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范例

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简约•智慧”;教学核心

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简约•智慧”的教学就是要注重教学的科学设计,打造智慧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学生的高效化学习发展。生物课程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简约•智慧”的教学理念应用作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高中生物教学“简约•智慧”教学需求以及核心

1.高中生物教学“简约•智慧”教学需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就要掌握好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整体质量水平。传统教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要求,这就需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通过将“简约•智慧”的理念和生物教学进行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生物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学注重实用是关键,让学生能在优化的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1]。由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作用产生了冲突,这就影响了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而通过“简约•智慧”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就能有助于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创新生物教学的模式,从整体上促进教学良好发展。

2.高中生物教学“简约•智慧”教学核心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简约•智慧”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下,这就要抓住核心的内容,充分注重从简约的角度出发,将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返璞归真的呈现出来。简约并不是简单,是要能在生物教学方面对教材有充分详细的了解后,通过简化的外表的方式呈现丰富思想的内容,这样在形式上能够言简意赅,从而将课堂的原生态呈现出来。而从智慧的教学方面就要抓住本真的指向,将发展学生智慧为指向,促进学生终身发展[2]。生物教学当中的智慧课堂中是充满着疑问的,通过对生物知识的争辩以及讨论和探究等来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简约•智慧”课堂教学是注重原生态的,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发展,并能注重知识的生成。

二、高中生物教学“简约•智慧”教学实践和提升策略

1.高中生物教学“简约•智慧”教学实践

第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简约•智慧”教学模式的运用,就要按照实际教学要求落实,在融入“简约•智慧”教学理念的时候,能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呈现不同的教学流程,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如在学习新课程内容的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的作用,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方式和智慧的启迪,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新的知识的学习[3]。在新的生物知识教学中,以“简约•智慧”为导向的教学就要依照着科学化的教学流程。例如,在《遗传因子的发现》的知识点学习中,就要注重科学的点拨以及引导。教师在课前把学案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能明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然后再自主学习安排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的沟通讨论,鼓励学生产生质疑争论,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高效化学习。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内容时,要以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基础,如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尝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分析。第二,积极合作探究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体现“简约•智慧”课堂的重要方式。具体生物教学当中,这就需要在学生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后,提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学生就近发展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将学生的生物知识能够取得前后的联系,这样就能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以问题为引导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引导问题的设计可以问题串的方式来呈现,如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再如,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通过这些问题串的科学史合计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就能有助于学生在合作当中提高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第三,生物课堂教学当中采用“简约•智慧”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是比较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思考不全面以及知识掌握零散的现象突出。这就要求能以小组为单位来让学生尝试建立知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其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和学生一起进行建立学习的知识网络,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在进行构建知识网络时,要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知识网络的方式,将知识集中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如: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2.高中生物教学“简约•智慧”教学提升策略

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水平,这就需要在对“简约•智慧”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注重优化,要能掌握好“简约•智慧”教学理念的应用要点,从而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开展“简约•智慧”的课堂,就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能达到实际教学发展的要求,能够把智慧融入到课堂当中,这样才能给生物课堂以生命。智慧型的课堂构建需要有智慧型的教师作为支撑,教学中能通过情感和学生进行沟通联系,善于在教学当中进行反思,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将“简约•智慧”的教学理念能得到有效充分的落实[5]。提高生物教学“简约•智慧”质量水平,这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能有更多的收获。交流是教学中最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能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机的对话机制,这样才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简约•智慧”课堂教学的提升,要注重鼓励学生据理力争,从争辩当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提高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注重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高中生物教学对“简约•智慧”的理念运用下,要能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评价体系,从理念的落实上注重简约,并以提高学生的智慧作为目标,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展成长。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在对“简约•智慧”的理念的创新运用下,能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上体现出生态化的特征,整体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能有效提升。高中阶段的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过程中,对“简约•智慧”的教学理念的运用需求也进一步的增大,通过与教学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金好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智慧理答艺术[J].学周刊,2018(27):96-97.

[2]孙振超.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打造高中生物智慧课堂[J].中小学电教,2017(04):63-64.

[3]张伟.基于“简约•智慧”教学主张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17(05):27-30.

[4]张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智慧理答艺术[J].林区教学,2016(07):107-108.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对策研究

一、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认识浅显

初中生物是生物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初中生物教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分析探究能力。但是,目前传统教学形势依旧占据大部分课堂教学,教学中涉及了很多对于初中生而言抽象、晦涩、复杂的内容,这些内容仅仅靠教师传统板书授课,无法全面、直观深入的让学生掌握理解,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学习体系。

(二)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足

生物本来是一门包含很多知识和内涵的学科,试想学生从小就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等,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反而记住了很多内容。但是,为什么将一些内容搬到教学课堂上,学生既不感兴趣又认为难懂呢?我认为,课堂紧张的教学氛围和课本枯燥的设计,是导致学生无法静心学习、产生兴趣的原因。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很多少儿读物采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将科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这是很多读者愿意看的,其能使读者记忆深刻。但是,初中教学由于是有任务性的,关乎学生学业成绩,这种轻松的氛围、明朗的环境被作业、考试取代,学生学习过程机械、死板,缺少乐趣。

二、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工具,学校也应当重视互联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师教学形式。依托于多媒体的生物教学,可以克服只有静态图片和文字语言构成的教学课堂形式,增加了声音、影像等,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生物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挂图和书本内容中的图片将某些变化过程展示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在脑海里生成动态画面。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需要动态变化的现象利用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观察事物运动和传递的全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不容易看到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学习《人体的组成》时,人体内部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内脏器官是我们人人必备的,陌生是因为学生从来没有直观认识过。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人体解剖图展现给学生,在鼠标点到每一个器官时,就会出现相关作用和解释;讲解血液循环时,可以从动态图中看到血液循环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更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增加学生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学生学习生物就是要更好地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生物现象,利用生物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反思,重视生物学习。教师要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内容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出课本中提到的问题,并利用书本知识得以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课本内容,做有利于生活的行动。例如,在进行《生物圈的绿色植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目前生态环境的问题作为课堂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环境的变化,在环境变化过程中绿色植物和自己身体有哪些反应。这一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生态环境等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生活化教学,将生活现象和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更愿意接触生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需要运用实践证明问题,获得结论,生物教学同样也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当结合学生实践进行学科教学。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展开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结组研究“环境污染”问题,记录一周或是一个月内环境指数,然后记录当天体感,以及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然后,在一定时期结束后,让学生把这些记录分享在课堂上,观察变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河渠观察,看一看水流清澈的地方植被情况和居民情况,再去水污染严重的地方调研植被情况和居民情况。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了实际情况,获得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观察力。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是生物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情势下,我们一定要积极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创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令雅欣.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学周刊,2019(4).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3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对学生讲解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直观明了的了解他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感受生物学习课堂的奥妙,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一节课时,我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几幅关于大象、珊瑚虫、企鹅等画面,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几种生物分别生活在哪些地方?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生活在热带地区以及冰冷的地带。”我接着说:“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当我们漫步在校园的时候就会看到树木花草,草丛中的各种小动物,其实这些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有着无数的生态系统,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点吗?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系统呢?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来看一看,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池塘的这个生态系统,通过画面的展示大家思考一下池塘生态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而这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用分别起着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看着画面展示,进行5分钟的思考,然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通过多媒体和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看到这些来自于他们生活周边的情境,但是却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时,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式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方案,学生根据活动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教材的研究和思考,进而完成相关内容。在小组合作的最后阶段,把自己组的研究意见向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这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有自己分配活动时间的主动权和充分思考发表自己建议、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进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比如,在学习《合理的膳食》这一节课时,通过我对本节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知识的查阅和调查分析,使学生明白了合理膳食的意义。所以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设计一份食谱,并且为这份食谱设计一段精彩的广告词,然后向大家推销,每个小组可以按照自己的食谱选择其中一份拼成爱心拼盘,把这个爱心拼盘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对这个小组活动都很感兴趣,他们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将这个活动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合理的食谱搭配,用心搭配拼盘的色彩和水果的种类,让拼盘既美观又有营养,一份小小的拼盘,凝聚了小组的整体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交流来解决配合过程中的争议,他们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这份作业。小组合作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小组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走进自然,感受生物的魅力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4

【摘要】

在初中教学中,已逐渐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还以讲授课本知识、做实验为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滞后,为此加强初中生物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知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信息技术对提升初中生物课堂具有的作用,望对促进初中生物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物;课堂质量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教育领域也不断引用信息技术促进革新。在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应用不断被普及推广,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成为了新时代教学的一大趋势。经过实践表明,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初中生物课堂可得到以下优化。

一、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快速领悟所学的内容,借用信息技术是最好的办法。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个课程的时候,如果比较难用语言进行传教,可以寻找该课程的视频讲解、纪录片、微视频等进行播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也许十几分钟就可以让学生心领神会,因为视频展示有画面有声音,视觉效果强,有很大的感染性,并且讲解的比较细腻全面,有的会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讲解,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把所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速领会其中的意思,然后再加上教师辅助的引导,很快就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消化,大大提升课堂的效率。

二、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互动性,促进教学多元化提供了便利,比如在教《认识生物》这种比较抽象课程的时候,如果教师只照着书本念,学生在下边听,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到其中,可能有的学生还在过程中开小差,但是如果采用PPT课件进行演示,那收获的效果就不一样,PPT课件演示声色俱全,学生会抱着好奇的心理注意听注意看,并不自觉地融入到PPT课件情境中,从而被课件中讲解的内容所吸引,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入到情境互动中,有多媒体工具作为支持,他们会更乐意参与到其中,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互动性,还能让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东西,这就是信息技术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一大作用。与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模式相比,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很少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提高了对课程内容的感知力,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参与讨论,有的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这表明了运用信息技术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物课堂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更加能够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人际交往、合作精神等。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通常是指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在生物教学中,因为一些教师采用方法不当,或者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让学生对生物这个学科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些学生原本开始的时候对这个学科比较感兴趣,但是在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因为教学方式不当,慢慢地磨灭了他们之前产生的兴趣,兴趣一旦消失,渐渐地他们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还萌生逃避的心理。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单一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生物课堂内容丰富化、生动化,将枯燥的课本理论变成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世界是多彩的,那些画面绚丽,声色优美的PPT课件能够给他们注入多彩的元素,让他们觉得课堂精彩丰富。在强烈好奇心的带动下,他们会乐于跟随教师去探索生物蕴含的知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好奇心强,对单一教学方式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更应该重视在课堂上引用信息技术进行革新。初中学生毕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拥有独特的心理年龄,如果过于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过早扼杀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互动性、激发学生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是生物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打造个性化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初中生物要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教师就要提升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必然将会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广大的生物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观念,适应时展的需求,努力地使自己的知识素养得以提升,努力地学习以及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复合型教师。

作者:马文高 单位:安徽淮南十四中

参考文献:

[1]于大泽.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吴宜军.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晁旋.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探索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生物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应积极探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教育的要求,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今,初中生物教学普遍遇到这样的问题:教材新、要求高、容量大、课时紧、时间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阅读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课外阅读材料,采取“画龙点睛式”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提出一些富有趣味且充满想象的问题,创设阅读情境,如“地球之肺”说的是什么?“绿色水库”代表什么?木本植物的茎为什么比草本植物的茎粗壮?果实是如何形成的;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

2.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生物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学七年级实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时,我们可以将书本上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理解,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无从下手。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特点和高原气候,学生几乎没有见过洋葱是怎样生长的。如果教师运用视频播放洋葱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拟设好问题,保证问题的新颖性、知识性和代表性,并大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质疑。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教师可提出:在“叶片的脱色”环节中,为什么烧杯要隔水加热?淀粉遇碘为什么变蓝色?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等问题。

二、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学生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开花和结果》一课时,我会把教学内容安排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或校园外,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的结构和授粉的情况,使他们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在上课时,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如,在“探索光合作用的奥秘”实验中,叶绿素是在光照下,在叶绿体内产生的。在暗处生长的植物或草坪上被遮蔽的草,因为没有光照,就不能产生叶绿素。我们结合春游或体育课等时间,将教学内容加以变化,让学生在观察中明白光合作用不仅维持了植物自身的生存,而且维持了生物圈中大多数消费者的生存。

三、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例如,教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热馒头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品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请吃了馒头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细细品尝馒头时的感受,并提出有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馒头变甜是否是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馒头变甜是否与舌头的搅拌有关?这样的师生互动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结合本地实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往往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教学资源远不如城市中学。其实,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学资源比比皆是,生物标本信手拈来。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入侵》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本地实情,提问:蝗虫有多大的危害?这种害虫是如何来到天祝的?为什么这种害虫会大面积传播?目前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只有教师结合本地实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完美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的主观性和脱离实际的倾向。

总之,生物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赵月祝 单位:甘肃天祝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生物本身是一门抽象、实验操作很强的学科。教书将近十年,带了很多届会考生。每个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而且对生物的重视层度不同。临近会考最后一个月,我看到了优生的得意洋洋、中等生的痛苦、差生的放弃。为了让每个学生在会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需要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与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应用不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而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比如,在“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中涉及植物的五个作用,看不到摸不着,老师凭空讲解。优生依葫芦画瓢进行答题,但是中等生无法理解真正意义。会考综合题中,无法顺利进行做答。比如,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个实验,老师只对课本的实验操作一步步讲解。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只是将笔记认真做好但是无法理解每一步。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观看有关这个实验的视频,学生通过直接观看,能够很好学好本章内容。再比如,讲解“动物的行为”这一课时中,老师不应该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本文字。而是应该播放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视频;如,狮子捕食斑马、鸟类的筑巢求偶、狒狒群体生活等。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

二、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比如,在讲解植物的吸收作用这一课时中,在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过程中,老师会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这种生活实例,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的学习,接下来开始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用盐腌渍萝卜这个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植物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失水。那植物细胞什么时候会吸水和失水,接下来利用第二个演示实验。让两个一样大萝卜条分别放在清水和30%浓盐水中。通过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又与原有经验存在强烈反差的现象,很容易吸引中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要我学”变为主动“我要学”。兴趣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教学活动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第一步诱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演示,从中获得生物表象;第二步通过形象思维形成典型表象;第三步把典型表象表达出来。比如“显微镜的使用”这一课时中,如果只让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和收放。通过理论学习,大部分学生感觉显微镜很简单。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很多问题。如对光这一步,很多学生举手表示已经对光成功了,但是老师在检查过程发现显微镜根本黑漆漆。比如,在教学“种子的结构”这一节时,老师会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解剖种子让学生亲身感觉掌握种子的结构知识,而且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再比如“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种子的萌发条件”“花的结构”等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大量实验,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四、利用课堂表演进行教学活动

生物学科属于理科,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与社会和生活联系也不密切或联系不易被学生发现,因此不容易掌握。课堂表演是生物教学的一种方法,即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发展学生个人能力。同时课堂表演应有其具体的实际意义,要适当运用。如果我们把课堂表演与生物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寻找表演素材,自主设计表演,把生活中的例子搬上讲台,把学习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生物教学的效果必将更显著。如“植物的吸收作用”这一课时中,学生表演“可怕的地窖”,让同学通过观看表演,思考为什么人进入地窖会晕倒甚至死亡。地窖储存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再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理解物质如何循环,能量如何流动。

五、利用讲故事进行教学活动

生物教学中适时而适当的给学生讲故事,往往会使他们闭锁的心灵透进一道阳光,使长久干涸的心田如遇甘霖一样滋润起来。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按教科书“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融入课堂,主动、热情、不懈地去探索、追寻知识。比如在“近亲结婚”这一课时中,老师会讲述“维多利亚”的故事。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权倾一时的女王,她创造出了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她倡导王室之间近亲结婚,导致欧洲许多王室疾病流行,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俄国的沙皇王朝。根据19世纪中期奥地利著名生物学家孟德尔的基因遗传和突变理论,近亲结婚可导致血友病。这种疾病由女性传播给她们的男性后代。患上这种病,皮肤只要轻微受伤就会流血不止,且长时间不能凝结,其原因是病人体内缺少一种对凝血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正常的血液凝结需要5到15分钟,而血友病患者流血会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在正常人看来的小伤口,对血友病患者来说是致命的。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近亲结婚的后果以如何进行预防遗传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游戏、提出问题、时事新闻、生活实例等。老师上好每一节课,用生动、充实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作者:李瑞英 单位:福建省晋江远华中学

参考文献:

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开始实现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对现阶段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有利因素,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此保证教学的效果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有效措施

对于这一阶段的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而且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且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作为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生物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且就现阶段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只有让学生主动质疑,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更多的生物知识。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实现了学习的目标。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只有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让学生展现出好学、好问以及善问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主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这样也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实际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可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也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也认识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意识。

1.课前进行启发式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做好启发式提问,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将会在学生的大脑中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学生自主思考,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果实与种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提问:银杏是杏吗?为什么呢?这时学生将会主动去思考,去分析银杏与杏的区别,并且也会逐渐比较相似的地方,这样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学生打开思维大门,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实例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只有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观察,才能让学生掌握好更多的生物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让学生明确学会观察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生在学习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先进行示范,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与行为,让学生明确有关显微镜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之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影响下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就要认识到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而且在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以后,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也可以减轻学习上的压力,受到生物知识的影响,实现高效的学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这样也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兴趣高涨,才能保证自身的学习效果可以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喜欢上学习生物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生物具有极强的实验性,通过实验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效果。而且从实际上说,在实验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保证问题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地位发生了变化,不再占据课堂中的主体。对于教学方法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学习。因此,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是对于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以及善于提问的能力等,则需要依靠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所以教师就要认识到提高问题质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通过不断地培养与锻炼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可以保证问题的质量满足教学的需求。其次,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从随意式提问转向有意识提问,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实际中教师就要认识到问题意识是保证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所以教师就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作者:魏松伟 单位:福建省南平地区建瓯市小桥中学

参考文献:

[1]潘琳娜.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2)121-122.

[2]周梅.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31):45-46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翻转课堂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较大的转变。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翻转课堂;初中生;生物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教学方式也无法适应多元化的时展需要。因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实验性较强,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主要有三个阶段:课前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自身的生物学习经验,通过网络教程进行学习,并掌握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课中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可以共同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讨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课后环节主要是学生加强训练,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后进行课后训练,强化记忆。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特点、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初中生物属于学生的入门学科,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生物学知识。因而,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翻转课堂为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二、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状况

1.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导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缺乏多样化,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授课的同时以学生为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表达观点,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生物基础知识。

2.缺乏适当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然而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缺乏师生互动,甚至一部分教师根本没有为学生解难答疑,造成学生的知识交流有限,教师也无法详尽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同时,师生间缺乏互动使学生对知识存在一些疑问和误区,这些疑问和误区不及时解决,最终会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可以自主表达观点和提出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答、评价和总结,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详细掌握。

3.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新课标改革要求,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是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师教育观念较为保守,只注重教学进度,在课堂中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此阶段是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适度调整课程进度,设计一些适当任务,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4.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考考试科目范围并没有生物学科,这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据实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初中生物教师没有教学热情,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这就是对学生学习的不负责。此外,生物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内容陈述策略

陈述内容策略主要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备案时注重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形式,并借助合理的教学工具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具体策略表现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习时间的限定;同时,教师在选定合适的教学工具后,必须细节化处理教学过程,比如,尽量将教学视频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教学视频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等。

2.协作学习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知识内化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的内部消化,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构建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中探索生物中的难点要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安排最优化,分学习小组通过竞赛和合作等形式进行生物知识学习,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步进行。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生物知识课前练习,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并将学习完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课中阶段,教师可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的薄弱部分,并适当进行知识延伸。比如,在学习“生物分类”章节时,可以课前让学习自主学习,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度调整课堂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验性,符合现代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发展。

作者:谢永和 单位:甘肃省庆城县高楼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春玲.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细菌》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7):25-28.

[2]马武,张峻,王金菊,等.任务引领的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及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70-271.

[3]李德洪.浅析“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2):35.

第六篇:初中生物课堂优化

摘要: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疑惑,突然向老师提出一些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问题式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章对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教学,优化初中生物课堂的相关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问题;优化;问题意识;生物

在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生物也成为初中课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掌握生物科学知识,是每个初中学生所必须的.话虽如此,由于生物科学具有一定的思维复杂性,初中生常常对生物的学习感到困难,甚至厌倦.对此,教师能够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1.明确问题式教学培养目标

问题式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具有目的性地开展.其一,问题是思想的起源,学习的开始,不针对问题进行的思想是浅陋和缺乏灵性的.要想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初中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去学习生物,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疑惑,通过问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追求掌握生物知识的动力,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自发地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其二,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生物教学以教师为主,主要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问题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增加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参与率,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三,问题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新思想的诞生.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主张学生不必一味地对教师和教材的观点完全遵循记忆,要勇于质疑,大胆提问.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会是很荒唐的,教师依然不能置之不理甚至加以讽刺,应当从问题有意义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维道路,从而锻炼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落实问题式教学有效应用

创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放开身心去表达疑惑,提出问题.教师严肃的风格虽然对树立教师形象,管理课堂秩序有很大作用,但也很容易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萌芽,让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落实问题式教学的有效应用,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他人互相探讨,分享与互助.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让学生逐渐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时,由于初中生思维活跃,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常常会心神集中在显微镜上而错过教师对使用方法的讲解,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纸片、木片等,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过程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一起进行思考探索,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就这样,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得到自主的发展和进步.合理建立问题情境,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有效途径.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材知识,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夹杂着很多实验,灵活地结合实验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对生物实验的巧妙构思,可以给学生带来好奇,惊异的体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在教授探究种子成分的内容时,可以把干燥的种子放入干燥的试管中,而后夹好试管,置于酒精灯上进行加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试管的温度较低的上半部分的内壁渐渐有水珠出现,从而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种子与水的关系,和试管口加热时略微向下的原因.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知识的高效教授,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给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主要的学习.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的概念和知识点罗列在一起,学生往往难以分清重难点,如果学生把过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就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容易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思考,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分析重难点相关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出发,对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巩固.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物的教学也在进步,教师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入问题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学生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切实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提高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作者:胡同炎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摘要:

初中生物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部分,其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仍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不足,生物教学质量欠佳。基于此,文章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促使初中生物能够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提问过于浅显、学生思维应变力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因此,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了当前初中生物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结合重难点灵活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应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控好问题的难易度。最佳的提问方式是引导学生提问,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例如,在进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其拟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如:能否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能否举例说出生物之间的联系?生物因素对生物有哪些影响?这种根据课程的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博闻强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提问时,应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进行灵活地提问。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相对复杂、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全面作答;而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生物教师还应结合新旧知识、联系其他学科综合进行设问。比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方式”时,可对消化系统的课程进行复习,也可联系化学课程所学知识讨论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排泄过程对人体的影响,也让学生巩固了消化系统学习的相关知识,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移到了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把握好提问的节奏,即把握好提问的语速、方式和时机;在提问之后,还应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以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组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教师应根据课程组织小组讨论。设立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分组,并让小组内部成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以确保学生能有效进行小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题设计,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2]。比如,在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每一个小组调查的范围,指导各个小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同时,让学生自行确定调查的路线及其所需材料,教师再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拟定一份设计调查表,让学生将调查结果一一填入表内。最后根据调查表进行组内互评以及教师点评。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初中生物教师还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立小组,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设计,进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分享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对“植物开花结果”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将其分为三个讨论小组,学习能力处于下层的小组讨论花的结构,学习能力处于中层的小组讨论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繁殖的意义,学习能力处于上层的小组讨论植物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三、提问要接近日常生活,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

生物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提问的初衷并不是获得学生的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生物教师在提问时应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探析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比如,一些学生知道害虫天然存在抗药基因之后,会认为用农药很难防治害虫。针对学生的认知,教师应先予以赞扬,然后结合农民防治害虫的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害虫中有抗药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教师通过恰当有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四、结语

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点是进行有效提问,而且教师应针对全班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应符合初中生物教材。同时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认真倾听,恰当引导,以引发学生学习思考。

作者:刘文达 单位:静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5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激趣

作为一个充满人性化的超前的教学思想,“寓教于乐”也是教师奋斗的一个方向。在将游戏融入教学的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好基本原则。游戏必须拥有较成熟的规则,有竞赛、知识、趣味等特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游戏内容不能脱离课本,特别是书中的重难点部分。

二、手脑并用,在实验中激趣

作为一个需要经常做实验的学科,生物教学中的许多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研究乐趣,而且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细胞的生活》的这堂课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看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学生自己亲自使用显微镜研究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学生总是表现得很开心。这样他们就可以充满热情地研究:“其他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做实验是非常有趣的,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激情。

三、生动直观,在媒体中激趣

不受空间、时间、微观、宏观的约束,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加学习乐趣,这些都是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优点。比如,在上《小羊多利的身世》这篇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搜索相关影片并观看,这样不仅可以为他们在探究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课的课题上提供便利,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这样也增加了学生的研究乐趣,为完成教学目的提供便利。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生物方面的知识体系只是生物学最基本的价值体系而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策划各种教学活动,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他们思索、解决困难的能力,这才是生物学真正的价值所在。活动化教学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生物课上愉快地探索知识。

作者:王小丽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玉都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多元教学模式效率提升策略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从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情况来看,生物课程并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按照授课教师的安排进行机械的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要目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既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也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从生物课程的内容来看,生物课程应该是学生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准,而生物课程在考试制度下并不被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尚可,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较差,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初中生物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

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不再只是单一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气氛压抑,学生容易走神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和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多个方式进行教学拓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实现知识的传递,而且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得到提升。

3.给予多元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3.1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情况下,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学校中开始得到开展。通过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而且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哪些”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草本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等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森林公园中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到自然环境中搜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并进行归类、拍照和做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学习了课本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提高了其认识自然、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2多元化作业设计模式

为了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安排作业、海量练习的作业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得到提高。有必要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改变那种单一枯燥的文本作业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使得作业更加富有色彩、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得学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写一个设计方案,或者对校园的角落、教室等进行绿化设计,让学生在巩固生物知识的同时,尽量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动手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娱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的记忆加深了,而且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3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组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的思想能够得到交换,激发学生的交流学习能力。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在分组课堂上的表现往往超出教师的意料。例如,在讲授蝴蝶一课时,教师根据情况将学生按照4人一小组进行分组,然后将蝴蝶标本发放给各个小组,并在黑板上将需要探究的内容写出,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组的情况进行观察、给出答案。这时,小组内部就会有记录、汇报、观察等分工,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就自己的意见和观察结果进行讨论。由于个体和思维的差异,不同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通过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能够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交流热情,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4.总结

总之,在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采取开放式、多元化作业设计以及分组教学的方式,丰富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各种教学方法之间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多元化整合,适当运用多元化教学理念,能够显著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曹明 单位:洮南市第九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切实开展随堂实验,让学生的手先动起来

生物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它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作为农村学校,受实验室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偏少。为让学生能有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部分操作较简便,耗时量少的实验穿插到了课堂教学中。如:《地面上的植物》一节内容中涉及到的桃花的结构和马尾松“松球果”的结构,如果课堂上仅仅利用模型或多媒体图片给学生讲解,学生对于桃花的花被、雌蕊、雄蕊等结构的数目和形态以及“松球果”种子裸露等知识点的理解过于抽象,印象不够深刻,并且由于实验较简单,耗时也不长,若整节课都用作学生实验,不仅将教师讲解与学生的动手操作分开了,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实验内容相对较少,整个课堂结构也不够紧凑。为此我把这两个小实验穿插进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对照图片和模型辨认桃花的结构后,迅速地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桃花实物进行解剖实验,让他们对桃花的各部分结构有一个直观细致的认识。在讲解完“松球果”的结构后,让学生直接观察“松球果”实物,切实观察到鳞片基部着生的两粒裸露的种子。至此,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有了直观且深刻的印象。随堂实验的穿插,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也使得教师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除以上提到的实验外,我们初中生物中诸如观察根尖结构模型、观察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拆装心脏模型、模拟鉴定血型、模拟哈维实验等都可以利用此方法将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得到动手的机会。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动起来

在利用随堂实验让学生的手先动起来的同时,本人坚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资源对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以及现实条件下无法确实让学生操作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虚拟化操作。如“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由于实验持续时间过长,实验材料的限制,酒精水浴加热如操作不当易引发危险等因素,在我们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很难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的。本人则充分利用本地教育信息网中的“中学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过程,了解实验的思想,并思考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在现实操作中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就这样边虚拟操作边思考,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动起来。在我们初中生物中,诸如探究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等试验都可以采用以上提出的虚拟实验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课堂教学充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按照《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作为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家庭教育、思维习惯、基本素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人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地利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又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如:在讲授《饮食与营养》一课时,对学生提出的“xx同学的爸爸是建筑工人,是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同学的爷爷是‘三高’患者”、“××同学的姐姐刚刚生完小宝宝”等情况,教师要求并指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给他们的家人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并将这一食谱尽可能地变为各种食物呈现给他们的家人。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课堂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更是加强了学生与其家人的交流,并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留下了要关注家人、关心家人的理念。诸如通过利用学生观察校园植物之际渗透保护环境、爱护校园花草的情感教育;利用分析食品包装袋上营养物质的成分之际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利用介绍生物多样性之际渗透尊重生命、爱护小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推陈出新的过程,本人也是借着前辈们的经验,在学校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在此过程中也有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

1.本人所采用的随堂实验本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随堂实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所选择的实验数量还是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大随堂实验的数量,同时也可以尝试性地把一些综合性的、耗时较长的实验合理地分割成数个随堂小实验,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2.我们地方的“中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包含的虚拟实验种类还较少,还需要有关部门的不断补充。

3.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互相渗透和延伸有些时候还流于形式,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从教材以及日常的生活中挖掘可以利用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

四、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在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把课堂教学作为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主要手段,把课堂打造成为高效的、学生热于参与的教育教学主阵地。

作者:匡建新 单位:丹阳市界牌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浅析

一、利用音像图片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生物课堂,已经开始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多媒体的使用教师一定不要忽略,它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它的视频、图片等方式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充实他们的视觉与听觉。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学生们学起来更容易。比如《动物的行为》这一内容,因为动物行为的概念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尤其是动物的状态变化这个地方。所以我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进行导入,在授课之前,我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里面有各种动物的不同行为:如雄鹰捕捉野兔的场面,现实生活中公鸡争斗情景,蛇的觅食方法,鸟儿筑巢等精彩情节,都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这些画面展示,不仅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还帮助学生们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为后续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尽量为学生展示生命的活力,而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为生物课堂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们的印象非常深刻,让他们享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功能,这对我们的生物教学是有好处的。

二、利用教学实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在生物课堂上,教学实验是离不开的。而新课标的要求中,也是要求把教学实验提到重要的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在课前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教学实验还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它又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所以一定要把知识点讲透。我在课前准备了叶子、酒精灯、烧杯等实验用具,并提出了问题:我们平时吃的马铃薯里的营养物质,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吗?学生们答案不统一,然后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看这个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也会适当地问几个问题。当实验做完以后,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也差不多了,我再稍加点拨,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轻而易举就完成了,而且学生们的印象还很深刻。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提高。尤其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更会为生物课堂增添一丝新颖,能够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主动去学,去思考。所以,教师们一定要重视实验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利用诗歌谚语导入,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因为生物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很多人认为,那些优美的诗句与生物教学不沾边。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们学过诗歌,也都懂得一些谚语。教师如果用一些诗句或者是谚语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启发学生们的智慧。学生们在活跃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一定有帮助。比如在讲食物链的时候,我就为学生们准备很多关于春天的诗句:如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学生们的面前呈现了一片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春色满园的景象。当学生们的思维沉浸在美景中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春意盎然的百花园中,却存在着残酷的现象,那就是吃与被吃……然后我再一步步地讲解食物链的有关知识。学生们听了我的问题后,都急于知道原因,所以他们听得很认真,这样的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利用诗歌导入,不仅帮助学生们建立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增加了学生们对生物的兴趣,它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讲解,也融入了优美的元素。其实,除了诗歌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谚语、成语、俗语等导入新课。这些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短语之中,包含着很多生物学科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与尝试,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总之,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堂课的起点。教师要想办法在上课的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所以,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程的知识,巧妙地设计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朱晓健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第五篇:初中生物课堂趣味构建探究

一、使用直观性教具,丰富教学手段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生物结构、形态及变化过程,是学生们未曾见过的。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板书口述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更缺乏效率。对此,我们不妨提高生物试验室内器材的使用频率,将生物模型、标本、图例等直观性教具带入生物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动物器官的组成与运动状态时,可以将肌肉、骨骼和骨联结的相应模型图展示给学生们。为了细化骨骼在运动时的状态,我们可以将骨骼的结构图、剖面图、关节联结的示意图展示给学生们。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尝试制作骨骼运动模型。学生们模仿骨骼结构图进行模型制作,选用硬纸板、图钉、彩笔、细线等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个个骨骼运动模型就栩栩如生地做了出来。我在骨骼运动章节教学时,利用中国传统艺术皮影人进行导入教学。学生们看到原本静态的纸片、细线,在我的操作下“活了”、“动了”起来,课堂氛围顿时高涨。此时,我顺势导入生物知识,构成皮影人的小纸片就类似我们的骨骼,带动纸人运动的细线就类似肌肉,整个系统就类似于骨骼运动。在趣味性、直观性的教具作用下,学生们对骨骼运动的认识一步步加深,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注重语言艺术,拉近师生距离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要想实现趣味性课堂的构建,我们教师必须保持授课语言的生动性,营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师生之间的朋友式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很多时候,学生某一门课程的成绩好坏,与授课教师的幽默性及个人魅力密不可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1.导入艺术

在进行“遗传与变异”章节的教学时,我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谁说过你们长得像爸爸还或是妈妈?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立即七嘴八舌了起来。有人说自己像爸爸,有人认为自己像妈妈,还有人说自己的鼻子像妈妈、眼睛像爸爸等等。我插入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谚语还是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遗传的原理。此时,我顺势导入遗传章节的教学。最后,我还展示了一些同学与他们父母的照片,还挑选了一些双胞胎的照片,进一步激发学生遗传学习的兴趣。在整个导入过程中,学生们对此活动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2.授课艺术

在进行“人体内的水”小节的教学时,我引用了“贾宝玉”在红楼梦里说过的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我继续问学生们,男人呢,男人是什么做的呢?班级里的男生顿时活跃起来,有人说自己是铁做的,金刚不坏;有人自嘲自己的肤色,说自己是泥捏的。在这样的讨论下,班级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为了遏制那些调皮的学生,我让那位说自己是铁做的男生从身上找出铁给我。他顿时蔫了,课堂又继续回到人体内水的教学。通过艺术性的生物表达,不仅深化了学生理解,还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三、结合生活实例,实践出真知

说到趣味性生物课堂,肯定离不开生活式实例的引用。对于生活实例的导入,学生们不仅容易接受,还可以进一步将生物知识与自身生活相联系,意识到生物学科的实用性。同时,生物学科本身就来源于人类生活,是从实际生活中升华而来的一门学科。无论何时,我们的生物趣味性课堂构建都离不开生活实例的使用。例如,春蚕是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关于它的赞美也是从古至今。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也常常被用来形容我们教师。那么,我们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看,是否真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呢?刚孵化出来的蚕,就是我们常见的蚕宝宝,它是幼虫的状态。经过一段时期的成长与发育,逐渐将桑叶中的蛋白与糖类转化成绢丝,经过硬化固结,就变成了最终的蚕蛹。这里的蚕丝虽然吐光了,但蚕本身却并没有死亡,最终还会变成飞蛾。所以,这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通过将学生生活与生物学科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教学,通过对经典古诗词的推翻,学生们必然可以对生物学科得到更加深刻的体验。比如,在对鼠妇生活环境的探究问题上,我要求学生们寻找鼠妇,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学生们的反馈表示,他们都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发现鼠妇并捕获的,在此后对它生活习性的探究实验中,这些生活实例对确定研究方向、选定控制变量因素上都有着重要帮助。仔细研究初中生物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生活式的案例,我们可以妥善结合,实现趣味性课堂构建。

四、总结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6

一、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生物课程有很多抽象而且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学起来不但没有兴趣,而且效率不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类似基因、染色体、RNA等这样的名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费时费力,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亲子之间样貌相似等这样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词的作用和功能,从而消除陌生感。如,成龙和房祖名长的很像,有人说鼻子像,有人说脸型像,这就是基因遗传的结果。教师通过有型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解读晦涩难懂的生物名词,无形之中缩短了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现象的探索,从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是与生活实践关系密切的学科,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注入式教学则让学生对知识无所适从,成为学习的容器。因此,启发式教学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历经数年而不衰。同时,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启发式教学恰恰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获取生物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植物种子的萌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探索学生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充足的阳光,符合这三个条件就能使一颗具有生活力的种子萌发,从而逐渐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在整个启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展示上,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热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还能激发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从而争取自己在课堂上更好的表现自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是生物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血液循环的路径总是混淆,影响课程的学习,其中涉及的抽象名词也很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故此,教师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血液循环的路径图,并划分小组进行比拼,从中选出做到最好最快的那一组。首先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和特点对学生划分小组,各自分工明晰,责任到个人,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集中精力的进行各自任务的完成,有的学生完成从左心室出来的路径,有的学生完成从右心室出来的路径,有的学生负责画路径图,有的学生负责检测看是否有遗漏,最后由一名学生做代表进行讲解,完成课程的学习。整个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才能准确的绘制路径图,在绘制的过程中还巩固了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就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限于生活化、启发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还有其它的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探寻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最佳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作者:汤敏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沐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精心准备

教师在组织一场教学之前,会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将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当导学案既易操作又与学生实际相契合,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以学生经验为经验,以学生兴趣为兴趣去进行精心准备,既要突出教材特点,与知识点紧密相连,又要“制造”一些难题,让他们能够主动的“调动”起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深入探究,激活思维。如在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时,就可以结合中国的古诗词对学生实施教学,如让学生先玩一个填诗词的游戏,老师写出上句:春色满园关不住,然后让学生们填下句,当学生们写出一枝红杏出墙来之后,教师从诗词引向生物知识:一枝红杏之所以出墙来,实际上是生物在做“向性运动”,这种运动能够让植物的叶子、茎“跑”到最适合利用光能的地方,让它们能够享受足够的阳光从而完成光合作用。植物之所以会有向光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其内部“生长素”在发挥作用。生长素在一定浓度下能够让植物细胞生长伸长加快,它在单侧光线条件下,背光部分公布的多于向光部分,所以茎才会向着有光源的方向伸长或者弯曲。而我们通常说的俗语“向阳石榴红胜火,背荫李子酸酸掉颚”,恰恰就证明了植物的果实其口感、品质均于光照有关。从古诗、俗语引申到生物知识的教学设计,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以他们感兴趣且认可的形式准备课堂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2合理组织

生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首位,教师在做过精心准备之后,就应该由台前转为“幕后”,将学习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展示成果的过程、合作的过程以及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让他们进入到一种自主学习状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新知,从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并以此为驱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在让学生们认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时,教师可以选择“蚕”这个学生们都熟悉的昆虫作为代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养蚕,并搜集与蚕相关的信息。进入课堂学习后,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讲述自己养蚕的经历与体会,并让他们尝试对蚕的生活史进行排序。然后将蚕生活史标本发给每一个小组,让他们边回忆、边观察蚕在生长过程中每个阶段表现出的特点,并以表格形式表示出来,帮助他们整理归纳其“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个生物发育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深入理解。在学生完全理解之后,让他们带着“蚕与蝗虫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史?”这样的问题看已经准备好的幻灯片,当他们将两者发育与生殖的异同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启发他们从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特点中认识“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这样的课堂组织,无论是旧知的启发,还是新知的发现,以及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都会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得到不一样的理解,而当他们凭借自己之力“窥探”到生物的“秘密”时,一种发现的乐趣会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

3科学点评

很多教师不注重进行课堂点评,即使点评也是简单的几句话,用“好”或者“不好”。“可以”或者“不可以”敷衍塞责。殊不知,科学的点评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可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生物学科的“生活化”特征非常显著,让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巧妙的点拨评价,引导学生将知识用于生活,再从运用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中的“盲点”,是生本理念在生物课堂最具体、最有效的落实。如在学生学完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后,在学生对其转化关系进行陈述后,询问他们是否对“牛吃草却能够挤出奶”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在他们了解了酵母菌新陈代谢类型后,让他们对黄油如何制作的过程、步骤进行讲解,并引导他们对酵母菌代谢方式进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以练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检测,如每节课后以“抢答”方式出一到五个当堂练习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决,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追求课堂的有效乃至高效,同样需要每个生物教育者去认真雕琢。教师只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科学评价,就会与学生共建一个和谐而高效的生物课堂,实现双方成长与发展的“共赢”。

作者:顾善军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教学实施

一、开展互动游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游戏”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名词,尤其是中学生对游戏活动没有任何抵抗力。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害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一种行为。但事实并非如此,游戏活动的开展,表面上好像是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消耗、一种浪费,但实际上收到的教学效果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以激活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知识内容时,教师摒弃以往“灌输”的授课模式,而是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中探究这些生物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记忆。师:现在请几名学生一起上前完成一个游戏,这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一种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你们要根据你们被设定的生物种类进行捕食、逃避。现在,请分别扮演:小草、老鼠、老鹰、狼、鹿、蛇。其他学生也要动脑筋思考他们之间的捕食关系,监督他们游戏完成的是否正确。在教师说完要求后,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进入互动游戏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游戏,都很认真地思考教师设置的这些生物所生成的食物链以及相应的食物网。游戏中扮演鹿的既要想办法吃到草,又要想办法躲避狼。学生在互动游戏中都表现的异常积极。案例中,教师以“互动游戏”的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二、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生物教学中教师适当的“独白”能够起到指点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但是如果整节课的“教师独白”,难免会造成生物课堂的单调,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这一课堂现象,不能再“称霸”整个生物课堂。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需要与其进行适当的互动。其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对话互动,以对话的方式推进师生双方敞开心扉,进而相互吸引、相互接纳,让师生在精神层面得以相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存在的传染病的种类多种多样,那你们都知道哪些传染病呢?生1:我们经常得的流感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生2:还有肝炎、肺结核、艾滋病。师:你们真棒!你们竟然知道这么多传染病,这些传染病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流行起来吗?你们所说的传染病是怎样被流行起来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主动查阅资料。有学生在找到答案后,很兴奋地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生3:我通过查阅生物课本,我了解到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师:你探究的结果非常正确!继续努力。案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进行对话,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由此可见,师生对话,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生物。

三、开展合作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生物相较于其它学科,内容较为复杂,而且综合性很强。如果教师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味地实行“一言堂”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云里雾里”。因此,教师必须创新,需要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以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互动,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时机、共同学习的机会,以增强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促进全体学生有效参与。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时,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师:同学们,请自由结组,共同合作探究这种气体物质真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时,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和空间,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安排任务后,学生开始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相互发表自己的建议。生1:我们可以先假设,然后再验证,假设光合作用中这种气体必不可少。生2:我同意,NaOH溶液能够消耗,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物质,做一个对比实验,一个没有这种气体的植物光合作用实验,一个有这种气体。案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互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还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大有裨益。

四、结语

总之,互动教学对实现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断结合教学实践,更新、改进教法,以实现互动教学的最大效益。

作者:徐中华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学校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生命教育探索

1国内外生命教育现状

1.1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

香港中学中,除了有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课程外,政府于2008年建设了一个以宣扬关爱与和谐,建立社会正面价值观及使命感,并传扬爱护大自然的讯息“诺亚方舟主题公园”。其中“方舟生命教育馆”是全港首间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创新互动教育场所,通过独有、互动、创新的活动及场馆设计,让参加者亲身体验及反思生命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帮助学生建立正面、乐观及积极的人生目标,着重活动简介、体验及事后讲解3个环节。体验活动中的“感棺”之旅,尤为特别,目前暂时未对外开放,只供体验学习活动使用。在死亡前面,人们存有猜忌、不安、恐惧,“感棺”之旅会带领思考死亡真正的意义,让人类进一步探索死亡,学懂活着。

1.2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现状

2004年以后,中国大陆一些省市地区开展了地区性的生命教育。2004年辽宁省下发《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上海颁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率先在全市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命教育。2005年,青岛中小学也开设了相应的生命教育课。其他地区的学校依然缺乏系统和相关的教育。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教育界极大的警示,从安全教育的缺乏到面对死亡灾难,学生的心理建设都极其缺失。生命教育随着灾后的重建和由此引起的反思应运而生,对青少年进行适时恰当的生命教育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

2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维度设计

2.1认知层面(A)

以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认知层面教育目标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围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设计的10个专题,展开生物教学活动。①科学探究;②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③生物与环境;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⑤生物圈中的人;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⑦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⑧生物的多样性;⑨生物技术;⑩健康地生活。在这10个专题中,第②、④~⑥分别从认识生命开始,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结构基础;认识人类活动最密切的绿色植物;认识自己;认识人类的朋友即各种动物。4个专题学习结合生命教育目标,重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并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基石。

2.2技能层面(B)

在《标准》中⑨和⑩专题的教学中,侧重联系实际。例如学习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发酵”后,学生学会制作酒酿。其拓展活动辅以“酸奶制作”,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选择健康饮食。在⑩专题健康的生活中,学习急救常识,模拟遇到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等突发情况下,实践人工呼吸的几种方法,将健康知识、安全教育与生存教育相结合。如果说认知层面停留在“学”,技能层面是让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去“做”,完善基本的生存技能。

2.3情感层面(C)

③、⑦、⑧专题的授课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和人类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生命之美”,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情、珍爱之心。生命教育同时是一种道德教育、一种和谐教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情景有意识的强化“生命教育”这个主题,并把握这条主线,在情感层面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例如:一句话的思考“你眼中今年的第一抹绿,出现在何时?“”地铁建设时梧桐等行道树被移走,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之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协调?”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命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建立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平等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3.1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内容渗透

围绕《标准》中的10个专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侧重的设计了6个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题,结合生物的课堂教学实践生命教育,完成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标。

(1)一花一世界。

初一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后,很快就进入“生物圈的绿色植物”这一专题的学习。学习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知识。教学中教师将事先购买的各种花卉种子(南瓜、凤仙花、圣女果、万寿菊等易于培养的种子),分发至各个小组。小组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种子萌发的条件”知识和进一步搜集整理的资料,在3月初春时候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中小组观察、记录、拍照,在6月完成实践活动小结,并进行讨论,每位学生写下培养过程中记忆最深的感受。从小小一粒种子到小苗直至开花,学生们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作品。植物每天的点点变化都给学生带来惊喜。在学期结束时,许多种子已经成为成熟的植株。学生欣喜并惊叹着生命的力量。总之,教师把握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历程和欣赏生命的和谐之美,在完成生物教学的同时,达成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生命教育目标。

(2)安排科学的饮食。

七年级教材“人体消化道”中,联系实际生活,安排了“设计一日健康食谱”的内容,目的是指导学生健康饮食。教学中,笔者把教材中内容和当下发生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将“塑化剂加入食品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分组专题研究,通过资料搜集过滤和讨论,进行小型的汇报交流。学生对这些实际的问题,抱有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得到的结论,往往要比家长和教师的说教更有效率。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保留沿用这些专题的讨论。安排科学的饮食体现了生命教育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

(3)学会健康的生活。

“健康的生活”涉及领域广泛,贯穿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生物教学中。教师结合生命教育的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了解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几类疾病的治病原因及人类对策。通过对各种疾病特点的学习,渗透“关爱,平等”的理念。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会中受到歧视,HIV病毒携带者所受歧视更加严重,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科学知识了解片面造成的。其次,使学生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看影片《中国禁毒史》,阅读《醉酒驾车的量刑》等多种手段进行,完成生命教育中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4)把握青春的律动。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青春期教学中,学生们好奇又羞涩的心思写在脸上。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念学习科学知识,认识自己,也是珍爱自己的第一步,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度过这个生理心理巨变的时期,用所学知识形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男生,女生从青春期后,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不同?你觉得应该如何得体,有风度地和异性同学沟通?……教师引导学生直面内心的好奇,注意在沟通交流中,不能背离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的几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能真正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长达10个月的孕育,新生命才得诞生,直至可以健康地坐在课堂中学习。这期间犹如一部历险记,学生在惊叹的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在生活中也许遇到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困难重重,可是这一切困难比之生命的诞生,只能是生活中难以承受之重,绝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这一专题中,生命教育定位于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

(5)掌握生存的技能。

汶川地震中,那些惨烈的画面仿佛还在眼前。在日本的中小学中,灾害中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我国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程中,安排了相关内容,教师结合实际,将地震、溺水、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灾害或紧急时刻中的安全教育,从说教转变为实践操作练习,效果则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必须的生存技能是生命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个专题的设计就是为了达成生命教育中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而生物课堂有限的时间和模拟情景,学生更多是游戏心态,而不是当作技能的训练是生命教育该专题的遗憾。

(6)敬畏神圣的生命。

“生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时至今日也未完全有统一的答案。首先,教师布置学生搜集关于生命起源学说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从我国古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西方的上帝创造世间一切圣灵;现代生命起源学说中大多数科学家认可的“化学起源说”和非主流的“宇宙物质说”等,通过汇报交流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生物在进化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现存生物类群都是经历了残酷生存斗争和长期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强调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也是这一专题希望达成的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3.2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方法实施

将有效资源整合生命教育中,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可以采取以下5种方式:(1)参观。在不同季节参观学校内部及周边的自然资源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生命之美。(2)调查。学习健康生活时,安排学生就“家庭有无色盲、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和特点”进行调查。(3)探究。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是最先学习的模块,在学习了科学探究方法后,这一学习方法的应用体现在各个专题中,特别是专题二和专题六。(4)实验。实验是生物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例如“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淀粉的消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应用在专题一、专题二和专题三中都有很好的效果。(5)角色扮演。在专题五生存技能的实践与练习中得到应用。

4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7

摘要:

初中生物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能动地采取具体的课堂导入策略,如此方能在提升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真正为初中生物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切实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问题设置;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的课堂导入如同经典音乐剧的序幕环节,总是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观众带来最极致的视听感官盛宴。”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充分发挥其应该具备的良好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设置问题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通常情况下,问题是促使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产生内在探究驱动力与学习兴趣的重要依据。在疑难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迸发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而这些都将推动他们自身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该问题背后所蕴含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通过在课堂导入中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不失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这一知识点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边说笑边吃东西时,很容易导致正在食用的食物误进入器官,这是因为什么?为什么强调“吸烟有害健康”?冬天若是教室的门窗关闭得比较严实,一段时间之后,教室中的学生就会接连出现“打呵欠”的现象,这是为什么?这样一来,就借助上述几个问题使得学生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我再向学生点明:“上述问题其实都与将要学习的人体呼吸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此,便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这节生物课具体要学习到的知识点浓厚的探究兴趣以及求知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任何学科都与社会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社会生活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最根本来源。初中生物同样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初中生所熟悉社会生活经验或者热点话题,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生物知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也能促使他们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自身对于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在自身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在教学“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穿插了如下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同患有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一起聚餐时,人们通常会将该患者的碗筷单独摆放,并对其使用的餐具进行非常严格的消毒。经仔细确认某名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之后,医生对该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此同时,将其进行一定时间内的单独隔离,直到传染性疾病的警报得到解除。医院还对该患者在就诊前密切接触的人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此一来,借助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就能意识到原来所学的生物知识内容同各自的现实生活实际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这既使他们坚定了认真学习生物的决心与意念,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而这就很好地证明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积极优势与重要作用。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各阶段各学科中的运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推广。其在显著优化学科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同时,无疑也为各学科的实际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初中生正处在追求新鲜事物的敏感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以及积极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恰当运用就很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与最佳化。笔者在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环节中就积极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手段,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依次为学生播放了我国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幻灯片以及相关视频。从多媒体教辅设备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当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也使得他们拉响心中的警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明显,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独特视觉、听觉等效果带给屏幕前的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更引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焦点话题的充分重视与关注,而这都为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节课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万事皆有法,但教无定法。相信,只要初中生物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能动地采取具体的课堂导入策略,就必定能在提升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真正为初中生物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切实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晓萍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高级回民中学

参考文献:

吴莉莉.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导入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1).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愉快教学激趣方法

【摘要】

本文说明了初中生物课堂愉快教学激趣的六种方法,提出不断地变换形式,创造新意,在教学方法上想办法就一定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上生物课产生浓厚兴趣的观点,从而对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做出初步探索。

【关键词】

生物课堂;愉快;兴趣

笔者申请《初中生物课堂愉快教学研究》经江西省抚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顺利通过,获准立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获得一些进展。本文仅就课堂愉快教学的激趣方式、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幽默、戏剧性教学语言对学生课堂愉快氛围的激化。

电视中幽默、戏剧性相声小品艺术的精采语言,足以让我们数十年过耳不忘。因此,成功的幽默、戏剧性教学语言以其新、奇、短的特色,营造愉快空间,足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心脏的锻炼与保护时,心脏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有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否则,“你与心脏开玩笑,它可能不太生气,但它一旦与你开玩笑,就怕你不会出气了。”学生一听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此部分知识在大脑之中,留下深刻印象,又如,在讲授食物营养成份水的作用时,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语“水是生命之源”的引入,也足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语言布白艺术的运用对学生课堂愉快氛围的激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起到“吊学生胃口”的作用,使学生急于填补,产生使“空白”完整、完美的欲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血清与血浆之间区别时,我先介绍血清是血液凝固之后的周围的液体,血浆是血液没有凝固时上层的液体,它们颜色完全相同,但成份有所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又如,讲述皮肤结构时,用小刀划破皮肤有时会出血,有时又不会出血,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布白,强烈地吸引学生去思考,去看书,查资料来解答问题。当然中途学生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这时兴趣会下降,老师就及时指点,最终使学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产生成功感,进而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对学生课堂愉快氛围的激化。

认识事物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直观的感性刺激作用,有助于理性的认识与掌握。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很难理解,此时在课堂上,我尽量采取一些具体、形象化的比拟来给学生讲解,发现效果不错;如,在讲解关节结构时,关节面为什么会形成关节头、关节窝的形状,用家中沙发的万向轮打比方,学生就很好理解;又如,在讲述新陈代谢的知识时,以自然界的新旧更替来打比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收集介绍难记知识的特殊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课堂愉快氛围。

中学生物知识中,有一些知识比较难记,学生容易搞混记错。如,心脏血液的流向,是由心房至心室,学生可能会记反了,为此,笔者用学生放学回家打比方,讲回家时,先回房子再进卧室,按先房后室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比较容易记忆;又如,在讲述动脉(静脉)与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时,可用自来水打比方,将动脉(静脉)比着自来水管,动脉血(静脉血)比着管腔内流着的水,水管和水是两种东西,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来说明动(静)脉与动(静)脉血之间没有联系。

五、多媒体PPT教学技术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PPT教学技术的运用,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教学效果,因为它能够把生物学中非直观的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结构、现象、形态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也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可以把静态的过程动态化,使学生学的是“活”生物而不是“死”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血液循环时,多媒体PPT教学将整个循环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讲述生殖系统精细胞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与胚胎的发育过程时,多媒体也表现得一清二楚,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舒心,效果非常好。

六、课堂实验教学对学生课堂愉快氛围的激化。

生物实验是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对于学生亲手尝试课堂知识,巩固课堂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讲述眼睛的结构时,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对于讲述理解眼睛的结构,效果非常好,又如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对于理解血液循环及毛细血管特点也有非常好的作用,课堂上讲了理解不了的东西,经学生动手观察,一点就通,事半功倍,效果惊人。

总之,生物课堂愉快教学激趣方法很多。愉快是人的共同心理,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既轻松又容易接受,其实教无定法,只要刻意创新,将激趣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不断地变换形式,创造新意,就一定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上生物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庆峰 单位:江西省宜黄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21世纪中学生物、地理创新实验教学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高中生物课堂激趣法的运用》,高华山,江西万安中学,2002年。

第三篇:初中生物幸福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幸福课堂作为目前大多数学校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让师生双方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幸福体验,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对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作者结合自身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程建构过程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

幸福教育理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让学生获得幸福,不可因各种不相干利益牺牲此种幸福,这是毋庸置疑的。马卡连柯曾指出:我们的教育目标并非仅在于培养出可参与国家建设的创造性公民,还应将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1]。可见建构幸福课堂非常重要。生物作为初中生必学科目,打造幸福生物课堂可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保证其个性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幸福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对幸福生物课堂的理解,给出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对初中生物幸福课堂构建的理解

幸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辞海》对幸福的定义是:人们在理想及预定目标实现时感到的满足状况与体验。因而幸福与否是个体的体验和感觉,关键取决于满足感。对初中生而言,生物是一门崭新课程,对此,我们要想在课堂上营造幸福课堂的氛围,就需要老师掌握最新的生物学知识,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同学们对生物课程的喜爱,与老师的个人魅力,以及老师的上课方式有很大关系,亲和的老师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爱屋及乌,同学们也会更用心对待生物课。就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同学们都喜欢互动型、活跃型的课堂。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有趣、有笑声的课堂,尤其是生物课,同学们都喜欢在生物课上进行适当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能够亲自感受生物的魅力。

二、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基础

课堂上学生的幸福主要由教师创造,教师若不能幸福地教,学生也就无法幸福地学。教学属于社会角色及自我个性的统一,因此幸福课堂构建的前提即为教师幸福。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教师扮演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传递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受到家长、学生及领导等多因素影响。那么可从如下方面实现教师幸福。

1.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可提高教师幸福感。

生物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主动积极发言,学生快乐成长,个性张扬,积极协助教师实现每日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师工作成效,教师受到学生、领导的认可与肯定,成就感自然也就得到满足。

2.家长支持、信任与理解可促教师幸福感的提升[2]。

教师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为学生创设的丰富文化活动等受到家长的肯定与认可,得到社会鼓励及支持,均可实现教师伦理幸福。

(二)教学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核心

1.教学目标更明确

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会学”“乐学”,进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促学生个性发展,具备创造幸福及感受幸福的能力。分数及成绩已并非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获得知识的依据也并非是为了就业这一道门槛,更多的是为将来幸福生活做好铺垫。因而教学目标更偏向于幸福能力的培养与增强学生幸福感体验的教学活动。笔者在幸福课堂建构中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分作以下方面:首先应先让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其次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受思维的乐趣,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幸福体验;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体系,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如在学习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一盆含羞草,让学生判断这是不是生物,是生物的理由,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讲述的理由更充分,结果更正确。A组:是生物,因为含羞草需进行呼吸作用,并交换空气;B组:是生物,因含羞草生长过程中,叶子会变黄、枯萎后落掉,这是植物排除体内废物的现象;C组:是生物,含羞草需要定期给予水与肥料,成熟后可产生种子繁殖后代;A组:是生物,用铅笔触动含羞草,叶子会产生合拢现象;……整个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讨论,延伸出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摄取营养物质、呼吸、废物排出、繁殖、应激反应等一系列生命现象,最终通过合作学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每个学生均感受到知识探索与获得成功后的幸福。

2.优化教学资源

幸福教育崇尚的客体教育内容不能单单局限在教材,还应在教材、课程、教具等多基础上延伸至身边较熟悉的、形象的资源,进而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3],还需从以下几点着手:(1)在教材优化方面,需适当减少经典生物学内容,纳入更多生动有趣的现代生物科学内容,如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温室效应)、人的繁殖(试管婴儿)等。多将与生活相关的、我们身边常常发生的生物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中,包括健康、环境、疾病、发育等知识,知识讲述过程中,课桌椅可灵活调动、随意排布,如排成圆形、U形、田字形,教师坐在最中间,学生则围绕教师而坐,打破了传统的课桌椅死板排列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上课热情,促课堂教学氛围更活跃,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知识学习中的幸福感。

3.和谐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利于自身个性的自由展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学习的乐趣,产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动力,主动克服各种学习障碍,最终获得知识学习成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那么在幸福教育观引导下,初中生物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应属于学生积极思索,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教师敏锐倾听;学生认真动手实践、教师全面评价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师应在课堂上用心配合学生,引导学生,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与喜悦,结合学生动作、神情合理调整教学。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玉米、花生等种子,让学生提前在课下开始试验,鼓励学生由实验现象着手,探究种子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种子中含有那些物质,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萌发的过程,若你是农民,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育种?种子发芽的原因等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记录,交流、总结,但不去刻意干扰学生思维,适当点播、引导,用心分析学生所述的每一句话,对学生探究出的创新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一粒饱满的完好的种子在外界条件充分的条件下是否一定会萌发成幼苗呢?”这一问题,将学生讨论的话题延伸至种子休眠与寿命知识点的探究,学生开心地学到了书本相关知识,整个课堂氛围更和谐、融洽,也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幸福,有老师关注、指点的幸福。

4.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声色俱全的教育方式是幸福课堂的主要标志。那么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应结合生物课程教学知识,通过采访、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环境调查、标本制作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辅助教学,保证教学内容更生动,全体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其中,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与幸福感。如在学习初中生物教材《神经调节》这一节知识点时,主要教学目标即是让学生掌握“神经冲动是在神经纤维与神经细胞间传导的”,为了让学生轻松学习该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建构幸福生物课堂,即利用Flash制作神经兴奋传导过程的动画,将神经纤维的电位差变化、神经递质传递、突触结构等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不能理解的、无法看到的现象通过电脑模拟得以显现,让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体验其中幸福,进而取得全面发展。

三、学生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条件

幸福课堂构建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才能增强学生追求幸福的动力。学生幸福感主要展现在自我认知、内在价值实现上,而赏识教育则可达到该目的。赏识教育即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赞赏与赏识,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心态,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促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教育方式。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表扬学生、信任与理解学生、对学生的做法、能力给予肯定,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学习知识,让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在以上所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点学习时,当小组成员在回答出了所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就应适当给予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相应的赞赏,如A/B/C小组中的某某在问题探究中积极发言,希望下次继续努力,以达到激励与支持之效,还可让学生体验到受教师赞赏后的幸福感。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为学生带来更多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更多幸福。因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原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知识轻松学习的乐趣,领悟到成功后的幸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不过,我们在幸福教育实践方面的理解尚浅陋,期望更多专家指点迷津。

作者:许栩 单位:福州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志青.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探讨[J].科普童话,2015(47):71.

[2]储玉萍.小议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119.

[3]谢杰.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幸福生物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175.

2014年福州市“幸福教育”专项课题,以幸福教育理念促教学相长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Z2014XF028)课题成果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探讨

摘要:

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习生物很重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本文中,作者通过结合教学实践,对活跃生物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活跃;生活实际;现代教学技术;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要有明显的区别。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讲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性,因此,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学生们很难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中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理念,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改中进行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挑战。生物是初中阶段的新设科目之一,在开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感到比较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减弱了,生物课堂变得沉闷。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怎样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才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使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呢?笔者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经过不断摸索,找到了新时期进行生物教学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组织生物教学工作。

1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生物教学

生物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知识,由于初中生所经历的事情比较少,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强,因此,在复杂的生物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随着生物学习中难题的增多,学生们产生了放弃生物学习的念头,在生物学习中越来越不积极。作为一名生物教学,要认识到生物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在生活中展开生物教学,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要领得以领会,能够在学习之后总结、归纳出生物规律,把生物教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之中。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做好生物教学工作,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物知识的研究过程之中。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紧密结合我们的生存环境展开课堂教学。通过对结合当今社会中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事例,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都对此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课堂上踊跃发言,在活跃的气氛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了阻碍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就要做到教学方法的改进。只有做到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发挥出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作用,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现代教学技术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到来而产生的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自己独特的作用。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赋予了生物课堂以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生物教学工作,学生们感到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对于复杂的生物概念、原理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生物教学内容的要点。教师们都知道,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术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依靠黑板、粉笔、挂图等进行生物课的讲授,使用这些工具很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教学内容。而现代教学技术就不同了,除了通过文字展示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现代的技术使用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形式呈现生物教学内容。在动态的画面、丰富的色彩中,生物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们自然对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感兴趣,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从而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自主参与到生物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潜能。

3善于使用问题,激活生物课堂

问题是激活生物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问题所发挥的重要性。所谓的“使用问题”并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还要注重学生问题的提出能力培养。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切实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善于发问,在问题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知识的探究活动。由于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想一探究竟,因此,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更能够引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之后,会得出结论,找到答案。问题的解决固然重要,但是问题的提出更加重要。在运用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究去解决问题,才能学会学习,为步入社会之后,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周围熟悉的人进行观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究。学生们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调查之后,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为什么我的父母是双眼皮,而我却是单眼皮呢?”“为什么我们小区里有一对夫妻,他们的个子都很矮,而孩子却长得很高呢?”……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生物作为一门必修课,学好生物十分重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生物教学内容的简单、明了,让学生更快地熟悉生物教学内容,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李英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8

【内容摘要】

很多人认为,高中生物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因为这些误解,使部分高中生的生物成绩并不是很好。其实,生物是一门有趣的课程,相信只要教学方法适合高中生,那么大家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生物成绩也会随之提高。经过本人对高中各个年级的生物教学过程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没有涉及到问题设计与解决这一步骤。生物课堂的问题设计与解决,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认真思考问题,并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得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即可提高高中生的教学质量水平,又可以改善现有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生物成绩。

【关键词】

高中生物;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感悟提升

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次,我们依然要强调这个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提问是一个很需要技术水平的事情,提问环节设计的不好,会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比如说,提问环节的问题设计的太简单,同学们可能会产生自满的心理,还有一部分同学们会觉得生物这门课没有挑战性,总而言之,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反之,提问环节的问题设计的过于难,大多数同学都答不上来,这样也不好,会磨掉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打击同学们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同学们会失去对高中生物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问题设计是一个严谨的教学环节。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分层次的设计不同的问题,以便应对学习水平不一致的同学们。在讲到《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来引入这节课所学内容: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万里的进行着迁徙,沙漠中的植物扎根于几米、几十米的低下,这些生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们是在找什么东西呢?同学们纷纷思考,随后回答道,这些生物是在寻求水资源。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入新课时,并向同学们讲述水对生物生命的重要性。在顺利引入新课时之后,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讲解,举例论证水在不同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并带领同学们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特征。

二、循序渐进解决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新课内容,接着就该讨论如何引导同学们解决问题了。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只有迎难而上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够取得进步。学习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进行实践,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但是,实践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总之,学习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同学们一起解决问题,并不断培养和训练同学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呢?在这里,我们总结为四个字——循序渐进。《论语•宪问》中讲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要按照从浅到深的顺序进行学习与思考。在讲到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一课之后,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这样一张图片:一株虚构的植物,上面结着番茄,下面长着马铃薯,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如何得到这样的一株植物。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种方法:①让两种植物进行异花传粉;②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马铃薯的基因转移到番茄体内或相反;③进行人工诱变育种。但是在随后的讨论中,这些方法都被否定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之下,同学们明白,番茄—马铃薯可以说集中了两种植物的许多性状,性状由基因控制,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一种植物表现出两种植物的性状呢?同学们纷纷回答道——植物体细胞融合。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自由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过程中感悟提升

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是当前较受欢迎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同学们在过程中感悟知识,提升自我。学生在掌握新知识之后,应该及时向更高层次发展,引导同学们感知生物学的魅力和价值,领悟生命科学的规律,提高自己对高中生物知识的掌握。还以我们上面提到的植物体细胞融合为例,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老师可以请同学们思考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有哪些异同点,如果让学生培育一个新的植株,要选择哪一种方法呢?育种中最关键的操作对象是什么?与传统的育种方法比,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经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相信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的感悟能力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生物是一个有趣的学科,只要用对了教学方法,学生的生物成绩不愁提不上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高效教学手段的一种,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作者:韦丽君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宋立宇.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目标与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陈锦章.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3(04)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运用

摘要

将概念教学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概念与概念教学常见问题和概念教学如何更高效地在教学中开展进行简述。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运用

生物课程是一门理科性质的科学课程,涉及很多概念的教学。如若教师采用生物概念教学法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更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还能让学生轻松有效的掌握概念。

一、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概念的定义是: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中则认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概念的种类:概念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也可以理解为模糊概念,这些概念或来自日常生活中,或来源与之前的学习中。科学概念中有科学的地方,但是常常有错误的成分。科学概念一般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科学概念的内涵中包含本质特性,可以用语言进行科学的解释。

二、概念教学

运用概念教学,总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关注科学概念内涵的教学,教师要关注概念的词语,在讲授过程中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相同意义的词及时给学生指出;其次,要注重概念的内涵,这涉及概念和核心本质;然后,对于概念的外延也不可忽视,不少前概念拓展外延后就发展为科学概念;最后,对于科学概念的举例,教师也可以从正面例子、反面例子、错误例子、特殊例子等方面进行讲解。概念教学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展示大量经典的实例、事实,学生从中归纳总结出某一共同特点,初步得出新的概念。教师再对学生归纳得出的概念加以补充例子或事实,引导从新概念得出正确的科学概念。这样,学生概念的学习是自主建构起来,利于理解和对概念的应用。例如,“细胞风化”、“内环境稳态”等概念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常用方法之二,从前概念出发,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举例。通过反例、错例等纠正学生前概念中不科学之处,从而将前概念发展成为新的科学概念。这种概念教学的方法利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情绪上觉得熟悉,又给学生的认知造成巨大反差,对新概念的学习更是事半功倍。例如,学生初中就接触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概念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引入概念教学。

三、概念教学的实例——“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这一概念在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个体的差异等内容中扮演重要角色,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没有多少前概念内容,故采用方法一进行设计教学。

作者:石云英 单位:重庆市兼善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志彬.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3)

[2]蓝梅花.生物概念教学要从“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J].科学教育,2011,(1):17.

第三篇: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知识源于生活,生物知识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快生物课程改革进程,激活课堂活力,提升课堂有效性,是当前高中生物授课的首要任务。本文以生活化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高中生物课堂授课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长期以来,“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学习模式。在这种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单纯是为了学而学,很少考虑生物知识同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性,以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虽然教师也进行过一些尝试,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彻底提升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生物知识同生活的联系。

一、巧创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教师需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贴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教学话题,以便借助良好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此外,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和生理特征,尤其是要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否则生搬硬套地创设生活情景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这些生物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细胞生物大分子”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为学生创设下述问题情境:“在吃早餐的过程中,是应该先喝牛奶还是先啃面包?”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大家都在认真回味自己在吃早餐过程中的实际情形。接着生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积极分析和讨论,然后再导入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从而可以促使学生满怀兴趣地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来。又如,对于“反射”方面生物知识的学习,生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针对某个在课上走神的同学可以采取点名的策略,待这个学生听到点名后会立刻站起来,别的学生也纷纷向这个学生看去,此时生物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点名”实际上就是“刺激”,而该学生的“起立”行为则是“应激性”。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贴近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相较于其他自然学科而言,生物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感。但是,如果可以将这些所学的生物知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就可以在丰富生物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地消除或者缓解传统生物课堂授课中存在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增强课堂的活力和趣味,从而为后续的课堂授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课程授课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尽量挖掘生物教材中同生活实际有关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将那些抽象性比较强的生物知识注入生活元素,以便在丰富授课生物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为了确保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来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或者视频等影音内容。例如,在讲解“DNA”这部分授课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生物需要转变传统授课观念,尽量将这部分的生物知识生活化,具体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授课:“众所周知,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而DNA就如同我们的身份证,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DNA各不相同,更无法仿造。”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借助身份证的概念来了解和认识DNA方面的知识点,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在理解方面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DNA方面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些《今日说法》上借助DNA来破解案件的信息,比如从犯罪嫌疑人的头发、皮肤和血液等抽取必要的DNA来做对比,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践行生活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现实生活,生物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除了需要注重课内的授课之外,生物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课外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合理运用于生活实践,如此有助于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该部分的生物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自身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侧重课内教学之外,还需要将教学扩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尝试将课堂中学到的生物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过学生的实践应用,会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尽量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实践运用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对于某些看法的见解,以便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生物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远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或者布置有关的硬性作业来得好。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这部分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农作物的种植产量。如此,学生会了解到该问题实际上就是问如何才能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此时问题也就转化成影响光合作用的应用,这样学生会自觉联想到温度、空气中CO2浓度、光照强度及长短等因素。又如,在讲解“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生物知识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专属于自身的膳食计划,并要说明自己制定该计划的具体原因。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在课下自主分析和思考就可以得到相关问题的答案,借此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普及,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显得越来越重要。鉴于生活同教学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巧引生活之水,灌溉高中生物课程,使其绽放昌盛之花,是现阶段全体高中生物教师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课堂实际,变革和创新常用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作者:高雪梅 单位:如东县马塘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课堂支架式教学建构

摘要: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建立知识框架,发展个人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下的基本理念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有效教学模式之一,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就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的建构。

关键词:

支架式;模式;高中生物;课堂;实践

一、支架的定义

学生发展知识水平,需要一定的支撑。当学生认知水平不断增强,学习的过程也不断内化之后,这种支撑就可以渐渐撤销。直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把这种支撑称之为“支架”。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做铺垫,然后慢慢撤出。学习支架需要不断增加学生学习能力,因此支架需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但是又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的运用实践分析

以下以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中的糖类、脂质》一课为例,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的运用。

1、进入情境

同学们,你们哪些人一般不吃早餐?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教室外面的家属院那边在炖肉,十里飘香传到教室,你会不会感觉饥肠辘辘?这个时候你最想吃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一般家里做的都是什么食物,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有没有差别呢?当你感觉饥肠辘辘的时候,吃什么食物能够快速补充能量呢?在情境创设当中,教师运用了问题向导支架,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本节课的研究重点,为后来脂质的种类、分布和作用的探究做好准备。

2、搭建支架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拆分成两个大课题,再细分成四个小课题去研究。在这一环节,教师主要运用的是图标支架。在学生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当中,将会按照教师设计的这写框架展开,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己查阅资料,观察现实情况之后,完成糖类的分类、分布、以及功能的一览表。

3、独立探究

教师把学生带入情景之后,教师就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放手,淡化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但是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前期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之后就应该逐渐减少自己为学生提供帮助,最终达到学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之下,根据自己的概念框架完成整个问题的探讨过程。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构建。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组进行任务分配,制定每一步的探究计划,按照支架上的模式一点点进行,不断完成学习任务,搭建自身的学习框架。

4、协作学习

学生各自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出的结论都含有各自的见解和意见,所得到的结论各不相同,最终,在多种意见并存的结论中,进行小组协商和讨论,使条理更加清晰,结论逐渐一致起来,在集结着各位同学的思维成果基础之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的内容和知识更加全面、正确的理解,进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完美建构。

5、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的整体评价是由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组成,评价的形式就是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其所要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平常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个人是否积极为小组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否有一定的能力独自完成知识的构建,除了这些学生互评之外,还要对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架作用和解决问题思路进行评估,包含着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自己评价。教师首先要分析支架内容的完成情况,分析各个小组,以及小组各个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然后给予每个小组中肯的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然后对自己本节课支架的设计,以及引导方式进行评价,最为教学反思的一部分。在支架式教学的过程当中,这五个环节之间是共同联系的整体,上一个步骤是下一个步骤的铺垫,下一个步骤是完成上一个步骤的途径。教师在创建“支架”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将班级所有学生都引进情境教学当中来,同时还要负责将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与现在的新知识点相连接。情境创设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的长短,同时也是运用问题支架为完成知识任务做铺垫的必要步骤。教师图表支架的设置,是否展现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科学的逻辑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的自主探索是否有效。学生自主探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的重要阶段,此时教师要尽可能弱化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控制,而是以一个隐形的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运用支架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综合技能水平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步骤。

三、结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后期的不断实践过程当中,理论得到不断补充,发展也较为成熟。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借助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搭建各种支架,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最终获取生物知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运用的实践研究,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我们今后的有效教育研究当中,可以充分考虑运用向导支架、图表支架等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重要价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出发点,运用支架做工具,以学生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加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乌云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蒙古族中学

参考文献:

[1]白建秀.备课应抓住的几个问题——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例[J].生物学通报,2014(02)

[2]姜海瑞.“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2(11)

第五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营养教育渗透

摘要: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营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营养;教学;策略

国外许多国家对学生营养教育均很重视,并且许多了较多的实践程度。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于学生营养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中小学营养教育的实施效果一直都不理想。生物课程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课程,也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通过将两种知识体系的充分融合,能引导学生形成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正确认识,为其增强体魄、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营养教育的原则

1.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高中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应遵循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原则。一方面,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够更加具象的指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的营养习惯。

1.2合理选择知识点,与生物课程相互融合

高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是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高中生物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知识点繁多,想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额外添加营养教育,就必须要注重营养教育与生物课程的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营养教育的渗透不会影响到高中生物课程的正常完成。

1.3循序渐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循序渐近地渗透营养健康知识,不能操之过急,直接给予结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他们更渴望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强行的灌输知识,因此应该在循循善诱地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接受一些营养健康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2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

2.1STS教学

STS分别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教育是现代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它倡导民主化的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应用STS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三步走(以下以《细胞中的无机物》课程为例):第一步:介绍知识点,以细胞中的钙离子来引入话题。第二步:提出社会问题,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盲目补钙的问题。第三步:分析现代科技———补钙应该通过检测血耗的含量是否需要补钙,不能够随意补钙,同时引导学生怎么科学补钙: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其实很多时候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合理膳食就能够获取足量的钙。从社会现象入手,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以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生活问题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并通过现代科技作为连接点,让学生了解到营养知识,并且能够及时的应用至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之中。

2.2合作探究教学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不但易于将所学的知识新旧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而且便于按系统、按类别、按新旧、按时间顺序保存在大脑中,随时可以检索,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构造关于营养学相关的生物问题,展开探究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相互讨论、组织语言等过程,得到结论。例如,在《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癌细胞知识延伸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癌症的危害,联系到营养健康中对癌症的预防上,构造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致癌物质有哪些?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吗?如何预防癌症?然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并可以允许学生从多种途径来获取资料,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结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到了癌细胞的知识,并以此作为延伸,让学生明白癌症的危害,使他们一是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既保证了生物知识点的传授,又达到了营养教育的渗透。

2.3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下产生真实的体验感觉,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及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地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展开体验式教学,教师需要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来让书本抽象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产生体验的感觉,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接受。例如,在《细胞的分子组成》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了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以方便面作为切入点,来展开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方便面对人体营养健康的坏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方便面的生产过程,并通过收集网络上多种方便面的包装袋,来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其组成:方便面中绝大部分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为8%、5%,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然后学生引出问题:当你了解了吃方便的这些不利之处之后,今后你会怎么对待方便面呢?最后与学生探讨后得到答案:尽可能少吃方便面,使用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的使用方式来降低对有害物质的摄入。

3结语

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寻找营养健康教育与生物教材内容的结合点,阐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措施,并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端正一些不良的营养行为,并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蒙银亮 单位:宁夏隆德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姚远,袁洪,陈志恒等,论亚健康与健康管理策略[J].实用预防医学,2016.

[2]汝骅.苏州地区中小学营养教育的教育内部调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1(4):85-89.

[3]冯中军,冯占义,徐春等,关于强化我国营养教育的讨论[J].中国公共卫生,2013(9):559

第六篇: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互动交流展示探讨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普通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生物课堂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发掘新型教学模式,由此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生物课堂上,互动交流展示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有利于良好氛围的营造,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生物;交流展示;实验课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验证相关理论,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现与分析问题、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良好的互动交流桥梁.在良好的互动交流展示中,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探究创新,由此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且在教师的精心协调下,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顺利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交流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创设良好良好的情境,能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由此营造出和谐的生物课堂.在此种背景下,学生就能够深入掌握生物知识.例如在调查“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实验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先为学生讲解一下道尔顿发现色盲病的故事,随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色盲症属于遗传病的一种吗?”、“色盲这个患者是否具有性别的差异?”、“色盲症患者无法识别颜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等.接着为学生展示一下检查红绿色盲的图.在此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都能够被瞬间激发,同时也更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动手实践.此种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主动探讨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如此便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实验效果

在生物课堂上,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合作探究实验,教师应当给学生学生提供良好的空间动手实践,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到实验中,促使学生独立规范的完成具体操作,仔细检查一下实验现象,做好记录.此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学会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学会共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集思广益,吸取其他学生的优秀经验,同时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在生物实验课堂上,合作探究是非常的,是让学生积极交流,积极展示的关键.例如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在何种形体的细胞中你发现了分裂期的细胞?(2)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一直不会改变吗?在什么情况下最清晰?(3)能不能只用一个细胞来观察分裂的连续过程?说明原因?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同时讨论实验现象,由此便可增强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而在进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想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当选择什么酶作研究对象?说明原因.(2)你将设定几个温度?怎样将温度调整大设定的数值?(3)若假设成立,那么将会看到怎样的实验结果?(4)应当设计几组对照实验?由此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的方案.接着学生可展示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由教师来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并说出哪个方案最合理.而在学习“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量或者不同器材来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实验的情况与结果,通过分析形成初步意见.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参与其中,逐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寻找规律,由此提高教学效果.

三、将实验过程多元化,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还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探究化,由此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设精神,将实验过程多元化,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以“植物细胞工程”为例,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自由挑选材料,接着开展实验———制作人工种子的模型,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做的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正确的掌握了人工种子的结构与功能,且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借助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人工种子,如人工种皮有芸豆皮、花生果皮、大蒜皮等,胚状体有马铃薯做的,有胡萝卜的等等,且学生还假如了很多营养物质,如蔗糖以及牛奶等.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在教学实践中,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来进行实验教学,都可以把验证性实验探究化.例如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可先不制定实验材料,在实验课开课前让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对于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对比,分辨优劣,随后选择最佳的实验材料.假如无法确定实验材料,可在实验的过程中都尝试一下,随后展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实验,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让学生自己思考与选择.而对于实验现象来说,教师可先设想多种情况,对于跟实验预期不符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此便可提高实验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此便可通过互动交流来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此便可提高实验效果.

作者:翟小番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海宁,赵月梅,邹建芳.在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教学中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9)

[2]田巧云,刘玉玲,张美芬.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3]沙未来,袁家楠,徐玉娟.关于高师生物学实验如何与基础生物学实验接轨探讨[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第七篇:高中生物课堂小组探究学习应用

摘要: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小组探究学习模式也渐渐地在各个学校的课堂中应用,大家听到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可想而知就是几个人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慢慢的吸收知识。本文主要围绕“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这一话题进行展开的。

关键词:

小组探究学习模式;高中生物课堂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如果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模式,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前的感情,能够提高他们的生物学习成绩,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生物的影响,还有利于调动教学课堂上的氛围,从而可以提高生物教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小组探究学习模式是学生们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任务进行主动探索,让学生们在小组探究学习的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使自己更加具有团队意识。

一、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小组探究学习模式是当今教学模式很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更加有信心的去学习生物。例如,老师通过书上的某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进行提问,这时候需要靠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一个结论,老师再让他们进行抢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小组,老师可以给予他们加分;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忙,这样不仅给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带来了竞争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更有动力去学习生物,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调动学习课堂上的氛围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们必须加以重视。小组探究学习模式是一种可以很好的调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依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让成绩良好的学生带动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一起学习,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就是要学生们在课堂上生物知识的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凝聚成一种团队意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课堂上的氛围。例如,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染色体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讨论,学生们各有各的意见,会进行激烈的讨论,这就会使高中生物课堂上有种浓厚的学习气息,这样可以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三)提高教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模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学生们有了团队意识,就会在课堂上尽情的享受老师授予的生物知识,让自己在课堂上找到了学习的目标,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教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二、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课堂上的应用

(一)建立小组学习机制制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模式,教师应该要建立小组学习机制制度,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体现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的重要性,例如,我们班有48个人,老师可以把我们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当然,这些分组是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的;老师让各个小组进行组长推荐,对于有主动担任组长职位的学生们进行加分,然后再对小组进行规定一些制度,如:组长要做到组织内部小组人员共同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要共同完成,不能让只是一两个学生完成,这样不利于教学模式的发展。由此可见,建立小组学习机制制度对于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真的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们应该加以重视。

(二)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优带差

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的时候,要依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至少小组内部要有一到两名学习好的学生支撑。这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其他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样可以让整个小组找到合作学习的方向,让学生们之间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向其他学生讲解内容,探究学习模式可以带动小组成员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帮助,从而提升自己的生物成绩以及对学习生物的热情。

(三)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生活化

在小组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依照科学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分配,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来给学生分配小组,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更能够突出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把生活中有关生物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来,小组通过探究生活中存在生物知识来学习,这样可以更清楚的让学生们知道有关这一章节所教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们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中促进他们之间的感情,由此可见,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生活化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真的是非常重要,学生要学会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要在每一节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小组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凝聚小组之间的意识,有利于调动学习课堂上的氛围,所以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真的是重中之重,学校应该要高度重视。

作者:郑利 郑欢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