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学习材料范例

国语学习材料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1

实验教学是材料学科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在各大高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旨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工程教育背景下高校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教学的主要问题,并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本出发点,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构建与工程教育接轨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搭建多功能实验教学平台等多方面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材料学科;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开放实验;实验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材料学科发展迅猛,社会对材料领域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因此对高等教育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样的理工科传统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合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教育者们的关注。因此,为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能为我国材料技术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创造性人才任务重大。

1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理工科传统专业,它要求有直观的工程专业知识及背景。目前,材料学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种植等各个领域[1]。一般来说,学生在进行材料专业实验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因为面临一些新设备或新的方法技术,很容易陷入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的困境。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进行材料研究、材料制备和材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基本能力。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均取决于理论教学内容及其进度,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缺点在于使各个实验项目之间相对独立,且每个实验项目内容单一,难以融会贯通。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使教育者们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如何操作仪器设备。此外,传统的实验项目类型多为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内容和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更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因此不能有效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思考,进一步实施实验教学改革。

2实验教学改革建议和探索

2.1教学模式推陈出新

传统实验教学是依附于理论课程,大多数的实验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也常常出现重复、陈旧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极大限制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式探讨、案例式分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为学生设置问题,以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参与解决实际问题[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这一教学模式贯彻实施。改善传统中单调、陈旧的授课模式,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积极讨论来完成实验课程的操作学习,并通过具体项目的完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是问题的能力。如此方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同时相应地要求紧抓实验室安全教育,改善实验室管理。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开放式教学取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等方面实行开放化,使实验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被动填鸭式”向学生“主动探索式”转变。在对实验课进行改革、独立设课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同时,引入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与门禁管理系统相结合,共同对开放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实验教学采用网上预习—审核通过—预约实验—按时实验—网络评分的方式实施开放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实验室相当多的仪器与高温、高压、重力、粉尘、化学品有关,开放运行风险较大[3-4],开放实验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仪器安全隐患,在缺乏老师监管的情况下,学生面对危险情况可能不知如何应对。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索新型体制下实验室监管模式应成为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头等大事,为此我院对实验室的使用与管理,也同时进行了相应改革,制定了一系列与开放实验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并将这些制度做成规程牌上墙。另外,每年对新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从而得以在实现开放实验的同时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仪器不被损坏。

2.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与工程教育接轨的教学体系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背景下,实验课程设置应进行统一规划,按照课程内容分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等类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于实验内容设置,尽量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5]。综合实验项目由指导教师提供可选项目或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并要求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查阅实验步骤和所需要的仪器,以此为依据提出实验申请,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实验室提供实验场地及实验仪器,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就业去向选择实验模块,然后选择该模块中的某个实验项目,通过这类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材料专业前沿动态、热点内容及创新方法和技术[6]。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应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就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实验内容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能力真正得到培养。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我院借助省级、部级创新性科研训练项目,以及福州大学设置的校级创新性科研训练项目,不断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进一步拓展学生探究未知空间的能力。我院向本科生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些项目一般是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把科研课题中的部分科研项目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以科研的模式完成实验课程的内容[7]。通过本科生科研训练类项目等方式,由科研一线的教师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中部分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和寻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最新的、较为前沿的研究项目。通过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我院大型仪器设备包括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同步热分析仪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对全院及全校本科生开放,用于支持大学生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大三以上学生即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师指导其进行相关的学习与研究,边学边用,活学活用。通过科研项目训练,整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产品开发意识和能力,培养综合性的工程素质。通过这些大型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引入与开放,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我们的仪器分析不再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接触并使用这些仪器设备,有利于日后进入企业的顺利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到生产车间或工程一线学习和现场实践,才能够对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深入、系统、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才具备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条件。

2.3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科研素养,材料专业的实验教学更是如此。根据实验类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性的实验可以采用比较传统的实验仪器设备,使学生能够直接看见仪器的内部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更有助于学生对验证性试验的认知,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对于综合性实验,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由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放性相对差一些,但应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仪器工作原理,同时可以配备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教学[8]。当今信息发达,技术先进,互联网和多媒体已深入到各行各业。材料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辅助引入教学。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图像等软件工具制备出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课件;制备出动态化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演示流程图或动画;利用实验教学录像、网上课堂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还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了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所有实验项目的查询,在实验前预习实验大纲、指导书,并通过观看实验录像,了解仪器的构造、实验原理、材料的制备过程和实验操作步骤[9]。除以上方法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可适当提高实验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同时可以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起学生的重视。如实行单独实验考核,制定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实验成绩可由课前预习报告、实验过程表现、实验总结报告等各部分成绩组成,并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各部分比重。而针对综合实验考核,其重点在于检查学生实验方案的确定及材料、仪器等的合理选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2.4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有效协同,构建多功能实验教学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科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背景下,更为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模拟工业生产的工程实践环境,建立校内实践教学与工程创新的仿真工程实践场地;另一方面与企业协商并签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直接将企业或企业的某些车间作为学生的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地。学院鼓励各位教师立足自身特色,积极联系合作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一方面积极配合企业共同建立各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构建以企业为基地的工程人才现场实习平台;另一方面,拓展校内创新实践平台的外延,吸引企业共建工程人才培养的模拟实践环境[10]。由于创新实践平台与企业密切合作,在模拟实际的仿真环境中,可以很好地解决大规模的学生实践问题,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除了与相关制造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的科研平台以外,还主动与企业联系,建立了校外企业的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车间作为其专业实习场所,同时将实习期间表现较好的学生纳入招聘人才的优先考虑人选。而学院除了为企业提供了人才之外,还可借助教师们的科研经验,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谓互惠互利,良性循环。

3结束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指导思想,需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步伐,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这也是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材料专业实验教学因其在工科专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本篇根据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经验为例,着重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以及多功能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方面提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改革建议。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摈弃传统旧观念,大胆尝试创新,树立新思想,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使实验教学发挥其最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爱动手、勤动脑、好钻研、喜创新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胡茂良.以材料学专业为例浅析高校课堂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4(1):34-36.

[2]孙君,程丝,王新波,等.“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75-76,143.

[3]杨延梅,杨清伟,周富春.高等学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2(2):6-7.

[4]刘丽,易锋,任呈强,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开放式实验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164-165,174.

[5]何峰,谢峻林,金明芳,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2):116-120.

[6]史晓萍,孟君晟,唐凤丽,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5(1):19-20.

[7]张桂霞,刘素花,冯钠,等.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40-41,75.

[8]李书权,严干贵,赵钰婷.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25(3):55-58.

[9]宋春红,赵丽妍.建筑材料参与型演示实验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2,64(9):116-119.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有意义学习;训练方法

一、有意义学习的理论综述

有意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David.P.Ausubel)在反思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的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的一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人为的或任意强加的,而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并非字面的,而是建立在逻辑关系基础上的内在联系。奥苏泊尔认为只有这种联系建立起来了,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他认为有意义学习必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学习材料本身需具有逻辑意义,即学习材料的内容是有规律可循而不是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乱码。因此教师在选取听力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内部结构,即材料的层次划分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有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关键词(如序数词和关联词)等。二是学习者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学生要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细心地观察和归纳其中的规律,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知识。三是学生的认知系统中需要具有能够和新知识建立联系的旧知识。这是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的认知系统中没有能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的旧知识或适当的观念的话,那么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也就无从谈起了。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无法理解“friendship”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friend与friendship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friendship,但是如果学生连friend都不认识,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

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存的问题

第一,听力训练的时间不够。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把重心放在了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而听力的训练时间不够多。一是相对于词汇、语法、阅读等来说,听力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练习,而且效果不够显著;二是英语的教学时间有限,时间紧任务重。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不得不更加重视词汇、语法、阅读等板块,对于听力这种耗时多,见效慢且分值少的“硬骨头”甚至采取半放任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传统听力课堂的枯燥早就使他们对听力训练避之不及,很少有人会在课后抽出时间进行听力训练。第二,学生的听力技能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语音基础不牢,发音不准,无法辨识发音相近的单词,例如:在听到“Heisfull”时,脑中可能反应的是“Heisfool”。二是语音知识的了解(如连读、弱读、省略、失爆等)。第三,听力对物质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首先,听力需要精选材料,即材料既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又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听力水平,因此听力材料的选择是一大难题。其次,听力需要录音机、耳机、多媒体等设备的支持(而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则不需要)。再次,听力从来都不是一项单独的技能,它和口语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练习听的过程中必定要辅以说,但是每个学生的口语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口语练习并不适合齐读,因此在课堂环境下难以实施。

三、有意义学习指导下的听力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光掌握先进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第一步,就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做一下简介,告诉学生们这则材料是关于在伦敦周末行程的一些建议,并引导学生阅读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猜测,激发他们的听力练习欲望,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入听力练习。因为有意义的学习发生的条件之一是学习者本身要具有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心性或倾向,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第二步,听力练习结束后,教师要在大屏幕上放出听力文本,让学生们找出没有听懂的地方,并分析没有听懂的原因,然后带领学生阅读文本,逐句翻译,读懂全文大意,并给学生时间对听不懂的地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听懂。前新东方名师、有道考神创建者赵建昆老师,有着数十年的听力教学经验,曾经在课上说过:“我们至多能够听懂我们读懂的句子。”这句话深刻体现了有意义学习的内涵,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必须有能够和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适当观念,这是理解并接受新知识的前提。那些难以读懂的句子是不可理解性输入,对学生听力的提高不会有帮助。而阅读文本目的是在学生脑中建立相关的知识或观念,为以后有意义的听力打下基础。第三步,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全文的语音现象和划分意群。上文提到,学生听力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基础不牢靠,二是对于语音知识不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语音现象。另外意群的划分对于听懂英语也很重要,意群和意群之间会有短暂的停顿,这使学生很容易掌握句中的主次信息,听起来更加轻松。如果学生不懂得划分意群,则会在听力中更加吃力。第四步,以意群为单位跟着录音一段一段地朗读,注意停顿和语音语调等,由慢至快。有道考神联合创始人欧阳萍老师称此步骤为“echo”,就是随声附和的意思。众所周知,听力和口语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能割裂。听力不仅与耳朵有关,更是眼,嘴,脑等器官协作,是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所以学生将材料读得越标准,听得也会越清晰。第五步,移除文本材料,再次进行裸听。有了上述几步的铺垫,学生再次进行听力相比于之前有了极大的进步,大多数学生表示听懂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建立听力上的自信和愉快的体验感,为以后的听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听力练习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它和背单词是同样的道理。没有见过的单词学生一定是不认识的,但是在背过之后,再见到就会加深印象。单词出现的频率越多,也就会越熟悉;听力也是这样。对于之前不熟悉或不能辨别的音,再遇到时要将其读熟、听熟,这样在以后听到时才能听懂。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听力训练来构建自己的听力词汇系统,系统越完善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就越高,这个过程也正是听力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贾文军.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任艳艳.朗读对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宋芝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有效策略探微[J].教学理论,2019(2).

[4]雷玉琴.浅谈高中英语听力训练[J].读与写杂志,2019,16(2).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3

本实验通过比较人脑语言磁共振功能成像差异,观察英汉双语者在进行语义加工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区的异同,了解相应皮质活动中枢的分布及双侧大脑半球的工作模式,研究人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及脑语言功能区的激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

母语化教学;二语习得期;视听教学法

一、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

本实验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母语为英语的6位外教(汉语为第二外语)和母语为汉语但从小学习英语的6位幼儿(6~12岁的英语学习优秀者);英语学习效果优秀的6位大学生和英语学习效果差的6位大学生(12位大学生均为母语是汉语、英语为第二外语、非英语专业的中国人),详尽地对比研究24位双语者(均为身心健康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差异。

1.实验设计。

本实验首先采用视觉刺激模式,然后采用听视觉综合刺激模式进行实验。

2.实验设备。

本实验采用3201医院的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全新、高速、高清晰,目前国际领先的GE最新一代HDXT3.0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剖像扫描时使用T1加权的快速旋转回波(SE)脉冲序列(TR=447ms,TIE=15ms.FlipAngle=90°,FOV=220×220,Matrix=256×256)采集解剖像,解剖像提供全脑高分辨率的功能成像。

3.数据处理。

脑成像数据的分析和显示采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功能神经成像分析软件。本实验采用AINI(AnalysisoffunctionalNeuroimage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反积卷进行个人数据处理,用方差分析处理被试数据,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4.实验结果。

本实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以下三大成果:

1)幼儿学习英语者与母语为英语的外教受到英语刺激时脑激活区相似,左侧颞区和右侧颞区均被激活,说明了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母语化教学方式可以从小激活孩子的特殊脑语言区,从小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会影响孩子一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母语化熏陶会使孩子学习英语就像学习母语一样简单、轻松。[1]

2)受试者在受到英语听视觉综合刺激时,脑激活区的激活强度比受到视觉刺激时高,说明通过听视觉综合刺激可以更快地激活特定脑语言区,重建语言神经中枢;应用到语言教学中,说明听视觉综合编码比视觉编码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

3)受试者在受到简单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刺激时,脑激活区的激活强度比受到生僻的、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英语刺激时高,说明专业英语学习材料比文学或综合英语学习材料更能激起学生的语言兴趣和学习动力,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

二、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研究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用脑语言功能区成像实验的方法,科学、实证地研究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1.重视二语习得关键期,大学英语教育和中小学英语教育相结合。

本实验的第一大发现告诉我们:幼儿学习英语者与母语为英语的外教受到英语刺激时脑激活区相似,又一次验证了幼儿学习第二外语的关键期是存在的。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问题,人们的共同疑问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好?一些人认为越早越好,影像报告表明学习开始得越晚,学习越困难,特别在语音和语法方面。一些研究已证实了第二语言学习有敏感期或关键期的存在。[2]在敏感期中,负责该项学习过程的一个或一些脑区有可能被进行最有效的修改,在此敏感期以后,接受有关的教育或经历一些实践活动,学习仍然可以进行,但影像报告发现,培训可以影响并激活被试者大脑皮层的一些区域,但大脑却用不同的而且是接受能力较差的方式去处理这些信息。如当学习者的年龄小于13岁时,只有他的左半脑参与英语学习;但当学习者长大以后,在此类学习过程中,双侧脑区都会被激活。在掌握语法方面,用双侧脑区进行学习者要比仅用左半脑的学习者困难。因此,对于小孩,学习语言,越早越好。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城市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地方城市还没有这个条件,但基本上全国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包括农村地区),这对孩子的大学专业英语学习非常有帮助,但是目前我国地方二线或者三线城市大学和中小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这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另一大问题,这也是产生重复劳动,挫伤学生积极性,英语教育费时低效的原因之一。首先,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协调各级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评估。其次,由于各地区和各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不同,但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时,往往与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如果学校为了照顾程度低的学生,课程设置从低起点开始,这就造成了低层次教育的重复,所以不应该让程度高的学生和程度低的学生接受同层次的教学,应该通过考试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语言教育。目前,一些地区正在开展大、中、小学“英语一条龙”的实验,地方高校也可以尝试实施大、中、小学统一连贯的教学方案,通过宏观调控来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

2.采用视听教学法和视听教材。

本实验的第二大发现告诉我们:听视觉综合编码比单一的视觉编码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从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来看,大脑左半球主要控制语言听说、数理分析活动等逻辑思维,右半球主要控制视觉、空间等形象思维。语言和形象同时作用于大脑,可以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者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加速实现不经母语和外语书面文字为中介,直接建立第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培养学习者用第二语言思维的能力,这样就无需再通过第一语言进行译码和编码,从而加快学习的速度,并提高学习的效率。视听教学法的普及需要视听教材,视听教材是指在以视听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的语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配有相关音像材料的教学材料。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匮乏,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是以单一的视觉编码输入为主,主要采用读写教学法,直接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后果。因此,地方高校应克服种种困难,向中国大城市各高校学习,采用视听教学法和视听教材,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3.为非英语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本实验的第三大发现告诉我们:专业英语学习材料比文学或综合英语学习材料更能激起学生的语言兴趣和学习动力,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目前,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设置和学生的专业无关,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在中小学学了十几年的综合英语,上了大学还是重复学习综合英语,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没有实用价值,他们认为与其把时间花在学了又忘、毕业又用不上的废旧知识上,还不如把自己的专业学精,直接导致了不想学、厌学的学习态度。目前就业市场上,对工具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已明显下降;创新型复合人才将逐步主导市场需求,职场变化要求学生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还要具备自己专业相关的外语技能,而且比较实用的专业英语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国外前沿的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对于专业技术学习和研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此,教育部提出在高校用英语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一定比例专业课程的宏伟目标,目前不少重点院校和具备条件的一般院校均开设了专业英语课,地方高校也应借鉴。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是指开设与英语相融合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课程,例如: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英语、为商务专业学生开设商务英语,为旅游专业学生开设旅游英语等。课程设置不在于开设了多少门课,而在于课程内涵的优化。专业英语课程不仅传授语言知识,而且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要做到语言训练与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

三、结语

本实验的研究发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富有成效,必须首先纠正传统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教材,教育科学的学生。这一切需要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高等院校的资金支持、全体教师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作者:陆娟 朱林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航工业三二零一医院神经外科

【参考文献】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口语现状;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小循环

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日常交际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据美国语言教育家里弗斯(W.M.Rivers)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日常交际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上述数据,也是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方向自1999年以来,从“读写先行”向“听说先行”转变的理论基础之一。尽管我国近些年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有意无意地引导英语教育转向“听说先行”,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据《雅思白皮书》的结论,“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在2012年-2016年的5年间在各项英语技能上均有小幅提升。其中,学术类考生听力成绩提升较明显(提升了一个分数梯队*),而口语成绩提升最小;培训类考生的写作成绩提升了一个分数梯队,但口语成绩不升反降。”从该结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口语已经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分析这一难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进行梳理。

1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的问题,多位专家学者都做过论述,其中张晖,刘彦峰,赵凌通过转写,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34名英专学生100mins的语料,得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交际能力薄弱”的实证结论,虽然该调查的对象是高师的英专生,但是对于所有英语专业同学具有普遍性。事实上,关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问题,杨立民,刘枫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口语》的《序言》部分对此有过精辟论述,即“‘不敢说’‘不想说’‘没话说’‘不会说’一直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笔者将“没话说”改为“不能说”,沿用该教材《序言》的提法,认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现状基本包含在这“四不”之中:①不敢说:不敢说的本质是心理因素,学习观念,学习态度都是影响因素,其根本在于基础不够扎实;②不想说:不想说影响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心理,性格,基础不扎实等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③不能说:不能说即学生缺乏说的能力,如基础不扎实,输入量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张晖等人的研究成果就表明,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6分钟的口语测试中,语法错误68处,流利性错误308处;④不会说:不会说的问题起码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语音问题;二是基础问题,张晖等人的研究成果显示,该校外院学生语音错误46处;基础问题成因复杂,但是在多数学者相关主题的研究中,无一不提到这个问题,可见此问题是专家学者的共识。

2“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理论

2.1输入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著名的二语习得“五大假说”:①习得-学得假说;②自然顺序假说;③监控假说;④输入假说;⑤情感过滤假说;因为多数学者对克拉申的“五大假说”较为熟悉,本文着重论述“输入假说”:“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本人比较看重的假说,他认为人类“习得”语言的基本方式是“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所“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在现有水平下“可理解的”,语言材料难度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即i+1的难度。“可理解性输入”有四个特点:①可理解性:指输入材料内容,意义的可理解性,材料难度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理解水平;②既有趣又相关:语言材料对学习者本人来说是有趣的,且与学习者本人相关;③非语法程序安排:学习材料不宜通过语法教学的方式教给学生,而应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能力;④足够的输入量:语言习得是在大量,丰富,正确的语言输入中完成的。

2.2输出假说

Swain在1985年为质疑克拉申的“语言输出只是语言习得结果”这一观点提出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假说。Swain认为,仅有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语法表达等准确性方面达到本族语语言者的水平。Swain认为,输出可以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度,同时具有注意/触发,假设检验,元语言反思功能。

2.3二语习得环节的Grass模式

Grass的二语习得环节包括:被感知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吸收,整合和输出。Grass的二语习得环节,把输入和输出放在二语习得这样一个系统来考量,这对我们口语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3英语口语课堂输入输出小循环的创建

3.1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发

(1)输入是输出的第一前提:不管是克拉申的理论还是Grass的二语习得环节,无不强调可理解的输入的重要性,因此,输入在二语习得中至关重要,是输出的第一前提,没有输入,学生不可能进行口语写作等输出。(2)足量,正确的输入是输出的保障:仅仅有可理解的输入无疑是不足的,克拉申就明确提出,输入材料必须是i+1难度,且需足量而正确。(3)输出对语言学习具有检测,促进作用:Swain的输出假设启发我们,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语言输出来检验自己对目的语的假设,遇到问题时可以使用语言知识使目的语内化,促进学习者口语的流利度,准确度。(4)口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口语学习像英语学习的其他环节一样,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割裂开来。“屋漏在下,治之在上”,学习者的口语问题只是表象,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解决。

3.2英语口语课堂现状

据笔者多年英语口语课教学经验,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课堂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前期输入不足,过分强调输出:多数英语口语教师,包括外教,将口语课视为纯粹的交流课,交际课,活动课,教学完全脱离教材,将口语课完全作为学生的“输出课”,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口语是英语学习的输出环节,多数口语教师在没有引导,督促输入相关话题材料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学生输出相关话题,这无疑是不符合二语习得和教学规律的。(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设计:多数英语口语教师,课堂上仅有问答,讨论,编剧表演这几种常见的口语教学方式,且这些教学方式侧重点全在输出而非输入,并未完全兼顾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此类学生长久下来易产生厌烦,畏难情绪,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缺乏有效的督促———反馈机制,教学,学习效果难以监控:上述的口语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未能将输入———输出连接起来,仅靠学生在其他课上获取的语言材料输入,未必能满足口语课的话题需要,背景知识储备需要,且仅仅靠问答,讨论,编剧表演等结果导向,缺乏督促———反馈机制,不能较快提高教学效果。

3.3英语口语课堂输入输出小循环的创建

基于上述问题,有没有可能在课堂上建立“输入———输出”这样的小循环呢?这样就可以在保障学生进行输入的最短时间内进行输出,保证了输入输出小循环的实现,具体应当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1)强化输入环节,督促学生输入:对输入环节的强化可以分为课前强化和课上强化两种,课前强化即教师需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听力,阅读材料的学习,并在课堂上予以检查,打分,通过这种方式,倒逼学生输入;课上强化即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1-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对相关阅读材料的听力,阅读的输入,学生输入完成后,教师应当通过要求学生复述,总结等方式对输入内容进行检查,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实现高效输入。(2)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在输入的前提下开展口语活动:口语课的教学方式绝不仅限于问答,复述,总结等基础性的口语活动,还包括“对子练习,小组讨论,大组汇报,复述,表演,游戏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不管各种活动,都应当明确口语课的一个基本原则“口语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在课堂自己讲英语,而不是听教师讲英语”,也就是说,学生才是输出的主体,教师对口语教学活动,应该起到“策划,组织,指导,监督和评估作用”。因此,不管怎样的口语活动,都应当围绕这样的原则开展。(3)增加督促机制,强化监控与反馈:多数学生无效,低效输入的重大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督促,监控和反馈机制。在“督促-监控-反馈”机制中,最有效的是通过强制“输出”来倒逼“输入”,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点名,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回答与输入材料内容有关的问题,复述输入材料的主要内容,总结输入材料的主要观点等。口语基础学习者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高水平的输出,教师可以采用“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写促说”“以考促说”等方式促使学生开口,这样既顾及了“输入环节”,又在短时间内突出“输出环节”,将语言学习的各个模块串联起来,无疑会增强口语教学的效果。下面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口语教程2》Unit3的CONVERSATION部分的ModelDialogue模块,来说明“输入输出小循环的创建”。上述口语课的教学步骤,兼顾了输入和输出,并且尽量平衡了输入和输出的用时,在14分钟的时间内,即实现了“输入与输出”这样一个小循环,以输入材料为核心,反复学习讲授有关文本,短时间内实现输出,在口语课实践过程中收到良好的反响,受到学生好评。多位学生反馈口语课有了学习的中心和重心,有了可以模仿的原始文本,输出时更敢于大胆开口了。综上,对于口语初学者们而言,笔者通过多年口语课的教学实践发现,“输入输出”小循环的创建,对学生是利大于弊的,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有关语言知识,输入语言材料,并且顺利进行英语口语输出。

参考文献

[1]陈琴,陈高晶,谭红英,李丽聪.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182-183.

[2]雅思白皮书[EB/OL].

[3]张晖,刘彦峰,赵凌.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个案调查[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4):128-130.

[4]冯淳林.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99-100.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5

在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他发现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本土文化.这一现象引起了外语界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关注,一些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刘润清(1999)教授在《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藏文化》指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文秋芳(2012)曾指出,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本族语文化,更为准确地说,学习的只是英美国家的文化,非本族语文化被边缘化,中国本土文化更是被排斥在外.于是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英语释义了解不足,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或低效,从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黄辉,2009).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二是对学习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学生对于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初步走访调查,目前国内很少有高校专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课程,而我们目前的教材等书籍的编写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极少专门为学生提供本土文化的英语学习材料,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编写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书籍则更少.

2、在中医院校英语课堂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1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不容忽视

汉英文化的可比性特征要求英语文化教学应以母语文化教学为基础.A.Arnauld和C.Lancelot在《普遍唯理语法》中提出语言是思想的表现,所以语言和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内在联系.语言与思想之间内在的联系说明语法与逻辑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张静,200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其普遍语法理论中提出一切人类语言都有共同的规则.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人脑生来就存在人类一切语言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普遍语法.这些理论指出人类的思想存在着相似性,人类的语言也存在着相似性.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因此,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缺失会阻碍学生去理解两种文化的相似处.例如,中西方都有亲属称谓语.西方人的亲属称谓不分男女且辈分淡化,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却非常注重男女,辈分,以及血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形成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

2.2中医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填补了西医的许多缺陷,因此,国外对于中医学的态度也由最初的轻视逐渐转变为尊重、重视,再到有专人进行研究.但是,中医学中的专业名词以及独特治法的英文翻译一直是困扰英语国家研究者的难题.如何能在保留中医独特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同时使外国人了解中医学一直是中国英语研究者致力解决的问题.当代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国这样一门饱含劳动人民无限劳动智慧的科学发扬光大.因此,对于中医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医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以英美国家文化导入为主,大多数学生能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侃侃而谈,能够熟练地讲解万圣节、复活节这些西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对清明节、七夕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糊其辞.因此,肩负着将中医学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下去重任的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3、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院校英语课堂上缺失的原因

3.1中医院校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

作为一门公共课,大学英语一直未得到中医院校学生的足够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部分地区的高考英语中不考听力,导致学校不重视甚至没有听力和口语教学,从而使得这些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佳,进入大学后感到英语学习压力大,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不少中医院校学生信奉“英语无用论”,狭隘地认为学习中医不需要走出国门,未来职业必然跟英语无关,不会出国发展,因此不需要学习英文,只要能够通过英语四六级拿到毕业证即可,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急功近利.再加上中医院校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压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兼顾英语的课外学习.以上几点,导致中医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述就更加没有兴趣.

3.2师生对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育错误理解

很多学生和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教育的内涵.跨文化交际绝不是单纯地用目的语进行口语交际,而是指用目的语进行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交际.这才是跨文化交际的真正意义.由于师生错误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涵义,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只谈目的语文化,避而不谈母语文化”的现象.学生失去了接触如何用目的语表达母语文化的主要途径———课堂,致使在与外国人谈论中国文化时苦于表达.

3.3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有待提高

语言是工具,内容是载体.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功底,还要有较好的文化修养.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阅读和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做好在英语课堂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目前,多数英语教师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具备了扎实的语言能力,但由于大多学习的是英美文化,因此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还有待提高.

4、结语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6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7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

国语学习材料范文8

【关键词】商务英语;慕课;传统教学手段

当下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反映在教学领域则是新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的出现———开放式课程,这是一种网络技术和在线教育充分结合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结合“一带一路”的政策,跨国贸易日益成熟并发展壮大对商务英语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基于商务英语目前还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一实际,开放式网络课程可以较大程度上突破这一局限。面对新兴事物的兴起,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已不适应,这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一、慕课国外研究综述

慕课的理念和技术兴起于美国,当时研究的重点领域在于慕课技术的开发、探究与市场的关系等。在教学领域,更关注的是在慕课模式下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其中美国教育学者认为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更为关注的是学习者本身获得了什么而非资源的投入比,要为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体系关联框架,促进其学习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种学习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没有结合点,完全隔离开来发展,而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提升学习效率。

二、慕课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多所高等学府纷纷与慕课签约,让慕课走进中国课堂,使慕课在中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在学术研究方面,学者们就慕课的发展与中国的教育这一视角切入,做了很多研究。从教与学的角度切入,国内的学者认为在慕课模式下的教学风格、教育技术、教学成果以及师生关系都会呈现一种新的面貌。最后慕课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建设平台,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创新点。但是慕课在国内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结合模式,其发展的方向性和前瞻性还相对薄弱。

三、慕课同商务英语传统教学理论的结合

慕课同商务英语传统的教学理论的结合尚缺乏成熟的标准性的框架。少部分学者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做了对比,经分析初步得出了一些差异和显著特征。比如他们总结得出慕课对于教学模式的根本性意义在于革故鼎新,它很大程度上去除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在线平台网络化模式做为学习方式,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对于商务英语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兴趣以及独特的学习习惯,外部表现即为我们所看到的商务英语的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这一情况,但是由于教育手段受整个大教育背景的限制,无法打破时空限制,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然而慕课的出现从技术水平方面入手,突破了传统授课的瓶颈,实现了时空教学,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学生可以在对自己的兴趣、方法做出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课程,并能随时调整授课的速度和时间,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接受更难的内容,而相对来说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反复学习,不断巩固。在线课程为师生交流互动创设了更多的机会,以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此外,慕课的适应性较强,可以与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学习环境相融,改变了商务英语主要依靠教师、书本获取信息的局面。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更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推动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与社会前沿发展接轨,接触创造性的新思想、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系统化和动力性的综合体,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共同实现目标。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原先英语不会应用、说不出口等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并主动进行学习。

四、慕课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会说,还要求说的好,说的时机、场合要对,可见语言的水平直接关乎到学生的整体技能素质。因此在相关招生录取中会有单科成绩分数的限制,但高考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标准,在这一情形下就很难进行招生工作。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一些院校采用A、B班等模式分班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下的新教育理念不符,而且教育资本投入也会相应加大,结果也不是很乐观,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前景也受此限制。国家教育部正在重点倡导和推进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的建设,要求大学要着力培育与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就拿商务英语来说,当下中国的开放政策越来越开明,与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跨国公司已成为拉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高等教育要着眼于实践,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在客观事实面前必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教学系统,推动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控制着课堂,包括学生都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这一模式的缺陷在于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而统一进行相同难度的英语教育,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和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性和主动性,层次混乱,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社会期望的标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慕课与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五、推动商务英语课程慕课发展的建议

1.商务英语学纲要接受慕课的指导

商务英语大纲的制定要以现实中具体要求的商务技能为依据,比如会议交流技能、口头表述技能、翻译技能、书写材料技能等。传统中商务英语大纲的掌握权在教师手中,大纲的主要内容也主要是和教学过程、方式相关,学生跟着教师走就行。而慕课的大纲则不一样。慕课的大纲主要有学习者使用,其编写结构也和传统存在差别。主要集中于引导性的阐述,例如课程导语、课程目标、学习注意事项、学习建议等,针对各类学习者进行编排。完整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纲让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形成了相关清晰的认识。

2.慕课系统中学习材料的选择

“学习什么”是学习过程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商务英语学习者学习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做课程设计时,教师要以选定的材料为中心,进行后续的教学工作。慕课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特性后,再进行材料的选择,这可以使二者实现良好的联结,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学习课程。商务英语的课程材料多种多样,但可以归为补充材料和职业性材料两类。补充材料指的是和专业有关的书本、音频、视频等。材料的选择不一定局限于语言的学习掌握,也可以针对英语阅读、写作、英语剧本表演或者单纯的词汇,和英语有关的任一方面都可以。职业性材料即针对一个具体的领域提供专业化的语言训练,包括专业术语、专业场景、专业写作等等。慕课形式下材料的选择来自于最真实的场景,不拘泥于教学目的,而以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根本出发点。

3.慕课模式下教学方法的选择

慕课模式下主要是采用任务型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为主。任务型教学包括学习目标、知识模块、课堂活动、教师指导、课后反馈等,可以确保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解决问题教学主要是创设逼真的现实场景,并确定相应的任务,让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根据自身表现进行反馈,做进一步改善。这样慕课将各类文化连接起来,有助于更好地建立知识体系。六、结语总而言之,慕课的出现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分层教学的平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在同一时间内,针对不同的商务英语学习者实现相同的目标,降低差异性所带来的学习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明明.《传统教学手段与慕课结合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分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2]刘忠萍.《浅谈慕课视野下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北方文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