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决策分析范例6篇

就业决策分析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女性就业 女职工组织 工会 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封建思想作怪。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大力倡导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走出家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产生的影响是长远的,现实中隐性封建思想的表现还随处可见。

(2)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男女平等”问题在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机关、事业单位解决得比较好,但是在与经济效益结合紧密的企业,经济效益是放在第一位的,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便凸现出来。

(3)国家法律的薄弱。女性求职者一般不会为自己没有被录用而走上诉讼道路,即使诉诸相关法律部门,一般也不会获得录用,因为用人单位可以避开性别问题,找到很多不招聘女性的理由。法律依据的不足使国家法律在保护女性权利方面显得有些薄弱。

2 解决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对策

2.1创造条件,改善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的外部环境

(1)制定保障女性就业权利的主体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劳动立法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颁布了大量保障女性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大都散见于《宪法》和《劳动法》之中,而没有一部保障女性劳动权利的主体法。为了使女性公平就业的权利得到保障,切实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有必要积极创造条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精简,提高对女性就业实践的指导性与操作性,内容应当涵盖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劳动争议、法律责任、监督检察等各个方面,为女性劳动权利的保障提供明确而有力的法律依据

(2)明确侵犯女性就业权的法律责任。从现行法律来看,在对女性劳动权利的保障上,法律责任并不明确。《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女性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但没有规定类似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侵权无成本、歧视无后果,使得许多企业、单位甚至国家机关在招工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拒绝录用女性或者对女性附加歧视性条款。同时,法律责任不明确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发挥政府在女性就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减少女工的数量与比例,或是压低在职女工的薪酬待遇,就成为用人单位的“应对之策”。如何合理消化女性的用工成本,使用人单位在平等的条件下愿意接收女性,是政府应当着手解决的突出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女性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部门以及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企业,在核定工资和福利成本、征收税费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使女性就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外部化。

2.2 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1)正确理解“男女平等”的内涵。“男女平等”是指“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一些女职工片面理解“男女平等”,认为男性能做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显然这是不完全对的的。性别角色本来就客观存在着重大差别,一个和谐家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以男性或女性更适宜处理社会问题为指导原则,而不能够片面以为女性走出家门就是妇女解放了。因此,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加强女性职业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女职工再就业职业培训中应遵循“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基本原则,加大女性职业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特别注意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不同层次女性求职的意愿,有效地组织培训。开展大规模、多形式、多门类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使女职工在学习与培训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同时,要重视并认真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小企业创办者和自谋职业者。

2.3 提高水平,加强各级女职工组织的工作服务能力

(1)发挥各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的积极作用。各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女性在劳动中权益维护的情况,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党和政府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和积极的择业观念,培养和宣传妇女再就业和创业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妇女、尊重妇女、支持妇女就业与再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要总结宣传女职工在生产经营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现女职工既是家庭支柱,又是工作骨干、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风采。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2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它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相关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而“低就业率”“高流失率”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屡见不鲜。就旅游界这一难题,剖析了造成该不协调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旅游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旅行社、旅游景区和酒店等旅游行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给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并不把旅游业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行业,旅游管理甚至成了对口专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同时,毕业生的高流失率更加大了人才供需矛盾。对此,本文剖析其原因,研究其应对策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旅游业稳定发展[1]。

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人才缺口却有增无减。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身上却出现了“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传统观念来看,旅游业是一种服务型行业,存在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偏见,家庭和个人认同度不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的本科生不愿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并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职业,因此出现了“有业不就”和“转入他行”的现象。

2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自身的因素

2.1.1 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落差大

旅游行业包含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劳动力较多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都要求从基层做起,比如导游、服务员等,工作辛苦,酬薪也不高。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自尊心高,家庭条件不错,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拥有一定的学历后,认为理应从事管理性的岗位。此外,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企业应急招进毕业生而缺乏长远规划,毕业大学生因此缺少重视、成就感,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旅游行业从基层做起的特点,以及社会对旅游服务业的偏见,这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有业不就”或“转入他行”[5]。

2.1.2 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即将毕业但又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即将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服务行业缺乏正确的理性认识,不仅在物质环境上难以适应,心理上也存在落差,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评价,认为自己大学四年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幻想,毕业后就应担任相关管理职务,有理想的酬薪,可事实相差甚远。使得他们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和认同度降低,导致“高流失率”出现[2]。

2.1.3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旅游管理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将旅游管理等同于旅游,是旅游职业的一种。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的选择或是被调剂而选的专业。选择之后,又没有明确的旅游职业规划,除了毕业后想当导游、酒店相关工作的,其他的对自己的就业没有明确的想法。通常是在学校里盲目的考证,往往没有针对性,忽视了职业实践和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4]。

2.1.4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但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有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认为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滞后,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并未打牢,大众化的教育使得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流、口语表达等应用能力不够强[5]。

2.2 旅游企业单位缺乏长远用人眼光

目前旅游业本身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吸引力逐渐下降,同时当下旅游企业用人具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因而大学生在旅游业的就业意愿比较低。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经验丰富、高技术管理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因缺少经验而处于劣势,尽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但是企业吝啬用人成本,毕业生提升的机会少,因此埋没了毕业生的发展潜力。许多毕业生因为熬不过“培育期”而转入他行[4]。

2.3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

相对于其他老的院校,逐年增加的旅游管理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相对滞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层次主要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除博士外,各个层次的界限比较模糊,培养教育模式基本相同,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但是旅游业最重要就是实际经验的,并不符合当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按照这种模式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新一代的旅游企业要求[1]。

3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旅游行业择业观,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认清当前旅游行业的就业形势下,以了解自己为前提,确定自己今后所要前进的方向。根据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制定好旅游职业规划,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3.2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的对策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环境,把目光放长远,对本科毕业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提供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职位,使其才华能够施展,采取奖励晋升的方式,吸收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此外,建立完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重视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培养,健全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3.3 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对策

高校应培养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改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状况。在教学中,应当增强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变化和就业方面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增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锻炼,有利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要和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

4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学生、高校、企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入手,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丽华,邹先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6):23-25.

[2]徐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

[3]周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2).

[4]温雅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高职高校研究考试专刊,2013(30).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3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实施对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涵义介绍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现有农村劳动力人数多于农村各项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人数,一般来说包括完全无业的劳动力和工作不饱和,有剩余劳动时间的劳动力两种情况。超过农业需求的农业劳动力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两种含义:一是超过农业需求量的劳动力,即供给大于需求的那部分;二是超过社会需求量的劳动力,即已经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后备劳动力。

二、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

1.就业权利不平等

根据我国劳动法,凡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都应当有报名应招的平等机会,任何人或用人单位都不得加以剥夺、排斥、损害和限制。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里,农民工的应招权被限制和应招机会被剥夺、排斥、损害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许多人看来,进城农村劳动者抢走了城镇市民的饭碗,甚至连一些政府部门也认为农民进城工作造成城镇就业紧张局面。于是,一些旨在限制使用农村劳动力,优先满足本地劳动力就业需求的行政法规先后出台。

2.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

【1】同工不同酬

农民工的工资通常要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水平或者低于该地区劳动力的最低水平。一些企业经常搞所谓的“承包制”,只包工作任务,不包工作时间,来逼迫农民工加班加点,无形中取消了农民工应得的加班费用,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2】拖欠甚至拒付工资

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却普遍偏低。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最为重要的还不是工资多少的问题,而是能否最后拿到自己的辛苦钱的问题。许多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年底却拿不到应得的工资。

【3】农民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得不到保证

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同时也应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但是,民工普遍反映劳动超时现象严重,长时间的加班严重损害了民工的身心健康。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争取更大利润,往往延长工作时间,是造成农民工休息权受侵犯的主要原因;而农民工缘于找工作的不易,往往对此采取的态度是默认和忍耐。

【4】工作生活环境恶劣

目前,有些企业的法人代表或为节省开支,或存侥幸心理,忽视对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随意取消劳动防护用品的供应,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经常发生的矿山企业矿井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大多都是因为这些企业缺少安全生产设施及企业安检人员心存侥幸、疏忽防范所造成的。恶劣的工作环境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各种对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调查资料令人触目惊心,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已经受到很大的伤害。

三、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因素

1.农业内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能力受到制约

随着我县人均农用耕地的不断减少,再加上现有农用土地使用制度、资金、技术的限制以及农产品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县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资源的开发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也限制了通过农业内部扩张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2.城市就业形势的压力大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近几年城市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城市就业面临着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强大压力,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受到了阻碍。

3.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经济力量较为薄弱,不具备强大的财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经济上的支持。由于各级财力都较紧张,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另外,二元经济及相关制度的约束,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农村劳动力素质和目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等,也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合理的转移的不利因素。

四、促进我国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

1.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农业生产率低,农产品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农业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从而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2.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哪里产业聚集效应大,哪里吸引的劳动力就多。反过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又加速了这些地区的产业聚集。但是,伴随这种正反馈机制的形成,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二元经济结构,这对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利的。

3.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大、中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大,产业门类较多,聚集效应强,消费水平较高,为解决农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城市化,要不断加快现有大、中城市发展,继续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

4.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政府应适当地发展非正规部门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尽快完善有利于非正规部门发展的政策,为它们提供小额贷款。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为非正规就业提供信用担保支持,逐步形成创业培训、项目管理、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扶持相结合的促进非正规部门发展的工作机制。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推行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采取国家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

5.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首先,要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构建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和职工社会保障与福利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及其后代平等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其次,要建立劳动力供求预警机制。面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新形势,尤其是劳动力供给的局部短缺,政府和企业应提高劳动力供求预测意识,及时根据劳动力供求变化,掌握更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制定相应对策,维护劳动力市场供求稳定。再次,以改善劳动力供给为目标,努力完善收入政策。

总结: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局的健康运行,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甚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寻求多层次多形式的转移通道,以循序渐进方式逐步缓解我国农村就业的巨大压力,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质的飞跃。各级领导和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统筹考虑,采取强有力的配套措施,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参考文献

1、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出版社,2007年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4

关键词:项目决策;管理会计;信息支持

一、引言

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支持,管理会计作为对内会计就应为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但由于目前管理会计在运行体系和作用方式上还缺乏针对性,在企业的相关项目决策中几乎很少有直接通过管理会计来做决策的,间接使用管理会计也有比较多的困难,致使管理会计的作用难以落在实处,因此,对管理会计的作用方式(或模式)进行新的发展,建立用于项目决策的管理会计就显得非常必要。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会经常面临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问题,如研发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开拓一个新市场、打算并购一家企业以及准备债务重组等。这些项目的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未来的命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非常需要在其决策时对其资金需求、技术条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及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测算,而这些评估和测算需要有详细的数据来源和针对性的分析方法。从管理会计的职能来看,它应该在这些项目决策中提供信息支持和分析方案。但目前管理会计没有公认的报表体系,因而没有标准的分类信息档案体系,也没有针对性的项目分析方法,目前管理会计中主要是一些单项分析方法,如财务预警分析方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而且,这些分析方法在运用中都有一定的前置性假设,导致在具体的项目决策中无法通过管理会计来获取基本数据,也无法从管理会计中套用具体的分析模型,使得管理会计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企业只能通过其它不很规范的途径来进行决策。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企业决策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正因为如此,财政部提出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以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就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战略举措。

二、把决策工具回归到管理会计

来自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比来自其它方面的信息支持具有先天的有利条件,因此,有必要把决策支持工具回归到管理会计,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工具有组织上的便利性管理会计是企业的一项专门管理工作,有常设管理机构,其职责一般由财务部门担当,承担企业日常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处理工作,对内提供管理方面所需的信息。因此,由它来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就是它本身的职责体现。其组织体系、业务流程关系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都是现成的。任何其它途径来作为决策支持工具,都要另行组织,必然会有临时性、仓促性和不规范性的问题。所以,由管理会计作为决策工具是最为方便的,今后只是需要把管理会计的职责进一步落实到位。(二)管理会计在业务上更具有专业优势管理会计平时的工作就是生产决策、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和责任考核等,它是对企业资金情况、成本情况和综合业务情况最为了解的部门,也是对资金运作和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最好的部门,也是承担上述问题研究的部门,由它来提供决策信息最具针对性,任何其它途径提供的信息都会在针对性上、加工程度上存在缺陷,今后只是需要把更加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加入到管理会计中。(三)管理会计在信息储备上有比较优势管理会计依托财务会计和业务分析进行工作,积淀了多年的企业财务和业务整理信息,以及多年来的相关分析资料档案,由它来提供决策信息最为全面,任何其它途径提供的信息都会在信息宽度上和数据积淀上存在缺陷。今后只是需要对数据做更多的分项和分类采集及列示。

三、项目决策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

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它的范围可以更宽一些,内容更灵活一些。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方面:一是对企业日常运营进行管理的管理会计内容,这方面可以设定一定的信息披露内容,以对日常运营中的财务或业务数据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迹象,便可进行预警或从中捕捉商52机。二是项目管理中的管理会计内容,专门用于各类项目决策和管理中的信息归集和分析方法研究。三是战略管理会计内容,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抓手,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容体系和指标评估体系,用于定期披露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数和企业拟要上马的项目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情况。其中项目管理中的管理会计部分目前在理论研究和企业实际应用中最为薄弱,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各个专题方面的决策方法和应用研究明显偏少,而这又是目前管理会计中最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构建项目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将项目决策的功能回归到管理会计就是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方向。项目决策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决策数据的来源问题从项目决策的数据来源看:有企业ERP系统中的相关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公开数据库(万得、国泰安等)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企业所属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还有其它互联网公开的数据等。问题是数据如此庞大和多元,如何将其按需提取到相关决策分析方案中去,既要保证提取的数据和分析方案中的决策变量保持相对应,又要保持每个数据项有较长时期的积淀数据。因此,项目决策数据来源的理论构想是: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决策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按各项决策可能需要用到的数据项建立多张表,每个月或定期将ERP系统和其它数据库的数据整理后导入到决策数据库的相关表的对应数据项中,形成长期的积淀数据。在有项目需要决策时,便可从中获取决策数据。这个数据库可能有些企业已经就有,只是里面的数据项需要按项目决策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如果企业没有这个数据库,则需要按各个项目决策的需要来建立。(二)决策分析方法体系问题各种项目的决策分析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模型。从目前来看还应增加更多的分析方法,很多项目的上马是具有战略性的,其决策要有一个规范的综合分析体系,包括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分析、项目风险(含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和驾驭能力风险等)分析和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等。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做得较好,这方面的方法也较为成熟,但各种风险的分析做的不太够,其分析方法也较为简单,不少企业的一些国内外项目上马后最终以失败告终,就是各种风险分析做的不够。因此项目风险分析方法还要加大研究,要有相应的多维度量化分析模型。(三)管理会计在项目决策中的作用方式问题管理会计在项目决策中的作用方式应有其特点:一是可以跳出“报表思维”模式,今天有较多学者在探讨管理会计作用时多在探讨构建什么样的报表体系,但项目决策管理会计中不需要也无法提供规范性报表,只需要按项目归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其工作成果是各种决策分析方案,因此要探寻决策分析方案理论体系。二是管理会计要在平时用足功夫,注意各种决策信息的归集,深入研究决策分析方法,以确保在项目决策时能派上用场,至于什么时候能发挥作用则是不确定的。

四、重大项目决策特点及其对管理会计支持的要求

重大项目的上马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其是否应该上马,及如何上马,企业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和决策工作。一般来说,管理会计的决策作用也要因重大项目决策的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的,重大项目的决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结合的决策就个别项目决策来说,大多是一次性决策,即几年才会有一次,如研发一个新产品、重大债务重组或企业并购等,这些决策差异性很大,对信息需求差异也很大,管理会计要为各种决策准备好现成的对应分析数据有一定的难度。但就重大项目决策的整体而言,则很可能每年都会遇到一次或几次,从会计的职能出发,管理会计又必须为它们提供决策信息的支持。(二)重大项目决策对信息的依赖非常宽泛重大项目决策需要对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估,需要的信息支持就很宽泛,既有财务信息,又有业务信息,还有资本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方面的信息等,这就要求管理会计除了建有本企业的决策数据库之外,还应建立和外部相关网站信息链接的通道,这个通道可以是外挂式的。(三)重大项目决策有时效性重大项目决策要按时拿出方案,不能久拖不决,这就要求管理会计要及时进行数据的分析。由于有些项目的专项分析是要通过分析模型来完成的,如风险评估、投入产出分析等。因此项目决策会计中要有应对各种项目的分析模型和决策工具等,特别是要有面向大数据、互联网+支持的分析模型,这样才能及时拿出高质量的决策分析方案。这是管理会计今后要加强研究的内容。(四)重大项目决策个体性差异较大不同的项目决策时个体性差异较大,在做风险评估时,其风险构成也是不一样的,在做投入产出效益比分析时,其成本和收入的构成也是不同的。因此,项目决策会计应按大类分设明细项目,如产品研发项目、企业并购项目、市场开拓项目、以及债务重组项目等。项目大类从总体上来说也不会太多,这样可按不同的项目大类来设置决策信息项和选取分析模型(或程序),然后从决策数据库中获取对应数据进行决策。如此可大幅提高项目决策的可操作性。(五)有些项目的决策还有双重任务所谓双重任务是指不仅要决定项目是否上马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上马的问题。有些项目在决定是否上马的决策中可能受资金额、交易方式、双方权利责任划分及运行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并购项目决策中,受并购后控股份额、支付对价方式、出资额和并购后企业的运行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在这类项目决策中就需要在充分比较各种选择后,再决定该项目能不能上马,以及采用哪种组合配置来上马的问题。对于这类决策,管理会计就要为其准备好相应的多元组合分析模型。

五、项目决策管理会计的实施流程

要借助管理会计来进行项目决策,就要有一个用于项目决策的实施流程。当前,大多企业都启用了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或其它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用ERP系统作为决策的平台,同时还可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工具来进行决策,大体上可按以下流程进行:(一)设立项目决策责任机构在管理会计中设立项目决策责任机构,并指定专门人员担负项目决策的具体任务,在ERP系统中为这些人员授予相应的操作权限,使其能在相应模块中进行作业,以从组织上落实管理会计在项目决策中的权利和责任。(二)设置多个大项在管理会计中设置日常管理、项目管理及成本管理等多个大项,再在“项目管理”下设立项目子项:产品研发项目、企业并购项目、市场开拓项目等。再对各个子项确定用于决策的对应数据项,如产品研发项目决策中对应的数据项有:新产品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设备装备费用的数据;同类或相近的产品近几年的销售额及市场份额数据;同档次产品的研发费用额和研发周期数据;预计新产品的逐年市场各种走势的概率和销售额测算数据;研发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等。然后对各项目建立风险测评模型、项目预计现金流量测评模型、项目对核心竞争力影响评估模型等。并根据这些数据项的情况和分析模型对数据的要求建立企业决策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按数据的逻辑关系建立多张表以及表之间的多维度关系。最后再确定各个表中数据项(字段)的取数来源和取数途径。(三)布局ERP系统将上述的设定在ERP系统中进行布局,在ERP的管理会计系列下的“项目管理”模块中设立上述各个项目管理子项,并为它们建立一个专门的账套,该账套作为项目决策的公共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建立各个子项目决策所需的多张数据表,这些表平时从ERP系统的作业中和其它外部网站上获取相应数据,形成决策所需的积累数据。在每个子项目的初始化设置中自定义其决策所需要的多个数据项,然后再设置各数据项从数据库中或其它地方的取数公式,以便及时获取项目决策的数据。最后再建立相应的操作对话框,把各个分析模型和计算程序设定在对话框的对应控件(命令按钮)上,以执行需要运算的任务和完成需要通过模型来评估的工作。(四)外挂对外数据接口在一些项目管理页面中还可外挂一些对外数据接口,可随时访问一些数据库网站,以获取决策所需的资本市场数据和大宗商品市场数据。对于一些较为复杂而企业暂时还没有条件分析的专题,可以把分析任务外包给相应的大数据分析商。今后大数据分析会在企业决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将数据分析外包的事务也会越来越多。

六、管理会计和其它部门的协同作业关系

各个项目决策需要的数据非常多元,在决策方法上也有一定的要求,管理会计要和其它部门进行协同作业才能完成任务,其协作关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将各项目决策所需的信息分配给各个职能部门一般来说,项目决策会计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部门,它不是业务部门,不能产生原始数据。因此,它还需要各个业务部门和其它外部渠道为其提供初级数据,这样它才能进行数据加工和决策分析。为此,项目决策会计就要将提供初级数据的职责分配给相应的职能部门,初级数据应分为日常数据和专项数据两部分,其中日常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等提供,主要是用于项目决策的基础数据所需;专项数据由技术部门、市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提供,主要内容有新产品的研发、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化、人力资源系数的变化等数据,主要用于项目决策的专项数据所需。(二)让其它部门的人员参与管理会计中作业由于管理会计的作业要得到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这样,可在每个职能部门安排一名管理会计责任人,这个责任人是其所属职能部门的主要业务数据录入人员,只是多了一项任务,即担任该职能部门和管理会计部门的信息沟通人员,平时在ERP的平台上确保管理会计部门能从该职能部门获取其所需的各项信息,另外,还要为该职能部门收集非常规信息,以为可能的项目决策准备数据,如技术部门还要注意收集和本企业的产品相近的各种产品的研发成本、研发周期、技术要素和风险因素等方面的数据。管理会计还可将各项专题分析任务分派给职能部门,如新产品研发中的技术风险分析交给研发部门、新产品研发中的现金流量分析交由自己来做、产品成本方案设计交由生产部门来做等。但最后各种分析或决策方案要由管理会计部门来集中做出。

参考文献:

[1]潘飞:《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会计研究》2010年第5期。

[2]支雪娥:《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及其改进》,《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年第8期。

[3]黄永金:《大数据时代及管理会计变革》,《财务与会计》2015年第11期。

[4]戴媛:《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金融会计》2015年第11期。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5

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就曾经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决策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的职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企业决策失误的现状、原因及如何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的对策进行一些探讨。减少决策失误、实现科学的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完善企业决策机制、规范企业决策程序、运用科学决策方法和健全企业决策制度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决策;失误;对策

一、企业决策失误的界定

许多管理学家都对决策的定义进行过探讨。尽管众说纷纭,但是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对决策概念作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理解。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已经拟订好的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从广义的角度给决策做出解说,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H.A.西蒙的杰出贡献。他反复强调的一个著名观点就是: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主管人员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说,决策就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占有一定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环境与相应条件的可能性,通过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各种相关因素,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准备行动的方案中选取满意的方案,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并付诸实施和进行修正完善的过程。

决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贯穿于资产运作的全过程,还贯穿于产品经济寿命的全过程。具体来说,企业决策是指经理人员在从事经营管理的活动中,对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关的各种问题所做出的决策。它们是经济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策正确,前景可观;决策失误,全盘皆输。

所谓决策失误,就是对决策的事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对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论证不够,使决策的事物向不利方向发展,没有达到预定的决策目标。是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脱节、相抵触、相违背的错误行经,是客观对主观最严厉的惩罚。可见企业决策失误就是企业经营者的预测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走向了相反方向,使企业产生负效应,造成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财产损失或资产流失。

二、企业决策失误的主要类别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企业决策失误的分类可以有多种形式。根据企业决策失误的表现形式来分类,可以分为决策错误、决策失效、机会失误;根据企业决策失误的识别难易程度分类,可以分为显性决策失误、隐性决策失误;根据企业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可以分为重大决策失误和一般决策失误。但基于建立数学模型的考虑,本文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视角依据决策的性质对决策失误进行分类。

1. 企业战略决策失误

企业战略决策,是所有决策问题中最重要的决策,是指全局性的、长期性的、作用大和影响深远的决策。一方面,高质量的战略决策能够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和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另一方面,高超的战略决策还能使企业人员开发新思想,高瞻远瞩,筹划未来,避免和减少各种风险,抓住各种有利机遇,确保企业的高收益,使企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战略决策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期才能看出决策后果,所需解决的问题复杂,环境变动性较大,对决策者的洞察力、判断力有很高的要求。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类: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决策失误、企业营销战略决策失误、产品开发战略决策失误、技术改造和引进决策失误、组织机构改革决策失误等。

2. 企业战术决策失误

企业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属于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率和管理效能。它不直接决定组织的命运,但其正确与否,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工作效率的高低。企业战术决策失误主要包括:销售、生产等专业计划制订失误,产品开发方案制定失误,职工招收与工资水平制定失误,更新设备选择失误等。

3. 企业业务决策失误

企业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一种常规性的、与企业内各个部门日常运作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相联系的决策,一般由中、下层管理人员作出。业务决策失误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决策失误、销售管理决策失误、劳动力调配决策失误、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变动失误、企业内的库存控制失误、材料采购失误等。

三、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的因素分析

在决策过程中,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决策机制因素

决策机制,是企业经营运行机制中,决策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能。它客观地反映着决策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并决定着企业决策行为的有效性程度。完善的决策机制是正确决策的必要条件,其衡量标准就是看它是否与决策的运行规律相符。具体地说,完善的决策机制包含如下三个方面:(1)权力结构;(2)责权利关系;(3)组织保证体系。

2. 决策者因素

在决策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决策者。虽然,决策应按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但是决策者素养的高低仍是决策成败的关键。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决策者的个人行为特征和群体成员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群体行为。对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决策过程的行为特征有多种,但下列三个特征似乎是最重要的:(1)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2)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3)个人价值系统。

3. 决策程序因素

决策程序化是提高企业决策效能的重要途径,可是由于企业决策部门或者决策者不注意研究企业决策机制的内在机理,不注意研究决策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再加上国家没有明确界定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对于不同内容的决策,尤其是一些常规决策,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决策过程比较混乱,决策工作的开展缺乏主动性、计划性和预见性,造成一些决策者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进行决策,不了解情况,又不尊重客观规律,瞎子摸象,“情况不明决心大,思路不清点子多”,以至于出现了“订计划时拍脑袋,搞项目时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大腿”的现象。

4. 决策技术因素

决策中的技术手段是决策主体和决策对象之间的“中介”因素,它是决策主体对决策信息和环境进行分析处理的基本工具。运用现代决策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决策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决策问题,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决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借助先进的决策技术,就很难对极其庞杂的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往往难以保证决策的正确,也就不能避免决策失误。

四、企业决策失误的对策研究

1. 提高企业决策者素质

企业决策者是指在企业中被赋予一定的职务、掌握一定的权力、承担一定责任的人。企业层面的重大决策涉及企业多方面人员,但决策行为的中心人物无疑是企业的领导者。我们所说的决策者的素质,是从企业领导角度讲的,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决策者对决策对象实施决策的能力,是决策者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德、才、学、识的总和。它是决策者从事决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企业决策者素质至少应包括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者的素质在决策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决策者决策能力的基础,直接决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其次,决策者的理论修养、科学知识素质和聪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质量,甚至决定着决策的成败。因此,提高决策者素质是首要环节和当务之急。

2. 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首先,经营管理层的任何一个成员身上都应有相应的责权利,对董事会成员应重点实行资产保值增值和重大投资决策责任制;对总经理和经理层人员,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首先责任制要订得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符合责任人的觉悟程度。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办了怎么样,不办怎么样等等,都应规定明确,表达准确,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能兑现的责任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有责令不虚出,才能取信于民,否则,只能是自食其言。其次,责任制一旦定了,就要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出了问题,可咎其过。反之,未履行责任制,出了责任事故,就应重罚。其三,要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责任制出来之后,要规定其权力,规定其利益,做到“三边相等”。在制度不适应形势、落后于时代时,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广纳良言的办法,重新调整、完善制度,使制度切实可行,不失权威性。

3. 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考虑到企业经营者在企业中起着更加直接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对于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提高资本的经营效率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应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使经营管理者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其中最好的办法是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和期股奖励制。在报酬制度设计方面,除了有短期激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对企业经营者的长期激励。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通行的经营者年薪制,使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员工一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在企业经营者薪酬的构成上逐步增加风险收入的比重,真正把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经营的效果挂钩。其次,应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行联股联利联责联心,企业内部不存在模糊工资、模糊奖金制等暗箱操作问题,经营者的收入应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再次,应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责任期经挤责任审计。

4. 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长期以来,在企业决策活动中,大部分都是凭借企业领导人的经验、感觉、主观判断进行定性的决策,而很少采用定量性决策,更少采用从多种不同定量决策方案中择优决策。这种经验决策往往表现出想当然化、浪漫化、模糊化,其决策过程仅凭“大概”、“估计”、“大致”、“好像”等非理性判断,决策者依直觉办事,其实质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即使企业盈利、扩张时,巨大的超额利润帮助掩盖了经验决策造成的管理漏洞,一旦市场疲软,所有危机也会一起爆发。

为了使决策的每一步都达到科学化的要求,要应用多种科学决策的技术方法以及技术经济分析软件、数学模型等。如战略分析方法、市场预测方法、环境预测方法、投资估算方法、现金流量分析及财务评价方法、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方案经济比较和优化方法、风险概率分析方法、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网络理论等等。每一种技术方法里面,往往又包含多种具体内容。如在战略分析方法中,就有行业竞争结构模型分析、行业吸引力分析、竞争态势矩阵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企业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企业投资组合分析(波士顿矩阵、通用矩阵分析)等许多具体方法。企业要依靠有关专家或专门机构,结合本企业实际组织开发应用这些技术方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分析方法体系,综合地加以应用推广,从而断提高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和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为领导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

5. 建立企业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能够促使决策者在做决策时更加谨慎,更多地思考问题,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更富有效率。

企业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包括的内容应有:(1)决策失误的确切含义。决策失误的确切含义是指经营者由于不遵循决策规律和决策制度人为主观决策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2)明确决策失误与失误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从制度上界定清楚决策失误与失误主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决策失误能够及时地找到责任人。(3)制定决策失误追究办法。这是建立科学民主决策责任制的重点和难点。处理办法应包括政治的,如评先评优等;经济的,如降薪、罚款等;职务的,如免职、降职、撤职等;法律的,如追究刑事责任等。对决策失误者的处理程度要根据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处理中既要定量又要定性;既要分清集体责任,又要分清个人责任;既要分清是改革中的探索,还是违背决策程序搞“盲目”决策或“独断”决策等。为了把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落到实处,企业应成立科学决策评审团或评审组,评审团(组)的牵头工作由企业工会主席负责,其成员包括企业分管负责人、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员、职工代表等。评审工作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评审结果首先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沟通后,在企业内部公开,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如确属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政治影响的,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按有关程序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使决策者有职、有权、有责,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保罗纳特著.刘寅龙译.决策之难:15个重大决策失误案例分析[M].新华出版社,2003,12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德洛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6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经济全球化

当代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走上了转型的道路,对这些企业来说,它管理的重点是经营,而经营中的重点则是决策,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经营决策对整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前途的命运,而且对这个企业来说,它更是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对于一个企业,在它的经营决策中,更能涉及股东、管理者、消费者、社会大众等相关方面利益的则是它的财务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就像是一个企业的发动机。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企业的核心,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权益结构、评价企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分布的情况和周转情况、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完成的情况等。

企业财务分析主要的侧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反映的资产、负债、盈利和现金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了这个企业经营风险性,但同时也体现了企业是否善于利用负债为企业获取更大的收益。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根据财务分析反映的企业利润的构成情况并且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通过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各项业务对企业利润或企业价值的贡献大小,便于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业务结构或改进业务模式。

3、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通过分析一个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变化、规模变化、周转情况,从而分析这个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而通过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并且改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它的各项资产的利用状况,以便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

4、企业现金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在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有着修正的作用。所以,从现金流量出发来分析企业现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意义

财务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不仅是对于已经完成的财务活动的一种总结,而且它还为财务的预测打下前提,在这个企业财务的循环管理过程中,担当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财务分析是考核评价一个企业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评价这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它的财务状况,这是一种重要的依据,通过这个依据,可以了解这个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等的状况,从而分析出这个企业在日常经营,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否合理有效。财务分析是对一个企业经营的状况和经营的成果进行评价,亦是在监督这个企业在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决策是否的行之有效。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做到真正的有效发挥财务分析作用,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终最大化。

三、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不仅为企业其它决策的制定提供数量的分析和决策的依据,而且它始终贯穿于这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正是因为财务分析的特殊功能,引导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协调这些决策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占有核心的地位。

(一)通过财务分析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性,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决策。

一个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随着生产发展、业务量大小等方面遵循一定的规律性。不同行业,对资金方面的占用、需求则遵循不同的规律。财务分析就是要能够掌握和认识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的运动变化规律,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服务。

(二)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制定经营决策。

企业生产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具体的反映在财务分析数据指标的各项数值中。通过相关数值的比较,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从而找出差距,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通过这些财务分析,可以及时的诊断出企业的“健康”状况,为企业决策和日常的管理服务。

(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制定筹资的经营决策。

企业筹资的具体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在企业实际筹资中,动机有时是单一的,有时则是结合的。而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决策者应在公司现有的财务基础上进行分析,尤其对一些上市公司来说,应该进行财务的敏感性分析和财务风险的预测,用现有的融资空间,选择最适宜的筹资渠道。随着企业转型的发展,企业经营战略将做出更大的调整,而财务分析对企业大的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会越加重要。

(四)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的决策者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时俱进。

财务分析不仅要求企业定期对公司的日常财务情况做出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发现其不足,及时更改企业的经营策略。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财务分析在企业的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决策者应对企业拟发生的重大事项,例如对外投资、企业购并等,财务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管理当局的决策。

(五)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正确的信息以便实施决策的重要工具。

一个企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这个企业的获利和偿债能力,预出测投资后风险程度以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企业的投资主体,债权人也逐渐变得多元化,这种情况下,各个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决策上就会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经营现状,他们需要通过考察这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关于信贷和投资等的决策。然后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了解,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永春,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