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设计论文

高职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设计论文

一、对项目化教学的认识

项目化教学需要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就来自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在基础理论教学中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既能获得基础知识的储备又能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发现自己特有的天赋和才能。

二、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现状

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连接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笔者从自己学生时代学习这门课到现在教这门课的切身体验来说,这门课概念定义多,如互换性定义、公差标准化概念、14种形位公差的释义等;基本术语多,如尺寸基本术语、公差基本术语、配合基本术语、公差原则基本术语等。这些基础知识多且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加之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完这部分知识通常满头雾水,不知道何为极限与配合、互换性和公差标准化有什么关系,只知道做题的时候需要查孔或轴的基本偏差表和标准公差表,可具体为什么要查这些国家标准更是不清楚了。另外,还需掌握基本量具量仪的使用,掌握常见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学会处理测量误差,能识读零件图中各种公差代号、符号和标准,能分析滚动轴承、平键连接、螺纹连接等的互换性。由于学生基础部分不扎实和缺乏完善的试验器材,很多学校,包括本科院校对这部分内容都是一带而过,即使有教师认真讲授,学生也难以接收。

三、高职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针对这门课基础知识多且难、教学硬件不完善,笔者以学院简单的试验器材为载体,从高职学生主动性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为出发点,综合传统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学习其他教师关于项目化教学在《公差与技术测量》中的运用探索,去除一些个人认为知识繁杂,学生易混淆的地方,如文章中把基础知识全部融入项目识读零件图中,看起来项目内容很多很强大,若全部掌握会很有成就感,但学生看到任务书或者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多因难而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最终适得其反,这部分知识又是本门课的核心部分,不可丢弃。笔者对这门课的教学项目设计看似任务性不是很强,但简单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反映良好。

(一)课程内容设计

该课程项目化设计为六个项目十三任务,目标是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建立几何参数互换性、公差标准化的概念;掌握所学各种公差标准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学会初步选用公差与配合;能正确理解、标注常用的公差配合要求,并能查用有关表格,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量具和仪器,能对一般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了解各种典型零件的互换性及其检测方法。拟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会团队合作、独自思考、认真负责。

(二)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即任务具体设计,从拟实现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法及步骤和结果展示这几个方面进行。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前辈们的经验,笔者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该步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应根据具体任务,某些环节简化,某些环节强调。在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必要的情况下,教师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递进教学。即对实施任务存在较大困难的小组进行任务难度的适度降低;在实施过程中,若指导亦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引导,保证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均完成完整的工程任务。

四、总结

项目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前部分为基础知识,也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虽然进行了项目化设计,实质上还是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以课堂练习和作业强化所学知识;后半部分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典型形位误差的测量、典型零件的互换性分析和检测等都是前部分知识的实践运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采用项目化教学但各有重点,以就业为向导促进教改,为真正实现工学交替、校企融合打好理论基础。实施验证,本文对该门课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使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其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作者:肖石霞 胡坤芳 郭扬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