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管理范例

就业管理

就业管理范文1

就业是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国计民生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宏观战略的顺利实施,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放缓,有的行业出现了人员下岗等问题,为了保证失业人员的顺利就业,各地政府通过不同的渠道,在资金方面投入了巨大数额,用于扩大就业相关的各类补贴,例如: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介绍补贴等,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地使用这些就业资金,是目前各地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就业资金的管理进行深层次剖析,以期为我国就业资金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就业资金;管理;问题;策略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就业问题,在借鉴了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后,我国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台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每年,中央财政、各地方财政都会在预算中安排出大量的就业专项资金,以此来保证公民的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这一举措的实施在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就业、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与和谐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和作用。因此,加强对就业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认识就业专项资金的重要性,做好就业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对于全面提高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我国就业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就业专项资金的主要功能就是以大力促进我国公民的就业、再就业为核心内容,将促进就业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来考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就业促进和创业鼓励政策,为失业人员就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进一步强化我国各地的公共就业服务,保证我国城乡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良好互动等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很多地方的就业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发生了变化,扶持对象的范围得到了扩大,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就业资金已经覆盖到当地的户籍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这些逐渐成为就业重点的群体中。例如:广州省每年用于社会保险的补贴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占主要部分,已经超过了就业专项资金总额的60%以上,并且每年还在保持继续上升的趋势;再例如:有的省市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在就业专项资金的支出项中新增设了就业见习补贴,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找到了新的途径。我国大部分省市为了加强和进一步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在国家财政部、原劳动保障部、财政局等部门的共同约定下制定并相继出台了当地的就业专项资金审核程序,这些程序中对就业专项资金中的不同补贴项目的申请、审核、报批、拨付等程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一般而言,就业专项资金从申请到款项的拨付主要经历了七个环节。各省市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照相关文件中规定的就业资金使用标准、适用范围、审核程序等内容对各项补贴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加强了对就业资金的管理,以此来保证就业专项资金的安全、科学、准确、规范化使用,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将资金及时拨付到各申请单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很多省市的就业专项资金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并通过劳动保障业务系统对就业资金进行审理、审核、支付管理,从根本上减少了人为操控中存在的资金挪用、挤占、侵吞等风险的发生,全面提升了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对于就业专项资金的高效支付、准确与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在就业资金管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不得不看到隐含其中的问题,例如:政策性补贴项目范围的扩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就业资金预算的编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认真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就业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找到应对之策。

二、加强就业资金管理,提升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转变认识和观念,高度重视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在社会上的生存与发展情况,更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作为政府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促进劳动力的就业也是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各级政府财政中对就业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足以看到各级政府在保障与改善民生中所体现出的重大决心。自我国关于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以来,人社部多次制定出完善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进一步明确了资金的支出范围,对规范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等程序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各地的就业资金管理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要求我国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转变认识的观念,从思想上对就业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重新定位,将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视为头等大事,以高度的责任感、社会使命感管好、用好纳税人的钱,让社会劳动者切实感受到国家就业政策的力度和实效。

(二)找准切入点,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我们在看到就业专项资金在促进就业、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并不容乐观。例如:在国家对相关省市的就业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很多问题,有的问题由来已久,属于屡纠屡犯;再例如:由于就业工作的涉猎面较广、工作量较大,并且随着形势和环境的变化随时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再加之有的地方对当地的就业形势缺乏科学细致的、准确的分析判断,对于享受各项就业补贴的人数、标准等缺乏严谨而科学的演算,因此在就业资金预算编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政策落实上的问题,有基础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找准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切入点,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针对不同省市在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必须加强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和监督对就业专项资金的检查、全面严肃财经纪律、科学规范审核管理制度。例如: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遵照国务院提出的“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要求,踏踏实实做好就业资金管理中的违规问题的整改工作,找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与措施的规定,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一定要以这些问题为戒,及时整改。再例如:各级财政还必须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由于近年来社会保障与就业工作中业务范围的扩大,各级财政管理的资金逐渐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廉政教育,进一步提高社保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水平、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

总之,对于切实安全、有效地提升各级政府的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各级财政还有很多重要工作来做,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还会有很多新情况会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严格规范操作、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及时完善各项制度,使就业专项资金为保障公民就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徐欣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就业服务局

参考文献:

[1]曹春芳,曹航.加强省域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的思考——以河北省为例[J].财政监督,2013

就业管理范文2

(一)来自于本科生的压力

由于本科生专业知识更加牢固,学历更高等等的原因,酒店招聘人员也会更多的考虑本科生,渐渐地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最大竞争者。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对于招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本科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也是压力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毕业生的适应性较差

在酒店工作,每天会遇到不同的人,会与不同的人们打交道,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被保护得很好,缺少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校还是比较自由的,进入了社会、进入了上班环境,就会有各种的条条框框,而在这个时候,学生就往往显得不能适应了。

(三)科技的发展使得对于毕业生素养的要求提高

科学技术是在飞速发展的。服务业也在慢慢地实现现代化,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引进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流行,酒店也将实现信息一体化,有自己的酒店管理系统。比如,酒73店的信息系统opera,这是让酒店对于入住人员有大致了解的重要环节,这一项opera系统可以让酒店更好的了解客户的需求,运用opera系统,需要从业人员对于计算机以及英文有基本的了解。这种高科技设备的运用就需要酒店的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能力来接受以及掌握高科技的产品。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际操作能力弱,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渐渐地失去了优势。

二、如何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心理调适

其实,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学校应该致力于毕业生的心理调适方面,才能放心地让学生们走向社会。根据以上研究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来源,本文给出了以下几种调适毕业生心理压力的方法:

(一)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提高学生在酒店工作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在酒店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学校应该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与客户交往沟通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

(二)做好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从学校进入社会,进入酒店,演绎的角色变了,心态也要变得不一样,这个时候心态的调整就尤为重要。在很多时候,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还没有适应,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新工作新生活。那么,在即将毕业之际,学校就应该对学生的心态给予正确积极地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身份、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以便于学生较快地适应新环境。学校在毕业之前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酒店工作进行规划,让他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在毕业之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帮助学生准确地对自己定位,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培养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刚刚踏入社会,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而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学校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压力,如何用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种新挑战。现在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各种能力都比较弱,多数学生更在乎自己完成工作的情况,一旦有突发事件,他们将不知道如何处理,处理事件的能力较弱,应变能力不够好。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辅导的课程,必须教导或者指引毕业生在实习的工作中应该谦虚,不要摆出一副自大的样子,培养学生工作要有长远目标,要知道现在做的基层工作是在为以后的辉煌打基础。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告诉学生不要轻言放弃,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自暴自弃,应该一直充满活力。总的来说,在毕业之前,学校应该指导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不仅对他们的就业有帮助,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学校应该联系实习工作的酒店来对学生进行辅导

学校首先要做的是教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再与酒店多沟通,与酒店进行良好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酒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校还应该在实践方面花一些心思。比如,在学习期间,带学生去酒店实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记住学习的知识,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习过程,让学生在酒店中真正地体会到从基层服务员做起,打扫房间、接触客户、操作各种计算机系统等等,在酒店里真正地培养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真正地让学生领略到工作的意义。只有学校与酒店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真正被需要的人才,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刚刚毕业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应该给予正确合理的指导,这才是学校教学育人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总结

就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物流管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

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概况

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发展迅速,前景很好。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达到60余万人,并且逐年增加,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有真才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是普遍被看好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主要到企业或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工商企业、交通运输行业和物流相关部门工作,可以从事社会物流、生产物流和绿色物流方面的工程策划、仓储、配送、装卸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设计、装备选型与开发应用、管理和营运等工作,还能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港务局、物流园区、汽车制造、交通运输、航运及航务部门等工作。

(二)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物流毕业生就业现状

1.就业公司及分布情况调查

笔者调查了三峡大学科技学院2015届-20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公司的情况,作为此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数并不多,从事的行业比较分散,有的甚至和物流无关。另外每一届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城市60%以上分布在湖北省,由于学校所在地在湖北,毕业生中大多数都来自湖北省,因此会优先考虑湖北省的公司作为就业对象。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同学没有选择去大城市就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城市压力大、竞争大以及消费高。

2.毕业生求职心理调查

笔者通过对科技学院物流管理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以下就业心理:找工作时迷茫,对毕业后的未来十分担心,想找与自己专业相关且有成长发展空间稳定的工作,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较低,问卷调查中有73%的毕业生未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法律制度不完善,无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市场。(2)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不完善。(3)大学生就业时的各种待遇无法落实或者就业激励力度小。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强

目前很多大学生因为专业知识不强,实践能力弱,导致求职困难。一方面是因为经过了高中三年的努力学习,如愿进入大学的象牙塔,有些学生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觉得大学专业知识不重要,最终荒废了大学时光,导致专业知识不强。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长时间待在学校,没有出去和社会的接触,导致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另外学校在大学生学习期间,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上较为欠缺,其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不够完善。

(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在对20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本届毕业生在求职时有一半的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考虑到职业规划年限也仅在1-3年,没有职业规划年限在5年以上的学生,多数学生在职业规划上做的都不完善。

三、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

首先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确保大学生就业时基本权利的保障,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对存在的就业歧视行为和求职者寻求法律援助的程序做出详细规定。对于大学生创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大学生创业。其次建立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为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吸纳大学生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深化劳动人事改革制度、加快落实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最后制定更好操作和激励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国家明确专门机构来落实基层工作的工资待遇;国家对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和服务指导工作等。还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提前晋职、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工作。全力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二)企业层面

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鼓励大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实习,既能让大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情况,也可以为企业储备相应的人才。企业也可以设置大四学生实习岗位,帮助毕业生锻炼社会工作能力,同时实习期结束后,可以择优选择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

(三)学校层面

学校可以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多面临学校推荐公司不想去,自己找的公司担忧是否可靠,因此学校可以把每年毕业生就业公司信息收集起来,经过筛选以后,和毕业生保持联系,同时把这类信息推荐给下一届毕业生。另外学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感受物流行业的职业理念,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四)个人及家庭层面

1.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物流什么人都可以做,认为上大学学习物流管理并没有什么用。我们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应该抱着“有用无用”的心理去学习,而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知识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做一些兼职,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2.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内心的需求,进行自我评价;其次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能力以及劣势能力;然后进行职业分析与评定,确定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最终确定实施方案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计划。

参考文献:

[1]黄峻磊,张阳.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5.

就业管理范文4

(一)社会因素。

我国服务行业发展较晚,“重读书、轻服务”的观念在社会意识中广泛存在。酒店行业是服务行业,是以顾客至上的行业,发生冲突时,一般都是以顾客的利益为主的,很多人误解为这是一个低人一等的工作。很多家长都存在这种认识误区,认为孩子在酒店工作会让亲朋好友看不起,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选择方向。另一方面,最初酒店工作时,一般都需要从最基层的服务岗位做起,很多酒店专业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应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而不是做服务员端盘子、铺床。如今到酒店却做着和高中毕业生一样的服务员工作,令他们心理上很不平衡,因此,即使有北京的星级酒店待遇优厚,解决食宿,并有不错的培训发展机会,可是感兴趣的仍然不多。

1.薪资与福利。

酒店员工工作量较大,但是其薪资水平却和很多服务行业要低很多,尤其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房地产、电子商务、金融等行业。虽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星级酒店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发展,但是在酒店工作的员工所拿到的薪资却没有很大程度的增长。同时,由于酒店的性质决定越是大众的节假日,越是酒店行业繁忙的时候,因此酒店员工通常在节假日无法享受国家公休,甚至为了满足假日顾客的需求,往往需要加班加点工作,多数酒店对此并没有合理的补偿制度。这也是很多学生在酒店实习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离开的因素。

2.工作压力较大。

酒店服务讲究标准化服务。酒店员工在进入酒店工作之初,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可以上岗,上岗之后要严格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服务流程,伴随着管理制度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很多酒店在奖少罚多,动不动就要扣工资、津贴,员工迟到、早退、旷工、私自调班或其他失误等都会扣薪。这给新入职酒店行业的学生很大压力,处处小心,在下班后往往还要背诵相关制度以防自己在工作中犯错。一般酒店新入员工一周只休息一天,这使他们的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无法得到缓解、调整,这也是酒店高离职率的一个原因。

3.工作环境复杂。

服务性行业需要很强的沟通服务能力。酒店员工在服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辛勤的工作不被顾客认可,如菜品的口味众口难调,酒店的突然停水、停电等等,往往会使顾客产生意见,把火发在服务人员身上,。除此之外,还要面临一些素质不高客人的故意刁难。大型酒店,动辄500人以上,通常内部会有很多利益团体,人员关系复杂,毕业生涉世不深,一时无法适应产生心理压力,受迫离开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二)学校因素。

近年来,就业指导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虽然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调查,就业指导课程一般由辅导员或者专任教师担任,但是这类人群往往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无法更好的与酒店行业的需求及发展想贴合。还有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毕业班学生快要毕业的时候,以就业指导课或就业讲座为主,但一般也是一些泛泛而谈的东西,没有针对性,这与高职教育的实际是不相称的,因此,学生在出校园时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出现盲目就业、频繁跳槽的现象。

(三)个人因素。

日前复旦大学公布一项调查表明,职场90后离职率整体高至三成,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通常个性较强,独立性差,不愿吃苦,遇到困难往往退缩、逃避,这是学生离职率高的重要原因。而处于高职毕业生市场的主力正是90后毕业生,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作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一)酒店企业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1.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酒店应建立公正、合理、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制度,不同的酒店岗位对应相应的薪酬,按员工对酒店的贡献获得收入。除了薪酬之外,酒店福利也是留住员工的重要因素。酒店福利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合理的薪酬体系必须要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减少员工的离职率。

2.塑造先进的酒店文化。

如果酒店的薪酬福利制度是留住人才的硬件,那么酒店企业文化便是留住人才的软件。企业文化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个人。成熟的酒店企业文化可以获得酒店员工的认同感,提高酒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及满意度,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实习生是酒店未来的员工资源,关心他们的成长而不是一味的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以人为本是酒店用人艺术的体现。

3.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要在学生未出校门时进行,在进入酒店企业后,契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酒店员工来说更为实用且可实现。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吻合。员工职业生涯合理规划对于酒店来说可以为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并促进酒店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需构建就业系统,强化就业课程。

就业工作是一个由学校、系部、学生共同组成的系统的工程,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设定之初就已经为学生规划出了发展的道路。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业工程就要启动,学校的各个部门需要共同配合,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而努力。就业系统由院领导、就业指导中心和系部负责人员共同组成,合理分工,有效完成就业指导工作。专科生在学历方面不如本科生,但在年龄、实际操作等方面比本科生更有优势。专科生更应认清形势,正确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组建资深的师资团队,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就业岗位的取向定位统一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作支撑来实现培养目标。

(三)树立学生的职业信仰。

就业管理范文5

一、民航执照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现状

民航执照管理专业不仅包括以飞行人员为主的飞行执照管理,还具体包括飞行签派员执照、维修人员执照等一切围绕整个民航业开展专业工作的执照管理专业人才,对民航执照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是其就业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近年来,国内已经有部分行业院校开设通航学院或通航相关专业,但相对数量还是较少,不能满足现阶段通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便是常见的学历培训模式。然而学员经历的培训与实际飞行及工作情况仍旧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学员的知识面、动手能力、适航法规意识等要求不能满足。与之对应的还有职业培训模式,一般由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有关民航执照管理的培训,然而这对于国内的职业培训机构数量与培训水平都有一定要求,目前来看国内现有数量与培训水平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对于执照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有一定限制。

二、新形势下促进民航执照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的措施

1.完善并加强人才培训。目前,有必要对当下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在飞行执照的专业素养上,加强实践性与理论性培训的结合,为执照管理人员成才之路提供多种选择。例如学员今后要发展为飞行人员,可结合最新的ACPC训练模式进行逐层递进的飞行学员训练。在飞行学员时期,以获取学员驾驶执照为主要目的,然后在获取执照之后,一边进行后续培训,一边为自己的定向专业做准备。飞行签派员执照获取,首先在获取飞行教员或商用执照后,可在通航公司进行通用飞行或继续取得教员执照进行教学生产,累积到规定的飞行时间后,再申请执照或应聘到航线运输企业。同时,在专业内部也要制定完善系统的培训流程。加强对于民航执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飞行员需要保证飞行技术熟练,在飞行执照资质审核时要审定一般技术、专业技术、近期飞行经历等内容,对于执照管理人员来说,也需要定期考核其工作状态与工作水平。执照管理对民航飞行安全影响重大,因此执照管理人员必须对于每一条法规、制度、流程都熟记于心,并且能够在面对许多意外突发事件时采取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或者止损等。执照管理专业人才素养包括基本执照管理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学员走上执照管理工作岗位的模拟工作,系统学习与执照管理有关的审定标准、流程、制度、法规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目标。目前来看,部分民航执照管理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存在个人素养待提升、有关制度与流程执行不到位、工作问题频发、与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不顺畅等现象,为执照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因此对于基层人员,需要加强基本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培训,并增加培训容量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例如要将执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实际上的具体类别执照管理工作相对应,根据具体工作情境与行业要求进行设置。深入调研民航业各大企业对执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导向,并结合相应的隐性素养,如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数据分析与执照管理方案优化意识与能力等。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员在不同执照管理工作阶段努力获取相对应的实习、实践机会。既要突出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围绕每一名学员的个人发展来开展具体培训活动,突出执照管理基本技能与语言等能力教学,也要让其从实习岗位中汲取丰富、深刻的就业经验,促进自身就业经验与认知的深化。关注行业内有关飞行人员、执照管理人员等职业发展的信息,并将其与具体培训有机融合,从而促进民航执照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实际社会需要不断契合。

3.重视德育渗透培训。立德树人是当今背景下教育的根本目标,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飞行执照管理人员来说,德育则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强化对执照管理专业人才的德育渗透,能够让其更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在工作中高效、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并且在进行材料审核、执照资质审定时,以严谨的态度标准执行,避免由于执照管理人员自身“德”的问题给飞行员执照资质审核留下隐患,进而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工作作风、民航精神教育,让其深刻领会自身的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工作态度等对于民航安全事业的重要性。

4.系统学习先进技术。在新形势下的民航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因此对于执照管理人员的就业促进,离不开引导学员对于先进技术的系统化学习与掌握。这样能够提高民航执照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工作能力,减少工作失误,提高执照管理工作效率,让其在实习或进入岗位后,灵活熟练地运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为企业或机构的执照管理工作发展提供助力,学员今后在专业岗位上才能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发挥能量,为整个民航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语

就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卫生管理专业

1引言

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与完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是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就业中奉献知识才干,这既是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又是推动基层工作的必然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承担着加强卫生管理、提高社会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职责。基层是公共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做好卫生管理专业的基层就业工作,能够为基层卫生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完善社会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社会整体卫生健康水平。因此,本文将探析卫生管理专业基层就业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2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价值

2.1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助于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助于大学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当前,基层工作蕴藏着大量的职业发展机会。但是,长期以来高学历人才并没有向基层进行流动。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基层工作的机会不断地增加,但是该层次的高专业人才却相对不足。在这一情况下,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将能够凭借专业知识与水平,获得基层职业发展机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当前,乡镇、街道等基层对公共卫生管理具有大量的需求,特别是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短板更为凸显。这为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2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助于推进基层工作。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能够为基层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带动基层工作的发展。受制于人才资源,基层工作实施面临较大的困境。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能够为基层工作注入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融合到基层工作中,能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与管理优势,进而带动基层工作的发展。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到基层工作,能够为基层带来先进的卫生管理理论与工作模式,实现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优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管理服务。

3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3.1基层就业职业能力教育薄弱。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往高校将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点立足在到机关单位以及知名企业就职的基础之上,在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上,并没有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另外,由于缺乏立足基层工作的职业能力训练,一些大学生缺乏到基层工作的知识与能力,这导致了基层工作的人力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3.2学生能力难以满足基层工作需要。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除了具有学校层面制约因素外,还具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些大学生的能力难以胜任基层的工作。相较于到机关单位与知名企业工作,到基层工作对大学生同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大学生专业知识广度不足,这使得他们专业知识能力难以契合基层工作的需求,难以在基层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3.3基层就业政策保障力度低。导致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动机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政策保证力度不足。目前,政府并没有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充分的政策保证。待遇差、职业发展空间小等现象,成为基层就业大学生常常面临的困境。因此,优化基层政策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前提。

4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优化策略

4.1高校构建基于基层就业的职业教育体系。高校应该根据基层工作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做好到基层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价值,强化他们的使命感,提高他们到基层工作的动机。针对卫生管理专业学生,高校可以向他们介绍到基层从事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在思想上推动他们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立足基层工作的职业能力教育。高校可以针对基层工作重视知识应用、关注知识广度等方面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可以根据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开设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课程,加强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知识教育。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相关领域讲座,丰富卫生管理专业教育的形式。比方说,高校可以邀请具有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的专家莅临学校讲学,拓展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视野。

4.2大学生要提高基层就业能力。大学生要增强基层就业能力,使自身毕业后可以更好地融入基层工作。大学生要认识到基层工作的意义。大学生认识到基层工作职业机会,意识到基层工作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认识基层工作的重要价值,为实现就业能力自我提升提供思想基础。同时,大学生应该围绕基层工作的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体系。大学生可以增强专业应用能力,掌握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便于大学生能够根据基层工作情况,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寻求问题的有效解决。比方说,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可以了解基层防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便于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将相关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基层防疫工作之中。另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到基层进行专业实践。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专业实践机会,到基层的卫生站进行实习,了解基础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在实践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基础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知识需求,为专业学习提供方向指引。

就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对策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在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的新时期,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对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一体化至关重要。该文以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用人单位展开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剖析问题,提出对策。

1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解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看法,于2018年12月先后向24家毕业生就职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并全部回收。该问卷共设置18项内容,分为用人单位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待遇、用人单位察选拔条件和用人单位建议5个部分。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用人单位情况

24家用人单位中隶属区市民营单位居多,占比50%以上。企业规模以501~1000人的中小企业为主,且多为G学院的实习合作单位。由此可见,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选择方面比较保守,以求稳为主,缺乏冒险精神。

1.2毕业生就业情况

24家用人单位聘用G学院2015届至2017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共28人,其中2017届毕业生占比接近40%。这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不明确,频繁跳槽有关。有用人单位表示,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3年内的离职率达到70%以上。多数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缺乏慎重考虑,仅将其当作毕业缓冲期的临时选择,没有长期工作打算。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学校组织的综合性招聘会和专场宣讲会为主,占比接近40%。通过学校招聘信息、网络招聘、开展地区招聘活动和学校推荐方式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较少。这表明学生更相信面对面的线下求职方式,能够与用人单位实时互动,了解更详细的企业信息,利于坚定就业信心,更快做出就业选择。

1.3毕业生就业待遇

调查数据显示,学历层次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有较大影响。试用期和转正后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平均比本科生高1000元。试用期本科生的工资待遇在2000~3000元之间,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在3000~4000元之间;转正后本科生的工资待遇3000~4000元之间,研究生工资待遇在4000~5000元之间。由此可见,即使作为应用型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学历也是提升其求职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4用人单位考察选拔条件

24家用人单位对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整体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认为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强。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在招聘时选择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是其综合素质较高。在招聘考察环节中,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毕业生的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整体较好。由此可见,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整体培养比较成功,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1.5用人单位建议

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个人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是最能体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两项指标。为提升毕业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学校应加强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环节,继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创新创业、英语视听说、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夯实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

2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24家用人单位普遍认为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因为该专业多数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工作态度好,有强烈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强。24家用人单位将学校组织的综合性招聘会作为主要招聘渠道,综合素质方面侧重考查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个人能力方面重点考察沟通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历对工资水平有较大影响。用人单位普遍将个人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作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衡量指标。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英语听说能力方面有待加强。学校应加强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分析结论,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2.1畅通招聘渠道,搭建就业平台

目前,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招聘网站。但由于招聘网站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加之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时常出现毕业生被高薪诱惑陷入传销组织的悲剧。为避免以上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应在大四阶段开设求职应聘专题辅导课,帮助学生掌握筛选、辨别招聘信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增强学生就业信心。除了通过招聘网站求职外,现场招聘也应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多家规划院、旅行社、景区、酒店有实习合作关系,应结合毕业生的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同时,可安排实习合作单位在学院开设专场招聘会,帮助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此外,学院可发动全院教师,及时关注身边亲朋好友提供的工作岗位信息,及时向毕业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总之,学院应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发动全员力量,畅通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2.2完善实习机制,提高实践能力

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忽视。因此必须加强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主要安排学生到星级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有些偏离。我们应尽快更新实习内容、方式和管理制度,重新选择实习合作单位,将规划院、景区、线上旅游企业作为主要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专业实习,真正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2.3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目前,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没有专门开设关于创新意识培养的线下课程,学校仅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网络课程。但由于学生对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非常敷衍,刷课凑学分成为常态。因此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终目标。其次,学校招生就业处每年组织开设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但由于班级人数规模、师资力量不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能够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下一步,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在课程设置上做出改革,增加线下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比例,确保覆盖所有学生。同时,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校外实践环节,通过到不同实习单位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帮助学生丰富创新理念,提升创新能力。

2.4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应尽快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初步了解职业世界和行业动态。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和工作世界的探索,深入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并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这样能够有效帮助毕业生走出找工作时迷茫、无助,工作后频繁跳槽的困境。加大英语视听说课程量,增加学生学习强度,提高课程考核标准,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彻底改变学生只会写、不会说、听不懂的现状。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线下讲授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活动参与,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增强抗压能力,降低学生因心理问题影响工作的概率。

2.5引导学生深造,增强求职竞争力

好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这一观点在旅游管理这一应用型学科中依然适用。G学院应积极通过专业引导课、优秀毕业生进课堂等形式鼓励学生继续深造。为深造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安排导师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在报名、备考、复试、调剂等关键环节开设专题辅导课,尽一切力量帮助学生实现深造梦。学院应建立高学历优秀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并及时更新。定期邀请他们为在校生分享备考、求职、工作经验,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彭晗,黄柏棉,吴亚如.基于跟踪评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2):44-48.

[2]杨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基于重要性-满意度的角度[J].高教探索,2018(9):118-122.

[3]白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及实例分析———基于三方满意度理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2):32-37.

就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政策

就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又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同时对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就业也被普遍认为是民生之本。推动就业的高效管理,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对于整个政府的财政支出管理而言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整个公共财政管理也有重要的意义,下文将首先从就业专项资金的意义和目的入手,进而探讨我国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现存问题及其针对性的对策,推动我国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一、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意义和目的

就业管理,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政府主体发挥力量,推动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公共财政的供给,尤其在当前就业难的背景下,各地纷纷推出就业专项资金,通常而言,就业专项资金包含以下几种意义;首先,用于劳动者本身的能力提升,对于个人而言通常是利用职业专项资金补贴的形式;其次,对于个体劳动者的自主创业进行资金支持,通常通过中小额贷款的方式进行,对于贷款的贴息也是常见形式;最后,对于就业存在实际困难的劳动者进行政策性补贴,其中包含公益性的劳动岗位提供、社会保险资金上的补助以及其他定向的就业补贴形式。除此以外,就业专项资金还涵盖到其他与就业相关的各个公共服务提供中,因此,不难看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对于社会效益发挥有着明确的意义,所以需要保障就业专项资金的科学管理,推动就业目标的实现。

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现存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就业专项资金这一资金支出,出现时间不长,因此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管理模式并未科学化和程序化,通常而言文件的模式都较为宏观,后续的指导性、实用性策略较少,对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也很难实现细化操作规定。例如日常就业壮乡资金的工作审核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办理手续和后续的审核手续等环节都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同时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公共就业资金的宏观微观把控,因此可见专项资金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二)就业资金管理标准尚不明确

总体而言,就业资金主要体现在虚拟资产上,对于实体的固定资产购置要求较少,专项资金购置也有部分需求,因此需要实施单位管理标准,也存在就业资产归属性质不明确的问题;运营产品通常具有较强的管理性,但是却没有更为明确的管理条例,财务划分归属不明的情况较多,导致就业相关的资金管理划拨、权利转让、日后报废等环节存在隐患,这主要就是由于尚未实现规范化的明确就业资金管理标准。

(三)就业专项资金监督和使用范畴尚待明确

就我国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现实而言,各个地区管理的水平相差甚远,这与我国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现状自然息息相关,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监督以及监管的效率低下问题。对于就业专项资金的监督一方面没有明确机构,另一方面没有明确专业人员进行资金流向的监督,对于年度季度的资金管理利用情况没能进行及时的公告,透明度有待提升,同时在资产清查领域,盘点和清查的工作开展及时性都有待提升。从资金使用范畴角度而言,就业专项资金,理论上自然应当专款专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过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资金外流,将资金分散在办公经费不足的部门,导致就业工作的管理资金不充足,项目分散,难以在实际中得到收效。

三、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策略

(一)完善就业政策的落地,构筑科学管理机制

首先从制度和管理机制入手,明确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构,进而推动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在此基础上自然可以明确主体的相关权利和责任,同时提升政策的宣传讲解的力度,采用多种渠道对于相关政策进行宣传,通过管理机制和政策明确专项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渠道;不仅如此,还应当积极组织专项资金就业相关业务培训,从整体角度提升就业科从业者的工作管理水平,实现精神的领会和制度的明确,自然有利于就业制度的落地。

(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培训宣传力度

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于相关业务的宣传以及培训力度,对于培训相关的项目进行资金投入,构筑培训基地,提升从业者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素质的提升,整合相关的财务以及就业知识,积极构筑就业产业链相关的整体职业培训环节,建立科学的市场化原则,政策和相关资金作为辅助作用,推动就业工作的顺畅开展,在此基础上也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推动公平竞争以及专项资金透明化的管理。

(三)提升公益性岗位管理水平,提升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从公益性岗位提供的角度而言,就业专项资金对于公益性岗位的补贴可以说是专项资金的重要一环,通常公益性岗位的补贴绝大部分都属于就业财务管理范畴,将当地的最低工资作为科学标准,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整个公益性岗位的综合福利待遇,对于公益性岗位资金的管理更应当树立审核环节,对于年龄较低的公益性岗位参与者,鼓励其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除此以外,对于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审核,对于年龄较高的在岗位人员,进行适当方式的培训,使其能够符合岗位的具体要求,适度进行就业岗位培训和宣传管理,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和素质培训,鼓励公益性岗位的从业者实施自主择业和创业。

(四)持续严抓就业专项资金审核监管环节

就业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投资相比,补贴的范畴更为广泛,同时补贴涉及到的对象也更加广泛,因此在就业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补贴审批的审核实践,对于管理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情况进行核准,对于社会保险的缴费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估,对于情况特殊的人员进行专门审核,保障资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时间角度而言,也应当持续低讲资金审核管理作为重点问题来抓,就业专项资金的审核人员、审核机构以及审核制度都需要明确的规范。

四、结束语

经过上文对于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的讨论不难发现,应当从资金管理范畴划分、使用以及审核等各个环节入手,提升我国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就业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孙立民.关于加强就业资金管理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