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3篇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1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高职院校中,机房多为公共机房,为了便于管理,基本上都安装了相关的还原软件。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所有的学习环节都具有连续性,因此,学生的操作数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备份,就会导致下次实训课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1.2教学实践环节不足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其一,高职院校在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会计实训课程一样进行集中实训,这样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有时会导致课程匆匆结束,没有深入学习。其二,没有安排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同步进行的实训。这样不利于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的操作技能。

2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对策

2.1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错误中进步,除了学生要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业务处理外,还需要学生掌握操作过程中常见故障解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加强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①演示过程故意设些错误障碍。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边讲解边演示的教学方法,在演示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错误障碍,让学生自己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改,这样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②学习团队及教学进度表相结合教学。虽然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讲解很详细,但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并且很多是重复的问题,就会造成教师授课的负担,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更好地提高。因此,需要我们不定期进行各小组之间的实训竞赛,以团队计分,计入学期末的总评成绩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加强了团队意识。

③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双向控制。由于机房上课不同于教室上课,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时就可以利用机房教学软件,对学生上机进行控制。

④典型疑难问题示范讲解。对于学生共同的有疑问的问题,可以统一利用一次课的时间,再次进行演示讲解。

2.2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其一,在课时安排上,能集中实训,或一次能连四。其二,在学生毕业实训时,能手工和电算化结合实训,并且在会计管理软件的实训中不可单一,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市场上常用的会计管理软件,比如,金蝶,管家婆系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单位后很快适应工作中的需求。

2.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加强电算化课程师资团队的建设,需要学院加大对师资培训的力度,让教师有培训交流的机会。

3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需结合企业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及改革,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作者:方敏 陆培中 单位:徽商职业学院会计系

第二篇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与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中,要结合相关会计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将会计手工实训教学与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避免孤立的教学情况,使专业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会计基础时的手工会计实训案例与电算化实训案例一致。学生先在手工模拟实训室,利用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工具进行手工模拟实训,然后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把手工会计中所用的会计案例,利用会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在完成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会计业务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中,切实地感受到电算化的优越性,也能更好地领会电算化下的工作理念。在学习财务会计时,同时进行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实训,以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将学生分组设岗,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讲解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一方面,会计理论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企业会计业务处理,另一方面,在实训室学生通过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分岗位练习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讲练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中还应该结合当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大纲要求来组织教学,保证学生学习资料和实训软件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训教学的时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教学效果提高缓慢。

二、配备完整的会计实训室,建立仿真的实训条件

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去实践会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内为学生建立仿真实训室。实训室在硬件上应具备网络化工作条件,在实训中,学生可以分组模拟各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网络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负责总账系统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自身的感受,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而且在实训中老师和学生随时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从而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的目标

学校如同一个“工厂”,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目前,我国落后地区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会计电算化的起步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脱离实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高等电算化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会计相关信息,参与企业部分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教学应当随着市场的需要和发展,适当调整实训的目标和内容,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精选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会计职业能力教育为重心。将《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重复的理论知识和通用会计业务核算作集中介绍,对行业核心业务核算分门介绍,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学好、学精会计职业技能。

(三)加强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将会计业务有机的整合,编写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训教材,以企业为单位,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利用会计模拟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手工实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工学结合引入实训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分设岗位,模拟企业各工作岗位进行“实战“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四)完善“双证”制度。将学历教育与从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把财政厅《会计从业资格老式大纲》和《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融入学历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合格学生实行“双证制”或“多证制”,即“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其他技能证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学生的就业率越高,入学率也会相应提高,使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对会计软件实际操作和电算化系统管理能力。我们在教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会计软件操作的同时,还要传授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技术的思想。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会计软件,驾驭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作为该专业的教师,应该每年参加各省财政系统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应该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要求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具有实践实训的操作能力和对学生实训操作的指导能力。同时,作为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的培训学习,或是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以防知识结构老化。

(三)提高教学质量,活跃教学课堂。老师要认真备课,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教材内容,密切关注当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应做到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通过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期末会计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从而更好的学习和运用它。

五、总结

总之,加强落后地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大量的在实训室中操作的时间,以便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实际操作技巧,又快又好地完成会计工作。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项长期而充满挑战的事业。

作者:高雯霓 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整体思路

由于本课程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中将实务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其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工作岗位的需要及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最终持证就业。

(一)考核方式改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用友公司ERP信息化认证考核的“无纸化”系统上机操作考核。

1.教学过程的模块考核,考核学生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应用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也属于该课程基础考核,过关环节。由学生从五个模块(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中选择其中三个模块,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的试题类题为单选题(10%),多选题(20%),判断题(10%),实务操作(60%)。

2.教学过程中期末综合考核,属于该课程的提高环节,主要以财务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为核心(在基础环节上增加应收、应付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主进行考核内容的改革,将知识的考核融人工作任务的完成当中,完全按照会计工作中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体现会计职业的需求,实现考核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完全一致。日常业务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景原始凭证来展现。考核的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5%),日常业务处理(40%),固定资产(10%),薪资(10%),月末处理(15%),报表(10%)。

3.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实训模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如何应用财务软件把手工账转化成电算化账。要求学生结合财务会计手工的实务操作(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相关资料),灵活启用财务软件的相关模块,也属于该课程的挑战环节(对学习好的学生主要挑战购销存模块的应用)。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灵活应用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各个辅助功能,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以后的会计职业岗位打下扎实基础。综合实训考核试题类型为基础设置(10%),系统初始化(20%),日常业务处理(50%),期末处理(10%),报表编制(10%)。

4.资格证、竞赛证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可以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考核挂钩。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中会计电算化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本学期的会计电算化模块考核。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或信息化大赛成绩纳入教学过程的期末综合考核。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设置改革

为了满足会计与审计以及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和个性培养。

1.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人才。即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融合到每个岗位,组织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岗位课程时,按照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分岗完成核算、稽核、纳税、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任务,将会计工作内容连贯地融到实务操作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岗位课程学习的吸纳,也利于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2.编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岗位校本教材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整合后的课程组织教材编写,由于课程体系打乱,知识点重新组合,课程衔接难度较大,依靠本校老师完成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和聘请企业资深会计人员或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合作共同开发本专业的岗位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结构上力求新颖,内容详实,突出重点,强化实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实践教材编写时应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应体现岗位分工和操作氛围的创设,实训教材内容要满足三年连贯性实训需要。

3.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要按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减少模块单独应用,根据日常业务整合模块。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组合在一起,起到边学边练。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开设《基础会计的基本实训》或《财务会计的实训》课程时,应同步安排《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会计操作实际动手能力。既突出了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又加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为以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三)考核成绩评定

1.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形成性考核为200%。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考核成绩。会计电算化成绩为平时实务模拟成绩考核(20%)+期末实务考核(70%)+学生出勤率(10%)。平时实务模拟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手能力进行的综合评定。基本技能考核、综合应用考核属于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70%。

2.综合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办法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为100%,把财务会计的手工账转化成会计电算化账,突出学生对岗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根据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以及最终的结果来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合格成绩为60分。成绩通过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来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保障

1.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室,是改革的有效推进,也是该课程考核方式的基础保障。为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室,保证各项课程实训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实训室建设应全面兼顾各方需求,系统维护、资料更新应保持常态,适时满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的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

2.应建立与软件开发企业及软件使用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等级认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收集案例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会计职业与教育界的各种活动,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将实际工作中的新业务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贴近实际。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1.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我们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光注重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总的来说,不同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教师角度来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实战技能。一是需要教师拓展自己的网络应用知识以及无纸化考核系统的应用。其次是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等,建立一整套资料。

四、对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也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同时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额外工作量,使得部分老师在考核过程中没能真正的进行实施,不能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为了保证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考核方式的改革的过程中,也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器材的耗用。一方面需要加入硬件设施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室建设。

五、总结

总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探索与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创新,才能完成改革使命,培养具有核算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作者:王娟 何苗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