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问题导向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由于数据时代的来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教学方式由于较长的教学大纲调整周期,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变革的大环境下的工科教学需求。本次教学改革以问题导向教学为核心,综合采用多平台网络教学、实地调研、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建立了一套适应性强、变化迅速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风景园林;多平台网络教学;教学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鲜明的特征,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工科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教育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大学教育更是学生通往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实际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学生需要学量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应该使自己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加剧,社会中的工作种类急剧增加且变化极快。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现有的专业设置已经无法与实际工作岗位一一对应。学生在完成某一专业的课程学习进入职场后,大概率会需要跨专业学习新知识甚至从事与大学所受教育不同专业的工作。所以,在大学教育中,训练学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搜集行业最新发展,学习所需技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大数据背景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遇到的问题

(一)行业高速发展与课程更新速度不匹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风景园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设计成果表达的数字化,还表现在设计客体现状数字化和分析过程数据化方面。这一变革使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大大加强。与此同时,也给本科教学原有的软件教学和设计方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本科教学课程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前沿设计手段和软件的变化速度。往往新的大纲刚制定完,就已经出现了更新的设计手段。这造成了学生在进入设计工作岗位时需要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重新掌握更新的设计软件和分析方法。这给教学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实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行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选择多样化。风景园林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学科数据化进程。早期的计算机技术更多应用于辅助绘图与建模,如现在已经普及的AutoCad、Photoshop、3dsMax等软件,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展示效果。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数字技术开始向风景园林前期分析与辅助方案设计方向发展。景观设计师们尝试使用其他专业软件和分析方法将空间数据与统计学、编程和深度学习紧密结合,真正实现自然、社会、经济、交通等复杂环境的多因素综合分析。通过使用ArcGIS、SPASS、Python等软件,大大提高了景观设计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由于行业数字化发展还在进行当中,各种标准和评价方法层出不穷且没有统一标准。这造成了实际数字化设计过程中,为完成同一目标可以采取的手段和软件种类繁多,且各有特色。教师不可能同时掌握所有软件及方法,也无法提出某一种方法可以完成所有设计目标。

(三)“多规合一”背景下的跨学科要求。2018年3月国务院组建自然资源部,提出了“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土地、资源、环境、地理、经济、社会、规划等多个学科,要求设计者综合各专业要求进行评价和设计工作。这对原本更关注空间规划的景观设计行业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设计目标学习相关的跨学科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育也应当作出适当调整。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先目标后方法。相比于传统的以地块设计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本次教学改革尝试引导学生从发现并解决城市空间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来确定设计目标,再从目标出发确定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实际设计项目的复杂性与跨学科的特点。

(二)先能力后知识。《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中提出了“轴翻转”(AxisFlip)的概念。轴翻转的核心是指把传统的“先知识后能力”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将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转变为以解决复杂综合性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三)借助网课资源。针对行业变化迅速的情况,改革将目标确定和能力提高作为教学核心,将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工作更多交给学生以自学方式完成。指导学生小组有效利用网易云课堂、中国慕课、学堂在线等多平台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合理选用适宜自身需求的方法和软件进行学习。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与分工的意识。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区域调研教学改革实践

本次改革以风景园林专业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区域规划设计为主要实验对象。以解决实际城市空间问题为核心将课程分为五个模块。

(一)任务书:明确调研目标。明确目标是问题导向下的风景园林教学设计的关键元素。在任务书和与之相应的课程讲授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设计中应当重点解决的主要矛盾,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和以往直接给出设计目的的任务书不同,本次课程任务书只确定了研究范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和对区域的初步调研找出城市区域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具体设计题目。这种看似宽松的任务书设定方法促使学生对目标城市空间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盲目依赖任务书和以往设计经验进行设计的问题。使最终的设计成果更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在确定设计题目之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对找到的城市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找出改造设计需要考虑的各方面内容。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和论文阅读。

(二)小组讨论:确定调研方法和研究框架。学生将上一学习模块的工作成果进行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内容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梳理,并最终完成研究框架。再根据研究框架,对各个主要技术节点进行进一步的资料查询和分析,确定小组需要采取的调研手法。

(三)团队合作A:数据收集与分析。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根据上一模块确定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手法,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现场调研、网络数据爬取、文献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来完成前期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将更多的依靠团队分工来完成工作,学会信任自己的队友,同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在必要的情况下相互说服和包容协作。在基础数据收集完毕之后,学生将以组会的形式进行数据的综合分析。找出多组数据中出现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找出设计题目中城市空间所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给下一模块的设计提出更加详实的设计要求。

(四)团队合作B:方案设计与表达。综合任务书和上一模块提出的设计要求,团队针对实际地块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改造设计。由于前几个模块进行了详实的前期调研,设计要求会更加繁琐和有针对性,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设计项目。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际项目的复杂性和限制性,同时解决了以往的学生设计只注重形式美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社会经济等其他要素需求的情况。在设计表达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体现目的为导向的要求。设计表达应当突出需要改造的目标,而非只追求效果图的美观。同时,要求学生将前面三个模块的所有思考过程通过图示的方法表达出来,增加方案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最后,学生小组应当根据讨论结果,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决定成果呈现方式并最终完成设计成果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小组自主完成决策,并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表达的方法,亲身体验设计的不唯一性和复杂性。

(五)汇报:成果汇报。在这一模块安排模拟汇报的环节,邀请各专业教师及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作为评委来进行专业点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汇报方案,使汇报过程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在点评环节中,教师应当提前与评委教师沟通,明确课程的主要关注点。当学生在主要关注点中出现亮点或错误时,要求评委与教师对这一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强调,以加深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记忆。

四、教学效果

(一)设计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由于设计从选题到最后的设计都以同样的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实际城市空间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学生最终呈现的设计作品更加扎实可信。

(二)积极性与效率提高。本次教学改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城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始就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的学习兴趣。由于采用问题导向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三)自学能力提高。本次课程改革将课程分为核心的能力提升和的知识学习两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能力提升,而更多地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利用现有网络课程和论文文献进行知识点和软件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更接近学生在进入实际设计工作岗位之后的真实工作状况。让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能够更好地学会有目的性的自学,从而能够应对未来多变的工作局面。

(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需要团队合作的行业。教学改革从开始的选题到后期的汇报,课程设计始终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作业内容。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设计岗位上尽可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523(10):4~7

[2]李哲,成玉宁.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9,26(S2):67~71

[3]武廷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J].城市规划,2019,43(8):9~17

[4]孟艳.《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式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9,356(11):124~128

作者:李旭兰 梁红 张颖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