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范例

绿色生态

绿色生态范文1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包装和绿色环保的融合,发展现代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成为未来包装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二、绿色生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绿色生态包装意识淡薄

现阶段人们环保意识虽然逐渐增强,但是绿色生态包装意识不是很高,导致相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很难将绿色环保意识完全应用于包装设计中。这种思想观念上的滞后,使绿色包装发展受到一定的障碍。我国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影响,思想比较保守,消费观念比较落后,很多人对绿色消费和绿色包装不是很了解。很多人认为绿色包装仅仅是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实施的包装,对包装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没有太在意,有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不在意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认为绿色包装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导致绿色包装应用和普及率并不高,造成社会上仍然有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2绿色生态包装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代社会发展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关注的话题,是一种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纷纷在本国制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便用这些法规来约束物流企业包装业的发展,如德国制定的关于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法规中,规定包装材料分类处理,实施回收再利用的要求;由于我国绿色规模化发展模式刚刚起步,所以在绿色包装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比较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绿色环保设计有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规范管理,这方面的法律建设不够健全,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积极进行自我发展。

3绿色包装技术滞后

绿色包装成本一般比较高,而我国很多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绿色环保包装设计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少,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限制了绿色包装技术的发展。绿色包装设计技术的落后使得其在企业之中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由于设计技术和设计能力不足,导致包装质量低劣,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4绿色包装产业规模未形成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有关包装设计方面的工作均是经一些小规模的包装企业完成,绿色包装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在发展过程中很难满足物流企业对绿色包装的需求。绿色包装发展结构不统一,比如包装材料管理和应用不统一,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好对可回收产品的进一步处理,材料的分类与循环再利用效率并不高,导致包装生产过程中产生很多的包装垃圾,加剧环境污染。绿色包装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对绿色包装的投资自然不高,发展过程中很难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因此就降低了绿色包装设计的生产效率。

三、绿色生态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具体应用策略

1提高行业绿色生态包装设计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绿色包装理念的宣传与执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宣传绿色环保意识的包装设计,比如可以邀请绿色环保包装方面的专业人士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讲座或访谈的形式提高相关人员对绿色环保包装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使物流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绿色包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使绿色包装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内心,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包装的发。同时对绿色生态包装进行积极的宣传,倡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带动相关行业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另外,消费过程中坚决拒绝过度包装,积极推行绿色环保包装的发展。

2完善绿色环保包装相关法律法规

包装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包装企业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包装方面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企业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定位企业包装设计发展特点,并以此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环保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制定有利于企业包装设计行业绿色环保设计方面的法规需求,规范绿色包装设计发展行为,并给予企业绿色包装以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积极促进其发展。

3绿色包装技术的提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包装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如国家可聘请有资质的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绿色包装设计研究工作,促进绿色包装技术的提高。此外,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形式和成熟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技术改造和应用,使我国包装技术得到较大的改善和发展,并使改善后的绿色包装技术能够快速适应市场,提高使用率,以便推动我国相关企业包装技术不断向绿色、环保方面发展。

4绿色包装结构模式优化用户完善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绿色包装设计时要注意规模发展,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加大对企业包装业资金投入,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绿色包装设计,同时积极宣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全社会人员积极参与到绿色包装的设计和应用中;设计材料可以选择污染小、可再生的原材料进行设计、制造,以便能够实现降低绿色包装生产成本的作用,扩大企业绿色包装的发展范围,使绿色包装在物流行业中不断普及发展,实现其规模化发展形式,改变传统的企业包装结构模式,为绿色环保包装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四、实例分析

1绿色包装设计图形设计分析

绿色包装设计强调包装设计的艺术感和美感的体现,其中图像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这种包装设计体现一种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一般情况下,包装的图形设计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具象图形: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以自然形态进行图案的设计塑造,采用插画和摄影图片在视觉上呈现一种真实、可靠、感染力强的视觉效果,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其次是抽象图形: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几何元素点、线、面图形,消费者产生联想,比如麦当劳的图形设计,简洁明快,能够给消费者留有深刻印象。再次是寓意图形: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利用抽象图形展现包装的艺术理念。这种包装设计在商品中融入民族、地域特征,给人们产生一种意象感,比如我国龙、凤图案等,从而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冲击力。

2绿色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分析

设计是一个与人的需求紧密相连的学科,同时也是为人们服务的一种学科,所以在绿色包装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包装色彩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包装设计出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情。从这方面进行包装设计分析,企业在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色彩的设计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而进行色彩设计,否则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违背绿色设计理念。绿色包装色彩设计在色彩设计方面本着创新理念标新立异,从不同方面提炼色彩,同时注意色彩的的合理搭配。比如,小米手机的包装设计以土黄色为主,这种色彩设计主张原色设计:小米的外包装———原木色为主要基调,给人一种柔和、朦胧、多变的感觉,起到调和、缓冲的效果,体现小米企业独特的发展特点,这种个性鲜明的色彩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应用前景比较广阔,效果比较好。

3绿色包装设计中的文字结构设计

绿色包装设计中文字的应用设计也比较重要,包装设计应该注重文字与图案的包装设计,很多成功的包装都是图文并茂,单一的文字或者图案显得比较单调,在市场竞争中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艺术价值也比较低,不符合绿色包装理念要求;而且文字应用于包装设计中还具有宣传和广告作用。在包装设计中,文字一般和图形结合运用,其中文字结构造型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绿色包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观念,充分表现出包装的优美、和谐感,将文字美感呈现在大众面前,要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另外,文字设计构成中除了要给予艺术美感之外,还要注重其文字内在含义,使文字设计能够起到较好的品牌效应。比如“,青鸟鞋油”的文字设计将“鸟”字设计得比较像“岛”,以致很多人认为是“青岛鞋油”,这种文字设计利用艺术误导的手法使消费者产生视觉误区,不利于个性品牌的树立,所以,文字设计要特别注意其外形艺术结构和内在含义的设计。

五、结语

绿色生态范文2

绿色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自从这一崭新的农业模式被确立之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农业示范区的试验,绿色生态农业的理论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文章探讨了绿色生态农业观念提出的背景、特点以及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绿色生态;农业新模式

在农业发展新时期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既能保证农产品产量,又能维护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并且具有科学标准体系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来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十分迫切,又十分艰巨。

1我国绿色生态农业观念提出的背景

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理念之所以被提出,其社会背景有以下两方面:

1.1我国农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时期。

我国人多地少,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显得非常迫切。改革开放以来,使得农业生产环境受到工业发展的影响,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资源的利用也非常的不合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应注重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发展方向,开辟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1.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传统农业由于受到化肥农药的污染,使得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新提出的绿色生态农业,可以生产出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有效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绿色生态农业这一崭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迅速地落地生根,积极的推广、传播,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

2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

绿色生态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两个特点:

2.1注重资源的节约,提倡循环利用。

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倡导使用生产和生活上的废弃物,不提倡使用化学物质,但并不是完全不使用化学物质,这就要求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用品进行合理的划分,从而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不浪费有效的资源。

2.2注重以人为本,确保产品绿色安全。

绿色生态农业要求最终产品绿色、安全、营养。虽然根据健康调查,我国现阶段居民的营养良好,但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很大。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营养水平,由于其生产工艺的严谨,从而也从根本上保证了食品质量的安全。

3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1改变目前农业发展的不利局面。

我国自实施“三农”政策以来,全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在实际发展进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的耕地面积虽然相对广泛,但人均耕地少,农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第二,农业耕地中,中高产田较少,很多土地因为工业中的“三废”等有害物质污染,致使其性质发生改变,不能产粮;第三,大多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在短期难以奏效。

3.2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实施绿色农业的过程中,可以确保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以此保证提供的产品是绿色的、无害的。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生产速度极快,但由于施用有机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剂,容易对人们产生诸多潜在威胁。因此,农业发展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这就需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依据严格科学的程序,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可以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模式是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中的最高形式,绿色农业观念的提出促使农业发展逐渐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专家和研究学者们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进行不断的改进,从而实施系统、完备的绿色生态农业,使我国绿色生态农业走上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作者:赵建中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绿色生态范文3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我国、我省重要的石油与石化工业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ZOOJ大庆率先在全省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后,市委市政府从大庆的长远考虑提出了大庆发展的六大战略,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确保大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应该坚持科学态度,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把握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造福千秋万代。

一、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新阶段。大庆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建设生态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责任,也是对世界环境保护的贡献,是适应全球环境一体化的直接行动。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国际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重要载体。全球环境均以法律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把环境作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贸易壁垒,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人发达国家市场。环境因素越来越多地成为多边、双边援助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之一。《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日趋严重,战略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这给环保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早在1999年,国家就抓了海南、吉林两省生态省建设试点工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为主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为生态战略进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九五”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关联更加密切,各种经济资源有效流动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将出台专项政策,为全市实施绿色生态战略提供了保证,提供了环境和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早在前几年,我省在环保上就推行了“环保目标责任制”。省委、省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全省环保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环保工作必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省已深入人心。全省形成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搞好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展开,生态示范区建设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生态工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乙我省是全国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生态省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大庆实施绿色生态战略是大庆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庆市不仅是我省,而且是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大,能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大庆实施绿色生态战略,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手段,促进全市的生态性循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人WTO,获得了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权利与机会。大庆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可以在国际市场中树立大庆良好形象。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全市的生态安全,提高全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

二、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在资源方面。大庆是一座新兴起的资源型工业新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石油化工基地。矿产资源,大庆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高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此外,地热、膨润土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121万h耐,其中耕地面积49.shmZ,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2%。林地面积17万h扩,森林覆盖率9.1%。全市草原面积为68.9万h耐,占全省草原面积的16%。同时,芦苇资源也十分丰富,达11.9万h时。大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5℃,比全省高1.6℃;年平均无箱期140天左右,比全省平均值长1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65任一2850小时,比全省平均值多100余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50mm,能满足绿色植物生长期水分的需要;年平均风速3.8米/秒,是全省风能资源开发的有利地区。大庆湖泡密集,松花江、嫩江也流经大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野生植物资源约60(X)余种,野生动物资源约400余种,较为丰富。大庆除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外,还有超前的优患意识,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环境方面,大庆历届政府重视生态及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工程建设,草原改良,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和恢复工程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达到新的水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连年获全省先进标兵城市称号,2001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大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石油和石化工业稳步发展,石油产量已连续近30年年产超5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石化工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地方工业不断壮大;农业建设加强,产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8倍,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值均列全省首位。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普九”教育达100%,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取得好成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突破万元大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上述这些为大庆市实施绿色生态战略提供了有利支撑。#p#分页标题#e#

(二)主要制约因素。大庆是因油而生的资源城市,产业比例失调仍较严重,第三产业规模小,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单一,经济与财政仍依赖于资源开采业,经济转型难度较大。石油资源减少,原油产量递减。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石油减产的不可逆转性,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大庆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庆是一个生态环境较好的市,同时又是生态破坏相对较为严重的市,连年的油气开采所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已显现出来。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盐碱性化总面积达4965.61万亩,落地原油造成土地和水源污染,超强度开采导致地面变形和楼房沉降。作为世界三大羊草草原之一的大庆地区,生物多样性也遭到破坏,动物种群锐减。人居环境受到威胁,遏制了油城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清洁工艺利用少,水体污染比较严重。这一切都制约了大庆的经济发展。资源长期开发和生态保护恢复不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草原“三化”严重,地下水超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较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化肥、农药、农膜使用不当造成的污染和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不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污染源的治理和城区绿化仍有较大差距。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不完善,部门协调不够,决策机制不健全,监测手段和信息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建立责任制。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匾乏、环境恶化、粮食不足与能源短缺等五大危机。其中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究其根源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人了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如何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是摆在当前的主要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实施大庆绿色生态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核之一。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其纳人到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中,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精心组织好实施,早日收到成效。

(二)健全监管系统,不断提高健全生态建设与管理能力。把握全市突出的生态经济问题,搞好基础科研、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打科技牌,走特色路,建设特色生态市。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和开发利用,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环境理念,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参与生态建设的技能水平。加大生态市建设立法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坚持依法建设和依法管理。健全完善生态市建设监测管理系统,使生态市建设逐步纳人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强科技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人才引进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机制。搞好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组织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整合生态工程技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对生态市建设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重点研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生态市建设的科技支持能力。建立健全生态监测网络,制定监测计划,建立预警系统,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提高生态市建设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四)建立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新机制,制定新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作用,进一步明晰资源环境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方法,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强化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要实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力求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评价。引导公众建立资源与环境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多元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建设融资体系。坚持全社会搞生态,运用市场机制搞生态。推进草水体制改革,发展村产业、草产业、水产业。制定鼓励政策,划出若干地块,建设基地生态园、庄园生态园、产业生态园。

(六)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围绕绿色生态战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珍惜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新的绿色经济观、价值观、资源观、生产观、消费观。

绿色生态范文4

1.1高效、清洁

生态建筑必须满足高效、清洁的特点。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城市化进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对住房的需求将逐渐增加在,这一情况势必会加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普通居民在选购住房之后,一般都要使用很长时间,因此,在对住房进行设计时,就必须加强对一些基本设施的合理设计,例如供热、供水、供电等等。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只有切实做到索取与回报两者间的平衡,方能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能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此,这就要求城市住宅设计建设时,应当做好高效、清洁。

1.2健康、舒适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设的一大主题就是健康、舒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旨在追求人、自然以及建筑三者彼此间的统一。换而言之,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各种人工手段,且结合自然条件,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因此,这就对生态建筑室内、室外的环境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在室外环境方面,应当打造土壤绿色环境与水环境,且种植各种树木以遮阳,应当打造良好的休闲环境,以供居民休闲娱乐。其次,在室内环境方面,空气内各化学污染物的含量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之内,要保持较好的通风与采光,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声舒适”、“光舒适”、“热舒适”的要求。

1.3优美、和谐

在生态建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优美、和谐。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应当构建在和生态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之下,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融入了绿色生态理念的建筑中,应当能够切实体会到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体会到自身是生活在一个优美、和谐的环境当中,这是人类发展生态建筑的核心目标。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对策

以下笔者将对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加以分析,且提出对策以促使生态建筑设计的最终实现。

2.1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具体表现在环境绿化这一方面。首先,建筑在绿化上应当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将建筑与本地的人文、资源、自然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有机融合,以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从整体角度出发,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例如组景、借景以及分景等,以最终达到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其次,必须强调建筑附近环境的绿化。对于硬质铺地的面积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增加草坪绿化的面积,且多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化效果。当前,一些小区普遍使用水泥砖铺地,这一做法对住宅小区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小区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拥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以此进一步改善建筑外部的绿化环境。

2.2建筑内部环境的设计

2.2.1能源系统的设计

在绿色生态建筑中,要想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常规的能源系统予以改进,同时还应当强化对绿色生态能源的高效利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将建筑设计提升到较高的水平之上;其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新能源改进方针;其三,追求建筑艺术和资源、能源的有机融合。此外,设计人员还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对当地已有的绿色生态资源加以有效利用,例如地热资源、风能以及太阳能等等。

2.2.2声光环境系统的设计

就光环境设计而言,在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倡导利用如太阳能等新能源来实现照明供应,以处理一些日常的照明。在室内应尽可能的使用自然光,且大力提倡使用节能型灯具,以降低能源消耗。就声环境设计而言,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把卧室安排在与噪声源相反的方向,亦或者是安装隔音窗,以降低室内的噪音,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2.2.3智能系统的设计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中,进而构成了智能化的建筑,人们能依据风力、温度等状况,对“智能壳体”的开关与空调量加以有效地调整。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同样应当促进智能化的进步,开展智能系统的设计。

3结束语

绿色生态范文5

关键词:水产养殖;养殖技术;生态养殖

0引言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饮食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食品种类和以前相比大为丰富。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选择高质量的食品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人们日常选购食品的关键。由此,绿色生态养殖应运而生。绿色生态养殖具有低成本和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因而这项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综述

1.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概述。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人工措施来模拟生态环境,这种技术所模拟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比,相似度很高,可以根据水生生物的本身特点来进行整合,又能够将所模拟的生态环境各部分进行紧密连接。因此,该技术能够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传统人工养殖当中,普遍存在好大喜功而忽略了产品质量的问题,虽然规模扩张速度飞快,但水产品质量差、病害率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同传统养殖技术相比,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存在前者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这种技术模式下,水产品的质量更高,同时病害率大幅降低[1]。

1.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意义。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认真地对该项技术的细节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实践,在大量的实际操作当中总结经验,以保证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高效。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扩张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绿色养殖技术理应得到重视,在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这将是重要的一环。当前,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优质食品的需求量正快速增长,这也就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大的考验。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而有些养殖户却只顾眼前利益,滥用或过度使用饲料和化学药品,使得水产品质量鱼龙混杂,食品安全问题无从保证。因此我们需要推进绿色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保障水产品的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也面临较大压力。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在养殖技术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这个突破点就是改变传统水产养殖技术中不合理的地方。而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和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技术则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保留水产养殖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2.1养殖环境设置。能够模拟出水产品的自然生长环境,是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实施的首要条件。因此,正确的环境设置决定了该项技术的发挥效率。整体来说,环境设置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2.1.1地理位置选择。虽然绿色养殖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它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在应用阶段,除了需要具体研判相关技术方案,还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正确选择。通常来说,养殖地点都选在池塘。多数池塘都具有水质优良的特点,适合作为养殖环境。而为了保证水产品质量,池塘附近的交通应当尽可能便捷。同时,池塘附近的地质条件也需要充分考虑。池塘附近的土壤应当无污染,并且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当然,池塘的承载能力也需要仔细考虑,养殖规模需要进行精确的预测和计算,以确保养殖规模一直小于池塘的承载能力。根据以上几点,养殖户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位置。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则有必要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研判。2.1.2水质调节。不同水生生物对水体质量有着不同的需求,养殖人员应当对所养殖的水产品的养殖条件有充分了解。同时,养殖人员在放养前,需要提前对塘口部位进行消毒工作,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及时更新,对水体质量进行科学调节。在水体质量调节过程当中,建议采用生物法进行调节,可投放相应的生物制剂以确保水质调节的效果[3]。为了进一步提高绿色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对水质进行调节,使之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环境下的水质。因此,投放菌类和水草也是绿色养殖技术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需要对水草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严格控制,坚持适度原则,特别是要严控水草过度生长的情况,否则大面积水草将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对养殖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除了要严控水草规模之外,正确选择菌种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菌种的合理选择是实行绿色养殖技术的有力保障,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降低管理成本和养殖成本而言都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养殖过程中的菌种选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尽量选取自然环境当中的菌种。菌种的投放也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菌类数量过多也会对水质和水产养殖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同时,由于菌类的特殊性质,养殖人员务必要对所投放菌类的生物习性有全方位了解,在采购菌种时必须要选择规模较大的有保障的企业。在菌种正式投放前,必须进行多次试验,严格确定添加量。水体质量和水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保持良好水质尤为重要。虽然绿色养殖技术较为先进,但它和天然养殖仍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水质环境来看,天然水产品所处的环境均为活水,而池塘却属于死水,死水和活水区别极大,因此,养殖人员应当随时关注水质状况,同时也注意水产品对水质是否也产生影响。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水质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各项数据不出现状况。如果技术条件允许,则可以对水体质量进行实时监测。2.1.3饲料选择。正确地选择饲料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在选择饲料品种时,要坚持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为根本,优先选择绿色环保饲料,切不可因为利益短视而向饲料当中添加抗生素或化学激素等物质。同时,为了提高养殖鱼类的肉质,养殖人员可以适当在池塘中投放相应的绿色环保的生物制剂,如腐殖酸等。水产生物的生活习性各有不同,养殖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水产生物的习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饲料投放过程。例如,可以将数种鱼类进行混养,食量较大的鱼类可以产生较多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这些物质又可以作为杂食性鱼类的食物。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养殖成本。

2.2水产种类选择。水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水产品。因此,养殖人员对水产品的选择过程务必谨慎,以防污染环境或破坏养殖环境。其次,养殖环境当中的物种共存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当前,部分养殖环境中,水产养殖和农作物种植是共同进行的,这就需要养殖人员注意各物种之间的相处模式,防止各物种之间互相侵害。正确地选择养殖水产品的种类,关系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应当根据实际环境来选取水产品种。同时,为确保经济生态需求,需要采取多种鱼类的混养模式。混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从而使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3病害防治。水产品病害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限制水产养殖的发展,而在水产养殖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病害情况,或者至少存在一些可能导致病害问题的隐患。因此,养殖人员在采取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基础上,也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对于病害防治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渠道来进行这些工作。以确保水产品的整体质量。一般来说,混养原则和共生原则是病害防治当中的有效准则。从生物种群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环境当中只有单一物种,而数量又较多时,则往往在物种内部发生严重的疾病,从而使物种个体的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因此,混养原则应当得到重视和应用。为了实施此项原则,需要对现有的养殖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和不断改进,特别是要对水产生物的生活状态进行及时的观察,一旦发现病害情况或者是疑似出现这类情况,都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这就需要养殖人员对所养物种的常见病害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而为了有效控制水产品病害,将水生生物和少量的天敌进行混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原因是,水产生物中的患病个体移动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极易成为天敌捕食的目标,患病个体被捕食之后,就有效地阻止了水产品病害情况的进一步扩散。同时,天敌对于水产生物的追逐捕食行为会使得水产生物的活跃程度大幅上升,从而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导致水产品病害的原因有数种,但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养殖过程中,水产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滋生大量细菌而导致水产品发生病害。而自然界中的某些植物可以有效吸收这些排泄物和残渣。因此,在养殖环境中引入合适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细菌含量,大大降低水产品病害的发生几率。另外,植物在白天进行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水体含氧量,这对水产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也对水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3结语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有很多值得养殖人员关注的地方,在养殖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要点,养殖人员需要遵循这些要点,将绿色养殖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同时,养殖人员在此技术基础上仍需要多学习相关知识、多分享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展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与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奇.持续高温天气淡水水产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6):41-42.

[2]李颖.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9):167-168.

绿色生态范文6

关键词:农业;绿色生态;资源利用

1瑞昌概况

瑞昌市地处江西省最北端,长江中下游南岸,史有“通衢”之称。国土面积1423km2,总人口46.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万人,占69.2%;农户总数7.5万户,农业劳动力总数为15.76万人。全市耕地面积1.77万hm2,占12.5%,其中水田面积0.84万hm2,占5.9%。土壤类型以红壤、石灰(岩)土和水稻土三类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92.5%。地貌主要为丘陵、山区,全市主要分为南中北和城郊四部分,南部和中部为山区,主要是粮食、油菜、山药、茶叶种植区域,北部为丘陵,主要是油菜、棉花种植区域,城郊主要为蔬菜、粮食生产种植区域。

2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1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瑞昌市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求,以推进绿色生态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为抓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先后出台《瑞昌市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瑞昌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瑞昌市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10多个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文件。二是落实政策,加大对粮油、蔬菜、茶叶等农业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瑞昌山药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禁养殖区养殖场拆迁、植保大型药械购置、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等扶持力度,为绿色生态农业各项工作推进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2.2工作实施成效

一是促进了以绿色为引领的基地建设。通过开展绿色生态产业标准化建设行动。全市每年创建粮油标准化基地3个,茶叶标准化基地2个、水果、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各1个,山药标准化基地2个,蔬菜标准化基地2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家,标准化渔业示范生产基地3个,总面积0.66万hm2以上。二是促进了以绿色为根基的质量提升。围绕质量安全,加快构建放心农产品体系,全市已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69个,其中有机、有机转换农产品8个,绿色农产品3个,瑞昌山药品牌获得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三是促进了以绿色为特征的技术推广。坚持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实现监测向信息化、技术向绿色化、服务向专业化。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病虫害监测实时会商。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1%。生物农药使用面积达到1.54万hm2。四是促进了以绿色为底蕴的环境保护。全市秸秆还田面积已达0.66万hm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21%;全市禁养区内281家养殖场已完成拆除关闭。绿肥种植面积0.13万hm2,有机肥替代面积0.13万hm2。提前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

3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虽然瑞昌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上级业务部门肯定,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党的提出的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谐秀美幸福江西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绿色农业发展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年来,通过加强宣传,瑞昌山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未形成统一品牌。新型主体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公水平不高。绿色技术推广主要以开展试验示范为主体,没有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局面。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绿色生态农业标准体系、考核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北片乡镇工业为主,农业发展相对偏弱。南片乡镇整体示范效果好、成效显著。三是绿色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力不足。四是农业从业者年龄偏大,难以掌握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4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绿色生态农业是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安全、经济高效的现代农业。全面实现瑞昌市“实干创新、五大升级、全省十强、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就必须面对现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坚实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打造全区域、完整产业链的绿色生态农业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4.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定位

农业是全面小康的基础。瑞昌市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基础、有潜力,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市民强化绿色生态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把握“绿色”“生态”特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坚定不移地走规模适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以及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制定瑞昌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培育创建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为抓手,实施“体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2制订绿色产业标准,构建安全体系

围绕瑞昌市粮食、蔬菜、茶叶、山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及主导产品,加快制定彰显瑞昌市特色、符合国家、省标准的绿色生态产业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逐步建立瑞昌市农产品绿色生态标准体系,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创建一批生产设施、生产过程标准化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示范点、示范区,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整合瑞昌山药、茶叶、优质大米品牌,打造一批名、优、特农产品,充分利用瑞昌山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提升瑞昌市茶叶、大米等农产品竞争力。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构建品牌营销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4.3加强污染综合整治,建设秀美乡村

开展农业生态环保护与综合治理。重点围绕瑞昌市长河、横港河、南阳河流域开展农业源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在各级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等区域,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建设化肥农药零增长示范区,在农田建生态田埂、生态沟渠,坡耕地建生态拦截沟、拦截池,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制定绿色发展规划,统筹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等工程,逐步推进长河、横港河、南阳河改造,使其成为生态涵养、农业灌溉、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一体的绿色景观河。

4.4建立绿色补偿机制,实现资源利用

绿色生态范文7

关键词:海南;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经济

从2017年1月17日起,农业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农业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建设合作备忘录》,在“十三五”期间,农业部将与海南省政府共同打造海南特色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把海南打造成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1]。除此之外,海南绿色农产品在当前市场中的认可程度逐渐提升,而且需求在也在大幅度增加。比如在“醉生态———2018冬交会五指山市农产品推介会”上,五指山的绿色原生态农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开馆几天内已经售出了5000kg五脚猪、500kg山兰米、250kg白胡椒,总销售金额60多万元[2]。基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海南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不仅符合我国的方针战略以及相关政策,同时也有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具有极强的必要性。从当前研究的情况来看,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近几年都针对这一类型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李军[3]在研究中指出:目前海南农业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难题的原因就是生态矛盾过大造成的,想要改善这一情况就应该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理念,他从农业政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袁春剑[4]则在研究中认为:绿色发展是从根本上转变工业革命以来那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黑色”发展道路,因此绿色发展是实现海南生态农业的基本路径,其在实际的论述中也针对如何践行绿色农业的发展,从农药、化肥等农业材料使用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孙铁玉[5]根据近几年的农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情况,提出海南农业急需转型为生态友好型农业,这是遵循时展进程的必然选择,而针对这一转型,他运用SWOT分析工具,研究海南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机遇、威胁、优势与劣势,立足海南省情,针对海南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瓶颈,提出生态友好型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道路,这对海南农业也是同样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海南农业已经逐渐向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但是总体发展速度仍不是很快,且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会影响到海南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该研究是基于海南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根据发展现状分析出影响海南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促进海南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海南农业的综合性发展提供助力。

1海南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003年,原国家农业部农垦司司长、原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先生就在“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绿色农业”理念[6]。生态农业概念于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被提出[7]。这两大概念一经提出,促进了海南这样的农业大省的相关研究。并且海南当地也在逐渐扩大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范围,提高其发展速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17年,海南省因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不仅推动297家规模养殖场完成环保改造,新建有机肥加工中心4个,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从30.0%提高到45.3%,还实施化肥农药减施行动,实现农药使用量连续两年零增长、化肥施用量增幅连续两年下降,大幅度升高了农业循环率[8]。这不仅提高了海南地区的农业经济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2018年,海南农博会第九届的主题就是“循环、绿色、品牌、农业”,其绿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用具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该场农博会人流高达19.9万人次,现场销售额达1061万元;签订订单23宗,交易金额14.34亿元[9]。2019年,海南省生态总站的相关人员深入屯昌县屯城镇海南嘉乐潭公司种植基地考察督导农业农村部支持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10],该项目以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指导,依托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基础,以此来达到改善种植园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土壤地力的目的。

2海南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2.1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问题偏多

就我国整体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较晚,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以及相关技术水平均偏低。具体来讲,海南当地相关部门在更新绿色生态农业技术过程中,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土壤保育和降低农业环境污染为目标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改善,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1]。但综合海南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情况来看,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由于相关部门对于整个海南地区的农业资源以及各区域农业类型的分布不是十分清楚,从而导致当前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并不适合海南到各个地区,这不仅影响了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绿色农业技术的精细化改革。其次,目前海南地区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中,缺少加工废弃物资源利用的相关技术,从而导致海南目前的绿色生态农业仍是以肥料化利用为主,这在降低了海南绿色生态农业综合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技术的推广难度。再次,海南当地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操作,这将会影响当地绿色生态农业种植,不仅不能保护生态环境,还会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最后,综合当前的海南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研究情况来看,整个项目的研究不仅缺少研究平台,而且也缺少专业的研究人员,整体的研究工作较为分散,研究效率普遍偏低,很难形成系统且权威的理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南省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多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改善,不仅会影响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其发展质量。

2.2资金回流速度较慢,影响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生产资料的投人、生产到收获、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财力投人,投资收益期较长,初期效益不明显,这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才能让整个项目顺利进行[12]。海南省当前的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扶持,但是这笔资金较为有限,所以无法给于海南省当地相关项目充足的支持。而就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的资金回流情况来看,其存在资金回流速度较慢的情况,这将会为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的相关项目发展增加更多的资金压力,以下就是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的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综合海南省当前的绿色生态农业经营状态情况来看,其主要是以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民或者专业合作社为主[13]。整体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经营资源较为分散,整体缺乏一定的规模化,使其无法集中力量开拓市场,这就是导致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变现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缺少平台和政府部门的系统性支持。海南省相关政府部门在针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扶持中,仅是每年选择数量有限的项目进行扶持,其项目挑选以及扶持方式都缺乏一定的系统化,且扶持内容较为单一,从而影响相关项目的扶持效率。最后,缺少科学的营销计划。由于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的相关产品属于新型农产品,其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仍采用传统营销模式进行销售,导致这些农产品无法突出自身特色,降低市场影响力,进而影响销售效果,减少销售收入。

2.3政策法规缺少针对性,且匹配度偏低

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事关当代人福祉和后代永续发展。针对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其关键点之一就是要加快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创新,着力构建一整套适应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并要避免把农业生产与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14]。由此可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对于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相关政策法规缺少针对性,且匹配度偏低的问题,这也是海南绿色生态农业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针对性方面,海南省目前的绿色生态农业政策多是从侧面入手,比如《关于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建议》中提到绿色生态农业的用地问题[15];《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中提到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并肯定了这一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16];《化肥农药减施及土壤改良工作方案》则是从绿色生态农业的角度出发,对化肥等使用进行规定[17];《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等多个绿色生态农业的相关提案和规定[18]。整体缺少系统的,且针对性较强的绿色生态农业政策以及法规,且以上政策内容和时间过于分散,减弱了政策连贯性以及效力。特别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化,政策落实受到了较大的干扰,影响了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匹配度方面,海南省当前存在的绿色生态农业的政策法规与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缺少一定的匹配性,其缺少切实准确的政策条例。比如相关技术的引入、标准鉴定等规定、生态农业项目的规范条例、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规定等[19]。且当前的政策并没有根据海南当地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确立具体政策,从而导致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的相关政策,在具体落实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降低了政策的保障力度和支持力度。综合情况可知,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政策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和匹配度,这一问题急需解决。

3海南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3.1进行切实有效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改革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海南绿色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提高海南省农业部门对当地农业资源,以及各区域农业类型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并针对整体情况进行类型划分,根据各个区域农业类型特点,研究针对性较强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并且以各区域为基点进行相关技术的实践以及推广,以此来提高整个绿色农业技术的精细化改革程度,促进当地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其次,提高农业资源再利用以及废弃资源处理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力度,尽可能利用生态循环农业过程中的物质替换化肥等资源的使用。此外,加大土壤质量提升以及化肥替代品的研究。同时还需要通过引入先进学术理念来为本土技术的创新提供思路,并加大实践力度,以此来保证该技术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该技术的研发效率。再次,确立统一的绿色生态农业衡量指标,以此来保证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的正常进行,以及突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主题。最后,构建大型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交流平台,其不仅要涵盖海南省当地的相关学术内容以及人员,还应该引入我国各地区乃至海外的相关学术成果以及人员,在该平台中要定期的开展技术研讨会,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海南地区有关绿色生态农业资料的储备量,并为当地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渠道,促进技术的研发。而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可以通过与高校以及相关实验室的合作,来进行技术人员的引入。

3.2提高资金回流速度,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由研究可知,资金对于海南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讲极其重要,但目前的海南绿色生态农业行业资金回流较慢,整体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扶持,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大型的海南省绿色生态农业商会,以此来集合海南地区绿色生态农业资源以及经营主体的综合力量。该商会不仅需要组织展会、销售交流会等,还应建立专门的销售部门,对海南绿色生态农业资源进行科学的销售,该销售计划要以大型订单为主,小型订单为辅的模式进行,并将市场范围拓展到海外。这样才能提高海南绿色生态农业产品的销售力度以及销售实力,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资金回流速度,促进该项目在海南区内的推广。其次,海南省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系统的绿色生态农业扶持计划,在扶持计划当中,不仅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应该给予技术、人员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且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绿色生态农业项目进行前期的考察以及后期的回访,以此来保证项目的顺利落实,同时也可以避免无用项目的资金占用,提高扶持资金的利用率。除此之外,还应该设立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基金,集合相关企业以及政府的资金力量来发展当地绿色生态农业项目。最后,除了商会需要设立专门的营销部门,以此来提高相关经营主体的销售水平。此外,相关部门还应鼓励农户再学习,并成立相应的学习组织,让农户等绿色生态农业的经营主体学习新的销售理念和知识,并设立法律法规咨询点,为农户进行绿色生态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销售法案的解读,这将有助于绿色生态农业在海南地区的推广。

3.3加强政策法规的针对性,提高政策法规的匹配度

合理的政策法规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保障和前提,而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海南省在绿色生态农业的政策法规设立方面,缺少一定的针对性,且匹配程度偏低,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首先,加强政策法规的针对性。海南省的农业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针对海南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考察,并结合海南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设立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法规,比如出台“绿色生态农业管理法案”等,在其出台的政策法规中,要系统地进行相关内容的规定。可以以绿色生态农业的运作流程为基础,从选种、土地使用到最后的销售等环节进行系统化政策法规的规定。这也有助于提高整个政策法规的连贯性,提高政策效力和落实力度;其次,相关的政策法案在确立时应确定主体政策方向,之后让各地区部门根据各地区农业区域情况进行政策的明细化处理。在落实过程中也要制定完整的落实规划,并明确落实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整个过程既要保证政策法案符合当前绿色农业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符合海南农业发展的大体趋势。这样可以促进整个政策法规的落实,进而推动海南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4结语

绿色生态范文8

关键词:绿色生态设计;包装设计;应用

绿色生态设计应用在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都需要自然环境的支持,需要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护生态环境,而绿色生态设计则是从产品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寻找出适合人、自然及产品和谐发展的包装设计方式。绿色生态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包装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实施科学保护,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1绿色生态设计概述

绿色生态设计运用在包装设计中,主要是指在设计产品之前就考虑到,在使用包装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提高相关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合理的使用绿色生态包装材料,以此提高资源的再利用价值,并且要严格控制包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从而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产品包装中使用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关键在于实施减量化的包装设计,实现包装的再利用,一般会以可降解的材料为包装的主要材料。将绿色生态设计运用在包装设计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包装对环境的污染,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对产品包装进行绿色生态设计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将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运用在包装设计中,能够有效减少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材料用量的通用性,进而有效避免过度包装,从而控制好包装材料的过度浪费。第二,绿色生态包装设计具有再利用的特点,具体是指包装在一次使用过后可以实现循环使用、再利用,能够有效避免包装材料的浪费。第三,使用的包装材料具有可降解的特点。产品包装材料难免会有一些材料不能够实现循环使用,此时则需要提高材料的可降解性,从而使其充分降解,避免材料被丢弃后污染自然环境。

2绿色生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产生的影响

2.1影响包装材料变化

绿色生态设计的包装材料选择,以能够再生、回收利用的材料为包装的主要材料。食品和服装等不同商品使用包装的用途不一致,对包装的需求也不同,故而材料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是选择食品产品的包装材料,则需要将可食用性的材料作为产品的内包装,这样既不会影响到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包装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现象。若是包装产品为液体,主要以玻璃材料为主,可以实现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进而在包装中得到广泛使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减少废弃包装的处理流程,实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绿色生态设计目标。设计包装过程中,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材料的可降解性。目前,最佳的可降解包装材料为纸,该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实现讲解,且具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进而体现出包装设计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

2.2影响包装设计主旨

包装设计中融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需要设计人员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即保证不会在包装的使用周期内出现污染。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包装材料和结构,通过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对包装的使用、循坏使用、处理以及再生等环节实施有效控制。在最初设计包装时,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材料,综合分析材料的可降解性、回收性、处理方法以及环保性能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相关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充分体现出包装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同时,在实施减量化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产品的无用包装,避免过度包装,既可以提升包装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在保证包装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环保。可见,绿色生态设计应用在包装设计中,对其设计主旨有着较深的影响,可以实现其主旨的绿色生态设计。

2.3影响包装设计结构

简化包装的设计结构,能够减少使用的包装材料,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避免包装材料的浪费;同时,在处理使用过的包装材料时也能够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因此,以绿色生态设计为包装设计理念,与可拆卸、组装为包装为主要设计结构,既可以有效延长包装的使用时间,并能够提高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设计人员还需要从运输、节省包装材料等方面考虑,优化包装结构,并注意提升包装对消费真的吸引力,从而通过包装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如:创新鞋盒包装方式,将购物袋与鞋盒连接起来,节省原包装是使用的支撑纸团、外部包装绵纸等材料,且该包装形式占据的空间较小,有效节约包装资源。可见,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运用在包装中具有影响其结构设计的作用,能够促使包装最大限度的优化其结构,在节省包装资源的同时,提高运输的便利性。

3绿色生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3.1适度使用包装材料

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包装设计的指导思想,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在选择包装材料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降解、循环使用等特点,需要保证包装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及破坏。在选择包装材料前,需要设计好产品包装,只有做好包装设计的前期工作,才能保证合理使用包装资源。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保证包装精美且简约、大方,避免出现过度包装从而浪费资源。此外,在实现节约包装材料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需求,要在设计包装的过程中,自然的将绿色环保设计理念融入到包装中,通过产品包装带给人们和谐的感觉。以纸质包装为例,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特点、企业文化等,适当的使用图案点缀,提高包装的特色性,并且包装要使用生态环保材料,从而在产品包装中全面体现出绿色生态设计。

3.2选择环保包装材料

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包装的过程中,要以绿色环保包装材料为首选,根据环保材料的特点和性子来设计包装结合和图形等,从而突出绿色环保设计理念。产品包装设计选择绿色环保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使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能够提升产品本身的形象,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从而提高销售业绩。其次,人们的环保观念在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重视使用环保材料,对环保包装材料的认可度更高,同时也会认为这样的产品具有绿色无公害特点。最后,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可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故此,产品包装设计中要尽量选择绿色生态包装材料。

3.3精简包装结构材料

设计产品包装的过程中,要尽量简化其结构,避免包装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在处理或是二次利用包装材料时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在设计包装时要尽量设计可拆卸、组装的包装方式,既可以延长包装的使用时间和范围,也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效率。在包装设计工作中,首先,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树立正确的环保和节约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绿色生态设计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其次,产品包装设计工作中,需要对包装的结构和造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产品本身的特性合理设计包装结构,既要减少包装使用的材料,又要保证其运输的便利性。最后,设计人员在利用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设计产品包装时,需要考虑到创新性,即将新鲜元素运用在绿色生态包装设计中,从而通过极具特点的包装展示产品,激发出消费者购买的欲望。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销售量,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更好的促进绿色生态设计的发展,并使绿色环保深入人心。

3.4应用在包装创新性设计中

近年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面对着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实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则需要企业在设计、生产和技术等方面积极创新,并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尤其是需要在包装设计中落实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实现包装设计领域的又一次创新。例如:海洋系列的化妆品,其瓶体包装通常以海洋为背景,突出产品理念和内涵;而其外包装则没有过多的修饰,或是不进行修饰,而是直接使用纸壳类作为包装。这样充分诠释产品的同时,又体现出绿色环保,增加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促进消费的同时,传播绿色环保。因此,在包装创新性设计中应积极采用绿色生态设计,实现包装设计创新的同时,突出绿色生态理念和重要性。

3.5包装图形设计中应用绿色生态理念

包装的图形不仅体现出地域文化、品牌文化和一个时期的发展特点,也充分的展现出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在以绿色生态设计为理念设计包装图形时,应努力尽量设计出概念图形、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等。第一,具象图形的绿色生态设计。其主要构成元素为大自然的形态,通过会以绘画、摄像等方式来展示产品的真实性,以此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出人们最原始的消费欲望。第二,抽象包装图形设计。抽象包装图形中涉及的元素较多,一般点、面等形式来展示图形,与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其设计主要的从人们的审美角度考虑,以此设计绿色生态包装图形。第三,概念包装图形设计。在图形设计的表达中融合抽象和具象图形设计理念,通常会将设计与产品本身融合,并将企业的文化、历史等融入到设计中,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特定的意向。绿色包装的图形设计中,主要是从产品用途和特点出发,将其自然的形态设计在包装图形中,并融合多种绿色元素。例如:茶叶的包装图形以绿色为主,其背景通常是手绘的绿色插图,整体图形设计效果给人一种强烈的舒适感,完美的展现出绿色生态包装图形设计理念。

4总结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环境下,绿色生态理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生产的各行业也在积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并展开绿色生态设计,而包装设计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实施绿色生态设计。通过对绿色生态设计的合理运用,多数产品的包装都实现回收利用、降解的设计目标,既满足人们对包装的使用需求,又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陆晨.绿色设计思潮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启示[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6(01).

[2]房慧.基于生态设计观下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6(07).

[3]万晓梅.产品包装设计[J].美术观察,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