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范例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范文1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康复护理学;功能障碍评定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及情景学习理论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1]。情景教学法最早由英国教育学家Palmer和Hornby运用于语言教学中,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2]。护理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护生进行角色扮演,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再现出来[3]。本研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康复护理功能障碍评定教学中,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模拟场景,课中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校2015级护理专科1、2班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设1班为研究组,共50人,设2班为对照组,共52人。两组在男女比例、入学成绩、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选取康复护理学功能障碍评定章节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心理评定、疼痛评定等8个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医疗情景,要求学生分组扮演患者和护理人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交谈法、观察法、检查法及问卷法对不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康复护理评定,最后进行点评讨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最后归纳教学要点。

1.3教学效果评价

(1)课程结束时,采用自行编制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吸引力、师生互动情况、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质量等;(2)通过实践考核,评价两组沟通表达能力和康复护理评定能力,满分各100分;(3)比较两组康复护理学期末理论成绩。

1.4数据处理

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情况

2.2两组沟通表达能力和康复护理评定能力比较

2.3两组期末理论成绩比较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疾病治疗不再是单纯治病,而是以全面康复为目标,重视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提高[4]。《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提高康复医学服务能力和护理水平。”因此,我国高等院校逐渐重视学生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培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康复医学、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等,具有涵盖内容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康复护理评定是由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其功能障碍进行诊断的过程,是康复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但康复护理评定内容较抽象,学生反馈对知识点只能机械记忆,较难透彻理解。常规课堂中,教师仅依靠多媒体讲授难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学生积极性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佳。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考,让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让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更好地结合[5]。本研究在康复护理评定章节应用情景教学法,真实再现各种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患者及护理人员测量评定功能障碍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研究中,研究组沟通表达能力和康复护理评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这与秦莉花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秦莉花等认为情景教学法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评估能力及学习成绩。在情景模拟活动中,一方面,学生扮演医护人员角色,运用多种交流方式采集病史,在互动中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利用工具亲自检测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康复护理评定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本项研究中,研究组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研究组80%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法能提高学习质量,92%的认为能督促自己主动学习,差异有显著性,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似[5]。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充分准备,这一过程使其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在演示互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研究组学生在课堂吸引力、师生互动情况、团队合作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96%的学生认为课堂具有吸引力,84%的学生对师生互动感到满意。情景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使学生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导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师生互动。在康复护理评定章节开展情景教学,师生共同创设情景,通过体验不同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训练了护理工作中必备的病史采集与功能障碍评定能力,还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发展。本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样本量小、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需在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孙柳,吴瑛.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354-357.

[2]文嘉玲.情景教学法探源[J].科技信息,2008(23):258.

[3]丁建红,李璐.情景模拟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优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58.

[4]李敏,李秀艳.康复护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刘悦.以PBL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5.

康复护理学范文2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收缩压;舒张压

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的病症,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全身性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高血压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占比超过70%[1]。高血压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高血压病程较长,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负担。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实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极为重要。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高血压患者82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例,年龄43~73岁,男28例、女14例。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45~72岁,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测量血压,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用药。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主动与患者交流,开展主动服务,最终变成感动服务[1]。主要采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口头讲解、健康讲座、个别指导等方式,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病程大多较长,思想负担较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导致病情控制不佳,因此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治疗很有必要。首先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关心患者,给予其情感支持。交流时吐字清晰、态度和蔼。根据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病情,调整心态,保持情绪乐观、稳定,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逐渐消除恐惧、悲观情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在面对刺激时不要激动,避免血压突然升高造成不良后果。嘱咐患者家属尽力配合,避免与患者争吵,并定期协助患者测量血压,排除“白大衣高血压”,提高测量结果可靠性[4]。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根据病情给予相关的疏导,使患者正确理解疾病,保持平和心态。(2)运动护理:鼓励患者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每天适度运动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嘱咐患者先进行短时间锻炼,待身体适应后,再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并及时询问患者锻炼情况和锻炼后的身体情况。对于运动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应告知其锻炼能够增加血管弹性,减缓动脉壁硬化进程,有助于有效降低血压,从而促使患者增加运动积极性。嘱咐患者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最好在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下运动。(3)生活习惯及饮食指导: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均可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5]。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过度兴奋和激动。养成宽容待人的态度,克服对立情绪,保持良好心态。体位改变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因此需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特别是从卧、坐位起立时,动作更宜缓慢,以免体位改变而突发意外。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的蔬菜、水果、谷物,预防便秘。一旦发现排便不畅,可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不可用力屏气排便。过度肥胖患者需适度控制饮食,尽量少食多餐,在保证营养供给充分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食量,但避免过度节食。让患者充分了解吸烟、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嘱咐其戒烟、戒酒。(4)药物护理: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详细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保持血压稳定,并避免随意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对于记忆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嘱咐家属提醒患者服药。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若在一段时间内患者血压控制较好,应对其进行鼓励,使其坚持治疗;若血压控制不佳,应与患者共同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嘱咐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不可随意添加镇静、利尿药物。

1.2.3评价指标

了解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相关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比较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护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教育后,84%的患者基本掌握教育内容,16%的患者部分掌握。护理前,患者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组患者血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康复护理学范文3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

脑出血是高血压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行为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也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1]。一旦发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2]。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通常是手术治疗,同时应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我院选取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29例。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的患者;(2)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精神障碍等不配合者。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42~80岁,平均(66.18±6.26)岁。参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平均(66.28±6.3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进行入院指导,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定期检查患者病情变化,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关节功能与肌力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要求患者进行关节功能与肌力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保持肌肉韧带的放松,然后依次对患者的上肢关节与下肢关节进行屈伸活动,5~10min/次,3次/d,在训练时注意不能训练过度,避免关节韧带拉伤。患者恢复意识后需逐渐增强肌力的康复训练,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在患者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肌肉综合训练,训练强度逐步递增。(2)手指的康复护理。在患者的关节功能与肌力康复情况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基础上施加手指的康复护理,确保患者能用手指进行精细动作,首先从握力器开始,要求患者握住有弹性的握力器,并逐渐训练,然后让患者握住饭勺,达到能自我进食的目的。同时增加双手配合的训练,如玩魔方、双手洗脸等,提升患者双手的利用率。(3)失语康复护理。对于发病后24h内确定为运动性失语患者,即使患者的意识还未完全恢复,也应提前做好失语康复护理。可采用一对一和家庭自主训练结合的方法,先从最常用的字句开始进行反复练习与纠正,根据患者的发音指导患者应注意唇、舌、牙齿的位置关系,指导患者发出正确音节。

1.3研究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l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Bal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l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5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康复护理学范文4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比较急,死亡率较高,预后不佳。当前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已经能挽留其生命,但是患者在治疗后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麻痹、肢体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有研究显示,将康复护理实施于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将康复护理实施在我院收入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中,观察其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19年11月收入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分成康复组和常规组,各50例。康复组中,女25例,男25例,年龄45~75岁,平均(60.35±4.19)岁。常规组中,女24例,男26例,年龄45~76岁,平均(60.91±4.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基本保持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康复组:(1)肢体功能:患者取仰卧位,将一软枕垫在肩部下,使脚掌和小腿保持垂直的方向,每隔两个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翻身的过程中有些伸手、握手等动作要让患者自己掌握,患者向健侧翻身时,要将肘部弯曲,用健侧的前臂将患臂托起来。向患侧翻身时双手摆放在健侧的位置,应用摆臂时的惯性来协助翻身。翻身时腿部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利用身体旋转时的力来自行翻身。(2)关节功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神经会受到损伤,若不采取有效及时的康复训练便会影响运动功能。要每天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做屈伸、旋前、外展、旋后等动作,防止关节因长期卧床出现麻痹。对关节训练要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过渡,然后慢慢加大活动的力度。活动的力度要以患者不感觉到疼痛为适宜。经过五到十天的护理后,可以慢慢让患者从被动活动变为主动活动。(3)饮食干预:患者因为长期的卧床,缺乏运动量,因此机体的肠胃蠕动较慢,容易发生便秘,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计划。要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还可以在食物中添加蜂蜜,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效果[3],显效:护理后所有后遗症症状有显著改善,患者能够主动的活动肢体和关节;有效:护理后所有遗症症状比护理前有好转,但是还没有达到显著改善的程度;无效:护理后所有后遗症症状没有改变。

1.4统计学方法。全文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均数±标准差(x±s)用来表达计量资料,x2用来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组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49例(98.00%),常规组显效14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43例(86.00%),相比较差异显著(x2=9.78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康复护理学范文5

【关键词】情景剧教学;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保健观念也深入人心,而对于临床工作而言,健康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临床护理中,妇产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妇产科的重要组成,很多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吃力,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在临床帮助下才能更好的该学科的知识[1]。然而就目前的情况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开展护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同时患者自身的保护意识非常强,从而使教学受到了阻碍。情景剧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真实感受护理过程,这样的现实感,使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将针对情景剧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00例学生,对照组男生11例、女生89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54±1.3)岁;观察组男生9例,女生91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37±1.1)岁;两组学生平均学习成绩相当。对比两组学生的基础资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观察组则采取情景剧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具体方法为:在开展妇产科健康教育教学课程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护理知识,本组学生运用理论联合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授课,理论授课结束后开展情景剧表演;①教师准备工作。集体备课是开展情景剧表演前教师的必备工作,通过对教学计划、方法的科学制定,在完成理论授课后,教师要为学生详细介绍情景剧的表演方法、方式等内容,设立表演主题,开展宣教,例如:如何母乳喂养、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护理乳房等[2]。②学生准备工作。分组完成表演,同时选出组长,教师对每一个组都要设定和选取主题,再以主题为依据编写剧本,每个小组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例如:情景剧内容的相关素材,设计剧本的对白、背景音乐、场景设置、分配角色等等。教师需要仔细研读剧本,如有不满意处应给与修改,待符合实际情况后再交给学生确定剧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3]。③情景剧表演。情景剧的表演一般选择模拟病房中,不同组别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演出顺序,每个小组的表演时间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间,学生必须按照剧本内容执行,例如对护士、产妇等角色的扮演。此外,在演出中,需邀请专业的教师对本次表演进行评价,对于表演好的小组给予赞扬,表演稍差的给予正确指导[4]。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使用(_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6%(P<0.05)。

2.2各项能力评分

观察组学生的认知行为、理论知识、操作适应能力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妇产科护理是妇产科的重要组成,也是护理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临床上对妇产科护理的要求也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要求特别高。大部分教师在教授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时,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及感受,学生无法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很多死记硬背的知识让学生仅仅是记住了相关知识,但无法更好的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5]。在这种情况下,情景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实施情景剧模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效果极其理想。

4结论

情景剧模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枯燥无味,课堂鲜少互动,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严重不高。情景剧模式则是将实验操作与情景剧相融合,通过真人表演将护患之间的沟通及操作表现出来,使课堂趣味性更强,学生学习氛围更活跃。同时学生在演出结束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目的。情景剧加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究其根本,情景剧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偿,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延伸,大量时间表明,学生认为将情景剧模式运用到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是广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6]。情景剧模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内容多且繁琐,很多内容都需要理解、记忆。情景剧模式的应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妇产科护理知识融入到表演中,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护理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由于教学资源限制,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接触到很多的患者,使得很多学生缺乏护理经验,无法掌握患者情绪变化,而情景剧是开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感受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情景剧模式教学,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知识理论、操作适应能力等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充分表明,情景剧教学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严.情境剧教学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9,32(08):44-46.

[2]韩笑.情景剧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5):98-99.

[3]王冰.情景剧用于构建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7,6(47):253.

[4]张媛媛,王爱华.以情景剧为载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在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06):778-781.

[5]汤艳.情景剧用于构建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291-292.

康复护理学范文6

【关键词】康复专科医院;护理工作模式

近年来康复医学事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各级医院已设置专业的康复医学科,但大多医院尚未建立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工作程序。我院康复护理工作近几年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现对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做以下探讨,以期为康复护理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康复患者治疗的特点为:日间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午间以临床治疗护理,晚间休息时间较多。2014年我院开展了由康复专科护士专人指导康复护理延伸训练,责任护士负责全面治疗及护理的工作模式,经过临床实践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专科责任护士分管患者较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掌握不全面,影响患者满意度。(2)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面治疗及护理,康复专科护士负责康复指导,这种责任分工的模式不利于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及康复护理。(3)护理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病房康复护理延伸落实不佳。(4)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康复护理技能提高不大。2015年3月以来我院改进了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了由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工作模式,成效明显。

1方法

1.1组织结构

1.1.1人员的组成与配备

按照康复病房护理人力配置要求床与护理人员比例为1:0.45[2]。如康复科室编制床位30张,配置护理工作人员14人,平均在康复病区工作4年,可设康复专科护士1~2名,康复责任护士4~6名。康复专科护士及康复责任护士均达到护理部要求的任职资格。

1.1.2工作分工、人员职责

按照扁平化责任制与责任小组负责制联合模式[1],结合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将病区分成两个责任组,(设机动护士1名,康复责任护士值夜班或休假时接管其分管患者),康复专科护士担任责任组长,负责指导本组工作,对康复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康复专科护士每周带领本组责任护士在康复训练区进行查房一次,与康复治疗师沟通,了解患者现阶段的康复训练情况。根据康复患者康复治疗的特点,采用APN排班模式[4],康复专科护士相对固定上责A班(7:30AM—15:30PM)和责P班(14:00PM—21:30PM),负责本组患者病区内康复护理延伸训练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1.1.3康复设施配置

科室配置简易康复训练器械:如沙袋、哑铃、各类训练带、各类捏球、豆类、软、硬毛刷、写字板、认知、言语训练卡片、各类宣传册等。设置有专门的康复训练活动室,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小组训练及文娱活动,促进患者间的沟通交流。

1.2工作内容及程序

1.2.1入院评估及健康教育

康复责任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康复护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康复知识、康复流程、康复团队工作模式以及功能障碍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1.2.2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康复责任护士准确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确定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康复目标,提出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由康复专科护士负责审核、指导。

1.2.3参加康复团队评定会议

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康复专科护士和康复责任护士定期参加患者的康复评定会议,反馈患者康复护理指导过程中出现的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与康复团队其他成员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病房康复护理延伸内容及下一步的康复目标,及时调整康复护理计划。

1.2.4按康复护理计划落实病房康复护理延伸及各项护理措施

康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如:(1)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各项临床治疗。(2)良肢位摆放、床上翻身、转移训练。(3)坐位平衡训练。(4)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训练。(5)ADL指导。(6)步行能力指导与训练。(7)辅助器具使用指导等。

1.2.5康复训练区查房

康复责任护士定期去康复训练区查房,了解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及病房可以开展的康复延伸项目、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反馈患者存在的问题,保证康复护理延伸训练的正确、有效开展。

1.2.6康复护理病历的规范书写

康复责任护士准确、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康复护理指导内容,康复护理延伸训练情况及患者的功能障碍进展情况,康复专科护士对其进行审阅。

1.2.7效果评价及出院指导

出院前,康复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给予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书写患者出院康复护理小结,出院后定期随访,指导社区康复功能训练及必要的家庭环境的改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

2效果

实施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后,(1)护士能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治疗。(2)层级搭配的责任分组制,既独立又相对合作,有利于低年资护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有利于康复专科护士自身成长,同时也保证了康复护理工作质量。(4)提高了医患的满意度。(5)康复治疗有了有效的延续治疗模式,康复治疗效果提高。

3讨论

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采用APN排班模式,依据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理论框架,规范了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护理工作模式,有效利用患者的休息时间,体现了康复治疗的连续性。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地积极性明显提高,各项康复护理指导、康复健康宣教等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患者、康复医生、治疗师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颖.章瑞云.王建丽.扁平化责任制与责任小组负责制联合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C].护理与康复,2014,13(5):475-477.

[2]曾讯.陈燕.苏霞,等.综合医院康复病房护理人力配置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6):543-544.

[3]李娟.徐燕.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理论框架.[A].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A):1-4.

康复护理学范文7

对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发展思路与策略,为新疆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

所谓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1]。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2000—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从6亿增长到20亿,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推断性研究也证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与严重性。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老龄委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41.2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0.86%,年均增长率4.36%(高于全国1.16%),新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新疆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

新疆作为我国边远多民族聚集地区,其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省区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新疆有两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由于传统观念对老年护理事业的错误认识,该专业招生困难;同时由于老年护理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匮乏和流失。2014年,自治区民政系统开展了首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预计每年培训400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2015年我国养老护理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的要求。到2015年底,新疆约需老年护理员1万名,缺口有7000多名。针对新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发展现状,必须注重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3]。要依托有条件的中职、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大力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与人才培训工作。高职护生是未来老年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对高职护理教育的迫切要求[4]。

2新疆高职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2.1增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第二稿)》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确定下来,新疆地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老年护理专业。

2.2明确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

根据养老机构及社区岗位要求确定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老年护理人员与普通护理员之间的区别。普通护理员只需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掌握老年人常见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高职院校以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为目标,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老年护理人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老年人的常规护理、突发疾病急救方法,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病保健护理,能解决老年人的常见心理问题[5],并能指导和管理老年护理工作[6]。

2.3提倡“三证”教育模式

在高职院校提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护生一边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一边接受职业培训,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并在实习前一学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5],获取证书。这种“三证”教育模式能拓宽高职护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以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2.4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相关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临床护理课程体系,共分为4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仍以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为核心课程,老年护理课程仅作为一门考查课,共32学时,且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基础知识,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老年护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7]。为了突出课程体系的社会性、实践性、职业性,凸显老年护理特色,建议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上,除临床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外,还应结合老年护理实际和岗位需求,增设体现老年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如老年人际沟通、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养生与保健、老年常见病护理、老年合理用药护理、老年康复护理、老年急救护理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能完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减轻毕业前集中培训的压力。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师资非常缺乏,主要为本校承担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医院临床护理专家,他们既没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教育培训[7],因此在教学中侧重一般护理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忽视了对老年人人文、心理、康复、营养方面的护理。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证书,要求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养老机构进行实践,或安排教师到养老机构进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积累经验。同时聘请养老机构的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为我校外聘教师,以授课与讲座形式将自己的业务经验带进课堂,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2.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主要在医院临床科室。因此,应加大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在校内建立设备完善的仿真老年护理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老年院前急救实训室、老年ICU实训室等,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和养老护理员培训需要。在校外,将原有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拓展至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所,与各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等签定合作协议,使之成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

2.7增加见习、实习经历

目前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每学期到养老机构见习1~2次,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实习,共8个月时间。学生接触养老机构或社区中的老年人的机会较少,明显缺乏对其日常生活需求的了解以及对老年人真实生活的感知,使得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脱轨[8]。建议将见习地点放在养老机构和社区。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与见习课时比重,增加见习次数,集中并延长见习时间。第二、三学期各安排为期两周的见习活动,并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养老机构见习15天。平时学生可以社团成员和志愿者身份前往养老机构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学习老年护理课程。实习安排既要兼顾医院临床科室又要兼顾养老机构,可各安排4个月,既满足学生对护理基本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知识的需要,又满足其对老年人这一群体日常照护方法的需要。

2.8编写核心课程教材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基本理论所占比重大,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发一套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特色教材,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达到零距离上岗要求。教材编写要紧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度,技能以满足护士职业岗位和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相关要求为度。考虑到养老护理员岗位特点,在坚持教材实用性基础上,兼顾内容的差异性,避免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教材重复,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删减和补充。如增加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营养知识、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老人便器使用等内容。

3结语

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老年护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时期,发展老年产业及老年护理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9]。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满足老年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将以上建议付诸行动,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将是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文静,孙红梅,李军,等.某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2):131-133.

[3]黄菲,张会君,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89-191.

[4]姜娜,孙梦霞,李回平.现场教学模式在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5):1907-1908.

[5]李建,党晓伟,付志华,等.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展望[J].河北医学,2015,21(12):2066-2068.

[6]李洁,徐桂英,姜荣荣,等.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4):236-239.

[7]刘衍,沙丽艳.老年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8C):2948-2950.

[8]陈獒,胡秀英.由护理本科生对老年护理教育教学反馈引发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3,27(8B):2536-2537.

康复护理学范文8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后的自理能力。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模式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折;传统护理式;康复护理;对照

临床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疾病改善有一定的影响,而不同的护理模式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比较传统护理模式与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疾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47.05±5.69)岁;其中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35例,骨盆骨折17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试验组男53例,女27例;年龄19岁~67岁间,平均年龄(48.15±5.57)岁;其中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34例,骨盆骨折16例,其他部位骨折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选160例骨折患者均根据其具体疾病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体位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内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自理能力情况。其中骨折愈合判定标准为以下:①痊愈:骨折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均消失,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且关节肢体功能均恢复。②有效:骨折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关节肢体功能有一定的恢复。③无效:骨折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骨折愈合不良,且关节肢体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而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Fugl-Meyer评分进行判定,其采取百分制,评分越高则表示运动功能越好;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判定,其采取百分制,评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痊愈53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0%;试验组中痊愈6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5)。

2.22组自理能力比较

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88.25±19.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8±15.71)分;Fugl-Meyer评分为(83.97±16.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6±15.0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定程度上会致使患者出现活动受限、躯体功能障碍以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肿胀,骨折部位疼痛、瘀斑、压痛等,骨折患者常由于其肢体活动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1]。因此,在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疗效。本文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试验组骨折患者采取的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P<0.05)。在对骨折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时,主要护理措施如下:①手术结束后,给予骨折患者热敷、冰敷等理疗措施,从而通过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2]。②在对患者进行骨折整复固定后,以休息为主,小范围按摩、被动活动为辅,使得患者的骨折端产生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3]。③手术结束后3周~6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对患者进行相关主动、被动关节屈伸活动[4]。④手术结束后6周~8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关节屈伸、负重训练以及旋转运动等锻炼。通过适量以及适当的功能锻炼改善骨折处的局部血运,以促进局部血肿吸收以及骨折部位血管的再生,从而促进骨折愈合[5]。⑤骨折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可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采取活血化瘀药物、红外线照射、低频磁场刺激、热水浸浴或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式,或采取推拿、针灸或中药熏蒸等传统康复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愈合和康复[6]。综上所述,在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疾病治疗情况以及自理能力,较传统护理模式价值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玉东 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参考文献

[1]张妍,李燕华.不同护理模式对学龄期骨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06-508.

[2]褚夏芳,李玲芳.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45-2547.

[3]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4]毛美蓉,黄鸣红.循证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778-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