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际论文范例

社会实际论文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1

1.社会实践开展现状。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过少。调查结果显示,有33.54%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33.10%的大学生参加过一次,18.67%的大学生参加过两次,参加过两次以上的大学生相对较少。高校对于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经费支持不足。仅有32.30%的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的经费支持。大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26.80%的大学生是自觉参与社会实践,25.33%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初衷是因为学校组织,15.11%的大学生是因为完成大学的课外学分。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大多为实习和兼职。针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85%的企业接收过前往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38.46%的企业接收过前往企业进行兼职的学生。

2.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第一,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分别有45.74%、45.13%、36.61%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广泛性不够、持续时间短、操作不规范。导老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力度不够。56.4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指导老师的实际指导次数有限,指导效果不明显。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支持。63.14%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第二,用人单位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46.15%的用人单位认为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参与率不高。社会实践普遍存在持续时间短、广泛性不够、操作不规范、功利心过强的问题。65.3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持续时间过短,未能达到实效,19.2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广泛性不够,且操作不规范,23.08%的用人单位则认为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功利心过强。社会实践内容缺乏创新、规划不够科学。42.3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今大学生所开展的社会实践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实践内容形式缺乏创新,34.62%的用人单位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实践缺乏科学规划且社会实践制度落实不到位。社会实践后期宣传工作呈现良好态势。数据显示,仅有11.54%的用人单位认为社会实践后期宣传不力,说明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当前社会实践的宣传效果。

3.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调查显示,51.16%的学生对“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这一社会实践的核心思想的体现表示较为赞同,60.0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个人走向社会,另外,分别有32.56%、36.61%、33.33%、6.37%和21.5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能够了解民生、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了解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这直观的说明了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8.3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50.04%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39.8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数据显示,73.43%的同学认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之间关系较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其就业。数据显示,42.31%的用人单位均认为企业更愿意招收社会化技能高的大学生,他们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对社会也更加了解,进入企业以后会更加务实肯干,这对企业来说能够减少初期培训成本。在大学生应聘时,26.92%的用人单位最看中大学生的学习成绩,7.69%的用人单位最看中大学生的参与竞赛情况,而65.38%的用人单位最看中大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一味的关注学习,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化技能,这样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大学生的看法不同的是,76.92%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其自身的成长非常有帮助,96.15%的企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表示支持。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对得到过社会实践锻炼的学生表示高度认可,并赞同高校引导学生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社会实践与社会化技能之间的相关性。

大学生的团体意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良好体现。46.8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团队在整个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较为明显,这也充分说明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身的组织、协调、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即社会化行为技能得到了提升。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的社会化技能得到提升。数据显示,68.1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交流能力,即社会化语言技能,53.9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即社会化行为技能,51.7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能够锻炼大学生的适变能力,即社会化思维技能,这足以说明,社会实践能够不同程度地使大学生的表达、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合作、观察、适变、创新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即社会化技能得到提升。社会实践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技能。数据显示,76.92%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其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很大,76.92%的用人单位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61.54%的用人单位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适变能力,综合起来即大学生的社会化技能,同时也有少部分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表达、组织、协调、合作、观察和创新能力等。这表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化技能。

二、对策与建议

1.规范管理,引导大学生自觉有序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作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主要管理和指导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洞悉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现状和学生的相关需求,加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引导,使社会实践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技能。同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注重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地为学生解决实践基地、资金等实际问题,并需要通过规范管理,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加强选题指导,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实践选题对于社会化行为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不同的选题,其重点难点不同,对象不同,实践方式不同,实践效果不同,对于社会化行为技能的培养自然不同。因此,高校应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加强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选题上,引导学生注重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民生相结合,增强实践的科学性和培养能力的针对性。同时,指导教师对于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导老师应注重指导大学生观察与思考社会现象,带领学生认真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思考所学专业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思考自身职业规划,从而指导大学生主动调整自身的学习重点,实现自主创新发展;在社会实践后,应注重指导学生总结提炼实践成果,以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将实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并积极将理论成果向相关单位反馈,从而对社会发展和工作推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积聚实现大学生梦想的强大力量。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2

设计符合学生特色并适应本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中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制度,不再只单纯地设立期中测试、期末结题测试的考核模式,寻求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考核标准,并能付诸实际教学。采取多元的评价办法,除了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自评、专家对教师的评价等单一的评价外,也包括以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参赛获得的证书、实际案例的转化成果评价整个教学成果。

二、在教学中突出创新性课程的实践环节,构建阶梯状实践教学体系

阶梯状实践教学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学生特点逐步增加学习内容的强度和难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纳新知识。高职院校为三年制学习,针对广告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体系具体分为:在大一阶段设置基础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大二学年设置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将大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让学生学有所成,有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程、各类广告设计专业的创意竞赛活动,以及假期本专业的社会实习和导师研究的科研项目等社会实践;最后是学生做综合设计的阶段,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便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应采用各种办法激励学生求同存异,大胆创新,使学生向广告行业专业人才转变。

三、教师探索多元化教学技巧和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学习”

教师授课的方式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所以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一是有效开展模拟广告公司教学,这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二是将社会实践实例引入课堂。如,可以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广告公司正在运作的项目引进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广告大赛等,引导学生“兴趣学习”。

四、多渠道吸收社会课题,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吸收社会课题,如各种设计比赛和设计招标,并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网络课堂学习等活动,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和形式。成立专门的行业专家教授指导小组,成员由具有广告行业实际岗位工作经验和高级职务的设计人员或管理人员组成。社会实践人员与教师共同开发专业特色课程并制订课程培养方案和计划,指导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定期参与专业教研室活动,探讨教学改革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五、逐步建设广告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推动专业整体水平发展与提高

建设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资源库,在方便学生和教师查阅的同时,提高本专业的整体水平。建设内容包括国内外教学资源、自学与搜集资源、社会实践操作资源、参观展览资源、广告专业设计竞赛资源等。专有教学资源库是学生将所学技能、知识与本行业职位工作对接的直接纽带,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整体广告设计水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对整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日后学生进入社会开辟有效途径。

六、结语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3

大学生社会社会实践基地是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服务的平台。该实践基地对大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缺乏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就无法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稳定性、长期性与连续性,整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工科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与课堂教育间相辅相成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就难以实现。因此,大力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增加其数量和容量,对于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获得,提高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实践育人”的教育目的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从工科学校层面,专业教师只注重课堂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由于工科理论学习课程较多,任务繁重,不重视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更不必说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了。通常情况只是在寒暑假由学校团委临时组织、选择地方开展短期参观活动。从社会层面看,往往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作为一种任务、负担,简单应付了事,忽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重要社会意义,不能从本质上正确看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给基地单位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或意见。教师、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认识不足,使得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解,进一步导致社会各个层面对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动力,也就使得其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由于学校层面不够重视,学生和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就缺乏必要的调查和仔细的研究,更无法根据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类活动基地并设计相关实践内容,因此就会出现活动形式相对陈旧、单一和流于表面的现象,同时更无法整合实践资源,并深入剖析和解决具体相关实际问题,加之没有专业课教师的细心指导,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企业也根本不能从中受益。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类型

根据工科学校大学生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在充分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类适合工科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一)以提高大学生认知社会与思想政治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思想引领类社会实践基地

这类基地主要是为了增长学生了解国情、认知社会的能力,培养团学干部、党建积极分子,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做好学生思想引领相关工作。培养主体是校、院各级团学干部,培养的方式为深入社会实践,做好社会调查分析工作。

(二)以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科技带动地方和企业发展型社会实践基地

这类基地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塑造创新性应用人才,主要开展工科专业特色的科技攻关、科技产业孵化、地方生产生活技能提高培训等工作。培养主体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培养的方式为深入企业实际,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

(三)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志愿服务与教育文化类社会实践基地

这类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开展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等工作。培养主体是校园比较活跃的各社团、各协会学生,培养的方式为深入各地,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文艺活动、讲座和勤工助学等活动。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进行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时,必需以合作和共赢为基本原则,通过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实现高效、高质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目的。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方法和流程:

(一)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服务目标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首先要要明确基地的活动目标,是思想引领类、专业实践能力类还是文化服务和教育实践类。基地性质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研并认真分析实际需求和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结合学校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计划,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在详细论证的基础之上合理的选择大学生实践计划,建立目标明确的社会实践基地。

(二)实现社会实践基地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稳定、高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实践活动稳定和高效重要保证。它可以真正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学生认知社会和专业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学校和学生真正从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同时也能更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科学知识和生产力有效转换,让基地单位能从中有所获益。因此,学校和基地企业需要长期共同努力,达到一个双赢的目标,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具有发展性,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需要,不断把握社会发展动态与青年学生需求的变化,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满足专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能满足各个方面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当前,要做好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和谐社会、创新体系、中国梦等为主题的思想引领类、科技带动地方和企业发展类、文化服务和教育实践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需要以品牌意识为指导

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塑造品牌基地建设的意识,可以给学校、企业和学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规划品牌基地建设。首先对建设的目的和定位要明确,这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对自身的特色进行凝练,对自身的目的进行合理定位。其次,努力培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个性和特质,任何品牌都不是模仿他人的结果,都需要通过努力精心培育出自己的个性特长,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与认同感。最后要千方百计的取得政府的支持和参与。要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品牌,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就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支持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直接影响主流媒体的导向,进而形成良好的微环境。

(四)要高度重视产学研的合作

学校具有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立德育人上的优势,是科技和人才聚集的地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借助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可以增进彼此密切联系,还能够表现出高等学校的重要作用,使社会各界认识到高等学校的重要价值,从而使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实践活动进行大力支持。因此,教师和学生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走出校园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地。为此,要首先根据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拔并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管理人员,做好实践活动的师资队伍建设。其次,要做好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工作,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和目标就是推动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同时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对于推动社会实践基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和指导教师可以收集并整理基地需要攻关的科技课题,回校后交给学校科研部门,由科研部门通过学校科技项目或课题形式组织科技团队进行攻关,然后返回基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基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更能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发展。所以说,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是学校与基地进行深度合作的关键所在。

(五)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外联资源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4

1.1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机遇。

当前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出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为高职院校师继续教育树立了全新的风向标,是未来理念探索的新途径。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为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其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教育完善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第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价值主导下,高职院校教师重新树立了重义轻利的价值理念,第四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理念以及知识共享提供了更加殷实的基础保障。

1.2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当下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纵观当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观念滞后、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相对落后、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和前瞻性,培训机制未完善,特别是当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内容过于片面化、模式相对单一化、功利性和关系性都比较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窥探

我国自2006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来,其中就明确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的话,社会服务功能无疑已经是高职院校各项功能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社会服务功能既体现了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展现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纵观当前各高职院校对于社会服务的途径和发展建设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社会服务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把社会服务功能定位为高职教育的辅助部分,鲜有主动开展社会服务的办学意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当中缺乏和地方企业、单位等的主动联系和交流,特别是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上,缺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及时调整能力。

2.2在社会服务机制上还不够健全。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缺乏独立的面向社会服务的职能部门,因此很难有效开展一些必要的社会服务工作。另外在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上设置还不够健全,很多师资考察项目当中都缺乏有关技术资格和专业技能的认证。

2.3缺乏面向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建设。

一是在师资建设上,很多高职院校缺乏教师专业的实践经验,缺乏对行业和职业足够的了解,以至于高职院校很难有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在课程专业体系建设上,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知识不能贴近市场需求、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比较慢;三是在教学体系建设上缺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足够的重视,缺乏开展足够多的实践项目,譬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等活动,在面向社会服务的视角下,高职院校显然缺乏完备的人才培养途径。

三、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

3.1创新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机制。

首先就从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着手,加大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各项相关法规,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落实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理念。加强高职院校师资人才队伍储备,落实文化保障,提倡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机制创新。其次深入落实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机制。既要建立健全终身教育机制,统筹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成立社会服务专项职能机构,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同时在办学体制上争创先锋,充分利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来降低培训成本,扩大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受益面,依此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3.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推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上要灵活开放,统筹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特别是在继续教育途径拓展方面,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交流和沟通,凸显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标杆,融入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方针,确立高职院校教师重义轻利的继续教育理念,淡化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功利性。

四、结语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5

1.1徽文化的概念

徽文化是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本文所引的“徽文化”是取其广义的概念,不仅指风俗民情、文化艺术,还包括社会经济、学术理论、文献著作、精神信仰、宗法伦理、历史人物等等.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非常丰富,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就是要以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为依托与支点.

1.2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界定

徽文化所涉及的外延广泛,内涵尤为丰富.特别是其包含的工艺技艺、徽派建筑、文学艺术等领域,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源泉.基于徽文化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为依托,以徽文化的科技观、人文观及与之相契合的行为方式、心理为原则、取向,建立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理念内涵、表征、表象与方式、方法等.

2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

2.1价值原则

所谓价值,用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可以解释为:人与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客体满足人的需要即有用性是客体有价值存在的前提,即客体能满足人的需要是客体价值属性的终极目标.因此,对主体“人”有价值是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该设计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项设计活动,其首要目标是构建一种符合人需要的合理、健康与绿色生态的室内空间.

2.2继承发展原则

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需要保留与传承的.吸收徽文化的精华部分,把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通过现代艺术设计语言表现在我们的现代室内设计实践活动中,以创新与发展的视角再现徽文化精髓,这是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应追求的继承发展原则.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通过挖掘、提炼与汲取的是徽文化的精髓部分,这是构成该设计活动的前提基础和意义所在.当然,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目标不是复制再造徽文化,如果仅仅追求文化的回味而对传统文化的抄袭复制会让文化停滞不前,这样的设计也不会得到现代人的文化共鸣.基于徽文化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徽文化的内涵与特质为依托,以现代人特有的文化视角和价值追求,,通过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实践,对徽文化进行有目的的优化组合与转换提升,赋予徽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与精神特质,以一种极富徽文化特色的设计活动及设计结果———室内居住空间的形式达成徽文化在新时期、新领域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诉求.

2.3绿色生态原则

设计是人类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创造满足人需要的器物、服务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产生消耗资源、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改变或转换设计理念和思路,尽可能地让设计活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依托的是徽文化及其特定地域形成的人文与自然资源,而这种资源的特征是生态的独特性和脆弱性相依并存的.绿色生态原则是现代室内设计应当遵循的设计原则与人文情怀,,即我们的室内设计工作要以人为本,为我辈及子孙后代考虑,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创设绿色环保又蕴含地域特色的现代人居空.具体来讲,在设计工作中,要树立“生态先行”的观念,无论是先期的构思设计,后续的材料的选择,还是后期施工过程等,绿色生态原则应该是贯彻整个设计活动始终的原则.

3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方法

3.1符号再现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是信息的物质载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传统的徽州文化艺术,探析传统经典徽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文化的承接与再创造.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的第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徽文化符号的再现.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空间布局上,现代室内设计可以直接模仿传统徽派建筑空间形态和空间布局方式而设计新的空间,如曲直婉转、采光防潮等;其二,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现代室内设计可以借鉴符号学的方法,对传统徽派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内部装饰中突出的特征符号经过简化、提炼后直接使用.这种手法因为入门快而且主题表现直截了当而在现代室内设计方法中被广泛运用.

3.2符号再生

所谓“符号再生”是指对传统徽派建筑的空间结构关系和内部装饰所包含的一般原则、原理,通过变异-升华的步骤方法指导现代室内设计实践活动.现代室内设计不仅要对传统的布局进行传承,更要符合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徽州传统的室内空间布局有一些不能符合现代人对室内空间的要求,我们不能将传统形式照搬到现代室内空间中,但是我们可以取其典型的符号语言,在形象上则通过形式美法则中的变形、错位、逆转和对比等手法,将原有传统形态结构重构,达到“似是而非”的视觉效果,既有传统室内空间的影子又有现代人们对室内空间布局的追求,既能将传统的符号语言进行传承发扬又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引发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味以及对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情感共鸣.

3.3隐性关联

前文所述,基于徽文化现代室内设计要赋予徽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与精神特质.在设计实践中,可以也应当需要采用一种对徽文化抽象表现又隐喻相关的设计手法.提起徽派建筑很多人就想到粉墙黛瓦、马头墙,觉得只有这些才能代表徽文化、徽派建筑,实则不然,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们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的时候不能拘泥于这些传统的形式,而是应该从深层次去挖掘徽文化的内涵,从大众的生活习惯和民俗上去提炼,古徽州的徽商精神、徽骆驼精神、黄山松精神、新安版画的创作意境等等这些都可以合理地运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用联想和隐喻的手法将这些精神运用到室内空间中,可以更好地符合现在大众审美和情感的诉求;第二,对徽文化尤其是徽派建筑的典型形象、结构和装饰模式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进行变异使其具有原型的“隐性表征性”.时代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设计不能一味的沉浸在对历史文化的回忆里,传统的装饰材料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的装饰材料和装饰手法停滞不前,我们的时代就不会发展.传统的徽派建筑室内空间讲究高墙围合小开窗,内部空间通过天井采光,室内陈设中瓶镜钟声的寓意传统等等,这些形式在传统建筑空间中非常和谐,可是要是照搬照抄到一个现代室内空间中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生活习惯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进行设计.基于徽文化的现代室内设计要敢于对徽文化符号的提取与重构、打破和分解,以获取新的表现形式.而“隐性关联”法就是要求我们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用新材料、新技艺、新题材、新风格的理念重新解读徽文化精神,解放创作思想,既可以开拓现代室内设计视野,又可以在深层领域取得与民族地域文化精神的关联.

4结语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6

在实施巡回电播教学的实验过程中,镇江民众教育馆结合施教设备和播音环境进行了各种试验,就地取材,探索出多种经济可行的巡回方式:[2]手提式。肩挑式。扛运式。两人同时肩扛一横担,横担中间固定有电播教学机和蓄电池组,肩扛横担前端的施教人员手持固定有扬声器的长杆,负责扬声器管理,肩扛横担后端的施教人员负责操控收音机或者实施演讲,二人分工合作,比较便利。电杆式。在街道马路巡回施教时,即将扬声器挂于电杆上,收音演讲发声自高而下,自然格外响亮清晰。大树式。与电杆悬挂扬声器类似,适用于没有电杆的环境,将扬声器挂于大树上。竹竿式。利用竹竿构建稳固的三角支架,适用于既没有电杆又没有大树的教学环境,在乡村或会场施教时,扬声器如无处悬挂,用竹竿三根交叉竖起,系在正中,声音可以四达,足供数百民众之听取。骡马式,在乡村集市、庙会等不便于安装布置施教器材的场所,可以雇用骡马驮载机器设备,把扬声器拿在手中,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收音演讲。独轮车式。赴乡村巡回时,将机件装置独轮车上,无论大道小路,皆可到达施教。黄包车式。与独轮车式相似,赴乡村巡回时,又利用黄包车装载机件,将扬声器系在车后,随时集合路人收音讲演。自行车式。与独轮车巡回法类似,所不同的是适用于巡回区域较远且道路平坦的教学环境,将扬声器装于车前,其他的器材装于车后,其特点是速度比较快。送货车式。所谓送货车是一种前面两个轮子后面一个轮子、车厢在前骑乘人员在后的人力三轮车(如图1所示),“在送货之暇利用其装载机件,至各商店巡回实施商人教育。做国货宣传,其巡回效能较以上车辆尤为稳妥”。火车式。针对旅客在乘坐火车时缺乏交流、旅途乏味的现状,镇江民众教育馆曾在京沪铁路线的火车上试用收音机收听中央电台的节目,并每次作十余分钟的精神谈话及旅行常识演讲,效果显著。轮船式。迢迢长途中,为施教之良好机会,除报告实时消息而外,当有充裕时间推行识字教育,旅客虽来去无定,然能利用枯燥时间使之认识一字一句,印象自然深刻。

1934年元旦,镇江民众教育馆在正东路本馆建立了教育电影总场并正式开幕,1月12日在城西伯先公园施教区办公处成立了教育电影分场。[3]1935年,镇江民众教育馆“在省会交通地点设立大众教学场,白日举行电播,晚间放映电影或幻灯教学,使城内外来往之民众皆得到场受教”。[4]教育电影场面向社会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原定每周二、周三在总场,五、六、日在分场轮流放映,后因城西观众较多,乃改为周二、周三总场放两天,四、五、六、日分场放映四天,每日放映的场次也随时变更,少则一场,多则三场,仅1934年,在两个电影场施教日数达224日,约400余场,总计观众约62481人次。教育影片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类17种61卷,生计教育类29种38卷,健康教育类22种34卷,科学教育类20种20卷,新闻宣传类4种11卷,滑稽片类21种36卷,总计113种200卷。[5]因为,总觉得这两个场所,不能收普及之效,而且像学生、工人等又各以职守所羁,不能随时到场观览,于是镇江民众教育馆采用巡回办法,向各机关、学校、工厂发出电影认映函,携带电影工具到各机关、学校、工厂去巡回开映。电影认映函内容包括放映教育电影的意向、放映时间、地点、观影人数,确认每月放映次数、开映影片等。[6]对于参加认证的放映者,镇江民众教育馆视所需的工具、电影本数等象征性收取补助费用,单放教育片两本的收取二元四角,放映教育片及滑稽片三本的收取六元,放映全部影片则收取十二元。表2列举出1934年1月至4月间巡回放映安排。镇江民众教育馆组织力量赴省内外各地巡回放映,期待教育电影逐渐推广。起初,巡回放映地点局限在距离镇江较近的扬州中学,其后,因为各地社教机关纷纷接洽请求巡回放映,于是由江苏省教育厅拨付经费,购置设备,按照征求认映排定巡回日程,于10月10日开始赴各县巡回放映。

在电播巡回施教过程中,为了发挥电播教学的功能,镇江民众教育馆针对电播教学的特点,选择中央电台有关民众教育的节目,再补充自编播音材料,印发给各听讲处,材料每周更换一次,方便听众按需听取。同时播放教育唱片,收集编印唱片材料,分发听众对照阅读,有时将唱词制成横幅,悬挂在扬声器前,字迹大且注上拼音以便于听众学习。在实施电播教学时,由播音员集合听众到施教点分发歌词本,并播出唱片名、歌词页码,待听众查到页码后读出唱片歌词。教法上先一字一读,然后一句一读并唱一次,最后逐句讲解并连续唱。因此,听众对于歌词的字句和意义都能认识和理解。镇江民众教育馆对教育电影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刘之常在《教学法上的大革命》一文中提到,教育工具“由口授到书写,由书写到印刷,再由印刷到各种仪器、标本、图表、影灯等的应用,教具改进一次,教学亦跟着演进一次”,教法和师生的关系也发生改变,随着电影和播音进入教育领域,“教学将接受很大的帮助”。

经过巡回施教,逐步总结出教育电影的教学方法包括三个方面:设计和编制电影说明,指导观众了解电影的内容。针对不识字的观众,镇江民众教育馆又设计了放音说明,把银幕上一幕一幕的情形,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事先设计并报告,然后通过放音机传播给观众。设计并编制幻灯教学片。在每次电影开映之前,将准备好的教育幻灯片逐一地映给观众观看,同时辅以放音机读出各幻灯片上的文字,并加以解读。唱片教学法。选择适合教育的唱片,在影片开映前和休息中播放,同时把唱片的内容写在幻灯片上映入银幕,让观众既能看见唱片文字,又能听到歌词,让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在电化教学场开办的第一年,镇江民众教育馆共绘制幻灯片668片,编制唱片198种,其中教育唱片116种,音乐伴奏72种,影片配声片10种。[7]在唱片教学中,所有教学内容以两周为一期设计教学节目。

在巡回施教过程中,电教工具往往影响了实施进度。如扩声机及幻灯机很笨重,携带不方便,需要4~5人搬运,消耗人力和财力。镇江民众教育馆积极思考工具改良。经研究,先后设计了巡回施教车、六伏特两用教学机、教学扩声机等施教工具,并进行教学技术方面的改进,使之更适合巡回电化施教。设计巡回施教车,便于灵活施教1937年初,镇江民众教育馆把一辆儿童推车改装成一架结构和功能类似原设计车型的巡回施教车。该车为船型藤质推车,车下为四枚实心橡皮车轮,车后有扶手可推动前行,车前竖有四根六尺长的藤杆,藤杆上固定着一个可放置扬声器的筐,车上装配的设备包括:“六伏特两用播音教学机一具,一百二十安小时蓄电池一只,三角折叠凳一张,教鞭一根,手摇留声机一具,教学歌词唱片及教育挂图各若干。环状代天线一根。”[8]该车特点是“各种施教用具计九件,均安置定所,无散失之虑,扬声器则高峙空中,无觅场所悬挂之麻烦,教材挂图夹置于扬声器下,有如黑板,可调节受教之视觉,以免专用听觉而感疲劳,减低教育效率,全体甚轻,一人推行,并不费力”。[9]施教者可推着此车开展施教工作,可转播电台节目,也可利用话筒、扬声器、挂图进行识字教学,还可利用唱片教学和进行播音讲演。一般的教学情境是到达某一场所后先接收中央广播电台或者江苏电台的音乐播音节目,这段时间的目的是吸引听众陆续集合前来收听,等听众达到一定人数后,施教者开始用话筒报告本次播音教学的节目安排,并简略介绍大概内容,随后将挂图悬挂在扩音器下面,按照教学内容的章节安排更换挂图,“播音内容如为民众识字课本,必须用教鞭逐字点出,以收视听合一之效。每节终了后,再用话筒作方言之补充,以补救国语之隔阂。同时视环境及听众情形,举行唱片教学,或作通俗讲演,均无不可。每次施教时间为一小时左右为限,并可预订场所,按时前往播音,使各地民众能受一有系统之教学”。[10]#p#分页标题#e#

该车投入使用后,先在省会的大市口江边河滨公园试播,当时民众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该车还到丹徒等乡镇开展国防教育及国民经济建设和新生活运动讲演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巡回电播施教车的研制和使用也为该馆1937年研制开发功能更为强大的综合电教巡回施教车打下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巡回施教的效率、扩大巡回施教范围、克服巡回施教工作中因交通不便而造成的器材设备携运困难,民众教育馆选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的底盘,重新设计安装车身,成功开发了具有机械动力的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该车外形类似旅行车,车顶四周装有栏杆,配置了电影放映机、扬声器、照明灯等设备。车前有支架固定,可装设活动银幕,以便在放映时接收从后面投射的电影画面;车前装有可移动陈设台,按照实际教学的需要可自由收起或放下,以供摆放教学标本、模型或实物,车身周围可同时悬挂教学挂图或照片;车内还装配有当时先进的幻灯机、收音机、扩音机等设备,可放映电影和幻灯,播放电台教育节目和唱片,集多种电教手段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到各地去巡回施教。演者如教师,观者如学生,听者如上课,幻影等于实物,银幕代黑板,映画代演说,播音代口授,广场有如讲台,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装饰的横幅标语可谓恰如其分。在1936年5月,镇江民众教育馆就开始该车的筹划工作并制订了实施方案,报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落实经费后,开始实施。首先对各汽车公司及其产品性能和成本进行了细致的调研,选定采购性价比较高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生产的奔驰牌两吨半柴油车底盘。

为了满足电化施教的需要并克服巡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决定自主设计车身,以求合用。设计原则有四项:车上能配置各种电化教学设备;车内须能布置工作人员食宿用具;车顶须替代讲映场;一切构造须精美耐用。设计完成后,由上海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制造,而镇江民众教育馆派人赴沪督促监制。经过十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巡回施教车于1937年5月制造完成。镇江民众教育馆馆长赵鸿谦偕教导部主任刘之常于5月13日赴沪正式验收。第二天在上海体育场试用,当晚放映电影,吸引了观众千余人。该车试车成功的消息引起了上海教育界的关注。15日,上海民众教育馆随即邀请表演该车的使用方法,晚间赴省立上海中学放映电影,包括该校师生在内的各界民众三千余人观看了电影。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及军事委员会训政股还分别摄制了纪录片,在当时影响极大。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18日离开上海,当晚到达武进。19日该车回到镇江,当晚预定在镇江体育场放映电影,但因大雨未能如期举行。次日应教育部之召赴南京展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科长钟云秀、顾良杰,电教委秘书潘澄侯等教育界人士五十余人到现场参观、观摩,由刘之常负责说明和解答事宜。

随后在体育场展示,当晚南京举行了大规模公演,放映科教片《饮水卫生》,并加入各种补充教材,到场观众在五千人以上。由南京返回镇江后,25日开往省政府,接受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的陈果夫、建设厅长等人的检视。27日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在镇江正式启用,每日下午在体育场施教,吸引了众多民众参加。6月3日利用该车通过电影、电播手段进行禁烟日宣传,取得了极佳的效果。除在镇江市区各施教点巡回服务以外,还至武进奔镇和西夏墅等处乡村施教,均获得满意效果。经过试用,也发现一些需要加配的设备和改进之处。6月15日将该车重新开往上海,添加或安装了对讲电话、展览台、轻便旅行凳、汽车钟、科学仪器、播音机前照明灯等设备。[11]此后,该车被确定开展三方面的施教工作:一为省会郊外巡回。将省会各公路沿线之乡镇排定为施教站,前往巡回施教。二为公路沿线各地巡回。凡在江苏省江南各公路沿线的机关学校团体,需要实施电化教学的单位,均列入巡回施教范围。三为辅导区巡回,即以区内公路沿线之中心民众学校为实施对象,尽可能发挥其功效。抗战开始以后,该车及部分工作人员在刘之常的带领下撤向后方,沿途巡回施教,后来由教育部收编直接管理,成为“教育部民众教育巡回施教车”,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采取灵活的方式巡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战宣传和社会教育工作。设计六伏特两用教学机,解决巡回教学用电问题镇江民众教育馆在实施巡回教学中,由于地点多选址于营业场所附近,大量民众集合于此收听广播,影响了这些单位的营业,各处供给电源时都要求民众教育馆担负更多的电费,使巡回教学工作一度受阻。

为了克服在巡回电化教学过程中电力供给的困难,镇江民众教育馆于1936年设计开发了利用手摇发电机供电的专用电播教学机———六伏特电播教学机。“此机系托由上海中华电化教具制造厂制造,电源用手摇发电机充入六伏特蓄电池使用,摇电之时人愈多愈佳,每人可手摇五分钟轮流替换,十二人摇完一小时,足供四小时消费。故团体使用此机,极为便利,如用整流充电机亦可,惟三安培充电机,充电一小时,只供半小时之用,如用十五安培充电机,则与手摇机效力相同。”从现有的图片(如图2所示)来看,手摇式发电机配有一个固定支架,工作时将发电机装置于支架前侧,施教人员坐于支架后侧摇动发电,类似于今天的手摇自行车设计理念,从力学角度而言相当合理。在当时人们看来这一六伏特电播教学机有四大特点:巡回便利。该机设计动机即为便于巡回教学,一台收音机和一支话筒合组为一箱,约重12公斤,另有手摇电机一架、100安培小时蓄电池一组约重20公斤,与原来的电教设备相比更加轻巧便携,可由一人手提或肩挑,不论施教地点在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不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均可前往施教。以手摇式发电机独立为电教设备提供电源,保障了巡回教学“不论城市乡村,有无电源,皆可前往施教,绝不致再有借用电源问题发生”。[12]消耗极省。当时一般的直流收音机多以干电池作为电源供给,若以收音机每天开启播放六小时计算,每月干电池消耗费用月二十元左右,这样的供电成本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手摇式发电机的引入,在当时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电能供给源,颇具开创意义。制造精巧。“此机为一精巧收音机,上面有盖,中装喇叭,合成一箱,颇便提携,另有小话筒一具,悬挂胸前,讲演时,转侧俯仰,话筒亦随其移动,故讲演时之姿态,不因发音而呆板,收音部分长短波皆可。如施教地点,较近中央及江苏电台者,亦不必装置天地线”,悬挂式话筒的使用对演讲者来说极其方便,大大增强了通俗讲演的教育效果。声音宏大。“此机收音及演讲两部分,发音清晰宏大,无杂声或失真等弊,故施教时,虽有数百人集合一处,皆能聆听,而演讲者,亦丝毫不感费力”。[13]设计中华式扩声机中华式扩声机由上海中华无线电研究社制造。设计扩声机的主要原因除本身需要外,另一个原因是在进行电播和电影教学中,喇叭和扩音机最易损坏,修理频繁。因此,镇江民众教育馆结合实践,着手自行设计了适合交流电、直流电的扩声机共三种,即甲种扩声机具备可收无线电音乐、可放大演讲者和唱片声音的功效,还可作有声电影片上的发声机;乙种扩声机具有可放大演讲者和唱片声音的功效;丙种扩声具有可收无线电音乐和放大演讲者声音的功效。#p#分页标题#e#

电化教育是“舶来品”,巡回施教给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生根发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土壤。正如佛教传入中国被发扬光大一样,巡回施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学方法的改变,吸引更多单位对教学技术的关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思想。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征的教学设计思想在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时代,为了使教育的力量迅速地深入各地城市乡村,镇江民众教育馆探索出电播巡回教学的13种方式,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内容为中心的简单教学设计流程。在教育电影巡回放映过程中,教学者“注意如何使观众获得影片的知识,受到影片上的感化,灌输他们知识,培养他们的品格,要达到这几种目的,就得注意教学设计”,[14]并针对影片试映、解说影片内容、图书与影片互助、电影教学测验、唱片、幻灯、扩声机等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及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以教学设计为核心、具有本土特征的中国电化教育,为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7

(一)信息资源基础管理不到位

1、计算机财务软件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部分财务人员计算机财务软件应用水平不足,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数据输入输出等错误频出,或者不按照规范操作执行,没有做好会计档案备份等,造成许多因人为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系统损坏等问题。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需要健全。

尽管我国很早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然而许多财务人员并不了解掌握,并且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也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不健全。例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时,不同的科室应用的会计信息语言不一样,导致无法对汇总数据进行有效对比分析。此外在会计信息运用上无法达到自动化和标准化,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会计信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评价困难,给其计划决策与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3、会计内部控制流程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集中统一的系统化运行,要能够实现对整个事业单位从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到工作流程等的科学有效运行,然而许多事业单位仍然是传统的职能结构和工作流程,无法达到会计内部控制流程的要求。

(二)信息资源网络化程度不高

许多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事业单位与财政和银行等相关管理部门也没能实现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覆盖整个领域的财务信息传输网络,从而实现数据的及时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三)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不足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会计业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求其掌握计算机网格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然而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只会使用固定的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信息,却无法灵活应用计算机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至于财务软件的维护开发等更无从谈起。工作中出现的计算机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大力支持和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及其管理方法,学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现代财务管理,同时进行推广普及,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1、保证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

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按照国家规定,逐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建立岗位人员责任制,做好责任分工,每个岗位通过授权密码进行控制,避免非法操作行为。同时各岗位人员要能够彼此制约,帮助发现错误问题,监督违法行为。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会计档案要进行双重备份,并由专人进行分别保管,避免因意外造成单位整体资料丢失或者损坏等。针对基础信息要确保及时、准确、真实,从而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有效的原始资料。

2、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相关部门应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实现会计准则制度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从而能够自动生成单位财务报告,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且在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XBRL分类标准要求等,并据此得到标准化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信息。

3、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流程。

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流程,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业务流程要严格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要求进行控制管理。要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等的固化,从而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能够科学有效,得到完整的自我评价报告。

4、实现会计业务一体化发展。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完成之后,相关管理工作并未跟上,与之相关的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并未开展,或者缺乏总体规划,信息化理念不足,造成会计信息化独立于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而存在,无法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针对这种情况要全面推行会计业务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会计业务与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社会实际论文范文8

现如今出现了许多以策划活动为主的展示设计,在一些中小型的展览展示设计公司中,一个项目的展示设计内容往往是在一项活动策划项目中进行的。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策划部分;(2)设计部分。前者主要是活动推广和现场活动、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宣传物料、会员招募、礼品发放、会员优惠以及礼品专享,现场活动中即包括活动签到、活动舞台、艺术演出,等等。后者的体现主要是在具体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文化背景确定整个展示活动的展示活动空间形态、平面的布局、参观流线、标识设计、展台及展墙的设计、整个空间的氛围设计、照明设计等。展示的设计的风格和内容是根据活动主题内容而定,整个活动的效果好坏不仅是策划的功劳更主要的是依靠展示设计的补充,所以这两项工作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策划活动下对展示设计的要求

以“董事长欢迎晚宴策划活动方案”为案例,地点在总统府内。此活动接待贵宾目的是让贵宾夜游总统府并鉴赏和学习民国文化。因此策划师定义这次活动是以“民国风文化氛围”为主题的晚宴招待活动。

(1)现场:

主题与甲方确定后,设计师要在甲方带领下进行现场勘察,包括尺寸量取,树池数量,道路宽度,人流量估算等。活动前现场现场的勘察起了重要的角色,直接为平面图的布局起了直观的一面,也为后期的施工带来了方便,让设计师做到心中有数。

(2)平面设计与人流动线:

接着上述案例分析其平面设计与人流,根据现场勘察与甲方要求,设计师明确此项活动的内容及程序,分别是01-引导路线图02-接待背景03礼仪接待04-洽谈休息区与存包区05-主餐区06-舞蹈区07-民国街景08-茶歇区09-夜游路线。功能分区明确有休息区,观景区,氛围区,主要人流在05、06、07、08、这些区域面积要适当考虑大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观看。流线设计中从停车场到油画展区到中山广场区(主要区)最后夜游总统府,整个流线连贯性强,做到了不交叉、不逆流、避免流向复杂现象。人流动线的设计还要把人流方向,人流速度、滞留空间、休息空间做统一考虑。同时,休息区,洽谈区主餐区与舞蹈区形成动静对比,最终敲定方案。

(3)展示空间设计:

基于一个策划活动下的展示设计,要想活动精彩离不开展示空间对主题的烘托渲染。前面已经说了,此活动意在民国风文化学习,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从色彩、展台、展墙都要与主题相吻合,包括物料选择上,在一个活动下,展示空间设计要考虑到,道具与空间之间、道具之间、观众与空间、观众与道具、空间与照明等整个多维复杂的空间。例如本案例为了烘托民国氛围,利用动态的卖报卖烟童,礼仪人员,黄包车,这些物料的服饰搭配等等都是为了更能够为展示空间增加活力。

(4)展示道具设计:

道具在展示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能为活动服务,烘托整个氛围,还能给人一种舒适的环境。道具有大有小,大道具有分割空间,供观众观赏的效果。包括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表演节目的舞台,展台、展柜、展架这些无论从造型上、色彩上、还是展品都是为活动服务的。小道具包括活动中餐桌上的席卡,可以起到方便宾客找到席位的温馨提示,花艺的摆放,可以净化空气,使人感到平静,还有一些特殊的展架起到宣传说明作用,一些活动宣传物料起到了指引作用,指示牌起到引导参观者的作用,灯箱、音响、麦克风是活动中常见的道具,沙盘和微模型在展厅中常用,在活动中则多用于相关房地产宣传活动中。例如本次晚宴活动所需的主要道具将活动需要的欢迎背景台设计成一种书卷的形式,同时也作为本次晚宴的醒目标志,采用这种造型主要是体现民国时期的书香气息和文韵精神。根据本案设计的需求,舞台放置于主餐区边上,将原有场地区域中的树与舞台相融合,舞台规模,舞台背景的设计都与民国文化息息相关,舞台灯光的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是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使得活动顺利进行。对于活动下的茶歇区的设计,茶歇区是活动中必须要有的区域,除了可以供宾客休息之外,茶歇区还起到“留客”的作用,目前很多茶歇区在奇特的布局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茶座上可口的点心、茶水、温馨的提示、舒适的座椅,在喧哗的环境下打动人心。

(5)色彩设计:

色彩是策划活动中要传达主题的重要因素,也是观众认识、理解内容的条件,可以想象没有色彩的展示活动即环境将是何等的效果。很多试验足以证明,人们在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映的是色彩,而后对形体的反映逐渐膨胀起来,进而形成完整的,有形有色的对所观察物体的反映。色彩不仅是展示形态的表情,更是整个活动的空间氛围的体现。因此,要了解色彩的特征,对观众心理的影响,研究并合理的运用色彩的变化规则及配色方法,实现色彩在展示空间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完成传播展示信息的目的。策划活动下色彩设计的原则:(1)完善展示空间,突出活动展览的主题。(2)色彩要统一和谐的原则。(3)丰富空间层次,突出活动中心的原则。(4)注重照明、材质等表现力的原则。

三、会展展示设计对策划活动的传播性

会展活动的核心就是使信息交流进而组织起来的传播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无非是使得企业形象得到传播最大化,获得最大的利益价值,即为了传播会展信息。成功的会展活动固然离不开活动策划者对整个活动过程的精心打造,所以,大家往往以为活动精彩的与否是策划师在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至今为止,一直被商家及参观者所误导,真正起作用不光是策划者的活动过程策划,更主要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展示设计对此活动氛围的烘托,主题的打造,才使得会展活动对一个品牌有了传达力。那么会展展示设计是如何对活动进行传播的呢?首先我们知道一个活动往往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就是舞台上精彩的节目,活跃的节目可以使得活动达到高潮吸引很多人观看,但往往匆匆的过客,看完后只记得节目内容,而却不知道商家的意图,更记不得是哪个品牌的推广。另外还有一些参观者,觉得节目有意思想留下的却因为环境不好,或者没有休息地方等各种原因离去,这些都会造成对本次活动的失败。每一个活动的商家都不愿花大钱为一个活动布置持续的精彩节目的。这也是很多商家头疼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最关键的是,商家把重点太看重“表”上内容而忽略了“里”的部分。比如,舞台的造型设计,舞台背景及文字的设计,灯光照明都是可以大做文章来为本次活动进行传播的。同样地点相近的两个节目,一个有音效和灯效而且与整个活动氛围完全吻合,另一个只是照搬过去的别的品牌的设计没有特色可言,观众会记得哪个呢?还有如果你的活动舞台周围合理的设置了休息区,可供宾客休息饮茶还可以看免费的节目,我想也不会导致一些人看一半就走了,因为你为宾客提供的不仅是一次活动的推广,更是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这样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考虑的活动,最容易引起目标观众的注意、共鸣、并为目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企业也因此达到了品牌的传播目的。活动中展示设计的综合运用最终达到的不仅仅是观众的参观,更重要的是对观众提供一种文化的传播,一种审美的感受,一种对企业的文化的理解等等,现如今的活动,策划流程固然很重要,活动中起了喧宾夺主的地位还是离不开展示设计无形或有形的传播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