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下学期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下学期总结

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1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2

/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问题导学 教学效果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虽然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重视对知识结论的传授与掌握,却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无问题可问,从不怀疑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知识,从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一味地接受和巩固现成的知识,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这种“去问题教育”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性,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问题设计过于深奥,启而不发;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近年来,有关“问题导学法”的研究论文陆续见于报端,就生物学科来说,多数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做法的定性探索,而定量性研究方面尚欠缺。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初中生物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对象

以本校七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379(63+64+63+63+64+62)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设置A、B、C3个班,另外3个班(a、b、c)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照班则运用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研究方法

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共8次考试成绩,然后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分(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班各指标的效值=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效率=(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100%,然后运用t检验的方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分

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见表1。

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上,无论是每一次考试,还是8次考试,实验班生物学的学习成绩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就每一次考试来说,只有在7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b班的平均分依次是77.77分和76.05分,均超过实验B班的平均分(75.38分),但总平均分实验班为80.10分,而对照班总平均分为76.40分。这可能是实验初期,实验班中不同的班级学生适应“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所需要时间存在长短的差异。其他考试(7年级上学期期末、7年级下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上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下学期期中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是3个实验班的生物学平均分高过对照班各班的平均分。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高达79.73分,效值比对照班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5.674>t0.01=2.807,以下检验可信度均为99%),两者差异极显著(P

3.2 优秀率

优秀率是衡量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中,A班、B班和C班8次考试的平均优秀率分别为77.75%、51.75%和41.67%;而对照班中,a班、b班和c班的平均优秀率则依次为41.78%、45.96%和39.71%。由此可见,虽然个别对照班的平均优秀率高过实验班个别班,但总体上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要高,8次平均如此,每一次考试的优秀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不仅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班级使用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存在差异,而且也反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和学习自觉性较高,受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能比一般学生要低。从整体上分析,实验班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比对照班高出14.57%,效率增加了34.30%,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3.460,虽然小于平均分的|t|值(5.674),但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优秀率的差异依然极显著(P

3.3 及格率

及格率是衡量某群体学生生物学学习成绩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除了在8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及格率(85.71%)超过实验班C班(84.38%),其他7次考试中实验班各班的及格率均超过对照班各班,这和平均分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8次考试的平均及格率方面,实验班A班、B班和C班分别为99.0%、88.23%和85.98%,对照班a班、b班和c班则依次为81.40%、79.85%和77.99%,这说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均及格率均存在差异,且实验班各班的平均及格率均高过对照班各班。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为91.07%,对照班的是79.75%,所以,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比对照班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6.729,同时高于总平均分和总平均及格率的|t|值,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及格率的差异极显著(P

4 讨论与结论

广东省教育厅生物学教研员杨计明指出:“运用‘问题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就‘问题’而言,问题应该具有思考价值,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检验假设在现有条件下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就‘导学’而言,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学记》中有言:“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因此,在“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任何问题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因为问题的针对性是问题设计的前提原则。如果问题过于随意而缺乏针对性,那么就会减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绝对不能设计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② 问题设计要讲究层次性。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智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征等都存在差异,同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也有差异。换言之,学生都具有独特性,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问题设计方面要考虑层次性,对不同程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难、中、浅,适合各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串问题链,浅层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理解性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最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③ 问题设计要突出情境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情境的设置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学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时,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

④ 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而缺乏启发性,只能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对生物学“望而生畏”的局面。因此,生物学的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思维的目的。此外,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⑤ 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质量的高低,不在于解答问题获取多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于该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探索是科学的本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都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应有探究性。

根据以上的理论思想及观点,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定量”地得出实验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效值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增加了14.57%,效率提高了34.30%;总平均及格率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3项指标的差异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

参考文献:

[1] 杨计明.“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研究”总结报告[J].中学生物教学,2009(2):29-32.

[2] 梁彩珍.谈“问题导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1,27(4):31-33.

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3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1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近十年。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和焦虑,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

  (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老师述职总结6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八年级七个班生物课,还兼任生物备课组长、生物实验员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1、注重组织教学工作,重视师生互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二年学生的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两极分化开始,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借鉴其他资深老师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软硬兼施、赏识教育等策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打造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年段营造良好的学风,离不开良好的教风作表率。从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要珍惜缘份,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抓好这一学年的各项工作。相对于其他年段而言,初二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期,管理难度较大。一学期来,年段工作算得上是风平浪静,因为我总是督促自己遇事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及时处理。

  3、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防止溜生倡导“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为主。

  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年段工作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如教学研究有待更深入。本年段教师队伍偏年轻,热情高,经验不足,年段管理引导工作仍需不断在磨合中提升。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2   

  初二生物教材下册,在编写上更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教学,而且增加了讨论、调查和游戏。针对过去教科书比较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根据新教材精神,大力强化探究性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如探究、讨论、阅读、观察、实验、实习、制作、解读、设计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我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标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来进行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生物实验。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了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通过半年来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书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了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半年来的教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及时总结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生物教学工作,学习必修三模块。针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本学期我紧紧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虽然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也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差生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激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生物的氛围,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全面推进。课堂上,注重基础,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注重经验和方法的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我注重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难答疑,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生物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业务学习和自身成长

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4

关键词: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 et Zucc) Planch. ex Miq.];果实发育规律;营养成分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1-2070-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1.018

Abstract: Taking Actinidia arguta(Huanyou No.1) as the test materials, the change features of fruit fresh weight, dry material content, nutritional ingredient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fruit development, fruit fresh weight and dry material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simultaneously, with a higher increasing rate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a lower increasing rate in the late stage. 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late stage. The accumul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 total calciummainly were at the early stages of fruit development, decreased in the initial stage on the whole; the content of total magnesium showed a slowly increasing trend on the whole. Total acid content increased firstly and decreased secondly. pH value deceased firstly and increased secondly. Total solid material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content of vitamin C was higher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decreased in the late stage.

Key words: Actinidia arguta; fruit development regularity; nutritional ingredient change regularity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 Planch. ex Miq.]是一N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野生果树[1]。其果实维生素C含量极其丰富,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的作用。所含有的氨基酸能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猕猴桃多糖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疗效。当前围绕软枣猕猴桃果实采收后贮藏保鲜、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关注软枣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期果实发育及各种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果实发育中营养的合理补充,改善软枣猕猴桃栽培管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依据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合理的果实采收期,延长贮藏期,提高果实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软枣猕猴桃品种为桓优一号,试验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农场大田进行。随机选择40株软枣猕猴桃,树体生长状况良好,树势和结果水平基本一致。树体选取不同方位进行挂牌标记,管理水平一致。随机区组设计[2],每10株为一小区,4次重复。

1.2 试验方法

于2014年6月19日果实初现开始采样,以后每月采样一次,最后一次采样时间是2014年10月24日。采样时从每小区内树冠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随机选取30~50个生长发育较为一致、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果实。果实采集完毕后,立即放入冰瓶内带回实验室,先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再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以上。用干净的滤纸擦净果实表面残留的水分,立即称果实鲜重。果实在90 ℃恒温烘箱中杀酶15 min,降温到65 ℃烘24 h至恒重。冷却后称干重,粉碎,保存备用[3]。粉碎后的样品用于测定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含量。维生素C、总酸、pH、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新鲜的果实样品。

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4]进行;全钙、全镁含量、pH的测定参照文献[5]进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6]进行;总酸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7]进行;总固形物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8]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果实鲜重的变化

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果实鲜重的变化曲线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果实鲜重呈双“S”型生长曲线,在整个采样期间,果实的鲜重逐渐增加。果实鲜重的增加趋势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月19日到7月18日,果实鲜重由8.78 g增加到了11.49 g,净增量为2.71 g;此阶段果实鲜重的增加主要来自细胞的分裂,细胞不断分裂其数量逐渐增多,使果实体积有所扩大,鲜重增加。第二阶段从7月18日到8月21日,果实鲜重迅速增加,从11.49 g增加到17.75 g,净增量为6.26 g,增加了54%,增加率超过了50%;此阶段细胞体积迅速扩大,使其鲜重快速增加。第三阶段从8月21日到9月28日,鲜重的增加幅度较小,从17.75 g增加到18.42 g,增加了0.67 g。第四阶段从9月28日到10月24日,鲜重缓慢增加,从18.42 g增加到20.26 g,增加了1.84 g。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种子开始发育,少量的薄壁细胞继续扩大体积,此时期果实接近成熟。说明桓优一号软枣猕猴桃果实鲜重的增加主要集中在6、7、8月3个月,从8月下旬到10月下旬,果实鲜重只是缓慢增加。

2.2 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果实干物质含量的变化

图2是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果实干物质含量的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果实干物质增加所表现出的规律与果实鲜重增加的规律相似,也是前期(6月19日到8月21日)增加幅度大,后期(8月21日到10月24日)增加幅度小。从6月19日到8月21日,果实干物质含量增加了8.57个百分点,从8月21日到10月24日,果实干物质含量增加了2.99个百分点。到8月21日,干物质积累量已达到其总量的85.6%。果实干物质含量同样是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的,可见果实鲜重和果实干物质含量是同步增长的,果实鲜重的增加主要是其干物质的积累。这与苍晶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到10月,果实形态建成基本结束,果实接近成熟。

2.3 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果实发育期营养指标的变化

表1为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果实发育过程中各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从表1可看出各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

2.3.1 全氮含量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全氮含量前期呈快速增加趋势,后期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6月19日第一次采样时全氮含量为1.071%,7月18日增加到1.581%,到10月24日最后一次采样为1.337%。由此可见,果实发育初期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为果实内种子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随着果实逐渐成熟,大量的蛋白质用于种子的发育,使其含量不断下降。

2.3.2 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含量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全磷、全钾含量均是前期较高,后期较低。全磷含量在7月18日达到最大值,全钾含量在6月19日达到最大值。两者含量7月18日到9月28日逐渐降低,9月28日到10月24日,全磷、全钾含量又升高,分析其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在10月,随着果实含水量的降低,使其含量相对升高了。全钙含量逐渐下降,从6月19日的0.491%下降到10月24日的0.226%。全镁含量的变化趋势是总体略微增加,增加的幅度较小。

全磷、全钾、全钙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受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是营养分配中心的转移,还可能是磷、钾、钙从果实中倒流引起的。

2.3.3 总酸含量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6月19日到8月21日总酸含量大幅度增加,由0.259%增加到0.531%,共增加了0.272个百分点。8月21日到10月24日总酸含量有所下降,由0.531%下降到0.367%,共下降了0.164个百分点。果实发育后期总酸含量的下降,原因可能有三方面,首先,果实接近成熟时,有一部分酸转化为了糖;其次,随着果实的成熟,其呼吸作用日益增强,会消耗大部分酸,酸是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再次;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其水分含量不断增加,由于生理稀释作用导致了总酸含量的下降。

2.3.4 pH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6月19日到8月21日,pH有所下降,由4.22下降到3.93,共下降了0.29。从8月21日到10月24日,pH有所增加,由3.93增加到4.37,共增加了0.44。比较总酸含量和pH,发现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前期总酸含量增加,其pH有所下降,后期总酸含量下降,其pH有所增加。

2.3.5 总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总固形物含量由第一次采样的6.0%持续增加,到最后一次采样的15.0%。从9月中旬开始,猕猴桃种子开始着色,到10月下旬,种子完全变为褐色,此时的总固形物含量也达到了15%左右,意味着果实已经进入采收期。总固形物含量是确定果实采收期的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果实采收期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时应综合考虑,灵活_定采收期。

2.3.6 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果实比较幼嫩的时候,维生素C含量较高,为375 g/100 g。随着果实的成熟,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这个研究结果与印万芬等[10]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可能是种间差异造成的。到10月24日果实充分成熟,其维生素C含量稳定在60 g/100 g左右。推测是由于雨季的到来,果实中水分的增加导致其含量相对下降。维生素C是猕猴桃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抗衰老等作用。应在果实适度成熟时合理选择采收时期,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内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品质,延长储存期。

3 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到8月中旬。期间果实鲜重和果实干物质含量快速上升,两者呈现同步积累。8月下旬以后,果实的形态建成基本完毕,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属于渐进成熟阶段。软枣猕猴桃果实鲜重呈双“S”型生长曲线。

氮、磷、钾、钙4种元素的积累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前期,即6月19日到7月18日。7月18日之后,4种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是树体枝条对4种元素产生了竞争吸收,使它们从果实中倒流入树体中。为了避免果实中养分的过多流失,一方面可以利用夏季修剪进行适度的调节,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少量多次施肥、平衡施肥,注重对其进行营养调控。镁的积累主要在果实发育的中期和后期。

总酸含量在8月21日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果实发育,总酸部分转化为糖,含量有所下降。总固形物含量逐步增加,随着其含量的增加,果实硬度逐步减小,果实日渐成熟。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的初期很高,以后逐步降低,到10月前后维持在60 g/100 g左右。酸度的大小对猕猴桃品质和口感影响很大,作为鲜食果实,适宜的采收期应是在果实发育后期酸度下降后,这样可以提高鲜食的品质。在确定采收期时,应充分考虑其总固形物的含量,不宜过早采收,应在固形物含量达到12%以上时进行采收,否则果实成熟度不够。实际生产中,应从多个方面准确判断软枣猕猴桃果实的成熟度,综合考虑品种、年份、产地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在其品质最优时进行采收。

参考文献:

[1] 刘延吉,朱雪q,田晓艳.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果实性状次生物质鉴定及营养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1(2):228-230.

[2] 丁 捷,刘书香,宋会会,等.红阳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J].食品科学,2010,31(20):473-476.

[3] 安华明,樊卫国,刘进平.生育期猕猴桃果实中营养元素积累规律研究[J].种子,2003(4):24-25,28.

[4] NY/T 2017-2011,植物中氮、磷、钾的测定[S].

[5]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GB 5009.8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S].

[7] GB/T 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S].

[8] NY/T 2637-2014,水果和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y定 折射仪法[S].

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5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 (2)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1)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物理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为了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的:1、完成本学期第六章到第十章的教学任务;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3、本学期还要积极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多从其他教师身上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本学期从第六章到第十章共五章内容,都和电有关,可以说是初中电学部分的全部内容。知识系统性强,难度大,特别是第七章《欧姆定律》和第八章《电功率》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说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多做实验、多测试、多进行实践活动等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会应用知识。最后一章是关于电磁波和信息技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查资料,开阔视野。

三、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行事历如下: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

12.22~2.23开学工作,制定计划,准备教案

22.25~3.1进行上学期教学内容的复习及第六章新课教学

33.3~3.8进行第六章内容的教学工作

43.10~3.15复习第六章内容,总结、讲解习题

53.17~3.22进行第七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63.24~3.29继续进行第七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73.31~4.5复习第七章内容测试、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84.7~4.12进行第八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94.14~4.19继续进行第八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10421~426复习第八章内容,测试、总结

114.28~5.3讲解习题,复习第六章到第八章内容迎接期中考试

125.5~5.10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总结经验。

135.12~5.17进行第九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145.19~5.24继续进行第九章内容的教堂学工作

155.26~5.31复习第九章内容,讲解习题、总结知识

166.2~6.7进行第十章的教学工作

176.9~6.14复习第十章的内容,讲解习题

186.16~6.21复习本册书的内容,迎接期末考试

生物下学期总结范文6

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不但其根药用且其茎叶亦供药用,并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但果实研究较少。课题组近10年的研究表明,人参果含有人参皂苷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从人参浆果中分离得到人参果总皂苷,经分离鉴定含有异人参皂苷Rh3、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1、β-谷甾醇和化合物K等12个化合物及5个待鉴定化合物[1、2]。为观察其抗肿瘤活性及机制,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人参果总皂苷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成熟干燥浆果中提取的总皂苷,由课题组化学组提供。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胃腺癌(SGC-790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结肠癌细胞(SW-111C)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等5个人肿瘤细胞株购自吉林省肿瘤医院;噻唑蓝(MTT)和二甲基亚矾(DMSO)购自美国Sigma公司;RPMI-1640为美国GIBCO产品;胎牛血清(进口分装)、双抗、谷氨酰胺,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Hank’液、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均购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细胞中心。二氧化碳培养箱(ESPECBNA-321D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光学工业株式会社);100级超净工作室(苏州);离心机(北京离心机厂);酶标仪(BioRad56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G2,荷兰)。

1.2细胞培养5种肿瘤细胞株按常规方法培养传代,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2μmol/L谷氨酰胺、100U/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RPMI-1640中,37℃、5%CO2培养箱中饱和湿度下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1.3人参果总皂苷对5种肿瘤细胞增殖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8L-1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培养24h后,0.5μg/ml的人参果总皂苷,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即只加培养液,不加细胞以调零)及阳性药物组(5-FU),每组均设4复孔。共同培养48h后,每孔加入20μL的5%MTT,再培养4h弃上清,每孔加入150μL的DMSO振荡10min,应用酶标仪于570nm处测吸光度值(A)。按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阴性对照A-样品A阴性对照A)×100%。

1.4人参果总皂苷对5种肿瘤细胞电镜形态学观察细胞以每瓶1×106个接种于50mL培养瓶中,培养24h后,加入0.5μg/ml的人参果总皂苷,培养0h、6h、12h、18h、24h和30h后,1500r/min离心5min,收集贴壁及悬浮细胞,细胞沉淀用2.5%戊二醛固定,再用1%锇酸固定后乙醇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LKB-Ⅲ型超薄切片机半薄切片定位后做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及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改变并拍摄照片。

1.5Westernblot免疫印记法检测人参果总皂苷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0.5μg/ml人参果总皂苷分别作用于SPC-A1细胞0h、6h、12h、18h、24h,提取蛋白质进行Western免疫印记法操作,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及其相关激酶CDK2和CDK1的蛋白表达量。

1.6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MTT法检测人参果总皂苷对5种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表1显示,采用MTT法,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胃腺癌(SGC-790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结肠癌细胞(SW-111C)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等5个人肿瘤细胞株的作用;0.5μg/ml人参果总皂苷作用于5种人肿瘤细胞48h,对5种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SPC-A1细胞的作用最强。

2.2人参果总皂苷对SPC-A1细胞形态学电镜观察电镜下观察,未加药物组细胞形态完整,呈略不规则形,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核呈不规则形,核仁明显,胞质内可见线粒体,嵴清晰,细胞桥小体使细胞彼此黏附连接成完整的单层细胞;加入0.5μg/ml的人参果总皂苷后,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呈现凋亡改变,药物作用6h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核小,胞质内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有较多溶酶体产生;药物作用12h,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仁明显,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状结构;药物作用18h,细胞核内异染色体趋边凝聚呈块状,并可见胞质内髓样小体;药物作用24h、30h,已清晰可见细胞膜包裹细胞器或核片段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图1显示,通过上述SPC-A1肿瘤细胞在人参果皂苷0.5μg/ml浓度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0h、6h、12h、18h、24h和30h),肺癌细胞在超微结构上发生变化,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比较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从形态学上进一步证明,人生果皂苷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是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

2.3Western免疫印记法检测人参果总皂苷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图2显示,0.5μg/ml人参果总皂苷作用0h、6h、12h、18h、24h,随时间的推进,cyclin和CDK4的蛋白表达逐渐减少,相关激酶CDK2和CDK1的蛋白表达量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均有所增加,推测人参果皂苷可最终引起肿瘤细胞在G2/M期积累,其诱导SPC-A1细胞凋亡与其影响各周期相关蛋白和激酶的表达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