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4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4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课堂多元化教学分析

一、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生物课程有很多抽象而且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学起来不但没有兴趣,而且效率不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类似基因、染色体、RNA等这样的名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费时费力,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亲子之间样貌相似等这样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词的作用和功能,从而消除陌生感。如,成龙和房祖名长的很像,有人说鼻子像,有人说脸型像,这就是基因遗传的结果。教师通过有型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解读晦涩难懂的生物名词,无形之中缩短了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现象的探索,从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是与生活实践关系密切的学科,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注入式教学则让学生对知识无所适从,成为学习的容器。因此,启发式教学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历经数年而不衰。同时,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启发式教学恰恰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获取生物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植物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探索学生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充足的阳光,符合这三个条件就能使一颗具有生活力的种子萌发,从而逐渐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在整个启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展示上,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热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还能激发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从而争取自己在课堂上更好的表现自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是生物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血液循环的路径总是混淆,影响课程的学习,其中涉及的抽象名词也很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故此,教师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血液循环的路径图,并划分小组进行比拼,从中选出做到最好最快的那一组。首先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和特点对学生划分小组,各自分工明晰,责任到个人,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集中精力的进行各自任务的完成,有的学生完成从左心室出来的路径,有的学生完成从右心室出来的路径,有的学生负责画路径图,有的学生负责检测看是否有遗漏,最后由一名学生做代表进行讲解,完成课程的学习。整个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才能准确的绘制路径图,在绘制的过程中还巩固了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就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限于生活化、启发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还有其它的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探寻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最佳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作者:汤敏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沐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精心准备

教师在组织一场教学之前,会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将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当导学案既易操作又与学生实际相契合,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以学生经验为经验,以学生兴趣为兴趣去进行精心准备,既要突出教材特点,与知识点紧密相连,又要“制造”一些难题,让他们能够主动的“调动”起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深入探究,激活思维。如在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时,就可以结合中国的古诗词对学生实施教学,如让学生先玩一个填诗词的游戏,老师写出上句:春色满园关不住,然后让学生们填下句,当学生们写出一枝红杏出墙来之后,教师从诗词引向生物知识:一枝红杏之所以出墙来,实际上是生物在做“向性运动”,这种运动能够让植物的叶子、茎“跑”到最适合利用光能的地方,让它们能够享受足够的阳光从而完成光合作用。植物之所以会有向光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其内部“生长素”在发挥作用。生长素在一定浓度下能够让植物细胞生长伸长加快,它在单侧光线条件下,背光部分公布的多于向光部分,所以茎才会向着有光源的方向伸长或者弯曲。而我们通常说的俗语“向阳石榴红胜火,背荫李子酸酸掉颚”,恰恰就证明了植物的果实其口感、品质均于光照有关。从古诗、俗语引申到生物知识的教学设计,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以他们感兴趣且认可的形式准备课堂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2合理组织

生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首位,教师在做过精心准备之后,就应该由台前转为“幕后”,将学习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展示成果的过程、合作的过程以及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让他们进入到一种自主学习状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新知,从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并以此为驱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在让学生们认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时,教师可以选择“蚕”这个学生们都熟悉的昆虫作为代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养蚕,并搜集与蚕相关的信息。进入课堂学习后,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讲述自己养蚕的经历与体会,并让他们尝试对蚕的生活史进行排序。然后将蚕生活史标本发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边回忆、边观察蚕在生长过程中每个阶段表现出的特点,并以表格形式表示出来,帮助他们整理归纳其“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个生物发育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深入理解。在学生完全理解之后,让他们带着“蚕与蝗虫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史?”这样的问题看已经准备好的幻灯片,当他们将两者发育与生殖的异同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启发他们从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特点中认识“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这样的课堂组织,无论是旧知的启发,还是新知的发现,以及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都会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得到不一样的理解,而当他们凭借自己之力“窥探”到生物的“秘密”时,一种发现的乐趣会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

3科学点评

很多教师不注重进行课堂点评,即使点评也是简单的几句话,用“好”或者“不好”。“可以”或者“不可以”敷衍塞责。殊不知,科学的点评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可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生物学科的“生活化”特征非常显著,让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巧妙的点拨评价,引导学生将知识用于生活,再从运用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中的“盲点”,是生本理念在生物课堂最具体、最有效的落实。如在学生学完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后,在学生对其转化关系进行陈述后,询问他们是否对“牛吃草却能够挤出奶”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在他们了解了酵母菌新陈代谢类型后,让他们对黄油如何制作的过程、步骤进行讲解,并引导他们对酵母菌代谢方式进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以练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测,如每节课后以“抢答”方式出一到五个当堂练习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决,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追求课堂的有效乃至高效,同样需要每个生物教育者去认真雕琢。教师只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科学评价,就会与学生共建一个和谐而高效的生物课堂,实现双方成长与发展的“共赢”。

作者:顾善军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教学实施

一、开展互动游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游戏”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名词,尤其是中学生对游戏活动没有任何抵抗力。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害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一种行为。但事实并非如此,游戏活动的开展,表面上好像是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消耗、一种浪费,但实际上收到的教学效果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以激活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知识内容时,教师摒弃以往“灌输”的授课模式,而是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中探究这些生物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记忆。师:现在请几名学生一起上前完成一个游戏,这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一种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你们要根据你们被设定的生物种类进行捕食、逃避。现在,请分别扮演:小草、老鼠、老鹰、狼、鹿、蛇。其他学生也要动脑筋思考他们之间的捕食关系,监督他们游戏完成的是否正确。在教师说完要求后,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进入互动游戏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游戏,都很认真地思考教师设置的这些生物所生成的食物链以及相应的食物网。游戏中扮演鹿的既要想办法吃到草,又要想办法躲避狼。学生在互动游戏中都表现的异常积极。案例中,教师以“互动游戏”的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二、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生物教学中教师适当的“独白”能够起到指点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但是如果整节课的“教师独白”,难免会造成生物课堂的单调,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这一课堂现象,不能再“称霸”整个生物课堂。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需要与其进行适当的互动。其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对话互动,以对话的方式推进师生双方敞开心扉,进而相互吸引、相互接纳,让师生在精神层面得以相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存在的传染病的种类多种多样,那你们都知道哪些传染病呢?生1:我们经常得的流感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生2:还有肝炎、肺结核、艾滋病。师:你们真棒!你们竟然知道这么多传染病,这些传染病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流行起来吗?你们所说的传染病是怎样被流行起来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主动查阅资料。有学生在找到答案后,很兴奋地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生3:我通过查阅生物课本,我了解到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师:你探究的结果非常正确!继续努力。案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进行对话,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由此可见,师生对话,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生物。

三、开展合作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生物相较于其它学科,内容较为复杂,而且综合性很强。如果教师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味地实行“一言堂”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云里雾里”。因此,教师必须创新,需要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以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互动,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时机、共同学习的机会,以增强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促进全体学生有效参与。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时,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师:同学们,请自由结组,共同合作探究这种气体物质真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时,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和空间,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安排任务后,学生开始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相互发表自己的建议。生1:我们可以先假设,然后再验证,假设光合作用中这种气体必不可少。生2:我同意,NaOH溶液能够消耗,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物质,做一个对比实验,一个没有这种气体的植物光合作用实验,一个有这种气体。案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互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还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大有裨益。

四、结语

总之,互动教学对实现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断结合教学实践,更新、改进教法,以实现互动教学的最大效益。

作者:徐中华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学校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生命教育探索

1国内外生命教育现状

1.1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

香港中学中,除了有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课程外,政府于2008年建设了一个以宣扬关爱与和谐,建立社会正面价值观及使命感,并传扬爱护大自然的讯息“诺亚方舟主题公园”。其中“方舟生命教育馆”是全港首间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创新互动教育场所,通过独有、互动、创新的活动及场馆设计,让参加者亲身体验及反思生命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帮助学生建立正面、乐观及积极的人生目标,着重活动简介、体验及事后讲解3个环节。体验活动中的“感棺”之旅,尤为特别,目前暂时未对外开放,只供体验学习活动使用。在死亡前面,人们存有猜忌、不安、恐惧,“感棺”之旅会带领思考死亡真正的意义,让人类进一步探索死亡,学懂活着。

1.2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现状

2004年以后,中国大陆一些省市地区开展了地区性的生命教育。2004年辽宁省下发《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上海颁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率先在全市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命教育。2005年,青岛中小学也开设了相应的生命教育课。其他地区的学校依然缺乏系统和相关的教育。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教育界极大的警示,从安全教育的缺乏到面对死亡灾难,学生的心理建设都极其缺失。生命教育随着灾后的重建和由此引起的反思应运而生,对青少年进行适时恰当的生命教育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

2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维度设计

2.1认知层面(A)

以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认知层面教育目标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围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设计的10个专题,展开生物教学活动。①科学探究;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③生物与环境;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⑤生物圈中的人;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⑦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⑧生物的多样性;⑨生物技术;⑩健康地生活。在这10个专题中,第②、④~⑥分别从认识生命开始,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结构基础;认识人类活动最密切的绿色植物;认识自己;认识人类的朋友即各种动物。4个专题学习结合生命教育目标,重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并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基石。

2.2技能层面(B)

在《标准》中⑨和⑩专题的教学中,侧重联系实际。例如学习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发酵”后,学生学会制作酒酿。其拓展活动辅以“酸奶制作”,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选择健康饮食。在⑩专题健康的生活中,学习急救常识,模拟遇到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等突发情况下,实践人工呼吸的几种方法,将健康知识、安全教育与生存教育相结合。如果说认知层面停留在“学”,技能层面是让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去“做”,完善基本的生存技能。

2.3情感层面(C)

③、⑦、⑧专题的授课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和人类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生命之美”,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情、珍爱之心。生命教育同时是一种道德教育、一种和谐教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情景有意识的强化“生命教育”这个主题,并把握这条主线,在情感层面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例如:一句话的思考“你眼中今年的第一抹绿,出现在何时?“”地铁建设时梧桐等行道树被移走,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之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协调?”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命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建立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平等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3.1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内容渗透

围绕《标准》中的10个专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侧重的设计了6个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题,结合生物的课堂教学实践生命教育,完成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标。

(1)一花一世界。

初一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后,很快就进入“生物圈的绿色植物”这一专题的学习。学习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知识。教学中教师将事先购买的各种花卉种子(南瓜、凤仙花、圣女果、万寿菊等易于培养的种子),分发至各个小组。小组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种子萌发的条件”知识和进一步搜集整理的资料,在3月初春时候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中小组观察、记录、拍照,在6月完成实践活动小结,并进行讨论,每位学生写下培养过程中记忆最深的感受。从小小一粒种子到小苗直至开花,学生们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作品。植物每天的点点变化都给学生带来惊喜。在学期结束时,许多种子已经成为成熟的植株。学生欣喜并惊叹着生命的力量。总之,教师把握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历程和欣赏生命的和谐之美,在完成生物教学的同时,达成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生命教育目标。

(2)安排科学的饮食。

七年级教材“人体消化道”中,联系实际生活,安排了“设计一日健康食谱”的内容,目的是指导学生健康饮食。教学中,笔者把教材中内容和当下发生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将“塑化剂加入食品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分组专题研究,通过资料搜集过滤和讨论,进行小型的汇报交流。学生对这些实际的问题,抱有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得到的结论,往往要比家长和教师的说教更有效率。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保留沿用这些专题的讨论。安排科学的饮食体现了生命教育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

(3)学会健康的生活。

“健康的生活”涉及领域广泛,贯穿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生物教学中。教师结合生命教育的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了解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几类疾病的治病原因及人类对策。通过对各种疾病特点的学习,渗透“关爱,平等”的理念。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会中受到歧视,HIV病毒携带者所受歧视更加严重,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科学知识了解片面造成的。其次,使学生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看影片《中国禁毒史》,阅读《醉酒驾车的量刑》等多种手段进行,完成生命教育中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4)把握青春的律动。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青春期教学中,学生们好奇又羞涩的心思写在脸上。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念学习科学知识,认识自己,也是珍爱自己的第一步,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度过这个生理心理巨变的时期,用所学知识形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男生,女生从青春期后,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不同?你觉得应该如何得体,有风度地和异性同学沟通?……教师引导学生直面内心的好奇,注意在沟通交流中,不能背离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的几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能真正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长达10个月的孕育,新生命才得诞生,直至可以健康地坐在课堂中学习。这期间犹如一部历险记,学生在惊叹的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在生活中也许遇到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困难重重,可是这一切困难比之生命的诞生,只能是生活中难以承受之重,绝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这一专题中,生命教育定位于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

(5)掌握生存的技能。

汶川地震中,那些惨烈的画面仿佛还在眼前。在日本的中小学中,灾害中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我国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程中,安排了相关内容,教师结合实际,将地震、溺水、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灾害或紧急时刻中的安全教育,从说教转变为实践操作练习,效果则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必须的生存技能是生命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个专题的设计就是为了达成生命教育中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而生物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模拟情景,学生更多是游戏心态,而不是当作技能的训练是生命教育该专题的遗憾。

(6)敬畏神圣的生命。

“生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时至今日也未完全有统一的答案。首先,教师布置学生搜集关于生命起源学说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从我国古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西方的上帝创造世间一切圣灵;现代生命起源学说中大多数科学家认可的“化学起源说”和非主流的“宇宙物质说”等,通过汇报交流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生物在进化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现存生物类群都是经历了残酷生存斗争和长期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强调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也是这一专题希望达成的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3.2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方法实施

将有效资源整合生命教育中,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可以采取以下5种方式:(1)参观。在不同季节参观学校内部及周边的自然资源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生命之美。(2)调查。学习健康生活时,安排学生就“家庭有无色盲、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和特点”进行调查。(3)探究。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是最先学习的模块,在学习了科学探究方法后,这一学习方法的应用体现在各个专题中,特别是专题二和专题六。(4)实验。实验是生物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例如“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淀粉的消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应用在专题一、专题二和专题三中都有很好的效果。(5)角色扮演。在专题五生存技能的实践与练习中得到应用。

4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生命教育这条主线,力图贯穿渗透与初中的生物教学中,促成学生珍惜生命的健康教育和尊重生命的品格教育。但是在目前的生物教学中,直面生命的死亡教育难以找到理论支撑,就这一话题的讨论和展开也缺少合适的切入点。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则很重视青少年的生死教育,并把它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环节。生死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生命的重量,树立积极的生命观,这一部分的缺失不得不说是目前教学中令人遗憾之处。泰戈尔曾说教育应把生命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生物教学的描述为“达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情感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标准》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相似的3个维度教育层次,旨在将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学生首先要尊重,珍惜自己的生命,其次再谈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让教师成为“心灵捕手”,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捕捉生命之美,进而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开掘生命能量,化解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邢蓉 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