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数据分析范例6篇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范文1

1.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6]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6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7]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8]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9]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10]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环境效益又可分为CO2减排效益、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1.2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等措施来达到节能目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12]如下:(1)护结构节能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2)智能化技术节能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可再生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2苏州市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2.1主要研究方法: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按市场现行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据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一种资源评估方法。它是比照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相似的资源市场价格来确定被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能耗,计算得到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节约的能耗量;然后将能耗转换标准煤以及CO2排放当量;根据CO2市场价格来计算获得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看到绿色建筑节能导致的CO2减少量,这将减少温室效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得到绿色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CO2交易价格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东议定书规定的3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碳交易机制,因此参考目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参考合同价格[13-14]。由于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之前的环境效益,所以参考2012年刘秀杰[5]的论文,当年CO2的减排价值约为160元/t。

2.3基准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中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2.4数据处理

本文直接获取的有用数据包括绿色建筑的申报建筑面积、建筑总能耗、节能率。申报建筑面积有85个有用数据,建筑总能耗有50个数据,节能率有56个数据(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85项绿色建筑总面积为285.075万m2,具体如表2所示。数据整理后,总共有36组有用数据。经计算,绿色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13.14kWh/m2a~154kWh/m2a,相应的基准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37.38kWh/m2a~346.03kWh/m2a。它们在每段范围的分布如图5和图6。其中单位面积能耗和基准建筑总能耗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申报建筑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基准建筑,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本文中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面积能耗,具体的比例以及能耗见表3。根据表3,则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分别为:绿色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48.49kWh/m2a基准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131.78kWh/m2a则苏州市2012年底之前绿色建筑比基准建筑节约的总能耗为:(131.78-48.49)×285.075=2.37×108kWh/a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2.9×104t,减少排放CO27.54×104t。根据2012年CO2的减排价值知道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为1.21亿元。

3结论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范文2

关键词:绿色经济;经济发展;测度分析

一、问题提出

当下的郑州不单单是河南省的省会作为领头军带领全省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立也给郑州带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是物流,物流起来,依托交通引来物流,从而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城市形成,最终形成整个经济带。郑州位处中原腹地,有利于周边省份、地区的货物集散,四周货物向郑州集中成本低,交通方便。从经济规律来讲,郑州来当新丝绸之路桥头堡,是个最佳位置。这个发展不仅扩大了交易的范围,更是对郑州资源利用情况的一个极大的挑战,纵观近几年郑州的发展,作为河南省人口最密集的城市,这无疑会给郑州的环境和资源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这就需要改变之前旧的发展模式,面临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必须大力倡导和发展绿色经济,这样才能在保环境的基础上稳定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将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上日程,走“高科技含量、低能耗”的路子,也符合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所制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策略。总而言之,发展绿色经济是解决郑州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环境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郑州经济战略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郑州经济发展宏图的必经之路。

二、相关的理论研究

关于绿色经济这一个概念,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来的。在这位经济学家的总结中,主张的是从社会和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社会和生态条件可以承受的经济,即不是仅仅单纯的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进而造成社会发展的分裂和生态危机的一种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样的结果是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此之后,相继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也对绿色经济的内涵从不同方面对绿色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在这样的前提下绿色增长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评价日益成为了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绿色增长理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继承和发展;还有的研究表明对于绿色增长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绩效指标和政策指标;以及绿色增长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包括政策模型和绩效模型。

三、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

在构建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注意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全部指标体系最后要反应的问题。对于一般的指标体系都会考虑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总体性以及综合性等原则。

本文对郑州绿色经济发展的测度分析选取的方法是指数分析法,确定权重选取的是层次分析法。其大致的思路是决策分析者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和若干个因素,然后,对各个因素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从而为综合指标评价提供依据。层次分析法将所有问题层次化,并按照问题性质和总体目标将所研究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根据评价目标构成一个含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定性问题通过专家咨询等量化,要求所研究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关系具体而明确。

本文的数据均是来自于2007年至今中国统计年检和河南省统计年检,在最后的数据处理时还将数据进行了同向性和统一量纲化处理。通过上面数据的搜集和对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结果,对郑州市绿色经济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后,首先得将数据标准化处理,之后再计算2007年―2013年各个年份的综合指数,计算结果是如表1。

表1 2007―2013年绿色经济的综合指数

从上面计算的各个方面和最后的综合指数来看,经济方面的变化程度是最快的,但是在2011年之前经济方面计算出的指数是负值,2011年之后变成了正值,这也算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的迈步;环境方面,从计算的指数结果来看,这几年对于最后关于绿色经济最终的计算结果的指数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也说明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最直接的;资源方面,各个年份的指数均为正值,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社会方面,各项指数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整体来看是呈下降趋势的,变化的范围相对较小。

四、结论与建议

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了经济方面、环境方面、资源方面和社会方面中的指数变化状况以及总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的最后计算结果。关于四个方面在实际的生活中对总的绿色经济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因此通过对这些指数进行分析本部分来说明一些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郑州作为人口密集的城市,资源消耗量会相对比较高,并且资源占有量也会相对较低,这样就需要政府在选择发展有关的产业时,必须注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的追求利益,更应该重视经济利益背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产业的绿色结构调整,指从产业结构中的高耗能产业转向低耗能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低耗能化,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能源低耗水平。第二,除了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技术,加快传统产业及价值链的绿色化也是郑州市实现绿色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第三,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可选定绿色技术产业作为新的成长动力型产业作为培养的对象。想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就须致力于加强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风力、燃料电池等基础建设,加大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大企业已全面进入太阳能产业。燃料电池产业中,主要集中于家用燃料电池的批量生产和输送及回收技术等。第四,绿色发展战略应由一系列法律规章、政策指南、实施计划予以规定和具体化,同时由一系列相关机构推进和落实,建立起软件和硬件的共同促进系统。首先是应该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机制;其次是要建立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体系;最后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保障,提高全社会对绿色经济生活的认可和认知。

参考文献: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范文3

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理解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是工程建筑行业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紧跟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直接表现。由于交通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与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观念、地域等差异,当前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缺少较为统一、详细的认识,但就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而言,有三个方面是比较明确的。首先,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出行提供必要的、安全的、方便的交通工程建筑,让人们能够在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下出行。其次,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从而在节约资源这一环节去实现交通工程建筑的绿色理念。最后,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

二、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与交通工程的专业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生态学、社会学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上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使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具有更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可在对WBS方法的运用之上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的评价分解,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具体来讲,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建筑材料”,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能源消耗和土地资源;材料选择和循环利用”,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气候影响;国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保护;自然能源利用,能源节约措施;土地利用,土地负荷;有害物质含量,材料对生态的影响;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再生性”。

三、加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组件的建立

在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升级,进而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高效。其主要途径有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工具的升级,总体思路为将数据库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核心,让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整个平台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直接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扩展性。可使用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组件。具体来讲,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存储数据的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对象,为数据库的读写与输入提供机制的r数据适配器以及对详细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的t数据集。

四、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框架

以数据库组件为核心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已经确立,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对用户界面进行美观、友好、和谐的设计,让各种类型的大量数据能够在多种结构之上进行连接,从而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模型进行完整而合理的建立。详细来讲,整个模型以外部数据为开端,将该数据输入界面后在后台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然后在数据系统的作用之下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以及比较等多种内容,然后再通过数据输出界面将评价指标值进行输出,最后在综合评价模块这一环节输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这一详细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智能化是整个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标准与系统特点,该体系是在数据库这一核心平台之结合借口技术等多种功能而进行评价工作的评价体系。如此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在智能化与系统化的结构与特点之下,不仅可以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进行较为全面与较为准确的评价,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和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长久发展、为世界的生态平衡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范文4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创新 绿色生态消费

国内学者对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对商贸流通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商贸流通业促进社会分工、商贸流通业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商贸流通业促进社会就业、商贸流通业拉动内需等领域的研究都是层出不穷。但是,目前我国也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生态建设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在消费领域,如何推进绿色生态消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商贸流通业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也值得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系统地研究商贸流通业创新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作用机理

(一)直接作用机理分析

商贸流通的基本功能在于将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渠道传给需求者,从而实现流通的目的。在当前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创新的目标在于寻求绿色生态型流通方式和渠道,引导生产和消费不断绿色生态化。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直接作用有:

首先,在技术方面,商贸流通业能通过技术创新,使自身向流通生态化发展,为低碳商品提供绿色生态流通渠道,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生态型商品;也可以通过广告、促销、展会等销售方式创新,加强绿色生态产品的品牌宣传,快速地向消费群体传导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和发展模式,诱发消费者绿色生态消费的动机,进而促进社会消费向绿色生态发展。其次,在效率方面,商贸流通业能通过创新,为市场带来更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广阔的购物空间,促进商品在多层次的空间广泛流通,这便促使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商的跨区域销售成本和宣传成本不断减少。广阔的购物空间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商贸流通企业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销售平台,加速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对接,节省大量资源,从而达到绿色生态消费的目的。再次,在经营观念上,商贸流通业通过经营创新,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经营观念来引导绿色生态消费,比如批发零售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都可以通过将绿色生态经营作为自身的经营目标,来诱导消费者不断进行绿色生态消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绿色生态化配送经营作为经营理念,引导消费者的绿色生态消费。最后,商贸流通方式的创新可以改善社会消费环境,并通过信息传递,诱导生产企业通过绿色生态技术和绿色生态原料进行生态生产,从而提升产品的生态性。如,商贸流通方式的创新可以诱导产品不断向可循环利用发展。

(二)间接作用机理分析

渠道资源整合效应。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不断现代化,流通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于是商贸流通业务各个功能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商贸流通渠道的信息承载量也将不断增加。此时,商贸流通业的运作就是整合渠道内的各个环节,以提供包含生产、技术、商业性质的综合。而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的前提是适应高层次消费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其任务之一就是从战略上优化消费形式,引导高质量消费,虚拟性参与商品生产。商贸流通创新发展中的绿色生态理念也将通过综合对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能通过不断整合渠道资源,间接地对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产生影响。

节约社会成本功能。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节约社会成本、提高就业水平等方面对经济产生外部性,推动我国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方面,商贸流通领域的绿色生态经营可以引导社会绿色生产和消费,通过创新来实现生产、消费各环节的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减弱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降低库存,平衡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国内总福利得到实质性提高和消费模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发展创新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不断吸纳劳动力。由于我国商贸流通业是产业关联面较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吸纳空间较大,而且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关联产业存在较强的中间需求,于是可以推动关联产业扩大规模,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创新乘数效应。而这种创新乘数效应必然促进社会生产高效化,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从而也起到促进绿色生态消费的功能。

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我国绿色生态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与基本数据选取

根据目前学术界对商贸流通领域较为公认的范围界定,本文选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三个部门的指标总和来反映商贸流通业对应指标。采用的样本范围为1991-2012年,其中1991-2004年商贸流通业采用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通信业表示。

参考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采用商贸流通业的创新指数来反映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程度。具体选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商贸流通业的流通结构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三个指标,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综合计算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程度。其中,商贸流通业的规模采用三大部门的增加值之和表示,流通结构采用商贸流通中主要业务的营业收入与流通总量的比值表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采用单位劳动力的产量规模表示,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CSMAR数据库。

根据目前我国绿色生态消费的相关要求和绿色生态消费指标的可获得性,部分参考李杰兰等人(2009)的研究方法,选取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消费可持续性指标,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综合衡量我国绿色生态消费水平。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首先,绘制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指数和绿色生态消费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程度基本上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尤其是1999-2000年和2010-2012年这两段时期的商贸流通业创新程度进步相对较快。而我国绿色生态消费指数呈现了平缓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转折点为2007年。

以绿色生态消费指数为因变量,记为GEC;以商贸流通业创新指数为自变量,记为CCI。为体现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流通规模增加,引入商贸流通业规模变量,同时取对数,记为lnSCA,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GECt=α0+α1lnSCAt+ α2CCIt+εt (1)

其中,下标t表示序列, αi(i = 0,1,2)为待定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另外,根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理论,即使商贸流通业创新可能促进绿色生态消费,但也可能符合“倒U型”规律。为此,在式(1)基础上引入商贸流通业创新指数的平方项,扩充为如下计量模型:

GECt=α0+α1lnSCAt+α2CCIt+

α2CCIt2+ξt (2)

对式(1)和式(2)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中(一)可知,CCI的系数为0.3035,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前面的理论分析可知,商贸流通业可以从技术和非技术两个层面对绿色生态消费产生推动作用,显然,本文的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的数据验证了这种推动作用的存在。另外,lnSCA的系数为0.0115,且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增长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程度远不及商贸流通业创新带来的推动作用。这显然是符合我国的实际的,单纯的数量式的扩张虽然在短期内能促进生态消费,但随着规模不断上升,边际生产率递减,资源利用率不断降低,随之出现对生态资源的浪费,因此不利于绿色生态消费。

由表1中(二)可知,CCIt2的系数为 -0.7892,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影响符合“倒U型”曲线规律,即支持了绿色生态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观点。根据这个结论,本文给出以下解释: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流通渠道,节约流通资源,促进生产和流通消费,从而对绿色生态消费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科创技术的不断提升,根据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当技术水平到达某一水平后,每一份科技产出带来的绿色生态消费增量逐步减少,甚至由于过度的技术增加而产生资源浪费或技术冗余,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消费的状况。这个结论带给我们以下启示:即使技术条件允许,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应该充分重视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的平衡。

此外,计算可得到“倒U型”曲线的拐点为CCI = 0.9685,而由图1可知,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程度尚未达到该水平,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把握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方向,积极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协调发展。

结论

本文在分析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影响符合“倒U型”规律,即在一定的创新程度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商贸流通业创新程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创新程度的增加只可能带来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降低。

综合本文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我国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商贸流通业对绿色生态消费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适当通过技术升级,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进一步促进绿色生态消费;第二,应充分认识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对绿色生态消费推动作用的有条件性,积极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协调发展;第三,应充分挖掘我国其他绿色生产、服务等领域的生态积极性,以此推动绿色生态消费进一步发展,与商贸流通业一起构成支持我国绿色生态消费的绿色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霞.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我国流通经济与消费协调性评价[J].商业时代,2013(36)

2.刘鹏.流通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22)

3.Robert M. 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

4.肖军,文启湘,王贵森.陕西省生态消费模式发展状况评价与对策研究[J].消费经济,2012(6)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范文5

绿色建筑的检验阶段一般为正式投入生产使用时期,但设计环节对于绿色建筑建设的工程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设计者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不断提高建筑技术,数字化模拟技术具有多方面突出优势,其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工程周期,同时能够降低投资成本,是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工具,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数字化模拟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数字化模拟技术;运用

1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绿色建筑突出了量化性以及实效性,不仅讲究自然采光以及通风效果等,且新技术以及新能源的运用能够有效节约资源。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转型,更加注重新型的能源技术、居住环境的室内外品质以及资源的节约等。就建筑本身而言,其属于复杂的动态综合体,居住质量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师应当明确其设计目标,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品质。为了进一步凸显绿色建筑设计中“节能”这一基本出发点,实现能源的低耗,有关人员逐步将数字化模拟分析技术运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保障在复杂动态环境下设计措施的可操作性,以此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绿色建筑设计策划中数字化模拟技术的运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策划过程中,设计师应当遵循相关优化组合原则,具体包括:优先选择被动式节能,而并非主动式节能;以降低建筑能耗作为设计前提,重视环境品质;统一建设能源检测系统,且落实运营效果;选择节能效果好的方案,比如场地风能利用、通风采光等。近几年来,绿色建筑这一建设理念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且在人们生活中不断得到普及,同时,许多绿色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比如相关绿色建筑材料、功能性软件以及几点设施等。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但在项目设计方面应当实行数字化模拟分析,以此保障建筑本身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在绿色建筑设计数字化分析过程中,应当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能源的优化组合,以此保障分析效果的准确高效,且可进行实时修改与整合。以下通过几个方面分析绿色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模拟技术的运用方式。

2.1绿色建筑中主要热能源的选择

在明确绿色建筑项目设计中主要的热源与冷源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当进一步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可再生能源运用的合理性。数字化模拟技术能够有效判断项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就目前来说,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不适宜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中,绿色建筑应当满足自然通风等基本要求,在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参考建筑现场各个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根据风环境判断适宜与自然通风的时节,然后根据绿色建筑建设的标准要求,按照科学的比例设计门窗并进行合理的分配。比如在通过可再生能源方案的设计后,发现太阳能较为适宜绿色建筑项目,则应当进一步判断太阳能系统的集热能力,以此判断太阳能所供热水的最佳摆放位置及其相关预留面积[1]。

2.2绿色建筑中节能方案的设计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外立面的合理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立面设计综合遮阳条文要求、自然采光以及业主本身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即在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的同时,应当有效控制夏季的眩光、夕晒等问题,并且在冬季最大限度的引入阳光直射。一般来说,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到的光导管技术以及可调节外遮阳技术属于单位投资中成本较高的技术,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使用数字化模拟技术能够有效判断正式投入使用后的效果,保障其根据绿色建设的设计标准满足安装以及数量等方面妖求。在全面分析眩光调控、夏季与冬季太阳高度角、阴天环境中的自然采光以及室内的太阳辐射问题后,得以明确可调节外遮阳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等,且不断优化光导管的数量,尤其是地下车库的设计。另外,设计人员应当全面研究可调节外遮阳的设备型号、安装位置,以保障在建筑的必要位置设置为可调节外遮阳。同时,设计人员应当有效分析外遮阳设备以及立面开窗对室内自然采光的影响,针对部分地区而言,大面积的外窗不利于冬季取暖或者增加冬季取暖能耗,为了有效分析能耗优化以及自然采光的位置,在绿色建筑的设计环节可以使用数字化模拟技术,针对性的分析具有采光需求的房间,并进行冬季取暖与自然采光的条件分析。通过对自然采光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来说应当将办公室、科研室等设计与拥有良好采光条件的位置,而将部分对自然采光并无明确要求的房间移至内区,其交通设计也应当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得以有效确定。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冷负荷峰值均较高,且主要来源于太阳的辐射得热,所以应当针对性的进行过度季角度转换、外遮阳冬夏设计,确保房间在冬季进光、夏季遮阳,全年改善眩光、自然采光[2]。

2.3绿色建筑能耗优化分析

分析绿色建筑的能耗优化主要以实验室设计为例,在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环节,实验室能耗优化并未完全纳入考虑范围,由于实验室这一建筑的主要功能决定其区域系统的特殊性,即其换气次数较多,且由于排风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故不适宜设置排风热回收系统,另外,为了确保整个系统处于常压状态,其他办公区域不再设置排风以补充实验室排风所引起的负压。所以在实验室绿色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有效控制风量或者提升围护结构,同时,在项目设计时也可以使用消防喷淋系统进行覆盖,同时在其中设置中水供水管、消防水管等,为了避免水管的冻裂,可以在人员停留少或者某些行走区域预设采暖设施保护水管。就这一保护性设计来说,设计人员可以全面分析全面动态性能,结合太阳辐射以及室外温度等外在干扰因素,使之与相近采暖区域或者设备自发热区域分析水管动态温度[3]。

3结束语

在本次大型试验室综合型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明确数字化分析技术的关键作用,自项目方案设计之初,数字化模拟技术就为建筑的设计以及策划奠定了方案的优选基础,在数据分析结果与建筑机电设计有效结合,才进一步得出系统性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项目的设计通过层层步骤的落实与执行,保障了各项目图之间的沟通与审查,进一步降低了项目设计的成本,在该次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重视实验室投入使用阶段的资源节约,不仅实现了室内外环境的优化,同时也有助于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罗俊赫 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昕晔.数字化模拟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策划中的关键作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1(15):152-155.

绿色交通数据分析范文6

【关键词】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应用实践

近年来,云计算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而云数据中心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效率逐渐提高,智能化突出,并且成本逐渐降低。通过对电力系统、空调系统、监控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云计算业务的水平得到提高。为了与时展相适应,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及应用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要对具体的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不断进行优化,提高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推动社会与企业的进步发展。

1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配电系统

1.1传统数据中心配电系统分析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配电系统中,主要是以UPS为主要的在线交流方式。切换时间较短,IT设备能够稳定运行。UPS配电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优势,对大多数的配置交流电源的服务器和交换机来说,都能够满足其具体需要。在UPS配电系统的应用中,能够对市电进行整流和逆变,从而转化成标准的220V交流电,为服务器电源模块供电,在通过服务器电源模块内部转化作用,12V的直流电得以正确输出至服务器主板,这个转换过程非常的复杂,很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中,为了提高UPS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由于单机系统的故障而阻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会应用多台UPS并机,提高系统的负载容量,这就使配电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非常困难。对于UPS配电系统的数据中心设计,虽然已经增加了一定的贡献系统安全系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电能的损耗还是很大,与之相关的空调系统的耗电量也较大,不符合节能环保的实际要求,通过对实际的数据中心进行检测,UPS配电系统的效率也较低。

1.2高压直流配电系统分析

随着数据中心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交流电向直流电的转换与发展,在数据中心设计上,其供电架构基本上是以直流电供电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的服务器电源模块来说,能够完成220V交流电和240V直流电的兼容。因此,在对数据中心进行设计时,就能够用直流电来代替交流电,同时对直流电进行模块化设计,而且也不需要进行逆变转换,有效的提高了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240V直流电的转换,其级数要比220V交流电转换级数少,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相关设备的运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了整个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但是对于高压直流配电系统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服务器电源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优化,随着数据中心设计的发展,一种更具优势的电源架构出现,那就是图2高压直流配电系统市电到IT设备的不间断电源架构,此架构仍然使用的是直流电UPS系统,但是去掉了服务器的电源模块,供电方式为机架集中式电源PSU。在交流或者直流机房中比较适用。与传统的配电系统运行效率相比,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对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3市电直供配电系统分析

对于数据中心节能设计来说,主要的目标就是在保证配电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减化电源转换的过程,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随着数据中心配电系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市电直供配电系统逐渐发展起来,在此系统中,直接取消了UPS系统,市电与服务器直接相连,在服务器中采用12V电池来启动主机,保证服务器的连续运行。其备用的配电架构为48V直流电源,在数据中心设计上,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达到最低。在市电直供配电系统的不断发展中,通过吸收先进的经验,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240V直流电促成的后备配电架构出现,云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发展起来。此配电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市电异常情况,维持市电正常运行,提高了电源切换的效率,与云数据中新设计的高效性、高应用性、高维护性等优势相符。市直供电方案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亲配电系统的转换程序,减少了转换层级,配电效率明显提高。

2云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与应用分析

2.1传统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分析

在传统数据中心设计上,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控制机房内部的整体温度和湿度。具体的设计观念是先进行机房的冷却再进行IT设备的冷却。在机房空调设计的具体过程中,首先要对机房内的建筑符合和IT设备负荷进行计算,合理选择温度指标,结合机房的具体情况,对实际气流组织方式进行合理匹配,这也是设计的核心内容。对于机房的空调系统设计,一般主要有集成制冷系统、加湿系统、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对于传统数据中心设计来说,耗能较高,主要是因为数据中心设计上,冷热通道没有很好的区分,机架的密封性不好,冷热混流情况时有发生,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高。

2.2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温度与湿度设计

对于空调系统设计来说,重点就是要设计好IT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区域化制冷的效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制冷方案。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IT设备适应温度与湿度的能力越来越强。根据服务器设计的标准温度,还在进行更加优化的设计。高温服务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对于云数据中心设计中,空调系统温度与湿度实际标准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空调系统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范围也在发生变化,服务器运行的温度与湿度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促进了云数据中心设计的节能化发展。

2.3高温回风节能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在高送风回风温度节能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主要是根据出水温度的不同,了解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能耗情况,通常空调的回风温度提高一度,空调系统就会节能3%。因此,在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上,冷冻水空调设计的温度已经得到了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能已经非常突出。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的耗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中耗能最高的是机房级别的风冷空调,其次是冷冻水空调,而芯片级别的制冷系统耗能最低。因此,在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上,要想提高节能强度,优化空调系统,就要保证散热传递环节尽量减少,要与IT设备的散热源不断接近,送风和回风的路径要尽量缩短,回风温度要适当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2.4低能耗加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在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中,低能耗加湿系统的应用非常典型。在此系统中,利用纯净水在多孔介质和空气中直接喷洒,形成水雾,在通过送风气流送出,整个加湿过程不需要电能加热,只有水泵和风机的能耗,电能消耗明显降低。

2.5自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在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上,随着温度与湿度控制范围的增加,经过处理的室外低温新风和室外低温冷水被直接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利用自然冷风对机房的IT设备进行散热处理,不仅明显的降低了能耗,也具有一定的环保性。特别是在自然低温水资源和自然冷风条件较好的区域,提高自然冷空调设计的强度,利用板式换热器把冷水引入机房内,与机房气流进行隔离换热,再利用室内冷风对IT设备进行冷却,自然冷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于提高空调运行效率,最大化的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云计算规模的扩大,在云数据中心设计上,节能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的设计中,优化设计方案,降低能耗,提高设计的应用水平,促进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的更大发展。

作者:刘浩伟 平海鹏 单位: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

参考文献

[1]韩玉,韩亚明,刘水旺.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及应用实践[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2,06:56~65.

[2]彭成磊.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需求的虚拟机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6.

[3]钟景华,朱利伟,曹播.绿色数据中心节能设计与建设初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1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