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城镇化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背景和城镇化的定义、发展历程、新型城镇化定义、发展特点,对比分析了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特点和中国产业结构不平衡原因,剖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但整体来说,由于复杂的国情,多变的经济环境等原因,发展水平总体不均衡,由此存在最根本的地域差异问题[1]。解决中国城镇化目前面临的困境,如还一味抑制大城市发展小城市,那将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和享受产业集聚发展带来的好处。只有在充分考虑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作用的协调,才能使城镇化良性发展。

2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2.1发展概要

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总体的城镇化水平与改革开放前不足20%,改革开放后,上升到了30%。199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从1990到2016,这一时期,中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57.35%[3]。

2.2发展特点

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就可以直观的反映这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通过对于我国2013年后各个省份城镇化率和增速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较高,如北上广等沿海区域城市和东部区域城市,而西北等偏远地区省市,则普遍较低发展不成熟。②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增速较慢,如东部和沿海地区等较发达地区,而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但是增速快,原因是发达地区本身水平较高,已进入稳定阶段,中西部本身城镇化总体不高,但由于近年国家政策等原因,发展较快。

2.3发展阶段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阶段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比其中的联系,可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在工业化的前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缓慢,处于起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据了全国主要人口[4],该阶段后期,农业经济的出现使农村地区出现乡村工业。使第二产业有了发展契机,为后续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第二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第一产业地位逐渐丧失,第二产业崛起。大量工业工厂在城市中建立起来,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5]。第三阶段: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被第三产业取代。这一阶段城镇化的程速度加快,但人口增长率变慢。第四阶段: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属于后工业时代。城镇化的水平极大提高,开始了由人工工业向以知识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时代转变[6]。

3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通过分析我国多年以来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和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形式,再结合经济发展的阶段。可知,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产业结构能够得到升级和优化依赖于城镇化的水平飞速的提升,而城镇化的长远发展也万万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而带来的更多的资源、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这些因素,都是城市得以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原因。综合分析表1,可看出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在城镇化率水平达到70%时,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在GDP数据中,第一产业比重在10%,第二产业在20%~25%之间,第三产业在65%~70%之间。综合分析图1,至2000年,第一产业占比15.06%,第二产业占比45.33%,第三产业则有39.94%。到2014年,第一产业占比下降至10%以下,但是第二和第三产业在提高,已经分别达到了48.68%和40.86%,说明二者具有相关性。第一产业持续下降和第三产业持续上升说明在城镇化发展方面还存在潜力。但第二第三产业前后对比差异很小。所以,要根据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调整对策,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3.1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发展

城镇化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各个部分都得到提升。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城市等产业聚集中心可以发挥其集聚效应,带动乡村发展,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提供需求和动力。②由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大量的机会,创造出了需求。这样拉动供应,使得城镇化呈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3.2产业结构对城镇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对于提升城镇的经济集聚能力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进入新世纪,人们对于城镇经济发展的标准不再是以工业占其经济总产值的多少为衡量目标,而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比的多少。

4中国城镇化下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4.1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总结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三个特点:①产业结构的构成虽然未达到最佳状态,但是却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但是,通过与那些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对比,即产业结构顺序为“三、二、一”。很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变换缺少动力,所以,要想成为先进工业国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6]。②第二产业处主导地位。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目前处在工业转型时期的重要特征。③由于基础产业的发展进步为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这段时期的规律是通过消费结构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加快其转型。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得出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结论。

4.2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原因

有以下四个原因:①在农村,由于传统农业占比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农业没能与其他产业产生集聚效应。②根据数据看起来,我国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虽然产值下降,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没有改变,实际在上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我国重视发展重工业。但是我国的重工业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创新性,所以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二、不去深入研究国情实际,只是一味地全力发展重工业,导致第二产业存在垄断,这样阻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7]。③第三产业由于其所具有的很大的经济附加值,在经济领域贡献突出,但是由于我国发展现状,导致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进入新时期,由于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依托于第二产业基础上的通信、网络、金融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我国政策在金融领域存在干预和垄断,而且我国的国情导致第三产业人才缺乏,发展动力后劲不足。④产业就业结构失常。虽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有很大一部分转向非农行业,但是产值不高,工业在劳动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产生较高产值。另外,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其优势吸引了大批的就业者。

5中国城镇化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5.1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针对在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四条建议。①现行的户籍制度将户口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区分制度造成了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公平教育方面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要针对农村人口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为劳动力转化提供支持。②政府机构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植力度从而使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和优化,由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③对农民应给予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增加第三产业的创业积极性。由政府财政扶持和补贴,推动农村人口再就业或创业。④人口众多,但是劳动力整体的水平不高。优秀的先进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人才十分的缺乏,这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时期,劳动力整体水平的现状会导致发展第三产业,动力不足。要从根源上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必须要全面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竞争力。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扶持,在教育资源分配上要大开绿灯,在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教育中要着重培养优秀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人才。

6结语

由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国情复杂等现状,导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低等等问题。通过研究产业结构与新型城市发展的关系,能够证明产业结构优化是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而构建新型城市化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就目前来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当产业结构达到最佳状态,地区经济能力增加,才能形成群体化城市发展模式,有益于我国城市经济产业的优化,这样才跟得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就是发展城镇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博涛,蓝充,柴宗刚.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趋势[J].山西建筑,2016,42(35):4-5.

[2]王雪丽.双重挑战下的中国城市化未来发展初探[J].理论与现代化,2010(4):27-30.

[3]魏勇,李卫国.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分析[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9):153-154.

[4]陈炜伟.城镇化率数字折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Z].北京:新华社,2017-10-21.

[5]陈钊,陆铭,许政.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未来之路-城乡融合、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J].江海学刊,2009(2):75-80.

[6]黄亚捷.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5(6):22-29.

[7]李倩.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及对策分析[J].智库时代,2018(22):27-28.

[8]李彤.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N].南方日报,2013-03-09.

作者:杨雅倩 许新亚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