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范例

生物知识

生物知识范文1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能离开生物知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均蕴含着不同层面的生物知识。人类正是在这样一个由生物知识组架起来的世界中声讯、发展。因此也只有将生物知识学好,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人民作出贡献。

关键词:

生物知识;农业;人口问题;环境保护

1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1.1水分代谢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水作为生物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是一切生命之源。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水是其进生长的重要动力。比如在移种蔬菜、树苗、花卉、农作物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下两种办法:一是剪掉部分较大的叶片,这样做的原因刚被移植不久的植物的根系没办法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那些较大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明显,如果不去掉,则很容易使整株植物丧失掉大部分水分,同时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分,这将导致植物细胞缺水,从而使得植物的成活率低。相反,当去掉部分面积较大的叶片之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就会明显降低,从而能弥补根系供水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其成活率。另一种办法在移植的过程中尽量带土,在移栽植物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折断时候幼嫩的根以及根毛,这也会降低根吸收水分的的能力,从而使植株的成活率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带土移栽的方式减小移栽活动对植物根的伤害,这样就会是植物的吸收水分的能力正常,植株的成活率也能有所提高。

1.2无机盐代谢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的生命活动必须依靠各种矿质元素,因此,植物的根系需要源源不断地吸收土壤中的相关元素。我们可以看到,在农业的生产活动中,耕作者往往通过对耕地进行松土来提供其透气性,进而提高植物根细胞的呼吸强度,促进根系对土壤中的矿物质的吸收。在生长的过程中,植物需要不断地吸收土壤里的无机盐成分,这一活动需要消耗相应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是由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供应的,因此,如果土壤板结了,根细胞的呼作用也会随之有所减弱,吸收无机盐的活动也会受到阻碍将会受阻,从而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1.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可以这样说,光合作用是一切生命生存、繁荣以及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光合作用的现象无处不在,人们对其利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比如: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以及植物的叶镶嵌,就是利用太阳光实现最大化生产的表现。另外,通过合理的密植以扩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面积,也充分地运用于农作物生产活动中。植物密度的确定依土壤的肥沃程度等情况而定,假如植物种植得过于稀疏,那么将不能充分利用光能,造成能源浪费;假如植物种植得过于密集,植株之间舒展不开,互相遮挡,则无法充分吸收光能,从而不能健康成长。据专家称,只要植物的叶自上而下互不遮挡,则不管其是互生、轮生还是对生,都不会影响它们对光能的吸收,每片叶子均能充分吸收阳光。

1.4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如果在植物的活动中没有蒸腾作用,植物就无法将根系部位的水分输送到顶端,树冠上的叶肉细胞就会因为缺少水分而被太阳灼伤。另外根部的矿质元素同样不能运输到植株上部,这些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明显的额影响。

1.5顶端优势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顶端优势是指,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生的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比如:农民利用顶端优势原理栽培果树,运用这一原理进行栽培方法,能够使果树获得丰产。而在园艺方面,在修剪植株时,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可以修剪出一定形状的树冠,美化环境。在进行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时,充分运用顶端优势原理能够提高棉花的产量。

1.6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对于刚刚收下的小麦、水稻等的种子,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将其晒干,原因就在于是这些种子具有旺盛的呼吸,如果长时间储藏则容易损坏。对于水果、蔬菜的贮藏,一般会采取减弱呼吸作用的方式,具体做法是适当水果、蔬菜的温度或者它们的氧含量。

2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应用

2.1生态学原理在控制人口数量上的应用:

在进行重大国策制定时,未来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往往是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而对其预测可以人口的年龄组成为依据,。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就是在相应的计算下制定实施的。

2.2遗传学原理在优生优育政策上的应用:

遗传病产生的途径之一就是近亲通婚,因此如果能对近亲结婚进行有效控制,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比如相应的遗传咨询、适龄生育政策以及产前及时诊断等具体措施。只有预防到位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先天性遗传疾病胎儿的出生,以实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目标。

3在提高农产中的应用

3.1遗传学原理的应用:

黑龙江农科院培育出的“黑龙五号”等采用了辐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繁殖的打斗较以往品种相比,产量提高了16%;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等人培育出的10多个不育性水稻品种,是采用首创的两系法生产的,这种方法不仅使睡到的超量有了提高,而且其质量也有所改善。

3.2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

无土栽培的特点在于,放弃通过土壤环境培育植株的传统方式,改而换为人工造根,其优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植株的栽培不受时间限制,全年均可,同时能够保证产量;二是能够节约大量肥料,而且无土栽培出的产品足够卫生和清洁,对现代化的生产也是十分有利的;三是无土栽培便利了农作物的种植条件,也就是在种植农作物的条件不充足的地方也能够种猪农作物了,这样一来就使得农作物栽培的面积和范围扩大了,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扩大。

4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人作为生物圈的成员之一,可以说是生物圈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然而人类并未将尊重自然作为活动的准则,而是往往抱着利己主义的心态。因此,当人口不断增长,生产技术随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也越来越受到人类强大破坏力的冲击,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也正在继续。比如渐趋严重的大气污染,范围逐渐扩大的酸雨范围等。

5小结

对于生物知识,学生除了要学习并理解外,还要深刻地认识到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关注生命科学的相关研究,掌握最新动态。不断地学习生物知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书本中学到的生物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常郁欣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五中

参考文献

[1]李月冰.浅析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5(05).

[2]龚承进.浅论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3(01).

生物知识范文2

对于教师来讲,要善于引导学生,要抓住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重点,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引课环节,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的把引课环节设计好。举个例子来讲,对于光合作用,之所以会发现光合作用,是在1771年的时候,英国的普利斯特利发现的,而他的发现过程就是把点燃的蜡烛,和绿色植物一同放入到全封闭的玻璃罩中,但是,他发现,蜡烛很难熄灭;儿童诗,他又把蜡烛换成小老鼠,将小老鼠和绿色植物放在一起,从而发现,小老鼠也不会很快窒息。通过这两个实验,就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即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先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然后,按照实验结果,来把具体的原理高速学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无法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想使得迁移能力培养的效率变得更高,教师可以用实验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但是,教师先不要急着把原理告知学生,而是通过知识串联的方式,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推理判断,鼓励学生自主的查阅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所能够获得的教学效果,必然是十分理想的。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知道,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他们对知识学习和获取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也正是因为能力水平的差异,使得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实现迁移能力的运用。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概念不了解,他们在自学的时候,往往会受到限制。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就需要做好引导工作,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水平,有针对性的把指导方案制定出来。举个例子来讲,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的学生来就讲,教师可以通过习题,来进一步将其深入;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讲,教师应该要注重提问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以此来使得学习的不足得到完善。

二、进行课堂展示,畅所欲言

对了更好的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讲台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此,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课堂展示的方式,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对此引起重视。当然,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课程,运用不同的方式。举个例子来讲,子皇族学习的模式,由于其刚开始不久,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都没有信心,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串讲的形式来实现。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按照之前所制定出来的指导方案,依次将问题提出来。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等到讨论完毕之后,由小组派出代表来把自己所在组的讨论结果所出来。

三、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生物知识能力的,通过对教材前后知识的知识,来加强他们对基本概念的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汇总和条理,以求来指导学生的迁移能力让他们自己进行比较和梳理知识点。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细胞,然后让同学们进行思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能想到什么。信手拈来的有细胞的周期,细胞的构成,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细胞的类型,细胞的分裂情况,细胞的分裂类型,是需氧型或厌氧性,自养或异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和解答都是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多次的重复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以防止传统的思维定向对学生对新事物认知的的干扰,加强变相,变式的相关知识的训练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迁移。

四、结语

生物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应过于盲目,而应将知识及对应习题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找出其各自特征及相互间的关联性,以便于对其更好的记忆与理解,学生自身此方面能力往往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当今部分教师仍然对如何构建学生知识框架感到迷茫。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善于总结、善于实践,带领学生发现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不断培养学生生物思维使其学习成效得到提高。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记录

要构建学生知识框架,首先教师应予以基础知识教学足够重视,首先在课前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就应给予基础知识教学安排足够的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对其有一定理解后再开展进一步教学,在备课时将本节课重要的基础知识点画出并做好标记。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在带领学生简要阅读课文后对标记过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在教学《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章节时,教师应重点讲解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单基因杂合子交配的后代性状比为3:1,且假设杂合子基因型为Aa则后代为AA:Aa:aa=1:2:1,两对基因均为杂合子则后代的性状比为9:3:3:1,同时也应将与其相对应的题目进行适当讲解以加深学生记忆理解。最后教师应让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记录下来,并在课后布置习题让学生解答。教师予以基础知识教学足够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学生起到带头作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心态不正,会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教师应通过自身努力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养成注重基础的良好习惯。

二、善于发现知识点间联系并为学生讲解

基础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若所有知识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帮助学生寻求其间的联系则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下降,许多学生盲目的背诵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却无法解答考试卷子中综合性较强的各类习题,教师应善于发现知识点间关联性,在课堂上通过树状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同时结合各类习题巩固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在黑板上先将“细胞”两字作为树状图的主干,随后在其下方写出“结构”“分类”“作用”“生命历程”等并将其作为主干的分支,随后再在各分支下写出其对应知识点,例如在“结构”一分支下方写出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并将其外观、作用、存在于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中这些知识点,在“生命历程”一分支下方写出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等知识点,在“分类”一分支下方写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等,最后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补充与拓展延伸,从而形成完整的树状图。在带领学生回顾知识并完成树状图的画作之后,教师应对树状图中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并举出部分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在讲解习题过程中再次回顾刚才所讲的树状图以加深学生记忆。在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善于发现知识点间关联,时刻拥有清醒的头脑为学生解答各类问题。

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高中生物知识点有很多,且各知识点都有一定拓展延伸的空间,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鼓励其在课下自行寻找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相结合,把课外知识补充在树状图中。例如在教学《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节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为主分支的树状图后,应让学生将树状图画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并告诉学生第一应在课下寻找与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将自身感到有趣的内容如神经调节的一般速度等补充在树状图中,第二应在课下做题时将自身错题进行总结,将题目本身及其正确解答步骤写在笔记本上,并将自身从错题中得到的结论或反思补充在树状图旁边,以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能避免自身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再次出错。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提问,各自通过对方问题发现自身不足,在今后以此方面为重点进行学习。

四、结语

生物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背诵记忆部分较多的学科,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一定知识框架来帮助其理解知识、解答习题,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框架的建构,使学生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技巧。本文从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记录、善于发现知识点间联系并为学生讲解以及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学生知识框架进行论述。致力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措施并践行,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各项教学,使学生最大化受益。

【参考文献】

【1】马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策略分享【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

生物知识范文4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教学;知识要素

通过数据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只有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全面提升教育的深度与广度[1]。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不断优化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不断加强他们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使知识转化程度迅速提升。因此,当前生物教学工作的重心在于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来优化与提升实际的教学设计效果。

1概念教学理论概述

作为当前教学工作中的热门教学理念,概念教学与时展需求相吻合能够不断提升与优化教学工作质量与水平。概念教学主要将学科概念与理论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在优化学生规律掌握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做到知识点积累与思维发散。当概念教学与生物学发生碰撞时,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诞生。在具体的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归纳与总结生物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索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生物理论与知识,真正做到加深印象。当整体的教学节奏发生变化时,概念教学便能够轻松地进行减压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并为知识学习与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概念教学将知识理论作为基础,在夯实理论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并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为鼓励学生更积极进行理论基础学习,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善概念教学模式,使后续的学习工作不再枯燥乏味。虽然概念教学已经初见成效,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部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在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讨论,不断提升和优化发展策略,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

2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知识测查工具的编制

2.1测查问卷的效度检验。在当前的效度检验工作中,主要以量化分析方法为基础,在专家评审过程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就具体的调查内容进行知识点配套工作,以期提升与优化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1]。其中,为提升知识理论与调查结果的优化程度,需要通过数字来进行有效地体现。数字1为关联性不足;数字2为相关程度较低;数字3为密切相关;数字4为关联度一致。在调查问卷过程中,需要参与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独立完成调查项目。在整合与汇总之后,专家进行总结与分析。其中,具体的效度系数主要通过24/(0+0+1+24)=0.960数据得出,当整体的效度系数能够达到0.7以上时,即可确定其属于正常。通过调查问卷,能够提升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并提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2.2测查问卷的信度检验。在具体的问卷中,需要不断提升题型的多元性,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来进行记分模式,切实优化整体的调查问卷的丰富性与实用性。在记分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字0~3来进行实时反应。在检测中以克朗伯奇为技术基础,当系数结果为0.843时,整体的信度符合实际要求。只有加强与优化信度检验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教师概念教学知识的实验统计学检验

教师教学能力测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效是主要的教学指标,并且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将SPSS软件引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关系分析来提升实际预测效果,以期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求。同时,需要优化知识要素,将对CCK、KCS、SCK、KCT四要素同教学知识相融合,为全面提升生物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1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知识四个要素。概念教学知识是提升成效相关性的基础与核心,只有仔细进行探查工作,才能优化知识结构,优化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SPSS软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与优化学习的成效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就实际的调查结果而言,需结合知识要素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当产生sig}=0.00}sig2=0.00}sig3=0.00}sig4=0.05的结果时,即可证明其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教师教学与学习成效同步提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特征。当sig=0.00时,可以推测教师知识传授同孩子们实际的学习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结果中,可以将错误概念产生原因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生物学教材、学生的判断和教师教学。其中,学生的判断存在主观性,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为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能力。教师与教材客观性明显,是主要的错误来源。通过分析与论述可发现,教师在实际的生物学教学工47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概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要素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知识四个要素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SPSS分析,可以发现知识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特征,并且每两个要素之间均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当正相关存在时,即sig=0.00时,要素之间呈现回归性特征。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当sig=0.045时,要素间因果特征明显。为此,可以大胆推测,知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并且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层级关系。

4生物概念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在此提出三条策略,分别为明确思路,避免混淆、联系概念与生活实际以及建立关联,拓展认知,具体作如下分析:

4.1明确思路,避免混淆。就学科特征而言,生物学内容丰富并且其探索性与针对性较强,学科的综合程度较高。与此同时,相应的生物学概念错综复杂,相似性不足。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概念混乱和思维逻辑不健全等问题,不利于进行知识理论的掌握与优化提升工作。针对上述问题,概念教学必须将学生的概念领悟能力提升与优化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并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其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有效地总结与归纳来进行知识掌握与规律总结工作,并行之有效地将生物学概念有序的进行展示。例如,就球茎与果实知识而言,需要充分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有效地细化与整合工作,不断地进行教材概念总结与升华工作,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优化学习思维,彻底避免误差问题产生。

4.2联系概念与生活实际。教材知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其中生物概念同样出自现实生活。因此,为优化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做好理论与生活的关联工作,将生活常识合理地引入到教学课堂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与困扰。在呼吸作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植物的呼吸同学生的呼吸进行对比,在设置小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积极发现问题与探索问题,以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掌握能力与学习兴趣。

4.3建立关联,拓展认知。生物学科注重探索与拓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领悟能力与探索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与认知。为此,教师要将学科理论作为基础,通过不断地知识拓展来优化教学能力,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探索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科普工作,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概念认知模式,真正做到用知识理论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青春期知识时,需要将第二性征知识一并进行讲授,并且做到全面与细致相结合。同时,对知识的关联性进行详细的解答,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关联性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

4.4合理化问题驱动。问题驱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协助学生对概念本质进行深入探索。在开展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以环环相扣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思维,并形成相对应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中包含的各部分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合理化的问题驱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深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进行问题驱动概念教学时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解决问题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问题利于学生主动形成概念。比如:在教学“鱼”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类型的问题:(1)小鱼儿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环境?(2)鱼从其外形来分析具有什么特征?再联想一下其所表现的特征具有何种作用?(3)鱼的体表有什么?设想其具有什么功能?(4)鱼在游动过程中,是什么产生了前进的动力?通过这样的问题驱动,学生很快就会从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概念,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概念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升级,其在生物学课应用程度不断提升,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生物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转换教学思维,在优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探索性与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合理地使用概念学习模式来提升和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概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以期为提升生活学教学质量与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知识范文5

所谓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也是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的执行者。因而生物老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积极主动地去关注生物科技知识的成果更新,发展方向和知识动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自己的职能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提升自身的魅力,善于除旧立新,形成学生接受的教学风格(如幽默风趣,轻松随和等)避免以前简单机械的“照本宣科”,要善于用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去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开阔学生思维。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自主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是为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够言传身教,更好地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

二、从教育模式里渗透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那么以老师在课堂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在生物教学中也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重建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善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然后积极引导,要他们积极寻求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如:ProblemLearn教学方式(简称PBL教学),就是在每节课前一两天发一张问卷,提出下一节课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查资料解决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上分析讨论。例如:(1)克隆羊与试管婴儿的技术上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转基因食品能否解决全球的粮食需求?通过这些与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兴趣,探讨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在课堂上,各同学积极发言,创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最后教师解答问题,使同学们对生殖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从教学评价上渗透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一个尺度,故若教学评比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的要求,势必可以促进现代生物科技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要避免以前一切向成绩看齐的老方式、老观念。要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新的生物科技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同时要改变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要进行自主命题和自主招生,对于考试的题目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多选择开放性的现代生物科技题目,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

四、结语

生物知识范文6

【关键词】生理卫生知识;生物教学;问题

由于我国文化的特点,使得人们在谈论生理方面知识时产生羞涩心理,因此,初中生普遍缺乏一定的生理知识,导致初中生只能靠自己探索,形成一些生理和心理的疾病,甚至出现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因此,初中生理卫生课程的开展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生理卫生知识的教学当中,应当多注意了解学生心理方面情况,再对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初中生具备更多的生理卫生知识,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更了解,从而都可以健康成长。

一、目前初中生物生理卫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生物教材当中,有对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这一部分内容中包含了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知识,这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良好发展。由于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与性有关的知识时会感到羞耻,因为传统的思想影响,让他们认为性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使得生物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没有生理卫生方面的常识,从而导致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出现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在生物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过程中甚至直接跳过这一方面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生理发育中出现的生理现象比较疑惑,同时使学生心理上对生理知识存在着羞耻感,羞于正面对其学习。

二、生物课堂上对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教学

对学生的心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一定的比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对学生学习生理卫生知识进行正确的指导,并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另外,生理教学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学生,还要涉及家庭和社会,家庭和社会对生理卫生的认识也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可以从根本上引起初中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的生物课的重视,教师和学校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探究。首先,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由于每个家庭的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对生理卫生知识的水平也不一,较多父母避讳生理知识,自身对生理知识也存在一定的缺乏和误解,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社会对生理知识的谈论也比较隐晦和偏于羞耻,同样也给学生接受生理卫生知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和阻碍。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力量,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在传授生理卫生知识的过程当中要以一种坦然和开放的态度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也能受到教师的积极影响,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卫生知识,解决学生青春期焦虑的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对待生理卫生知识的态度方面,教师应当对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难免会因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家长和教师如果越避讳生理卫生知识,那么学生便越会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好奇心理,自己探索,从而出现犯罪现象。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坦荡、正常和认真地看待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对生理卫生知识认真学习,使自己明白正常的生理现象,解决自己的疑惑,懂得保护自己、关爱呵护他人的心理。

三、生物生理卫生知识教学方面

(一)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

以前,生物教师不重视生理卫生知识教学内容的设置,导致对该部分内容教学态度不认真,没有对其深入讲解,仅仅简单地串讲,有的甚至忽略不讲,导致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一知半解,对这部分知识的疑问不敢向老师提出,从而保留自己的疑惑。因此,改变教师的观念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自己应当明白生理卫生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生理卫生知识能够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身心方面的正常变化,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关系,充满阳光地成长。因此,生理知识的学习相当有必要。通过对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正确地学习,使学生更加珍惜、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一特殊成长阶段。

(二)教学方案设想

首先,生理卫生课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才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正确思考自我和他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问题;再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注意对可能发生的一些错误行为进行指正,而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宽容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的误解,让学生明白保护自己的必要性。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避免很尴尬的话题探讨,以免学生出现排斥心理。

(三)教师在教学中坦然面对学生

讲解生理卫生知识的时候,教师不用避讳,将其当成很正常的事情处理,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即可,给学生详细具体地讲解生理卫生知识,让学生对生理卫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教师应当特别强调一些重点知识。在讲到学生难以启齿的问题时,如遗精和月经等生理现象时,要力求讲解清楚详细到位,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哪些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其进行耐心讲解,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保护自己。

四、教师要讲解清楚学生因羞涩难以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上生理卫生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自己的一些问题,或者对教师讲述的知识点不清楚,因此,教师应当多多注意学生上课时的表情,通过这些潜在的语言表达了解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疑惑点,从而在下一节课讲述同样的问题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讲解。

(一)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结合的问题

精液进入阴道之后,其中包含的精子会经过子宫颈和子宫腔到达输卵管,并且与输卵管中的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成为一个新的生命。然后,受精卵随着输卵管的蠕动,向子宫游行的过程中不断分裂,最终在子宫着床发育。初中生都知道胎儿在子宫发育,但是对于受精卵形成的位置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受精卵在子宫形成,因此教师在讲解受精卵形成的过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

(二)月经现象的讲解

生物教材上对月经的来潮的年龄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致的解释,一些学生认为月经一旦来潮便会到老年结束,甚至一些人认为会伴随终生,教师应当在讲解月经的时候给学生讲述来潮和结束,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提醒月经期注意事项和不注意会引起的疾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生理卫生知识讲解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纠正和知识方面的正确传授。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成秋新.教育新常态呼唤加强农村初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汉川市初中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6,(1x):17.

[2]骆桂花.情趣相融寓教于乐———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103.

[3]苟秉宽.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J].都市家教,2016,(6):185.

生物知识范文7

[关键词]初中生物;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随着与物理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1]。作为生物教师,应能够以生物学科为载体,适度进行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从多学科角度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但具体如何做到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仍然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本身是分科教学模式下培养的,自身水平有限;二是可供参考的跨学科教学的案例较少,难以指导教师进行实际教学。因此,本文拟通过一些教学案例,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中实施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与语文知识相整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物虽然属于理科,但也需要运用语言或写作表达。例如,在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后更多地需要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需要运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让他人理解并与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才能使得后续的实验探究以及交流变得更有意义。这涉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该能力也正是语文学科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科技论文的比赛近几年层出不穷,其实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一些初中学校与时俱进,要求学生尝试写科技论文,但培养初中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非是一个学科所能达成的,需要学科间的交融。而从学生熟悉的语文作文写作开始入手值得尝试。例如,在教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除了可将教材中“借植物抒情”和“借动物言志”模块直接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外,还可通过写作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学习绿色植物后,可让学生以《猜猜我是谁》为题目,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进行写作,内容包括植物的所属种类、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作用等。收集和展示典型的美文,让学生通过“猜一猜”“评一评”等活动,深刻认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学习也可让学生以《我的爱宠》为题目,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内容包括动物的种类、主要特征、运动方式等。通过这样的写作,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科技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二、与数学知识相整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数学是锻炼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数量关系上,能较直观清晰地表达事物的问题。学生学习生物较数学迟,将一些生物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事物的现象、原理等知识。例如,在学完“植物的器官”后,学生知道根可以吸水、叶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失水以及茎具备支持作用,但对根和叶如何通过茎进行运输水分的过程认识并不充分。对此,教师可利用芹菜的茎做实验材料,和学生一起测量芹菜茎的吸水速度。把芹菜茎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再滴加少量的红墨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利用单位时间t(min)内红墨水下降的高度h(cm)来计算芹菜茎的吸水速度(v=h/t)。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提问学生:“影响芹菜茎吸水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方便学生在课后重复实验。又如,教学《病毒》一章后,大部分学生对于病毒的大小仍然只停留在一个数值上,难以想象病毒到底有多小。对此,教师可提出“如何测量注射器针头上能容纳多少病毒”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运用数学中的放大比例和周长替换的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测量。即提示学生把针头(大圆)的直径放大数倍再算其面积,把病毒所占面积近似看成圆形(小圆),直径放大相应的倍数。这样,生物问题就简化成“求大圆内有多少个小圆”的数学问题,即病毒数目可用大圆面积除以小圆面积来计算。通过这样的测量,使得学生对病毒的大小有了更好的感性认识,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与物理知识相整合,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

物理学的研究进展相比生物学快和透,前者有利于推动后者的发展。因此,借助物理学科知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本质。例如,讲授“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教师一般会提问“为什么绿叶能够制造有机物或绿叶中的什么结构使它能够制造有机物”等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叶绿体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很容易知道绿叶含有叶绿体——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但也常常陷入“叶子呈现绿色的本质是因为叶绿素是绿色的缘故”的误区。事实上,这样的理解并不全面。叶绿素能吸收可见光中的大部分蓝光和红光,而绿光则被反射出去,所以我们常看到一些植物的叶子呈现绿色。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入物理中“可见光”的概念,阐明它是可以被物体反射和吸收的、物体呈现的颜色与它们吸收和反射的可见光有关,再结合相关生物学概念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理解了。又如,“听觉”这部分内容,教材的“试一试”栏目提出了“为什么平时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和听自己的录音不一样”的问题。这涉及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可先介绍声音是具有能量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再讲我们平时听见自己的声音,一部分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另一部分是通过头骨传播,这两种方式都会引起耳的结构振动,从而传递声音。而我们听到的录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在空气和头骨传播时,会损耗不同的能量而引起音质的变化,因此我们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和听录音中的声音不同。通过与物理知识的整合教学,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与地理知识相整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或者说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等,而这些恰恰与地理学科研究的地理空间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地,从生物的种类、数量等可以推测环境的样貌,从环境的样貌也可以推测生物的种类等。因此,生物学与地理学相交融,有利于探究生物学现象的本质。而将生物知识与地理学科知识相整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因为生物的进化与地理位置和季节气候息息相关。如某海岛上因常年刮大风,许多昆虫无翅或残翅,与陆地上的昆虫差异较大。夏天,树木繁茂,雷鸟的毛色以褐色为主,中间由白色点缀;冬天,树木干枯,白雪覆盖,雷鸟的毛色与地面颜色融为一体,也变成了白色。这与它躲避天敌、保护自身的生物学特点相关。还有《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与地理学科也有关联,如森林的蒸腾作用能增加降水,而降雨量过多时,植物的根可以吸收部分雨水,茎叶也可以承接部分雨水以避免洪灾的发生。通过学习水循环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森林具有保护水土的功能,领悟“一片森林就相当于一座绿水库”,从而形成保护森林的责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与其他知识相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生物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史,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结合课本“科学家的故事”栏目或提供课外阅读资料与学生一同了解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艰辛探索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生物与政治知识相结合,可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学《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了解相应的法律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保护好大自然。生物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又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如检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教师可解释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产生了碳酸钙沉淀。又如,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时,可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即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另外,“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消化和吸收”等知识涉及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物质与能量观,为学生进入高中深度学习物质与能量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所以与化学学科结合时,须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综上,从多学科角度学习生物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识,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要注意适量适度,循序渐进,把握主次。另外,跨学科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要想有所突破,必须不断学习与探究,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无论生物与哪个学科的知识相整合,最终都要回归到生物学科教学的本质,即不仅要跨出去,更要收得回[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生物知识范文8

关键词:高中生物;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学习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好这类课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细胞分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

1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课程内容

“细胞分裂”的主要内容是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衰老、癌变及死亡的过程。在脱离的情况下,细胞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因此,细胞分裂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强调细胞分裂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而细胞增殖是传播生命遗传信息以实现自我复制的基础。

2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课程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学好细胞分裂的知识,要求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握恰当的时机,教授适当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必须遵照相应的原则。

2.1目标性原则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分为知识、情感、价值与能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清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层次、多个领域进行定位。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其选择要和实际的教学目标相统一,不能随意。

2.2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和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每课的难点和难点,明确核心概念,并根据内容本身的层次关系梳理知识框架。阐明核心概念,并根据内容本身的层次关系使用知识。我们需要组织框架。例如,对于“通用信息载体-核酸”课程的内容,首先明确的是“核酸”是本课的核心概念。

2.3针对性原则

选择教学策略的相关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关系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实现的目标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有必要对其自身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一节中,“光合作用”是本节的核心概念和难点。如果教师直接解释,学生很难理解,即使他们掌握了光合作用相关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容易忘记。

2.4优化组合原则

不管选择什么类型的教学策略进行教授,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可能需要采用几种教学策略。在施行教学策略的同时达成目标。每种教学策略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在使用时不能完全简化,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遵守对不断优化与组合的原则,灵活地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

3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课程教学策略

3.1对课程内容深度剖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核心概念,学会理解“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前后较为稳定”、“细胞无法无限增长”等事实。而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与细胞周期等教学活动都是基于这两个事实。比较方法主要结合直观的教学、模型辅助、实验等教学策略。分裂期间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均发生变化。适当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之间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资源,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以此促进学生对细胞分裂内容的深入学习。例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显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模型,分别展示给学生观看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要求学生比较不同时期细胞分裂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教师应注重强调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前后保持相对稳定,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不同时期相同物质的两种形式,赤道板是一个被认为是定义的平面,细胞板是一个物质结构进一步要求学生展开相应的讨论。学生通过对不同时间的植物细胞分裂的图像进行比较,发现细胞分裂间隔主要完成了DNA的合成。新形成的细胞与预分裂细胞相同,遗传物质没有变化。染色质细丝呈螺旋状缠绕,缩短和变厚,变成染色体。细胞板是细胞壁的前体。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没有细胞板。动物细胞具有中央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不具备等问题。

3.2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加强实验教学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通过体验和体验探究过程,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个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的素质都得到提高。通过核心概念教学的实践,教师们对相关教育理论都有了完整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应掌握教材大致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具备核心概念教学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一般性的生物学知识与概念进行适当的梳理,制定一个具有核心凝聚力的框架,并且设立部分生物学概念与依据来支持它。在整理出支持核心概念的相应知识后,要紧紧围绕核心理念开展教学活动。

3.3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了解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备可操作性与具体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目标对开展活动进行探讨。在教学探究完成时,教师和学生要及时检查活动的开展是否遵循了教学目标。在制定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应该进行具体的提问,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质疑,针对这种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除了完成课程要求的探究活动外,教师应设立相应答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提问,选取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依据学校的内部设施条件开展实验,通过实验班的发展和课外作品的制作,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得到显着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地图绘图能力,提高语言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

3.4设立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在进行实验教学与探究的流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之间学会互相欣赏,协商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使得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要给予他们最大的肯定与支持,逐步建立其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与同学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初步掌握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特征,之后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将学生按照不同智力等级分成一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过合作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细胞分裂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好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按照科学家的研究轨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细胞分裂知识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汪芳慧.黄冈高考兵法•生物[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38-140.

[2]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