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方法范例

康复护理方法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康复专科医院;护理工作模式

近年来康复医学事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各级医院已设置专业的康复医学科,但大多医院尚未建立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工作程序。我院康复护理工作近几年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现对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做以下探讨,以期为康复护理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康复患者治疗的特点为:日间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午间以临床治疗护理,晚间休息时间较多。2014年我院开展了由康复专科护士专人指导康复护理延伸训练,责任护士负责全面治疗及护理的工作模式,经过临床实践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专科责任护士分管患者较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掌握不全面,影响患者满意度。(2)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面治疗及护理,康复专科护士负责康复指导,这种责任分工的模式不利于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及康复护理。(3)护理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病房康复护理延伸落实不佳。(4)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康复护理技能提高不大。2015年3月以来我院改进了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了由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工作模式,成效明显。

1方法

1.1组织结构

1.1.1人员的组成与配备

按照康复病房护理人力配置要求床与护理人员比例为1:0.45[2]。如康复科室编制床位30张,配置护理工作人员14人,平均在康复病区工作4年,可设康复专科护士1~2名,康复责任护士4~6名。康复专科护士及康复责任护士均达到护理部要求的任职资格。

1.1.2工作分工、人员职责

按照扁平化责任制与责任小组负责制联合模式[1],结合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将病区分成两个责任组,(设机动护士1名,康复责任护士值夜班或休假时接管其分管患者),康复专科护士担任责任组长,负责指导本组工作,对康复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康复专科护士每周带领本组责任护士在康复训练区进行查房一次,与康复治疗师沟通,了解患者现阶段的康复训练情况。根据康复患者康复治疗的特点,采用APN排班模式[4],康复专科护士相对固定上责A班(7:30AM—15:30PM)和责P班(14:00PM—21:30PM),负责本组患者病区内康复护理延伸训练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1.1.3康复设施配置

科室配置简易康复训练器械:如沙袋、哑铃、各类训练带、各类捏球、豆类、软、硬毛刷、写字板、认知、言语训练卡片、各类宣传册等。设置有专门的康复训练活动室,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小组训练及文娱活动,促进患者间的沟通交流。

1.2工作内容及程序

1.2.1入院评估及健康教育

康复责任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康复护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康复知识、康复流程、康复团队工作模式以及功能障碍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1.2.2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康复责任护士准确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确定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康复目标,提出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由康复专科护士负责审核、指导。

1.2.3参加康复团队评定会议

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康复专科护士和康复责任护士定期参加患者的康复评定会议,反馈患者康复护理指导过程中出现的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与康复团队其他成员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病房康复护理延伸内容及下一步的康复目标,及时调整康复护理计划。

1.2.4按康复护理计划落实病房康复护理延伸及各项护理措施

康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如:(1)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各项临床治疗。(2)良肢位摆放、床上翻身、转移训练。(3)坐位平衡训练。(4)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训练。(5)ADL指导。(6)步行能力指导与训练。(7)辅助器具使用指导等。

1.2.5康复训练区查房

康复责任护士定期去康复训练区查房,了解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及病房可以开展的康复延伸项目、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反馈患者存在的问题,保证康复护理延伸训练的正确、有效开展。

1.2.6康复护理病历的规范书写

康复责任护士准确、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康复护理指导内容,康复护理延伸训练情况及患者的功能障碍进展情况,康复专科护士对其进行审阅。

1.2.7效果评价及出院指导

出院前,康复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给予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书写患者出院康复护理小结,出院后定期随访,指导社区康复功能训练及必要的家庭环境的改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

2效果

实施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后,(1)护士能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治疗。(2)层级搭配的责任分组制,既独立又相对合作,有利于低年资护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有利于康复专科护士自身成长,同时也保证了康复护理工作质量。(4)提高了医患的满意度。(5)康复治疗有了有效的延续治疗模式,康复治疗效果提高。

3讨论

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的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采用APN排班模式,依据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理论框架,规范了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护理工作模式,有效利用患者的休息时间,体现了康复治疗的连续性。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地积极性明显提高,各项康复护理指导、康复健康宣教等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患者、康复医生、治疗师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颖.章瑞云.王建丽.扁平化责任制与责任小组负责制联合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C].护理与康复,2014,13(5):475-477.

[2]曾讯.陈燕.苏霞,等.综合医院康复病房护理人力配置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6):543-544.

[3]李娟.徐燕.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理论框架.[A].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A):1-4.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2

1.治疗方法

术前完善检查,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即与家属谈话,签署治疗同意书,行ADIM(阿霉素、达卡巴嗪、异环磷酰胺、美司钠)方案化疗2周期后,对照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3例、异体骨植骨术15例,干预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异体骨植骨术14例。术后行继续化疗4~6周期,方案同术前。

2.护理

2.1常规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化疗及手术不同时期给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化疗护理、术前术后护理、肢体功能锻炼。

1)心理护理:恶性骨肿瘤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病程长,预后差,60%~70%的患者都会对自己所患肿瘤的性质有一定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的配合,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的求生欲望和对治疗的信心。

2)化疗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化疗通路,全面进行化疗知识宣教,观察化疗副反应并积极进行预防和处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明确患者肝肾功能及骨髓造血功能,观察患者有无潜在感染病灶和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以作为确定能否化疗及其观察化疗反应的依据

3)术前康复护理:提前戒烟戒酒,行深呼吸及咳嗽训练,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指导患者患肢活动,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协助完善术前检查及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4)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引流液的情况等;保持伤口敷料整洁干燥,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保证患者的营养与水分的摄入;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术后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方法。手术后1~5天:被动活动,每2小时按摩10分钟,协助关节屈伸活动;主动训练,足的背伸和跖屈,每隔1小时10下,每个动作持续10秒;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手术后5~14天:可在保护下进行抱大腿上提屈膝活动、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动作、仰卧于床边患肢小腿悬于床沿下、健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足上做向下悠压动作、上楼梯以及双拐下地行走等主动活动,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功能,加强肌肉力量。手术后15天~2月:逐渐负重行走,可进行无辅助平路练习行走、上下楼梯练习等功能锻炼;拆线后进行用力推拿按摩瘢痕部位,使瘢痕软化。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增加患者平衡能力,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继续功能锻炼的方法、定期复查及门诊随访、按时返院继续化疗等。

2.2全程康复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干预。

1)术前康复护理注重前瞻和取得患者配合:自患者入院起,即充分告知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指导并教会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功能锻炼方法。责任护士每日2次检查患者掌握情况,对没有完全掌握者继续进行指导直至病员完全掌握,并督促病员练习。

2)术后康复护理注重早期、个体化、实效:将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前移,自患者术后全麻清醒或持续硬膜外麻醉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即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足的背伸和跖屈以及踝关节旋转活动,以尽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与主管医生讨论,了解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特殊要求,必要时调整康复锻炼计划。责任护士每日上午、下午、术前3次督促指导病员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疼痛者给予充分镇痛,保证病员按要求完成锻炼。

3)出院后的延续康复护理:病区成立延续康复小组,小组成员为三级医师和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护士。通过电话或QQ每周一次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锻炼进展、进行肢体功能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指导继续康复锻炼。

3.评估工具

本研究结合下肢恶性骨肿瘤手术病员的实际康复需求,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调查表的部分项目评定患者下肢功能,能客观的反映病员术前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状况。

4.统计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Sig<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肢体功能(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调查部分项目评定,分值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差)在腿痛程度、个人生活料理情况、行走状况、坐立状况、站立状况、睡眠状况六个项目评估总分相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周、2周、1月总体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肢体功能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相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综合医院;康复护理;人员配置;工作内容

康复并不是一个短期过程,康复患者往往需要长期、频繁的康复治疗,而康复护理是医疗过程和专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入院初期或出院后有躯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护理有着重要作用[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老年人的康复需求明显增加,康复医疗的需求空间不断扩大。据统计,我国大约需要数百万专业的康复护理人才,但目前持证上岗的仅5万人。人才缺口巨大,无法满足康复医疗护理的服务需求[2]。为了了解杭州市综合医院康复科护理人员配置与工作内容现况,为规范康复科护理工作内容和人员配置提供参考,本文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9年9月~2020年3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7所综合医院康复科病房的73名护士进行调查。样本的整体置信度为95%,最大容许误差为正负5%,考虑到10%~15%的失访率,在平衡调查成本与调研准确度之间关系基础上,利用最小抽样量计算公式确定最终的抽样数量为73例[3]。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拥有护士执业资格证。②在杭州市综合医院从事康复护理一线工作。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询,自行设计“医院康复科护理人员配置与工作内容现况调查表”,经过专家咨询和修改形成最终版本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护理人员配置与工作内容现况。一般情况包括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所属医院、医院性质、护理工作年限、负责患者数量等。护理人员配置与工作内容现况包括病房环境与康复仪器管理(8项)、病房巡视与患者病情观察(7项)、资料收集与护理文件整理(5项)、核对医嘱与“三查七对”制度的执行(14项)、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16项)、负责患者理疗工作及相关记录(19项)、协助康复治疗师执行各项康复活动(21项)、检查和更换无菌物品(13项)8部分内容,共103项,重点采集康复护理人员对每个条目的实施频次。

1.3调查实施。调查员向护理人员讲解研究的意义及内容,在取得研究对象同意的基础上发放问卷,及时解答问卷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研究对象正确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后由调查员统一回收,并通过层级审核、复核等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不合格问卷比例超过20%则认为此次调查结果不能采用[4]。共发放问卷73份,全部收回且有效。

1.4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与核查,利用IBM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形式进行描述。

2结果

2.1康复科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结果见表1。

2.2康复科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内容。结果显示,康复科病房护士与患者的比例为1∶0.27,护理管理岗位和护理临床岗位护士占全部康复护理岗位总数的96.74%,护理管理岗位人数占全部康复护理岗位的6.85%,医师、康复治疗师和护士比例为1∶2.04∶3.17。8个方面的康复护理工作中,病房巡视与患者病情观察实施频次最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的频次最少,不同医院康复科护理人员配置与工作内容存在差异。见表2。

3讨论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入院的脑梗死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运动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后遗症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临床表现有肢体麻木、失语、偏瘫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由于丧失了自理能力及生活功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早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1]。为此,本文对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集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3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60.25±2.26)岁,女性患者的年龄为49~78岁,平均年龄(62.24±2.35)岁,其中女:男比例为5:11。观察组男性患者年龄为53~75岁,平均年龄(61.25±2.45)岁,女性患者的年龄为55~82岁,平均年龄(62.27±2.78)岁,其中女:男比例为7:9。2组患者脑梗死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常规指标,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肢体功能受到障碍,导致患者的生活难以自理,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需求及顾虑,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告知患者康复成功的病例,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2)肢体语言功能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交替进行侧卧位,对患者的上肢进行伸展运动,下肢伸直运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翻身运动,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从近端关节向远端关节锻炼,进行髋关节内收、伸展及膝关节的屈伸运动,锻炼时注意动作的轻柔;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给予患者语言功能训练,协调患者的舌、唇、喉部及肌肉进行运动,通过采用听觉刺激训练,促使患者发音。(3)环境护理:保证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及空气清新,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将病情情况相似的患者安排在同一间病房,患者之间容易沟通,并且,能够互相鼓励,使患者的悲观及焦虑率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护理人员可通过组织患者进行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心情得到放松,使其保持乐观心态。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运动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

1.3疗效标准

肢体运动:2级:肢体能够平行运动,但是不能离开床面,不能抵抗自身重力。3级:可离开床面,可克服地心引力,但是不能抵抗阻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综合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2.57±2.35)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7±2.16)分,观察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

3讨论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是康复科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等症状,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波动较大,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的疾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2]。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患者为中心,相关研究表明,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的促进患者脑部病灶组织的重组,能够有效的降低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3]。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语言、肢体动作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疏导患者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通过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干预护理,采用轻柔的按摩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患者神经反射功能,减少痉挛的发生,增加患者肢体韧带的灵活性,同时按摩可促进肌肉产生收缩、舒张能力,增强患者的肌张力,保持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降低关节变形及萎缩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给予患者进行语言功能干预护理措施,训练患者发音,能够有效的刺激患者的听觉神经,诱导患者发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综合康复干预措施中,不能操之过急,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5]。在本资料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及生活质量(P<0.05)。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徐康英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参考文献]

[1]杨霞.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33):7374.

[2]冯艳华,王如然,丁文涛,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案优化在脑梗死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7):636-639.

[3]张亚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37-139.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康复护理学;功能障碍评定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及情景学习理论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1]。情景教学法最早由英国教育学家Palmer和Hornby运用于语言教学中,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2]。护理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护生进行角色扮演,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再现出来[3]。本研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康复护理功能障碍评定教学中,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模拟场景,课中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校2015级护理专科1、2班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设1班为研究组,共50人,设2班为对照组,共52人。两组在男女比例、入学成绩、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选取康复护理学功能障碍评定章节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心理评定、疼痛评定等8个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医疗情景,要求学生分组扮演患者和护理人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交谈法、观察法、检查法及问卷法对不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康复护理评定,最后进行点评讨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最后归纳教学要点。

1.3教学效果评价

(1)课程结束时,采用自行编制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吸引力、师生互动情况、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质量等;(2)通过实践考核,评价两组沟通表达能力和康复护理评定能力,满分各100分;(3)比较两组康复护理学期末理论成绩。

1.4数据处理

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情况

2.2两组沟通表达能力和康复护理评定能力比较

2.3两组期末理论成绩比较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疾病治疗不再是单纯治病,而是以全面康复为目标,重视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提高[4]。《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提高康复医学服务能力和护理水平。”因此,我国高等院校逐渐重视学生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培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康复医学、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等,具有涵盖内容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康复护理评定是由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其功能障碍进行诊断的过程,是康复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但康复护理评定内容较抽象,学生反馈对知识点只能机械记忆,较难透彻理解。常规课堂中,教师仅依靠多媒体讲授难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学生积极性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佳。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考,让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让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更好地结合[5]。本研究在康复护理评定章节应用情景教学法,真实再现各种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患者及护理人员测量评定功能障碍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研究中,研究组沟通表达能力和康复护理评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这与秦莉花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秦莉花等认为情景教学法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评估能力及学习成绩。在情景模拟活动中,一方面,学生扮演医护人员角色,运用多种交流方式采集病史,在互动中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利用工具亲自检测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康复护理评定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本项研究中,研究组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研究组80%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法能提高学习质量,92%的认为能督促自己主动学习,差异有显著性,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似[5]。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充分准备,这一过程使其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在演示互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研究组学生在课堂吸引力、师生互动情况、团队合作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96%的学生认为课堂具有吸引力,84%的学生对师生互动感到满意。情景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使学生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导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师生互动。在康复护理评定章节开展情景教学,师生共同创设情景,通过体验不同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训练了护理工作中必备的病史采集与功能障碍评定能力,还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发展。本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样本量小、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需在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孙柳,吴瑛.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354-357.

[2]文嘉玲.情景教学法探源[J].科技信息,2008(23):258.

[3]丁建红,李璐.情景模拟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优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58.

[4]李敏,李秀艳.康复护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刘悦.以PBL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5.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

脑出血是高血压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行为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也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1]。一旦发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2]。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通常是手术治疗,同时应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我院选取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29例。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的患者;(2)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精神障碍等不配合者。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42~80岁,平均(66.18±6.26)岁。参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平均(66.28±6.3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进行入院指导,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定期检查患者病情变化,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关节功能与肌力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要求患者进行关节功能与肌力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保持肌肉韧带的放松,然后依次对患者的上肢关节与下肢关节进行屈伸活动,5~10min/次,3次/d,在训练时注意不能训练过度,避免关节韧带拉伤。患者恢复意识后需逐渐增强肌力的康复训练,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在患者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肌肉综合训练,训练强度逐步递增。(2)手指的康复护理。在患者的关节功能与肌力康复情况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基础上施加手指的康复护理,确保患者能用手指进行精细动作,首先从握力器开始,要求患者握住有弹性的握力器,并逐渐训练,然后让患者握住饭勺,达到能自我进食的目的。同时增加双手配合的训练,如玩魔方、双手洗脸等,提升患者双手的利用率。(3)失语康复护理。对于发病后24h内确定为运动性失语患者,即使患者的意识还未完全恢复,也应提前做好失语康复护理。可采用一对一和家庭自主训练结合的方法,先从最常用的字句开始进行反复练习与纠正,根据患者的发音指导患者应注意唇、舌、牙齿的位置关系,指导患者发出正确音节。

1.3研究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l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Bal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l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5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7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2]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M].1996.

康复护理方法范文8

【关键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老年;骨科;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负性情绪

骨科康复为专门研究骨科伤病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学科,是以手术、假肢、功能锻炼等为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实现肢体功能的康复[1]。董倩等[2]研究认为,对刚结束治疗的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尽早被动或主动锻炼,可有效改善骨折部位纤维粘连,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功能障碍,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本研究通过将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应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恢复中,借以观察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6.55±3.25)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6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6.69±3.20)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术前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3)半年内没有接受过相关手术。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肝、肺、心等脏器的严重损害;(2)患者存在有精神或者是沟通障碍,不适合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后对患者情绪、身体情况、肢体损伤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根据治疗方式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术后给予功能锻炼指导、病情干预、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培训后参与研究;(2)康复功能锻炼方法:第一阶段(1~2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手术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综合评定后,患侧肢体进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舒张训练等,2~3次/d,5~10min/次;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跖曲、背伸运动训练,5~10次/d,5~10min/次;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骨折断端肢体肿胀情况;上肢骨折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握拳、提肩、上肢肌肉运动等动作。第二阶段(3~4周),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上肢伸展、外展、内收等动作,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时间以及活动量;下肢骨折患者可以进行抬腿、髋关节伸屈活动,并结合下肢进行攀扶站立,再逐渐进行负重活动。第三阶段(5~6周),该时期患者的软组织等恢复正常,肌肉力量也基本恢复,属于临床愈合期,因此除了骨折部位适当限制外,其余动作可扩大范围。第四阶段(7~10周),以患者主动运动为主,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度工作;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爬坡、上下楼梯等活动。(3)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用成功的案例对其进行讲解,逐步引导其增强治疗的信心;另外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管理,通过家属二次传达健康宣教的内容,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对护理的积极性。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后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量表评分进行评估,共50个项目,总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3];按照3级计分法评定,0分为患者不能完成某一项动作;1分为患者基本可以完成指定动作;2分为患者可以充分完成指定动作。(2)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进行评估,包含吃饭、大小便、穿衣、日常活动等项目,共100分;ADL评分>80分为优,表示可以生活自理,60分≤ADL评分<80分为良,表示在他人辅助下可以生活自理;40分≤ADL评分<60分为可,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ADL评分<40分为差,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碍[4]。生活自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3)负性情绪:采用Zumg氏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自评(SDS)量表评分进行评估;SAS评分>4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状态;SDS评分>41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状态[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自理能力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