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健康知识点范例6篇

生物与健康知识点

生物与健康知识点范文1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更需要改善健康意识。通过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个人发展的一种关注。

健康教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由于生活水平教低,医疗条件比较差,导致地方性多发病,广泛进行健康教育是帮助居民摆脱不健康生活的最有效方法。根据有关研究,下列问题是在落后地区应予以特别注意的:进行有关食物与营养的教育;进行卫生与健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要突出农村易发重大疾病的防治知识和科学的生活起居;安全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保护自然和环境,保证食品卫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农民处理好家庭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之相关,在生物学教育中可以结合下列知识进行健康教育: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饮食卫生与营养卫生,食物的热价,细菌、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寄生虫,地方性甲状腺肿,计划性免疫,人类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人类主要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中毒的急救。

面对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吸毒等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大力治理还须通过教育的主渠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关知识被羞于提起,更少见于课堂之上,这直接影响了对于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吸毒等现象的预防。因此,转变观念刻不容缓,用科学的手段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生物学中健康教育的方法

虽然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生物学与健康教育更紧密地结合,但生物学课程中健康教育知识不可能涵盖各个专门的健康教育的各领域,生物学教学活动中也有相当的部分与健康教育没有直接关系,将生物学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地方的特点进行。多年来,生物教师与生物教育研究工作者创造出多种有效的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生物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观点与内容

生物学是医学、卫生与健康的基础。在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有关生物学知识与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促进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千变万化,对教育不断提出要求与挑战。多年来按照学科设置课程的学校教育虽然有其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及完整性方面的优势,但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缺乏灵活性。我国以往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比较死,重在知识教育,重视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轻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使得生物学教育中难以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面对课程设置中的这一矛盾,不同国家有不同解决办法。我国以往的做法是开设健康教育课。虽然有了专门的课程与教材,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并没有得到各类学校应有重视,每周0.5学时的教学也难以保证。以单纯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健康教育也就不重视。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知识的学习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多学校开展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原有的以课程为主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难度相当大,学习资源不足及训练有素的师资不足是一种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原有的课程设置限制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近些年来,有很多加强实践活动的尝试,如有些学校以活动课、选修课、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我国在21世纪之初的教学改革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样的矛盾,新制定的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开展的实践活动的教学,并规定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时间安排上,教学大纲规定了六三制学制,生物学是153学时,其中的22学时是机动的。这就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

新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与健康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有:调查本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记录三天内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估算每天的食物热量;有关糖尿病的调查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调查;检查视力;收集与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调查本地计划免疫实施的状况。机动的学时为各地的生物学教师自己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可能,学校和教师有可能根据地方的特点、本校的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如某地有某种高发的地方病,健康教育就可以教这方面的内容。摆在每位生物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是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设计与组织活动,怎样评价教学的效果。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健康教育

(1)培养信息素养的需求。高度信息化、变革迅速的未来社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立足于当前的先进的科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批判精神、创造能力、协作能力为目标,这种教育的理念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认同。在信息社会中,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道德,形成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既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又是各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

(2)学科交叉的影响。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线索,但各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把学科中知识汇聚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在生物学教育中,生物学与健康、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之间都发生了广泛的交叉与融合。学科教学活动以计算机知识基础为依托,涵盖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素养目标,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

生物与健康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生物 教学 渗透 健康 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却有偏差。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般狭义的理解为生理方面的健康。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健康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健康标准的认识从单一的生理方面发展到心理方面,认为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即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健康的范畴。作为生物教师,对学生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存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完整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公德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健康意识,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健康。永比只教会学生某一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重要。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健康教育。

1.渗透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健康教育是科学、社会及人的发展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需要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通过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对个人发展的一种关注。在我国农村地区,健康教育成为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医疗条件比较差。生活质量不太高,又缺乏正确的健康知识,对健康的认知有偏差,因而导致地方性多发病,因此广泛地进行健康教育是帮助广大居民摆脱不健康生活的最有效方法。据有关研究显示.在落后地区很多人都不了解食物与营养的关系,缺乏对重大疾病的防治知识。没有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也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缺乏保护自然环境、保证食品安全的意识;尤其是对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疾病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不了解,没有自觉预防的意识;另外,他们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面对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吸毒等方面的知识,羞于被提起,更少见能出现于课堂上,这直接影响了对于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等疾病和吸毒的预防。目前,我国即将进入艾滋病的流行期,如果不尽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转变观念刻不容缓.用科学的手段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科学、社会以及人的发展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2健康教育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2渗透健康教育的原则

2.1在教学理念上,注意意识性和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意识就是要求生物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平时要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健康教育素材,想办法尽量收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健康教育素材。如我在平时就收集关于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案例。可行性就是要考虑到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接受能力,注意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

2.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思想性和知识性统一的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不能脱离知识单纯地进行健康教育,要求生物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把渗透健康教育同进行智育、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健康教育。

2.3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生物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有机渗透健康教育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掘课外与生物学有关的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在不断熏陶和感染中自觉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

3渗透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健康教育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处处渗透健康教育,关键是我们要去对教材进行梳理.挖掘出教材中可以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找到结合点把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其中,渗于其内,从而收到双重的教育效果。

有关研究显示。下列问题是在落后地区应予以特别注意的:进行有关食物与营养的教育,进行卫生与健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要突出农村易发重大疾病的防治知识和科学的生活起居;安全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保护自然和环境,保证食品卫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处理好家庭与杜会、政府的关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之相关,在生物教学中可以结合以下知识渗透健康教育: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和利用,食品安全与合理膳食,食物的热价;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地方性甲状腺肿,计划免疫,人类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人类的主要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安全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人们对于慢性流行病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应该在生物教学中结合下列内容渗透健康教育: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饮食卫生和营养卫生,糖尿病的防治,呼吸系统的保健、吸烟、吸毒的危害,"脱缰之马——癌细胞",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运动与保健。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忽略。在生物教学中,可以结合生理卫生知识——青春期卫生,教师可以开展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通过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查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拥有广阔胸怀提供积极的精神需求;同时引导学生祟尚科学,反对迷信,避免学生出现精神空虚步人歧途甚至误人的现象。

3.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进健康教育的直观性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等来增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节的教学中,针对其中的"酗酒、吸烟和吸毒"三大现代社会病,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和报刊收集大量的相关图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产生直接的视听效果,直接撞击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从以前滕胧的了解转到清晰实在深刻的感受,知晓三大社会病对自己、家庭、社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学生在课后都表示要劝父亲戒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起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3.3开展第二课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知识的学习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渗透健康教育也不能脱离了实践活动。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本校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演练、专题讲座等来渗透健康教育。比如:我们学校处于比较落后的山区,学生们对于安全用药和急救等知识比较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用药和急救"一课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家庭小药箱的配备情况,调查家庭成员用药情况。上网查找有关安全用药的资料。在课

生物与健康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 高中 生物教学 健康教育

学生的健康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物作为与学生健康紧密相关的学科,对于青少年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新课标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也明确指出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生能够健康生活,这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更为深入,改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教学原则

1.结合教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健康教育渗透,不能为了渗透健康教育而脱离教学内容,使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健康教育进行恰当的衔接和融合,即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使学生学到相关的健康知识。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后,让学生明白水的比例、分类和功能,同时要让学生对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只有人体内水达到平衡,才能使身体保持健康,使学生养成每天饮入适量的水的好习惯。

2.贴近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和帮助人民的生活,所以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找到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共同点,通过最佳的表达形式渗透健康教育。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学生早餐情况作为切入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使之养成每天早上吃早餐的习惯。通过贴近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运用,增加对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渴望,认识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生活过得更美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3.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学时代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生命的意义,使其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渗透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使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未来健康地发展提供基础。

二、渗透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对身心健康进行恰当的教育,使学生既有强壮的身体,又有健康的生活态度。

1.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高中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烦恼阶段,他们对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有很多压力和困惑,有些学生无法进行诉说,心理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消极低迷,不利于学习和生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要教育学生多与同学、父母、教师沟通,把心里的压力通过合适的方法释放出来;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缓解其内心的压力,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用笑脸面对学生,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如果学生一直处于失败和平淡中就很容易走向自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各个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获得成功,从而使之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2.增加青春期性知识教育。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很脆弱和不稳定,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就已经讲了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但由于实际中很多学生对于性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照本宣科或者难于启口,这就使学生缺乏自身调节能力,在生理发生变化时自己不能及时调整和疏导,致使出现心理阴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知识,联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对青春性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树立正确的生理认识,从而才能把持积极的心态。

3.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体健康运行的各要素,使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杜绝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使学生都能根据生活知识进行相应的调整,养成一个健康的身体,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与健康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健康传播;媒体人;健康素养

健康关系到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切身利益,并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密切相关。健康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提高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而健康传播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业的健康传播者——各种媒体中的健康信息的采写者、健康知识的选择者与把关者的健康素养状况如何,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康传播作为大众传播的一个分支,有自己的传播规律与专业特性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是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健康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个独特领域,它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受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

健康传播可以通过人们熟知的四种传播方式,即自我个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不同的层面上,通过不同的传播层次向不同的受众进行传播。由于大众传媒自身的特点,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使其长期以来成为我国健康传播的主要渠道。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媒,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向社会大众的健康传播也主要是通过这些专门的传播媒介与传媒人来实施的。由于这些传播媒介属于专门的传播机构所拥有,其从事健康传播的人员是专业的媒体工作者。因此,健康传播的效果如何直接与这些传播媒介的从业者密切相关。

同时,健康传播又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它传播的内容专业性强,对传播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有研究显示,与专业化的健康组织相比,大众传播媒介的健康传播效果没有优势,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传播者自身的健康素养不同造成的。作为健康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者和把关人,专业媒体人自身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其对健康新闻信息和知识的判断与选择,更直接影响健康传播的效果。因此,从事健康传播的媒体人不仅应具备传播学方面的素质,具备应有的新闻敏感、新闻意识,还应该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掌握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熟悉社会学、行为科学、健康教育学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在健康传播的实践中得心应手,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复杂的传播环境,需要从事健康传播的媒体人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健康传播的技术手段与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急遽变化,互联网作为当代小小地球村的联系纽带,它的普及使健康传播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当今,打着养生保健旗号开展虚假宣传的情景不仅在互联网上泛滥,在广播电视以及平面媒体上也随处可见。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公共场所,比如城市街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宾馆、写字楼与住宅楼的电梯内,医院的候诊大厅、门诊及住院部的走廊内,火车站、飞机场、宾馆等场所的大厅内,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所谓的“分众传媒”安装的视频播放设备。这些传播设备中播出的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是否科学?可信度怎样?其把关人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直接影响着信息的选择,也影响着社会公众获得正确知识的可及性。

2010年,在我国的养生保健领域出现了一个“东方夜谈”——吃绿豆能治病。所谓的“京城名医”张悟本,以其《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在短短半年畅销100万本的现象震惊国人,成为轰动一时的“张悟本现象”。生病不求医,吃绿豆、生吃茄子能治病的虚假信息充斥在各个媒体中,出版商在报纸、电台、电视上的大肆渲染,不仅出现了所谓科普图书的惊人畅销,也使得这位“京城名医”的门诊号升至2000元,并排到了2012年。在这一事件中,不同媒体有意无意地扮演了助推剂的角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细细想来,造成媒体争相报道的原因除了盲目的跟风外,媒体人缺乏基本的健康素养应该是不可回避的因素。

轰动一时的“张悟本现象”在政府的追查中销声匿迹了,但当今一些媒体上充斥的所谓健康广告依然不少。一些号称有奇特效果的减肥药、一贴就灵的近视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保健品、治愈癌症的药物,以及无痛人流术等充斥在大小报纸的版面,夸张刺耳的声音从电台里传出……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强霸受众耳目的虚假广告引起读者的厌恶和憎恨,有网民甚至建议某广播电台更名为减肥电台、人流电台。这不仅是公众对媒体人的讽刺,更是给从事健康传播的媒体人敲响了警钟。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复杂的传播环境使健康传播信息的选择更加困难,媒体人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与大量虚假的健康信息相比,健康传播者自身的健康意识也制约着健康传播的效果。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健康传播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健康传播者目前选择的健康传播内容,大多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生理健康的层面,没有实现向现代意义上健康新观念的转变;其次,传播本身就不健康,或基于营销需要,或缘于自身的利益需求,因此需要传播主体从更高层面上对健康进行系统的认识;再次,对健康传播的客体认识不清,没有对不同受众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研究,也使传播的针对性不强。

只有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才能辨别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信息的真伪。因此,媒体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才能避免一个又一个“张悟本现象”的发生,也才会把健康传播带入一个以受众为中心、关注全面健康的崭新时代。

从事健康传播的媒体人需要具备的基本健康素养

卫生部于2007年初着手制定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组织全国百余位医药卫生各个领域专家,围绕现阶段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生活方式,召开数十次研讨会,反复研究、反复筛选,最后选定了中国公民必须掌握的66条健康素养要点,并于2008年初以卫生部第3号公告的形式公之于众。66条健康素养的要点包括“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等三方面的内容。

对于普通公民来讲,能够熟悉掌握66条健康素养要点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素养水平的标志。据统计,我国人民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6.48%,专家解释说此百分比表示100人中只有6.48个人对66条健康素养要点的掌握率在80%以上。因此,对于一个大量接触健康相关信息并选择性地向社会大众传播的媒体从业者,拥有基本的健康素养知识是必需的,掌握66条健康素养要点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在此之上,要想真正成为时代需求的健康传播者,从事健康传播的媒体人还应首先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了解人类疾病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转变的大趋势,认识影响当今人类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国家与地方的医疗卫生政策等。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对政府的卫生工作政策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对整个卫生健康事业的大方向有个准确的把握,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有全面的把握。另外,应了解影响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对不同类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某类疾病有何基本特征,其影响人群、发病规律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健康传播的把关人,对浩瀚如海的健康信息进行科学正确的选择,进而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信息与健康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改变。虽然一些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已经被逐步消灭,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远离了人群,与此同时,新的传染性疾病还在不断出现。与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相适应,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了以健康为中心。医学科学已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发展为技术服务与知识服务并重,健康传播也应在内容上实现从“提供生物医学知识”到“促进行为改变”的重大转变。因此,从事健康传播的媒体人也应该适应这些改变,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大众健康需求的责任。

为了适应健康传播的需要,媒体人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健康素养

由于新闻学与医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领域,而健康传播所需要的是一个既懂得传播学理论又熟悉医学卫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交叉学科的特点非常明显,因此,不是医学背景的媒体人在从事健康传播时,一定要主动学习医学卫生知识。首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医学院校选修相关课程,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教材进行自学。笔者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从事健康传播的过程中,学习了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的所有教材,对预防医学、传染病、环境卫生、营养卫生、卫生统计等专业知识有了较好的认识,在实际的采编工作中受益匪浅。

其次,在实际的采编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医疗卫生知识。从事医学卫生报道的编辑记者都会应邀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活动给媒体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因此,媒体人要善于利用会议,把参加会议作为提高自身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不要如蜻蜓点水一般,到会场拿个新闻通发稿就走。认真利用学术会议不仅可以快速提升自己对医疗卫生领域不同专业的认识,还可以获取在其他采访活动中难以获得的专业资料,为自己进行深度报道或者以后的相关报道提供参考。

生物与健康知识点范文5

一、学生要明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在初中化学“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考试测验中,一般情况下考到的知识点不仅包括各营养素的类型、来源和功能,还会考到关于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还要认真复习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多收集一些有关营养素方面的知识资料。另外,学生也要注意合理饮食,重视营养均衡,要从正反两面对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对人体健康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比如,人体中的无机盐含量虽然不多,但它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维持作用,而且无机盐在人体中还有维持正常生理机能,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初中“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不同考点解析

1.关于营养物质不同作用的考点解析

例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维生素,而且维生素还具有促进机体生长,修补受损的细胞的作用

B.糖类是由C和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

C.油脂能够通过人体内经过氧化后释放出能量,不仅能够维持机体的体温恒定,还能维持机体运动

D.蛋白质可以起到预防疾病、调节新陈代谢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糖的组成,以及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人体保持健康。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所以,正确答案为C。

2.关于营养物质分类的考点解析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不仅有蛋白质、油脂糖类和维生素,还包括水和无机盐,而这六类又被称为六大营养素。初中“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中考到的知识点,通常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

例2:某学校的食堂午餐菜谱有米饭、酸辣土豆丝、清炒白菜和萝卜汤。

(1)上述食物中包括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_____、水和无机盐。

(2)初中学习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素,因此,学校食堂需要添加的营养食物是____。

解析:大米和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又属于糖类营养素。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白菜和萝卜都属于青菜,因而学生的食谱中并不缺少维生素。而且,清炒白菜和萝卜汤中含有油脂、无机盐、和水。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但学校食堂的菜谱中没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而中学生又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还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所以,第一题的答案为维生素,第二题的答案是鸡蛋、豆制品或其他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3.关于各种元素影响人体健康的考点解析

例3:以下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B.缺碘易引起坏血病

C.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D.缺铁会导致贫血

解析:本道题主要是考查钙、铁、锌、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缺锌会导致机体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缺碘容易引发甲状腺肿大,缺钙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而贫血则多是由缺铁引起。所以,正确答案为B。

4.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类考点的解析

例4:周末,小红在做完作业后,准备和妈妈一起做午饭。妈妈告诉小红,午饭除了要做米饭外,还要做家常豆腐、糖醋排骨和蛋花汤。

(1)为了实现营养均衡,小红的妈妈还要在午饭中加一道什么菜?

(2)小红和妈妈将菜清洗完,切好后准备炒菜。但是她发现家里炒菜用的铁锅生锈了,为了防止铁锅生锈,你给小红的建议是什么?

学生在做这道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营养素的种类,小红和妈妈做的午饭中,不仅有糖类、油脂、蛋白质,还有无机盐和水,但是却缺乏维生素,所以为了营养均衡,还应该再添加一道炒青菜。关于第二道题,防止铁锅生锈,人们通常会在铁锅表面洁净、干燥时,在铁锅表明涂抹一层植物油,因为可以使铁锅和水、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预防铁锅被氧化、锈蚀的目的。

结束语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书中的知识点,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分清主次,找出重点和难点,还要在平时的考试测验中,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和考点进行认真解析,让学生明确书中的重点知识,对于考题类型和考题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做好日常的功课复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美文.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J]. 职业与健康,1989(06):16-17.

[2] 郭震. 初中化学教科书常见问题解析[J]. 教学与管理,2015(19):51-54.

[3] 刘晓瀛. 人体内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化学物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03):50-52.

生物与健康知识点范文6

1.陪伴初中生走过青春期。

初中生物课程中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是学生认识自我、健康生活的前提。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知识好奇心自然强烈,平时生物课上,经常有同学将教材翻到“人的生殖和发育”,待老师走近便迅速将课本合上。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在制订青春期教育策略时,笔者紧密围绕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1)面向全体学生系统介绍男、女生殖系统知识,开诚布公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2)从人的诞生讲起,由生殖系统自然过渡到人的生殖发育,说明人具有生殖发育能力是天经地义、正常的事情。(3)介绍男女在青春期出现的最明显第二性征“遗精”和“月经”知识时,指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生殖系统成熟的标志。(4)提醒学生,青春期是人生的危险期。犯罪初犯期和高峰期恰恰都处于青春期。为避免误入歧途,网吧、KTV、游戏机室、录相厅、台球室等场所不要进入。(5)强调人的青春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期,要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指导男女同学在交往时要互相尊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倡导初中生注重健康饮食。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饮食结构也悄然发生了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儿童肥胖症、挑食、无规律进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凭借生物学科特有的优势,渗透给有关孩子正确饮食的健康教育,是关系孩子一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首先,在教学中向学生宣传正确的营养及健康的概念。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饮食与营养”一节,要求学生明确食物中所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尝试为家人设计一份合理营养的一日三餐食谱,并没有明确营养的概念。因此,可以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补充《卫生与健康》中提到的营养对生长发育作用。其次,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十大垃圾食品的危害。这部分内容在生物教材和《卫生与健康》中都没有涉及,但却是生活中对学生危害最大的。因此,有必要作为增加内容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总之,在传授理论知识中加强学生的理解,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倡导初中生注重健康饮食。

3.培养初中生良好用眼习惯。

目前,青少年视力普遍低下。大部分学生忽视用眼卫生的“二要”“二不要”要求,造成眼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近视。再加上学业压力大或沉迷电视、网络、电子设备等,户外活动明显减少,也使学生长期处于近视状态。有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糖类物质也会加速近视的形成与发展。苏科版生物学教材“眼与视觉”教学中,通过模拟改变晶状体的凸度、眼球前后径的长度,探究近视的成因。通过探究,学生不仅了解了近视的成因,同时还增强了爱眼、护眼的意识,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4.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致病因素不断增加,现代疾病及新型传染病的层出不穷,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通过“评价自己的生活习惯”“评价自己的体重指数”“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摒弃烟酒、拒绝,体验拥有健康生命的可贵,为自己、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5.树立初中生人身安全意识。

《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健康地生活”引入到生物教学中。生活中,意外有时会不期而遇。当意外发生时,能否用科学、合理、准确的方式进行紧急救护,其后果是完全不同的。苏科版生物教材从学生角度出发,单列一节“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安排了“现场急救”和“安全用药”两部分内容。学生进行了止血包扎、胸外心脏按压和模拟人工呼吸等模拟操练,学会判断出血类型,掌握科学的止血方法,能在病人发生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时采取紧急救护,为进一步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并能设计常备的家用小药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树立人身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救和救人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