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专业自我总结范例6篇

康复专业自我总结

康复专业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康复评定学 高职 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把“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对实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康复评定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实训教学状况直接关系学生职业能力。本研究通过编写《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学生问卷、《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临床康复治疗师问卷及通过与专家、专职教师座谈等方式,对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学》的实训教学现状及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进行深入了解,根据调研结果,对我院《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1.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我院13级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55名学生及洛阳地区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定点医院的康复临床治疗师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问卷调查,同时与我院康复专业专职教师及新乡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等院校相关专家以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2.研究结果总结与分析

2.1存在问题

2.1.1实训教学占总教学课时比例偏低,实训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需求有出入。

对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洛阳市中心医院等洛阳市及周边地区各综合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等32名康复科一线康复治疗师发放的《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情况康复治疗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目前理论与实践课时44:16的比例安排,68%的认为实践教学课时有待提高,建议调整为1:1;各实训内容所占比例不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感觉、疼痛及肌肉、骨骼系统功能评价,我院实践教学课时明显不足,学生相应操作能力较差。

2.1.2学生对实训教学目标明确度低,实训教学效果较差。

我院实训教学主要根据早期编写的实训大纲进行,实训内容欠合理;缺乏针对学生的实训手册,实践目标性差,对实践课堂的目的要求缺乏认知。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座谈时多数学生反映实训课上往往只知道进行了什么操作,对相关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因素缺乏认识,整体把握性差,遇到临床实际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

2.1.3教学形式及方法较单一。

目前此课程在校内的实训教学主要以实训操作课、多媒体演示两种形式为主,缺乏临床实际观摩、操作,与临床实际情景相差较远;教学方法多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与学生互动少,学生学习中容易疲乏,学习兴趣不高,积极能动性缺乏。

2.1.4实践考核不足。

与专职教师座谈结果显示:我院《康复评定学》考核主要以期末理论考核为主,实践考核占分值少(20%),且重视度不够,考核往往流于形式;随堂考核缺乏,对实际实训效果缺乏及时反馈,师生都缺乏对实训效果的客观及时认识。

2.2改进方法探索与分析

2.2.1重新修订实训大纲,编制学生实训手册。

实训大纲是实训教学的依据,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康复评定的方法和临床侧重点也在不断修订。依据国家对康复治疗师的基本要求,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和我院特色重新修订康复评定学实训大纲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迫切需求,使实践教学与临床应用挂钩,实训教学更有针对性、应用性;学生实训手册为学生明确了实训重难点及实训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能提前明确实训内容和目的,做好充分准备,实训课堂更有针对性。

2.2.2注重工学结合,延长实训室开放时间。

我院地理位置优越,与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中和医院等大型康复治疗中心临近,学生临床实践便利,可加强交流合作,增加学生临床观摩及实践机会。我院实训室仪器设备较完善,但仅实训课时间开放,可适当增加开放时间及师资投入,便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2.2.3丰富教学形式及方法。

未来的康复医学教必然向“模拟教学”迈进[2],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灵活性应用有利于实训教学效果的强化。与一线康复治疗师合作录制临床操作实例视频影像,结合我院实际建立合适的模拟教学模型,启发式教学、角色模拟教学、情境仿真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丰富、活跃实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实训效果。

2.2.4制定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对师生的双督促。

考核评价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3]。多数高职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目标性及自我评价能力缺乏,教师的督促作用举足轻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需要的是每一节课和每一次练习的点滴收获,实训教学效果的强化需要把随堂考核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使每次实训教学效果直观化,有利于师生双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增加对师生的双督促。制定期末理论与操作考核并重的考核办法,规范操作考核流程,使学生增加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度。

我院《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类似职业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提出的具体的解决措施对其他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总之,在康复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康复评定学》的实训教学也应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改革发展,为康复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鑫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11:(45):48.

康复专业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岗位;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体系;探讨 Employment oriented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Cong Peifeng

【中图分类号】R19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20-02

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于2010年首次招生,当时我们根据社会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要求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确定了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围绕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课程设置。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对行业的了解,2011年,为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更准确、更科学,我们联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通过调研、个别访谈、电话约谈等形式听取了行业企业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意见和需求,共同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逐步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增强专业竞争力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

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

康复医学起步晚,发展迅速,社会需求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疾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占优势的情况。(1)根据调研报告统计,锡林郭勒盟地区残疾人人口总数为6.42万人。(2)内蒙古自治区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截至2006年4月1日)显示,内蒙古地区残疾人口总数为152.5万人。(3)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工业和交通日益发达,每年因工伤和车祸致残者比以前增加残疾人数量达100多万人。中国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44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600万,预测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占总人口14%。慢性病患者2亿多人,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中国慢性病直接医疗费用将达到5000亿美元。这些人迫切需要康复治疗。然而目前我国各类康复治疗人员不到2万名,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5年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了2015年"全面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总目标的实施。

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医疗行业中各级医院、社区康复中心、残联康复治疗服务三大领域都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为了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的具体工作岗位,我们访谈了我盟2市9旗1县1开发区攻击19家医院、3家社区康复中心及残联的人事主管、专业医师及护士。通过调研,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生对应的就业岗位有: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疾病康复和残疾康复领域。

(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运动治疗(PT)岗位、作业治疗(OT)岗位、言语治疗(ST)岗位。

(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各级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等;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等;其它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

3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知识综合化以及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等教育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动态适应性课程体系才能使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范围、宽厚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目前,高校康复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学生与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主要应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新兴的专业,起步晚,课程体系扔沿袭其他医学课程的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系统化,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太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滞后,尤其是课程设置不能与就业需求对接,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存在落差。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尤为必要。

首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社会康复事业的发展,需要创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符合康复治疗事业特点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只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打造康复行业的优秀人才,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更要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其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行业企业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整体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型教育,按要求职业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基础知识教育实践教学必须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研究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专业教学和培养相应的人才,走一条与社会和岗位需求融为一体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之路。

4 以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课题体系建设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行课程重组和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通过课程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就业需要的关键能力,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坚持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主线,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3.2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结构:以就业为导向,分析调查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职业岗位具体得到工作过程,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就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 "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标准"的课程体系。

3.2.1职业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3.2.2职业技术基础课:人体解剖、药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生物力学、遗传与优生优育、运动系统疾病概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概论、人体运动行为发育学、医学统计学。

3.2.3职业技术课:康复医学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社区康复。

3.2.4专业选修课:临床医学概要、中医骨伤学

3.2.5专业实践课:课程实验实训、顶岗实习。

3.2.6人文素质与创业特色课程:老年病护理、康复心理学、临床营养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3.3 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3.3.1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与改变过去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康复、全面、熟练地掌握职业教育特点和市场需求的行动体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系统、全面、熟练地掌握临床康复治疗常用操作技术,实现岗位的对接,为他们今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其专业主干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在康复临床中的实用性,需要建立系统、规范、适合康复治疗技术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给学生选择的多是具有康复科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的课间及毕业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康复治疗技术是适应社会需求、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新行业。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逐步构建起适应社会需求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健.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5(06)

[2]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及实施途径[J].北方经贸.2005(12).

[3]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1).

[4]陶书中.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5期.

康复专业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社区服务

一、问题提出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但极易被他人忽视的一类群体。淮安市仅清河区便占有1.55万各类残疾人,由于清河区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残疾人工作目前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解决就业难、康复难、教育难、婚姻难等具体问题方面,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在此困难的局面下有效开展肢体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活动?这是目前社区服务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二、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现状

(一)个人基本情况

样本呈现男性与女性比例接近,50-70岁的人居多,已婚人数居多,退休人数居多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遍特点(见表1)。

1、家庭人口数

家庭人口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7,平均数为3.2;与本人共同生活的人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平均数为3.33.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大部门都不是独自居住,绝大部分的家中都有其他成员同住,这个一方面调查对象可以得到照顾,另一方面如是家境不是很好的家庭的话生活会比较困难。

2、家庭年收入及主要生活来源

家庭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20人,占总数的32.7%;1-2万元的有16人,占总数的26.2%;2-3万元的有4人,占总数的6.6%;3-4万元的有13人,占总数的21.3%;4-5万元的有4人,占总数的6.6%;5万元以上的有4人,占总数的6.6%。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个人所得,其他的资助不是很多。

3、医疗保障情况

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38人,占总数的69.1%;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有9人,占总数的16.4%;有其他医疗保险的有2人,占总数的3.6%;费用完全自理的有2人,占总数的3.6%;其他的有4人,占总数的7.3%。结果表明,除4人外其他的调查对象都享有一些医疗保障,费用需完全自理的很少。

(二)残疾及康复情况

1、生活自理程度

完全自理的有21人,占总数的34.4%;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有29人,占总数的47.5%;完全依赖他人的有11人,占总数的18%。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生活需要他人部分帮助,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的人数也较多。

2、致残原因

致残原因为遗传的有1人,占总数的1.6%;为先天的有9人,占总数的14.8%;为疾病的有31热,占总数的50.8%;为创伤或意外受伤的有18人,占总数的96.7%;有害环境的有1人,占总数的1.6%;原因不明的有1人,占总数的1.6%。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大部分的致残原因是疾病或创伤或意外受伤。其中有害环境的虽然只有1人,但是有害环境这个因素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3、个人康复愿望

在个人康复愿望中希望得到经济资助的有37人,占总数的61.7%;希望受到护理照顾的有9人,占总数的15%;希望获得工作的有6人,占总数的10%;希望受到安养的有4人,占总数的6.7%;希望学习技能的有2人,占总数的3.3%;无的有2人,占总数的3.3%。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希望得到经济资助,说明经济对于调查对象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康复需求

1、康复医疗

在康复医疗需求方面,希望医疗诊断的有28人,占总数的70%;希望医疗、康复护理的有12人,占总数的30%。结果表示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得到医疗诊断和医疗康复护理,而其他的康复医疗没有人希望,且还有21人没有康复医疗的需求。

2、心理服务、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其他需求

在心理服务方面,需要心理咨询的有3人,占总数的10.7%;其他的有25人,占总数的89.3%。在教育康复方面,其他需求的有7人。在职业康复方面,职业咨询的有5人,占总数的13.9%;职业培训的有4人,占总数的11.1%;职业指导的有3人,占总数的8.3%;职业再设计的有1人,占总数的2.8%;其他的有23人,占总数的63.9%。在其他需求方面,需要安养的有28人,占总数的53.8%;需要居家服务的有24人,占总数的46.2%。

三、康复需求问题解决——建立社区服务多中心供给制

(一)以社会工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组织介入社区服务

逐步实行社区服务与政府脱钩,交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区组织承担。“社区助残”和“社区优抚”等工作,先行交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承担。面对区内各类群体,社区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专业的方法,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服务,努力做到解决问题,培养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要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提升工作范围,孕育和培养更多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和其他非营利机构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服务。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项目,如残疾人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潜能开发等,交由社会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长效解决。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如残疾人日常照顾等工作,交给其他专门的非营利组织。

(二)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残疾人社区服务应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共同承担,政府担当主导作用。政府要处理好效率、公平、竞争、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清晰并明确服务内容。街道办事处及职能部门要全面梳理公共服务内容,逐步将决策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规范、资格认证等职能和相关工作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要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转变为“购买服务、实施监督”。第二,建立购买服务机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项目竞标。设立购买服务的指标平台,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可靠的、合理的指标衡量、控制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绩效。第三,确保有一个以上的非营利组织或商业组织能够提供同类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营造竞争局面,以有竞争性的市场降低垄断形成的可能性,并产生节约的潜力。

(三)残疾人工作服务应深度探索立体结构

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开展助残服务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助残服务事业。以现开始的公益创投为示范点,通过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各项助残服务工作软硬件设施。针对社区肢体残疾人,积极探索 “一站式”助残服务管理系统,为残疾人设立日常服务、助餐服务、洗衣服务、日托服务、看病服务、救助服务、聊天服务等菜单式服务,实现助残服务的信息化、便捷化;依托社区卫生分中心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残疾人健康档案,通过深入推进助餐点全覆盖工作,拓展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功能,切实加强残疾人关爱结对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社区的助残服务立体网络。

参考文献

[1]马洪路.社区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级本土化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马洪路.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康复专业自我总结范文4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康复组实施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观察6 mo。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 结果 康复训练6 mo末,康复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症状量表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其怪异行为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陪护式;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程迁延的、呈反复加重或恶化的精神疾病。特别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的封闭式住院治疗或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使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作者对恢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陪护式康复训练进行了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医院内陪护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病程≥5a,持续在我院住院≥2 a;(3)年龄25 a~40 a;(4)临床疗效评定达显著进步,已进入维持治疗阶段;(5)长期代管的患者(家属和单位要求患者在我院长期治疗并签定代管协议书≥3 a);(6)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共入组4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康复组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28.70±2.75) a;平均病程(3.17±2.15) a;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例,职高4例,高中13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0.14±2.36) a,平均病程(3.07±1.98) a,其中大专1例,职高5例,高中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入组时BPRS、SAPS、SANS和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住院治疗,即:药物治疗、工娱疗、心音疗等。康复组联合陪护式康复训练。观察6 mo。

1.2.2 陪护式康复训练

由专业护师对康复组患者进行陪护式康复训练,先带教培训5 w,被陪护者均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住院患者(即患者陪护患者),要求陪护者与之同住一个病室,一对一陪护,充当家属与护理员的角色。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1)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向康复组患者(其他患者也可旁听)讲解职业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及意义,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情况、家庭护理、预防复发、如何社交等常识,讲课时间2 h·d-1,上午、下午各1次,随时接受咨询并提问相关问题,为期1 w。(2)职业要求及训练,为期2 w:每天统一由专业护师每人培训4例患者,点名分组,每组4例,共5组。由护师进行讲解和具体示范操作并记考勤。具体包括怎样照看输液者(指制止被陪护者要配合治疗);协助护士给不合作或有藏药现象的患者喂药;帮助患者清洁个人卫生;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按摩活动肢体;帮助患者洗衣服、打饭洗碗;打扫整理其所在病室卫生;每天定时观看新闻、给患者读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精神卫生知识、聊天、关心安慰患者、充当家属的角色。(3)实习期2 w:按上述职业要求使康复组患者在照顾好自己的情况下完成每天的陪护工作,每组由1名护师负责指导并检查工作情况,具体包括被陪护者个人卫生是否良好;病室的卫生是否良好;是否能按时给被陪护者打饭洗碗,是否每天能积极参加康复训练。(4)实习期满后进入试验研究阶段,即让患者正式“上班”工作。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仍采取每4例患者配备1名护师,逐一指导并监督。每月按工作完成出色与否付给不等额的“工资”,以鼓励并激发竞争意识。

1.2.3 临床疗效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临床疗效。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 mo末,由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BPRS、SAPS、SANS,2名在精神科工作≥10 a的护师评定NOSTE。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时两组BPRS、SAPS、SANS和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BPR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BPRS评分结果(略)

表1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康复组BPRS评分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2.3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SAPS及SAN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表2 两组SAPS、SANS评分结果(略)

表2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康复组SAPS评分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NS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2.4 陪护式康复训练6 mo末,两组NOSTE评分结果比较,见表3。表3 两组NOSIE评分结果(略)

表3显示,康复训练6 mo末,NOSTE评分康复组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3 讨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问题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各种精神症状的影响,被长期的封闭式住院治疗或长时间的自我封闭,其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陪护式康复训练显示,训练6 mo末,康复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及思维障碍、缺乏活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PS评分怪异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NS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NOSTE评分总分,总积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陪护式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其怪异行为等,且安全可行,与国内多项研究结果相一致[1~5],说明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徐志达,翁永振,侯也之,等.药物处置模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的随防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96

[2]翁永振,向应强,陈学诗,等.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措施及其疗效的一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2

[3]项玉涛,李文咏,翁永振,等.治疗对社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682

康复专业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神经物理治疗,临床双语教学

随着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壮大,各方面正逐渐与国际接轨,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国际间学习交流的必要手段,也日显重要。而专业英语教学是提高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和必由之路[1]。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与多所医学院校合作,自2010年以来,针对康复治疗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2]。

1第一次探索

2010年~2012年,临床康复治疗专业英语教学第一次探索[2],简述如下:①对当时的康复治疗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汇总:大多数学校没有开展康复治疗专业英语学习;大学英语学习内容与今后实际应用需求不符;康复治疗师专业英语教学套用临床医学英语教材,缺少本专业特点。②对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PBL模式(临床实际案例分析,小组形式合作,公开英文讨论);基础专业英语学习(设定基本词汇);日常基础口语练习;临床工作中英语应用;与外国同行的直接交流。③效果:提高了专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

2第二次探索

2012年~2014年,由于各个院校康复治疗专业逐渐出现专业分化趋势(PT、OT、ST),同时各类临床康复机构也出现了专业分化趋势(PT、OT、ST;)以及各亚专业的进一步分化趋势(如神经PT、骨科PT、心肺PT等)[3]。因此,临床专业英语教学也需要作相应的变化,与各类亚专业分化相匹配--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物理治疗部神经康复组在2012年~2014年期间进行了神经物理治疗临床双语教学的探索尝试。

下面就本次神经物理治疗临床双语教学探索进行总结分析:

2.1动机

2.1.1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是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必要前提我国的康复事业发展迅速,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而解决语言问题是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先决条件[4]。英语是国际化的强势语言,应用范围广,程度深。因此,掌握英语是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技术的前提。

2.1.2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而且要熟练掌握本领域的专业英语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有具体工作领域,这些工作领域平时应用最多最直接,因此本领域的专业英语是进行国际同行交流、提高本领域知识技能的关键。康复治疗专业英语可以细分为PT、OT、ST。就物理治疗领域而言又可分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儿童康复等。其本质是以某些疾病或问题为切入点的某一类产业,有着各自的市场需求与经济基础。如今的康复行业,各类需求陆续挖掘,工种细化是大势所趋,国外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5]。所以,我们今后不管是国际会议交流,科研,新知识新技术学习,都必然与更加细化的专业领域相关。这对于我们专业英语的掌握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2.1.3临床实习时的专业英语教学是学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延伸和强化,对于今后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如今一些院校已经在大学课堂学习期间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但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与工作实景结合,学习枯燥,学习动力不足,没有紧迫感。且由于所学英语专业性强,对于没有临床实践经历的同学而言,无法正确理解与记忆,学习效率不高[6]。因此,临床实践中的专业英语教学对于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有着延伸和强化的重要意义。

2.2教学模式 在2010年~2012年临床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亚专业实习轮转为切入点,以8w为期,进一步进行专业英语亚专业分化教学。

2.2.1专业英语基础学习建立神经物理治疗英语基本词汇目录,在既往学校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复习强化和拓展,建立神经物理治疗常用英语词汇基础。

2.2.2临床口语练习在日常临床带教过程中进行双语带教,将枯燥冗长的专业英语与实践情景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与记忆参与度,强化英语记忆。

2.2.3案例设计与学习讨论带教老师以国外颅脑外伤康复科教片中的病例作为案例,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进行了情境案例设计与视听教材设计,阐明中枢神经康复基础理论及基本实践方法,突出了专业知识性,强调了专业英语的实际使用。同时要求学生以临床实际案例为基础,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组合作,制作英文PPT及英文讲稿,分别于第5w与第8w进行公开分享讨论。

2.3效果 就神经物理治疗领域而言,与教学前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达困难、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恐惧、阅读困难相比,所有实习生第8w时均敢于表达,能熟练地利用电子字典进行专业英语资料阅读,专业英语文献阅读速度提高。

2.4难点

2.4.1学生基础差,学校专业英语教学缺乏普遍性与规范化标准及考核学校学习期间专业英语教学是临床实习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开展康复治疗专业英语教学的学校还不多,各个学校专业英语口语较好的康复专业教师有限,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合适的教材缺乏等[7]。这就导致了我国各个学校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专业英语教学更是缺乏普遍性与规范化标准及考核。这为临床实习期间的专业英语教学造成巨大阻碍。

2.4.2临床专业英语带教师资不足,无规范化标准,无规范化考核,无资金支持有着专业英语学习背景的临床导师是临床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各学校对于临床实习期间的实习教学要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对于临床实习教学期间的双语教学提出要求与建立规范,同时给予临床导师以足够的经济支持是临床双语教学健康发展和临床导师岗位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仅仅是临床带教时双语教学,则只要老师专业英语较好,就能做到。如果仅仅是要求临床讲课时采用英文PPT,则只要老师拥有英语国家留学经历或全英文学习经历就可以做到。但是,如果要求临床带教老师把同学的专业英语带到一定的高度,则要求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规范与考核标准;要求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实际病例结合教学要求与学生情况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求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与同学密切接触,得到及时的反馈,进行不断地调整。这些对于老师的能力与精力都是很高的要求[8]。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对于治疗师临床带教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有一套与之相应的临床导师制度,包括经济支持,岗位准入要求,岗位教学规范与标准,考核规范与标准。而合格的临床导师是进行临床带教与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

2.5对策

2.5.1分专业教学在学校期间进行分专业教学,PT、OT、ST分开,各个专业分别选用各自的英文原版教材。

2.5.2基本词汇库建设与学习考核,部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考虑到应用原版英文教材后,虽然知识的全面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可以保证,但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显得难度偏大。可以考虑进行基本词汇库建设和学习考核,部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2.5.3开展双语教学从单纯的汉语教学,过渡到专业基本词汇学习与考核,与中英文双语授课,再到全英文授课,不求一步到位。

2.5.4加强师资建设各个学校及教学医院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国际化人才建设,为治疗师教学积累师资基础,同时针对临床带教与临床专业英语教学,建立相应的规范化标准与考核制度

2.5.5建立有资金支持的临床导师制度治疗师的临床实践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对于治疗师临床带教师资有着严格的要求,合格的临床带教老师称之为临床导师,直接受聘于学校,学校对于临床导师有着相应的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同时也给予临床导师以适当的经济支持。国内实习则没有相应的临床导师岗位准入标准。而合格的临床导师是进行临床带教与临床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

3结论

专业英语学习要求将英语与专业相结合,而治疗师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行业。英语教学如果能结合到临床实践中去,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康复治疗实习单位有着丰富的患者资源,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结合专业英语教学有着学校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对于学生理解、表达、应用专业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则要求学校和教学医院培养和积累师资,学校开展专业英语基础教育,医院开展专业英语临床实习带教,并建立配套的规范标准,给予必要的经济支持,多方配合才能达到提高我国治疗师专业英语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苏波,正确处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关系[J].天津航海,2005(3):48-51.

[2]刘华卫,孙奕,于美霞,等.PBL模式的康复治疗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28:25-27.

[3]王尊,王磊,郭海英,等.康复治疗专业理疗学双语教学实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9):843-845.

[4]王于领,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43-746.

[5]吕晓,肖灵君,燕铁斌,康复治疗本科生《神经康复学》双语教学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369-370.

[6]陈琦,郑谦,石冰.医学教育双语教学模式语言学习环境的作用及其构建[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9,3(1):28-30.

康复专业自我总结范文6

康复护理学的发展需要康复护理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要使我国的康复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教育。我国现有8000万残疾人,加上人口老龄化,据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占总人口比重6%左右。这些人大约有50%需要康复医疗服务。同时当今社会一方面工业和交通意外、生活意外及疾病脑卒中造成神经损伤,影响大脑各方面功能及导致肢体瘫痪;另一方面社会和患者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要求不再停留于生命的延续,更注重生活的能力、生存的质量[5]。这些都需要具有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来满足广大群众对康复护理服务的需求,否则残疾群体将成为社会、家庭的巨大负担。因此,各高校护理专业应该开设康复护理学这门课程,并列为必修课,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好课时。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如同一座房屋的地基,它对今后专科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康复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学习,护生会对康复护理有初步认识,为今后在临床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康复护理学专业师资培养力度

师资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我国康复护理学专业的教师数量相当贫乏。许多医学院校从事康复护理教学的教师来自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他们当中部分人只是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康复护理学培训或进修而已,缺乏对康复护理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这样会严重影响康复护理教学质量。所以,应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专业培训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从中学习新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与康复护理技术,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血脉。另外,尽快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护理学专业毕业生中吸收一些高素质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通过培训,教师能熟悉教材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同时教师也将进一步提高对康复护理教育认识,增强实施康复护理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3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护生康复护理技能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夯实基础,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目前仍有许多医院尚未建立康复医学科。这样,就难以承担康复护理学教学实习任务。实习基地建设对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医疗卫生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医院是护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基地。因此,各级医院领导应认真贯彻国家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加强康复护理学实习基地建设,为护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医院需要制定护理教学计划,安排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康复护士或者康复医生给护生讲解康复护理内容,并且现场或者通过放幻灯的形式演示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使护生对康复护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4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