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摘要:通过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一体化至关重要。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对24家用人单位展开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并根据反馈问题从畅通招聘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完善实习机制,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素质、和引导学生深造,增强求职竞争力5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对策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在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的新时期,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对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一体化至关重要。该文以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用人单位展开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剖析问题,提出对策。

1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解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看法,于2018年12月先后向24家毕业生就职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并全部回收。该问卷共设置18项内容,分为用人单位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待遇、用人单位察选拔条件和用人单位建议5个部分。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用人单位情况

24家用人单位中隶属区市民营单位居多,占比50%以上。企业规模以501~1000人的中小企业为主,且多为G学院的实习合作单位。由此可见,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选择方面比较保守,以求稳为主,缺乏冒险精神。

1.2毕业生就业情况

24家用人单位聘用G学院2015届至2017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共28人,其中2017届毕业生占比接近40%。这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不明确,频繁跳槽有关。有用人单位表示,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3年内的离职率达到70%以上。多数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缺乏慎重考虑,仅将其当作毕业缓冲期的临时选择,没有长期工作打算。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学校组织的综合性招聘会和专场宣讲会为主,占比接近40%。通过学校招聘信息、网络招聘、开展地区招聘活动和学校推荐方式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较少。这表明学生更相信面对面的线下求职方式,能够与用人单位实时互动,了解更详细的企业信息,利于坚定就业信心,更快做出就业选择。

1.3毕业生就业待遇

调查数据显示,学历层次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有较大影响。试用期和转正后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平均比本科生高1000元。试用期本科生的工资待遇在2000~3000元之间,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在3000~4000元之间;转正后本科生的工资待遇3000~4000元之间,研究生工资待遇在4000~5000元之间。由此可见,即使作为应用型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学历也是提升其求职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4用人单位考察选拔条件

24家用人单位对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整体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认为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强。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在招聘时选择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是其综合素质较高。在招聘考察环节中,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毕业生的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整体较好。由此可见,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整体培养比较成功,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1.5用人单位建议

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个人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是最能体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两项指标。为提升毕业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学校应加强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环节,继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创新创业、英语视听说、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夯实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

2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24家用人单位普遍认为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因为该专业多数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工作态度好,有强烈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强。24家用人单位将学校组织的综合性招聘会作为主要招聘渠道,综合素质方面侧重考查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个人能力方面重点考察沟通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历对工资水平有较大影响。用人单位普遍将个人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作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衡量指标。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英语听说能力方面有待加强。学校应加强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分析结论,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2.1畅通招聘渠道,搭建就业平台

目前,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招聘网站。但由于招聘网站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加之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时常出现毕业生被高薪诱惑陷入传销组织的悲剧。为避免以上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应在大四阶段开设求职应聘专题辅导课,帮助学生掌握筛选、辨别招聘信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增强学生就业信心。除了通过招聘网站求职外,现场招聘也应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多家规划院、旅行社、景区、酒店有实习合作关系,应结合毕业生的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同时,可安排实习合作单位在学院开设专场招聘会,帮助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此外,学院可发动全院教师,及时关注身边亲朋好友提供的工作岗位信息,及时向毕业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总之,学院应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发动全员力量,畅通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2.2完善实习机制,提高实践能力

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忽视。因此必须加强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主要安排学生到星级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有些偏离。我们应尽快更新实习内容、方式和管理制度,重新选择实习合作单位,将规划院、景区、线上旅游企业作为主要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专业实习,真正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2.3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目前,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没有专门开设关于创新意识培养的线下课程,学校仅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网络课程。但由于学生对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非常敷衍,刷课凑学分成为常态。因此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终目标。其次,学校招生就业处每年组织开设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但由于班级人数规模、师资力量不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能够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下一步,G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在课程设置上做出改革,增加线下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比例,确保覆盖所有学生。同时,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校外实践环节,通过到不同实习单位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帮助学生丰富创新理念,提升创新能力。

2.4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应尽快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初步了解职业世界和行业动态。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和工作世界的探索,深入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并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这样能够有效帮助毕业生走出找工作时迷茫、无助,工作后频繁跳槽的困境。加大英语视听说课程量,增加学生学习强度,提高课程考核标准,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彻底改变学生只会写、不会说、听不懂的现状。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线下讲授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活动参与,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增强抗压能力,降低学生因心理问题影响工作的概率。

2.5引导学生深造,增强求职竞争力

好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这一观点在旅游管理这一应用型学科中依然适用。G学院应积极通过专业引导课、优秀毕业生进课堂等形式鼓励学生继续深造。为深造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安排导师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在报名、备考、复试、调剂等关键环节开设专题辅导课,尽一切力量帮助学生实现深造梦。学院应建立高学历优秀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并及时更新。定期邀请他们为在校生分享备考、求职、工作经验,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彭晗,黄柏棉,吴亚如.基于跟踪评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2):44-48.

[2]杨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基于重要性-满意度的角度[J].高教探索,2018(9):118-122.

[3]白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及实例分析———基于三方满意度理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2):32-37.

[4]吴春景.基于用人单位角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力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王静可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