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概念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物学概念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物学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1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教学;知识要素

通过数据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只有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全面提升教育的深度与广度[1]。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不断优化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不断加强他们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使知识转化程度迅速提升。因此,当前生物教学工作的重心在于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来优化与提升实际的教学设计效果。

1概念教学理论概述

作为当前教学工作中的热门教学理念,概念教学与时展需求相吻合能够不断提升与优化教学工作质量与水平。概念教学主要将学科概念与理论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在优化学生规律掌握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做到知识点积累与思维发散。当概念教学与生物学发生碰撞时,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诞生。在具体的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归纳与总结生物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索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生物理论与知识,真正做到加深印象。当整体的教学节奏发生变化时,概念教学便能够轻松地进行减压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并为知识学习与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概念教学将知识理论作为基础,在夯实理论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并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为鼓励学生更积极进行理论基础学习,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善概念教学模式,使后续的学习工作不再枯燥乏味。虽然概念教学已经初见成效,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部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在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讨论,不断提升和优化发展策略,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

2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知识测查工具的编制

2.1测查问卷的效度检验。在当前的效度检验工作中,主要以量化分析方法为基础,在专家评审过程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就具体的调查内容进行知识点配套工作,以期提升与优化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1]。其中,为提升知识理论与调查结果的优化程度,需要通过数字来进行有效地体现。数字1为关联性不足;数字2为相关程度较低;数字3为密切相关;数字4为关联度一致。在调查问卷过程中,需要参与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独立完成调查项目。在整合与汇总之后,专家进行总结与分析。其中,具体的效度系数主要通过24/(0+0+1+24)=0.960数据得出,当整体的效度系数能够达到0.7以上时,即可确定其属于正常。通过调查问卷,能够提升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并提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2.2测查问卷的信度检验。在具体的问卷中,需要不断提升题型的多元性,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来进行记分模式,切实优化整体的调查问卷的丰富性与实用性。在记分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字0~3来进行实时反应。在检测中以克朗伯奇为技术基础,当系数结果为0.843时,整体的信度符合实际要求。只有加强与优化信度检验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教师概念教学知识的实验统计学检验

教师教学能力测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效是主要的教学指标,并且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将SPSS软件引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关系分析来提升实际预测效果,以期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求。同时,需要优化知识要素,将对CCK、KCS、SCK、KCT四要素同教学知识相融合,为全面提升生物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1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知识四个要素。概念教学知识是提升成效相关性的基础与核心,只有仔细进行探查工作,才能优化知识结构,优化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SPSS软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与优化学习的成效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就实际的调查结果而言,需结合知识要素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当产生sig}=0.00}sig2=0.00}sig3=0.00}sig4=0.05的结果时,即可证明其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教师教学与学习成效同步提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特征。当sig=0.00时,可以推测教师知识传授同孩子们实际的学习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结果中,可以将错误概念产生原因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生物学教材、学生的判断和教师教学。其中,学生的判断存在主观性,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为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能力。教师与教材客观性明显,是主要的错误来源。通过分析与论述可发现,教师在实际的生物学教学工47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概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要素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初中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知识四个要素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SPSS分析,可以发现知识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特征,并且每两个要素之间均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当正相关存在时,即sig=0.00时,要素之间呈现回归性特征。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当sig=0.045时,要素间因果特征明显。为此,可以大胆推测,知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并且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层级关系。

4生物概念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在此提出三条策略,分别为明确思路,避免混淆、联系概念与生活实际以及建立关联,拓展认知,具体作如下分析:

4.1明确思路,避免混淆。就学科特征而言,生物学内容丰富并且其探索性与针对性较强,学科的综合程度较高。与此同时,相应的生物学概念错综复杂,相似性不足。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概念混乱和思维逻辑不健全等问题,不利于进行知识理论的掌握与优化提升工作。针对上述问题,概念教学必须将学生的概念领悟能力提升与优化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并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其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有效地总结与归纳来进行知识掌握与规律总结工作,并行之有效地将生物学概念有序的进行展示。例如,就球茎与果实知识而言,需要充分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有效地细化与整合工作,不断地进行教材概念总结与升华工作,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优化学习思维,彻底避免误差问题产生。

4.2联系概念与生活实际。教材知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其中生物概念同样出自现实生活。因此,为优化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做好理论与生活的关联工作,将生活常识合理地引入到教学课堂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与困扰。在呼吸作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植物的呼吸同学生的呼吸进行对比,在设置小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积极发现问题与探索问题,以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掌握能力与学习兴趣。

4.3建立关联,拓展认知。生物学科注重探索与拓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领悟能力与探索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与认知。为此,教师要将学科理论作为基础,通过不断地知识拓展来优化教学能力,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探索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科普工作,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概念认知模式,真正做到用知识理论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青春期知识时,需要将第二性征知识一并进行讲授,并且做到全面与细致相结合。同时,对知识的关联性进行详细的解答,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关联性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

4.4合理化问题驱动。问题驱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协助学生对概念本质进行深入探索。在开展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以环环相扣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思维,并形成相对应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中包含的各部分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合理化的问题驱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深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进行问题驱动概念教学时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解决问题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问题利于学生主动形成概念。比如:在教学“鱼”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类型的问题:(1)小鱼儿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环境?(2)鱼从其外形来分析具有什么特征?再联想一下其所表现的特征具有何种作用?(3)鱼的体表有什么?设想其具有什么功能?(4)鱼在游动过程中,是什么产生了前进的动力?通过这样的问题驱动,学生很快就会从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概念,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概念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升级,其在生物学课应用程度不断提升,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生物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转换教学思维,在优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探索性与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合理地使用概念学习模式来提升和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探索,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概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以期为提升生活学教学质量与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2

视频播放:海尔蒙特的实验。小组讨论: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水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学生通过观看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在观察与思考中自己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趣、轻松,又能学习观察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习得的知识既扎实又能灵活应用。教师再顺势提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提问:植物体仅仅利用水就能长大吗?播放视频: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及其他人的重复实验。提问:①没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蜡烛为什么很快熄灭?小鼠为什么很快死亡?②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蜡烛为什么不会熄灭?小鼠和绿色植物为什么能长期存活?③为什么其他人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的能够成功,有的总是失败呢?现在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广泛,部分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该实验需要在阳光下才能成功。但教师须强调,该实验在当时的条件下,普利斯特利只能得出“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的结论。“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结论是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的,而需要阳光也是后来由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实的。通过这些实验及其讲述,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艰辛,一个重要结论的取得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进行无数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可以利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取出试管,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或卫生香迅速伸进试管口内,让学生观察火柴或卫生香的燃烧情况,直观感受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通过所述实验,让学生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也需要光,才能够释放氧气。同时产生新的疑问:绿色植物是不是直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构建了自己的身体?为什么需要光?为什么会释放氧气?绿色植物是否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了新的物质呢?教师通过这些疑问,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继续探究,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不断寻找答案,不断产生新的疑问。

二、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在重要概念传递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实验探究课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如下:①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饥饿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②取一部分遮盖的叶片,去掉遮光纸片;③把去掉遮光纸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④(实验前教师要交代清楚隔水加热和碘遇淀粉变蓝的现象)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⑤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的颜色变化;⑥提问: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绿色植物制造了什么新物质?⑦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探究实验后,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能加深对相关知识意义的理解,促进对概念的意义建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进一步讲述:现在知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二氧化碳;产物:氧、有机物(贮存能量);条件:光。那么,光合作用是在绿叶的什么结构中进行的呢?(视频播放:恩格尔曼实验。分组讨论并回答:好氧细菌为什么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呢?)

三、构建概念体系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3

1.1潜意识里存在着固有的生物概念

在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在还没有真正的学习生物之前,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或者一些尝试的东西让学生形成一种已经固有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与在课堂上真正学习到的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也是不明确的。因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个现象时也没有做过多的思考,或者没有人指导,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看到的只是不清晰的、浅层次的、和不明确的一些概念。比如在没有学习生物之前,学生对“醋”的概念只知道是酸的,却没有深层次的想法,这种浅层次的概念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2把生物学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混淆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和生物学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生物学中的概念更加的系统、科学,但是生活中的概念通常都是为了方便,简单的概括了命名的称呼而已,是不科学的,有时候也可能是错误的。比如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狗叫做动物,但是在生物学中动物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1.3生物学中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

概念一般都是对某一个事物的本质进行的一种概括和描述,通常都比较抽象难懂,高中生物中的概念也不太成熟,所以对概念性的都没有形成明确的、清晰的概念,就会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概念进行剖析,如果只是浅层次的剖析,长期下去就会积累成很多都不懂得概念,也会直接影响生物学习的效率。

2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措施

2.1分析关键词

不管是什么概念都是由语言组成的,语言又是由词语或者句子组成的,所以如果要理解一个概念的话,就必须要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找到整段画中的关键字再来金进行分析。把一段比较抽象的概念分解成几个简单的词语,这样对于学生的的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分析“细胞周期”的这一组概念时,对于刚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就可以逐字逐句的为学生讲解,找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一次分裂完成”“连续分裂”等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解释清楚,把概念清晰、详细的呈现出来,这样尽享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之后,学生才会更加深刻的记住和理解。

2.2举例说明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和清晰的理解生物学中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列举一些形象、典型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把生物学中的概念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出来,让学生可以对概念更形象的理解。例如“有丝分裂”的这一组概念教学时,虽然概念可以让很多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在讲完概念之后列举一些例子让学生结合概念自己进项解析,教师再做一些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对有丝分裂的概念掌握了,同时在遇到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时,也会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生物运用能力和生物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3比较类似的概念

高中生物的概念中,有很多概念之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点和联系,而概念之间越多的联系就会让越让学生混淆。所以在教学中再讲一个概念的时候必须要把与这个概念相似的概念中的不同点和联系区分开来,并且利用这些不同点和联系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样,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的提出这两者中的“单倍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等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把这些相似的概念拿到一起来比较,分析这些概念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达到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地步。最后才可以会得出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3结语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4

概念图是一种教与学的应用工具,在教学中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系统,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生物学素养及体会成功的快乐。概念图符合新课标要求,更适合生物学这种知识点零散的学科,所以教师在备课、新授课及复习课中要充分利用好概念图作为工具之一,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概念图;知识构建;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知识生物学概念较多,而且概念间联系复杂,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给后续学习及联系带来困难。只有学生正确理解并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建构好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网架并应用。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能力素养成为培养学会学生的能力目标之一,所以在测试题中场出现“概念图”的题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分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不同概念网络化,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是生物学教师需要关注并努力做好的问题。

一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又称概念构图,或者概念地图。概念构图注重概念图制作,后者注重概念图的制作结果,通常情况下两者不区分。概念图首次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osephD.Novak)提出,是用于学科知识组织和表征。通常被组织或者表征的概念是同一主题的不同级别,它们之间可以用不同连线连接,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图,具有知识形象化、系统化的特点。概念图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四个部分。

二概念图评价工具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最初人们认为概念图是一种评价工具,它的作用是评价原有知识和修正错误概念,后来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能主动构建知识,概念图构建正是良好的体现。所以,概念图是一种综合学习、创造、合作、课程和过程设计的综合教学工具。据研究表明,概念图教学对于课程教学,尤其是生物、化学、地理等科学课程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也有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物理学科也逐渐应用概念图教学。目前,大部分生物学参考资料已经把概念图作为生物学教学的一种方法策略及评价工具,但是把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还相对较少。概念图作为生物学教学评价工具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是否具备良好的知识构建能力,良好完善的概念图能反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较深层次和程度上。当然,让学生学会绘制生物学概念图能流露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及个人情感、价值观,能全身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与概念图教学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应用,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并构建,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个性,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情感价值观。概念图从知识难易程度上来看,比单纯一个知识点难度大,所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比较合适。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同学绘制概念图,不同同学呈现不同的概念图绘制策略,其他同学评价、修改、完善概念图,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和反思过程中,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生物学素养,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体现。从新课标目标来看,概念图的应用能有效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知识内容上,概念图属于陈述性知识,通过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及关联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概念图能帮助学生完整认知整个知识链,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动机,概念图教学能有效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

四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绘制能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提高生物学思维认知,促进整体认知水平提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分析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概念图”的合作学习较感兴趣,不仅他们前期自主阅读学习积极性强、效果好,后期他们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性也高,整个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合作与探究积极性高,基本上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通过其他同学的表达,能矫正、完善自己对概念间的把握。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画概念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知识,理解单糖的概念及分类、二糖的概念及分类、多糖的概念及分类,以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这些糖类的分布情况。在构建概念图时,学生由于自身掌握程度及认知熟练度不同,他们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经过讨论、争辩等交流之后才能统一答案。在以上过程中,小组讨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语言交流活动,这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提升生物学专业术语表达能力。最后,小组展示组内结果时,通过教师及其他同学的评价,能有效完善本组的概念图,也能鞭策或鼓励学生以后的生物学学习。另外,复习课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回想所学知识,明确知识间的关系,也能让学生更加条理、系统理解知识。许多学生在复习时,把书看了很多遍,但是结果还是紊乱,思路也不清晰,出现遗忘较快的现象。概念图如果应用较好,不仅便于复习,使知识很快再现,也能有助于学生快速恢复记忆。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制作单元概念图,并将该课程的所有内容浓缩到一张概念图中,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知识建构知识网架,提升复习效率。复习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画概念图,把握好该课程所学知识的总体框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推动生物学学习进展。

五结语

学生通过建构概念图,能提升对知识深度及关联度的理解,有助于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长期有效记忆知识内容,也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生物学素养,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用概念图将知识有效整合到一起,让学生模仿-运用-熟练逐级掌握概念图的应用,逐步提升学生制作概念图的能力,促进知识的系统理解。

作者:韩兰菊 单位:山东曹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顾煜文,朱玉芳.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区别[J].中国科技信息,2012,24:186+191.

[2]齐文娟.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优势论述[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212.

[3]张国顺.概念图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9:92-93.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5

生物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是陌生的,也是抽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及原有认知水平,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好生物概念。

关键词:

概念教学;素材;情景;生活经验;兴趣

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是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石。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成功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传递”,并从课程内容的10个主题中筛选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强调了学生的理解而不是背诵,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举一反三”,并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对重要概念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概念,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事实或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重要概念

生物学概念的引入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生命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活动获取一手数据,并在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中深入理解知识,发展能力。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常常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的接受需要以事实或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例如,我在讲授《被子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时要求学生理解:花与果实的关系;花的基本结构及雌蕊和雄蕊的构成;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三个重要概念。这几个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都知道开花结果,但花有哪些结构,如何结成果实却不甚理解。我首先拿出生活中常见的苹果、西瓜、桃子等让学生尝一尝、看一看,接着提出问题:果实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看着手中吃剩的果实有些茫然。我接着用投影投出生活中常见的花给学生观看,刚开始,学生只是觉得漂亮好看,互相议论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接着我问学生:“你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最后有一个学生引用课本中的一句话完美总结:不同种类的被子植物,花的形态、颜色、大小都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结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重要概念。1.花有哪些基本结构?2.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3.雌蕊和雄蕊是由什么构成的?带着问题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鲜花分发给每个小组,并要求学生: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上的标注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2.观察鲜花的结构,用小刀纵向切开鲜花,用放大镜观察,重点观察子房、胚珠和花药中的花粉。3.完成思考题。4.观察完设想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果实?我们吃的果肉部分叫什么?是由哪部分发育来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和观察能充分了解花的组成结构,能真正感受花粉粒的存在,能真正看到子房、子房壁和胚珠,从而对雌蕊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这种认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再如,在讲授双受精过程时,我先让学生用纸片作一个双受精的模型图,感受精子的移动过程和途径,这样的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又对理解双受精这一重要概念非常有帮助。

二、利用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大多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具体概念,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结合实物、模型、挂图、实验等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或是某些探究实验比较费时,教师可以提前做一个小视频供学生观看。例如,我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一课时,提前做了一个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的正常的影像;后滴入高浓度糖水,洋葱表皮细胞失水的影像;再滴入清水,洋葱表皮细胞吸水的影像。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植物细胞能够吸水也能失水,并且很容易理解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根据这个视频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撒过盐的雪不能堆放在树底下?为什么盐碱地植物生长不好?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之后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给父母做一盘西红柿拌白糖,看看有什么现象,并解释给父母听。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所以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理解生物概念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如《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就可以利用生活中面包的制作过程来让学生理解发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面包机,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让学生自己做一次面包,有的学生做出的面包很松软,有的做出的很硬。学生阅读课本,再根据自己做面包的实践,总结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后再做一次面包,给辛苦一天的父母尝尝。通过实践学生对发酵的概念有了深层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学会感恩父母。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和事物的理解。教学中概念的落实就是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现象,创设一定的生物学情景,为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这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作者:王建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罗锡明,徐作英.生物学概念教学模式的建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3).

[2]王铭志,陈秉初,周阳.基于核心概念的生物学探究实验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1).

[3]潘百明,肖帮裕.从知识分类浅议生物学概念的学与教[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周洁.初中生生物学概念形成思维过程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6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高中生物学;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不断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强大,且许多学校并没有对电子白板的科学使用进行培训,因此广大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功能不甚了解,电子白板逐渐变为演示课件的工具,其他功能没有被有效利用。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生物教学的深度整合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围绕利用电子白板提高高中生物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主题,结合具体的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如何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高中生物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能针对有价值的问题、疑问、难题进行研究,基于好奇和困惑理解生命世界和建构知识的意愿和能力[1]。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做出合理假设、进行方案设计、科学开展实验、构建科学解释并进行表达交流。问题特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提出探究问题是整个探究过程的难点。电子白板的播放、拖拽、缩放、克隆、聚光灯等多种功能为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并提出探究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在讲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时,教师先用电子白板的播放功能展示萤火虫飞舞的动态场景,接着使用聚光灯的功能,将灯光打在萤火虫的发光的尾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光的尾部”上,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情境。在探究情境的渲染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提出探究问题:“萤火虫发光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二、开展有效互动,实现深度参与

在生物学课堂中,深度参与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在知识体系生成过程中,高度卷入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富有创新精神[2]。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践活动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而教师则通过设置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助力学生完成这一学习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深度参与是发展科学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有力途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设置有效互动以实现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是实现学生深度参与的困难所在。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创设丰富的互动场景、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助力学生的展示交流为有效互动提供了信息化的平台。例如:在减数分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白板拖拽功能设计师生互动活动———染色体找“房子”,从而为学生创设互动场景。学生通过为右侧几组染色体选择合适的细胞形态的“房子”实现了学习角色的转变,并进行了展示交流。学生选择“房子”的过程是一个深度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建构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以及变化过程,实现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突破教学难点,发展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指思维过程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与理解、记忆等低阶思维不同,高阶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准备[3]。在生物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是学生学习概念、规律以及实验的前提,大多数教学难点的突破都离不开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通过帮助教师对特定知识进行释义、解惑、巩固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有效突破生物教学难点。例如:对四分体概念的理解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暂停功能,组织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四分体的特征,对四分体进行释义。采取电子白板的屏幕注释功能,引导学生在细胞减数分裂图中找到四分体,并标出位置和数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概念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概念并解决学生的困惑。最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并对出现的错误采取电子白板录屏、保存功能在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时再现,巩固四分体这个重要概念。

四、规范实验设计,达成实验进阶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精细、操作步骤繁杂、注意事项繁多,学生很难对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一步到位,需要经过多次进阶。电子白板的互动和演示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演示并规范操作步骤、出示并强调注意事项、展示并交流实验结果,从而帮助学生达成实验进阶。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实验方案从而达成实验进阶。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并完善学生的操作过程,达成实验进阶。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针对许多学生没有做出实验结果或者色素带不规整的问题,教师把学生做得好的结果展示在电子白板上,用放大功能让学生明确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中的规范操作进行交流,达成实验进阶。

五、抓住错误资源,促进反思成长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媒介的师生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会产生更多超出教学设计的生成性资源,如书写资源、演示资源等,其中不乏错误资源。桑代克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些错误尝试才能获得成功[4]。这些错误尝试不仅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还反馈了教师教学的不足。抓住错误资源就相当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及时反思纠错的机会。电子白板的记录和演示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把学生的典型性错误保存下来并及时分析,还原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师生的归因分析,并对错误知识进行科学思维、正确分析,从而避免同样错误的再现。例如,在学习氨基酸的结构时,学生常常出现一系列的错误。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记录功能在资源库中拖拽出氨基酸的各部分结构,让易犯错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对组装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拼装,对其拼装过程进行分析并纠正,引导学生对其思维过程进行正确反思,避免错误的再现。

六、聚焦核心概念,构建概念框架

高中生物学包含大量概念,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生物学概念进行探究论证,构建科学解释显然是不合理的。2011年美国正式的《K-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围绕一系列有限的核心概念组织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深入、连贯、系统的知识框架[5]。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去构建概念框架,形成概念体系。学生在自己概念体系的作用下主动吸纳其他一般概念,从而完成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电子白板的书写与演示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核心概念,建构概念框架。例如:在复习细胞的结构的时候,引导学生以“细胞”这一核心概念为中心,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在“细胞”周围归纳总结出能联想到的相关概念,或者把众多零散的概念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去建构概念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杨铭,刘恩山.生物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探究[J].生物学通报,2017,52(9):11-14.

[2]舒勤,刘姗.深度参与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6,(23):70-72.

[3]王帅.国外高阶思维及其教学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9):31-34.

[4]龚南贵.“试误法”在高中生物学解题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1,36(10):35-36.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7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随之在教育界当中应运而生,且在不断的推广之下,得到了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不确定现实生活的时候,运用该学科观念及知识等方法将其问题解决完成的能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初中生在发展中必学的科目之一,因此如何在其中开展有效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更是成为了现如今生物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笔者首先将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述,其次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就初中生物学而言,各层次的种类、结构,以及功能等都是其研究的方向。就目前我国初中生物学的教材内容来看,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重视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生命观念、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等方面。首先对于生命观念而言,生命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通过对各个生物生命现象的深入观察,理解生物学概念,并在该过程中对生物的多样性及统一性等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其次对于理性思维而言,其主要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尊重生物学的客观事实,且需要在该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理性思维,敢于在探讨中提出新观念,进而通过对其的论证等,完成科学的学习。最后是科学探究。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本质上算是一门具有探究性的学科,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将需要通过发现问题,仔细观察等,完成科学的探究,这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通过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对其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是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之一。伴随着新课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相关人员随之针对生物学科提出了非常多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但是组成生物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帮助学生提高生物素养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要想开展全面且有效的学科素养培养,生物教师必须抓住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开展高效的课堂。当然,该过程的实施对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识内容,以及理解应用这些内容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时,该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体中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什么,以及了解无机盐与维生素等的来源。因此,首先,教师需要在该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在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生物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对各个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介绍,以及组织学生通过于探讨等开发自身的思维,让学生对该内容进行主动探究。最后,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以及相关的引导让学生从中理解该知识点内容,以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这些内容。

(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习能力同样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该能力加以重视。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从思维模式、生物推理能力这两个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其具体做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在该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其次,在课堂之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具有深度的问题,如从植物的生殖繁衍到生命的意义等。这样不但可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以上就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关教师需要对其加以重视,进而对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这个新时代当中,我国教育事业随之得到了不错的提升与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更是得到了教育部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上述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了解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生物个性素养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章筱婷.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

生物学概念教学范文8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概述

教师应围绕生物思维活动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生物概念的外延,从小的方面延伸到大的方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二种,通过定位概念对一些生物体的概念识别活动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三种,原有概念与相关概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各种模式相互融合,使教学过程通俗易懂。生物概念教学过程具有研究对象和活动过程的双重性,教师需要联系现实背景。

二、构建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利用概念冲突,合作学习,引起共鸣

概念教学本身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教学,单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学会借力,学会借用学生的力量来辅助教学。学生原有的概念意识会阻碍科学概念的学习,不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的方式,在学生互相交流和激烈的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教学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时,实验需剪取叶片、准备滤纸等,很多步骤都需要在正确认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分小组讨论。成员间相互配合,在小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彻底掌握叶绿素色素的分离与提取过程,在合作中引发共鸣,生物概念自然而然地在探讨中熟练掌握。

2.“学”基础上的“教”

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学会用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来设计学生的学习计划。在此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做到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对待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引入现实背景和概念形成的背景故事,理论联系实际,用直观的方式教学。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认识生物概念。比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植物来进行实验,将一盆花放在阳光强的位置,另一盆放在阳光弱的位置,形成对照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叶片能不能用遮光纸板进行覆盖呢?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直接影响?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3.故意制造“陷阱”,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教师要学会适时利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模糊性,来引出新的话题;相对于平时好理解的生物概念来说,知识盲点更难讲解。错误的认知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延伸学习,学会故意制造陷阱或盲点,可以防止学生在以后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出现类似错误。例如,关于教材中“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章中,首先引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听说的“龙生龙,凤生凤。”之后问学生这种说法对吗?它揭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现象?这个问题的引出,是教师故意设置的陷阱,聪明的父辈一定会生出聪明的后代吗?各个物种之间是否会发生变异呢?然后教师再通过遗传方面的相对性状实验,以及孟德尔通过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将“性状A的豌豆与性状B的豌豆进行杂交是否会出现与AB性状都不同的豌豆呢”来说明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对生物概念有正确的认识。

4.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学生的潜在概念表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事物表象的非本质认识,具有矛盾性、广泛性和难以改变的特点。为了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相近的概念能清楚地认知,做好关键属性层面的分析和对比,从而使他们能够明确概念之间的异同点,能够准确区分彼此之间的区别,应当区分易混淆的概念。以生长素、生长激素为例,在进行该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从二者的产生部位、本质和生理功能等层面着手。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事实上,生物学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相似的,如果不准确定义或者掌握不准确,很容易出现混淆。比如,反射与应激性,原生质层、原生层以及原生质体等,同时还包括性激素、性外激素以及DNA连接酶和聚合酶等,均可采用比较法教学,这样可以通过对比找到其中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得更好。

三、总结

众所周知,新的生物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得出,在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借助生物概念图等方法来反映难懂的生物概念,使正确科学的概念完整地建立在学生的脑海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物概念的学习。

作者:朱建中 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技巧分析

1.巧用生活谚语,引出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借助有利条件直接讲授生物概念,则会使得概念教学显得枯燥抽象,很多学生页会产生厌恶感。根据教学实践所得,如果能够巧借活中的谚语将所要讲述的概念引出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遗传”这一概念时,我就很巧妙地选择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直观的谚语教学,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的概念与内容,了解物种通过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两份传给后代,然后再繁衍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在讲解“变异”这一概念时,也可以结合学生平时挂在嘴边的生活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出新知识,既能言简意赅地让学生领悟到了变异的特质,又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巧用更生动地揭示出生物圈中的食物链概念。在实际教学中,生物教师如果能够深研教材,在讲述概念时,将需要讲解的概念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则能实现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2.以概念图为载体,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图主要指的是由节点与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其中,图中的节点则表示某一主题或者领域内的各概念,而连线表示的则是节点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借助各种连线把有关的概念进行有效连接,进而再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有助于知识更加系统化。因此,在记忆概念时,要掌握构建生物学概念图的技巧。几乎每一章末复习题中都有一个和概念图相关的习题。主要类型有:第一,给出不完整的概念图,要求学生填空;第二,给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构建概念图;第三,给出几个重要的概念,让学生将概念之间的联系找出来,然后再连线成概念图。而概念图则是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或者是思维结果、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能有效呈现出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而且还能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成分”中,教学目标为这两个: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概念图,此外,学生要能系统掌握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教师要先对几个关键词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进行传统概念教学加以处理,再借助概念图绘制,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悟,然后再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概念图知识体系,这样可使知识真正习得。既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又便于学生正确使用概念图。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系统、清晰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记忆。另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既方便他们记忆知识,且记忆牢固。

3.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对比法

对比法指的是把一些相近或者是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从多个方面进行逐项对比,然后再找出异同点,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本质特点。通过有效对比能将一些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区分开来,便于学生记忆。通过有效对比,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能对之前学习的基本概念及时复习巩固,而且还能达到温故知新之目的。例如,同样是在讲“光合作用”的概念,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四个方面将已经学习的呼吸作用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既能让学生准确掌握并且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还能知晓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然后再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释储存能量的过程;而且还便于学生加深对呼吸作用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明确两者间的关系。通过对比教学,也利于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有效归类,将类似的知识系统化,这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比方说,植物育种的知识分布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复习时就可以把它们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探究,效果也是很理想的。

4.总结

总而言之,概念是获得生物知识的必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基于此,概念教学对于构建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概念教学也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步骤,而且在实际教学中还取得不错的成效,这也给概念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启示与机遇,为深究概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朱峰 单位:河北武邑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1.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1生活生物学概念影响。

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学生对生物学形成了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及概念。例如糖的理解,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都是甜的,同时认为甜的物质都是糖;菌类(平菇、蘑菇)是植物等。这样的错误概念对现在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1.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性混淆。

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把鸟称为一种生物,蛇也是一个物种,鱼也是一个物种。这些日常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影响不容忽视。

2.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例如:基因的概念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首先基因在DNA上,而不是在RNA上,其次是要具有遗传效应,即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如果不具有这些功能,那么没有遗传效应则不是基因。

3.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3.1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对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讲授时采用恰当的比喻加以说明。比如在讲“DNA结构”时,把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比喻成旋转楼梯,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互排列形成,好像梯的扶手;基本骨架中间的横档由碱基对组成,像楼梯的阶梯。这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有事半功倍之效。

3.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找出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比较中加以辨别、理解和记忆。如: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如时间、场所、模板、碱基配对原则、原料、产物等。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原生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在此不再多举例。

3.3练习法。

当学生形成某一生物概念后,不应停留在下定义或做注解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概念,将已学概念推广或引申到同类事物或相关事物中,解决新问题,力求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建立概念体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如考查“单倍体”与“二倍体”及“多倍体”的概念可设计习题: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直接发育的植株称为(),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的植株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称为(),由此植株的配子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又称为():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这方面的事例其实还有很多,这种方法是老师们运用得最多的。

3.4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我国学者裴新宁提出:“概念图作为学与教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出来。”编制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构建以内环境组成为中心的概念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以及内环境稳态的理化特性,等等。读图分析、自我构建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概念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反馈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认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