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农村旅游扶贫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下农村旅游扶贫路径探究

[摘要]广东省英德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加上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红茶文化,有着发展旅游业助力扶贫的优势。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指引下,清远英德市秉承农旅结合理念,形成了旅游扶贫新模式。本文通过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英德市在推进旅游扶贫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挖掘其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最后提出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完善当地交通设施、改良宣传方式、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等对策,为当地及其他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扶贫;乡村振兴;英德旅游

引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乡村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相融合的一种乡村攻坚脱贫的模式,在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与实践。李琰(2020)、柳霞(2020)、汤飞飞(2020)、郭永奇(2020)[1]、王丹竹(2020)、李创、龚宇(2020)、王晓燕(2020)、储昭斌(2020)[2]、张莉、邵俭福(2019)[3]、钟钰(2018)[4]等都对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进行了研究。旅游扶贫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了世界各国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DeryaNizam、MehmetFatihTatari(2020)、IsabelDinis、OrlandoSimoes、CristinaCruz、AnaTeodoro(2019)、KenichiroOnitsuka、SatoshiHoshino(2018)、NjoyaEricTchouanmou、NeeluSeetaram(2017)、Rprasetyanti(2017)等对不同国家的旅游扶贫情况进行了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考虑因素主要为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且以少数民族地区居多,而针对广东省旅游扶贫的文献稍显薄弱。本文对近年来英德市旅游发展数据、乡村人均收入和脱贫情况作深入的研究,从广东省英德市旅游扶贫的现状、实地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及预期达到成果等四方面内容展开,为英德市旅游扶贫提供理论支持,为广东省旅游扶贫提供借鉴。

一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旅游扶贫现状

英德市更大地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初步探索出了“旅游+”扶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让贫困民众能在家附近实现务工、就业、增收。

(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带动旅游发展。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自2018年10月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龙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高效推进。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村内主干道路建设、停车场铺装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业,帮助贫困民众找到了产业带贫新方法,也吸引了欲建立温泉小镇等大中型旅游投资商入驻。把路先铺好,方便旅游建设的发展机会流入。

(二)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年轻人回乡创业。位于英德市龙华村的积庆里茶谷获评广东省首批AA级农业公园,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完善配套服务、全方位宣传推广、红茶制作体验等手段,并借助一流的顾客口碑,单是茶谷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流量已达30万。通过积庆里红茶谷景区的带动,目前全村的十余家农家乐在节假日家家爆满,而为数不多的客栈宾馆等甚至在工作日入住率也达到60%以上。家乡的发展迅速吸引了外出的年轻人,他们回乡不只是创办农家乐、民宿、农村淘宝等,龙华村还存在一股“红色力量”。由几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青年党员干部带领,创新“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互联网”模式,成立了“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特色农产品品牌“隅乡情”商标,以扶贫保底价收购农产品并统一加工销售,通过微店等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销售。此方法把村里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全村参与全村旅游创业。

二英德市旅游扶贫实存的问题

近年来,英德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19年,英德市面向大宗开放的景区(点)20家,其中有4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在2019年11月,英德市被广东旅游竞争力评价中心、广东智慧发展中心评为“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虽然旅游业速度快,取得明显进步,但英德市整体旅游发展还有很大的沉淀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旅游宣传度不足。英德市在旅游方面的对外宣传尚不足,旅游资源开发不全面,消费市场以珠三角一带为主体,对于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尚小。以周末自驾游的散客居多,且大多以短途旅行为主。因此市场知名度不高,消费总量不高,导致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迟缓的现象。英德市对已有的旅游资源尚未做到深入发掘,一些符合当地旅游资源特点的生态、度假、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种类少,开发程度低。旅游项目与其他景区多有雷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较少。如在调研时发现乡村旅游大多局限于农家乐、观光茶园花海和采摘茶叶等项目,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更加普遍的问题为景区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在积庆里红茶谷内景区内,指示牌较少且不明显、茶园内道路狭窄。景区内巡视人员较少,不能及时给游客解答和指引。

(二)旅游环境氛围欠佳。尽管英德市拥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并且城市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英德市区及各城镇景区目前的旅游环境,未达到旅游业对环境发展优美、干净、安逸、安全、方便的要求,还需完善住宿、饮食和交通等基础设施[5]。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市际、县际及县内与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英德市餐饮缺少地方特色,餐饮质量参差不齐,传统特色美食大部分没有形成品牌,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目前大多民宿的经营方式是传统家庭经营、分散化经营,标准化与专业化服务缺失,难以使旅客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旅游经营者对现今旅游市场需求、旅游项目、旅游扶贫政策等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导致乡村旅游市场供需不匹配。

(三)人才大量流失。指出:“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英德市缺少旅游经营、营销相关的人才,旅游的经营理念落后,无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另外,大多数景点的旅游讲解员缺乏良好的背景知识和专业服务技能,传达给旅客有价值的信息也较少,无法充分传播当地的特色文化,导致旅客的体验感下降。

三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旅游扶贫对策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1因地制宜,加宽山区公路村里道路狭窄且弯多,给自驾游旅客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在不对生态和景观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加宽山区公路,便于来往车辆来回避让,并设置稳固的防护栏,在明显的位置挂上警示标牌,警醒自驾游旅客小心行车。2开设一定量的旅游专线当地旅游专线较少,可开设更多特色化、定制化的旅游专线;在节假日等安排旅游巴士,需要的游客可提前预定。为旅客游玩景点提供方便,形成景区连通化,增加景区收入,促进旅游扶贫。3增添多样的交通工具当地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较少,建议入驻适量的共享单车或者共享电动车;为游客提供多样的交通工具,方便旅客出行。如果此类消费需求较低,可由村委会或农家乐等提供自行车、电动车租赁服务。

(二)增加游客体验活动。在现有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英德市可以开发相关的旅游体验活动,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例如:依托冬瓜、红薯、茶叶等农产品,发展特色、高质量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产业链;依托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陡峭山路景观,提供租借户外骑行装备等服务,开发山地运动、骑行比赛等旅游产品,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依托当地独特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开展定制化民俗文化旅游路线[6],例如:龙华村作为红色革命村,可利用其浓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在龙华革命中心等革命景点提供革命服装、装备等供旅客亲身体验,从而提升他们参与的兴趣,提高景区吸引力,打造有特色的景区品牌。

(三)加大旅游文化宣传力度。1传统宣传部门大力推广充分发挥文化局、宣传部门等相关宣传单位的作用,大力挖掘英德市各景区景点的红色文化内涵,宣传历史英雄人物或神话等故事,形成独特的旅游形象。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无人机拍摄反映英德市贫困地区自然生态风景的视频,制成官方宣传片投放到地方电视台。更多的群众了解当地的生态美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2制作特色旅游文化纪念品英德市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溶洞、茶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可制作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如溶洞模型等,并在景区设立销售点,销售当地特色文创产品以增加收入。这些文创产品让游客带走的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走出英德市为旅游业做宣传。3网络媒体助力营销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英德市应顺应时展要求,传统宣传和现代方式兼用,抓住电商、直播红利,借助现代的网络方式推广本市旅游产品。可邀请各主流媒体和网络红人等受关注较多的主体到英德市旅游景区进行免费的实地体验,介绍当地特色好景好食,分享旅游体验,这群网红和媒体善于利用各类网络传播工具,如官方旅游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直播号,为当地村风民风“种草”,吸引其他区域的粉丝和其他潜在人群,提高英德市旅游业知名度。

(四)构建文旅农融合产业带,延长产业链围绕英九红茶文化,打响文化旅游品牌,“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构建文旅农融合产业带。通过旅游景点带动发展特色民宿、特色餐饮、户外休闲产业、文创产品等,形成密切关联的文旅农产业链,形成支撑和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发展局面。

作者:李煜玲 张碧莹 张倩男 梁颖炫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