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摘要:文章针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课程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进一步探究了工业设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综合表现,分析了河南省高职院校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出了教学优化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学实践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有上百所高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事业单位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来看,其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这与工业设计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高职院校是输送一线操作人才的主力军,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的工业设计人才质量,必须对教学体系做出改进,全面提高工业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选择部分高职院校进行工业设计教学现状调查,并分析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教学优化策略。

1高职院校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研究需要,文章从河南省选择18所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现状调查,具体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学校开设课程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第二是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访谈三种。

1.1高校课程情况

通过对18所高职院校的课程进行统计,得出课程开设及课时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设计素描、机械制图、三大构成等基础类课程,平均课时均在40以上。同时,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这两门重要的实操性课程,学时分别达到62和58。但另一方面,设计概论的课时仅有18,内容也只是介绍工业设计的历史和一些基础的理念。而上机和模具课程分别只有26课时和8课时,并且有11所学校没有开设模具课程。一方面,工业设计工作需要掌握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种软件,上机学习的欠缺使得学生只能简单掌握软件入门,很难熟练利用其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学生在就业后从事设计工作时,经常需要涉及模具的相关知识,但高校针对此没有进行专业的教学训练,模具类课程非常少。

1.2学生学习情况

从18所高校中选择3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得出如下几点信息:1)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意识不强,仅有10.8%的学生能经常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并了解行业发展情况。2)在进行设计时,有部分学生采取模仿或者拼接的方式,而没有对产品的内部构造原理和功能进行充分的研究和理解。3)在创新思维方面,能自主创造设计想法并实践的学生不足45%,大部分学生缺少调动设计思维的意识。4)在软件的应用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至少一个熟练使用的软件,仅有16.5%的学生存在软件使用困难的问题。5)在手绘图方面,超过半数的学生具有比较好的手绘表达能力。

1.3用人单位反馈

根据这几所高校的就业情况,选择24家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其中包括9家校企合作单位。对毕业生的6项能力进行打分,包括基础设计技能、计算机使用、上手及融入速度、创新思维水平、交叉工作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分数采取10分制,取平均值得出调查结果。毕业生在基础设计技能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得分在8分以上。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协调与合作能力的得分在7分左右,说明毕业生能达到合格标准。创新思维水平和交叉工作能力的得分都比较低,一方面学生就业后,只能依赖企业的培训或者老员工的帮带,很少能展露自主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仅在本专业工作方面表现较好,在涉及其他专业的交叉性工作中比较吃力。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在融入企业和适应工作方面表现还是较好的。

2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安排不合理、侧重点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大二才开始安排专业课程,在大一以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课程为主。在课程安排时没有注意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导致学生进入大二后一下接触多门专业课,会显得无所适从。同时,学校在开设专业课时,仅考虑一些必修的通用课程,缺少如corelDraw、3Dmax等软件课程和新兴的环境和广告设计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并且一些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涉及,未来应以选修课的形式增设这些课程[1]。

2.2学生的学习意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仅按照教材和教师的设置来完成设计任务,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对行业发展和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没有足够的关注。工业设计是一个变更非常迅速的专业,设计领域的快速夸张和新式产品的出现都要求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技术,仅凭课本学习和教师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学生在学习素描、制图等基础课程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数学生只是完成画图工作,而且多采用仿造类似产品的方法。这导致学生对产品内部构造和设计原理的理解不够,难以实现活学活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设计思维,这与学校的考核不完善有关,多数学校只要求上交图纸,没有考核学生的设计理解[2]。

2.3缺少实践性教学

用人单位的反馈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比较欠缺,这说明学校缺少实践性教学。1)上机实践不够,学生在就业后会进行大量的电脑设计工作,涉及的软件和程序也是多种多样,这都需要上机练习作为基础,而学校提供的上机时间很有限,软件也不够全面[3]。2)企业实践很少,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开启了校企合作项目,但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不多,只能在寒暑假进行短期实习,难以参与一线设计工作,而且企业的设计工作与学校的设计课程有着比较大的差距,缺少企业实习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之后上手慢等问题。3)缺少交叉性实践。工业设计的许多产品涉及机械、电气等专业,这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其他专业知识。

3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学优化策略

3.1充分调研学生就业与学习需求、针对性设置课程

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面较广,涉及很多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相同,高职院校应该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以便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往年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情况,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要求,设置多元化的选修类课程,以便学生能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就业意愿,自主选择对应的课程。另一方面,学校还应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理念、技术,保障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同步。

3.2完善教学和考核机制

基础性课程对工业设计至关重要,学校必须完善教学和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首先,对素描、绘图等实操类基础课程,应增设功能说明、问答考核等内容,并且尽可能针对每一名学生安排不同的产品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融会贯通能力。其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设计思维,安排自主设计任务,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最后,学校还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电子材料、外部链接等,向学生普及行业发展情况和新的技术知识。

3.3增加实践性学习的比重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性学习比例较低,应该增加。首先,要增加上机学习的时长,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和使用各种专业软件,并且可以聘请专业的软件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让学生能深入第一线设计工作中去,实现学校所授予企业所需之间的融合。此外,还要加强交叉学科的实践学习,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讲授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并组织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及合作设计[4-5]。

4结束语

随着各行业产品样式和性能的不断变化,工业设计从业者面临着更加严苛的要求,这也对高校的工业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教学依然存在课程安排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实践学习未得到满足、交叉设计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未来,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增设多元化课程、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用人单位协作等方式,优化教学水平和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易熙琼,何风梅.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2):8.

[2]杨汝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J].美术大观,2010(6):140-141.

[3]佘雪松.培养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实践教学的体系创新[J].设计艺术研究,2012,2(1):108-111.

[4]李春晓.基于艺工结合教育理念的工业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9,454(4):230.

[5]张翠敏.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作者:孟钢钳 韩基伟 单位:许昌电气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