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论文范例

农村教学论文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1

(一)“教非所学”突出

据S镇中学2014年上半年调查,七、八年级现有专兼职社政教师共15人,占全校教师的15%。但全组只有3人专业对口,其他专业的有12人,“教非所学”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还呈现“三多”特点:起始学历不对口多,教师半路出家多,后续提升仍不对口多。以致他们的专业素养底子薄,从而影响到了社政学科的教学效果,对社政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不利。

(二)兼职兼课杂乱

从教师任职任课表看,S镇中学只有1名专任教师周课时15节,其余14人均为非专业兼课:(1)行政领导兼课,有中层及校级领导4人;(2)主科副科混搭,调剂英语、数学、科学主科教师6人兼课;(3)超编学科转岗改任有2人;(4)管理岗位兼课,如图书管理员、实验管理员2人兼课;(5)老年、产病弱教师照顾兼课,减轻工作量。非专业兼课如此之多,看来社政教师专职化成了学校期盼已久的“奢侈品”。

(三)研训弱化脱节

学校社政教研情况不容乐观:因非专业兼课严重,师资素质亟待提高,导致教研任务无法落实到人,“研不了”;因兼课多,教研活动容易与其他学科撞车,“研不起”;教研活动就算勉强开展,也是走走场,无从着手,“不会研”;由于专业素养欠缺,教师没底气,教研常草草收场,“研不精”。如此,教研氛围严重缺失,大多应付了事,各管各的,没有发挥集体智慧。同时,教师的继续教育也相当糟糕。15人中参加社政专业继续教育的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兼任教师参加非专业继续教育。虽尽兼教的义务,却没尽到受训的义务,原因要么学校没有安排受训机会,要么教师不愿两头都受训,训与教严重脱节,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师资“青黄不接”

从教师职称评定来看,非社政专业职称偏高,15人中持社政类中高级职称不到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均为非社政系列职称。从现有师资教龄看,社政教师明显“三多”:年轻少经验的较多;“40”“50”“奔六”人员偏多;老弱病孕居多,师资队伍断层严重。因此,建立一支老中青搭配合理、结构互补、专业互促、整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甚至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五)职业倦怠严重

受传统思维影响,社政课被排挤入“副科”行列,不被学校重视,学生也不愿学,学科地位矮化,机会少,教师不愿教,在社政教师团队里弥漫着越来越浓厚的职业倦怠风气。据调查,有的教师认为社政教学远不及英语、数学、科学重要,其自我评价低,缺失工作信心和热情;有的教师年年重复着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局限于“家庭—教室—办公室”三点一线,难免对前途悲观失望;有的教师身兼数课(职),付出的精力、心血与回报不成比例,感觉身心疲惫。这些问题如果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制约教育现代化水平进程。

二、农村社政非专业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层面:给政策,强培训

建议教育部门对山区、偏远农村缺编学校实行倾斜政策,逢缺必补;通过“特岗教师”、超编学校援教、城乡结对支教等创新手段充实农村社政教师力量;对非专业教师、转岗教师带薪脱产或半脱产专业培训,获取双学历,鼓励考取社政教师资格证,实行“一师双证”,在费用上给予奖励,允许他们保留原教师资格证。教研室要加强对非专业社政教师集中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凡教必训”,加强网络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跃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二)学校层面:扶上马,送一程

1.精神关怀

开学初,学校要和教师研究讨论如何上好课,把专业精神培养放在首位。对因身体状况不佳、年龄较大照顾兼课、原任教学科质量欠佳改行、富余学科转岗、跨学科兼课等教师,学校更要格外关怀他们,多为他们打气鼓劲,强调社政教师是德育主力军,引导他们树立“有所作为”的意识,从而在社政领域施展拳脚,开拓出一条新路。

2.措施推动

学校要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编制,配足配强社政教师。学校要求教师转岗或跨学科兼课,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待遇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使他们安心并长期投身于社政教学。学校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促使社政教师脱颖而出。学校还可以推荐社政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以赛推优。

3.领导示范

学校有中层及校级领导兼任社政课的,除了经常推门听课,督促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要带头上示范课,带头做小课题研究,带头撰写教学论文,并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带动社政教师以事业为重,争取教学、科研更上一层楼。

(三)教研组层面:教研训,结伴行

社政教研组(备课组)要敢于担当,“教研训”结伴而行,树立三个意识。

1.树立集体荣誉意识

人人都树立“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风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人人不拖后腿,有利于个人专业成长、集体进步的事争着做;通过扎实奋斗,人人努力成为称职教师,集体尽快成为先进教研组(备课组)。

2.树立伙伴合作意识

开展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开展草根教研活动,做到集思广益,提升素养;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精诚合作,抱团作战;大家在互助中共同成长,在合作中携手并进。

3.树立创优争先意识

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听学术报告,更新其教育理念;外出听课取经,“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校内同行相互听课观摩,互切互蹉,取长补短;摆擂台赛课,评定星级教师,从中引导社政教师敢于竞争比拼,做一个追梦者。

(四)教师层面:练内功,亮出彩

1.爱学、善学、乐学,做终身学习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是助推成功的武器。“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低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教师要在读书中总结反思,提升素养,积累智慧。

2.懂教、会教、善教,做智慧型教师

(1)借势而为。当一个新分配的教师、刚转岗任课或跨学科兼课的教师,面对陌生的社政教学手足无措时,当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想不出时,教师要爱教、懂教,充分借助浓厚的学校文化、丰厚的教研文化、精湛的同行教学技艺、其他学科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助其成长,再扬帆远航。(2)顺势而行。当教师在教学路上刚有起色,步入正轨或斩将过关取得不俗成绩时,切不可沾沾自喜,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要继续发扬上下求索的优良作风和旺盛的斗志,要善教、精教,朝着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3)逆势而上。当教师在教学路上出师不利,质量滑坡;当面临后起之秀的赶超,提升无门,发展无望;当遭遇职业倦怠,遇到成长的瓶颈,精神疲惫。教师要逆风飞扬,自我觉醒,让自己足够强大,要敢教、会教,才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

3.立德、立功、立言,做幸福型教师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2

1.存在的问题

1.1知识结构、内容陈旧

农村教师中有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一部分是中师生,相对学历偏低,受正规教育较少,存在拔高教学现象。虽然后期经过培训、自学,达到了合格学历,但是综合知识素养还是很有限,同时又存在严重专业不对口现象,这就导致农村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他们在职前没有系统的学过相应学科的发展史,所以他们无法很好地了解对应学科发展演变过程,也就不能跟上掌握本学科最新更新动态。又加之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闭塞,对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的理解程度不到位。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较生疏,不懂得利用网络、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手段进行学习,开拓视野,为自己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1.2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欠缺

新课程意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由原来课堂上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提前做出大量的准备工作,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预期效果不统一的矛盾,这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矛盾迅速做出判断,并机智地做出应对措施,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农村数学教师对以上问题有一定的掌控和处理能力,但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1.3学校培训种形式轻内容

我国教育部曾在2004年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教师的终身教育不可忽视,要将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紧密有序结合在一起。农村学校每年入职的新手教师并不多,他们在上班起初会参加学校组或者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同时已经在职教师也会不定期参加培训。但大部分教师反映,他们所接受的培训内容较为陈旧刻板,实用性不强,跟不上时代要求,并且涉及面很窄,没有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经行分类培训。同时培训内容的时效性比较差,理论知识多过,现实指导不足,缺少实践案例分析,因此所学内容在今后工作中能起到帮助及关键性作用的部分少之又少。一方面培训无法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理论基础上得以构建,另一方面对教师今后教学能力提高也起不到提升作用。不仅如此,从培训时间、频率上看也存在问题。培训时间的长短是教师有效接受、消化、吸取有效信息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教师就很难领会培训意图目的,更不可能掌握培训内容。同时农村教师也缺少受培训机会,平均一学期不到一次,有时即便有培训也是“僧多粥少”很难轮到机会。

2.解决对策

2.1主动改变思想观念

放眼当下教育改革现状,教师要紧跟时代要求,形成与之相符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的教学思想体系,改变数时间不变教育行为及习惯,从思想上进行改革,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这对发展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认识时展要求及需求,经常关注教育改革前沿动向,只有认清形势才能主动探索教育需求,跟上时代要求,做到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教育行为开拓创新。

2.2积极主动自我学习

现今社会是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技术高速飞快发展,知识产业带动全民经济。农村教师本身所处环境不利于自身教学能力提高,因此如果不经常主动学习,知识的海洋就会干涸,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动力,知识能改变自身以及学生的命运。农村教师只有利用一切时间和把握住每次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机会,不断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育理论,只有奠定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之上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全面的理论体系。一个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教师,很快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运用知识提高创新教学能力,同时也会把这种能力传递给学生,在自己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同时,感染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秉承“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的理念,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灯,启明星,就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来实现,只有做到学生需要一碗水,你给学生一汪海洋的能力,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导师,才能胜任教师职业。农村教师虽然现代化学习资源匮乏,但不乏于传统模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博览群书,在培养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拓展自我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和同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交流。

2.3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在以往的培训中多是聘请专家型教育学者对当前教育热门话题进行讲解,虽然这些学者在某些领域具有权威性,有独到的见解,把最新教育咨询带给了农村教师。培训内容虽然高大上,但是对于农村教师来说遥不可及,脱离实际。他们更希望这些专家能根据农村教学实际情况,将一些典型案例,共性问题,以培训的方式,在过程中,在专家的指导下共同研究、探讨、反思总结最终把困惑已久的问题得以解决。其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一线教师,他们面临的困惑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使他们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关注教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多针对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经行答疑解惑,利用教育家高层次的理解水准,带动提升农村教师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各方面都不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最有效措施在于教师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除此之外,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结合教师实际来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为农村教师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更多关注如何激起教师主动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辛昕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第二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提生有效探究

一、以专题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进修学校组织教研员学镇西编著的《做最好的老师》、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耿书丽主编的《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的智慧和技巧》和张肇丰等主编的《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等书,倡导教研员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升教研力;组织教研组长学习“初中××教师专业能力必修”系列丛书;组织学科教师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建议等。理论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教师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形成系列措施

针对调查、调研以及“联片研训”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修学校及时抓住90学时培训、远程培训、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的机会,重点落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方案制订切实可行,从内容的选择、专家的聘请以及时间的安排,都注意实用、务实、方便;二是活动组织高效实用,从场地的选择、纪律的严明和活动的互动,都要求井井有条;三是培训后的作业,要求认真完成,及时评价。如针对初中教师总体年龄偏大、职业倦怠严重、工作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进修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常山县初中教师全员异地培训工作。各学科培训者委托浙江师范大学、衢州教研室设计培训项目,对全县语文、英语和科学三科的教师进行暑期全员培训,分别在衢州、金华开班。又如为了做好教龄1~3年的新教师的考核工作,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修学校在职业中专组织了全县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核工作。此次考核实行多元考核制,即根据《新教师培养方案》的“双导师制”和“学校负责制”要求,课堂教学技能项的最后得分由相应学科教研员、校本导师和学校考核小组分别考核评分。

二、以联片研训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农村学校“联片研训”的组织构建

为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修学校完善了初中两个“联片研训”教研共同体———东片的由常山育才中学、常山县第三中学等五所学校组成的教研共同体和西片的由常山县城关中学、常山县城东中学等六所学校组成的教研共同体,合力完成各项教研训活动。

(二)开展主题式“联片研训”教研活动

联片研训的主体是区域内同一学科的教师。活动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计划性强,每学期由教研室根据一定的主题统一安排各学科活动,在学校间轮流进行;二是形式多样,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上课、说课、评课、论坛和专题讲座等;三是主题明确,以菜单式、点题式方式结合学科疑难热点问题进行,贴近教师;四是参与面广,既有特级教师、名师的送教活动,也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既有普通教师的公开课,也有师徒共同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五是结合实际,将初中学校分成东片和西片两个教研共同体,以城区学校为龙头抓实教研活动。如为了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西片七年级的26位科学教师举行的某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四大板块的内容:一是同课异构上2节课;二是采用课堂观察的手段,重点围绕探究能力提升组织教学,组织议课、评课活动;三是组长就如何进行探究问题设计论坛;四是进行教科研活动的策划及如何做课题的交流。

三、以评比展示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集体展示,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团体赛课活动

在课改推进的进程中,教师难免遇到一个发展瓶颈。如何突破该瓶颈,增加教师发展的原动力?进修学校于2010年11月开始举办了校本教研团体赛课活动。该活动至今举办了三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科多,涵盖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等主要学科;二是参与面广,每个学科都有10~13个团队参加,参与教师的人数多,受益面广;三是形式多样,如第一届活动由课前说课、上课和课后评课组成,赛后根据评分高低确定个人单项奖和团体奖,又如第三届活动由无生上课、上课和课后评课组成,赛后按30%、40%和30%的比例设团体奖。为了促使各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城区、农村教师分开设奖,让参与的教师都在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从而激励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二)以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平台,促进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一线教师确立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南的精神,用好教材,关注学生,构建灵动的课堂。对此,进修学校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三项评比(面向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机构的教研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研员和优秀教研成果评比)的文件为依据,围绕主题做文章,有计划地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开展教学基本能力比赛,希望通过学科基础知识测试、试题的编制、讲题析题、教学设计及论文撰写、课题评比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总结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一是转变了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认识,二是增强了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四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取得了包括浙江省人民政府基教成果二等奖在内的一系列成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借鉴之路。

作者:毛志伟 单位:常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农村教师教学挑战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教师的教学压力大

农村师资严重匮乏,几乎每一个班就只有一位老师,像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科目没有专职人员给上课,基本上就是班主任随便给讲讲。教师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一些老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长期的超课时工作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教学研究以及学生工作的时间。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二)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应该看到,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大部分是中师毕业,虽然部分人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有名无实,所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正学历结构还很不合理。而且由于教师培训等工作的滞后,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专业知识水平并没有随着现代化教育发展而发展。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在教学理念、方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大多数老教师仍沿袭祖辈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还是以学生、书本、老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根本上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

(三)农村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园中仅有校舍和桌椅,没有食堂,没有篮球场,没有足球场,没有实验室。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主要还是依靠教育,落后的硬件设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当城里的孩子在上网查找资料、浏览网页时,农村的孩子却只能呆在教室里翻来覆去的看着书本,农村硬件设施的落后,使得“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句话变成了空话。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发展、课外活动得不到丰富、思想得不到自由,这样的教学怎能培养出各方面都合格的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仅要求教师在拓宽学生视野、改进学生思想方面积极努力,而没有硬件的支持,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二、改善教师教学环境的对策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学环境给予改进。

(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而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生活、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学校教学设备。为了让教师的有个舒适的生活场所,也要加强学校宿舍、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传统思想束缚,老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不能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教育队伍还应该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从而才能提升在社会的信任程度,使自己的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还应该爱岗敬业,具备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影响学生。农村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导致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已走进课堂,全面影响和冲击着教师的旧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主动更新观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参与教育改革,改变过去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让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三)改善教师各方面的待遇

为国家培养造就有用之才,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广大农民多年的期盼。因此可加快城市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步伐,着力解决乡村公共交通问题,为边远乡村教师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最大的出行方便。还应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基本的生活条件,使其安心从教。同时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凸显人文关怀,争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四)解决教师聘的编制问题

对于农场村的教师,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解决其编制问题,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与当地教师同等的待遇,帮助其排忧解难,使他们坚定从教信念,使更多的人留下为农村教育服务。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引导,为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总结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3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还是要紧密的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素材。教材使我们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通过现实与教材进行结合,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现行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素材,特别是农村中学所处的特殊环境,可以使的通过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对学生展开教育。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就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对《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将让我们无处可去。向同学们讲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一种DDT的化学药剂进行杀虫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将有着十分有利的环境,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家中的情况讨论在他们的家中是否也曾经使用过DDT,现在又使用的何种杀虫剂?通过讨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药剂在使用时有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让同学们联想家中平时所做的事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各地边和田边是否会在暴雨后出现垮塌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垮塌?现在与过去相比家乡中能够看到的动物种类是否有所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平时家中种地时又用了多少的农药?从这些点滴出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又如在八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讲到遗传变异时,让学生知道环境也是引起变异的因素。1984年9月,前苏联一核电站反应堆爆炸,30人丧命,核辐射造成大部分居民逃亡他乡,老鼠巨大如猪,污染至今尚未彻底消除。为何会出现这样巨大如猪的老鼠,这些都是核辐射引起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在看看日本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环境中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引发十分可怕的变异。

二、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对环境现状的认识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与城镇中学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可以在平时让学生多注意收集与环保相关的实时信息,例如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如果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报纸、杂志和网络这些东西的时候,老师应该积极的去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当前的各种环保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各种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认真查看水质情况。组织学生对周边的居民的生活牢记的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村中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周围的树木砍伐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个别的居民不注意河水污染,随意将各种生活垃圾和生活用水倾倒入河流中,各种有害物质随地丢弃,例如各种废弃的电池、塑料袋等。现在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农药农田薄膜等,所以农村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情况等。农药与化肥虽然能保证收入,但也确确实实的污染着我们的土地和河流。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很多家庭中都拥有着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例如彩电、电冰箱、电脑、手机、影碟机等。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而且在农村中的居民也缺乏相应的环保知识,城市也没有在农村设立相应的垃圾处理站点,最后导致了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垃圾。电子垃圾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只阴极射线管通常含有58磅铅,铅一旦进入土壤会严重污染水源,最终将危害人类、植物和微生物,还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电脑中还含有银、镉、汞、硒、铬等有毒金属,铬化物可引致哮喘、破坏人体DNA。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还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有不良影响,20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有的物质则由于生物降解很慢,或沉积在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或经过土壤长期的过滤作用,通过水体或生物链进人人类的生存环境。由此看来,如果对这些电子废物处理不当,将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4

1.校内图书室的合理利用

美术教师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课前不仅要准备大量的资料,还应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但是由于农村的资源有限,教师就要有效地利用学校图书馆。如,上欣赏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美术书籍,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踊跃发言,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校走廊、宣传板的合理利用

一些农村学校虽然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但是每个学校都会有走廊和宣传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下课后会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定期更换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可以陶冶情操。

二、巧妙利用校外的美术资源

在五年的农村教学生活中,笔者发现了农村美术学校存在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因而农村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大胆地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1.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要想上一堂高质量的中学美术课,除了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准备材料和工具。农村可再利用的废旧资源较多,如,废旧挂历、年画,可以用于手工制作包成书皮,还可以用于剪纸、绘画等;鸡蛋壳、火柴等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绘画、雕刻制作;树皮、树叶、杂草及藤类可以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黏土可以用于泥塑造型;等等。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让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2.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其一,利用农村自然景色拓展学生绘画范围。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良好的教育资源,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笔者发现了自然美,有弯弯的河流、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广阔的农田、幽静的村庄以及各种树木、连绵起伏的小山坡和各种色彩。农村的中学生对地里的农作物、山上的野生植物都非常熟悉。小河里结伴而行的鸭子、碧绿的禾苗、金黄的麦田,样样景观都令人赏心悦目,都可以作为素材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这些都是城市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的。

其二,利用农村农作物丰富美术课堂。在农村,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这些形态各异的农作物可以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内容。如,在装饰活动中,可以利用的植物种子有菜籽、毛豆、红小豆、黑豆、黄豆、蚕豆、青豆、白云豆、扁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此外,学生还可以收集树叶、贝壳、果核、干草等运用到装饰中,通过贴贴、剪剪、画画等形式,将它们制作成漂亮又有特色的美术作品。学生在与农作物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把农田里的稻草、玉米皮、高粱秆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教室的墙上,美化环境。他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其三,农村文化在美术活动中的利用。文化是人类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文化,农村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富强镇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特色,这里的民间艺术等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民间游戏、地方风俗等,这些都显示出了富强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农村孩子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同时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农村文化给美术创作添加了丰富的素材。

三、结语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5

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以情感人胜过以势趋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去感染和激励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道德品质的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农村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农村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孩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慢,再加上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为了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多鼓励他们,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用爱去引导学生学习,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第二,要学会理解学生。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倾听者,多与学生交流,多听学生诉说。第三,要学会微笑面对学生。教师不应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关心和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课下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只有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做题与记忆,而需要多交际、多运用。因此,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听、说、读、写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感,帮助他们克服害怕发言、害羞的心理,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活泼的个性,让学生大胆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要多设置即兴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科学运用教学方法

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要求,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完新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上时间为学生播放英语视频,用原滋原味的英语口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再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实施文化与知识相结合的教授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文化的洗礼,进而开阔眼界,加深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WishYouaMerryChristmas》,写下新年祝福,并分发写有英文的小礼物,这样一来,学生就加深了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最后,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英语对话比赛、英语演讲、英语话剧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四)积极评价和激励学生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6

1.科学课程的学科地位不能保证,科学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目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机制还存在一些弊端,大多数农村小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科”,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学校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据笔者多年来对科学教学的调查,科学课不仅多由各个班级的语、数教师兼任,而且课时开设不够,不能有效地用来开展科学实验、观察等活动。

2.科学课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准不高。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的,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科学课程的实施质量。在研究课标、教材、教参,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指导活动等方面没有科学领域专业的知识基础,没有专业的教学方法指导,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使科学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就更谈不上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科学实验教学效率低。

一是学校缺设备,虽然教育局下拨了一批实验设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丢失,有的损坏,留下能用的也不多,教学运用勉强应付。二是拘泥于“一本书、一张嘴”的陈旧上课模式,加之设备缺乏,导致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出现偏差。三是实验室管理混乱,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没有专业的实验管理教师,担任科学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包办学校涉及到科学教学的所有事务。

二、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小学科学课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新的科学课程理念明确强调:“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成才,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由于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要提升小学科学教学实效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实验课,提升科学教学实效呢?

1.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课上需要利用实验仪器和材料去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合理指导,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挖掘潜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发动学生准备材料。

实验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科学实验课中,学生要课前准备实验材料、课中动手操作、课后要进行实验改进,这些都会涉及到实验材料,因此,充分准备实验材料为科学实验课的开展提供了支撑。实验材料要是学生喜欢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准备。例如,在讲授“蚯蚓的选择”时,为了验证蚯蚓的生活环境,课前笔者让学生准备了大量蚯蚓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材料。平时能看到下雨天蚯蚓被水冲出来,学生捉来放在手中玩,有的学生拿一些湿泥巴捏来捏去。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蚯蚓和泥土等材料很感兴趣。到了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学生把蚯蚓装进小瓶内,并且还带来了泥土、水、盒子、手电筒等材料。由于学生生活在农村,对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里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还是要到教室做实验。由于学生准备得充分和有丰富的经验,因而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学生设计了用湿土和干土让蚯蚓去选择,设计了阴暗处和明亮处让蚯蚓去选择,最后验证了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里。实验材料贯穿了整个实验过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科学实验课重在体现学生的参与过程。设计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或由小组合作完成,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应从利用小问题去解决大问题出发,只有在设计上能够解决的问题,在实验验证时才有可能解决。在设计实验中,教师应挖掘学生的潜力,解决实验中涉及的问题。例如,在讲授“光和热”时,主要是通过实验去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首先,学生对问题进行了猜测,认为光强则温度高、光弱则温度低。有很多学生发现了实验器材中有很多镜子和温度计等,其实这些材料已经对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了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后,认为可以将一面镜子反射的光用温度计测量记录下来,然后将多面镜子反射的光用温度计测量记录下来,最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这只是一个实验设想,实验中还涉及到哪些问题,要让学生进行预设和找出解决办法,这样设计的实验才是完整的、合理的。学生经过讨论后,对问题进行汇总。问题1:如何让多面镜子反射的光集中一点;问题2:如何用温度计测量镜子反射光的温度。对于第1个问题学生有两种办法:一是先固定温度计,这样镜子反射的光就有了目标,镜子反射的光调试后就可以照在一点;二是先将一面镜子反射的光源作为目标,然后将其他镜子反射的光调试照在一起。对于第2个问题学生也找到两种办法:一是找一位学生把温度计按在墙上,与光重合;二是将黏钩固定在墙上,然后把温度计挂在黏钩上面,与光重合。通过解决设计构想中的小问题,学生便能写出详细、可行的设计方案。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勤于思考,进行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中的主体地位。

(3)合理引导解决问题。

学生在实验课中,难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巧妙地把问题引导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实验的制作时,主要是想让学生体验用气球放气时的反冲力驱动小车。学生在制作车架和车轮时,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利用同样大小的4个瓶盖,中间打个小孔,用竹签两两串在一起,这样就做好了车架和车轮。但是在运行时,车轮很难控制,要么轮子不怎么转,要么就是轮子偏离竹签,影响到了小车的行驶。对于这种情况,要设计优良的车轮是要借助轴承的,但这显然高于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这也不是制作实验主要探讨的问题。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借助其他的车轮,因此,学生就想到利用赛车上的车轮或到玩具店买一套车轮,这样车轮的问题就解决了。学生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固定气球,固定在车架上的气球若不是软塞就拔不掉,就是拔掉后气球也飞了,因此无法驱动小车。对于这种情况,笔者给学生的提示是:能不能使气球颈处变硬?学生经过讨论后,首先用一个硬塑料管插入球颈处,然后固定在车架上,这时气球颈处变硬,比较好固定,最后吹足气后,将软塞塞上。当拔掉软塞时,小车便能向前行驶,这样就解决了控制动力的问题。

(4)用多媒体辅助实验。

在科学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率。①利用视频创设情境。在教学“造一首小船”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宽学生视野,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造船的发展史,学生通过对造船史的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造船知识,特别是对船的机构、材料、动力、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为该课后面的造船活动奠定了基础。②利用幻灯片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在交流数据的时候,需要一个个汇报,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若将实验记录单贴在黑板上,则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放在投影仪上又不能集中在一起展示,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因此,可以利用幻灯片把学生的实验报告记录表汇总后集中进行展示,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2.加强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

为教育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政府的大力财政投资。特别是薄弱学科的建设,更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因此,小学科学学科的建设需要国家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标准的实验室、仪器室,以满足科学教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支柱。

(1)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

科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但由于国家对科学教育投资有限,这就导致科学教师严重不足,此外,大部分科学教师也不是专业的、专职的。针对教师队伍的现状,国家应该扩大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计划,将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担当起科学教育的任务。这样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又能充实义务教育的教师队伍,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各县、乡、村的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科学教师,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科学教育,提升科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促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建设标准的科学实验室。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7

(一)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普遍不足,无法保证体育课时总量达到教学规定的最低课时要求。另一方面,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小学任教的,很多都选择教授其他学科而非体育本身。由此不难看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毫无质量可言,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的地位低下则成为必然。

(二)基础建设严重落后

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的合格率极低,很多中小学只有一片空地,甚至无法称之为操场,更不用提配套的单双杠、篮球架、跳绳等体育器材。有些学校有一些体育器材,但也是比较破旧或者缺乏保养和维护的状态。这种情况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制约,表现略有差异,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三)政策得不到落实

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一切为中考、高考让路”等思想仍旧十分普遍,应试教育模式致使供体育教学的课时往往被其他科目挤占。尽管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均有明确的体育相关政策,但令人担忧的是各级体育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甚至部分相关政策被截留。基层教师无法学习基本的教改理念,教师没有受到相应的业务培训,素质教育、全民健身等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施,体育教学改革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有认识上的偏差

广大农村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偏见,大部分人不认同或认为体育教育需求程度很低。这一现象是受到了社会现实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体育被纳入中考科目之后,中学体育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提升,大家的体育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观念较差,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经常从事生产劳动,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也十分低下,与体育教育相关的设施和器具都极度落后。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落后更加明显。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重点工作

在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教研水平,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具体来说,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实施。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等困难,应当同时以解决师资短缺和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建设为重点。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下大力度培养和增加体育师资的力量,适当扩大各体育师范高校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应根据农村体育教师普遍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实际,在一般师范院校中提倡选修、兼修体育,同时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使之能够胜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

(二)强化管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提升其重要性

提高对农村中小学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学生家长深入理解体育教育的作用,摒弃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偏见,深刻意识到发展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意义。我们要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要使依法治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各级教育和中小学体育职能部门行政工作力度。要在体育教育的工作中,提倡和呼吁“推出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加快农村中小学体育法制的建设

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有关教育与体育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中,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具有法律意义的检查、执法制度。此外,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实和完善有关发展学校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的条款,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规范中小学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

三、结束语

农村教学论文范文8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问题意识的增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式教学,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

(一)提出开放性问题

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拘泥于固定的答案,这样更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真正将学习与自身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标新立异,形成更多的独特见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主提问正是学生创新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挑战教师与教材,能够自主地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表现。

二、正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并非工厂里整齐划一的机械与零件,他们由于其自身水平、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等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并不利于全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相反,还会抹杀学生的个性,而使学生失去发展的重要契机。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要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尊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采用不同的方法,制订不同的目标,以帮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全面与发展,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一)解下枷锁

我们要全面解放学生,少规定,多自由,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发表,让学生能够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与空间,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来发表个人见解。这样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大多学生也都可以就自己的理解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尊重。

(二)因势利导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要抓住在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契机,有机渗透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展现个性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如小组辩论赛展示学生的口才,情景剧表演展现学生的表演天赋等等,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来展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三、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探究性学习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植根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其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突破教材的权威地位,要以教材为中心,向丰富的现实生活空间延伸,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向教材引向宽广的现实空间。这样既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增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实性与亲切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充分地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生活行为,深切地感受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在运用中加深对学科的认识,更加关心生活,乐观生活。

(一)选取发生在身边的实例

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时,尤其是近年来通讯技术的发达,缩短了地区距离,学生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都会接触到许多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与教学有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加关心生活,关注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二)引入时事热点问题

时事热点问题是历年中考的重要考查点,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及时引入一些时事热点问题或是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学生针锋相对,展开激烈的讨论来交流见解,交汇思想,碰撞思维,让学生将之与所学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