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范例

大学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1

[关键词]有机化学;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衔接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扎实的材料化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工程实践、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能够在材料及化学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1]。《有机化学》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性质变化对应机理和规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工业生产中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及有机化学实验打下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深造或者解决工作中的化学原理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2-4]。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对后继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目前福建省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中学学习选择的选修都是物质结构,很少选修有机化学,以至于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十分困难。常规高中的有机化学出现在必修2,以人教版为例,主要为化学必修2中的第三章,仅仅初步解释了甲烷的结构,燃烧、取代反应;乙烯的加成、加聚反应;苯的加成、取代反应;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氧化反应;乙酸的结构,酸性、酯化反应以及酯水解,糖、蛋白质的基础性质。这导致学生一接触到大学有机化学,发现知识量庞大,有机种类多,机理多,应用广,学习十分困难,导致失去兴趣。对此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特点,提出几点建议[5]。

1针对高中教师

高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知道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虽然大量学生选修的是物质结构基础,希望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给学生介绍有机反应和应用。通过介绍应用提升学生对有机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有机的积极性。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的课本中,对于基础的有机实验的介绍必须规范,同大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相一致。例如蒸馏、萃取、重结晶是有机中最基础的提取提纯实验,人教版的化学必须1中第一章中的蒸馏和萃取,图1-4的蒸馏实验,建议改用蒸馏头并加上温度计,这样学生能充分知道有机蒸馏最为正确的装置。萃取的正确姿势也应该和大学课程保持一致,要说明活塞上润滑脂如何使用,左右手握分液漏斗的正确姿势等。只有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魅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有跟多的学生选择学习化学。

2针对大学教师

大学老师在上有机化学前第一步应当充分调研本专业学生有机化学的基础。同时了解大学无机化学中的相关有机化学需要用的知识。比如:酸碱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充分掌握这些情况,了解学生基础状态,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由于材料化学是工科学科,无机知识点相对学习较少,而且福建的考生大部分基础十分弱。建议材料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绪论一定要至少安排两次课,重点给学生介绍各类的官能团、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类型。针对材料化学专业有机教学的学时数较少,建议糖类和氨基酸,复杂的含S、P等有机物就少讲,但是高分子聚合物建议给学生讲下,介绍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应用,这有利于学生后续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学习。

3结语

总之,高中教学需要重视基础的情况下,要加强重视实验,给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魅力,同时借助课内外实践和开展课堂讨论和知识竞赛这些教学手段,吸引各类学生喜欢有机化学这门课程,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风的形成;大学教学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质量,尤其是材料化学专业特色,重视同高中知识的衔接,通过前沿科研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高中和大学的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晨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5):236-237.

[2]刘永军,齐燕.中学与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衔接的探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21):18-22.

[3]武倩,张欣,李小红.高中与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证研究——以烃的含氧衍生物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03):20-24.

[4]田丁宜文.大学有机与中学有机内容的衔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38-40.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2

关键词:大学课程;有机化学;教学困境

0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的背后就意味着社会上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高等教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大学教育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当然想要实现为社会提供人才的目的,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有机化学教学是化学、材料、石油化工、医药等专业的基础课,也就成为了这些专业教育的重点,但此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现阶段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困难有待解决。

1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困难

1.1课时的压缩

因为教育改革,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育指导思想,都开始对本校的化学或化学相关专业课时进行压缩,而有机化学这一基础课也在压缩之列。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的学时不断的缩减,这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不仅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而且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和理解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都是浮于表面的知识,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知识都是未能理解的刻板知识,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1.2学生自身的能力、态度

大学生自身学习态度懈怠、学习能力有所欠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所学知识断层,知识结构衔接不上,很多同学大学都算是从头开始学习,而大学知识与较高中所学较为深刻,因为高中只是初步学习,学习到的都是最基础的内容,致使很多同学基础薄弱。二是大部分学生思想观念错位,在经历高考后就觉得是解放了,一个假期的放松以后就把知识都放下了,进入大学之后产生一种懈怠的情绪,认为大学无所谓,只要分数及格就行,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甚至是产生烦厌的情绪;也有部分同学认真学习,但知识的脱节让他们学不懂,长期以往,学习热情下去了也就得过且过了,导致了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效果低下。三是很多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喜欢、感兴趣的部分课程就充满学习热情,积极、认真的学习,遇到稍微有些难度的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部分时,就放任自由,不认真的进行学习。但是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目,其知识体系规律性极强,知识层面前后具有极强的连续性,环环相扣,只要学生缺失一部分内容后,当想学的时候就学不懂了,这样就很难将整个有机化学进行连贯了,这就会使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慢慢就会得过且过,渐渐开始放弃深入学习,学习的效果也就理所当然的不理想。

1.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当今社会的发展,外来诱惑越来越多,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多年压抑的学习使他们不能正确面对这些诱惑,进入大学骤然的放松让很多学生茫然无措,正巧这时各类社团招贤纳士,大部分学生就被这些所吸引,学习兴趣骤减,宁愿逃课去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或者去做兼职也不愿学习,有些学生甚至是宁愿在寝室睡觉、打游戏也不愿上课,更遑论有些枯燥乏味甚至晦涩的有机化学课。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课程并不感兴趣,因为有机化学内容纷繁复杂,甚至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大多数的学生觉的这一科目甚是无聊,生活中又用不到,学了没啥用,就算学也是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即使这样,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也依然有很多学生挂科,并且挂科率还在逐年递增。并且有机化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它包含的知识非常的琐碎、复杂,知识覆盖面广,这就需要学生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要把它学透摸懂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大学除了课堂上老师所教其他下课后就需要学生自己钻研学习,这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去学习,很多学生高中都是有老师在约束,大学没人约束自制力较弱,学习起来效果不是很好,这就严重的打击了大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渐渐的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了。

1.4教师教学方式、手段过于枯燥传统

现阶段,虽然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但是很多的大学教师并不能紧跟教育改革,依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应试教育”、“填鸭教育”方法依然残留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中。而且大学老师上课就只是将很多的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上完课就走,根本不管学生理解与否。但是由于有机化学的知识很复杂并且很琐碎繁多,学生虽然都知道了老师所讲,但都是死记硬背,根本不能一下子就领悟、理解所有的知识,且知识只是晦涩难懂的记忆,不能理解应用忘的也就快,所以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得不到提升。

2措施分析

2.1选取合适的教材

大学教师在为学生挑选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便于理解的、且与时俱进的紧跟当前有机化学发展脚步的教材。并且根据学科特点,化学类专业与其他化学相关的非化学类专业教材也要分类选择合适的教材,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选取的科学与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2优化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面对种种的教学困难,教师要选择最好的教学模式,采取最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的成果。教师通过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最好的教学体验。并且教师要摒弃以前的那种强灌式的教育方法,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辅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大学有机化学的课堂上,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讲述,将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改变传统教学课堂的死气沉沉,将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评价活动,针对小组之间的实验与表现,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点评。通过这样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使整个课堂得到优化。

2.3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教学的主体除了是学生,再就是老师,所以老师要不断的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并且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意志消沉或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可以说是他们的“强心剂”了。

2.4联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当今社会有机化学的应用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不管是物理有机化学、材料有机化学等高科技发展领域,还是“绿色农药”、食品添加剂等生活领域常见,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化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甚至与我们息息相关。甚至教师可以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事例,比如:警察检查酒驾,原理就是利用乙醇被重铬酸钾氧化的特性。通过为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他们而言并不遥远,消除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畏惧感,感受其在生活中的普遍实用性,并且了解到它的重要性。

3结语

由此可见,大学有机化学的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境。此文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进行了深度剖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也清楚的意识到要解决大学有机化学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努力。

参考文献:

[1]孟晓荣,杨清翠,江元汝.理工类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2(1):1-2.

[2]韦文珍,马彦梅,石磊.短学时下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体会[J].科技信息,2012(06):155.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3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创新

1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一系列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大学生从掌握化学理论上升为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与逻辑,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契机与环节。同时,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步骤与技能的重要平台[1]。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传统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单一。当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以传统实验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手段落后,通常都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总结报告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观看完、操作完实验后往往难以深入理解原理。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意识,大部分学生都将实验当做是完成学习任务,将有机化学的学习重点放在记忆背诵有机化学理论、概念、公式等。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提升大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演绎、推理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体系创新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2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

2.1重视开展基础规范性实验教学

基础规范性实验,采用问题互动教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基础规范性实验教学涵盖了有机化学基本操作与基础实验,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问题互动教学法的实践首先需要在有机化学实验进行前教师针对实验内容与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有机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以便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学生理清思路。通过基础规范性实验中的问题教学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积极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举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是教学目标的重点。有机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具有达标性的有机化学合成实验,进行实验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合成实验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运用任务导向参与教学法来进行,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将综合设计性实验进行拆解,组织学生以小组参与的形式来进行实验的目的、步骤、讨论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导向,积极参与到综合设计实验教学中。这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强化自主操作有机实验的实践能力。

2.3开展多元化课外实践活动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中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结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定相关的实验研讨主题,结合当地社会的热点问题来选择有机新材料、足球烯家族等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内容,在课后积极访问互联网和前往图书馆查询相关文献、拟定题目、撰写实验课程论文。在学生完成实验课程论文撰写后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专题研究”总结,进一步强化有机化学实验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对有机化学及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有机化学实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积极参与,依托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优势,结合科研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强化综合实验技能。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现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基础性实验教学奠定学生的基础,再通过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操作能力,最后通过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时间活动来帮助大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课外实验知识,进一步强化综合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4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

在课程改革教学中最为关键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就是化学和化工等这类课程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是指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知识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传授的形式,即学生事先预习,指导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教师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教师通过学生平时和期末成绩或者撰写一些针对实验的小论文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随着时展,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明显和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差距很大,因此必须努力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大学中,理科和工科类的专业是必须开展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课时量不是很多,一般在64到80学时。传统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基础的实验操作和基本技能锻炼,还有一些有机合成实验和综合实验三大类。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化合物结构类型的不同,开设12到15个的特色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一定要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提供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但其中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而这些问题将指引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改革。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在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一定要设计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教学方案,这是完成教学目标当中最为重要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督,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往往只是完成课程必备的课前预习、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而已,因此必须设计有效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研究解决有机化学实验所面临的众多教学问题的时候,主要思路就是让学生从中知道怎么做和逐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不这么做可不可以的辩证统一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专题式的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更具创新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作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在保留这些教学方式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加以改造和提升,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三、有机化学实验专题式教学法

例如,在“芳香醛”专题中,我们使用苯甲醛作为主要原料,通过Cannizzaro反应生成苯甲酸和苯甲醇两种实验产品,这就是最为传统的经典实验。而在我们新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氧化反应来制备苯甲酸,然后将制备好的苯甲酸继续用于苯甲酸乙酯的实验制备中。所得的苯甲酸乙酯又可以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同时也大量用于食品添加剂中。本实验中同时包含多个化学反应,并且还可以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苯甲醇、苯甲酸”也充分的利用起来。例如,进一步利用好产生的副产物苯甲醇,通过“Tishchenko反应”制备苯甲酸苄酯。苯甲酸苄酯广泛应用于香精产业中,是重要的定型剂和矫正剂。在涂料行业中作为增塑剂使用,同时具有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药理作用,常常用于配制百日咳药、气喘药等。通过这样的专题式教学,一方面增加了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另一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变废为宝实验,这样能够大大的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现代的教育发展情势下,人们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有机化学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能一成不变,都要不断的改进和提升。随着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需求的不断攀升,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更新,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端正自己的心态,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期望可以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达到更加美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强根荣,王红,杨振平,王海滨,方文军.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03):200-202+211

[2]向浏欣.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06):123-124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5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0引言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不断改革深入,在当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创新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进行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想、能力为主要目标,并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化工、医药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进行创新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很多高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过多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训练,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比较忽视。

1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大学有机化学学科是大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征,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操作来提升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逻辑,在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相关知识和环节。与此同时,通过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传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模式总体上非常单调、枯燥、乏味。再者很多大学虽然经常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但其主要教学的内容都是传统的实验项目,并且均采用教师操作演示而学生只能观看,根据观看的结果来撰写总结和报告,这样学生虽然观看了教师的操作演示,但无法对相关的实验原理有透彻的了解。除此之外,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很多学生只是将实验作为学习任务之一,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多数只是进行背诵学习。而基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高校教育改革推广大背景下,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实验操作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出具有综合性能力的人才。促使学生可以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推理、演绎、分析等多相能力。因此,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

2.1重视开展基础规范性实验教学

在基础规范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问题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有计划实验教学中,其规范基础性实验教学不仅包括基础性实验,还包括基本操作教学,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技能,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采用问题互动教学法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基于此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在上课之前需要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再者,通过问题的指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工作。最后,当实验完毕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相应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思路。

2.2积极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大学有计划实验教学中,其最终点的教学工作之一就是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其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对实验训练进行强化,从而可以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另外,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还可以充分发挥任务导向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拆解综合设计性实验,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利用小组形式进行相关的实验,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充分发挥讨论等各环节的作用。

2.3开展多元化课外实践活动

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活动中,必须要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热点问题进行新材料选择等,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网络中查询相关的文献并撰写论文。学生在完成课程论文之后,可以展开小组讨论,从而对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强化。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活动,如科技创新活动等,并结合相关科研课题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另外采取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应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相互促进

教师在实际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科竞赛,并且还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的想法,从而有效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指导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形成反哺作用,最终形成良好的双赢效果。

2.5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考核应充分体现创新性元素

在进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考核过程中,相应的考核模式应该侧重于多元化、创新性,促使学生可以对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在进行综合设计实验中有效应用,并促使学生进行自主调研,最终依靠学生自身能力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实验方案,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可以对实验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问题进行详细、准确的解释。这些能力是平时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实验报告的情况无法反映出来的。因此,如果要真实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在其中,学生的预习、实验操作、平时表现、试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情况,都是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继而就可以在相关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为学生选择一个具有综合设计特征的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随堂考试,考试内容包含学生的试验路线创新性、可行性、操作熟练情况等。促使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创新性元素。

2.6有机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应该具有启发性、探索性

教师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对专业培养方案有足够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对基础性验证实验项目进行重组、优化,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性质验证之类的实验有良好的掌握,并可以将这些实验融入到有机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之中,有效提升大学有机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选取有机综合性实验内容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开发型、多元性特点,同时还应该具有明显的启发性、探索性,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有机实验教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安排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由浅入深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学习自信心,从而避免由于实验的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对实验操作的原理、现象形成良好的理解、掌握、解释,进而无法有效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基础性实验教学作为基础保障,利用综合型设计实验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操作能力,同时组织多元化课外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志华,李迎.PBL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分析与实践[J].云南化工,2018,45(11):159-160.

[2]李良钊.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当代化工研究,2018(10):30-31.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6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科研素质;大学教育

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然而相对于高中实验教学来说,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明显在操作要求和使用器具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僵化的局限性,导致实验在科学设计和创新设计方面有着较大的缺漏,比如教师和学生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固定教育学和操作,没有创新意识也不会进行深入探讨了解,这使开设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难以得到全面实现。而随着当代教育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提高,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也应该相应地改革。

一、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主要内涵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由多个环节结合进行,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然而涉及设计、制备、分离及测试等多个方面,通常以简单原料进行复杂分子合成,并且在学科的交叉性方面较为复杂。而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同样也是学生科研训练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实验,然而这也是建立在进行实验后的反思过程,在目前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反思这一过程而进行的科学性研究已经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弱化,这使得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的开设出现了意义方面的丧失,这点也是探讨化学基础有机实验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与实践过程中所需要探究的要点问题,就以下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方面进行分析。

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不足之处

1.理论教学实践不到位

就目前诸多高校所进行的实验与理论教学来说,为了方便实验器材等多方面的管理,大多数出现了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分开进行教学的情况,而这导致了可能由于课程进度不一而出现的实验进度不同,这是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方面的脱节问题,在实验和理论教师沟通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实验教师对教学进度把握不足,就有可能使得教学进度提前或者拖后,进而错过最佳的实验教学时间,也就是在学生没有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后,直接进行实验,这将会导致实验中失误出现过多;而如果在理论教学已经结束一段时间后进行实验教学,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而错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化学基础有机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2.实验过程重点把握不足

在整个化学基础有机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包括实验进行之前的理论方面教学、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实验结束后的引导反思,但重复多次的实验教学在基础目标上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深层次上则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反思,进一步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化,但目前的教师和学生过于追求成绩评定,只是达成了基础目标,这将是实验教学时间和材料投入的极大浪费。除此之外,在实验时间方面,部分专业共同体现为实践时间较短的情况,由于过短的实践时间而导致实验反思无法完全进行。

3.实验与专业性挂钩程度不强

尽管化学各专业有机实验是基础课程所进行的共同实验,然而也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实验内容的划分,尽量让实验具有专业特色而非共同特性的实验。相应的,实验与专业性挂钩程度较弱的情况会导致实验专业性的缺失,也就是说在专业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时,教师可能很难把握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是否已经进行过探讨。实际上,进行不以专业分类的有机化学实验,的确在课程教学的总体效率方面有所提高,然而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这一点也是急需进行改进的。

三、有机化学实验需要加强学生培养的要点实践措施

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也就是对前文提出的实验中所存在问题的消除,其目的是通过合理、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1)教师思想理念创新。教师要改革教学理念思想,这就要求将灌输性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创新性的科学素养探讨,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转变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对实验进行主动的探索。而相应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引入前沿的科学成果,尽可能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并且将有机化学学科的先进科学成果的创新历程作为重点,以引导学生对于创新理念进行深入理解。(2)理论实践融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尽量地进行融合,减少其中存在的隔膜,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使学生尽早在化学有机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并且在成就感的激励下,提高学习兴趣,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教材和课程内容要求的实验之外,进行其他实验的探讨,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错误实验步骤的探索对实验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文献)探索之后再动手,以避免实验效率的下降。而相应的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的理念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引导。(3)案例探讨。比如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这一实验是较为常见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它相对于一般化学实验来说,有一个阶段性的提升,并且需要进行大量化学试剂等原料的消耗,而在时间上也有着教程的要求,那么在常规的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拓展光催化,让学生观察到时间短而效率高的还原反应,而这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性选择是否进行拓展,有效地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过度拓展可能会使得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倦。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验水平

在教学内容丰富方面,主要是指实验教学的水平提高和内容丰富,鉴于高中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趣化学的基础实验操作,但是也需要注意个别地区由于资金的问题导致实验很难实际进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或者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以达到实验效率的最高,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问题。(1)学术思想加强。在学生进行独立实验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实验原料和时间的浪费,教师和学生应该注重文献调研和方案设计,也就是首先要关注实验前准备。在这一要求方面,教师必须对于学生所提供文献的正确性和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进行分析,此外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的独立设计实验方面,尽量要求学生参考与教材明显不同的文献和设计方案,或者说在教材实验的步骤方面进行更改,使得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身丰富的学识进行指点,尤其可以将研究前沿的相关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得到拓展,并且对学生的学术意识进行培养,而经过大量的此类训练之后,可以有效帮助建立学生的实验前准备以及文献探索等多种的能力。(2)创新一成不变的实验内容。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是大多数学生最为喜爱的,然而由于其过程的烦琐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认为理论性的有机化学和实践操作远离生活,这种情况尤其在溴乙烷等诸多合成实验中有所体现。然而实际上也可以将这一类实验转化为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比如与橘子皮和八角等香料有关的天然产物提取实验,其实验的原理和教材要求是一致,然而实验内容方面却有着不同,前者过于枯燥乏味,而导致学生的实验兴趣下降,但是在经过后者实验的铺垫之后,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前一时间的兴趣,这种类似的,比如将辣椒素提取实验放在薄层色谱分离实验之前,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对于有机实验的恐惧情绪,并且也是较好的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3)实验报告要求改革。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内容与理论几乎相近,虽然对实验步骤提出了要求,然而实际上也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对实验各类现象进行分析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就目前对于大学生实验的相关要求来说,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各类现象进行明确的把握,是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所补充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材料要求以及实验结果一般只是对教材的所有总结直接照抄,哪怕是出现异常情况也不会过多地进行分析,这导致了学生不会对实验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大多数创新发现都是对错误进行反思观察而得到的,这一点青霉素的发现真是最好的例子,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最终只会使得大学生整体思维僵化而缺乏创新意识,这对任何一项理科类学习来说,是限制学生进步的致命枷锁。(4)论文形式的实验探讨研究。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整体考虑,摒弃以往的实验报告为主的作业方式,转变为小报告和小论文,通过大量的文字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现象,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论文的形式对实验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对于学生未来的论文写作也有较好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将每一个实验中的不同步骤进行放大性的探讨,在实际上也有较大的价值。

四、考核方式改进,重点启发创新

考核方式方面的改进也是目前教育改革中所重点强调的,而在上述三点对实验报告进行了要求,其目的主要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弱化,而重视在实验过程中的反思和整体的把握程度,相比于高中教学来说进行了较大的区别,在学术性上进行加强,相比于高中的记录性报告,就显得更加专业和科学。此外,也要强调对实验的不同角度的创新,比如在一项实验中虽然没有强调温度的变化,却可以让学生专门对此进行探讨,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实验结果的变化进行分析,这也是对理论的补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

五、结束语

作为与诸多专业挂钩交叉的学科,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并且这些专业都重视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而在之后的发展中也对学生的学术性和论文的发表方面有着较大的要求。在新时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当下,学校和教师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革,尤其在体现教育改革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现状来说,正是缺乏对新鲜事物进行研究探索和大胆创新的思想,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加强和引导,为我国未来人才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尹虹.浅谈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

[2]罗千福,王朝霞.浅谈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引入慕课教学的优势与挑战[J].化工高等教育,2019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7

关键词:有机化学;微信;应用

微信为中国排名第一的社交软件,2018年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10.82亿人次,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工具之一,也为教育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机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必修课,也是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的理论、反应、方法推陈出新,同时该学科与生命、材料、能源、信息、农业和环境等相关领域进行交叉和渗透,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需要学生系统地了解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断与学生进行学科知识交流,而微信正是能够实施知识及信息实时交流的最佳平台[1]。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时展的需要[2]。本文探讨了微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以期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1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化学反应类型,而且需要对反应机理与空间结构理解并应用。理论授课学时以前为120左右,现在普遍压缩为90学时,所以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将上下两册内容全部讲完与讲透。相应地,为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大量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授为主,很少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法,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目前高校所用教材具有滞后性,部分知识和内容前沿性不强,跟不上学科的发展速度。例如,在讲解金属有机化学时,近几年已发现茂金属催化剂是烯烃聚合反应的新型催化剂;二茂铁可做燃烧催化剂;应用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光学材料、电子材料和医药等领域,而有些教材中讲到金属有机化学时,很少提到这些知识。所以,讲授有机化学时需要补充新的知识。最终,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未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完整的理解和贯通,缺乏归纳和总结,再加上课堂上缺少对学生探究性的思维培养和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成绩,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

2微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微信平台,丰富平台内容

任课教师首先建立微信公众订阅号,名称可以为“XX学校有机课堂”,让学生扫描其公众号或二维码加入到平台中,让学生熟悉平台为己所用,鼓励学生根据平台内容自主学习。事先教师准备好各种基本素材,可以根据平台的各种菜单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成教学大纲、教学案例、教学PPT、专题讲解、课前预习、习题讲解、试题库、考研模块等各种模块子菜单,把整理的各种知识素材填充到相应子菜单下,在子菜单下还可以再细设不同栏目,比如,在专题讲解子菜单下可以分成中间体、亲核加成、构型转换、定位效应等小模块知识点。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上投票功能收集教学中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建议,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根据授课进度,阶段性推送知识要点,与线下课堂同步,作为传统教学补充,并且注意素材的更新;创建"有机化学"各班微信群,方便学生和教师实时互动等[3-4]。

2.2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

有机化学面对的学生群是大二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对化学专业课程已初步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大纲、课程考核方法、教学PPT、教学案例等模块,进入课前预习菜单,在预习菜单里加入每次课时具体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任务、同步练习等,以及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事先录制好的微课或短时间视频,比如亲核加成影响因素、构型表达式转换等,让学生对较难的知识点反复观看,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并设置相应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除按正常教学思路授课外,可根据微信平台上学生预习反馈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将传统讲授授课方式改成探讨式、分组讨论式等活动。教师可预先设置抢答环节、知识闯关、机理探讨等微信平台子模块,设计典型的问题和习题,上课期间穿插这些模块,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学习,而不是玩手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授课效果。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布置作业,适时上传习题答案,借助微信与学生对课堂上存在疑问或课后习题进行一对一或群体进行解答,做到了"面对面"交流,对于常见的共性问题可放在公众平台上进行探讨,一起归纳与总结,并且对于个别同学的好想法进行信息推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培养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除了满足课堂教学之外,可在微信平台上推送有机化学拓展知识和科研动态,弥补教材及课堂知识的不足。如有机合成的十二条及后十二条原则,这些原则详细说明了有机合成的所遵循的绿色基本准则。教师要不时更新热门研究领域的图文、视频等资料,当然,推送的内容需要教师斟酌挑选,保证质量,既让学生看的懂,又能让学生感叹科技的发展之快。另外教师除了建好自己的微信平台外,也要向学生推送其它的好的网络资源平台,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专题形式的模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论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微信平台,借助微信平台丰富的教学方式,高效的交流方法,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如何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与微信平台还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5]。

参考文献

[1]徐孝明.将微信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延伸[J].教育教学论坛,2016(7):13-14.

[2]张彦.微信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云南化工,2018,45(6):244-245.

[3]金永玲,孔祥清,郭永霞,等.微信在植物化学保护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0):43-44,50.

[4]郑君芳,贺俊崎.微信平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6):58-59.

大学有机化学范文8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大学数学

应用性、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大学数学作为高校基础课程,大学生学习行为与其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高低呈正相关,影响大学生数学能力、素质的提升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多数大学生对于数学课程有着枯燥、单调、趣味性较低的固定看法,同时出于相关专业考量,认为大学数学亦是可多可少的学科。究竟是何原因使学生以难学、单调、枯燥来形容大学数学课程?这便要求教育工作者明确大学数学具体存有哪些问题,剖析问题生成原因,分析如何走出大学数学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大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1.大学数学教育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

传统对于大学数学知识的研究注意的问题体现在知识和课程的架构关系,此关系主要呈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数学内容容量对应知识量增加而做出的调节,其次是高校数学课程设置对应知识类型改变而做出的变化。现阶段,欧美地区主流课程理论主要将知识视作资源,偏重于研究在资源库中精炼素材的外部规则,对于知识和主体的意义关系、数学课堂中人与知识内容相处合理方式涉及较少。而建设性后现论认为,知识不仅是现实的具体反映,亦是对发展的、动态的以及开放的自我调控体系的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由威严、客观及冷漠转向经验,较大程度地充实了数学知识内涵,凸显其生命力。

2.大学数学教育模式由灌输转向对话

后现代视角下,借助控制学习者灌输与传播知识的教育无法落实对其的价值引导,教育活动应是引领学生自主建构意义以及生成特殊经验的实践过程,然而意义自主建构与特殊经验的生成依托于生本、师生及生生间的对话互动,大学生在对话当中持续丰富自身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生成具备自身经验痕迹的个性意义,师生一同获得经验反思中的特殊感受。在大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但应落实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帮助学生建构理解与意义。数学教师应持续反思个体教育实践,精准定位个体角色,适当处理平等和权威的问题,和学生共同建设学习共同体,借助对话推动学生发展及学习。

二、大学数学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数学理论和数学应用比例失衡

现阶段,一部分数学教师偏重学科理论讲授,忽略学生数学应用素养的培育,其应用素养主要涵盖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应用意识,即学生具备自觉利用数学方法与观点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行为、心理倾向。应用能力则是指大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科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水平。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应用能力高低与应用意识强弱正相关,二者一同组成大学生应用素养。大学数学教材难以将数学学科在其他领域的运用完全概括,教师介绍知识背景时往往以高等数学与古典几何知识为例,这对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具有不利影响,亦不利于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丰富。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数学应用素养难以获得有效培育,教师专业知识无法得到丰富,最终对数学教育成果造成反向影响。

2.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大学数学课堂教育活动目前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缺少对大学生现实需要的考量,导致学生主体性难以体现。同时,部分教师对于数学教材内容化理解相对片面且不客观,认为自己身为教育工作者,作用便是讲解现成的学科知识,而非主动投身于教学设计,灵活、自主与自由地开展教学及创造经验。在教师为中心的大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首席地位获得充分展现,但却并非平等条件下的首席,这限制了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理念的领悟与师生的平等对话,大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亦无法主动应用所学内容处理问题。

3.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缺乏弹性

传统评价常常以统一要求或者标准对于被评价人展开终结性评价,致使被评价者个性差异被“抹杀”。研究表明,大学数学教学评价中,针对学生评价的重点体现在学生数学技能和知识的把握程度方面,而基本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缺乏弹性。大学数学课程基本采取陈旧的评价标准及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成绩评定内容则主要由日常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日常成绩由学生出勤率、阶段测试、课堂表现、期中成绩及平时作业完成度确定,而期末考试多按照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方式展开。日常成绩的评价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所以具备决定意义的教学评价则是期末成绩。诚然,期末考试内容主要以数学知识再现为主,注重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偏向于学科理论,忽略实践操作。不论是笔试还是日常考查,教学评价所关注的均是学生对于教师所讲内容的掌握状况,对其数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兴趣、心理品质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评价则较为忽视,此评价导向容易导致学生追求和标准答案的一致性,不利于其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应用能力培育。

三、基于建设性后现代视角的大学数学教育优化对策

1.在问题解决视角下编写数学应用

问题解决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不仅包含处理单纯的数学问题,还包括处理在其他语境中发生的问题。相对以往的数学基本能力如空间想象、运算及逻辑思维等能力来说,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意义较强,大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需历经理解、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流程。与一般学习活动相比,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问题解决有助于培育其高级思维。在问题解决视角下编写数学应用,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形式与内容应丰富多彩,不仅应包括纯数学、封闭的与经典的问题,还应编写部分和大学数学基础技能及知识匹配的是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以及探究性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灵活思考,强化其问题解决能力。其次,体现问题解决思路、技巧及对策。编写数学应用,应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或者有关问题的同时,使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实践中积极思考,提升使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水平,再次,重视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育,在现实情景下进行问题提出的探究式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知觉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

2.在课堂对话中转化教育主体

教育活动中学生若无法发挥主体性,那么教学对话框架与主题便也不复存在。教育作为主体交流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是确保教育完整性的关键要素。大学数学教育主要是教师、学生之间,将问题情景作为依托与载体的教育思维及言语交流结构。在友好、和谐与平等的交流环境中,师生均享有相同权利,能够随时表达个体想法、质疑、愿望及情感,教育活动不再是教育工作者的单向独白,是师生一同参加的学习过程,大学生在此环境中可积极表现真实与完整的自我。若想发挥学生在大学数学课堂的主体性,应转变以往占有式学习模式,避免为应付相关考试,将所看到与听到的内容全部记录在笔记中,在考前展开集中记忆,这对于学生群体创造性发挥具有阻碍作用。为调动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其以质疑的态度剖析理解自身思想、观点。针对学生所讲述的内容,不管正确与否,数学教师均应耐心聆听并探问,使其回答更加完整与明确。

3.重视学生数学素质评价

大学生发展是多层面的,涵盖能力、认知、个性、态度、价值观以及情感等诸多层面,以往大学数学教学评价重视评价结论的量化,注重数学知识架构的完整性、推理流程的严谨性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致使学生学习自信与兴趣逐渐缺失。为达到全面、合理与客观的评价效果,评价内容应综合多方面,在评价大学生对于技能与知识把握程度的同时,还应评价其学习过程、学习体验以及学习策略。评价过程中,既要经过量化评价获得数字化结论,还应通过对于学生的分析与处理问题具体过程的评价,获得知识之外的综合素养发展状况评价,特别是合作、实践、创新以及探究等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尽可能落实认知和非认知相统一,落实经验的转变。例如,数学教师可借助实践性课题评价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利用数学日记或者周记评价学生数学价值观、情感以及态度,凭借探究式活动评价学僧数学知识与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学家注重课程理解以及课程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和启发,提倡课程教学过程性、开放性及多元性,切实促进了课程理念的创新及变革。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教育思想尽管无法对大学数学提供具体育人模式,但可推动大学数学教师自我批评与积极反思,得到对大学数学教育实践更深的理解,将大学数学教育难题化为课程教育发展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张彩霞,赵君妹,张天梦,杨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满意度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2]徐宏伟.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李曦.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詹慧菁.大学与中学数学“实践先行,螺旋教学法”的衔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5]职占江.大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6]李曦.数学思想方法融入线性代数教学中的探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