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本会计教学论文3篇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引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具有视听结合、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等特点,有较强的表现力。例如:当教师讲到成本计算方法的分步法时,为了更为形象的表现综合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视频,比如“馒头流水线”,给学生播放,和面、揉面压皮、馒头成型、蒸熟冷却,馒头蒸制完成。面粉一步一步的变成馒头的过程中,更为直观的再现了综合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其合计数综合记入下一步骤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半成品”或“原材料”成本项目中。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仿佛自己参与了产品的制作,看完视频以后,再讲解综合结转分步法就不难了。

二、运用问题驱动法,只要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被激发出来

例如:当老师讲到成本的分类时,讲解“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区别,仅有概念还是空洞的,如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举出身边的例子那就会变得有趣多了。提起“变动成本”学生想到了计件工资,提起固定成本学生举出管理人员工资、回家时的包车费等例子。再问起半变动成本学生马上给出了打出租车的例子,有一个起步价,超过某一公里,价格会随公里数上升。半固定成本学生又想到了辅导员管理学生,辅导员工资一定,增加的学生一旦超过辅导员的管理能力范围就要增加新的辅导员,于是费用上升。枯燥的教学,由于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反而变得有趣了,学生会更乐于参与其中。

三、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角色扮演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授第一章最后一节“成本核算程序”时,让学生扮演老师,做出各个成本费用的丁字形账户,试讲成本核算的程序,教师负责纠正学生试讲中的问题与不足,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角色互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成本核算程序”作为《成本会计》全册书的基石,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教师的更正指导,为以后的成本计算方法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不断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是使学生爱上该门学科的动力。比如讲解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的第四种方法“约当产量法”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学生学会确定“投料率”和“完工程度”,而“投料率”的确定又需要学生明确投料的方法。如何区分呢,有学生就想到了联系生活的例子,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例如:原材料一次性投入的,学生提到了蒸馒头时,一次性投入加工全部馒头所需要的面粉。那么我们毫无疑问的想到投料率是100%,每个馒头享用了同等的面粉。说起原材料陆续投入,投入量与加工进度一致。学生马上想到织毛衣,随着针织,毛线球陆陆续续的进入到了毛衣里。那么我们很容易确定投料率就是加工进度,一件加工到50%程度的毛衣只可能用一件毛衣50%的毛线。凡此种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五、学会学习的途径,只能是学生通过学习的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上课讲授

成本会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更应该多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实践、教师评讲总结以3:1以上的比例分配时间也不为过。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所以,三节课的课堂往往分配30分钟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处理企业中的成本会计核算问题,教师仅仅起一个辅导作用,大家合作学习,共同分析解决课后实践操作问题,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知识的精华。

六、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努力改变传统的以“讲授式”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椐据课程教学模块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最终实现快乐学习。

作者:王齐琴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要学好成本会计,必须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同企业生产过程特点及经营管理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成本核算体系复杂,计算分配方法多,要求严格。现行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中,基础部分介绍相关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涉及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损失性费用、制造费用等相关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方法。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费用,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不知如何运用分配方法。学生应充分了解成本核算体系,将所掌握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同成本核算一般流程紧密结合。最后,涉及相关学科的内容较多,学生应有较好的会计理论基础。成本会计课程应在完成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实训等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成本核算过程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及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掌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有关账务处理,只有这样,成本会计的学习才能思路清晰,目的明确。

二、高职高专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材滞后,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相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成本核算也有了新要求。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颁布实施,一些会计实务操作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目前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跟进与更新,现行成本会计教材不能反映变革的特征和新的要求,仍然采用传统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完成产品成本核算、分析及成本报表编制。没有充分体现成本会计课程的应用性特点,不利于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高职高专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过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尽管教师备课时也查阅了大量不同类型企业的相关资料,力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情境教学,但学生学习时仍感觉成本会计相关理论知识抽象,综合运用难度大,在模拟实训或就业实习时感觉不知所措,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评价手段传统,考核内容僵化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评价手段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核重点是课本中繁杂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自己动手完成企业成本核算及能力如何无法进行有效评价。

(四)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目的和要求不明晰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即使是双师型教师,也基本上是通过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资格的应试型双师,来自企业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教师较少,许多教师对企业成本核算操作程序及核算目的并不清楚。

三、创新高职高专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首先,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特征对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重新定位和整合。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比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企业对成本会计岗位的特定需求。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应鼓励成本会计教师根据本区域经济特点及规模型企业行业特征,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联合企业合作编写成本会计教材。以本区域经济特点为基础,以规模型企业行业特点为重点,介绍规模型企业成本核算全过程,以点带面了解各行业成本核算过程,侧重教材的实用性,如直接材料费用分配中的涉税问题、直接人工费用分配中非工资性津贴和补贴等内容。

其次,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主要传授基础、核心、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遇到的难点主要是成本核算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对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并不困难,但要将相关知识点连贯起来,整体把握成本核算方法就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本区域的规模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录像、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方法,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运用到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如何将教师讲述的成本核算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生面对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数据往往感到不知所措,不能将课堂上所学习的核算方法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训平台、实习基地或是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取得企业成本核算素材,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生产加工流程和经营管理需求,进行成本账户设置、要素费用归集、要素费用分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劣比较,最终完成企业成本核算的全过程,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再次,评价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多元化。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可以给学生发放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或分工合作,完成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全部工作,为企业提出成本优化方案。也可以采用学生设计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家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设计,撰写设计报告。通过学生对模拟企业的成本计划制定、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方法选择、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成本核算程序、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环节的设计,检验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后,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求,培养有较高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师。高职高专院校应改变教师培养策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而非双证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成本会计教师定期到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顶岗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会计政策变化对成本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顶岗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成科研攻关小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作者:李珩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训教材的选择

现行成本会计教材多半为理论知识讲解,部分教材含有配套实训教材,而这些实训教材多为习题集,仅有极少数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为企业一线资料。因此学生学会的仅为解某道单独的习题用来应付考试,但是对于根据企业原始资料判断已知内容,让其自己制定核算方法和核算步骤等方面内容,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

(二)老式教学手段

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当然这与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有关,成本会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方式和原理,这需要教师手把手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容易使老教师接受。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理解起来较为复杂,而采取老式的这种教学手段难免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成本会计科目的抵触,影响教学效果。

(三)实训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高校在此课程教学中过于突出理论部分,而忽略了实训环节。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可能只能按部就班地核算单个计算题,无法将各个环节有效地衔接起来,缺乏全局观念,学的内容仅限于适应考试,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仍需时间消化。

(四)传统考核方式,与实际核算能力关联性差

多数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现行考核方式依然仅为笔试,这可能适应会计考试,但无法考核出学生对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应用能力,导致学生仅重视简单核算,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今后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对《成本会计》课程的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材改革(实训教材)

鼓励教师多编著成本会计实训教材,能够以企业一线资料的数据贯穿始终,使学生通过实训后对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实现老式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合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变以往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用教学课件,并通过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比较分析教学法等新式教学方法,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的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

(三)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况,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内容,也可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一段时间集中模拟实训,选择一些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进行分工处理,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一考核形式,可以结合学生实训情况与竞赛成绩,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多方位的考核,在考核学生核算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综合素质。

作者:韩伏媚 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