要保证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和学习,将学生的思维给激活,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解决问题.因此,就需要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促使学案的弹性得到增强.二是学案内容的编写:在编写学案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并且与学生的认知层次所符合.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案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本节内容、基础知识讲解、重难点点拨以及当堂检测.本节内容是系统性的概括了一节课内容,在编写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填空的方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这些答案.学案的核心部分就是基础知识讲解,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印证材料等等.重难点点拨主要是详细讲解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将一些有着较强代表性的问题给设置出来.当堂检测指的是结合课程的基础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学案需要将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需要培养的能力给完整的反映出来.在学案上,需要留出一些地方,来让学生记一些笔记或者小结,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等记下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二、学案式教学的过程

一是学案的运用:在讲课的前一天,教师就需要向学生发放学案,学生在课下预习,之后上交上来,教师对其批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学习目标、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课程的重点进行明确.教师对这些学案进行批改,可以了解到学习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讲解,另外,也可以有效的督促学生们需要认真预习.二是教学的过程: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情景,然后结合学案,来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讨论,然后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来进行回答,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点评,最后老师来进行解析.讲完本节课内容之后,学生对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自由提问,教师给予讲解.比如在对《伴性遗传》这个章节进行讲解时,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们对人类经常出现的红绿色盲症以及维生素D抗佝偻病进行了解,让学生讲一下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结合学案内容,来向学生讲解它们的遗传特点以及常见病的遗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对重难点讲解即可,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对恋人想要结婚,男士是正常的,但是女士却是一位血友病患者,为了避免遗传给后代,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将问题提出来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代表回答之后,其他学生要给予点评.然后教师给予正确答案,因为这种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建议生一个女孩.在课程的最后一段时间内,由学生自由讨论本章节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如某一个教师的学案设计师这样的:学习目标:说出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周期性,对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将细胞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给描述出来重点难点:有丝分裂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则是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件.学法指导: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通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可以表现出来多细胞生物体个体的变化,在细胞增殖方面,主要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主要对有丝分裂进行学习.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制约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学案式教学方法给应用过来,要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吴志辉 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翻转课堂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借助互联网上充沛的知识资源,事先做好相关教学内容的视频课件,让学生可以借助电脑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视频进行观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理解和消化,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由于翻转课堂是老师在正式讲解知识前进行的视频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老师现教、学生现学的模式,它是一种着重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学习模式,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实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在高中生物课堂实现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讯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互联网因其获取信息的快速性、广泛性,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引进翻转课堂,不仅可以将最新、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消化知识的空间,在课堂上可以节省课前预习的时间,通过学生对于课前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意见,教师还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讲解结构和时间划分,对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的知识一语带过,对学生普遍不懂的知识反复讲解,让教师在课堂上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效果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主要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上讲解阶段、课后反馈阶段。

1.翻转课堂的课前流程应用

翻转课堂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将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视频内容,或者为了清晰呈现教学内容而有针对性地录制教学小视频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这就需要老师在制作教学内容视频前,先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再加上一些巧妙的构思,将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可直观感受的、活跃的视频素材,绘制出合理的章节结构图和清晰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对于新课程中一些简单的知识进行自我消化,对于难点、重点知识进行思考,带着疑问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听课时,遇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轻松跳过,对自己有疑问的知识更能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有效学习。

2.翻转课堂的课上流程应用

有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课前预习,就能很容易分辨出课程中的难点和非难点,这就方便了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知识讲解。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点知识进行收集汇总,了解学生普遍不懂的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着重进行细致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使其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由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更多的课余思考时间,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可以在课堂剩余时间对教学内容再次进行巩固,对仍然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及时询问老师和同学,将问题在堂上及时解决;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借助课堂剩余时间开拓研究新知识,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3.翻转课堂的课后流程应用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后,留出时间搜集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评价信息,搜集学生最终还没有得到解决的难点问题,在课下就这些知识难点再进行更加细致的教学视频呈现,在下节生物课上对上节课遗留的难点问题再次进行结合教学视频的讲解,彻底解决学习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压力,在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成果,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大成功,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大力推广。

作者:刘松领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气氛有效调节

一、增加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为了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必须注意语言艺术的应用,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幽默化的语言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幽默化的语言让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导入一个小品“超生游击队”的故事,然后描述故事的情境,并询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共有几个孩子?他们的下一个孩子会是个男孩吗?学生通过故事对这些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此时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并让学生明白决定性别的因素,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趣味元素的方式来增加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进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道具来模拟模型。同时,在让学生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将生物膜的流动比作川流不息的车流,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比较多,并且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在理解中很容易出现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将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来展示一些生物标本或模型,将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如,在进行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学生在实验中都观察到苹果汁很快变色的现象,但不明白通过怎样的措施来阻止其变色,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大方向的猜想,并鼓励学生去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探究和验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进度,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在学习显性基因和子代性状的内容时,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父母都是双眼皮或者有一人是双眼皮生出的子女却是单眼皮?”等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活跃高中生物课堂的气氛。

三、强化学好生物信心

良好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教师应适当地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提出相适应的目标要求。尤其是那些生物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学生学习生物时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高中生物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采用生硬的批评,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如,在研究pH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方法进行验证,但有的学生不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而是采用碘进行检验。遇到这种想按照自己想法行动的学生,教师不应给予直接的否定,而是让学生一起讨论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判断归纳出正确的方案。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同时避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发生。并且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并且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感和鼓动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总结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调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王慧 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教学浅议

一、改变原有的单核教学模式,实行双核模式

高中生物课堂不知从何时开始就进入了教师单核“一统课堂”的模式,教师为了实现所谓的单位时间效率的最大化,为了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知识,教师便习惯在课堂上大包大揽,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强行灌输给学生,实际上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无趣。所以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实行双核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互助学习,实现教学效果最优的结果。

二、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走入高中教学课堂也早已不是“痴人说梦”的事。尤其是生物这门富有自然趣味性的科目,更加可以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产生巨大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制作出更多真实直观的课件,使学生对于原本书本上难懂的平面概念有一个全新、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三维制图的应用使学生对于生物课更加有兴趣,更加喜欢上生物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三、重视实验课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原本的生物课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验的课堂,可应试教育把这一实验课的功能给扼杀了,如今赶上新课标改革、素质教育的大好契机,怎能不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呢?所以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新开始实验课的全方面开展,因为只有实验课才能让学生明白书本上那些理论知识到底是如何得出的,也同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的奇妙与乐趣,而实验课的开展也同时能让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总结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的提高,不应该说是回归,我认为就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上,只要教师可以做到上述几点,提高课堂趣味性就不是一句空谈,学生也会从中得到更多乐趣。

作者:都布兴吉日嘎拉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及优化浅析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启发作用

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设问诱导启迪,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2.调节作用

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优化教学效果。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能用巧妙的一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知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增进师生感情。

3.反馈作用

课堂提问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具有及时性和简洁性。通过提问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思考状态,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激励作用

求知过程是辛苦的,特别是在学业负担繁重的今天,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二、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从问题的来源看,来自课本的问题较多,来自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的较少。

2.从问题的设计来看,重视识记型的问题,轻视理解与开放型的问题。提出的多数问题,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问题缺乏思维价值,缺少探索空间,没有了课堂设疑的价值。

3.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回答问题用课本上的原话较多,缺乏整合提炼信息的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4.从学生思考的时间来看,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普遍不足,使学生无法充分思考问题。

5.从提问反馈的评价来看,形式上热闹,但评价单一,重预设不重生成。经常用“很好”“不对”等话语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不能挖掘错误的原因并在鼓励中给予纠正。6.教师提问得多,学生提问得少。一节课90%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然后提出来的,学生问题少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疑问,而是大部分学生不会或不敢问。

三、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建议

1.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在我们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与日常生产实践相联系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时,可笔者设计以下问题:当你连续嗑盐渍的瓜子时,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当你把韭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现象?又如,在教学《细胞呼吸》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水果储存太久后为什么就没有甜味了?萝卜放久后为什么会变成空心?(2)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为什么会有烫手的感觉?(4)体育课上跑完800米后常会在第二天肌肉发酸,为什么?再如,在教学《细胞的衰老》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爷爷奶奶会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为什么会长老年斑?为什么会食欲减退?上述问题都是学生身边的实例,他们比较感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一节课要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设问,设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要设计一连串的指向明确、思路清晰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搭建台阶,进而登高望远。例如,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课时,可提出一系列“层递式”问题。(1)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设问: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DNA分子,真的能够使恐龙复活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2)性状的体现者是谁?基因和蛋白质是怎样的关系?(引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3)细胞内的DNA主要分布在哪里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哪里?(使学生回答后发现两者不在细胞内的同一个部位)(4)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谁充当了传递遗传信息的媒介?(引出RNA)(5)RNA为什么适合做信使?(学习RNA的结构,找出依据)(6)DNA又是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学习转录过程)通过以上问题串,将问题步步深入,营造出一种探究、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拓展了思维。又如,在教学《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格里菲斯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单凭格里菲斯的实验能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3)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4)在艾弗里的实验的第三步中你得出什么结论?(5)艾弗里的研究结果对你有何启示?(6)艾弗里的实验是否完美?多角度、多种方法引导质疑、激发兴趣。在关注经典实验过程的同时,强调对实验设计的思路、优缺点的分析,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进行合理假设,参与实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名言。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视频演示进行知识回顾,然后设问:(1)海尔蒙特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2)萨克斯实验的关键之处在哪里?(3)恩格尔曼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在哪里?(4)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课堂提问应在教学重点处设问,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质量;应在教学难点处设问,以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应在教学生长点处设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所谓“学问”,是“学”与“问”的组合产物。如果只学不问,那永远都是前人的追随者,旧知的复印机。但我们发现“不会提问”是现在很多学生的短板,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爱提问?经过调查发现,一是他们怕自己的问题愚蠢、幼稚,不好意思问;二是他们认为没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老师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不大。如何加长这一短板呢?让我们的学生从“怕问”到“敢问”再向“乐问”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需要广大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总结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艺术,问之得法,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最佳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韩海燕 单位:江苏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第六篇: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一、整体把握,细节理解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内容繁多、知识零散的特点。有些学生在没有正确把握生物学习技巧的前提下,只知道一味的背诵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未曾学习的生物知识越来越多,已经学习过的生物知识却越来越混乱,如此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便会越来越少。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一方面学生要做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整体把握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继而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生物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必修一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清楚必修一主要是围绕“细胞”进行教学的,在“细胞”的下面有将其分成了不同的单元,同时在学习到某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也要先让学生针对某一单元的每一章节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总结。当然在学习完一块内容之后,学生也要及时的归纳和总结,争取可以将自己所学习的生物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串成一条线,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只需要在这些大的框架中加入一些具体的内容。试想:当学生熟知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又该将这部分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时,高效的课堂学习便由此生成。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注重细节的理解。生物课程是一门结合了文理特性的综合性学科,它既需要学生从整体的把握来更好的记忆琐碎的知识点,又需要学生从细节入手,深刻的理解每一个琐碎的知识点。比如学生在理解“遗传”的定义时,不能简单的受到平时理解的影响,应该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准确的理解,并深刻理解由遗传而引出的DNA、染色体等知识点的拓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细节上对生物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将整体感知和细节理解有效的结合起来。

二、善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物在选材上更倾向于抽象知识的讲解,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于细胞这类看不见、摸不到的的微小的生物而言,其对于学生的理解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生物教学无非就是通过教材中的图示和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来进行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同时其也受到了静止性和平面性等方面的局限,使得学生很难直观、快速的理解抽象的知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善用多媒体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呢?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比如在教学“光合反应”这一章节中,学生很难直观的想象出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具体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光合作用”搬到大屏幕上,将这一缓慢的、细微的、肉眼看不到的变化清楚的表示出来。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多媒体上看到各种能够发生“光合作用”的物体,同时看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叶绿体,一个简单的动画将“光合作用”惟妙惟肖的展示了出来,从而加快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拓展课外生物知识。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充分利用起短短的课堂时间将教材中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但是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三、回归生活,增加生活体验

生物学科中所涉及到的众多生物知识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理论知识永远都只是学生脑海中的理论知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生物教师应该懂得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生物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种群的特征”时,很多学生不明白种群的这四个特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教师可以借此将学生带到公园里,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公园里的一花一草,在学生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之后,再从数量、空间、遗传和系统四个特征展开详细的讲解,一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教师就能结合实际的案例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难道还不能理解种群的四个特征了吗?再比如在学习“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植物系统为何会出现“有虫不成灾”的现象,并让学生尽可能的找出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几条重要的生物链,在眼前实物的提示下,学生可以列举出不同的生物链,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态系统为何会长期的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探索到的答案远比从教材中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点要有效的多。最后教师还可以从“保护环境”的主体入手,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帮助生态系统维持现有的稳定性?此话题一出,学生又会展开一番热烈的讨论。可见让生物知识回归生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于生物教学来说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生物教学也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生物大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并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角度出发来完善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

作者:李兰 单位:邳州市炮车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误区浅析

一、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忽略课前备课的准备工作

生物教师往往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却忽略了课前的备课工作。许多教师课前备课就是在网上下载现存的《导学案》和课件,没有认真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缺少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我认为教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首先,在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后,确定教学内容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顺序,编写达标练习,书写导学案,制作课件。教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内容能游刃有余,在课本知识基础上拓展其他的生物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因此,构建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

二、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为了追求新颖,提高的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节节课是多媒体教学,每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是多媒体教学。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教师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虽然使高中生物教学无论是从时间上、内容上,还是从课外资源拓展上都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教学平台。但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是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更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不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作用。教师还会出现一种教学情况,那就是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些高中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虽然这样会节省大量的课上板书的时间,但是高中生物课程完全是按照教师的课件进行的,这样就使课堂丧失了一定的灵活性,这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想象空间。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自主展示,忽视教师补充纠正和总结提升

新课标的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等,很多教师根据《导学案》将知识问题化,对问题分组探究,学生充分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学生知识的局限性、生活阅历的限制、生理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很多时候教学没有真正地落实,更加侧重于形式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要对学生探究的知识补充完善,指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忽视课后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容易过度注重课堂教学研究,而忽视课后的教学反思。新课标注重构建有效的高中生物课堂,于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将自身的视角重点放在了课堂的教学研究上,重点研究在授课的时候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却忽视了课后教学反思。其实,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后教学反思,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及时地对自己课上的教学进行思考,及时地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样可以加以改正,能够更加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课后要及时地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也可以与其他的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吸取其他教师在教学上的优点,更加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构建有效的高中生物课堂。

五、总结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2

1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物知识揭示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原理,例如人的身体构造、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光合作用、细胞构造等等,这些知识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因此,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青蛙为例,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现一片片的水稻田———青蛙的栖息地,再配上青蛙的鸣叫声,此时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便在脑海中对青蛙及青蛙的生活区域有了初步认识,这就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2将实验带到课堂中来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是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途径之一。再加上中考考试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生物实验,因此将生物实验带到课堂中来,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教师可以将洋葱表皮、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带到教室,教师先给学生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通过亲自实践,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3教材知识直观化

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载体,要想使学生对课本感兴趣,对教材知识充分解读是重要保证。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不完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将教材知识变得直观,是学生成功解读教材的重要步骤。例如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引入到课堂中来,将课本上的知识用图文、视频直观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曹兴彬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

一、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慎重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是否对自己所讲内容感兴趣,是否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多和学生聊聊天,多了解一下学生的生活情况,多听听学生反馈给自己的教学意见,给学生准备更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很有趣,很符合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愿意去学习,提高学习生物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消化和吸收”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早饭吃了什么,喜欢吃什么,饭后多久又饿了呢?教师利用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去注意教师教授的每一个内容,从而把学生带到消化与吸收的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去,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探讨,一起去学习消化与吸收这一生物知识。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客观地调整一下自身的教学方式,把一些更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料巧妙地整合到生物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既亲切又有动力的生物教学课堂。其实,初中生物的教材内容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生活,是与生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地到生活中去收集教学资料,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生物,学习生物,积累生活的常识。而且,初中生在性格上,还有心理上,都还不够稳重,对一些未知的知识有着无限的求知欲望。这样一来,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反复用一种教学模式,要不然学生就会慢慢地对生物知识失去求知欲,致使生物教学没法进一步的深入,当然,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没法提高。

三、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让生物教学更直观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学习生物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释放自身的学习潜能,自由自在地在生物课堂上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因此,教师不能再念念不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发散一下自己的思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利用一些合理的教学手段,像开展一些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或者是借助多媒体帮助生物教学的方式,使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充实。学生也能跟着教师的授课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更加有兴趣去探讨生物与生活的各种联系,使其生物的学习生活更加精彩。

四、总结

总之,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就要从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然后要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方式,保证给学生一个高质量的生物课堂,从而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谢建彬单位:广西梧州市苍梧实验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探析

一、充分备课,确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一节课的核心,新课改要求我们,确立以目标导向式的教学目标,单一而又清晰。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特点,串联教学内容,撷取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堂课,至于琐碎的知识点则要学会忍痛割爱,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

二、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各种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眼球的今天,多媒体也以它直观、方便的优势走进了课堂。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能够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传统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成功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呼吸运动的过程”这一课,我将呼吸运动的视频在大屏幕播放出来,学生看得十分投入,于是我便引出了“珍爱生命”等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另外,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便是切勿被多媒体所牵制,形成对课件的依赖。

三、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方式,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探究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断地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初中生物的素质教育。

四、总结

新课改的时代大潮愈演愈烈,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生物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反思,勤讲多练,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熟练运用多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活到老,学到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陈莹 单位:四川省会东县参鱼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若能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学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例如,学习“免疫”这一节时恰逢初春,我校出现了9例水痘患者,有两个班级因此隔离,于是课上我就以此为例,谈了水痘的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提到它有很强的传染性,紧接着就质疑: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当水痘流行时,同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患水痘?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了水痘病毒却不会患病?有什么预防措施呢?又如,在学习了“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后,我又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当手指不小心被刀划破,受伤的部位若受到细菌感染,就会造成伤口局部区域的红肿发炎,甚至伤口处还会有脓。你认为,病菌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侵入人体?第二道防线主要是什么在发挥作用?为什么?

二、利用学生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生对与自己直接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及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认知冲突的情景,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愿望。例如,学生了解到,脉搏是血管的“跳动”,用手触摸身体的一些部位,就能感受到血管的“跳动”,这种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大脑中根深蒂固。于是,我建议学生触摸手背上的“青筋”,学生顿时发现触摸不到脉搏,一下子不知怎么一回事,这些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学生就会想:为什么不是所有血管都有脉搏?这时我因势利导,说明血管有三种类型,脉搏是动脉的“跳动”,血管还有静脉和毛细血管两种类型,每一种血管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艾滋病是一种传播速度很快、危害性极强的传染病,学生普遍认为不能接触艾滋病人,怕被传染。课堂上我用了一张把年幼艾滋病人抱在怀里喂饺子的照片,问: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感染?为了预防艾滋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在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后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还懂得要从精神和物质上安抚和帮助艾滋病患者。

三、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的问题应接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的设置需考虑思维价值,要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和培养创新精神。例如,血液循环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仅从识记水平来记忆体循环和肺循环,把涉及的路径背一遍,还常常混淆。其实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前概念,先复习提问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师生根据概念画出模型。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心脏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这时,血液循环的途径就已经很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教师几乎只是对前概念进行复习、建立模型,就生成了新知识,学生也充分了解了知识的前后联系,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核心知识。

四、把握学生兴趣方向,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由兴趣型向信念型过渡,但初中阶段还是以兴趣为主要特征。因此,初中阶段生物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考虑教学的新颖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鸟类”这一节时,重点要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解决鸟类为什么能翱翔于天空这个问题。平时,我发现学生在课间喜欢玩折纸飞机。课上我与学生一起动手做这个实验,并提出问题:“折纸飞机要注意哪几个要素,才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呢?”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折纸飞机,并总结出三个要素:飞机的机头要尖,机翼要大,重量要轻。这时教师补充介绍物理知识:机翼宽大,可以充分利用风和气流,飞机容易被上升气流托起。继而追问:“鸟类要适应空中飞行,同样至少必须解决这三个问题,如何减少空气阻力?如何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如何减轻身体重量?它到底有哪些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五、积极开展学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新知的思维材料,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动物的生殖”这一节,重点要学习鸟卵的结构。我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卵生动物受精卵在体外发育,营养物质来自哪里?这时我安排了学生实验,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外表面,然后将鸡蛋放到开水中,请学生观察。这时学生发现了蛋壳表面原来是不平整的,而且在热水中,蛋壳表面会产生很多气泡。学生对这一现象很好奇,虽然他们非常熟悉鸡蛋,但这样的现象之前并未了解,实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原来鸡蛋的外表面是有小孔的,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实验中还要求学生接着再取一枚鸡蛋,将一端向上,小心地将蛋壳的顶端敲碎,剥去破碎的蛋壳,撕破外软壳膜,再用剪刀剪破内软壳膜,小心地将里面的物质倒入培养皿中。让学生带着疑问动手实验,并积极思考问题:(1)鸟卵由哪几部分构成?(2)雏鸟是由鸟卵的哪部分发育而来?(3)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从哪里获得?氧气从哪里获得?同学们认真实验,认真分析,相互交流,积极思考。在实验中,有学生不小心把卵黄膜弄破了,结果卵黄溢出,教师及时抓住实验中的问题,让大家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推向了高潮,学生迫不及待地思考分析,成了主动的探索者。

六、总结

实验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察视角会多元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得以拓展。教师还可以继续结合实验现象质疑:未受精的鸟卵与受精的鸟卵有什么区别?气室中的氧气能维持胚胎发育的需要吗?还有什么途径获得氧气?

作者:吴卫红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多媒体课堂教学探析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相关概念

1.基本概念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门比较基础性的课程,主要讲述了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等,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课堂中主要以图片、视频、声频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通过每天看课件能够模拟生物体的结构和特点等,形象展示出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原本抽象的生物理论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展现到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生物课堂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气氛彻底改变,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初中生物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生物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等结合为一体,形成比较丰富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将思维快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对问题分析理解的能力。而多媒体的加入能够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思维具体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帮助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常常以口头讲课的形式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使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化,学生很容易在教学中遇到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可以很好地模拟出生物本来的结构,为学生展示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科学知识,从微观角度和直观角度来给出抽象知识的全面展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兴趣,同时能够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得到突破。

二、利用多媒体促进生物教学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时,首先应明确使用多媒体的目的,保证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件与教材之间的统一性,以教材内容为主线,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教学节奏,合理播放内容,尽量将多媒体的优势展现出来。

2.适当、适度应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适当使用多媒体,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带给了教学很多的便利和优势,但多媒体仍然无法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和教师的细致讲解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一味使用多媒体而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可能造成学生在课堂中“看热闹”的现象,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此外,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结论都是从实验得来的,多媒体无论怎样的具象化模拟,都无法达到亲自动手实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加强交互性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应充分体现出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性。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保持在主导地位上,以学生为主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尽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此外,教师应注意协调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要素融入课件中,良好地利用人机之间交互功能,在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已经成为必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整合生物教学,能够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应重视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生物水平。

作者:乔倩倩 单位:青海省贵南牧场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条件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基于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原理,学生背条条。对生物现象的理解和运用都是依赖课堂学习的知识。在这种严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生物教学缺乏兴趣,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一直不好。由于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一知半解,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的描述阶段,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不会超过教师的讲解底线,因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造成极大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问题情境,将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引导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的骨骼这一章节时,教师要把生物教学课堂演变为生物研究室,以人类骨骼模型为基本教学素材,带领学生展开对人类骨骼的认识,通过眼见为实的观察和直观的知觉感受,使学生清楚认识骨骼的结构,以及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从而使学生建立人体骨骼的整体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细胞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先不向学生介绍这一原理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原理。教师可以首先列举一系列的生活常识,例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嗑瓜子一段时间后,会觉得嘴唇发干。学生都知道这一现象,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并不清楚。再如,市场的小商小贩在卖青菜时要不停地在青菜上撒点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这些生物现象作为教学情境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好的帮助,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在一定情境下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达到超出预料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生物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是人类开展生物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生物教学中,实验的作用同样能够得到有效体现。生物学较多涉及到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特征,这些内容在生物教材上,多以文字性的描述出现,缺乏形象化的再现过程。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不同的生物在发育和生长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生物现象。可生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很难用文字和图片简单的描述出来。要让学生能感知生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就需要创设教学情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把静态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变化过程。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可细胞很微小,多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细胞的分化很难靠肉眼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显微镜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分裂以及生成过程。但由于细胞的分化过程,很难观察清楚,如果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细胞分化的过程用课件模拟出来,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分化过程。生物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生物学习素材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启发学生深入观察身边的现象,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生物学习资源,使生物学习回归生活,使生物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此拓宽学生的生物学习范围,开阔学生的生物学习视野,同时也使生物学科的实用性得以体现。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学生没有意识到以生物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诸如普遍受关注的健康问题、人类营养学问题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生物新产品的诞生和运用,如生物科技在医学上的应用。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改善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例如利用所学生物知识更好的养殖花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自主引发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如为什么一进入冬天,所有的树叶都纷纷掉落,唯独松树长青。教师要提醒学生善于利用一切有益于生物学习的资源,诸如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周刊等。

三、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生物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许多学生反映生物不好学。新课程条件下的生物课学习,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所以,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善于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会学生学习。学生不会学习生物,也是生物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传统的讲课方式一般都是由教师讲解、分析,学生在下面听讲、练习。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一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只管讲,学习只管听,课堂上缺乏指导,课后缺乏辅导。这样的教学气氛过于死板、沉闷,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果。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也就成为生物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指导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有效的指导,一个生动、有效的切入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同学们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从而轻松、高质量地完成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向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当时所要学习的内容与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用精炼、贴切的语言进行教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学生在讨论中就能知道,大米、面粉、土豆中都含有很丰富的淀粉。接着,可以要学生猜猜哪种食物中含淀粉量最多,学生可能会说是大米,有的可能说是面粉,也有的说是土豆。那究竟哪种食物中的淀粉含量最大呢,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布置学生在课后先用等量的大米、面粉和土豆进行淀粉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去认识淀粉。经过实验,学生有了自己主动进行试验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淀粉形成的因素,学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内容,进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对于淀粉形成的作用。但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仅是淀粉,还有其它的物质,光合作用还能产生哪些物质,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去收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小知识。

四、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多种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物教学的高效课堂的建构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更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生物教学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不仅是生物学科操作性学习的特殊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当前的生物教学高效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探索热情、自主学习热情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各式各样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多感官联合并用学习,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对于锻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隋新昊 单位: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第七篇:层次化教学模式初中生物课堂探究

一、正确把握学情,依据一定标准划分层次

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定的层次,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梯度化的授课和层次化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和发展,个性和能力得到提升。开展分层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优化学生之间的配置。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分开授课而是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客观地分析学生,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学生,依据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生物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分层。分层之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各方面都很相近,沟通起来比较畅通,学习进度也能很好地统一起来。无论是授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能很好地做好教学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适当地调整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分层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一般会把学生分为优秀、中等、一般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要有一个负责人及时与老师沟通,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对中等和一般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激发他们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且处理好每个层次之间以及同一层内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与合作关系,让层次化教学更加有效。

二、正确认知“教”与“学”活动,实现教学设计的层次化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和“学”组成的,但是重在学,因为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到教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作为个体,学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整齐划一,毫无区别地开展统一教学,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初中生物内容较为复杂,难度系数较大,加上每位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做到因生制宜、因材施教,并采取有效对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有效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有课前预习分层,有课中教学分层,有课后复习和练习分层,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就是课堂教学的层次化设计,这也是实现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如果故意隔离学生之间的授课内容就显得课堂比较松散零碎,也会显得混乱不堪,为此,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分层教学重在“层”而不是“分”,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握住课堂的节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掌握住基础知识,对于中等的学生要尽可能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应用,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也比较好,所以在课堂管理上,可以适当地采取“放养”的教学方式;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则要强化学习习惯的引导,多采取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进而获得进步。

三、优化生物作业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是教学永恒的三个步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精心设计好课前教学和课后练习。在预习的时候,一般层次的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生物概念,中等层次的学生要能理清课堂学习的内容,能简单地处理一些课后练习,优秀层次的学生则要在预习之后能大概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处理好相关联的生物问题。在课后练习的作业设计上,要做到层次化分明,如果太简单,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到做起来没有意义;太难,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根本做不出来,继而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总之,设计梯度化的生物作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难易适中。

四、讲究层次化评价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3

1.学生讲解,科学提高学生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教师负责教学,学生负责听讲,仅此而已。这种方式固然好,可以稳定课堂秩序,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有秩序地进行,但同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过于死板,过于僵硬,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随着新式教学方法的发展,让学生客串教师角色进行讲解,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成了较为新型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在“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平衡等知识,提高学生积极性,在相关知识全部教学完成后,我特意抽了一节课的时间,挑选了几位学习基础较为不错的学生,让他们相互帮助,对其他学生进行相关部分的知识总结以及疑难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管是讲课的同学,还是听课的同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过程中。通过这样学生讲解的方式,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让学生参与讲解是让学生教学参与的方法之一。让学生去客串教师的角色,去讲解相关课堂知识是极为有利的。通过学生的讲解参与,不但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使得学生对于教学过程更为积极配合,也能够轻松地检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2.小组讨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

小组讨论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不但能够轻松带动起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在相对较为随性化的环境中,相互讲解,相互讨论,从而发现彼此之间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参与到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其相关分类的目的,在基础的生物课堂知识教学完成之后,我特意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讨论。让其对自己所存在的有疑问以及掌握得不甚清楚的地方进行互动性的探究。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很多学生在教学中理解得不是很彻底的部分被提了出来。并且随着学生讨论的进一步深入,许多问题都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帮助探究得到了解决。而学生也通过自己的讨论,很好地实现了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有效地提升了知识结构的完善化,从整体上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运用小组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途径。课堂不应该是死板的,而应该是活泼的、动感的,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去实现学习,消除对生物学习的抗拒感。而且学生相互之间隔阂较小,比起教师,学生显然更能够完成彼此之间的沟通效果,将知识流动起来,完成整体水平的提高。

3.提问问题,合理督促学生参与

提问问题,是每个教师都不会感到陌生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常会用到的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教学完成后,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问题提问,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技巧。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产生进一步的记忆,提高自身水平。例如,在“生物的进化”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物的进化规律以及生物究竟是如何在自然环境中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实现进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疑问。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的效果实现最大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边进行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一边配合教学进展反复对学生进行着提问,比如,什么是生物的进化规律,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谁总结并提出来的,以及达尔文进化规律的含义是什么。通过适时的提问与课堂知识紧密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随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保障了教学的合理化推进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得教学过程得以实现有效化进行。提问问题从来都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对学生的问题提问,教师可以轻松掌握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与学生产生互动,让学生在提问中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良好地完成课堂所要求的教学内容。

4总结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并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口号。身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的一员,如何更好地实现参与式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我们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参与化教学,该做的还很多。推动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从中发展出更多的现代教学新方法,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承担起的工作。

作者:潘梦可 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学科情感课堂初探

一、做好课前准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保障课堂充满真诚实在的情感

作为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情感性处理,深入体验教材内容中的情感教育要素.在教材里面记述了不少生物发现的经过及生物学家的传记,这就是用来营造情感课堂的重要素材.例如:八年级下册中的小故事《狂犬病疫苗的诞生》,在告诉学生生物学家是怎样探究的同时,素材中还饱含着生物学家不畏艰难的生物探究精神.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比如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等,教师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就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示:平时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让学生受到生物精神的熏陶.中学阶段正处于青少年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强迫学生的方法不仅没有教育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机地寓于知识的讲解之中.初中生物教材有时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比较隐形的,因此宜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心理影响日积月累、逐渐沉淀于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比如讲到生物中的生物知识时,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如下的情感教育:运动系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愉快心情;循环系统———培养人道主义精神,长大成人后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消化系统———预防肥胖,不追求奢侈的生活;呼吸系统———吸烟有害健康,珍爱生命.远离;生殖系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清早恋的危害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营造和谐的气氛,努力使课堂充满情感实意和激情

1.善于运用情境,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采用投影、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获得直接的情境氛围感染.例如:在讲解《水中的藻类植物》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课前自己采集好水绵,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他在哪里采集的,采集时看到了什么现象,以此得出水绵的生活环境和水绵的结构和生理等知识.另外在课堂上播放《赤潮和水华》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又如在《保护鸟类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讨论鸟类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明白鸟类不仅可以啄食害虫和害兽,还可有传播种子、传递信息、供人观赏等作用,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该怎样保护鸟类,对学生来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人类社会来说,该怎样保护好鸟类?最终通过《保护鸟类的多样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培养学生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爱护鸟类的情感意识.

2.从现实生活出发,使学生找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从现象中感知一些生物知识.生物这门学科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八年级上册的《人的个体发育》一节,就可以从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新课,每位同学进入初中后自身身上出现的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以此展开课题并总结青春期的特点.以便学生正确地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懂得一些有关的个人卫生注意事项,从心理上减轻压力,促使自己健康成长.又如讲到《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一节时,我以生活中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学习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进而如何影响人体内的水平衡的;利用“为母捐肾”的例子,使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进一步得到升华.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将这种真诚实在的感情传递给学生,在情感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基础,是克服各种教学障碍,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师生情感交融的关键是教师要施爱予学生.教师要注意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分寸,做到严中有爱.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幽默的话语鼓励学生敢于说,敢于回答,不怕说错,随对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在课堂出现“冷场”时,可以使用一种诙谐的语气:“在我的课堂上,你们的发言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或许这种沉默的气氛就可以被彻底打破.在教学活动之外,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行“感情投资”,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条重要的补充渠道.总之,教师在施爱于学生的过程中,同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学生认真听课,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有利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注重教学反思,追寻具有情感实意韵课堂

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师自我提高的常用形式,教师通过总结教学技巧、知识、经验来实现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对自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做出理性的评判,揭示教学背后隐含的观念和意识,提高教学效果.要营造情感课堂,除了在课前与课中挖掘情感素材之外,还可以通过反思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否真正将情感教育融入在课堂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来描述自己的教学活动,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分析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或者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反思方式来判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我所教的学生们,我所教的课堂中是否充满情感实意,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的教学积极性,增强了我的教学业务能力.

四、总结

总之,营造情感课堂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互动交流、教学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加以贯彻落实后,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卜明珠 单位:江苏省吴江区黎里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高效率教学探究

 

一、利用生物的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物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生活实践,利用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物的资料,有关的故事来作为整节课堂的课堂引导,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习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只会按照考试大纲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全然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长此以往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和兴趣,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成长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习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它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使生物当中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比较直观和易懂,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每节课的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进行动物行为的内容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孔雀开屏、仙鹤起舞等大自然的美好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抱着兴趣来进行整节课的学习。

四、总结

总之,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就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目的。

作者:刘瑞霞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实践分析

一、新形势下生物初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

当前生物学科已经正式退出中考舞台,再加上来自语、数、英三大主要学科以及物理、化学学科的学习压力,很容易使生物学科被边缘化,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常常把生物课堂当做是放松休息时间,在思想上懈怠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此外,部分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感到厌烦,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此外,还有部分老师主观上存在懈怠情绪,自我降低要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抱有应付的心态,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

2.理论与现实缺少必要的联系

生物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某一理论的背后,必定存在客观事物或者现实实例,从这点来讲,生物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加真实与贴近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无法透彻理解某一公式或者定理,而仅能掌握其用法,但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结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本质与细节,这就是生物学科理论联系现实的特点.但是从目前生物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生物教学理论与现实出现了严重脱节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3.对学生综合观察分析能力不够重视

在初中生物学科中,涉及到很多需要学生动手实践以及亲自观察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其综合观察分析能力,且操作过程较为有趣,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但是这一部分内容却往往被老师一语带过,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如在显微镜使用教学中,如果仅通过理论讲解,远远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无法正确使用显微镜这一生物实验常用仪器,而且会影响学生综合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简单地认为记住实验结果就等于完成了教学.

二、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1.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其学习主动性是达成教学最终目的的重要所在.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严重缺乏教学策略与学习积极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视不够,因此要想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做到:首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其次,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一步步去引导,避免出现因问题过难而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也不能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而使课堂教学失去意义.

2.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概念完全孤立起来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生物概念系统.此外,教师也应避免仅讲解生物理论,而没有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结合实验或者现实生活,具体、直观与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单纯的生物理论教学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生物任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熟悉某些教学仪器的使用,更加详细与直观的了解生物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总结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4

一、透过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引导下来引发学生思考,这往往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生物知识可以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具体的情境中都能够找到知识的有效渗透。对于这些好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要准确抓住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并且透过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探究。这首先能够给予学生有效刺激,让大家感受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乐趣。同时,这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求知欲,会让研究性学习更好的得以展开。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野生动物园,当时海狮的精彩表演牢牢吸引住了学生注意力。身旁的同学好奇地问我:海狮怎么会“听的懂”人的话?驯兽员为什么不停地给它投食?我说,这是经过驯兽员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投食是不断强化它。对于我的解释,学生是比较迷惑的。不久,在学到“脑的高级调节机能——条件发射”时,我把这个话题提了出来,同学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大家都回忆起了动物园里海狮的精彩表演。就这样,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被激活,大家的探究性学习也能够更好的展开,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形式。

二、从生活实践中展开研习探究

生物学知识不仅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很多知识还能够用于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异常现象,这些都会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现象,并且挖掘其中蕴含的教学知识点。这些内容往往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大家感受到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教师要借助这些生活实例的剖析让学生对于其后涵盖的知识点有良好获知,并且保障学生弄清楚了其中的一些原理。这才是研究性学习应当收获的成效,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的一种模式。班上有一名患白化病的男生,头发白、眉毛白、阳光下经常会本能的眯起双眼,在校内很是引人注目。一次,班上一个学生问我:患者的父母均正常,为什么会生出白化病孩子?在还没有学到遗传知识前,当我向学生回答“这是遗传的”,想必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学遗传规律时,我有意识的引入了生活中的这一实例,同学们在弄清楚了其中的遗传学原理后不禁感到,遗传规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教学这一实例的过程中,学生的提问非常积极,大家都表达着各自的疑惑。当学完相关规律后,学生们立刻能很好的体验其中的遗传学原理,也不会再有学生提从前的问题。从生活实践的探究中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这也会增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进行实验的组织与创设时,教师可以做出一些灵活的调整,可以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这将会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空间与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实验来研究具体的问题,也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任务。这些都是可以有的实验教学尝试,并且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进行“水分的吸收”这一内容的教学前,教材安排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我在进行该实验教学时,除了按教材用3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进行实验外,还设计用5%、10%、15%NaCl溶液;35%、40%、5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分别进行分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寻求答案。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自己小组所用浓度实验完毕后,各小组间还热烈讨论、交流结果。这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过程,在这样的实验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问题思考与剖析能力,这也会让学生对于相关实验规律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不仅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会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深化学生的研究性学生,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好的教学情境,并且深化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很好的渗透于实验教学中,透过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问题思考与剖析能力,这也会让学生对于相关实验规律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作者:何海霞 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目的策略微探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新课改下,很多教师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方法其实很难达到新课改对于教师教学的新要求标准.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监督、强制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是简单的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一旦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漫无目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导致科目的整体教学效率低下.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并不这么做,他们更多的是坚持“以我为主”,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往往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让学生干什么,从来或者几乎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往往是上完课,马上离开教室走人.除了班主任之外,其余的教师基本不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是觉得自己把该讲的讲完,该教的教完后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不曾真心为学生考虑过.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教师更是贯彻“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方针”,大脑思维如行云流水一般,学生根本无法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更何况是理解和运用呢?还有一部分教师以学校的实验器材不完备或者不先进为由,忽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新课改规定,教学应当坚持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相结合,其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充分在课堂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以课改精神为指引,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简单的说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树立“引导”的教学理念,而非“逼迫”式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情感能够充分发展的土壤,教师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创造自然和谐的互动教学环境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新方法.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适当的减轻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节奏,便于与教师在相对自如的环境中交流与沟通,也利于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教学实践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如果仅靠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不进行及时的反馈,那么这个教学过程肯定效果不佳或者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时不时的给学生一个微笑的眼神,时不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使得学生自觉地带着问题和任务意识进入到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说,当教师讲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统一性与差异性分别体现在哪里,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等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及时呼应.唯有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序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才算完成.

三、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切记照本宣科,应该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例如,当我们讲到蛋白质,每个人渗透到一切细胞、组织的组成都离不开它,机体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的参与,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人蛋白质的摄入高,吸收好的话,那么皮肤就会有弹性有光泽,反之,则会影响人的整体美感,学生都是爱美的人,当然会关注这一类的话题,尤其是女生,对这方面会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护肤技巧就这一话题进行补充扩展教学,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讲课时不会再那么枯燥无味,学生也不会一脸茫然地看着.教学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生活中可利用的妙招:每个人日常饮食里包括瘦肉、豆类等都存在蛋白质,由此便可延伸出蛋白质的构成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它是组成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础物质,教师也可分为必需和非必需,由此可以延伸出更多知识.教师可以将课本里的蛋白质和生活联系起来教学,由此可让学生明白生物学习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这个道理.

四、课堂要散发生物“学科味”,升华学生情感

“生物”是一门机具魅力的学科,我们的课堂要让生物学科味浓郁一些,并将借此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1.挖掘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近些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群体暴力、离家出走、甚至自杀频繁不断地发生,这是人们淡漠生命意识的一种体现,也反映出人们缺乏生命教育.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生物学知识及自身的生命认识与体验,启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从而构建正确、完整、科学的生命意识及价值观,使其努力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教师可以运用生物进化的内容跟学生讲解相关的生命起源理论.生命在浩瀚宇宙中是一个奇迹.而当讲“人类的遗传病”,可让学生体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每个人应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个性差异性.学生们的兴趣、气质、智力背景不一样,所以对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指引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同时也通过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懂得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2.展示生物学蕴涵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在大自然中,生命体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生物学研究对象.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欣赏、创造美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画,让学生体验千姿百态生命体构成的自然画卷的精彩绝伦、神奇美丽.而当教“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展示生命体的美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生命活动规律时感悟生命所存在的深刻的内在美.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所蕴含的对称美,DNA采用边解旋边复制的复制方式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差错率的严谨的科学美.

3.挖掘生物学中的辩证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包含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物质发展变化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例如生命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生物结构是细胞的基础等.这些都是世界是物质性的体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生物进化蕴涵物质是发展变化的观点;生物的遗传变异、同化与异化则体现矛盾统一的观点.

作者:刘燕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分析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以准备生物实验麻烦、学校仪器缺乏、学生动手能力差等种种理由为借口,在进行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以“学生阅读-教师指出重点-学生记忆”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却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很好的“调味剂”,有不少关于著名科学家研究的事例,应该加以应用。这些事例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的好素材,更应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经典来加以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验中一般比较重视操作,常常忽视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抓住这些现象的特征,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做好准备。实验指导一定要仔细阅读,实验时按步骤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一样,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让他们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注意到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去由于教书育人观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差、实验设备不够等原因,在教学中不太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一般是将课前由实验教师按照课本上指定的实验材料、试剂准备好。实验课一般是一边演示,一边给学生讲解。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操作实验,有时动手操作也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操作过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考试的分数很高,但遇到实验操作时,往往会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办才好。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实验不能只用眼睛观察,还要亲手操作,而且不是机械地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指导,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步骤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能单纯的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大致为:“培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盐酸中解离的目的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通过盐酸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二)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实验过程中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实验中的失败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四种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如果在实验中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引导学生查找原因。提示:①.丙酮用量过多?②.是否用的新鲜叶?③.划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少?④.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经被层析液体没及过?这就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后可以得出结论。

五、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中学开始,重视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同时,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定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商小燕 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浅谈

一、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新课改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地位中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只是单向地传递信息,解决学生的疑惑,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怎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培养更为自主的思考学习方式,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物学科的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认真贯彻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精神.另外,教师还要对新课改以后的高中生物教材熟练把握,做到烂熟于心.只有对教材足够熟悉,才能灵活把握教材中的内容,才能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更为胜任.然后,还要及时学习生物科学发展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还应该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让课堂学习更为生动活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条件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知识点的安排都呈现出板块的形式.所谓板块的形式,即说教材在设计上,把内容相近,或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安排在一起,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的明确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专注于某堂课,或某些课中所要集中讲授的知识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内容,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探讨都可以多样化,但是始终要围绕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来施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进行学习,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在课堂中,教学的主体已经变成了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与开发.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地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学生学习的水平的不同,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另外,教学设计还包括对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推进教学的手段,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从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出发,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提问方式,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让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效.

四、提高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提高教学的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段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为丰富活泼.教师通过课堂语言的组织,运用形象生动的话语让学生对生物世界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通过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让学生不觉得生物学习很枯燥.另外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课堂所学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在生物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另外,课堂教学毕竟还是严肃的学习时间,不能过于的放纵,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内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和学习探究,这样才能更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会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新课改环境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被动学习是一味灌输式的学习,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通过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提高提问的技巧,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向,把具有想象空间和一定解题难度的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开始之前便带着疑问去学习.或者是在生物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设问,让课堂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

2.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非常多,同时,来自于日常的生物知识让学生更能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与学生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太空植物与育种知识点的结合,打预防针与特异性免疫知识点,青春期与激素调节知识点等等.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之转换成课堂中的内容和问题,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学习更为有趣,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用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六、总结

总之,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结合生物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更能积极地学习生物,理解生物.

作者:刘佳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1.认真备课,做好提出问题的充分准备,注重提问的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讲到哪儿问到哪儿,凭一时的灵感提问;也不能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随口一问。随意甚至盲目的提问常会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课程目标。因此,每一名教师都应准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好每一节课中需要提问的问题。教师准备的得当,所设置的问题周密,提问巧妙,问题有趣,难而有度,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积极正确的回答问题,从而使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所以,在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多样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水平,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要注重提问的针对性,要事先考虑到问题的生成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想好处理办法。准备充分了,学生怎么样回答都能自然化解,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2.问题指向要准确,表达要清晰,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启发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设计问题,要给学生明确回答问题的方向。如果一上课就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这就让学生没有办法回答,会直接造成冷场。或者课堂中提问“谁能回答一下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如何来探究?”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是“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口”,老师的提问也就成了无效提问。老师提问的问题如果缺少针对性,就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重点出现偏差,从而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实际来讲,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提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问题的指向如果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回答,甚至出现“鸦雀无声”的现象。所以说,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我们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问的作用是启迪学生,学生通过回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认知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3.问题类型要多元化,提问角度要多样化。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类型要多元化,提问角度要多样化。比如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注重设计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果我们吃了过咸的食物,例如嗑了过多的盐渍的瓜子,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准备做饺子馅时,把芹菜或者白菜剁碎常常要放一些盐,等待水分的渗出,那么,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等等问题。但在复习细胞的渗透吸水原理时,我们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渗透装置的条件有哪些地方?(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如果先用盐酸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再做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能否出现?(3)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镜检中,30%蔗糖溶液若用KNO3溶液代替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人体细胞没有液泡,所以人体细胞不会发生渗透作用,这句话对不对?我们设计的两组问题都是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但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就不同。前一组的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突出了趣味性。后面一组问题是复习,问题简单有序,步步提高,给学生指出了思考的方向,有效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而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力求新颖,也能使课堂高效。

4.掌握好提问的时机,给学生足够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效果的好坏牵扯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问题,一般情况是课堂的前15分钟和课堂进行到25—40分钟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好,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在学生精神比较振奋、思维活动处于比较好的状态下提出问题。教师除了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外,要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回答离题不是太远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打断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表述观点遇到困难时可以做适当点拨。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教师可以适当重新叙述问题,或者换个角度提出问题,或者对学生不明白的做一个解释。当学生在回答前后不连贯时,教师可以提示关键性的词语或者旁敲侧击以保证学生的思路畅通。

5.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应当有合适的评价。

教师一定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这样才能使提问真正地发挥作用。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反应,听的同学也会一头雾水,起不到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作为学生来讲,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对还是错?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把对学生回答的真实情况或者感受传达给学生,正确的回答就要肯定,学生的回答不完整应该鼓励,同时对答案作进一步补充说明。只有正确传达给学生信息,才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贾景荣 单位:皋兰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出路研究

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借助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为让学生更好了解某一个知识点,会采用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提问,而教学中发现,“有问无答”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很多教师又对该现象没有太多反思,认为是学生对知识不理解,不愿参与.其实,这体现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所提问题太难,故而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而另一方面则是问题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太多抽象而没有建立在直观引导之上,故而让学生对问题探究失去兴趣.首先,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容易而让学生觉得失去探究的意义,也不能太难而变成了为难学生.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病毒到底是不是生物?要解决这一问题,直接提问效果不是很好,教学中可先以SAS的冠状病毒为例而引出,然后再追问“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通过问题而引出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的探究.其次,提问要借助实验、多媒体、话题等方式引出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蛋白质》为例,初中阶段学生对蛋白质就有一定的了解,故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蛋白质的实物的话题来导入,引出氨基酸的概念,然后追问“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而引出对氨基酸结构特点的探究.

二、增强师生、生生交互,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目前,虽已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虽然这样会保证课堂的教学秩序,但是就教学的效果上来看,并不可靠.对于此我认为,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多向美国学习,在课堂上多采取和学生对话聊天的方式进行传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知道的更多,记得更加牢固.另外,在学生作业上和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办法.老师可以通过在作业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统一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对于个别问题,老师可以单独和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改正.除了师生间的交流外,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搭建讨论、探究的平台,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辩解来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热点话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如选修模块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还有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简单地用“是”和“非”来回答.

三、联系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与初中生物相比,高中生物更加注重对于系统性、理论化知识的教育,学习知识点、学习深度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依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很难收到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生活化素材的引入,运用学生常见的案例来进行课本知识的解读,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例如,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上来,让他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四、做中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高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也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改改的便是一味地讲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摸索.往常的课堂,都是老师拿着书耳提面命地灌输,但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想的那么好,学生们也一个个的成为了书呆子,只会从书本中获取现有的知识,缺乏自身主动去探索的精神.学海无涯,老师也只是一个引路人,书本也只是一个辅助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必须当代青年勇于探索、提问.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初步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便可带领学生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点.例如:提纯蛋白质,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析出,通过分段盐析方法,便可达到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记录,思考,提问.在以往的教学中,老是容易出现学生在老师上课时昏昏欲睡的情况,这就是由于学生对教师的上课内容不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喜欢通过自己实践发现生物的奥妙.这样比在书中寻找答案更有意义,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五、多维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知识的可视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验,那么有效地开展实验是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尽可能开发实验资源,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二次开发.传统教学方式以演示实验为主,而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仅仅用演示实验是难以达到的,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教材中的实验多为探究实验,而高考中所涉及的也多为教材上实验的变形,所以单纯让学生学会“做”,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实验的重点应在于“设计”,所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际操作才是实验教学的灵魂所在.那么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关键.借助信息媒体以及动画演示完成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思路的讲解,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器材,实验细节由学生自发补充完成,最后由教师根据实验情况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打分,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只是“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六、结束语

此外,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应该及时评价反馈调节引导拓展,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得力措施和方法,决定了学生体验的方向,是体验的最终结果.反馈应贯穿于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然后再进行引导拓展.教学过程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以更开放的思路来拓展知识.

作者:范俊 单位: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保理念渗透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性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的几门学科中,生物是与环境最为息息相关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对环境教育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能通过生物课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环保意识.我国现有的环境状况较为恶劣,对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生物课主要就生物活动的本质规律进行探究,同时也就其与外在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生物必须要从外界环境获得最基本的物质所需,因而环境对生物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另外生物的各方面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作用也会影响到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高中生物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给学生教授生物知识时,使其理解到生物与环境的本质规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环境破坏问题的严重性,灌输正确的环保理念,尽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最终引导学生能够对环保事业产生独到见解,甚至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环保方案.在现行的高生物课程安排中,从课程要求及内容上都传递了国家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两章更是明确地从生态系统、人口增长等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探讨.这些课程的安排也为高中生物教师在课上渗透环保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课程教育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展开,让学生深切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联性.通过课程细节、社会热点新闻、户外实践活动等等方面,牵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环境保护的事业中去.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及其重要的纽带,作为高中生物老师更应该肩负起这一重责,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借助有效途径,最大程度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发挥环境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环保理念渗透的主要方式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现有的高中生物课本中设置了多个知识点将生物与环境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课本,通过对教材的合理引用和拓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环保理念.在苏教中有提到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等环境问题,然而在书中很多时候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地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问题寻找相关资料,找到应对这些问题的合理办法.例如可以就现有的大气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数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倡导学生们出行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废气排放.对于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可以提倡学生们随手关水龙头,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做起.介绍生物的多样性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如今社会濒临灭绝的物种,给学生看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在环境污染状况下所面临的痛苦境地,以激发起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忱.

2.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环境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耕地较少,且耕地质量较低.在现有的耕地资源中存在着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等问题.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森林面积约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荒漠化危害非常严重.乱砍滥伐等问题使得我国的森林荒漠化速度只增不减,我国森林正遭到前所未有的而破坏,许多以森林为栖息地的生物也受到了迫害.天然草地面积越来越小,普遍面临着过度放牧的问题.尽管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然而人口剧增、过度使用等问题造成了我国资源正在不断流失,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就现有的新闻报道来看,大量的白色垃圾堆积、大面积酸雨、沙尘暴、雾霾等问题正在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多处地方出现了饮水困难的问题,全国多处生产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普及来让学生产生危机感,使得学生了解到社会现状,对能源危机、资源危机产生责任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危机感来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使得学生产生作为社会一份子应有的责任感.

3.借助课外活动,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特点,开展适宜的课外拓展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学校可以在各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植树节”可以让学生一起去郊外种植树木,“地球日”熄灯一日等.同时组织学生们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出系列黑板报来进行宣传.积极组织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对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废水的处理工艺.知识来源于实践,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可以使生物教学更好地与环保理念结合起来.保护环境不能只是流于课本,而是应该落在实处,借助课外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环境保护理念渗入到生物教学中去.

三、总结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生物教师来说要紧紧抓住这一大方向,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教师通过国情普及、在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借助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在生物课堂上领会环保理念.

作者:林瑞钦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做中学应用

一、“做中学”理念的由来及价值取向

“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由美国林那拉•德曼教授在1986年提出来的“HANDON”学习模式演变来的。2001年5月,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在借鉴美国和法国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情况施行了这一课题,并成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做中学”与杜威所提出的“从做中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本能论心理学为基础,认为经验就是一切,客观规律是不可知的,否认科学实验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而“做中学”是以科学本身的最新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杜威的“从做中学”中的“做”指的是行动,认为一切知识都应该从“做”中获得。“做中学”中的“做”是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并不主张所有的知识都要去通过实践来获得。杜威反对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活动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否认教师的作用。我国的“做中学”强调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也就是说,“做中学”理论既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肯定教师的主导地位,主张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做中学”的价值取向之一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中学”主张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做到“做中学”。

二、“做中学”的生物教学原则

1.结合生物的学科特点

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书中的实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教师对实验课的把握不足等原因,高中生物实验开设的情况并不理想。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过度地关注实验结果,总是照着书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而失去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的意义。有的学校则认为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占据主要位置,在讲授中,教师只管将书上的内容详尽地讲解明白,学生只要带着“耳朵”听就行。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学生认为生物是一门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科目。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面向全体原则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做中学”过程中分配不同的任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更加自信地学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应是学生所熟悉的或感兴趣、容易理解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其中。而在学生参与“做”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做中学”的角色是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并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3.探究性原则

“做中学”活动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把结论告诉学生,不要利用自己的“权威”去强制学生做一些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三、“做中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课时为例,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做中学”。

1.温故旧知,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因此,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关于各个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思维导图。教师针对学生画出的思维导图给予评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8页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资料,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什么是分泌蛋白?科学家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呢?用什么化学元素标记了什么物质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回答完多媒体展示的问题后,给学生播放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动画,并对其整个过程进行具体的讲解,从而肯定学生的结论,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教师设疑。通过播放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动画,学生对分泌蛋白的运输途径有了大致的理解。这时教师提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哪些细胞器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扮演细胞器分工合作完成分泌蛋白合成及运输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随机叫上6位同学,分别扮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1和囊泡2、细胞膜。扮演核糖体的同学手里拿着两张能挤出水的没有折叠的面巾纸(面巾纸代表着分泌蛋白),扮演囊泡1的同学与扮演内质网的同学胳膊挎胳膊地站在一起,扮演囊泡2的同学与扮演高尔基体的同学胳膊挎胳膊站在一起,细胞膜站在教室的门口。具体活动如下:首先,“核糖体”将手中的两张面巾纸放在一起,双手用力挤压面巾纸,使其挤出水分。然后传递给“内质网”。“内质网”将面巾纸进行折叠后递给旁边的“囊泡1”(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同学的胳膊不能分开)。“囊泡1”带着折叠后的面巾纸走向“高尔基体”并与“高尔基体”胳膊挎胳膊地站在一起。“高尔基体”将面巾纸装在面巾纸袋后,传递给“囊泡2”。“囊泡2”带着面巾纸走向“细胞膜”,“囊泡2”与“细胞膜”胳膊挎胳膊,“细胞膜”将面巾纸扔到教室外。当台上同学演示相应步骤的时候,请讲台下观看的同学说出台上同学所演示的过程分别代表分泌蛋白合成中的哪个相应过程。教师设疑。在整个演示的过程中缺少了哪个细胞器?学生回答缺少线粒体。教师讲述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然后让讲台下的同学扮演线粒体,并鼓掌为台上的“细胞器们”提供能量。提供角色扮演活动,既可以将教材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也可以让学生从“做中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这些细胞器为什么在功能上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呢?我们说功能与结构是相联系的。接下来就一起学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的动画,并引导学生看教材49页图3—9: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出各个细胞器的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然后再讲授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4.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绘制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思维导图、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做中学习到知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在自主的参与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四、小结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心理学与认识的批判》中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只有学生亲自实践,才能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也就是说,具体化的思维是抽象化思维的基础,具体化的思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培养。

作者:杜秀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第九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课堂教学的展开都是以学习兴趣为前提的,生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成功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打破沉闷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诠释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归纳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优化生物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虽然这样可以在一节课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有些学生并不认真听讲,也没有思考,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改变课堂结构和变革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尽量留出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言。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论”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三、联系实际生活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生物教学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提出生物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有氧呼吸的产物是容易理解的,但对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陌生的。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师:面包馒头中为什么会疏松多孔?生: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膨胀的作用。师:苹果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生答:酒精的味道。由这个问题可了解到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此基础上再问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白另一种无氧呼吸还可以生成乳酸。如,上体育课时剧烈的运动后肌肉会有什么感觉?之后,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所提供的资料,讨论有关细胞呼吸的原理,再展开联想列举生活中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的其他事例并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又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四、重视实验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通过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生物概念都需要生物实验来辅助教学。例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检测,必须要借助相应的实验试剂。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与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表达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提高。

作者:刘海霞 单位:敦煌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课堂概念图教学法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之初引入概念图教学

对应刚刚接触甚至从未接触概念图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的.概念图是一种使用节点、连线表示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的图形表示方法,它用来将不同知识概念进行联系并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概念图的构建实践中,先通过实践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构建概念图的基本要素和常用步骤,再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让学生试着去模仿构建概念图.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概念图根据实际进行改进和填充.反复让学生实践修改运用,学生便能在实践中灵活地构建概念图了.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时,可以巧妙地引入概念图.在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图例,蛋白质的特性图例等边分析边画出概念图。通过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概念图的构建,让学生充分接触课程中的每部分概念、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概念间的联系.经过概念图法在课堂中的运用,让学生对概念图的基本构图步骤和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强化概念图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概念图教学法不光用于为学生梳理知识,还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在课堂预习和加强课堂针对性上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和锻炼学生能灵活运用概念图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全面的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轻松顺利地进行下去.为强化概念图教学法,加强学生灵活构图能力,教师在进行新课时教学时,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并根据自己对课时内容的理解、推理绘制出细胞中的糖类和细胞中的脂质的概念图.进而在课堂讲解上直接运用学生所绘制的概念图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概念图并将构建概念图的思路进行表述,然后从学生的构建思路中找出针对点进行教学,对不规范的概念图、理解有偏差的概念、关联有误的知识进行点拨并作出评价,再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补充自己的观点.通过一系列的查漏补缺,使师生、同学间有效地互动起来,充分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能联系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章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本章核心概念的概念图,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和注重前后联系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复习应用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在进行生物的学习、复习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勾勒出相关概念的节点,对重点性概念在概念图上进行留白操作,教师再通过在练习、复习讲解时引导学生对空白的地方进行填充,师生共同完成概念图,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如在进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时的强化训练和复习时,教师可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意义进行了部分的留白,让学生在练习和复习时能快速地掌握这些重点,并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在进行难题解答的过程中,单凭老师的几句话,那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无法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巧妙使用概念图将知识和思路以图形化的界面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日常的习题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题意构建出简易概念图,提炼题中信息间的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做到活学活用.

四、总结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5

相对而言,生物属于一门偏重于自然科学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需要以学生的感性理解为基础的。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对于自然界具体的生物特征及其一些生活习性却往往缺少最直观的、感性的理解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生物仅仅具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很难继续深入探讨学习。教师要克服这些教学弊端,就必须把抽象的、间接的、微观的知识概念,通过有效转化,能够及时运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展示,使其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里,还需要教师能够吃透教材,善于以教材为点,通过网络搜集资源,灵活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整合,从而让间接的变成直接的,微观的变成直观的。例如,在学习“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时,由于学生对草履虫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草履虫的外形以及它的活动视频,让学生直接感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草履虫形态结构,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放大草履虫外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再用显微镜来观察、对比,从而理解细胞的具体结构。又比如细胞分裂,即便用显微镜观察,学生也很难发现。过去仅仅依靠教材的文字描述来理解,让学生直接背诵理解,这有点形而上学;然而现在却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将细胞分裂过程通过“慢镜头”慢慢呈现,从而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再比如,学习“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这一章节,如果仅仅靠说教,让学生明白这些濒临灭绝动物的现状确实有点困难,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可以使学生了解东北虎、大熊猫等濒临灭绝动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的破坏对这些动物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这样通过演示对比加深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印象,从而唤起他们对大自然、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有效展示,巧用多媒体进行重难点突破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生物的生理功能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依靠传统的讲解说教,教师不仅感到很辛苦,而且还会事倍功半。毕竟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对此理解自然非常困难,甚至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畏难情绪。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利用快捷、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以及具体生动的文字解说,不仅图文并茂,可以使比较复杂的生理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自然也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另外,引进多媒体,通过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乃至情境再现的形式,还可以丰富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组织学生观察“鱼是怎么呼吸的”。如果单靠教师说,或者出示实物,让学生去想象是有点困难,自然理解也就很难到位。这里,教师可以把鱼的呼吸过程制作成动画,可以把鱼的呼吸道的有关位置、具体部位,以及颜色变化等,都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针对重点部分,比如腮,教师还可以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以及具体作用;针对细微部分,比如腮丝,教师可以截取,再次放大,引导学生观察血管,用动画形式表示水的流动方向,空气的行径路线等,甚至还可以用动画展现氧与二氧化碳在腮血管里进行交换的过程。这样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讲解,边思考、边分析,就会明白鱼鳃为啥是红色的,水中的氧是怎样在鱼鳃中进行交换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鱼的呼吸也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光合作用”的教学也是如此。教材是把这一内容分别安排在三个章节里,并且安排了三个实验,分别来说明原料、条件以及产物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难度,让教师便于教、学生便于学,但是如果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则可以一节课完成,并且学生也容易理解。比如,通过“天竺葵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个演示实验就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具体生成物是淀粉,而光则是必须的条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

三、有效呈现,善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化教学

生物学科中,具体的生理进化过程比较缓慢、比较细微,甚至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直观的、具体的。比如,血液的流动、呼吸、细胞的变化等,相对而言,属于微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微观变得宏观,可以让静态缓慢变得动画而直接。因此,教师在整合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也需要精心选择图片,精心选择音乐,甚至还需要设计每张图片的播放形式,从而让整个播放过程与生理过程趋于一致。这样,有效的动态呈现过程,不仅给学生带来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外,教师在选择图片时还需注意图片的科学性,图片线条要清晰、色彩要柔和、比例要大致相当,从而在整体上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美。通过教师精心的准备,推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形象。例如,“血液循环”这一章节的教学。过去,有很多教师喜欢直接讲解,或者干脆让学生进行背诵。虽然也有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又比较抽象,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而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既能清晰呈现整个血液的流动过程和心脏的跳动过程,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出具心脏模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血液先经过那个心室,后流经哪里。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用光点先把“腔”进行强化,接着再强化“瓣膜”。在整个过程中,还可以用血管与腔联系,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强化。教师还可以强化“心脏”,通过多媒体呈现心跳的动画。在具体的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内容进行时间控制。可以边讲解边显示,一来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巩固知识,二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结果显示,利用多媒体教学,85%的学生能够通过回忆画出血液循环图,90%的学生能够具体描述血液循环内容。

四、结语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6

教学过程的展开情况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调控好一节课的关键就是我们的预设要充分,要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预设也不可能滴水不漏,教学时可以故意的做一些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留出时间与空间.如在学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对于教学过程我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准备马铃薯、番茄、合成的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番茄的三张图片,让学生思考第三张图片有可能吗?如果让你去完成这项科学任务,你打算怎么做?在课堂实践中可见,问题一出学生就感到很有趣,兴致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四种方案:异花授粉、基因转移、人工诱变、嫁接,但是在下一步的方案分析中,学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对于每种方案都一一否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一时之间课堂被卡住了,这时我进行了稍微的点拨,能否将两种植物的基因集中在一个植物的细胞中,从而让其发育成植株.学生又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很快就有的同学进行了结论的展示,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们也长舒了一口气.在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尤其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时,更是想尽了办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果———课堂才能精彩生成

生成是预设的结果,只有预设完美了,才能使生成更有广度和深度.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学生对于问题理解的角度是多维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才能构建和谐课堂.

1.生成新思路,让思想与实践共同起飞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时自主的发现,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提高和升华,生成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的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和错误,将其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要善于发现,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将学生的思想、思路、情感作为教学资源合理的运用.这样就能实现新的生成,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时,对于有关“水”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能够理解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现在水这样缺乏,水的作用又这么大,那傣族的泼水节是不是得取消呀.面对这一突然出现的问题,我没有生气,反而好好的表扬了一番.说敢于提出疑问是一种最大的进步,那么我们就深层的认识一下“水”的含义.同学们通过讨论明白了水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我们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刻意回避,那样就会错失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只有经过辨错、改错的过程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生成更丰富.

2.生成新课堂,让教学充满更强的活力

新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相互交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在我们的精心预设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热情,实现有效的生成.并且在对学生的生成进行整理中又能实现更大的生成,让课堂延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实现教育的价值.如在教学《无氧呼吸》时,我利用自制的果酒讲解微生物无氧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依照变魔术的样子,给学生先造成一种神秘感,然后从怀中拿出酒瓶让学生注意观察,我打开了酒瓶盖,能够看出有气体泡沫,我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二氧化碳,可是也有的说只看到了气泡,不知道是什么气体.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怎么知道它是二氧化碳,学生就想到用已学过的方法去检验.这时我说谁想过来尝一尝,大家面面相觑,都有点不敢,我说没事,我常喝,再怎么大胆我也不敢下毒呀.学生一听都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一个男生上来尝了一口,我问什么味道?他说有点甜,有点酸,还有点辣.我说不错,你的味觉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滋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都踊跃举手回答,课堂效果很好.最后我又加了一句:果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一节课中欢快的氛围中圆满的完成了.

三、预设生成相辅相成才完美

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预设”体现的是老师的备课的充分,匠心独运,“生成”展示的是师生互动的智慧.老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预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甚至精细到每一个“起承转合”的环节.无疑这将是一节预设充分的课,但是学生的思维是不可以控制的,学生并没有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继续下去,老师就应该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的程序,这便是“生成”.“生成”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一旦有“生成”,说明学生完全沉浸于生物世界,有着愉悦的求知欲.一堂完整的、高效的课,就应该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走向精彩的生成.所以,“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预设”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生成”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了充分的“预设”,激发合理的“生成”,这才是一节完美的生物课.

四、总结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7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生物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直接进入主题,辅助以生物模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有些学生学习生物是死记硬背的,学生不能亲自参与实验,这严重束缚了学生。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声像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一些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进行的经典实验,如渗透作用,光合作用等,通过动画来演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言实践,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一直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新课改的高中生物新课程与传统生物课程的最大区别是其新颖性、综合性和主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很好地把握这一点。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一节课45分钟,往往教师的讲解占了近三分之二时间,另外三分之一时间学生基本是学生做作业,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时间极少,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教学效率不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时间大大增多,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不同想法,教师利用多媒体加以感情引导,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教学内容,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总结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8

一、情境创设法教学的作用

情景创设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真是环境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当中互相帮助,快乐的学习,通过创设的特定情境,可以有目的性地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情境创设法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情境创设法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从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

二、情境创设法教学的实施

情境创设法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施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即在活动当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实现高效教学。情境创设法的实施要在现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情境创设法一般包括欣赏图片、观看视频、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人物故事和分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情境完美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将情境创设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初中生物课堂。

1、图片创设情境

大自然中的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千姿百态,而往往这些自然界的奇观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激发起人类探索的欲望,所以,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并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在上课之前进行放映或者穿插在课堂教学当中。比如说,在讲解“花的结构”的有关内容时,就可以查找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图片,以独特、另类的花为搜集的重点,例如生长习性怪异的食人花、雌雄同体的两性花小麦、致命的罂粟花、世界上最小的开花植物无根萍、世界上最大的大王花等,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了花的结构,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了高效学习,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2、视频创设情境

要想让创设一个系统性的情境,视频创设情境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切合课本知识点的视频并不容易查找。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力呈高度集中的状态,更有利于学习,所以,要搜集适合的视频是视频创设情境的关键。比如说在讲有关“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更具说服力,更加官方的视频,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系列讲坛都是不错的视频资源,《焦点访谈》一直都是影响力最大的节目,报道的时间更具真实性,所以也就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孔雀石绿、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诸多报道视频当中选取一个事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放映,让学生在视频当中了解食品安全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再现。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生物课堂。

3、人物故事创设情境

生物学史中不少的名人趣事都可以拿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要让学生带着趣味学习。在讲“物种起源”的有关内容时,就一定要讲讲关于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是伟大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从小就对花草、昆虫、鸟兽非常感兴趣,他会观察母鸟孵化小鸟,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他还喜欢做动物标本。他不懈的观察和研究,有了很大的收获,为他提出的“进化论”和“物种起源”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达尔文的故事,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学说,还要让学生学习达尔文善于观察细节,善于总结,大胆推理的精神,探究精神是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通过故事既使学生知道了“物种起源”学说提出的背景,又阐述了生物学习的重要精神,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三、结语

情境创设法是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只有将情境创设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运用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生物史上的名人传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初中的生物课堂充满活力,实现高效教学。

作者:夏青英 单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兴隆九年制学校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使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生物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取丰富的体验,从而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细胞吸水原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比如将蔬菜放置一定时间后,蔬菜会变蔫,为什么在菜叶上撒些水后,蔬菜又变新鲜了?一些家庭自己腌制咸菜时,为什么只放入菜和盐,过段时间还会出现水?通过生活中问题的提出,会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生物教学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二、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物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生物的陌生和抵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生物内容,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生活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生物内容。例如在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树木,为什么秋天杨树、柳树的叶子会落,但是松树不会落叶呢?在学习体温调节的问题时,让学生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体会自己身体系统的变化。通过学生身边事物的引用,让学生不再抵触生物知识,认识到生物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能够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感受生物知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也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生物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生物教学中,运用生物实验加强课本中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在做“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时,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利用放大镜对小肠内表面进行观察,认识到小肠环状的皱襞和细小突起的“小肠绒毛”的不同,从而掌握,因为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小肠内表面积才得到了增加,进而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求学生亲自触摸蚯蚓身体表面,让学生感受到蚯蚓刚毛的存在,更好地理解蚯蚓的刚毛能协助其运动。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补充,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在布置生物作业时,也要注意生活化,让学生脱离题海,能够通过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探究分析对生物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创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有关生物的知识和问题,体会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加强对生活的热爱,养成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生物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学校以及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了解污染的主要现象、出现污染的原因等。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本小组的重点研究内容,例如“噪声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然后让学生将调查结果汇总,编写研究报告。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践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手以及创新、合作等能力。

五、总结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生物教学生活化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生物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生活中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初中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中感受到生物学习的意义,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廖文香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梅仙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创新分析

一、合理组建科学实验小组

合理组建科学实验小组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使绩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小组成员的帮助,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又可以通过给其他成员讲解不断提高自己。其次,把不同背景的学生编为一组,可以让学生通过在一起讨论共同的问题发展人际间交往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同学们情感的支持,这种支持往往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组建科学实验小组时,每个小组的组员控制在4个人左右较为合适。在进行分组时,还需要考查每个组员的特点,如果几个内向的同学分在一组,讨论时会出现没有气氛的状况;而几个活泼的同学分在同一组,则出现各自说各自的现象;如果一组中有学生很活跃,其他同学比较内向,合作探究活动就容易成为个别同学的表演秀。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例如,有的同学很细心,但是动手能力不够强,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但是不够细致。把这样不同能力特征的同学分在一个合作小组中,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学习和交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单单是从课堂管理的角度出发按学生的座位分成小组,科学实验小组的组建要使各小组总体水平保持基本一致。在组建科学实验小组的过程中,小组内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对合作探究的成果都负有责任。明确的分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让小组成员之间相得益彰,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例如,在“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时,小组内成员有同学要负责准备实验材料,火柴、蜡烛、菠菜和广口瓶之类的材料,如果实验材料和用具已经由老师准备好,也需要有同学管理好实验材料和用具;有同学要演示实验,需要动作细致的同学,慢慢地将点燃的蜡烛伸入装有菠菜的广口瓶中;也需要有同学记录实验结果;还需要有同学负责发言交流的,通过发言交流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使小组内成员都能够得到锻炼。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避免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逃避责任,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独立的责任。

二、有选择地使用直观教具

每一种直观教具都有优缺点,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其表现效果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有充分考量,并进行有选择地使用。一方面,教师应善于了解各种教具的特性和作用,每一种教具贮存的生物学信息的直观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决定哪种教具比其他教具更适合,能够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获取信息的习惯,初中生处在小学教育向高中教育过渡的阶段。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整个观察活动过程中,不但能够全面深入的进行观察,而且能够发现成年人也容易忽视的问题。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全面发展。教师有选择的使用直观教育,能够满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例如,生物标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便于观察。水中的生物,通过标本的形式,可以摆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需要在自然界长期观察的对象,如蝌蚪的发育,用标本的形式就可以让学生马上看到它的全部过程,大大缩短观察时间。生物学中的很多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是很难观察的,如光合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生物学实验,运用必要的仪器、器具或药品,使肉眼不易看到的对象或现象直接或间接呈现出来。模型的使用则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看清生物体的结构,生物教学中有些对象太小,不容易使学生迅速而清晰地看清楚其结构。模型则能够将这些生物的结构放大很多倍,迅速地使学生获得有关的观念。教师利用清晰明确的直观教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具

多媒体教学使用投影、幻灯和电视录像进行教学,投影、幻灯和电视录像作为现代化的直观教具,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能通过形、声、色来传授教学信息,增大教学容量,使原本微观、抽象、看不到、摸不着的生理过程被转化为宏观、形象、有趣的运动过程,使原本抽象的和学生难以想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例如,在学生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时”,绿色开花植物由种子发育成,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成幼苗,经过生长、发育直至成熟,从而完成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一过程。多媒体教学给生物教学带来了生机,其优势无可否认。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过多的图片使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过分专注于图片而忽视了他所承载的知识的学习。再者,教师一味依赖多媒体,长期使用将使得学生对于媒体技术的新鲜感和兴奋度不断下降。因此多媒体助学课件必须主次分明,要能为教学服务,能真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要做到文字简洁、图片精美,能够使学生利用多媒体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并且在教学运用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做到讲、看、练有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具进行恰当的使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传统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这一内容,生物简易装置的使用比多媒体效果更好,这些装置具有动态性,能够使学生看清生物体或者其局部的生命活动及其原理。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钟罩代表胸廓,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这样的简易装置比起多媒体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到“膈”位置发生变化时,“肺”的容积发生的变化,增加感性认识。再比如“观察人体的骨骼组成”这一内容,生物模型的使用比起多媒体效果更好,生物模型具有高度的立体感,能够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生物体及其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形态,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人体的骨骼,增强感性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不仅仅只局限于以上三种,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思路,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能更大限度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那么都是成功的方式。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究生物课堂教学思路创新的新方法。

作者:王俊树 李炜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沙墩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实行导入教学做法探析

一、复习阶段的导入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陪同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投入到新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笔者在实行过程中,在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同当时学习不一样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打破原有思维,建立新的思考模式。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原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二、利用生活常识导入教学

初中时期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3~16岁,对于生活、社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并对之有一定的思考。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将生活常识导入引进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挑选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如果例子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们的生活常识导入教学也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恰当的使用生活常识导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微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免疫”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是这样运用生活常识导入法的。首先,我询问同学们如果平时意外被小猫小狗咬了,或者扎了生锈的铁钉需要干什么。学生告诉我,需要去医院打正确的疫苗。我就问学生,为什么需要打疫苗,而且是正确的疫苗呢,不同的疫苗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疑惑的心理期待我的答案,自然我就引入了疫苗的知识,在学生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中。

三、利用相关情景导入教学

笔者认为,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相关的情境,无论是生活中的,还是虚拟的,都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添彩。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食物链的时候,把学生从教室中带出,走到学校的花园中。笔者问学生,花园里的花美不美,学生说美。然后我问学生,那如果有小虫子吃花儿,怎么办呢?有的学生说,没关系,学校里有鸟儿可以把虫子吃掉。笔者紧接着问,既然有鸟儿可以吃虫子,那么这些鸟儿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一环接一环,学生逐渐体会到生物链的内涵。

四、利用实验导入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带领学生做相关实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甄别,选择最能够反应生物这门学科特色的实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细菌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专门培养细菌的房间内,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细菌的产生过程。在这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显微镜,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我们身边的细菌。同学们逐步意识到,原来微观世界如此有趣。

五、利用故事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业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学生学习之余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物探究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巧妙利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当我们在讲解较为生涩的生物知识的时候,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无聊,可以讲述有关这个生物知识的相关故事,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让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够自然的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学习效率自然可以得到保障。例如,当笔者在讲述有关细胞的知识的时候,由于内容枯燥,笔者决定使用故事导入法进行教学。笔者首先和学生分享了发现细胞的相关故事,同学们因为这之中的有趣的情节开怀大笑。在这之后,笔者和同学们分享了不同类别的细胞的区别,然后让学生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快速的掌握了不同细胞的工作职责以及它们具备的特征,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六、利用多媒体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